2017华硕笔记本哪款好屏幕分辨率杂谈:拿什么抵制1366×768

&&|&&&&|&&
您当前位置:
笔记本屏幕分辨率杂谈:拿什么抵制?
发布日期:&&浏览次数:94
是什么?分辨率!如果你是专注于笔记本的数码达人,或许你也曾经跟着评论区的各路大神们一起狂喷过这个比例的笔记本。但是不管消费者中有多少反对的声音,也不管老用户有多少不满意的抱怨,现在的事实就是已经普及了,而且已经势不可挡的全面普及了,你还能够抵制得住么?
OEM厂商是“拼装师”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笔记本这块“大板砖”也不算什么高精尖科技。它的主要原理并没有脱离台式机的构架,只是将部件做小后整合到一块主板上。其中最值钱的处理器和显卡不由OEM厂商生产,主控芯片、内存和硬盘也不是他们生产,甚至于电池也大多是来至日本某些厂商,大部分OEM 厂商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拼装工人和销售服务人员的混合体。
在全球采购的大环境之下,OEM厂商也不必自己建立工厂生产每一个部件,他们能选择配件,定制一个,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将这些东西拼装起来,打上自己的烙印。有责任心的厂商还会做一些发热测试,做抗摔测试,做键盘耐用测试等等,而无责任心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表达的一点是OEM品牌厂商们基本上都是依靠代工定制,他们基本上不生产任何配件(三星除外)。如何选择部件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必须要深刻学习的生存法则。
竞争的压力逼着厂商选择
如今笔记本已经不再是高端商务人士的专属标志了。随着价格降低,它已经彻底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就如同家里的冰箱电视机一样常见,有时候一台笔记本的价格还不如一部手机贵。廉价的产品出现了,消费人群的面积增大,虽然每一台产品的利润在不断的降低,只要秉着薄利多销的法子,对于厂家来说它的营收总额其实没有什么变化。而且产品的销量增加不仅能增大市场份额,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对于笔记本厂商来说也是极好的一件事。
每一种电子产品要实现普及的前提都是批量生产的成本控制与优化,当它便宜到一定程度了,大众才能完全接受。笔记本的普及速度确实非常惊人。早在 2005年,一台搭载着奔腾处理器、256MB内存条的商务本要卖到上万元,而如今一台用着双核处理器、4G内存、独立显卡的消费级笔记本最低已经不足 3000元。这样的价格狂跌看似迅猛异常,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众所周知,笔记本绝大部分部件都是“Made in China”。生活在这个国度的劳动人民肯定知道狂奔的物价,感受得到CPI上升所带来的生活压力。笔记本的原料涨价了么,肯定的!笔记本的流通环节涨价了么?单看某石油公司的收益报表就知道了!笔记本的利润涨了么?如果你认识某个在卖场工作的朋友,他肯定会告诉你现在生意不好做,一台本就赚200块,早就过了那个买一台赚半台的年代了。
如果物料成本没有下降,如果运输流通环节没有下降,如果员工工资还在上涨,那么笔记本的价格是怎么做到暴降的?唯一解释得通的就是笔记本的生产环节进行了成本压缩,物料选择进行了成本压缩,或者说他们放弃了很多必要的后期测试。控制成本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不幸的是笔者不曾旁听过此类课程,所以不太了解IT企业们具体都如何的抑制成本。
不过笔者还是知道任何产品只要能够大批量生产,能够保证高良品率,它的成本自然就会下降。在科技没有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想要实现成本大幅下降,只能选用更加便宜的某些原料,用性质相似的另一种原料进行替代。就像地沟油也是油,价格却便宜了很多。
16:9屏幕是成本竞争的产物
液晶屏幕是从何而来的?三星、LG、友达、奇美等等生产商主导着世界大部分的显示器,他们的液晶屏幕切割线决定着你面前屏幕到底是个什么样。不同的生产线技术决定了玻璃母板大小和切割方式的不同。液晶母版就像大块的豆腐一样,可以切成小块分开来卖,而如何来切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代次母版
同一家液晶生产商的第6代液晶屏幕和第7代的单个屏幕可能本质没有差别,但却能够制造出大小不同的母板。以14.0英寸和14.1英寸为例,细心的朋友会发现16:9的屏幕面积要比16:10的屏幕小0.1英寸。这0.1英寸看起来不多,其实它的面积并不小,大规模的切割母版时能多切几块。如果相同尺寸的母版按照14.1英寸能切出30块,那么14.0英寸的屏幕或许就能切出40块。如果总成本是6万元,那么16:10的屏幕是2000元一块,而 16:9的屏幕就是1500元一块。(笔者不知道最新切割线能切出多少块,纯属猜测和举例)
不同比例切割出来的屏幕在价格上有很多的优势(或许价格优势没有上面举例的那么大),这可以直接反应在笔记本的售价之上,同等配置的笔记本14.1英寸产品的成本要比14.0英寸的贵一些,而两者在显示效果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是80x800 的PPI还要高一点点,屏幕细腻程度还要高一点点。那么OEM厂商该如何取舍就无需多言了。
再说某些家厂商如果还能够坚持着16:10的屏幕比例,肯定是有很多理由。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它的产品利润确实不错。至于是不是业界良心,这个还得进一步去探讨。放弃成本更高的屏幕转而选择更便宜更有价格竞争力的屏幕是一种很正常的做法,也是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笔记本行业里不得不做的选择。想要保有合理的利润,想要更有竞争力的最终售价,有时候厂商们的选择看上去也是颇为无奈。
“一刀切”还不如多元化
回到消费者的角度,如果你没有用过16:10的屏幕,适应16:9的屏幕确实比较容易。但是如果你盯着一块16:10的屏幕好些年,再去看16:9的屏幕,或许你会感觉到屏幕变小了,上下的边框变宽了,在浏览页面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奇怪的感觉。甚至有些无法理解为什么屏幕下檐边框会这么厚?人最难改变的其实是习惯,特别是习惯了某种东西之后改变起来比较麻烦。
OEM厂商如何说服消费者去改变自己的习惯?“16:9的屏幕和电影胶片的比例是一样的,看电影无黑边、玩游戏无黑边……”这或许这是你看到的最多的一种解释。其实换种说法可能消费者更乐意接受:16:10的屏幕要比16:9的贵几百,你愿意贵几百么?或许OEM厂商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很多的用户压根就没有屏幕比例的概念,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这款笔记本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仅存的16:10
曾经有位同事说是想要一个新的笔记本,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和他以前的笔记本一样的屏幕比例。笔者搜索了一下才发现,他的选择余地已经不到一手之数了。16:9已经彻底的普及了,不过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确实伤了很多老用户的心,其实有一些用户并不在乎多花几百元。而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不可能进行二次模具开发,不能提供两种屏幕比例的同类型产品,所以也就不给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了。
如果说入门级笔记本因为售价的原因不得不选择“带鱼屏”,那么高端的产品呢,售价上万的产品是否也是“无能为力”?我们想说的是请各位厂商为老用户多考虑一下,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有时候就是一个屏幕比例的感受就能让消费者改变它的购机目标。(本文来源:会商宝数码家电网)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谦意,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取得联系!不妖自来。本文没有特别复杂的规则,强调利用工具,清晰地组织文件,快速地查找文件,实现高效的文件管理。&br&&br&首先放一张现在电脑的桌面,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3个礼拜以上,我有信心让这个状态延续更久。&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16dd96af4cbac_b.jpg& data-rawwidth=&1365&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16dd96af4cbac_r.jpg&&&/figure&同时放一张以前的桌面做个对比(网上找的图片,侵删)。&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b5588b4bafc66e05874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b5588b4bafc66e058745_r.jpg&&&/figure&没错就是这样,整个桌面就是各种各样的文件、图标等等(不知道你中枪了没)。文件少的时候找起来还挺舒服的,桌面一点击就OK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文件、图标堆满了桌面。让你打开一个月前的文件甚至是一个礼拜前的文件,你可能需要费点劲了。所以我就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高效的管理电脑上的文件。&br&&br&首先想想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把文件放在桌面。一部分人跟我一样贪图方便,因为桌面上打开文件或者程序要比硬盘上一级一级目录找文件来的方便。另一部分人可能也花了时间整理了一些文件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件的目录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深,同时也越来越混乱,可能你也就懒得每次都去归纳文件了。并且每次整理文件都需要开若干个窗口,移动来移动去也很繁琐。这无疑就引入了几个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br&&br&1、查找文件的代价很高,特别是还停留在一个目录一个目录翻文件的阶段。&br&2、移动文件很麻烦,别以为就是ctrl-c,ctrl-v的问题,当你要不断去定位目标文件的目录,不断在源目录和目标目录切换时,可想而知有多麻烦。&br&3、文件组织很混乱,一开始你可能做的很好,时间一长,你的文件组织就不可能那么清晰了。&br&&br&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的核心解决方法是:以思维导图来辅助整理文件;以Total Commander进行文件移动、复制、重命名等文件管理操作;以everything、listary等工具进行文件的快速搜索。&br&&br&第一部分 文件的存储&br&毋庸置疑的是,文件分类越仔细,就越容易找到文件,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些历史的文件。但是能找到文件的前提是文件分类一定要清晰。&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967019.htm%23/courseDetai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图文课程)&/a&这里介绍了一些文件整理的方法,但是有个缺点,她告诉你怎么整理一个一个大的文件夹,如项目文档等,当项目文档下面有很多很多子目录时这种办法就无能为力了。这门课事实上是提供了一些整理文件的规则,比如说按照项目名称,按照项目时间进行整理。其实一个人电脑上文件不仅仅是项目文件,还有你的学习资料,视频,照片等等,你完全可以定义你自己的规则来进行整理。但要保证清晰的话,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必不可少。&br&&br&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到思维导图呢?一方面是整理文件的时候,你发现文件在哪个目录都不合适塞进去,这时候可以打开思维导图看看,到底哪个地方适合新建一个文件夹。注意并不需要常常做这个动作,很多时候塞入已有的文件就够了。另一方面是当你找不到你所需要的文件时,打开思维导图看看,你可能就会快速发现目标了。&br&当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用思维导图进行文件的查找,接下来会谈谈怎样快速搜索文件。绝大多数时候查找文件都应该依赖于搜索。&br&&br&第二部分 文件的查找&br&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个软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voidtools.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verything Search Engine&/a& ,这几乎是windows下面最优效率的软件之一了,快速,简洁,占用系统资源少。我的电脑上通过autohotkey设置win+f快速启动everything,启动后,只要在下图的红色方框内输入你想查找的内容,你要的结果就迅速呈现你眼前了。可以尝试使用下它,相信你会立马爱上她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8d192122cbc2af72074d5a_b.jpg& data-rawwidth=&794& data-rawheight=&6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8d192122cbc2af72074d5a_r.jpg&&&/figure&&br&&br&要想快速搜索到你所要的文件前提是对文件的科学命名。当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967019.htm%23/courseDetai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图文课程)&/a&这门课里也提到了一些命名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稍稍有些麻烦。你不可能每个文件都按照这个规则来,太耗费时间了。所以我的方法是只要按照关键词命名就好了,这个关键词是适合你自己的关键词,这需要时间检验哪些关键词是最适合你的,无疑关键词越多越有助于搜索。&br&&br&但有个场景是你要在某个文件夹下搜索文件,或者是在某些网站上上传你电脑某个角落里的图片(你能做的是一个一个目录翻过去),这种情形下Everything就发挥不了效力了,因为Everything与资源管理器整合的不算好。这里提供下另外一个工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istary.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stary – File Search & App Launcher&/a&,这个工具跟资源管理器很好地融合,只要出现资源管理器,就可以迅速调出该程序。下面是在知乎上传图片的例子:点击图片上传,出现以下的打开界面:&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740f2dcb54bcdabaaef474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740f2dcb54bcdabaaef474_r.jpg&&&/figure&注意到打开界面下最下方带有个白色方框,这就是listary的界面。只要输入图片所在的目录,或者图片名称,就可以快速打开了。&br&&br&第三部分 文件的移动&br&Total Commander(TC)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软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功能。下面就说说他在文件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功能。&br&1、TC默认是一个两屏的文件浏览器,结合everything、listary快速定位文件的功能,只要通过一个快捷键就可在左右屏之间进行文件移动,非常便捷,以下是他的主界面。&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c70d328e7a2c318e5babc5a8ee86606_b.jp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c70d328e7a2c318e5babc5a8ee86606_r.jpg&&&/figure&2、批量重命名的功能,比如在一个文件夹下面有若干相似的文件,我们希望通过添加相同的前缀来对他们进行分类,或给文件进行加上序号,方便快速定位(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数字越小代表文件越重要,越常访问),这里就需要对文件进行批量重命名。&br&3、对常用的文件夹添加快捷键。总有一些文件夹是你需要经常访问的,TC就可以对这些文件夹加上快捷键,帮助你快速跳转到这些目录。&br&&br&所以通过everything搜索、通过对常用文件夹设置快捷键的方式,再深的文件目录都不会影响你的查找速度。&br&&br&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最适合你自己的,还需要你自行慢慢体会。当然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一分钟内找到电脑内的任何一个文件。&br&&br&大家也许还会好奇,文件可以从桌面删掉,但是图标在桌面删了之后,怎样快速启动软件呢?别着急在windows下面有一款类似alfred的软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etwox.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ox&/a&,可以帮你快速启动程序,通过alt+空格键启动wox,然后输入程序名,就可快速启动了。以下是它的截图,简洁高效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5e7b392ece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5e7b392ece_r.jpg&&&/figure&
不妖自来。本文没有特别复杂的规则,强调利用工具,清晰地组织文件,快速地查找文件,实现高效的文件管理。 首先放一张现在电脑的桌面,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3个礼拜以上,我有信心让这个状态延续更久。 同时放一张以前的桌面做个对比(网上找的图片,侵删)…
&blockquote&不妖自high~&br&&/blockquote&请允许我把楼主的问题分成两部分,根据这两个问题来谈谈我亲历的一些经验,希望对题主有帮助^_^&br&&b&&br&1、如何能够“很久都不用重新整理”尽量的一劳永逸?&/b&&br&&br&我认为做到这点需要经历几个过程:&br&&br&&ol&&li&漫无规则的随意命名或整理;&/li&&li&觉得使用不便,开始寻求方法;&/li&&li&见到各种方法都觉得很有道理,但这些方法却总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于是按自己喜好开始尝试模仿;&/li&&li&“我去!摔~”在日常使用中发现,“别人的方法”总是各种别扭,不能完全照顾自己的喜好;&/li&&li&开始思考在“别人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li&&li&逐步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整理方式,并能不时优化调整;&/li&&li&最终走向两个结局:&/li&&/ol&&ul&&li&a、始终沿用自己提炼出的方法,不再轻易改变;&/li&&li&b、不断优化调整自己的整理方法,同时资料被整理了无数次,消耗巨大能量还不自知;&/li&&/ul&&br&我想说的是,&b&资料是整理不完的&/b&,各种严谨的不严谨的方法,会蒙蔽住你的双眼,让你陷入一次又一次推翻重来的窘境。&br&&br&我的建议是,适当的耗费精力和时间,进行一段日子的深度体验,把握住对“整理技术”的需求,尽量做到“&b&只要够用就好&/b&”。才不至于在整理文件的课题上陷入泥潭。&br&&br&正因为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特别希望能在同类问题上帮助到有困惑的同学,希望你能站在过来人的教训上,快速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地思考答主的用意及思维,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方式”。&br&&br&----------------------------------------------------分割线---------------------------------------------------&br&&b&&br&一、文件夹如何整理?&/b&&br&&br&下面聊聊答主在用Wiz为知笔记取代传统整理方式前的&b&文件夹整理&/b&技巧,其中混入了不少“&b&用知识管理软件才应该这么分类&/b&”的方式,请见谅:&br&&br&答主的电脑中只有两个盘符,C盘(SSD闪盘)和D盘(机械硬盘)。&br&&br&&b&C盘(执行操作)中的内容:&/b&&br&&br&&ol&&li&系统文件;&/li&&li&最常用的软件,如:Adobe系列、Everything、ACDSee等;&/li&&li&极个别游戏,如:LOL……&/li&&/ol&&br&&p&因为闪盘的读写速度够快,这些使用频繁的应用可以省去不少时间。&br&&/p&&br&&b&D盘(内容存储)中的内容:&/b&&br&&br&Works(工作文件夹)&br&Games(游戏文件夹)&br&Documents(资料文件夹)&br&Materials(素材文件夹)&br&Art Work(艺术文件夹-纯兴趣)&br&&br&Inbox(孵化箱,所有未归档的临时文件)&br&APP(软件安装文件夹)&br&Backups(QQ备份、软件缓存、Evernote / Wiznote 的数据存储、我的文档)&br&Downloads(专门用于存放主动下载的文件,其实可以和Inbox合并)&br&&br&&br&&u&&b&Works&/b&&/u&&br&按工作领域、工作性质进行分类:&br&&br&--& 01_XXX情趣商城&br&--& 02_XXX红酒店&br&--& 03_网站设计&br&&br&因为工作性质的差异这里不介绍粒度太细的分类,仅作一个演示:&br&&br&--& 01_XXX情趣商城&br&&br&----& &b&01_运营&/b&&br&------& 11_数据分析&br&------& 12_日常维护&br&------& 13_工作进度&br&&br&----& &b&02_设计&/b&&br&------& 21_产品AAA&br&--------& 211_首图&br&--------& 212_详情页&br&--------& 213_KV、钻展、直通车&br&------& 22_产品BBB&br&------& 23_店铺首页&br&------& 24_摄影&br&------& 25_绘画&br&&br&----& 03_客服&br&----& 04_仓储&br&----& 05_业务&br&----& 06_财务&br&等等……&br&&br&&br&&u&&b&Documents&/b&&/u&&br&按照文档、资料的类型进行分类&br&&br&--& Adult-成人(工作中最重要的资料支持,单开一个文件夹)&br&--& Office-办公(用于工作的通用性文档、模板、资料、知识)&br&&br&--& &b&Life-生活&/b&&br&----& 乐(什么好玩,去哪里玩,怎么玩)&br&----& 活(袜子放在哪个抽屉,找谁开锁,怎么收纳有效率,如何布置房间等等……)&br&----& 衣(怎么穿衣搭配,适合什么发型,喜欢什么双肩包,别人怎么穿)&br&----& 食(什么好吃,哪里好吃,怎么吃的好)&br&----& 住(公积金什么玩意,哪个中介靠谱,怎么装修)&br&----& 行(去过哪些地方,想去哪些地方,不去后悔一辈子的地方,自驾游攻略)&br&----& 健康(怎么减肥,怎么健身,跑步注意什么,网球是个球?)&br&----& 人脉(略……)&br&----& 财富(什么是P2P,怎么理财,天使投资在哪)&br&&br&--& &b&Study-学习&/b&&br&----& PKM-知识管理&br&----& PM-项目管理&br&----& GTD-时间管理&br&----& Office-办公技巧&br&----& Wisdom-人情世故&br&等等……&br&&br&--& &b&Interest-兴趣&/b&&br&----& APP-应用(PC的APP,Mac的APP,iPhone、iPad、Android的APP的名字清单或评测文章)&br&----& Product-产品(好看的包装设计、喜欢的椅子、牛x的互联网产品等等)&br&----& Music-音乐(简单来说就是MP3、APE、MV等)&br&----& Read-阅读(书籍&ePub、PDF、EXE&、漫画、杂志)&br&----& Technology-科技(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之类相关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呵)&br&&br&--& &b&Memory-记忆&/b&&br&----& Idea-灵感&br&----& Photo-照片&br&----& Password-密码(门禁密码、旅行箱密码等不存放在1password软件中的)&br&----& Diary-日记&br&----& Feidee-账本(随X记软件导出的记录、信用卡消费凭证之类的)&br&----& Contacts-联络(某某时间和谁互动了、通讯录、短信记录之类的)&br&----& Reading-阅读/观看(读到哪本书的哪、看了哪部美剧的第几集、扫视某个设计博客的第几页之类的……)&br&&br&&u&&b&&br&Materials&/b&&/u&&br&按照素材、资源的类型进行分类&br&&br&--& Gallery-图库&br&&br&--& &b&Fonts-字体&/b&&br&----& 中文_书法&br&----& 中文_手写&br&----& 中文_楷体&br&----& 中文_行书&br&……&br&----& 英文_风格1&br&----& 英文_风格2&br&……&br&----& 日文&br&----& 韩文&br&----& 数字&br&----& 符号&br&……&br&&br&--& Color-配色&br&&br&--& &b&APP Files-应用文件&/b&&br&----& Actions-动作&br&----& Brushes-笔刷&br&----& Patterns-图案&br&----& Styles-样式&br&----& Plug-ins-插件&br&等等等等……&br&&br&--& Icon-图标&br&--& Wallpaper-壁纸&br&--& Tutorial-教程&br&等等等等……&br&&br&这里有个很深的体会是,按照上述结构的分类在实际使用中其实是很坑爹的,最近正在调整为“&b&以主题进行区分&/b&”。&br&&br&改进前的结构是:&br&&br&--& Actions-动作&br&----& 找到“羽毛”动作&br&&br&--& Brushes-笔刷&br&----& 找到“羽毛”笔刷&br&&br&--& Patterns-图案&br&----& 找到“羽毛”图案&br&&br&我认为改进后的结构更适合实际工作应用:&br&&br&--&羽毛&br&----& “羽毛”.动作_01(不需要再嵌套文件夹了,直接全部罗列出来,靠文件名排序)&br&----& “羽毛”.动作_02&br&----& “羽毛”.笔刷_AA&br&----& “羽毛”.笔刷_AB&br&----& “羽毛”.图案_X1&br&----& “羽毛”.图案_X2&br&&br&--& 翅膀&br&--& 雨伞&br&…………&br&&br&&br&&u&&b&Art Work&/b&&/u&&br&这里放的都是我收藏的艺术“鉴赏”类的图片资料,文件夹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eviantart.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eviantart.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被墙)的结构&br&&br&--& &b&Advertising-广告&/b&&br&----& Direct Marketing*直销&br&----& Online-线上&br&----& Outdoor-户外&br&----& Print 平面&br&…………&br&&br&--& &b&Artisan Crafts-手工艺术&/b&&br&----& Architectural Models-建筑模型&br&----& Ceramics-陶瓷&br&----& Glass-玻璃&br&----& Toys-玩具&br&…………&br&&br&--& &b&Designs & Interfaces-设计和界面&/b&&br&----& Architectural-建筑设计&br&----& Fashion-服装设计&br&----& CD Covers-CD封面&br&----& Packaging-包装&br&…………&br&&br&--& &b&Photography-摄影&/b&&br&----& Abstract-抽象&br&&br&----& &b&Animals-动物&/b&&br&------& Amphibians-两栖&br&------& Aquatic-水生物&br&------& Birds-飞禽&br&------& Mammal-哺乳&br&……&br&----& Commercial-商业&br&----& Conceptual-概念&br&…………&br&&br&--& Digital Art-数字艺术&br&--& Traditional Art-传统艺术&br&等等等等……&br&&br&----------------------------------------------------分割线---------------------------------------------------&br&呼呼呼呼~~~~~~~~~~~~好累啊~~~~~~~~~~&br&&br&&b&二、文件怎么命名?&/b&&br&&br&文件名的组成元素(当然,你可以找到更多,但是够用就好不是吗?):&br&&br&&ol&&li&所属类别,例:知识管理、金融常识、素材图库&/li&&li&核心内容,例:时间表、报价单、案例分析&/li&&li&主关键字,例:西方,设计,绘画&/li&&li&修订时间,例:&/li&&li&特殊编号,例:A0001,ABC05&/li&&li&版本编号,例:设计稿_01,杂志_vol01&/li&&/ol&&br&&p&我们根据以上元素,对下方物料进行重命名。例:&/p&&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5& data-rawwidth=&96& src=&https://pic4.zhimg.com/50/defcbe024c75ac47aba28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6&&&/figure&&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31656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tting Things Done (豆瓣)&/a&&/p&&br&&p&原来的文件名为:&b&Getting things done.pdf&/b& 的电子书&/p&&br&&p&第1步,考虑所属类别,参考你自己的知识体系、文档体系:&br&&/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书籍]-[管理]-[效率]_Getting things done.pdf
&/code&&/pre&&/div&&br&&p&第2步,考虑核心内容:&/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书籍]-[管理]-[效率]_【Getting things done】.pdf(书名就是核心内容),或
[书籍]-[管理]-[效率]_【Getting things done-读书笔记】.pdf,或
[书籍]-[管理]-[效率]_【Getting things done-中文翻译版】.pdf
&/code&&/pre&&/div&&br&第3步,考虑修订时间,如果文件确实需要修订,或者你希望从时间上溯源的话:&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书籍]-[管理]-[效率]_【Getting things done-中文翻译版】_[].pdf
&/code&&/pre&&/div&&br&第4步,考虑特殊编号,一般只在核心内容不太好描述的时候采用特殊编号来代替,一般用在图片素材上。&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书籍]-[管理]-[效率]_【A00001】_[].pdf
&/code&&/pre&&/div&&br&第5步,考虑版本编号,如果确实需要版本迭代的话,修订时间不够用时才考虑&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书籍]-[管理]-[效率]_【Getting things done-读书笔记】_[]_02.pdf
&/code&&/pre&&/div&&br&第6步,考虑主关键字,相当于在文件名上做简单的打标签处理&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书籍]-[管理]-[效率]_【Getting things done-读书笔记】_时间管理-豆瓣推荐-必读好书_[]_02.pdf
&/code&&/pre&&/div&&br&“-” 中杠:连接符,同属性词之间的链接;&br&“_” 下划线:间隔符,不同属性词之间的间隔。&br&&br&至此,一个完整的文件名就设定好了。符号的运用请结合自身习惯,我的目的在于识别清晰,前面类别加“[]”比较清晰,中间主题加“【】”为了强化,后面关键字/Tag不加符号是因为不需要让肉眼识别,是用来做搜索补充的。&br&&br&我们再通过一个简单的栗子来温顾一下:&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 data-rawwidth=&96& src=&https://pic1.zhimg.com/50/ed539c6d2de98d0e333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6&&&/figure&&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vie.douban.com/subject/6852373/&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光男的栗子 (豆瓣)&/a&&br&&br&原文件名:&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光男的栗子.mov
&/code&&/pre&&/div&&br&修改后的文件名:&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电影]-[日本]-[剧情]_【光男的栗子-天朝字幕组】_桃井薰-看不懂-获奖_[].mov
&/code&&/pre&&/div&&br&&br&完,&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内容的品质,还是回顾的频率,这些的重要程度都远远大于文件结构的完善繁复。别向我学习,我正在脱坑。&br&完。
不妖自high~ 请允许我把楼主的问题分成两部分,根据这两个问题来谈谈我亲历的一些经验,希望对题主有帮助^_^
1、如何能够“很久都不用重新整理”尽量的一劳永逸? 我认为做到这点需要经历几个过程: 漫无规则的随意命名或整理;觉得使用不便,开始寻求方法…
八百里开外让PLA的机枪手测试一下防弹性能吧。&br&放心大胆去试,肯定坏不了的。&br&&br&上面扯淡呢,别当真。&br&买来电脑插上电,开机看一下预装的什么系统,是Win 10的话呢,就修改一下啊分区,留下一个分区就够了,不需要别的分区。告诉你,系统备份放到NAS上或者移动硬盘上,不要放到自带硬盘上,这是个坑,我已经顽固的跳了三次以上,死性不改。&br&如果预装的不是10呢,是7、8的话就直接升到10然后回到第一步。&br&如果是linux,那么就在u盘模式下全盘格式化成一个主分区装win 10。&br&装好win 10之后注册登陆自己的微软账号,这个账号很重要,上应用商店下应用离不开它。还有系统自带的邮件app,或者说不定有随机赠送一年正版office 365,也是要绑定到微软账户的。&br&然后装一个绿色软件叫做 软妹魔方,不对,是软媒魔方,能够代替腾讯和360的管家软件,小白必备,就是不能给qq加速,估计你也不会在意这个。&br&然后装一个lantern,再装一个chrome,注册登录你的谷歌账号,这个账号也很重要,上chrome应用商店下应用离不开它。多平台同步书签历史扩展个性化都是需要谷歌账户的。另外这时候你就能够顺利的登录Gmail,YouTube等等404网站群了,祝贺你。&br&下一步就是安装lastpass,一个免费的密码管理应用,比系统自带或者chrome自带的密码记忆功能更方便高效。&br&&br&另外没什么了吧,记得在这个时候创建一个系统镜像保存起来,以后肯定能用到。&br&一路顺风。
八百里开外让PLA的机枪手测试一下防弹性能吧。 放心大胆去试,肯定坏不了的。 上面扯淡呢,别当真。 买来电脑插上电,开机看一下预装的什么系统,是Win 10的话呢,就修改一下啊分区,留下一个分区就够了,不需要别的分区。告诉你,系统备份放到NAS上或者移…
&ul&&li&另外,说真的,加装一块固态硬盘之后,纵享丝滑,我后面讲了啥你完全不用看。如果装了固态硬盘后电脑仍然卡,只需找到CPU占用最高的那个干掉,继续丝滑。延年益寿的东西了解一下啊。&/li&&/ul&&hr&&ul&&li&18.5.30 发现win10 (包括最新1803)从某个版本起严重耗费CPU,很多应用的CPU占用从10%起步,上不封顶,并且性能不如之前的版本。so……如果你性能模式下,闲置电脑时的CPU占用超过10%,考虑win8.1……我也不想开倒车的……
&/li&&li&18.4.21 现在安全软件不再推荐360安全卫士。最近更新到win10之后(纯粹是闲的,win10各种问题太多,用起来太不省心了。),不知什么原因,360tray.exe稳定占用cpu25%以上,折腾了一会儿不想理它了,因为用旧版本也是如此。干脆直接用默认Defender了。不要怕不安全,不乱点链接,不进奇怪的网页,保持安全更新就好。唉,这群流氓啊。&/li&&li&17.11.2 重写,,取匿&/li&&/ul&&hr&&ul&&li&17.10.31 没想到快两年了,跌跌撞撞能过百赞。&br&知道的越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这些真的只是皮毛——我只是一个喜欢发现工具,也只停留在对工具的合理使用这个层次上的人。&br&现在回顾过来,我的水平的确是一路有在提升的,但是提升幅度……自觉有限,称不上什么厉害,很惭愧。&br&在知乎净围观各路人马搞价值观互搏去了,哈哈哈。&br&找个时间更新一下,然后取匿喽~&/li&&li&&i&&b&利益相关: 无 &/b&&/i&&/li&&/ul&&hr&&p&游戏本不知题主如何定义的,&b&配置定义成CPU i5 7300HQ,内存8g ddr4,显卡GTX 00转机械硬盘,显示器1080P&/b&。&br&入门级别,?月)。&/p&&p&&br&&/p&&p&新系统设置以及必备软件——&/p&&h2&&b&虚拟内存设置&/b&&/h2&&p&(严谨的说法应该是页面文件设置)——&/p&&p&8G以上不动,交由系统管理。&/p&&p&4G内存,若是常常报“内存不足,请关闭一些程序”巴拉巴拉的,请再购买一根内存条装上,再参上述。&/p&&p&……好吧,右击此电脑-属性-高级系统设置-性能-设置-高级-虚拟内存-更改-取消勾选“自动管理”,选择C盘,自定义大小为。&/p&&p&同理,&b&如果你卡顿时观察到大量的磁盘读写(磁盘占用100%),可以来这里看看,是不是系统自动设置的值太大了,改在2048M左右是相对较好的。&/b&&/p&&p&但是如果你喜欢“清理内存”的话(各种安全管家的清理),观察到这个动作会有内存里的内容被交换到页面文件中的现象(严重拖慢程序运行速度)——所以如果你日常使用程序不会超过70%内存占用,建议尽可能小地设置页面文件大小&br&——具体大小:只要系统不轻易警告「系统内存不足」就行。&/p&&p&电脑现在应该都是Windows 10的了,不建议去安装win7甚至更低的系统了。&/p&&h2&部分快捷键&/h2&&p&Ctrl+c之类的除外——&br&win+e,资源管理器&br&win+i,设置(win8以上)&br&win+p,投影&br&Ctrl+z,撤销操作(比如各种文本键入的地方,比如资源管理器的各种操作,都可以撤销)Ctrl+y,撤销刚才的撤销&br&win+s,全局搜索(win8以上,可以搜索到已索引的文件以及系统设置)&br&win+d,回到桌面&br&win+l,锁定&br&win+c,呼出小娜(win10)&br&win+方向键,操作当前窗口的显示&br&win+ctrl+d,新建虚拟桌面(win10)&br&win+ctrl+左右方向键,切换虚拟桌面(win10)&br&win+tab,查看当前虚拟桌面的所有窗口及所有虚拟桌面,此处你可以按住一个应用的窗口,拖动到其他桌面上去(win10,win7是炫酷但是效果等同于ALT+TAB的应用程序切换)&/p&&h2&QQ等&b&聊天交流软件&/b&&/h2&&h2&&b&360安全卫士&/b&&/h2&&p&defender的安全保卫能力只能是勉强够,相比起其他安全软件,360的小白友好程度和界面赛高,然后设置一番之后,不会再有什么广告和弹窗(去设置探索一番)。&/p&&p&安装时&b&不要勾选&/b&人工助手和手机助手。安装之后首次运行,对&b&360所有弹窗一律点“x”&/b&。&br&&b&如果觉得不需要它的保护&/b&,可以&u&在托盘区找到360图标,右键点击退出,会弹窗。这时在“继续退出”的右边选择“暂停保护8小时”,一直暂停下去&/u&。&br&实时防御都是&b&影响性能&/b&的!我们可以只用它杀&b&杀流氓进程&/b&,&b&管理联网程序&/b&,&b&管理自启动&/b&,&b&清理垃圾(&u&对了,所谓垃圾影响性能,影响程度可以忽略,主要是硬盘IO瓶颈&/u&)&/b&,&b&用沙箱&/b&。&br&安全保护究竟靠谁?&br&好的使用习惯(开启并且不轻易同意UAC请求,不随意下一步,不进奇怪的网站,远离未知甚至已知来源的破解和盗版)比一个安全管家靠谱得多。&/p&&h2&&b&软媒魔方&/b&&/h2&&p&下载&b&免安装版&/b&,然后把里面所有软件打开一个个琢磨设置一下,不懂问搜索引擎,你的电脑可以变得很excited。&/p&&h2&&b&浏览器&/b&&/h2&&p&「删除对部分浏览器的鄙夷词汇」,建议尽量用chrome,firefox之类的吧。反正你不会用ie的对吧?win 10的EDGE太……不稳定了。&/p&&h2&&b&IDM&/b&&/h2&&p&抠网页中的资源,接管部分下载功能。&/p&&h2&&b&Everything&/b&&/h2&&p&知道文件或者文件夹的部分名字之后,秒出搜索结果,可以设置全局快捷键,可以设置HTTP服务器。&/p&&h2&&b&迅雷精简版/迅雷极速版&/b&&/h2&&p&和IDM有些重复,但是磁力链什么的不能没有啊。&/p&&h2&&b&DISM++&/b&&/h2&&p&清理系统,和360的清理结合用……当然我个人是基本没用过360的清理的,因为360列出的大部分并不是什么垃圾。&/p&&h2&&b&分区助手&/b&&/h2&&p&可以直接迁移系统到ssd(当然还是重装最优),可以进行各种便捷的分区操作……&br&这是萌新友好的分区操作软件,姿势再高一点的没必要,也就不说了。&/p&&hr&&p&不常用的工具不说了,那些更改主板电压和功率的(英特尔),给n卡进行官方稳定超频的,CPU2级缓存修改的等等,他们带来的&b&风险远大于优化&/b&……&/p&&p&&br&&/p&&p&然后你要渐渐琢磨着 装SSD,有闲置的M.2接口自然最好,不然就换了光驱装SSD咯,再没有光驱就……忍痛买个大点的固态硬盘省点用吧。&/p&&p&当然,你可以加条8g的内存(作为一个笔记本,应该都是有两个内存插槽的),干嘛呢——&b&当当当当,神器出场!!!&/b&&/p&&h2&&b&PrimoCache&/b&&/h2&&p&把内存当做硬盘缓冲区用。(不是用来建内存盘~)&br&它的一些设置——仅提升读性能:把指定大小的内存当做某一个分区的缓存,你对该分区的读取会同时复制到内存中,下次还读取它,就直接从内存中调,如果命中,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机械硬盘的千倍。&/p&&p&提升读/写性能:写入操作也放在内存中缓冲,经过至少x秒(可以自行设定)再写入到硬盘,x越大,划出来作为缓冲的内存越多,颗粒越小(和写放大有关)越小,&b&则性能越碉堡&/b&。当然,它的效果是双面的,突然掉电会导致丢失缓冲写入的数据,&b&后果有时很悲惨(从掉数据到坏文件到掉分区到坏磁盘)&/b&。&br&不过笔记本嘛,只要不是蓝屏或者长按电源键硬断电……怎么会发生这种悲剧呢。。。&/p&&p&&b&上ssd还是根本法子&/b&,去知乎“固态硬盘”版块找导购精华帖吧。&/p&&hr&&h2&&b&使用习惯很重要&/b&&/h2&&p&像优酷爱奇艺pps这种流氓视频软件(让你&b&CPU占用达到100%,完全不讲道理&/b&),可以放沙箱里安装运行,随时kill还防自启。&/p&&p&可以尝试在应用商店搜索一下软件的UWP版本(仅Windows10),可能有惊喜。&/p&&p&至于针对设置显卡。&br&没什么好说的——安装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让它自动优化游戏就好了。&/p&&p&软媒魔方里面很多系统设置,很细致也很好用。&/p&&h2&&b&不要担心中毒&/b&&/h2&&p&你有一个好的上网习惯比什么都重要,隔段时间用360扫描一下就好,其他情况下还是保持“关闭全部防护”。&b&因为入侵你的电脑&u&真的很容易&/u&,不管有没有安全软件。&/b&&/p&&h2&不要清理垃圾&/h2&&p&除非你真的没空间了。&b&清理垃圾会加速什么真的是骗人的&/b&,所有的软件都有针对垃圾的控制和管理机制。而且&b&所谓垃圾(除了卸载残留之类的),基本是用来加速系统调用的(比如再次打开网页,在线听歌,重打开看过的视频)&/b&。&/p&&h2&&b&不要总清理内存&/b&&/h2&&p&&b&只杀进程足矣&/b&。因为&b&部分&/b&清理内存软件会把一部分内存中的程序转移到硬盘中运行(即:在页面文件中运行,所以大内存就不必要太多的虚拟内存了。&b&当然,不设置页面文件也是不建议的&/b&。理由略。),或者它清理了系统预读文件——拖慢速度。&/p&&h2&&b&电源计划&/b&&/h2&&p&除非你交不起电费,或者用者电池,否则&b&保持高性能&/b&,不然影响性能(特别对于有SSD的电脑)。&br&有条件的可以自定义一下。&/p&&h2&&b&基本没有人比微软更了解Windows&/b&&/h2&&p&&b&要我来说的话,买电脑来,卸载不需要的系统软件(除驱动和管理设备的软件外都可以卸载)之后,保持细心,就够了。&/b&&/p&
另外,说真的,加装一块固态硬盘之后,纵享丝滑,我后面讲了啥你完全不用看。如果装了固态硬盘后电脑仍然卡,只需找到CPU占用最高的那个干掉,继续丝滑。延年益寿的东西了解一下啊。18.5.30 发现win10 (包括最新1803)从某个版本起严重耗费CPU,很多应用的…
我作为淘宝店专业二手笔记本卖家,祥云笔记本掌柜,给您一点参考吧。 &br&&br&1 质量评分超越同行20%以上的卖家值得信任 &br&&br&2 信誉皇冠以上的卖家值得信任,倘若与第一点搭配,完美! &br&&br&3 二手笔记本买2000以上的,正常来说会很好用。信誉,保修会做足! &br&&br&苹果笔记本我现在有批量mc721,2011年产品,美国学校淘汰的。关于该买不该买,反正支持淘宝七天无条件退货。没什么可怕的,好卖家也怕遇到2B客户呢!哈哈哈我网址.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xynb.taobao.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xynb.taobao.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r&&br&以下是专业回答:&br&1 全部二手笔记本卖家都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7天内可以退换。&br&&br&2 订单确认有15天的自动确认时间,自己还可以延长3天。有18天给你测试,才会自动确认。&br&&br&3 确认后评价也很关键,正常也是15天,正常卖家不愿意吃差评,淡最好是质量评分好的皇冠卖家,例如我,哈哈。&br&&br&4 15天付款后,有一个月的售后申请期间,售后申请一般会处理,要不就要上传淘宝举证,这样会有纠纷率,影响卖家质量评分,严重的会不能让卖家淘宝做广告。&br&&br&5 半年追加评价,这个很弱,基本无法牵制卖家,但是威力很大,很多客户看这个菜才决定交易的。&br&&br&6 无良卖家就约几个小伙伴拍他不值钱的物品吧,全部差评,无良商家回会联系你妥善解决的。&br&&br&最后:京东亚马逊的二手信不过,内幕我懂&br&&br&知无不言,希望对你有帮助。祥云老罗&br&&br&更新&br&现在淘宝买笔记本电脑,尤其二手笔记本电脑,找企业店铺比较靠谱!&br&&br&淘宝是一轮一轮的洗牌,现在企业店铺没几个,迟点有实力的会升级成企业店铺。
我作为淘宝店专业二手笔记本卖家,祥云笔记本掌柜,给您一点参考吧。 1 质量评分超越同行20%以上的卖家值得信任 2 信誉皇冠以上的卖家值得信任,倘若与第一点搭配,完美! 3 二手笔记本买2000以上的,正常来说会很好用。信誉,保修会做足! 苹果笔记本我现…
不答这题我觉得都憋屈了我俩机子。&br&虽然当年贝瑞特已经给大家跪了,但是题主这话说得让奋斗在生产一线的硬件工程师们情何以堪。&br&&br&进入正题:&br&&br&总结起来就是题主的需求太低了,低到就是现在手机就能解决题主的需求,貌似题主周围的小伙伴需求也是在太低了,让题主产生了一种大家需求都不高的错觉。&br&好吧,其实题主本来也就不是计算机厂商的主要客户,全球的PC销售也不是靠题主这样的消费者来提振的,大头在企业用户,高端设备是面向高性能计算和游戏玩家的。&br&那么我来简单扯扯我和我身边的小伙伴吧...&br&&br&题主是07年的笔记本,我的老机子是08年的dell,studio 15寸,应该比题主机子还要好点,但也是2G内存,性能稍好,差别不大,有比较事件我就直接说和我的studio比了。&br&&br&先吐槽题主的补充描述。&br&&blockquote&补充描述:&br&1.我当然知道自己只用了笔记本的基础功能,问题是并没有厂家开发出新的、易用并且有意思的功能来刺激我的消费需求啊。&br&2.我这里问的是通用需求,当然现在也有人用07年的诺基亚只要电话短信,但是在年轻人里有几个呢?现在我必须要用微信和同事协作,习惯了用各个APP提升生活品质,不用越来越新的智能机当真不行。&br&而就我所见,只用电脑来处理OFFICE和影音娱乐的是绝大多数用户。&/blockquote&1.笔记本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个便携的通用计算平台,笔记本能做的最大的进化就是更轻,使用时间更长,更快,所谓新的和易用功能。。。我想了半天,指纹识别什么的都是锦上添花,就算到02年,笔记本功能就已经完整了,到现在核心还是在想办法做小,性能做强,续航做长,或者三者兼顾,或者其中几项达到,“新的、易用并且有意思的功能”翻转屏和触控顶天了,更多的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失重时候锁死硬盘,在满大街SSD的时代也就多硬盘的笔记本有价值了),手机出来大致是满足题主需求了。&br&2.倒也没什么吐槽的,要是题主满足于APP给的那点提升,也是挺好,知足常乐就不费钱。&br&3.电脑处理office也分轻度和重度,影音娱乐,也是分烧钱和不烧钱的。。&br&下班继续。。&br&=================================================================&br&&br&题主估计是主要用Word做做文字,偶尔用PPT和Excel,文本小一点貌似也勉强能应付,只是不能多开,但是PPT个人偶尔用用感觉也不是省油的灯。最吃资源的还是Excel,03版的Excel数据行数是6列,07版以上的是1048576行,16384列,也就是说,题主如果就是处理一点点数据,用03版Excel加XP的话,小本本还是没压力的,但是如果是50万行的数据做个透视的话,就可以出去喝个咖啡,下午再回来了。&br&&br&但是我也不咋用Excel,没图说个屁啊,我们来聊聊烧钱和不烧钱的影音娱乐。&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81f3f9f1ccc0f130cc5b7_b.jpg& data-rawwidth=&938&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81f3f9f1ccc0f130cc5b7_r.jpg&&&/figure&估计这应该是题主从一些已经找不到的网站上下下来看的电影,大致是这么个大小,用题主古代的笔记本确实没问题,清晰度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4c8caaddee959ba1a0a9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4c8caaddee959ba1a0a92_r.jpg&&&/figure&(上帝之城)&br&我在小时候也是这么整的,后来我发现,原来视频清晰度不之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dec0ee5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dec0ee5a_r.jpg&&&/figure&(指环王III)&br&放大了看吧,差别还是不小的,而算上其中色彩信息最大化的保留,音轨保留完整,这样一部指环王原盘大概是那么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0c7d841ba7add0b7954_b.jpg& data-rawwidth=&945& data-rawheight=&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0c7d841ba7add0b7954_r.jpg&&&/figure&三部加起来一共209.3GB,题主机子不装系统都装不下,虽然这两年计算性能提升不大,存储密度还是在稳步增长的,怎么说现在买个盘也得用按T记啊。虽然这两片片长都不一样,不应该这么比,但是这数量级,题主应该懂的。&br&(这个下电影这种事我知道不对,我们还是悄悄的。。。)&br&鄙人办公室电脑是这样的,为了给更多的小伙伴看到高质量的片片,鄙人还是蛮拼的。刚加了4T的盘。&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49dce9d12c8c0d8e93dfbb_b.jpg&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49dce9d12c8c0d8e93dfbb_r.jpg&&&/figure&很坑的是,就算题主有那么大的容量,题主的机子看这些片估计是很有压力的,那个时代的机子应该是酷睿1代,显卡估计也还不支持硬解,放高清应该是“我..我哥..答答..应...不不..不再..再鬼..鬼混”。所以能满足影音娱乐,而是只满足了07年时代的影音娱乐,现代的片片是带不动的。&br&&br&当然可能还有个疑问,就算是上帝之城那个片源在在题主机子上可能也是几乎放满屏的,那时候的机子分辨率应该是,但是,在一台现代的主流显示器上(1080P),100%的他是这个样子:&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effd87f5f9c3eefe3bfc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effd87f5f9c3eefe3bfc_r.jpg&&&/figure&如果在稍好一点的显示器上(1440P),他是这个样子:&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c23ce8f66c3d44614c4ce_b.jpg& data-rawwidth=&2559& data-rawheight=&1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5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c23ce8f66c3d44614c4ce_r.jpg&&&/figure&即使是指环王的原盘,100%也只有那么大:&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42c9d3b66d2b547b1fa0feff3fbf8c9_b.jpg& data-rawwidth=&2552& data-rawheight=&1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42c9d3b66d2b547b1fa0feff3fbf8c9_r.jpg&&&/figure&&br&&br&要填补空出来的部分,最近又出了新也不新的大杀器。。。。4K&br&&br&我的机子已尿,指环王没出过4K的片源,短期内估计也不会出,因为蓝光容量太小,而4K的片源想用现在的机子压力也很大,如果同样是指环王三部曲,估计至少是1T起的容量起步,按现在企业级机械硬盘180M/s到200M/s的读取速度,估计也得结巴,只好上SSD了,那价格。。。。所以新时代片源还是只能等普及以后估计直接看播放器还靠谱些。&br&&br&清晰度的提升难道不是个大亮点?1080P的显示屏,即使是15寸的机子,现实的东西也要多很多,就算是用office,也有这么几种用法:&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ac_b.jpg& data-rawwidth=&1095& data-rawheight=&6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a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60b087a56a2a513e934efe3800ff95c_b.jpg& data-rawwidth=&1918& data-rawheight=&10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60b087a56a2a513e934efe3800ff95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d1a01dfdc0db93fb6fce31c57410e13_b.jpg& data-rawwidth=&2558&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d1a01dfdc0db93fb6fce31c57410e13_r.jpg&&&/figure&最后一个15寸的机子是没法用了,但是27的显示器效果真心赞!&br&&br&有时候,分辨率也是生产力啊!&br&&br&现在要我看1080P以下的屏,完全没法接受了。&br&&br&所以光说影音娱乐,题主是玩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东西,但我还是希望题主也有机会体会一下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影音娱乐,至于第三个十年的影音娱乐,容我先搬砖攒钱换机子。(不提音响是因为那东西水太深[穷])&br&&br&刚刚提到了SSD(固态硬盘),这个真是大杀器,知乎公认提高PC速度最佳设备,上一块,保你体验上一个档次。我们贴个图对比一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0b23a105e669f9a11f255fd005a8810_b.jp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0b23a105e669f9a11f255fd005a8810_r.jpg&&&/figure&这是我的SSD&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b4ae1c2d1bbc47797dcca8b8dd0a0ea_b.jp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b4ae1c2d1bbc47797dcca8b8dd0a0ea_r.jpg&&&/figure&这是我新换的WD 4T盘,虽然用测SSD的软件来测机械硬盘不太合适,但是原理还是差不多的,这比分我都不忍心看了,鉴于题主机子还是07年的,那时候笔记本硬盘的性能比我这个台式机硬盘还要低很多,So。。。。&br&&br&因为无论开程序还是读取文档都关硬盘的事,目前计算机最大的瓶颈就是在硬盘上,按水桶效应的说法,SSD是把短板堵上大半了。但是如果要真流畅,我认为还是应该祭出真真的大杀器——内存!&br&&br&当年我买Studio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内存的重要性,也困惑过为什么单条内存其实不贵,但是在某尔那里加一点价格就往天上飙,肯定不是成本的问题。&br&电脑玩熟了才发现,内存是最能延缓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部件。&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07f63cdec8ef0a4d494c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07f63cdec8ef0a4d494c_r.jpg&&&/figure&先贴个图,這是鄙人的机子,平时工作时候的内存占用,没在做计算,所以cpu占用率很低,但是内存占用很高,你没看错,不是5G,是15G,这机子内存是32G的。开机内存占用应该是3G多一点,在我开了几个CAD,外加浏览器,就成这样了。&br&&br&很多时候机子就算加了SSD也不一定足够流畅就是因为内存小了。估计题主要是自己动手把老机子的内存加到4G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br&&br&很多年以前,内存是在太小了,怎么都不够用。伟大的程序员们想出来一个办法,在硬盘上划分出一个区域,把暂时不用的数据存到硬盘上,腾出新的内存给其他程序,等需要用的时候再从硬盘里取出来放到内存里,这块区域叫做虚拟内存。所以绝大部分时候机子卡,不是因为CPU不够用,大部分时候是内存不够,切换程序需要读取硬盘,一读硬盘就卡。&br&&br&当年的Studio是2G内存,后来12年买了新本,果断内存加到32G,换上SSD,这两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机子会卡,机子不卡就是时间,干活快就是生产力啊!&br&&br&要说这几年电脑厂商干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易用并且有意思的功能”,我只能说还是在量变引起质变上,07年,笔记本单条内存最大2G,最多扩展到4G内存,没有SSD,屏幕很差,显示东西太少。我12年的笔记本,单条内存8G,8Gx4,共32G,上了SSD和i7旗舰,周围比这笔记本快的台式机都不多,放07年,那是电影里CIA才用的东西。&br&&br&对我来说,这七八年间,电脑厂商干的事情我感激的泪流满面,放个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b425a034fd859d2baff7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1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b425a034fd859d2baff7_r.jpg&&&/figure&&br&这事最近在算的一个地下室,如果用我当年的Studio,这个模型至少要算4~5小时,我估计还算保守估计,因为可能还没法一次计算,还得拆分,但换我笔记本,还不用台式机,大概30分钟,而且我还可以同时算4~5个同级别的模型,并且使用CAD也不会卡,同时还能看电影啊!而且计算还需要多次调整再计算,相当于我用现在的机子一天的工作量顶我老机子差不多一周的工作量,搬砖我都搬的感激涕零啊!&br&&br&加完班再瞎扯一点吧。。&br&===============================================================&br&&br&之前还想瞎扯点,结果一拖就脱了两个月。&br&&br&这几年还有个特别给力的东西,GPU的通用并行计算构架。Nvidia家的叫CUDA,N家以外的,也就剩AMD和Intel了,他们俩家玩的是开源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OpenC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penCL&/a&(不是OpenGL)。&br&因为同价位的GPU(粗糙的说就是显卡)并行计算能力比CPU实在是强大的太多,一般都有2~10倍的差异,所以GPU的通用并行计算就被捣腾出来了。&br&自从结构计算时候可以用一个支持CUDA的动力弹塑性软件以后,小伙伴痛哭流涕了,以前对一栋超高层模型进行一次模拟得要接近20个小时,上了这货就3小时左右,如果调整计算20次,我勒个去,小伙伴欢呼了,以前一个月的工作量现在一周搞定,这还是都用15年的CPU做比较,如果换成题主05年的CPU,一次计算一般在150到200小时,还是工作站,不是笔记本,用笔记本算在当年是没有尽头的。&br&&br&掐指一算,十年的性能提升让我由衷感谢Intel,AMD,Nvidia及各大内存和存储器厂商,让我也有机会在知乎装一次X。
不答这题我觉得都憋屈了我俩机子。 虽然当年贝瑞特已经给大家跪了,但是题主这话说得让奋斗在生产一线的硬件工程师们情何以堪。 进入正题: 总结起来就是题主的需求太低了,低到就是现在手机就能解决题主的需求,貌似题主周围的小伙伴需求也是在太低了,让…
前面的话: &br&原本这是我在2011年写成的一篇文章。时间过去好久了啊。所以有一些观点现在看来是有些不适合了,有同学提出了里面有很多错误,还有有些观点早就落后于时代了,需要更新。所以,我再来审视一下这篇旧文,改一改,适应一下潮流。&br&请大家多多关照。&br&&br&又及:最近是笔记本的更新换代期,intel最新的第四代Haswell架构移动处理刚刚推出,所有的笔记本厂商都在更新产品线。所以,最近还是不要买笔记本的好。等到过一两个月,整个笔记本的平台的更新工作已经结束,就可以有众多的新平台的笔记本供大家选择了。&br&&br&正文讨论不包括Thinkpad系列和MacBook系列笔记本,这两款笔记本会在以后单独讨论。关于超级本的讨论也会单独的拿出来。三防笔记本不是普通家用型号,所以也不讨论。&br&&br&本人小白,本文系个人主观观点,有什么不妥请各位指出。&br&小白请往下看,老鸟请无视。 &br&&br&欢迎讨论。转帖请联系作者。 &br&&br&&br&一 明确几个概念&br&&br&&br&(一) 笔记本的尺寸和外形&br&&br&15寸
代表:联想Y500&br&14寸
代表:联想Y400 &br&13寸
代表:超极本、Macbook Air 13&br&12寸
代表:Thinkpad X230&br&11寸
代表:上网本、MacBook Air 11&br&&br&以14寸为标准,小于14寸的机子大多主打轻薄、易携带,大于14寸的机子大多主打性能、大屏幕。&br&&br&笔记本的屏幕永远比台式机的小&br&如果你对大屏幕有特殊的喜好,而且又不是需要经常的移动电脑的话,还是请出门右转买台式机去吧。台式机的屏幕永远比笔记本的大。如果你是特别有钱,不在乎用买半辆车的钱来买一台笔记本,那么请看各个品牌的顶级产品:Terrans Force系列、Alienware 17寸以上机型、SONY 17寸以上机型等。&br&&br&对于平常使用多大的屏幕够用呢?&br&如果要玩游戏爽的话,最好是买14寸以上的机型,屏幕足够大,能够显示足够多的信息。如果只是轻型的办公,或是上上网看看电影的话,无论多大尺寸的笔记本都能够满足要求。推荐13寸及以下的笔记本,因为都比较轻,容易携带。14寸及以上的笔记本都有些沉,但是屏幕大一点儿。&br&&br&关于外形&br&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模机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现在很难见到长的一模一样的笔记本了。虽然没有了公模机,现在各厂商的同尺寸机型的外观大多还是差不太多。毕竟笔记本就是那个样子,无论是怎么变都脱离不了那副模样。至于你喜欢哪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个没办法统一标准。在我看来,外形远远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更加看中硬件和整机特点。当然,现在外形特别突出的笔记本也是有的,Thinkpad和MacBook笔记本都是优秀的代表。当然这样的外形是有外观专利的,所以别的厂商还是不会模仿的。&br&&br&&br&(二)分辨率 &br&&br&分辨率 &br&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又称解像度、解析度、解像力),泛指量测或显示系统对细节的分辨能力。日常用语中之分辨率多用于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越高代表图像品质越好,越能表现出更多的细节;但相对的,因为纪录的信息越多,文件也就会越大。[维基]&br&&br&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所谓这个电影清不清楚,很大一部分指的就是分辨率够不够大。现在我们电脑用的屏幕无论是LCD背光的还是LED背光的,都是液晶屏幕。每一个液晶屏都有一个最佳分辨率,也就是在这个分辨率下显示效果最好,最清晰。相对的同样是14寸的屏幕16:10的屏幕最佳分辨率是
;16:9的最佳分辨率是。这些分辨率都是固定的,如果你用14寸的屏幕16:10的屏幕调成800*600那么也可以,但是字体的效果就会很不好,会很模糊变形而且有锯齿,长宽比也会有问题,图像就会看起来很扁。还记得你在自家液晶电视机上看非高清的电视吗?人是不是都变胖了?原理类似。同样的14寸也有高清屏分辨率,这是屏幕本身的特性,与显卡等其他硬件无关。&br&&br&那么,是不是高清屏就一定好呢?&br&就现在的情况,可以说:YES。在相同的尺寸,分辨率越高,屏幕越精细。&br&&br&像素&br&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像素&br&像素就是在显示屏幕上的最小的一个发光小点,暂时可以这么理解。那么分辨率就是指横着有1280列发光小点,竖着有800行发光小点。总共有个发光小点。简化到4个像素的显示屏就可以理解成这样:&br&
4&br&&br&每一个格子都相当于一个发光小点。那么这个显示屏的分辨率就是2*2。一共有4个像素。&br&ppi&br&和像素概念相关的还有一个ppi的概念。&br&ppi就是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大致上可以理解成为:ppi=总像素数/显示器实际尺寸。&br&还是拿上面的例子,如果这个显示屏幕是1英寸*1英寸大小的,那么这个显示屏幕的ppi=总像素数/显示器实际尺寸=(2像素*2像素)/(1英寸*1英寸)=4ppi&br&ppi越高,那么就相当于屏幕越清晰,锯齿和颗粒感也就越少。显示效果也就越好。&br&好了,理解了像素和ppi的概念,具体的就可以讲一讲我们要选择的笔记本屏幕了。&br&&br&总结一下现在大多数的笔记本屏幕可以这么说:屏幕的ppi越大越好。换句话说:屏幕分辨率越大,屏幕尺寸越小,越好。&br&15寸分辨率&br&
&br&14寸分辨率&br&
&br&13寸分辨率&br&
&br&12寸分辨率&br&&br&11寸分辨率&br&&br&大家可以看出来,从11寸到15寸的屏幕分辨率都有的。那么他们显示出的效果是不是怎样的呢?&br&屏幕分辨率相同,说明屏幕的总像素数量是一样的,那么屏幕越大,整体的单位像素的面积也就越大,也就是表现在屏幕好像有锯齿形状和颗粒感越明显。&br&常见笔记本屏幕的ppi值如下表:&br&笔记本屏幕常见 PPI 值&br&6x768 0x900 &br&11.6 130 135 145 158 189&br&12.1 124 129 140 151 182&br&12.5 120 125 135 145 176&br&13.3 113 117 127 138 165&br&14.0 107 111 121 131 155&br&15.6 96 100 108 117 141&br&17 88 92 100 108 129&br&&br&人的眼睛对于事物的分辨率大约在300ppi。也就是说大约屏幕到300ppi的时候,人眼就分辨不出来像素点了,感觉就是完全没有颗粒感。提出超高分辨率的是Apple。大家都知道的就是iPhone 4的ppi达到了326ppi,也就是超过了人眼的分辨率了,所以在iPhone 4上面完全没有颗粒感。&br&但是生产高分辨率的屏幕是有一定的技术限制的而且造价很高,所以高分辨率的屏幕现在还没有全面应用到普通笔记本上面。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少数高分辨率的笔记本了。最经典的就是15寸的Retina MacBook pro,它的分辨率达到了,220ppi。虽然他没有达到300ppi,但是相对的笔记本屏幕离我们眼睛的距离较远,所以在220ppi的时候我们已经基本分辨不出来像素点了。&br&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篇很好的解答:&br&苹果的视网膜(Retina)屏幕,到底是必须突破 300 PPI,还是可以根据设备使用时离人眼较远而不用达到 300 PPI?&br&&br&说了这么多,具体上还没说怎么选择。其实,也好说。相同尺寸下,高分辨率越的笔记本要比普通分辨率的笔记本好,价钱也越贵。&br&只说一句:请大家尽量别选择15寸屏幕分辨率的笔记本。&br&在这里特别的吐槽以下15寸屏幕分辨率的奇葩。虽然我是十分的不认同这样的配置,但是由于商业因素,市面上还是到处都有这样的笔记本横行。这个尺寸,这个分辨率,只能达到100ppi,可以说在具体看到屏幕效果的时候,还是有明显的颗粒感的。也就是让人感觉有一些不舒服。&br&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葩的分辨率的屏幕出现呢?&br&其实,主要是工业上的原因和成本的考虑。液晶屏都是大块的液晶屏经过切割而成的,以前切割时都是4:3和16:10的屏幕,但是随着工艺的改进,厂商发现原来切割成16:9宽屏的时候液晶屏的利用率最高,成本最低。根据市场规律,渐渐的普通液晶屏都成了宽屏。甚至宽屏随着厂商的宣传变成了一种文化流行,比如宽屏看电影没有黑边。最后,所有的厂商都屈服了都改用了16:9宽屏。也就有了这样奇葩的存在。&br&如果想了解更多,请看下面的文章:&br&拿什么抵制? 笔记本屏幕比例杂谈&br&&br&据传,Intel就有意在今年推动高清屏幕的普及运动。&br&&br&&br&(三)尺寸和重量 &br&&br&那么选多大的屏幕,多高的分辨率合适呢? &br&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br&15寸的笔记本一般是以自己屏幕大为主打的。因为屏幕比较大,其整机的空间也比较大,就能够装下更好的显卡,有更大的散热空间,其游戏性能也是更强的。有的还会有其他特殊的惊喜,比如杜比音效,双降噪话筒,更大的更舒适的全尺寸键盘。对于移动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同学还是推荐15寸的笔记本,毕竟屏幕看着要比14寸的大一些的。但是,15寸笔记本一般都会比较重。如果是要天天背着笔记本出门的同学就要注意了,千万不要以为这一两斤的重量没什么,如果天天如此,加速你得肩周炎是必须的。 &br&14寸的是最为标准的笔记本,重量也相对适中(厂商的说法,我认为我的14寸本沉死了),最适合广大的普通同学选购。14寸的本子一般是兼顾了游戏性能和可移动性能。换句话说就是打游戏也不错,重量也适中,不是特别的沉。最适合普通玩家选择了。而且,所有厂商的14寸笔记本的产品线是最为丰富的,可选择的样式也很多。&br&13寸及以下的笔记本大多是轻薄款的笔记本。其重量应该是适合携带的。&br&现在13寸及以下尺寸的笔记本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你可不可以接受小尺寸的屏幕的问题。如果你具体在实体的电脑体验店里面可以适应其屏幕尺寸的话,还是推荐小尺寸的笔记本。因为毕竟尺寸越小,重量就越小,就越方便携带。当然如果是看到一款13寸的笔记本,其重量比14寸的笔记本还要重,那么这样的奇葩笔记本还是不要碰的为好。&br&但是要注意一点:13寸以下的笔记本一般都没有很好的游戏性能。这是由他们的体型小,散热空间不够大,显卡不够好造成的。如果,特别的在意游戏性能的朋友,最好不要买13寸及以下的笔记本。&br&&br&小结:15寸笔记本一般游戏性能最强,散热最好,但是重量最重,不适合天天背着。13寸及以下的笔记本一般游戏性能最弱,散热比较差,好处是重量最轻,适合天天背着到处跑。14寸就介于15寸和13寸之间了。&br&&br&&br&&br&二 有关硬件的一些事情&br&&br&有关性能&br&除了大型游戏之外,性能基本上不成问题。只要是当年出的新机型绝大多数都能满足浏览网页 QQ 视频 下电影等功能,只要不是最最便宜的那款就好了。在平时使用的大部分时间里,CPU基本上都在闲置。日常使用,低端的本(?)CPU占用率在30%左右,中端的本(5000+)CPU占用率多在10%左右。如果无特殊要求的话,性能基本上不是一个问题。当然,玩儿大型游戏的话是要另算的。&br&&br&(一)CPU &br&CPU买什么好呢?Intel还是AMD?答案:跟着大多数人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用Intel的笔记本,也是市面上买的最多的也是Intel的笔记本,所以推荐用Intel处理器的笔记本。AMD的笔记本算是小众机型了。我觉得,AMD的CPU的确不如Intel的好,在散热和性能上是略逊于Intel。虽然选择CPU也是见仁见智的行为了,但是我还是推荐使用Intel CPU的笔记本。在Intel 的酷睿系列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AMD不知道在干什么,也许收购了ATI算是干了一件正事?那么倡导的APU技术(CPU GPU融合技术)的具体产品在哪里?实际出产的机子在哪里?如果AMD再不好好做的话,恐怕下场就像是被Google调戏的摩托罗拉手机部一样了。结论:买Intel的CPU。&br&&br&Intel的CPU有很多,那么买那一款好呢?回答:这取决于你有多少钱。我只说一个大致的概念。截至2013年6月,Intel的移动平台处理器酷睿系列一共出了四代产品:第一代智能酷睿(TM) 处理器、第二代智能酷睿(TM) 处理器、第三代智能酷睿(TM) 处理器、第四代智能酷睿(TM) 处理器。就在6月2号,英特尔正式发布了代号为“Haswell”的第四代酷睿处理器。&br&理所当然,一代要比一代好。第四代当然比第三代要好,至于好在哪里,你不用关心。就比如买一辆车是为了开,用不着知道发动机的原理,买电脑当然也是一样,你不用知道CPU的原理,只要知道好就足够了。&br&那么如何辨别到底是第几代处理器呢?&br&因为第一代和第二代酷睿处理器早已停产,所以在这里就不讨论他们了。只说说第三代和第四代酷睿处理器。&br&辨别的方法很简单。&br&举个例子:酷睿 i7-3770K
酷睿i7- 4770K
这是两个处理器型号。&br&酷睿,代表的是酷睿处理器。i7,代表的是最高端的i7处理器,相对的有中端i5和低端i3处理器。3770K中的3就代表是第三代酷睿处理器,同理4770K中的4代表是第四代处理器。770K什么的可以暂时不管他。&br&在每一代酷睿处理器系列里面也是分高中低档的,就像Intel命名的那样。i7是最好的,i5是中档的,i3是低档的。只不过现在我们用的笔记本都是CPU性能过剩。所以只要不是有做大量计算工作的同学也不用纠结哪个好了。i3基本够用,i5满足大部分需求,i7是有钱才上。但是请注意,赛扬和奔腾是两款低端的处理器,这是真正的低端处理器,性能如何我也没看过测试文章,但是基于以前对赛扬和奔腾的印象,不推荐。大家要便宜还是加上几百块钱买个i3的更放心一些。结论:不要买赛扬和奔腾的CPU。&br&注意:现在有一些低端的机子用的CPU是酷睿2代CPU,比如:Asus/华硕 X45EI237VD-SL就是使用的i3-2370M,也就是第二代的低端酷睿处理器。这样的机子基本上都是定位于低端,一般在3000?之内就可以搞定。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游戏性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注重游戏性能的同学多小心。&br&&br&最新一代的Haswell CPU性能测试结果已经出来了。我说一下结论:相对于上一代的CPU而言,这一代的CPU性能提升大约10%左右,也就是性能提升并不明显。而这一代的CPU主要的提升在于两点:1 低功耗。低功耗使得使用新一代Haswell CPU的MacBook Air的电池续航可以持续12个小时,这是十分惊人的。2 HD5000系列集成显卡性能相对于上一代集成显卡性能有大约50%的性能提升。当然,相比较于AMD和NVDIA的独立显卡而言,这集成显卡的性能还是渣渣。&br&十年磨一剑! 英特尔Haswell新处理器首测&br&&br&小结:i3基本够用,i5满足大部分需求,i7有钱就上,奔腾、赛扬不推荐。 &br&&br&&br&(二)显卡&br&&br&性能的第二个指标就是显卡。(打游戏的同学请仔细看)&br&那么对于硬件显示性能要求高的是什么,低的又是什么?换句话说,是打游戏要求性能高还是看电影要求性能高呢?这里做一个总体的解释。&br&&br&对于显卡硬件要求最高的是大型单机游戏。比如:[上古卷轴 5][刺客信条 启示录][ 使命召唤 9][战地 3][鬼泣 5 ][ 孤岛危机 2][极品飞车 17][生化危机 5]等等。这些游戏全都是消耗显卡的大作,也就是无论你显卡有多好,那么对于这些游戏也完全不是特别够用。其中特别的[上古卷轴 5][ 孤岛危机 2]都是著名的显卡杀手。想要玩儿游戏的同学可以看一看你想要玩儿的游戏在不在以上的列表里面。如果在的话,你的显卡应该至少是中端显卡以上(参见下文的移动显卡的天梯图)。&br&&br&对于显卡硬件要求第二高的是大型的3D网络游戏。比如:[WOW **世界][DOTA 2][LOL 英雄联盟]等等。(LZ接触到的网络游戏比较少,请见谅)这些大型的3D网络游戏,对于显卡的要求是要仅次于大型单机类游戏的。但是,除了对于显卡的要求之外,这些网游还有一个要求:良好的网络环境,网速快,无延迟等等。&br&&br&剩下的无论是游戏还是看电影对于显卡的要求都没有那么高了。一个基本的独立显卡都能够应付的过来。&br&看高清电影,无论是1080P的还是720P的,独立显卡应该都能够应付的过来。&br&玩儿一些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游戏。QQ飞车、QQ斗地主、泡泡糖、植物大战僵尸、CS、CF、愤怒的小鸟、龙与地下城等等,这些游戏大多是2D游戏,对于显卡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一般的独立显卡,甚至是集成显卡都能应付的过来。&br&&br&显卡大体分:集成显卡 独立显卡 &br&&br&集成显卡 &br&因为是Intel的CPU那么集成显卡也会是Intel内置集成的。如果不玩大型游戏,那么这显卡是够用的。看高清电影也是够用的,这里的高清电影指720P或1080P的电影,只不过CPU的占用率会稍微的高一些罢了,是可以忍受的。 &br&&br&明确概念:高清 &br&现在所谓的高清均是720P或1080P。 &br&720p是一种视频显示格式。通常720p的画面分辨率为,一般亦可称为高画质(HD)。1080p是一种视频显示格式。通常1080p的画面分辨率为。 [维基]&br&那么现在我想请问一下那些喜欢在笔记本上收藏1080P电影的同学,你的笔记本分辨率是多少呢?还是?那你本身笔记本屏幕的分辨率都不够1080P,那么你放1080P的电影的意义何在啊?如果你是放在自家的大液晶上我也就忍了,只是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在笔记本上放1080P一脸的自豪相,您是有收集强迫症吧。 &br&在分辨率为的电脑上放的电影毫无意义。 &br&&br&独立显卡&br&注意:笔记本的游戏性能永远比不上同价位的台式机。要完全玩儿游戏玩儿的爽,最好还是弄一台台式机,而不是笔记本,笔记本更注重移动性能,必须要方便携带,就会牺牲很多的游戏性能。&br&&br&想要游戏玩儿的爽吗?想玩最新的单机游戏不卡吗?抛弃集成显卡吧!独立显卡才是王道。&br&其实,说实在的,现在低端和中端普通笔记本也就是靠CPU和显卡来分界了,基本上显卡是中端的那么整机也就会定位在中端,显卡是低端的,那么整机的也就会定位在低端。也有一些不老实的,用低端的显卡配中端的CPU,然后冒充中端的机型,号称是商务影音必备,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不要相信。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CPU大部分时间都是性能过剩的,而显卡在玩儿游戏的时候是绝对能力不足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游戏迷,那么显卡对于你的重要性可能要大于CPU。&br&&br&影响玩儿游戏效果大致分为以下两个因素:&br&1 游戏的载入速度,和硬盘读取速度有关。简单说也就是硬盘越快Loading的时间越短。比如7200转台式机硬盘载入**世界的时间是17s,而SSD固态硬盘的载入时间大约在8s左右,最快的在6s就完成了。这样的对比,完全可以说明问题。&br&2 游戏的显示效果,是主要和显卡有关的。显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能玩什么游戏,你能开到什么样的效果。&br&&br&下面主要说说显卡。&br&首先:移动的显卡和台式机显卡是不同的,不能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因为移动显卡需要特别注意散热效果,还有笔记本空间的狭小就造成了移动显卡会牺牲性能来换取对笔记本内部散热和空间的妥协。&br&其次请看下面的移动显卡的天梯图&br&&br&总则说明:&br&显卡芯片型号最重要。先看看自己的钱包,然后大致的选好自己想要买的笔记本,然后看他的显卡芯片型号,到上图里面去找。是属于入门的还是中端的还是高端的。&br&显卡位宽、容量也要看。选好了显卡型号之后基本上显卡的位宽和容量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别遇见奇葩的64bit位宽的显卡就好。&br&双显卡热切换技术是个鸡肋,不用关心这个技术。&br&&br&下面用三款Nvidia显卡来具体说明一下实际效果。&br&&br&低端入门级显卡:Nvidia 610M&br&具体的测评看下面链接:&br&Nvidia 610M这样的独显有意义么?Nvidia 610M与HD4000游戏性能对比测试!&br&不愿意看链接的我在这里直接说结果:&br&Nvidia 610M这款显卡,可以在默认画质下,勉强流畅的运行2009年发售的游戏[生化危机 5]。这种勉强流程运行指的是可以玩儿,但是画质和细节就不能深究了,而且在遇到特殊的大场景的时候还是会有明显的卡顿的。可以说,对于游戏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同学尽量避免配备这个显卡的笔记本。&br&&br&中端显卡:Nvidia 650M
以联想 Y400N-IFI为例子&br&具体的测评看下面链接:&br&可组双卡SLI 联想Y400彪悍游戏本评测&br&不愿意看连接的我可以在这里直接说结果:&br&Nvidia 650M这款显卡基本上可以在本机的最高分辨率下,以比较好的画质流畅的运行大型单机游戏,但是不足以以最高的画质运行。对于大多数的玩家来说,这样的效果已经足够了。&br&&br&高端显卡:NVIDIA GTX 675M
以戴尔Alienware M17X为例子&br&具体的测评看下面链接:&br&GTX 675M SLI独显 外星人M18x游戏体验&br&不愿意看连接的我可以在这里直接说结果:&br&Nvidia GTX 675M这款显卡,基本上可以在本机最高分辨率全高清下,以最高画质运行大部分大型单机游戏。这样的笔记本对于普通玩儿家来说可以是终极的神器了。&br&&br&中端CPU配低端显卡还是低端CPU配中端显卡?&br&假如有两款笔记本配备是这样的:i5+610M和i3+640M,也就是中端CPU配烂显卡,和低端CPU配中端显卡,那么怎么选择?&br&当然,如果是看中游戏性能的话,一定要选择中端显卡的那款。也就是一定要选择i3+640M。这个时候显卡对于游戏效果的影响要远大于CPU对于游戏效果的影响。&br&&br&AMD还是NVIDIA&br&我认为这两个都是差不多的,一分钱一分货,NVIDIA的型号AMD一定会有性能差不多的型号相对应。有人说NVIDIA的显卡适合打游戏,AMD的显卡适合看高清电影。我听说这个观点的时候大约是N多年前,现在这些所谓的差别应该也是消除的差不多了。我见过同样两款型号的显卡玩游戏都是很出色的。我认为区别还在于价钱,钱多则显卡好,钱少则显卡烂。至于看高清,集成显卡都能搞定的东西,独立显卡自然不在话下了。 AMD和NVIDIA都差不多,重要的是看你能出多少钱。&br&&br&结论:玩游戏就要独立显卡,不玩游戏就用集成显卡,玩儿大型游戏就得中端以上的显卡。&br&&br&&br&(三)内存&br&&br&记住一下几个原则:&br&1 内存的牌子不重要,也基本上看不到。&br&2 DDR2内存的机器一定是老机器,可以果断放弃。新机器的内存都是DDR3的。&br&3 DDR3内存至少是2G,中低端笔记本是4G内存,中端笔记本的是8G,高端笔记本有16G内存的。少于2G内存的笔记本果断放弃。&br&4 单条内存还是双条内存&br&一般的笔记本内存插槽都会有两个,一个在主板内部,自己拆开后盖是看不到的。一个在主板外部拆开后盖就可以看到,在主板外的这个插槽是商家方便增加内存用的。买本子的时候最好要单条4G的。方便以后升级内存的时候就再插上一个4G的组成8G的内存。注意在32位操作系统下最大支持4G的内存,想要用更大内存的同学请升级到64位操作系统。至于双通道,好像有没有的话性能影响不是特别的大。&br&结论:最好是单条4G的DDR3内存,8G和16G的更好。&br&&br&(四)主板 &br&&br&不用考虑这个,你定CPU的时候就决定主板了。除非你人品爆发,遇到配置怪异的机子,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基本上Intel的CPU会配Intel系列的主板。威盛(VIA)?这牌子还活着? &br&&br&(五)硬盘&br&&br&硬盘容量&br&没有最大的硬盘,只有更大的硬盘。 硬盘容量中低端是500G。中高端是1T的硬盘。&br&硬盘速度&br&现在笔记本配的硬盘一般不提转速了。我还是说一下5400转和7200转的区别吧。这个数字代表了硬盘旋转的速度,可以理解为硬盘传输的速度。但是从测试结果上看,5400转和7200转硬盘的硬盘读取传输速度相差不是特别的大。表现在实际应用中是这样的,7200转的硬盘在载入**世界的时候,能够快那么5秒左右,在拷贝文件的时候能够快一点儿,在开机的时候能够快一点儿。我想也就如此吧。&br&笔记本硬盘飚速 首款1T 7200转本盘详测&br&固态硬盘&br&下面要说一个神器:SSD硬盘,俗称,固态硬盘。&br&固态硬盘的写入和读取速度和普通硬盘是没有办法比较的。&br&数据说明一切:上述,最快的7200转笔记本硬盘平均写入读取速度大约在100MB/秒左右,而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和写入速度分别高达500MB/s和400MB/s。也就是说,比最快的普通硬盘至少快四倍。而在最新的2013款MacBook Air上的固态硬盘由于使用了PCIe接口,传输速度达到了接近800MB/s的速度。也就是说,比普通的7200转的笔记本硬盘快8倍。这样的差距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表现是十分明显的。举个例子:我用2012年的MacBook Air 13寸,虚拟机安装Windows XP,虚拟的Windows XP开机时间在8秒左右,当然如果是在纯净的XP系统内安装各种软件的话,开机时间就远远不止8秒了。也就是说,固态硬盘在实际使用中给用户的体验是绝对赏心悦目的。无论是开机时间,还是拷贝文件的速度,还是解压缩文件的速度,绝对和非固态硬盘是完全不同的体验。&br&但是固态硬盘有一个问题,容量小,价钱贵。也就是说,一般的笔记本上还没有配置固态硬盘。还都是普通硬盘。而在MacBook Air系列上配置的固态硬盘容量十分有限,13寸的低配才128G硬盘。其他的机型现在基本上是没得选,都的是普通硬盘。&br&结论:固态硬盘是一个神器。&br&&br&(六)光驱 &br&&br&现在普通笔记本一般标配DVD刻录光驱。但是现在光驱属于被淘汰设备,请你问问你身边用笔记本的同学,除了装机,您用过光驱吗?没有啊!而且,现在装机也都是用U盘安装的,光驱就更加成为了废物了。光驱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啦。在13寸以下的小型笔记本上光驱已经被淘汰了。&br&&br&(七)键盘 &br&&br&键盘独立出来只是说:曾经的Thinkpad的键盘被公认为是最舒服的。但是现在最新的Thinkpad X230系列已经把老的Thinkpad的键盘换成巧克力键盘了。所以,现在笔记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好键盘了。现在大部分笔记本上配置的都是巧克力键盘,其实体验都差不多。&br&&br&(八)触摸板&br&&br&除了Thinkpad的小红点和MacBook系列的玻璃触摸板,其余所有的触摸板都是差不多的用户体验。多点触摸除了在MacBook上面应用的最为完美之外,在其他的笔记本上几乎用处不大。&br&&br&(九)电池及续航时间 &br&&br&大约都是4芯电池,只要是在广告上不强调的话。6芯电池续航会更长,但是也更沉。&br&除了Thinkpad X/T/W系列和Macbook系列不要对电池给予太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屏幕分辨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