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c衡水100亿美元诈骗案可能吗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雷思海:中国小心!美联储丢了1亿美元,背后可能是一个最隐秘的战略
雷思海:中国小心!美联储丢了1亿美元,背后可能是一个最隐秘的战略
今天,一条新闻爆了出来。
孟加拉国在美联储纽约分行的存款,丢了1亿美元。此事,目前仍然云山雾罩。
然而根据,最大受益人,即是最大嫌疑人的一般规律,它可能反应了美联储的一个极为隐秘的战略,那就是阻止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将美元资产变现为美元。
而这一点,则说明,美联储一直不愿意世人知道,现在看起来乐观的美国经济背后,真实却是极大的恐慌。
最可怕的地方,是纽约联储没有任何责任
在谈这背后的深水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起罕见的失窃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两种说法。
根据孟加拉国财政部长Abul&Maal&Abdul&Muhith9日的介绍,它们根本没有发出过转账指令,自己存在美联储纽约分行的存款,就少了1亿美元。因此,美联储必须负责。“我们把钱存在美联储,违规行为肯定和那里管理这笔钱的人有关,他们不可能没有任何责任。”&
这就等于指控,美联储在监守自盗。
美联储自然不会承认。美联储发言人辩解说,纽约联储,是根据收到的SWFIT电文,转走了这笔钱的,美联储更没有被黑客入侵。
这里问题的是,孟加拉国央行没有发出SWFIT电文,美联储则说收到了SWIFT电文。更关键的是,如果有电文,它的内容也只有美联储说了算,因为只有它看到了。美国媒体猜测说,是中国的黑客,发出了这个SWIFT电文,这是一个死无对证的说法。
纽约联储的辩解,你找不到任何漏洞。美联储在这起1亿美元的失窃案中,没有任何责任。孟加拉国央行,看来最后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而这才是可怕的地方。
因为,它意味着,其他国家存放在美国银行系统中的存款,如果未来有一天突然丢了,你追究不到美国银行的任何责任。
美国银行,也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儿必要,为此感到不安。
因为,这是连美国也没有办法的黑客所为,而黑客的做案地点,不在美国,而可能在海外某个地方,所以,美国也管不着!
无头案啊!
最大受益的,竟然是它们
不过,且慢,任何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总会有最大的受益方,那么,这次美联储现存款失窃事件,最大的受益人是谁呢?
答案是,美元现金之外的其他美元资产。
谈友们要知道,各国现在在美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概在20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持有的美国国债,大概在8万亿美元左右。这笔资产,如果要撤离美国的话,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换成现金!
而这正是当前的一些国家,正在做的事情!
据最新的数据,今年开局两个月,美国股市尽流出资金,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而其中主要的卖出,是来自富油国的抛售。由于油价下跌,引起了沙特、科威特等国家的财政吃紧,财政赤字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这些主权基金要回国救驾;随着主权财富基金的抛售,其他国家在美国的钱,也开始从股票变现,比如这起案件中的孟加拉国,也属于这样的国家。
现在,最新的情况是,美国银行业的能源贷款坏账开始显示出来,如果油价不能上涨的话,美国银行业的股票也会遭到抛售。
而当前,美国三大股指,都在熊牛的边缘,一旦未来跌入熊市,外国资金的撤离是大概率事件。其实,这种撤离,不仅是在股票资产上,在美国国债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
据政经纵横谈了解到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日本和其他外国央行,也在出售所持美国长期国债,提高现金持有比例,将更多现金,存放在美联储,或进行超短期逆回购,赚取利息。截止到2月17日,外国央行向美联储逆回购计划投入的现金为2466.5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297.8亿美元。
因此,如果美国资本市场未来进一步走坏的话,各国将更加积极地持有美元现金,以应对及时之需。
而这是美联储最为担心的情形之一:众多外国在美资产持有人,抛售债券、股票等资产,持有美元现金存放在美联储吃利息。
这种情形一旦扩散,意味着美国资本市场的末日来临
这样的话,美国资本市场燕塞湖的压力,就会更大程度地压倒美国资本自己身上。
目前,能够与美联储直接交易的华尔街机构,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1135亿美元,创造了201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就相当于,炒股炒成了股东,因为,他们本来是国债的初级交易商,是通过批发国债,赚手续费的,现在好了,都自己吃了。
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将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
美联储准备了差不多7年,才好不容拉弓射出的强势美元战略,本来是想引导全球资本,到美国做接盘侠的。接盘那些高位的股票、企业债、房地产等资产的,结果倒好,你们也开始抢美元现金了,准备抄我美国的大底呢?
要知道,前不久,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还在建议,美国应该考虑取消大额现金钞票,防止人们持有现金,从而导致投资低迷。
但是,个人能取的现钞,毕竟是小头,大头是其他国家,所持有的美元资产,这些资产要拥向美元现金,就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末日来临。
这怎么可以!?
而孟加拉国银行的这起不大不小的失窃案,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必然影响,就是告诉你们这些老外,现金也是有风险的,而且是本金风险!股票、债券若是跌了,还是冤有头债有主,但是,这现金要是被黑客黑了,你连门都找不到!
当然,美国人不会做的这么露骨,去赤裸裸地要求外国人,不要持有现金,而要买美国资产。
但是,这一起把美国责任撇得干干净净地1亿美元失窃案,起到的就是这个效果。
即使是中、日这样的大户,恐怕也会受到这个暗示的影响,更何况像孟加拉、科威特等这样的诸多小国,要想把股票,都变成在美国银行的存款,可能就更得掂量掂量了。微信号:chn007cn
美国网友的等式亮了:中国黑客=美联储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看这起,失窃案,是不是确实有一些离奇之处?
其实,这个黑客事件,不外乎3种可能:
第1种:真的谁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干的,也就是美国媒体声称的“朝鲜,伊朗与中国”的黑客。
政经纵横谈认为,伊朗与朝鲜的黑客,绝对没有这个能力;而中国黑客,想要进入美国掌握着核心技术的SWIFT,窃取到孟加拉国央行的SWIFT加密代码,并把钱转到菲律宾的几家银行户头,然后又转到几家赌场,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美国网友也纷纷表示不相信,一位网友说:不要把中国黑客做替罪羊了,中国黑客=美联储!
而且,人家SWIFT,根本没有对这个事情发表评论,说明它们不认为是自己的系统出了问题。
第2种:孟加拉国内部人干的,敲诈美联储。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孟加拉国有280亿美元放在美联储,为这1亿美元敲诈美联储,不怕整个资产被冻结么?
第3种:是与美联储有联系的神秘人干的,也就是孟加拉国所说,“违规行为肯定和那里管理这笔钱的人有关”。
这一点,是最有可能,也最难证伪的。据纽约联储称,这1亿美元,此前已经被转到了菲律宾的几家银行(不是一家,这第一说明黑客很有耐心,第二说明纽约联储是分着转了几次,第三说明,是除了美联储,没有人可以知道全部真相!就连被转入的银行,也不知道全部真相)。
非常之事,意味着非常之时,中国要小心
美联储的存款失窃,这是战后以来的第一次,只要想象一下,中国央行的存款失窃多难,就知道,美联储存款失窃一事,是多不同寻常了。
非常之事,往往意味着非常之时的来临。
这起1亿美元黑客案背后的深水,恐怕永远也没有真正揭开的日子。中国人要多一份小心!
我的更多文章:
( 16:23:45)( 14:45:09)( 14:45:06)( 12:58:51)( 07:07:42)( 07:02:01)( 19:55:53)( 19:53:31)( 19:53:00)( 15:14:1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黄金实物出售,9995金
3年前的旧饭拿来今天炒; 这个编辑沒脑子啦
Copyright @被高估的今日头条可能根本不值100亿美元
文/张珞阳最近关于今日头条“价值观”的争论挺多的,大部分言论都是从道德的立场进行审判,这对一个商业社会而言,几乎没什么杀伤力。人家郭敬明抄袭这么多年,理直气壮不道歉,《爵迹》票房惨败却哭的泪流满面,说到底看的永远是商业价值。这些年今日头条的估值不断上涨,据说现在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被捧为挑战BAT的新势力,作为一个今日头条的前用户,表示很震惊,一个没有原创内容,只是做信息聚合分发的平台真值这么多钱?别谈价值观,先谈价值今日头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聚拢再分发的平台,平台本身不产生内容。这一点确实和百度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经常有人会拿头条和百度比,但是两者之间本质是不同的。百度掌握的是传统互联网信息入口,在PC时代,是大部分用户通往互联网的必经之路,在谷歌离开后,很长时间保持着近乎垄断的地位,从而保持着高市值。但自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百度市值不断走低,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不再是搜索了。今日头条首先并非不可替代品,其次又不占据垄断地位,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更谈不上。无论传统门户还是其它的资讯信息聚合平台,都是在布局,这种布局有的是抢占市场,但是传统门户更多是防御为主,因为这块市场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还待商榷。从我个人理解而言,今日头条更接近的是快播,张一鸣的言论观点和王欣也很接近。不同的是,王欣是前车之鉴,和“黄色淫秽”牵扯不清身陷囹圄,后者则小心规避风险,却依然陷入“低俗”的指责中,最近又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行政处罚了。当然这个问题是任何一家信息聚合平台无法避免的,但是今日头条对低俗内容的原则是“不主动push低俗内容”。在喜欢装“清流”的互联网圈,张一鸣却甘愿成为“泥石流”,一是出于本性的率真,二是和今日头条用户群体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第三方数据可以看到,今日头条的58.7%的用户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其中高中/职校/技校/占比最高。情况比我推测的要好,暂且先相信这个数据。职业与收入:自由职业者/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占据37.8%的比重,用户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占大部分。而今日头条最热门的内容领域基本集中在“娱乐、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微信公众号渴求的“10万+”在今日头条上遍地皆是,然而谁在乎?甚至,臭名昭著的大军宁愿在微信里呆着,也不愿来今日头条,这又是为什么呢?无非就是今日头条产生的流量价值不大。价值这个东西不是吹出来的在2个月前的某论坛上,张一鸣对外宣称,今日头条已经完成60亿广告费的年度目标。与之对应的是“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头条已经有5.8亿用户,日活用户超过63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超过76分钟。”从中可以看出,成了4个年头的今日头条在用户增长上已经接近天花板。毕竟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也只有6.8亿左右。不过,通过数据看出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今日头条的广告价值不高。你很难想象一个拥有5.8亿用户的平台竟然只贡献了60亿的广告费。这还是在用户纷纷吐槽广告太多的情况下获得的。究其原因数据已经表明了:1、今日头条的用户素质和收入过低;2、用户活跃度不高;3、产生的信息数据价值过低。以广告投放为例,同样是“10万+”的阅读量,无论展示还是转化率,微信公众号都远远超过今日头条。所以,当务之急是,今日头条要深度挖掘平台的潜力,把用户价值和信息数据价值提上来。所以今日头条近两年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开通头条号,提升内容质量;第二,扶持视频作者;第三,竟然搞了一个头条问答。那我们逐一分析下。第一,今日头条从成立以来一直陷入内容版权的纠纷中,开通头条号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创内容的不足,但是优质原创内容依然稀缺。一个产品走到今天很难再改变自己的定位和调性,当然今日头条也没打算改。无论是用户的主动选择还是自媒体去迎合用户,最后在头条平台上,只能出现一个结果,真正优质的内容会被淘汰掉。这也是今日头条无法摆脱“低俗”的根本原因。第二,扶持视频作者。这个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领域,并且竞争非常残酷。比如最近的某短视频平台拿到5亿美元的融资,今日头条无力去承担这个烧钱的成本。并且,视频的传播和社交有很大的关系,而今日头条只是一个分发平台,和用户的黏度不大。用户用今日头条无法是浏览一下信息而已,不会沉淀自己的关系链,也不会形成大V与粉丝的关系。第三,关于头条问答,前面有知乎和果壳,头条基本做不出什么价值来,还是一个原因,用户的属性决定的。 问答领域严重依赖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知乎和果壳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前期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相比果壳,知乎走的更为商业化,但是即使知乎再商业化,再水化,也比头条高不知几个段位。今日头条的价值确实被高估张一鸣在采访中承认今日头条的收入几乎都来自广告。这是收入的单一性。此外,今日头条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与用户关系不强,这也是当年百度最担心的事情。张一鸣一直推崇所谓的“不干预”在我看来,是错误的。这和一个人心中的“恶”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引导,任凭自由生长,那么这个人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对一个内容平台而言,即使张一鸣一再强调今日头条是科技公司,技术是中立的,结合今日头条的发展历程,其实是和钻了人性的空子有关,反而技术是其次。别忘了快播当年的市场占有率也是位列前茅,技术的创新是一方面,然而真正决定快播地位的是技术吗?无非是满足了广大用户的最低层次的需求。一个产品好不好,满足不满足用户需求,和最后它的价值并不是一个正比例。快播“死”了以后,并不妨碍广大群众继续“看片”的需求。因为快播始终是一个平台,不生产内容,不产生用户关系沉淀,也不产生信息价值。今日头条说白了就是一个文字版的快播。这时候你给它一个100亿美元的估值,你觉得合适吗?当然有人会说,今日头条有潜力可挖。那我们分析一下今日头条有哪些潜力可挖?首先,用户群体和价值决定了今日头条这个平台广告收入的上限。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今日头条的流量价值并不高,广告性价比一般。用户增长不可能了,反而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作为一个信息整合平台,能决定用户去留和活跃度的,无非是内容。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群体割裂越来越严重,大家越来越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拿朋友圈为例,你会发现所谓的“火爆”不过也止于自己的圈子内。可以说,内容和用户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这个互相选择的过程,是不可能不进行干预的。所以信息聚合分发平台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只会出现部分重合,但是具有差异化的信息聚合分发平台。而今日头条产生的内容除了能靠广告变现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现在正赶上一个IP化的风口,优质内容可以变成电视剧,变成电影,变成游戏,但是今日头条的内容能变吗?答案是不能,这个风口和今日头条没关系。其次,今日头条的弱关系,导致在视频、直播等领域无能为力。张一鸣喜欢拿Facebook的广告做比较,但是张一鸣忘了一个问题,Facebook是一个社交平台,用户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关系链,留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产生信息数据价值,但是用户能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留下什么?为什么微博可以靠短视频迎来第二春,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原因不言自喻。今日头条能做到吗?靠用户习惯性的每天花几十分钟浏览各种八卦信息,然后毫不留恋的离开?那我们可以再给今日头条下一个定义,一个纯粹的工具。一个纯粹的工具值100亿美元吗?当然,我全文并没说今日头条没有存在的价值,这是错误的。只是,我认为今日头条的价值明显被高估,远远高于一个信息聚合分发平台应该有的价值。合理的估值应该在20亿到30亿美元才是正常。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IT评论人,邮箱: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被高估的今日头条可能根本不值100亿美元
时间: 11:17&&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作者:建网360&&&
文/张珞阳最近关于今日头条“价值观”的争论挺多的,大部分言论都是从道德的立场进行审判,这对一个商业社会而言,几乎没什么杀伤力。人家郭敬明抄袭这么多年,理直气壮不道歉,《爵迹》票房惨败却哭的泪流满面,说到底看的永远是商业价值。这些年今日头条的估值不断上涨,据说现在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被捧为挑战BAT的新势力,作为一个今日头条的前用户,表示很震惊,一个没有原创内容,只是做信息聚合分发的平台真值这么多钱?别谈价值观,先谈价值今日头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聚拢再分发的平台,平台本身不产生内容。这一点确实和百度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经常有人会拿头条和百度比,但是两者之间本质是不同的。百度掌握的是传统互联网信息入口,在PC时代,是大部分用户通往互联网的必经之路,在谷歌离开后,很长时间保持着近乎垄断的地位,从而保持着高市值。但自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百度市值不断走低,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不再是搜索了。今日头条首先并非不可替代品,其次又不占据垄断地位,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更谈不上。无论传统门户还是其它的资讯信息聚合平台,都是在布局,这种布局有的是抢占市场,但是传统门户更多是防御为主,因为这块市场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还待商榷。从我个人理解而言,今日头条更接近的是快播,张一鸣的言论观点和王欣也很接近。不同的是,王欣是前车之鉴,和“黄色淫秽”牵扯不清身陷囹圄,后者则小心规避风险,却依然陷入“低俗”的指责中,最近又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行政处罚了。当然这个问题是任何一家信息聚合平台无法避免的,但是今日头条对低俗内容的原则是“不主动push低俗内容”。在喜欢装“清流”的互联网圈,张一鸣却甘愿成为“泥石流”,一是出于本性的率真,二是和今日头条用户群体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第三方数据可以看到,今日头条的58.7%的用户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其中高中/职校/技校/占比最高。情况比我推测的要好,暂且先相信这个数据。职业与收入:自由职业者/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占据37.8%的比重,用户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占大部分。而今日头条最热门的内容领域基本集中在“娱乐、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微信公众号渴求的“10万+”在今日头条上遍地皆是,然而谁在乎?甚至,臭名昭著的微商大军宁愿在微信里呆着,也不愿来今日头条,这又是为什么呢?无非就是今日头条产生的流量价值不大。价值这个东西不是吹出来的在2个月前的某论坛上,张一鸣对外宣称,今日头条已经完成60亿广告费的年度目标。与之对应的是“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头条已经有5.8亿用户,日活用户超过63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超过76分钟。”从中可以看出,成了4个年头的今日头条在用户增长上已经接近天花板。毕竟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也只有6.8亿左右。不过,通过数据看出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今日头条的广告价值不高。你很难想象一个拥有5.8亿用户的平台竟然只贡献了60亿的广告费。这还是在用户纷纷吐槽广告太多的情况下获得的。究其原因数据已经表明了:1、今日头条的用户素质和收入过低;2、用户活跃度不高;3、产生的信息数据价值过低。以广告投放为例,同样是“10万+”的阅读量,无论展示还是转化率,微信公众号都远远超过今日头条。所以,当务之急是,今日头条要深度挖掘平台的潜力,把用户价值和信息数据价值提上来。所以今日头条近两年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开通头条号,提升内容质量;第二,扶持视频作者;第三,竟然搞了一个头条问答。那我们逐一分析下。第一,今日头条从成立以来一直陷入内容版权的纠纷中,开通头条号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创内容的不足,但是优质原创内容依然稀缺。一个产品走到今天很难再改变自己的定位和调性,当然今日头条也没打算改。无论是用户的主动选择还是自媒体去迎合用户,最后在头条平台上,只能出现一个结果,真正优质的内容会被淘汰掉。这也是今日头条无法摆脱“低俗”的根本原因。第二,扶持视频作者。这个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领域,并且竞争非常残酷。比如最近的某短视频平台拿到5亿美元的融资,今日头条无力去承担这个烧钱的成本。
您还可以看其他相关文章
泰国41岁的女子普瑞佩查-斯玛索拉布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好方法,那就是买了假货然后去换正品,网友看到这样的事情...
快递公司之间是竞争对手,但有时也会合起伙来垄断市场,哄抬物价。广东圆通、中通等5家快递公司就因为协同涨价...
快递公司之间是竞争对手,但有时也会合起伙来垄断市场,哄抬物价。广东圆通、中通等5家快递公司就因为协同涨价...
【亿邦动力网讯】日前,继优信二手车广告延续b站的“鬼畜风”后,不甘寂寞的神州买买车也找来猥琐大叔PIKO太郎演...
@jianwang360&版权所有&&&&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双井桥东首城国际B座1516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水100亿美元诈骗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