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现在吃中美财政收入对比人数对比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不知道的肯定以为是影视学院的学生在拍戏呢。
新郎的衣服已经被撕开,双脚也被透明胶带捆住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密金融官网: 公众号:zmjinrong_com
  版权: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王红茹
  我国公务员总数首次披露:716.7万人;专家:亟需改变“官多兵少”现状。
  “官多为患”这个话题,少说也已经在民间乃至官方语境里流传了10年。近一二年从中央到地方诸多大小“老虎”和“硕鼠”乃至“苍蝇”的落网,既印证了缺乏有效监督和法律约束的现有体制下官员极易腐败的现象,也凸显出官僚制度下冗员太多极易“养虎”、“养鼠”为患的现实。
  早在2006年,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就曾直言中国政坛的一大弊端,即是“官多为患”,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有几十个县级干部,可说古今中外从未有过。
  近期,官方首次的数据显示,中国有5000万人在吃财政饭。
  《南方日报》日一篇题为“四川4贫困县共有44位政府县长 领导超编50%”的报道披露,有网友爆料称四川巴中贫困县县长“阵容豪华”,4县区超配正副县长共44位,其中通江县10个(1正9副),南江县11个(1正10副),巴州区11个(1正9副1助理),平昌县12个(1正11副)。还有媒体披露:湖南石门县超配领导职数(常委16名、正副县长12名);广东省农业厅除了正厅长外,还有19个副厅级以上干部,其中7个高配为正厅级。而目前中国县乡镇基层政府基本流于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行政管理费及薪资支出(人头费)占了当地财政收入的80%-90%。就全国范围而言,各地千军万马争着考公务员“吃皇粮”的风气不减,长此以往,要供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从事生产和财富创造的人则会越来越少。
  事情的另一面是,最近这一两年,中国已经进入到财政困难的时期了。比如说去年的财政收入统计结果已经报出来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8.4%,按同口径校正后的增长速度是5.9%。如何再扣除掉特殊性收入增长措施带来的影响,连5.9%都维持不住了。
  今天小编推荐一篇中国经济周刊的文章,官多兵少,十羊九牧的政府管理现状必须要改改了。
  日,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点,考生冒雨参加笔试。
  中国的公务员到底有多少?
  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
  具体是指哪些人?跟国外相比,这个数据是多还是少?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是否面临膨胀的压力?在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由于公众对于中央规范公务员队伍抱有很高期待,这些问题自然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716.7万人是多还是少 与发达国家可比性不强
  任何一点关于公务员的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关注。
  记者梳理人社部发布的历年公报发现,这是首次在公报中公布现有公务员人数,在此之前的公报中,披露的仅为录用公务员的人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人社部公布的公务员总数,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范围是人大、政协、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除工勤外的人员,不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公务员人数并不高。”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竹立家的判断逻辑是:美国2015年总人口是3.2亿,政府公务员人数是2800万左右;而中国是13亿人口,公务员才716.7万。中国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而公务员人数仅为美国的1/4,“怎么比都是不多的”。
  单看716.7万这个数字,与我国13亿人口和接近8亿劳动人口来说,比例确实不算高,即便跟发达国家的美国、欧盟等国的公务员人数相比,这个数据也不是很高。但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指出,由于各国对公务员的定义不同,每个国家公务员的范围不一样,因此可比性并不强。
  但是,由于716.7万仅指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人数,如果算上全部公共财政供养人员,这个数字就高了。
  那么,我国究竟有多少人在“吃财政饭”?
  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膨胀压力很大
  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职人员,涉及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仅指政府机关人员,又称国家公务员,在国外称政府机关雇员或文官;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又称公职人员,在国外称政府雇员,不仅包括政府机关人员,还包括由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人员,如公立机构的教师、医生、环境卫生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相当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
  按照权威的统计方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府机关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人员、政党机关人员和社会团体机关人员;二是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公立部门人员。
  从这个定位看,显然,目前公布的716.7万公务员是指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
  “我认为,应当从广义角度来界定财政供养人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到底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8年政府机关人员1328万,事业单位人员2618万,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394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97%,比值为1:34。据记者了解,2008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再没有对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进行过统计,竹立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
  目前约5000万“吃财政饭”的人员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沈荣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是否适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迄今为止国内外并没有普遍适用的统一标准。
  在沈荣华看来,评判财政供养人员多少的依据,主要看是否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特别是与本国的发展阶段、人口规模、政府职能、政府结构、政府财力等因素相适应,既要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又要防止人员过多,增加行政成本。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从历史上看,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已不少,膨胀压力很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热门领域,面临巨大的进人压力,如每年都需接纳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和军转干部等新增就业人员,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消化渠道不畅,主要是自然减员,数量十分有限,基本上是出少进多,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存在扩张趋势。”沈荣华说。
  公务员结构出现怪现状,“官与兵”比例失调
  相比公务员人数的多寡,公务员队伍中“官与兵”比例失调是个大问题。
  有媒体记者从某省直机关了解到了一些人事信息。如该省科技厅,按编制数,正厅级1人,副厅级8人,县处级44人,科级8人,科级以下21人。
  也就是说,全单位82人,科级以上61人,没有职务的普通公务员只有21人。
  此例,绝非偶然。记者查看湖南省政府各厅的人事信息。该省商务厅领导人一栏显示,正厅级1人,副厅级10人;该省教育厅领导人一栏显示,正厅级1人,副厅级12人。
  “什么叫官多兵少?这就是典型。”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中国的省直机关,一般一个厅局下设十几个处室,每个处室配置一个处长,一两个副处长,一两个具体做事的科长或者普通公务员。处室里的具体业务,基本都落在办事员身上。
  “在美国,一个城市会设一个市长,然后再配置两三个副职;而我们城市中的市级领导配置一般也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副职,有的市级干部副职可能更多。一个领导干部,有办公、车补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待遇,加起来可能比五六个公务员的个人成本还要高。”竹立家感慨道。
  尽管报名人数创新低,公务员仍是热门就业岗位
  人社部的公报还显示,2015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9.4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1万人,地方17.3万人。中央机关公开遴选232名公务员,省级机关公开遴选1726名公务员。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5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人数分别为13万余人、18万余人、19万余人、18.8万人、20.4万人、20.24万人、19.4万人。其中,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2015年下降更多,比最高年份的2013年下降了1万人,也创下公务员国考的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3年以来的新低。
  除此以外,自2013年以来,关于公务员主动离职的新闻不断曝出,让人感觉公务员离职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于是,有人把公务员离职潮和公务员吸引力减弱联系起来,理由是:既然体制外的人对公务员的热情都已下降,说明公务员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公务员出现离职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首先的问题是,公务员离职潮的出现会导致公务员人数减少吗?
  “当然不会。”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果断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即使离职潮出现,还会有大批新的公务员补录进来,新的加入人员会基本保持公务员编制和人数的相对稳定。
  “个体的选择、取舍,可以有好多种情况,但个体选择往往不直接等同于集体选择的结果,基于个体公务员选择的离职,不代表和等同于整个社会公务员队伍会发生锐减和瓦解。近两年公务员的报考和录用比例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反映出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总体上比较理性,也体现出有关部门在控制公务员总体规模做出的努力。”胡仙芝说。
  即便不会出现辞职潮,近两年公务员的报考和录用比例下降却是事实,这是否意味着公务员热就此开始降温了?
  “公务员仍是热门就业岗位。相比其他岗位,公务员职业比较稳定。”竹立家说。
  公报还称,全面落实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工作,落实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工作,实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贴政策,继续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比较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上述薪酬改革无疑跟公务员工资相关,由此,胡仙芝认为,“由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公务员的工资也会增长,这都是公务员职位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未来公务员热还会持续。”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 微信号:zmjinrong】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3G版”密金融“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目前可用积分:324917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建议将吃皇粮的人数减下来
8128 次点击
8:15:53 发布在
又一次2会召开,一个喊了30多年的建议至今没有得到落实,相反听到的是要给公务员加工资,要给省部级干部加工资。下面是本人写于二十多年前的文章:&&&&&&政府机构改革――一个做了30余年的梦新任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指出:“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 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本人在1998有感于全国九届人大,2814名人大代表庄严按下表决器“赞成”,的按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顺利通过,经久的掌声,充分表达了民意:机构改革不改不行了!而撰写的一篇论文《平民百姓看政府机构改革》曾刊登在当年桂林《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第3期上。直到今天,我相信仍然相当符合现实。现一字不改重刊如下:平民百姓看机构改革(1998.5)&&当前国家政府机构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这里愿以一个平民百姓的心态借此谈点看法。窃以为,当前的这场要,机构改革,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即,不改不行,要改也难,难也要改,势必在行。&&&&&&&&&&&&&&&&&&&&
不改不行当参加全国九届人大的2814名人大代表庄严按下表决器“赞成”,的按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顺利通过,经久的掌声,充分表达了民意:机构改革不改不行了!国家机构为什么不改不行了呢?&& 首先是国家财政不允许。见诸报刊,尽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但庞大的行政人员队伍和行政经费开支,仍使中央和地方财政难以支撑,使中央和地方财政各级财政深深陷入“吃饭财政”的窘境。报载表明:如以平均每人1万元人民币标准计算,1996年国家财政支出人头费近370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6872亿元的一半以上。官员增加了,相应的办公费用、公车、个人住房、公费医疗费用、通讯及其它设施,甚或子女养护等也不能不同步增长,若将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每人每年平均支出2万元,国家财政还能允许吗?&& 其二是市场不允许。我国原有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是在执政之初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虽然进行过多次调整和改革,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止和宏观环境的制约,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经过20年来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过去那种政企党社不分、权责不清、多个部门管企业,又都不负责任的管理体制,使企业难以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应该享有的国有资产权益也得不到切实的合格证。特别是一件事多个部门管,职能重叠,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已经根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了。&&&& 再次是人民不允许。“人人有权作恶,人人无权为善”。这是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膨胀的必然结果。君不见上至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希同,下至一般市县处乡镇村干部,从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到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学校无不有违法乱纪现象,虽然造成腐败的原因很多,但是现行的官僚体制,说是腐败的温床,也不为过。正如总理朱熔基在记者招待会上所慷慨陈辞的那样“很多政府机关要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不堪重负,民怨沸腾”。同时还应看到,目前中国吃“皇粮”者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之最,世界之最,30个老百姓供养一个吃皇粮的情况,人民再也不能容忍了,早“民怨沸腾”了。财政的不堪重负、市场的不堪承受、人民的不堪容忍是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的根本原因。&&&&&& 要改也难客观地说,改革开放20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机构改革工作。年,中国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机构改革,但未能如愿遏制住机构和人员的急剧膨胀。习惯势力和既得利益者联手起来,使中国的机构改革一次次步入“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再……”的怪圈。尤其是这几年,机构越改越多,到1993年国务院的部委和直属机关、办事机构到了顶峰,省、市、县更是层层叠叠对口,广设厅局级,至于吃“皇粮”的协会、中心,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一次次的机构改革都付之东流,可见不改不行,改起来也真够艰难的。“千重山、万重山,千山万水不等闲”,这里一是观念难变,二是冗官难消,三是铁椅难交。这也许是也是多年难改的结症所在。观念难变。必须从所谓的“当政”就必须事无巨细,样样、处处、件件、事事都要“管”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与其说人浮于事,倒不如说,管了许多不必要管的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扰”,何苦要想方设法想出点事情来做呢?况且该管的事却没有做好,有利益的事大家抢,没有利益的事大家推;有利益的事几家管,没有利益的事没人干,就是旧体制中常见的现象。可见不但要减人,关键的还是要减事,从旧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所变化,但是“党政社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人们习惯了过去的那套做法,诸如某地一个合资项目尽管盖了200多个公章,至今未能修成正果的现象仍屡见不鲜,是否这样才显得“当政”权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宏观上),“当政”就是管路线、管方针、管政策,依法办事,可见人们不从这个观念上摆脱出来,机构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又反复回去了。&&&&冗员难消。这是针对整个机构而言的。目前政治机构庞大、臃肿。1981年国务院所属单位约100个,1982年机构改革减为61个,1988年又增加105个,1993年后机构最高时17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多达40多个。全国党政机构工作人员达到800多万。这是多年积沉下来的。按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全国党政机关的人员要压缩到400万人,总量减少一半,试想这400万冗官往哪里去?消化之难可想而知。即或带职分流,一级一级往下“消化”,最后消化到企业,也不是办法,因为企业本身也有大量的冗官要“消化”,何况,这种“工人下岗、干部转岗、为官的易地做官,或者来个带薪带职下海”的做法,不仅有悖于当前人事制度改革,对正在的工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很大的逆反,对今后进一步的政治改革也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也可以说“积重难消”啊!&&&&铁椅难交,这是针对官员本人而言。为官大多有既得的利益,一是应该得的利益,比如个人的级别工资、职务津贴、各种补贴以及个人住房、用车、通讯及其它设施、公费医疗等等方面的所得;二是额外可以分得的利益,比如各种摊派、收费和经营承包创收、咨询服务后分得的的所得;三是以“权”换来的利益,当然是非法的,另当别论;四是在机关做事相对与企业做事,比较“自由”,工资收入旱涝保收,生老病死较之有保障,工作也较之轻松。现在要“分流”,交出“铁交椅”,尽管是带薪带职,但是必然会部分地“失权”、失利;即或留任,也不能象过去那样随心所欲了,“当干部从此不再轻松”。在一些官瘾较大的人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了,至少在心理上就不那么能够承受。当然,经过20年的改革,大多数人也只能无可奈何了。可见政府机构的改革要真动起来确有“这”难“那”难的。&&&&难也要改难也要改,是大势所趋。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就指出:“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及低。”“如果我们现在不进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四年后,即1982年1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重要讲话。他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低的状况,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赞同的,包括我们自己和下面”,“如果不搞这场革命,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已经到了“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的地步了。可见搞精简机构是大势所趋。当然搞“革命”必然会遇到阻力,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正如邓小平在一篇文章所说:“我还是那个话,困难确实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下了决心,坚定不移,我不相信搞不成。”“下了决心,就要顽强、不动摇,出点乱子不要紧,吓不住我们。”“我看这样的事情应抱必胜的信心,因为没有别的选择,这件事不能犹豫,不能妥协,也不能半途而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党和人民已经更加成熟了,因此这些改革也一定能够成功。朱熔基总理在本次全国人大明确表态,“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新的一届政府对包括机构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的态度和决心。当然这种再难也要改的决心也得到了广大党政机构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国务院机构改革正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目前三定方案已经全部完成,就是见证。相信全国各个层次的机构改革也必然会在三年内如期完成,这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信心。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说到政府层级,有资料表明,中国政府层级结构呈金字塔型,不仅延续秦始皇的郡县制,而且由古代的三级政府转变为现在的五级政府或六级政府(国家―省―市―县(区)―乡(街道办)―村(社区),使中国的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最大化了至村这一级。&&不过,说当今的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也颇为名不副实。中国中央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人数在朱熔基时期就由3.2万人减为了1.6万人[1],是世界上少有的小政府。但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却是极其庞大,政府宣称的公务员总数是653.67万人,扣除中央机关1.6万人,地方政府拥有超过652万公务员;如果加上由财政供养的政府部门事业编制人员、合同工、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及银行中的干部、各协会管理人员、县乡村编外管理人员及财政不足额拨付经费、没有列入公务员系列的政府监管部门人员,那么,事实上中国的公务员人数超过7000万,其中,71%的公务人员在县乡基层。而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政府层级结构却是倒金字塔型,与中国完全相反。美国公务员有310万,其中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国营企业的管理人员、邮政人员、军人、法官、警察、医生、工程师、清洁员、保管员等。如果邮政人员、军人不算在内,则为170万,或180万。他们绝大部分属于中央(联邦)一级,派往各地执行公务,如其国土安全部拥有雇员17万人,农业部11万多人,而其地方政府人数很少,州、市政府还有一些公务员,县、镇就基本上没有了,县只是一个协调机构,镇一级实行自治。法国拥有国家公务员200万人,而地方公务员少得多,为100万人。相比之下,要将中国的公务员人数降下来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中国吃皇粮的不只是行政管理人员,更有以之相对应的近一半的党务工作者这一块,直到今天,60多年来丝毫没有想改动的意思,到是在加强与改进的旗帜下,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所以针对这次大部制改革,有专家说是假改革真忽悠。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在微博指出,所谓大部制改革,不过是把权力和利益在政府内部在权贵们中间重新分配,这是假改革真忽悠!真正的改革是要把权力和利益归还给人民,把权力和利益在政府、权贵和人民之间重新分配,实现民权、民治和民享!&&他说,在现有一权独大没有权力制衡的政体下改革,实践证明越改越丑,越改越贪腐,越改越没有百姓的立锥之地,是条死路!唯有改制改政体是唯一出路。建议由共产党牵头,全社会各阶层各区域各社团,推选建立全国改良委员会,并邀请台湾国民党和相关专家,讨论改制而不是改革,和平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国家。&&他指出,不是要改革,而是要改变!不改变不到1%的人分99%的饼,经济改革就是个屁;不改变权力的合法性和制衡性问题,政治改革就是个屁。前者必须确定财产权利,后者必须确定人的权利,两个确权只有民主普选才能解决。&&他认为,造成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不制衡的政治制度和市场交换的经济制度共存而产生权钱交易。相比改革前,腐败借改革用权钱交易的潜规则促成了中国的经济繁荣,提升了经济活力和包容性,同时腐败又是一个毒瘤,造成了社会极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和贫富严重对立,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埋下了崩溃的定时炸弹。&&而网民“第一球迷胖哥”认为,大部制改来改去不懂得叫什么名称,历史档案要变来变去,国人头晕。美国现政府机构的设置: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司法部,交通部,内务部,农业部,商务部,劳工部,能源部,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退伍军人事物部。难道中国中央机构设置就这么难?有的部委名称要十四个字,荒唐之极!&&秀才江湖微博:政协23个副主席,天天喊精兵简政、开源节流,我们用得着这么多副主席吗!副主席,这么大的官,专车、保镖、特供、住房、秘书等等肯定不会少,为了把这些老头养得滋润,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将付之东流啊!可惜可惜!唉!可惜我们说话不算啊!对此笔者同样难以乐观,但愿这次改革不是:又一次忽悠。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江海寄余生]
[kingwuyuan]
[钢铁兄弟会]
[万里如虎]
[peter170]
[共济会33]
[说穿说透说清]
[白纸上涂鸦]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9:57 &&
&&&&下面是本人先后在2002年和1995年撰写的关于机构改革的文章:&&&&附1:&&&&谁,创造性了历史之最(2002.3)&&&&又一新任总理温家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个数字: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有5700多人。若按12万算,那么“民众人数”与“财政供养人员”的比例是21:1;按13万相比,是22.2 :1。这里的民众当然指老百姓,财政供养人员当然是指“吃皇粮”的人。&&&&那么在我国历史上,民众人数与财政供养人员的比例一般是多少呢?&&&&据历史记载,西汉是7945 :1;隋朝为3658:1;唐朝为3927:1;元朝为2613:1;明洪武年间为2299:1;康颐年间为911:1。数字的表达有时往往比文字的表达更具有说服力。&&&&“人民网”3月16日有一篇谈论公务员工资水平的文章说:“时下公务员队伍面临的问题不是个体偏低,而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平均每28个老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公务员。”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数据。即供养比例的全国平均数是28:1。可谓创中国历史之最。&&&&在隋朝,当时对这个3658:1,这个创了当历史之最的数字,就有人针砭时政:“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杨尚希传》)以此对照现实,显然可见28:1是个什么概念。&&&&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对“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忧心忡忡,并把“精简机构”当作一场革命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八年抗战就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这场“革命”搞到现在,还是“平均28个老百姓养活一个公务员”,尤其是在农村,恰如温总理所说已是“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为什么?我想,一是政府管得太多;二是想当公务员的太多;三是明里暗里抵制机构改革的太多。后一个太多,是前二个太多的必然结果。但这个“太多”也最致命。温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时说;“如果不精减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解决。”新总理已把精简机构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也深知个中的难处,当他发自肺腑地说“身上的担子有千钧重”时,或许就想过这一点。那么,我们谁为总理“减负呢?”&&&&本人1998年在两会召开期间,针对新任总理朱熔基在大会上的发言,曾写过一篇短文:《平民百姓看机构改革》曾刊登在当年桂林《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第3期上。现在看来是失算了,过于乐观了。机构改革受到了来自既得利益者的抵制,人浮于事的情况已经改不了了。2008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两会”上炮轰发改委等中央部委机构繁杂,指出一些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就有100多个,“既有儿子部门、孙子部门,还有重孙子、重重孙子部门,三五个人就成立个部门,挂个牌子就收费。”吃财政饭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最近又有报道这个比例已经是18:1了&&&&附:2&&&&如果我们的改革不从这8000万身上开始,政改必然是一句空话。&&&&&&&&&&&&&&&&&&&&&&&&&&&&&&&&&&&&&&&& 潘纯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6:05 &&
减下来?恐怕够呛。这回的云南恐怖事件,估计对应办法,又要增加反恐预算。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不吻合,会造成政府人数越来越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6:42 &&
还是吃皇粮的多些,再多些吧。你以为省下来的皇粮,能施舍给百姓?没钱给五毛发工资,五毛就没力气折腾,百姓就有好日子过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7:12 &&
&&&&秀才江湖微博:政协23个副主席,天天喊精兵简政、开源节流,我们用得着这么多副主席吗!副主席,这么大的官,专车、保镖、特供、住房、秘书等等肯定不会少,为了把这些老头养得滋润,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将付之东流啊!可惜可惜!唉!可惜我们说话不算啊!================================================================多达23个呀?真是笑死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2:28 &&
中国很多机构臃肿不干事,应该精简,这呼吁没错,但楼主又拿美国说事,这就是胡说八道满嘴胡沁了。按照精英们的数字,中国吃财政饭的6000万人,按照美国统计局数字,美国吃财政饭的有2100万人。中国人口14亿,美国人口3亿。那么就可以算算中美官民比:中国 1 : 23&&―― 美国 1 :15&&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2:49 &&
起码要减百分之三十才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9:16 &&
屠夫能放下屠刀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3:34 &&
只要一套政府啥都解决了楼主是在装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17:40 &&
8:32:28&&的原帖:中国很多机构臃肿不干事,应该精简,这呼吁没错,但楼主又拿美国说事,这就是胡说八道满嘴胡沁了。按照精英们的数字,中国吃财政饭的6000万人,按照美国统计局数字,美国吃财政饭的有2100万人。中国人口14亿,美国人口3亿。那么就可以算算中美官民比:中国 1 : 23&&―― 美国 1 :15&& && “ 按照精英们的数字,中国吃财政饭的6000万人,按照美国统计局数字,美国吃财政饭的有2100万人。”这个数字是错误的。根据中国(N)法制晚报。报导:美国公务员有310万,其中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国营企业的管理人员、邮政人员、军人、法官、警察、医生、工程师、清洁员、保管员等。如果邮政人员、军人不算在内,则为170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0:08 &&
&&&&在F有w制下,朱g基做不到,其他人同幼霾坏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0:55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4:27 &&
改革梦很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17:58 &&
8:32:28&&的原帖:中国很多机构臃肿不干事,应该精简,这呼吁没错,但楼主又拿美国说事,这就是胡说八道满嘴胡沁了。按照精英们的数字,中国吃财政饭的6000万人,按照美国统计局数字,美国吃财政饭的有2100万人。中国人口14亿,美国人口3亿。那么就可以算算中美官民比:中国 1 : 23&&―― 美国 1 :15&& 第 10 楼
14:17:40&&的原帖:&& “ 按照精英们的数字,中国吃财政饭的6000万人,按照美国统计局数字,美国吃财政饭的有2100万人。”这个数字是错误的。根据中国(N)法制晚报。报导:美国公务员有310万,其中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国营企业的管理人员、邮政人员、军人、法官、警察、医生、工程师、清洁员、保管员等。如果邮政人员、军人不算在内,则为170万。 猫右就是这么被误导的。法制日报的数字310万指的是美国联邦雇员,既没有包括150万军队,也没有包括一千多万各州雇员。难道美国州以下各级政府衙门全是鬼屋没有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9:04 &&
还有这一说?
共 8128 次点击,39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50241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8230 / 昨日发帖:2911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建议将吃皇粮的人数减下来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财政收入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