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贵州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贵州省_十二五_期间发展_生态经济_的思路建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贵州省_十二五_期间发展_生态经济_的思路建议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贵州生态经济的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贵州生态经济的发展
||文档简介
总评分0.0|
&&个​人​观​点
大小:3.8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本报记者 曾 平
“今年以来,贵州全面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全省经济运行开局有力、调度有序、精准有效,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匹配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强,呈现出逐月向好、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动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日前,贵州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少波在汇报时作出如上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贵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35.35亿元、增长1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9%和17.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
近日,陈少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前三季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发展、生态两线齐守践行“新理念”。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贵州牢牢守住发展的底线,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经济基本面逐季趋好、完成进度五年来最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山上、天上、水里、地里四条生态底线守得比较牢。贵州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并发布了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发展引导目录。绿色贵州建设行动深入实施,争取国家安排贵州退耕还林473万亩,居全国第1位。
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催生“新动能”。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系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出台实施煤炭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28项年度重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特别是把“降成本”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把“降电价”作为“牛鼻子”,把“去产能”作为硬任务,极大地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通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税费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近500亿元;22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市场主体总量、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15.7%和72.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2户,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1.8万户、增长78.2%,全省经济呈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态势。
大扶贫、大数据齐头并进引领“新跨越”。贵州设立了3000亿元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并在国家支持下建设全国首个“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和首个省级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目前,易地扶贫搬迁两批482个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115.5亿元。同时,大数据战略行动强力推进,该省颁布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台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试验区“1+8”系列文件,发布实施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目录,一大批国内外大数据优强企业落户贵州。政府数据“聚通用”20朵云329个应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6.9%,电子商务成长指数居全国第1位。
强长板、补短板精准施策厚植“新优势”。贵州“三长三短”项目库建设快速推进,发布实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基础设施工程包项目1108个、总投资5121亿元,推出实施第一批大数据工程包项目75个、总投资520亿元和大生态十大工程包项目200个、总投资1561亿元。343个“长板”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97.3亿元。同时,“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民生类重点支出增长23.1%、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分别完成投资1187亿元和842亿元。1268个“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805.2亿元。
开放借力、自身发力内外联动激发“新活力”。贵州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茶博会、民博会等重大开放活动。“1+7”开放创新平台和“5个100”工程加快建设。“百企引进”工程深入实施,新引进500强企业14家,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1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4%。不久前,国务院批准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责任编辑:张海莺]
·····
·····
·····
·····
新闻排行榜贵州三都:促民族文化与生态经济繁荣发展
作者:唐来祥
  本报记者 唐来祥  通讯员 潘香菊报道  近年来,随着厦蓉高速、贵广高铁的开通,给省黔南州三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县委、政府根据县情积极谋划,将三都县的发展定位为“文化生态经济立县、工业商贸现代农业富县、教育卫生科技创新强县”。  三都县突出“神秘水乡?秀美三都”这一品牌,做好“民族”、“生态”两篇文章;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医疗卫生一体化、公共交通一体化、供水一体化、供电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建设高铁新城、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周覃新区、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等七大发展平台,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提速发展、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6%;旅游总收入完成26.51亿元,同比增长50.7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5%和28.9%。  生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三都县抢抓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过境开通机遇,以生态文明引领工业化,着力打造“两高”沿线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立了高铁新城、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周覃新区、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等七大发展平台。201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到18户,1--3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6%。  山区民族特色城镇化日新月异。三都县以“民族文化为引领”,坚持走秀丽而又精致的山区特色城镇化路子,打造山水风光之都、水族风情之都、特色风物之都。周覃、普安、中和、九阡、大河、都江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其中,周覃、普安、三合跻身全国重点镇行列。  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猛。三都县以山地高效农业园区和产业带建设为抓手,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茶叶等为主的山地特色农业。2015年全县农业园区入园企业达43户,投产企业43家,生产总值达8.1亿元。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彰显活力。三都县大力实施民族文化旅游带动战略,立足水族文化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着力把三都建成“贵广快速通道”沿线知名旅游品牌、国内著名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月,共接待游客315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26.51亿元。  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三都县将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三年计划”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重点投入,对贫困户采取定点、定人、定时、定责的精准帮扶措施,计划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5万人。目前,完成了146个贫困村4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信息更新录入工作,已实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万余人。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