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和纳米oc和纯oc的区别

STIGA纳米OC试打感受(对比老YE,OC)
最近无聊本想出了yeo进个马软的,结果去店里一看拿了个回来。过程复杂:o(∩_∩)o...哈哈,挑选了10多个品相一般,本想走人,老板无奈了,拿出了一极品纳米oc
一,STIGA纳米OC之外观评价:
此板面材纹路直,力材尤其好,细密的年轮犹如画上的平行线,那叫一个养眼啊。87.2克的极品重量。配置:正手39度狂飙3,反手729天翼。现把一些个人感受跟大家分享下,如有不对请老鸟指正!
二,STIGA纳米OC正米评测:
&& 手感有一点弹.(因用ye习惯了)在接球方面需要适应下,才能接出高质量的球,发球还是很好的。练习时中等力量拉球上台球很快.球弧线较低.相比较老oc出球速度快,吃球方面稍微差点,对方很难对上点.好多球友说此板有点空,如果小力量拉球有此感受,但是如果力量好,发力冲绝对是扎扎实实的感觉!发力拉球.一个字.暴.用很难形容的超快速度上台!对手说,感觉太快了,都没有反应。还有此板的稳定性也是要值得肯定的,拉球的容错性好,稳定性高失误率小。由于版面小,力量集中台内的挑打不错,加上本身弹的特点无论是轻挑还是暴挑都让对手很难适应。再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台内的摆短比老oc强,能摆出质量很高的短球。
三,STIGA纳米OC反手评测:
在防守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反手原来横打空软的毛病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无论弹击还是横拉速度快手感扎实。推挡也有明显的改进,可借力可发力.速度也比原来快很多,方向性好,没有发不上力的感觉
四,STIGA纳米OC实战综合性能:
& 实战中综合性能比较好.发球转.起下旋容易.相持稳健.不发力时用旋控制对手.对方发不上力.发力时一击必杀的成功率高.
五,STIGA纳米OC缺点分析:
缺点:小力量拉球有点空,手感不好的摆短易冒高,控制比ye稍差!击打速度慢!底劲稍显不足!!
& 总结:比老oc在整体上有个提升,特点不如老oc突出,但综合性能远远好于老oc!
六,STIGA纳米OC对比狂飙王:
好多球友喜欢和狂飚王比较,我也打过一段时间的狂飚王,就个人感觉对比下:狂飚王走的是专业路线,更贴近大众!如果没有很好的发力,而且喜欢大力的暴冲的建议!
因为底板个体差异很大,球友感觉会不同,希望球友们踊跃发言谈下自己感受为烧板的同志提供下参考谢谢!!!
STIGA纳米OC: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载]斯帝卡OC底板体验(球友实战评测)
一,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前言:
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只要开始尝试横板弧圈的打法,大概就会有人给你推荐这样一件兵器,轻,薄,形变大,弧圈底劲好,这些优点不多说了,说说缺点和个人的使用体会。
二,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一:
形变大,弹,特别球拍的中间位置
,具体到打球的方面,一般就是反手和小球,主要是小球,为什么要说反手呢,应为一方面横拍的小球大部分是用反手去处理的,另外就是一般横拍尝试用的人,正手的弧圈多少都会有点功底,就是不谈连续性,拉个一两板有质量的没什么问题,所以正手一般都是拉,少有不适应。
三,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二:
太弹,尤其是中间甜区,弧圈越是拉得爽的地方,小球越不好,小球边上比中间好(多少人能可以刻意用拍边接球,^_^)。所以动作中有摩擦就比没有摩擦更好。底板朝上倾斜没有摩擦的球,斯帝卡是最吃力的,包括半搓半挡的球,轻挑,往往容易冒高,过长,被别人打。
四,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三:
横拍落点控制通常是通过反手的搓,拨 ,挑
,挡的动作结合加减力来实现的。Oc过弹的特性对于这些动作来说,往往让打球的人感觉手感不清晰,不扎实,要想做到落点较精确控制,比较困难,如果斯帝卡要打落点,那也是弧圈的落点拉得更好一点,^_^。相反,nittaku
提琴恰恰是最适合干这个活,不过其他方面乏善可呈
五,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五:
个人感觉乒乓球的动作从某个角度看可分为用巧和发力的两类。oc,强调的offensive,就是进攻,准确说是发力弧圈的进攻,越发力威力增大的同时也越好控制。所以oc擅长后者。而台内小球往往是用巧多余发力,怎么来用好底板,反手很关键。可能的不同人对于oc适应的能力有好有坏,手感适应有差别,这个不想多说,我更愿意谈通过打法的调整来达到对器材的更好的适应。
横板反手排除大力的击打和拉的动作外主要包括
搓、挑、挡、弹击、切、拨、撩、(半挑半带)带、拧、小高调等,这些动作中搓、切,带、拧、小高调都是摩擦多的动作,其他都是摩擦少的动作。
用斯帝卡就是要主动进攻,要积极上手,而对手也会多用小球和反手来控制你,所以oc的进攻和上手往往就是从反手开始的。从接发球开始,就是能上手就上手,多用带、拧、小高调等动作(这些动作业余低水平往往不会,不过如果想用oc就必须要会),实在不行要搓、挑、挡、拨,那也尽量只用一板过渡一下,要有积极上手的意识,要善于抓住机会由搓、挡转调、拉。脚下要积极,侧身要积极,能用正手尽量用正手。这些处理好了,正手的弧圈质量再不错,用oc肯定会很爽的。
但是斯帝卡还是比较耗体力的,即使技术能跟上,年纪大了,打不了几局就累了,所以建议35左右开始不要用oc了,省得再过几年实在打不动不得不换器材就挺麻烦。其他配胶什么的这个网上太多了,不说了。
我现在用红水晶(),其他底板都处理掉了,只有斯帝卡OC底板还留着,^_^,算个情人吧。
顺便说说其他几款斯蒂卡底板吧:
速度:79 控制:65 重量:直拍82克
横拍88克(以实物为准)层数:5木厚度:5.4mm
‘拍面2/3处经过紫外线特殊处理,可以增加弹性,使球速提高21%’,这是厂商的广告词,实际上有没有这样的效果,反正我没感觉出来。这点处理效果也许不见得比上了护木液的效果好多少,加上oc本身个体的差异,底劲好的oc比底劲差点的oc
cr速度更快,也有可能。总的来说cr对oc的改变比较小,可能只对少部分人有明显效果。
纳米OC(09年最新出品的 [ 编号:141134 ] )
重量:直拍80克
横拍87克(以实物为准)层数:5层厚度:6mm
斯帝卡STIGA纳米OC(Nano
Offensive)乒乓球拍底板
STIGA最新08巨作--纳米OC,
与一般的纯木板有所不同,
纳米OFFENSIVE WOOD有着超乎寻常的出球速度。
特别是当你发力达到一定程度后,
出球弧线骤然降低,
出球速度大幅提升,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开对手的防线。
你甚至可以用相当柔和的手法把一片没有灌过胶的狂飙轻松打透,
并令其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
既易于上手又易于发力的特性,
必将使其成为业余与专业选手无机时代最有力的得分武器。
六,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六:
底板明显比斯帝卡要厚,版面比stiga的标准版面要小(不知道处于什么考虑,重量?),面材做过处理,粘套胶稍难一些。芯材是明显加厚了,力材感觉变化不大,即使有也不明显,因为云杉较硬,如果加厚了,底板的形变幅度会很大幅的变小,银河的E系列比mc2就是最明显的例子,E3的形变我很难打得出来,纳米oc用下来手感差别没那么大。
纳米胶水,个人感觉和一般的胶水比,粘合变干后更硬一点,可能和eg处理力材的效果有相似的效果,所以纳米oc大力击打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比原来的oc要脆一些,也许胶水会使速度更快一些,谁知道呢。
纳米oc相比,形变要小一些,没那么弹,相对于cr,对oc的改变相对要大一些,怎么说呢,改进缺点同时有所弱化有点,关键看适不适合。个人感觉,用得来纳米oc的人相对会多一些,如果不是重心感象wrb,我的纳米oc也会留着。
相似的Ti 5.4(
[ 编号:141136 ])
重量:直拍83克,横拍84克(以实物为准)厚度:5.2mm
速度:128 控制:56 层数:5+4。4层非固态的钛层与5层木板构成
Oc一样的结构,甚至厚度也是最和oc接近的,唯一的差别就是ti5.4在每层木板中间加入了钛粉。ti5.4在速度上比oc快太多了,在stiga所有底板中比他更快的不多,所以有人说这是一块很暴力的底板。
总体上来说,还是一款弧圈板,虽然硬,但中等发力就可以感觉到较大的形变,发大力的时候你会感觉其形变比oc差不到哪儿,底劲充足,大力的拉球是又转又快,杀伤力巨大。所以正手台内和近台的半高,冲赏了对手那基本上就只能捡球了,相持的时候也优势巨大,相对于oc基本上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了,2板甚至3板的事往往一板就能解决了。
小球在搓,挡,挑方面明显的改善很多。但可能由于太薄了,太容易形变,加之重量轻,这款底板不适合发大力击打动作,方向感没有碳素拍好。同时就是由于硬了,弧线低平了,尤其是小力量的弧圈,所以台内起下旋和出台一点的高调都要比oc差很多,容易出界,台内的冲球,也一样容易出界。所以oc可以上手冲难度大一点的球(短一点,低一点)的球,这样的球给ti54你不一定敢冲,所以ti54虽然冲球的威胁大大增加了,但机会相应的少了一些。
Ti54的震手的感觉比斯帝卡明显,薄又硬,而且还有金属材料,也难免。非常容易拉丝,而且因为ti5.4本来就硬,如果刷了护木液会更硬,不刷的话时间不常面材有可能就会弄坏,这个也让人头疼。
总之,个人觉得,ti54在stiga的底板中也算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一款,用的人也不少。
配胶:(不灌胶)
反手:铂金jo还可以,roxon450感觉不好用(台内起下旋更难了,快带也容易出界) 2.1 也比较好用,就是不灌旋转差一些
正手:roxon500 ,2.0感觉威力小,max
大力度爽,力度小了手感有点模糊,综合下来更倾向max
T05,不好用,贴上了 发死,t05对底板的纤维弹性有依赖,t54
金属材料感觉很硬,但没纤维材料弹,T25也不会好。T64不知道怎么样,我现在有T64,但2块ti54一卖一送了,自己一块都没了,也没法试,有的人可以试一下。
整个这一系列的底板,不管是最软的oc 还是
最硬的ti5.4,由于形变的程度都比较大,故没有一款适合颗粒胶的打法的,贴上生胶弹击的时候你更本就不会知道球会往哪个方向飞。
关于Wrb,对于比较轻的底板,如Ti5.4
和EG使用wrb往往不适应的感觉不大,而如果重量不算太轻的底板,如和纳米OC(这两款虽没写wrb,但我用下来很像wrb的感觉)在贴上两面不算轻的反胶后,总觉其重心太靠下了,用不习惯。
斯帝卡OC底板:
Stiga斯蒂卡底板价格表大全:
欢迎访问优个网乒乓频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加载中...
查看: 5234|回复: 6
转球友纳米OC使用体会
阅读权限150
横拍FL收腰柄&
弧圈结合快攻&
斯蒂卡STIGA&
注册乒乓网,名师1对1指导!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斯帝卡OC底板体验(球友实战评测)前几天看见有球友对斯蒂卡底板的实战 测评,分享给球友。
一,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前言:
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只要开始尝试横板弧圈的打法,大概就会有人给你推荐这样一件兵器,轻,薄,形变大,弧圈底劲好,这些优点不多说了,说说缺点和个人的使用体会。
二,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一:
形变大,弹,特别球拍的中间位置 ,具体到打球的方面,一般就是反手和小球,主要是小球,为什么要说反手呢,应为一方面横拍的小球大部分是用反手去处理的,另外就是一般横拍尝试用的人,正手的弧圈多少都会有点功底,就是不谈连续性,拉个一两板有质量的没什么问题,所以正手一般都是拉,少有不适应。
三,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二:
太弹,尤其是中间甜区,弧圈越是拉得爽的地方,小球越不好,小球边上比中间好(多少人能可以刻意用拍边接球,^_^)。所以动作中有摩擦就比没有摩擦更好。底板朝上倾斜没有摩擦的球,斯帝卡是最吃力的,包括半搓半挡的球,轻挑,往往容易冒高,过长,被别人打。
四,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三:
横拍落点控制通常是通过反手的搓,拨 ,挑 ,挡的动作结合加减力来实现的。Oc过弹的特性对于这些动作来说,往往让打球的人感觉手感不清晰,不扎实,要想做到落点较精确控制,比较困难,如果斯帝卡要打落点,那也是弧圈的落点拉得更好一点,^_^。相反,nittaku 提琴恰恰是最适合干这个活,不过其他方面乏善可呈
五,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五:
&&个人感觉乒乓球的动作从某个角度看可分为用巧和发力的两类。oc,强调的offensive,就是进攻,准确说是发力弧圈的进攻,越发力威力增大的同时也越好控制。所以oc擅长后者。而台内小球往往是用巧多余发力,怎么来用好底板,反手很关键。可能的不同人对于oc适应的能力有好有坏,手感适应有差别,这个不想多说,我更愿意谈通过打法的调整来达到对器材的更好的适应。
横板反手排除大力的击打和拉的动作外主要包括 搓、挑、挡、弹击、切、拨、撩、(半挑半带)带、拧、小高调等,这些动作中搓、切,带、拧、小高调都是摩擦多的动作,其他都是摩擦少的动作。
用斯帝卡就是要主动进攻,要积极上手,而对手也会多用小球和反手来控制你,所以oc的进攻和上手往往就是从反手开始的。从接发球开始,就是能上手就上手,多用带、拧、小高调等动作(这些动作业余低水平往往不会,不过如果想用oc就必须要会),实在不行要搓、挑、挡、拨,那也尽量只用一板过渡一下,要有积极上手的意识,要善于抓住机会由搓、挡转调、拉。脚下要积极,侧身要积极,能用正手尽量用正手。这些处理好了,正手的弧圈质量再不错,用oc肯定会很爽的。
但是斯帝卡还是比较耗体力的,即使技术能跟上,年纪大了,打不了几局就累了,所以建议35左右开始不要用oc了,省得再过几年实在打不动不得不换器材就挺麻烦。其他配胶什么的这个网上太多了,不说了。
我现在用红水晶(),其他底板都处理掉了,只有斯帝卡OC底板还留着,^_^,算个情人吧。
顺便说说其他几款斯蒂卡底板吧:OC CR()速度:79 控制:65 重量:直拍82克 横拍88克(以实物为准)层数:5木厚度:5.4mm
‘拍面2/3处经过紫外线特殊处理,可以增加弹性,使球速提高21%’,这是厂商的广告词,实际上有没有这样的效果,反正我没感觉出来。这点处理效果也许不见得比上了护木液的效果好多少,加上oc本身个体的差异,底劲好的oc比底劲差点的oc cr速度更快,也有可能。总的来说cr对oc的改变比较小,可能只对少部分人有明显效果。
纳米OC(09年最新出品的 [ 编号:141134 ] )重量:直拍80克 横拍87克(以实物为准)层数:5层厚度:6mm速度:87控制:67
斯帝卡STIGA纳米OC(Nano Offensive)乒乓球拍底板STIGA最新08巨作--纳米OC,与一般的纯木板有所不同,纳米OFFENSIVE WOOD有着超乎寻常的出球速度。特别是当你发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球弧线骤然降低,出球速度大幅提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开对手的防线。使用它,你甚至可以用相当柔和的手法把一片没有灌过胶的狂飙轻松打透,并令其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既易于上手又易于发力的特性,必将使其成为业余与专业选手无机时代最有力的得分武器。
六,斯帝卡OC底板体验之六:
底板明显比斯帝卡要厚,版面比stiga的标准版面要小(不知道处于什么考虑,重量?),面材做过处理,粘套胶稍难一些。芯材是明显加厚了,力材感觉变化不大,即使有也不明显,因为云杉较硬,如果加厚了,底板的形变幅度会很大幅的变小,银河的E系列比mc2就是最明显的例子,E3的形变我很难打得出来,纳米oc用下来手感差别没那么大。
纳米胶水,个人感觉和一般的胶水比,粘合变干后更硬一点,可能和eg处理力材的效果有相似的效果,所以纳米oc大力击打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比原来的oc要脆一些,也许胶水会使速度更快一些,谁知道呢。
纳米oc相比,形变要小一些,没那么弹,相对于cr,对oc的改变相对要大一些,怎么说呢,改进缺点同时有所弱化有点,关键看适不适合。个人感觉,用得来纳米oc的人相对会多一些,如果不是重心感象wrb,我的纳米oc也会留着。
相似的Ti 5.4( [ 编号:141136 ])重量:直拍83克,横拍84克(以实物为准)厚度:5.2mm 速度:128 控制:56 层数:5+4。4层非固态的钛层与5层木板构成
Oc一样的结构,甚至厚度也是最和oc接近的,唯一的差别就是ti5.4在每层木板中间加入了钛粉。ti5.4在速度上比oc快太多了,在stiga所有底板中比他更快的不多,所以有人说这是一块很暴力的底板。
总体上来说,还是一款弧圈板,虽然硬,但中等发力就可以感觉到较大的形变,发大力的时候你会感觉其形变比oc差不到哪儿,底劲充足,大力的拉球是又转又快,杀伤力巨大。所以正手台内和近台的半高,冲赏了对手那基本上就只能捡球了,相持的时候也优势巨大,相对于oc基本上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了,2板甚至3板的事往往一板就能解决了。
小球在搓,挡,挑方面明显的改善很多。但可能由于太薄了,太容易形变,加之重量轻,这款底板不适合发大力击打动作,方向感没有碳素拍好。同时就是由于硬了,弧线低平了,尤其是小力量的弧圈,所以台内起下旋和出台一点的高调都要比oc差很多,容易出界,台内的冲球,也一样容易出界。所以oc可以上手冲难度大一点的球(短一点,低一点)的球,这样的球给ti54你不一定敢冲,所以ti54虽然冲球的威胁大大增加了,但机会相应的少了一些。
Ti54的震手的感觉比斯帝卡明显,薄又硬,而且还有金属材料,也难免。非常容易拉丝,而且因为ti5.4本来就硬,如果刷了护木液会更硬,不刷的话时间不常面材有可能就会弄坏,这个也让人头疼。
总之,个人觉得,ti54在stiga的底板中也算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一款,用的人也不少。
配胶:(不灌胶)反手:铂金jo还可以,roxon450感觉不好用(台内起下旋更难了,快带也容易出界)2.1 也比较好用,就是不灌旋转差一些正手:roxon500 ,2.0感觉威力小,max 大力度爽,力度小了手感有点模糊,综合下来更倾向max
T05,不好用,贴上了 发死,t05对底板的纤维弹性有依赖,t54 金属材料感觉很硬,但没纤维材料弹,T25也不会好。T64不知道怎么样,我现在有T64,但2块ti54一卖一送了,自己一块都没了,也没法试,有的人可以试一下。
其他整个这一系列的底板,不管是最软的oc 还是 最硬的ti5.4,由于形变的程度都比较大,故没有一款适合颗粒胶的打法的,贴上生胶弹击的时候你更本就不会知道球会往哪个方向飞。
关于Wrb,对于比较轻的底板,如Ti5.4 和EG使用wrb往往不适应的感觉不大,而如果重量不算太轻的底板,如和纳米OC(这两款虽没写wrb,但我用下来很像wrb的感觉)在贴上两面不算轻的反胶后,总觉其重心太靠下了,用不习惯。
学习了,送上浮云以表感谢!
感谢楼主的分享,十分感谢!
上一篇:下一篇:
打赏鼓励一下!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转球友纳米OC使用体会\n/thread-.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乒乓网版权说明1、在本网站发布的原创文章及视频版权归作者和乒乓网所有,乒乓网有权直接使用!2、如本作品注明为乒乓网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乒乓网pingpangwang,否则谢绝转载。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阅读权限90
{:soso_e179:}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用的纯oc,确实很累,准备换玫瑰五。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是个好板子。。。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经典的板子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看过最好的评测,很受用。谢谢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Powered by纳米OC底板入手后两周试打小结
一,纳米OC底板前言篇:
买回来打球半个小时,手感尚好,感觉正手的拉球感觉回来了,不过正手的省训41°就开胶了,而且开得比较大,没办法,揭开后又自己刷胶再贴,用的是海夫有机胶水.
二,纳米OC底板胶水问题:
在过程中.发现这个的板面根本不吃胶,胶水干了之后,在上面形成了一层可以看到的薄膜,用手指按了一下,得,着力点的胶膜贴手上了,露出了底板,没办法,拿出海绵擦,打掉所有胶水再来,
这次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省训41°大了一圈,干透了也大一圈.....真的很郁闷啊,只好剪掉, 再次试打的时候发现,胶已经死掉了,击球的声音都变了,只好回到店里买了一张新套胶,还是省训41°,这次让老板用无机胶水贴的拍子,经过了将近两周的使用,只有轻微的开胶现象,尚可.下面说下使用中的感受.
三,纳米OC底板搭配:
我现在的底板是. 正手省训41° 无机胶水,
反手派力奥cj8000有机胶水,拍子带胶全重170克,比我之前用的拍子轻了30克.
四,纳米OC底板正手感觉介绍:
我的打法是正手进攻,反手防为主,控制对方接球.然后伺机抢拉,一旦拉球和对方相持正手拉打结合,或者反手拨一板或者滑板偷一下
在我换用之前使用的是两款5木两炭的板,手感较硬,尽管使用了比较软了海绵还是不好控制,所以打球时基本只有第一板能拉,之后就变为打了,
现在一般可以连续拉3-4板,我想1是纯木板可能更适合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板轻原因,因为我拉球的动作非常大,之前的板很难把动作回正,球就已经回来了,没办法只好改打,是被动的改打.
现在比较明显的是受自己主观控制了,拉打自己决定.顺便说下省训41°这个套胶.要不是老板强力推荐我肯定不用.卖相不好.首先感觉他胶薄,其次它海绵上好多孔,一看就是质量不稳定导致的,但是经过使用发现它还真的挺适合拉球的,手感很好.容错也很好,
单价也很便宜,有用过的人告诉我,尽管单价便宜,但是它不经用.
五,纳米OC底板反手感觉介绍:
再说反手,并没有感觉这块底板软,可能配胶也是比较经典的,还很便宜.
反手推对方的拉球,又低又快;挡对方的拉球,久违的贴白边球又回来了,而且挺漂还不爱蹦,对方基本没有打的机会,只能再拉,但是借不到里.拉起的球没啥
另外必须要说一下的就是反手台上的提拉和拨球很好,拨球好是我意料之中的.但是提拉的感觉居然也很棒,预料之外的惊喜吧.
六,纳米OC底板其他方面介绍:
最后说一下其他方面.
首先把手处理得不是很好.仔细看左右居然都不对称而且很粗糙,用它蹭一下脸没准脸都得破皮了,用了两次.手都磨起泡了,
不过我暂时还在忍,没有用砂纸处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相对趁手的拍子怕处理怀了.
其次我没有感觉出来有机胶水和无机胶水的不同,至少我正手拉球搓球没感觉到区别.再次这个拍子的把手应该是的,我敲了好一会.不像空心的.而且没有空心底板那种重心前移的感觉
又次,入手这个的弟弟妹妹们,记得用无机胶水!!!
而且贴之前,找一张硬纸板,磨一下底板,这样能贴得牢靠一点
最后的最后,说句感慨.
还是更喜欢蝴蝶一些.可能是因为会打球开始20多年了.蝴蝶是个梦.终于不在乎一个拍子的钱了,发现梦上还有梦吧
辑:myyoger&&&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米oc和玫瑰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