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诸葛亮诸葛亮老家

帖子主题:盗墓风盛行千百年,唯独诸葛亮的墓没人敢碰,三大原因令其除外
共&40865&个阅读者&
军号:5555903 工分:186245
/ 排名:640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盗墓风盛行千百年,唯独诸葛亮的墓没人敢碰,三大原因令其除外
李老师说三国第十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说起盗墓,那这个行当真的是由来已久了,是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据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表明,那个时期有意识的墓葬遗存就有好多处。史料记载,最早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君王商汤之冢,大概距今3600多年。随着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社会急剧变化,兴起了一股厚葬之风,而且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已经严重的干扰人民的正常生活了,于是盗墓之风由此兴起。从此,盗墓成为军阀和那些胆大的人获取财富的一门特殊行业。但是盗墓之风如此盛行,却丝毫未影响到诸葛亮,诸葛亮的墓距今已经安然度过1700多年了,这究竟是为何呢?李老师认为原因大致有三点,那么今天李老师就要来和大家说说为何诸葛亮能对盗墓者产生如此巨大的压力。首先,从古至今盗墓的原因可以分为简单两种吧,第一就是寻仇,第二无非就是求财了。众所周知,诸葛亮平时生活极其俭朴,所以自然而然他的墓里面也就没有什么珍贵的财宝了。而且诸葛亮也曾说过:“殓以时服,无葬金银”,既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那又为什么要选择盗他的墓呢?而且有“最专业的盗墓者”之称的曹操还不是把自己弄得声名狼藉,这让诸葛亮怎么能不怕呢?再者说,诸葛亮的为人也是天下尽知,诸葛亮一生廉洁奉公。为了蜀汉大计倾尽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标志。他的言出必行连死后也是全如其言。诸葛亮用他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世人,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然而在这样一个尊贤的年代,诸葛亮的墓又怎么会被盗呢?这就是人心所向的见证。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帝王将相,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又大兴厚葬,但却落了个暴骨荒野的下场。盗墓贼也是人,当他们的良知还未泯灭的时候,是不会对百姓心中的崇拜偶像下毒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诸葛亮料事如神,知道司马懿在自己死后要去找自己的墓,诸葛亮就吩咐人给他多做几个假的墓,并且在墓中设置很多陷阱,让司马懿的人无功而返。最后一点,诸葛亮在死前曾立遗书给刘禅,吩咐他在他死后把自己装入棺椁,然后让四个士兵抬着棺椁一路向南走,扛断绳子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刘禅按照诸葛亮的吩咐这样做了,可是扛棺椁的士兵在抬了一天一夜之后实在走不动了,但是绳子却没有断,于是4个士兵就商量就地把诸葛亮的棺椁埋了。后来这件事被发现以后,刘禅就把这四个士兵杀了,所以世人就不知道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了,更谈不上盗墓了。古代十大陵墓西夏王陵一、西夏王陵:神秘的“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座落在贺兰山东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目前已经挖掘并开放的西夏王陵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小部分,那些尚未发掘的陵墓中,还有许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成吉思汗真陵二、成吉思汗真陵:几百年寻找无果而终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有一座成吉思汗陵。蒙古族人视那里为圣地,平日殿内圣灯长明,供后人祭奠。根据学界比较公认的观点,这里并非成吉思汗的真陵,而是一座纪念堂性质的衣冠冢。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百年间,全世界至少有100个考察队风餐露宿,寻找过成吉思汗陵寝,但全部无果而终。明孝陵地宫三、明孝陵地宫:开了600多年玩笑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陵之一,它坐落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按照常理来说,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但朱元璋究竟有没有入葬明孝陵,目前还没有一定公认的说法。清西陵四、雍正泰陵:是否有黄金头颅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泰陵曾被认为被盗掘过,于是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 不过沿着盗洞口发掘了2米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因而也就没有继续挖掘下去。曾经有传说,雍正皇帝的暴卒并且尸体无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疑难案件,甚至有传闻说陵墓中是一颗黄金做的头颅,但这一切在目前仅仅是一个猜想。隋炀帝墓五、隋炀帝墓:还原历史真相在已发掘的一座墓中,出土了铜制的衔环铺首,以及金镶玉腰带,而表明墓主身份的铁证则是墓志,铭文清楚写着“隋故炀帝墓志”等字样,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此次发掘的隋炀帝墓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着名的旅游景点。但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确定了隋炀帝陵墓的真正所在。唐代昭陵六、唐代昭陵:位置成千古之谜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9年驾崩后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但其确切的墓穴位置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诗人杜甫曾经在一首题为《重经昭陵》的诗中写道:“灵寝盘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着名工艺家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座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曹操陵墓七、曹操陵墓:真假争论何时休2009年,“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而其中究竟哪座是真的,哪座是假的,目前尚没有定论。目前已经发现的“曹操墓”,或因缺乏实物佐证而不能断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认。曹操陵墓何在?成为后人永不退去的热点,也成了后世争讼不休的悬案。乾陵地宫八、乾陵地宫:兰亭序会否在内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帝之墓,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馆”、“历代诸皇陵之冠”、“睡美人”之美誉。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和左右宫殿组成。 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但由于目前乾陵地宫尚未打开,一切还是谜团。三国疑冢九、三国疑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除了曹操墓之外,目前有关刘备和孙权的墓地的争议也非常多,像关于刘备身葬何处有3种说法:一种说法称刘备墓位于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第二种说法,郭沫若1961年在奉节考察时认为,刘备死在气温极高的夏天,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时间。因此他认为,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三种说法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在今天的生活中,这些三国人物离我们并不遥远,仔细想来,这也算是应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那段话: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秦始皇陵十、秦始皇陵:堪称内涵最丰富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但秦始皇陵墓什么时候打开,是否打开,目前尚没有时间表。因为发掘后,从技术上来说,不能保证能保护好这些文物。特别是壁画、陶器、纸质、绢质、丝质等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是难题。另外,打开秦始皇陵也与我国“保护为主”的考古发掘政策不符。 有关专家称,如今几乎没一个国家主动开掘帝陵。“尽量不主动发掘”的理念在20世纪中后期已成为国际共识。“万年寿域”――乾陵11、武则天墓40万人竟挖不动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祝⒅菸乃裆轿魑乃囟┤恕V泄飞衔ㄒ坏恼车呐实郏彩羌次荒炅渥畲螅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住薄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乾陵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7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该陵为唐高宗李治(649年C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C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奶头山”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昭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选址风水宝地。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好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武则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订下一枚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单从风水来说,乾陵就超过了唐朝所有帝陵。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历代古人像赞》中的武则天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影视作品中的武则天形象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 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样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大军领袖黄巢,历代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他的反动程度仅次于明末的张献忠。这位盐贩子率领 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其实当时的唐朝皇帝正纠集力量准备反击呢,,。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样吸引着职业盗墓者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乾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图为无头佣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由此可见,没文化的人千万不能成暴发户,因为钱也好,兵也好,在他们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资源,而是劳民伤财、祸害天下的毒药。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发一声喊跑了出来。历史仿佛在昨天 图为武则天无字墓碑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当地人流传“因武则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所以那七个山西兵必死无疑。”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到了建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农民发现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 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武则天无字墓碑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 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武则天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王陵里的神秘机关 曾杀死无数的盗墓贼诅咒不知道诅咒是否存在,但一般盗墓贼的寿命都非常的短,也许是因为墓中有什么东西能损伤人的寿命,也许真的存在诅咒,纠缠盗墓者一生。图坦卡蒙的墓葬中,就有这么一个诅咒:“谁扰乱了法老的安眠,死神将张开翅膀降临他的头上。”随着一些参与图坦卡蒙墓挖掘工作的人异常死去,这一诅咒变得出名了。机弩这东西就是放在墙壁里,留有小孔,地上设有机关,一旦盗墓者触发机关,那么很好,你就会成为筛子。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巨石会安放在墓穴顶端,待盗墓者看到宝藏丧失心智的时候,一下子踩到机关,那么巨石落下,什么都埋在乱石堆中。墓中储水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流沙流沙墓最难搞,沙子永远挖不净,盗墓贼不慎落入沙中,就会被沙子吞进去。水银池这个就是在墓葬中灌入大量水银,这种墓进去没有防护措施,必死。连环翻板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尸毒其实所谓尸毒,并不是防盗墓贼用的,它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在尸体中放入大量调配好的药剂,这就成了尸毒。揭古墓各种杀人机关 看的你心惊肉跳厚葬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古人们在墓穴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卫机关,试图阻止盗墓者的进入。在墓地里装上暗器机关,设下陷阱,是在暗中将找上门来的盗墓者赶尽杀绝的常见方式。当掘墓人悄然闯进地宫,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价值连城的宝藏,还是防不胜防的陷阱?下面将向大家讲述古墓中令人防不胜防的机关暗害。一、机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在中国所有的考古报告中从没发现有关古墓机关的明确记载,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们真的从未碰到这些机关呢?其实不然。节目中王教授透露,据一位连云港的考古工作者说,他在挖掘的过程中就曾碰到过机弩,并且对当时的情形做了描述。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并没有写入当时的考古报告中。据了解,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王子今认为,以机发之矢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弓弩(资料图)用来自动发射弓弩的机弩(资料图)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二、在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这些隐藏的巨石能将试图进入的盗墓者砸成肉酱。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椁室周围都是堆积结构严密紧凑的砾石。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应是木椁周围使用剩下的积石,是有意识填在墓口上的。考古工作者判断,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积石之中。放置容易溃坍巨石的墓口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王柿园陵墓甬道旁的塞石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王柿园陵墓甬道旁的塞石。塞石是为防后人盗墓而设置的。三、在墓中储水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古墓入口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不过,由于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四、流沙防盗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古代流沙防盗解析图古代流沙防盗解析图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块形状不一,边角十分锋利,而且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五、墓中置“水银池”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古代的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图为秦始皇陵)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王子今教授认为,地宫中大量储注水银,或许也有以剧毒汞蒸气杀死盗掘者的动机。以当时人对于水银化学特性的认识而言,不会没有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而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用于防盗设计,也是很自然的。六、连环翻板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连环翻板防盗流程示意图1连环翻板防盗流程示意图2连环翻板防盗流程示意图3民国年间,山东青州一带农民在垦田时,于云门山发现一大冢,墓道之中就发现了带轴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当时坑中积水甚多,待把水抽干,发现有两个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毙于利刃之中,身边有铁锹、锤子、绳索等工具,显然是盗墓者所携。七、铁索吊石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古墓中用来吊石的铁索古墓中用来吊石的铁索一切完毕后,施以伪装,外人不知其诈。若有盗墓者进得门来,踏中跷板条,外力作用迫使绷紧的索链某处挂钩脱落,如同打井的轱辘突然放松,悬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将躲闪不及的盗墓者拍成肉饼。八、伏火而所谓的“伏火”,能够“飞焰赫然”,具有烧死盗墓者的效力。这种墓被称做“火坑墓”,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据分析,“火坑墓”出火的原因,可能由于墓室里埋藏的有机物分解,形成一种可燃气体――沼气所引起的。神秘的马王堆汉墓就是一座著名的喷火古墓。据介绍,1971年,长沙附近的解放军驻军正在挖掘战备工事,在工程进行到一座防空洞时,当用钢钎插进去的一瞬间,一股莫名的气体正从土壤里向外喷射,有一个战士觉得好奇,尝试着拿火柴去点,没想到一点就烧起来了,并冒出蓝色火苗,而且火力很大。有人以为遇到了传说中的什么妖怪,不过在场的老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玄火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叫火洞墓。后来在这里发现了着名的马王堆辛追墓。火洞墓的燃烧气体很有可能是尸体腐烂产生的甲烷那么火洞墓的原理是什么呢?众所周知有机物在腐烂过程中,在缺氧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可燃气体――甲烷,也就是沼气。在墓室封闭得特别好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棺椁密封很严密的情况下,气体长时间聚集在棺材中,当棺材突然被打开时,沼气如果遇到明火,当然一点就着。这就是盗墓中常说的火洞。虽然挖掘火洞十分凶险,不过很多挖墓人却十分愿意碰到火洞,能出现火洞说明墓室是保存完好的。九、尸毒相信看过香港僵尸片的朋友都会对尸毒有着深刻的印象,染上尸毒的人不仅会皮肤溃烂,失去感觉,严重的还会浑身肌肉僵硬,变成活跳尸。据说这种东西只有用糯米、朱砂一类的物品才能去除,寻常药物对它根本没用。小说《鬼吹灯》中也多次提到,盗墓者在进入古墓中时会带上许多防护用具,以防感染尸毒。那么尸毒真的存在吗?话说宋末元初的时候,洛阳有一伙盗墓贼,为首的姓朱,这人有个绰号叫“朱漆脸”,为什么有这绰号呢?原来他在盗掘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时碰上了奇怪的事情:在他撬开棺木后,发现赵匡胤居然尸身未腐,他想取下赵匡胤尸体上束着的玉腰带,但是尸体太沉,没法硬取,他便想出了一个法子,绳子一头束在尸体肩下,一头套在自己的身上,面对着将尸体拉起来,乘势就把玉腰带解下来。不料,尸体这时竟喷了一股黑色粘液到他脸上,从此无法洗掉,变成了“朱漆脸”。古墓中的古尸很多时候都附有尸毒(图为被发现的古墓)尸毒据说古人为了尸体保存,在临死前服下剧毒的药物这是史书中有关尸毒传说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古人为了防腐,经常在临死前服下剧毒的药物,这样有助于尸体的保存。这种剧毒药物在人体内会腐蚀掉整个内脏,将其化成液状存留在体内。当有盗墓者搬动尸体时,尸身受到挤压,液体就会喷射从嘴里喷射而出,会灼伤人的皮肤,就形成了所谓的“朱漆脸”。十、塞门刀车有的墓主将古代的塞门刀车用于墓葬中作为防盗暗器。塞门刀车,是在城门被攻被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 24 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古代塞门刀车本是在城门被攻被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有的墓主将古代的塞门刀车用于墓葬中作为防盗暗器刀车是打造得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几乎等宽,寻常总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口,车体有长辕;敌但攻破城门,数十成百兵士猛推刀车塞住城门。十一、触目惊心诅咒墓上的诅咒是一种无形无色的东西,却充满恐怖色彩,具有不可言喻的威慑力,有着心理战术的意味。最神秘的,就要数埃及法老墓的诅咒了。在图坦卡蒙的墓葬中,就有这么一个诅咒:“谁扰乱了法老的安眠,死神将张开翅膀降临他的头上。”随着一些参与图坦卡蒙墓挖掘工作的人异常死去,这一诅咒变得出名了。直到现在,对于这一诅咒依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真菌和细菌,有人认为是惰性气体,有人认为完全是心理因素,还有人把它归为目前科学不能解释的范畴中去。墓上的诅咒具有不可言喻的威慑力(图为图坦卡蒙的墓葬)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很多都被刻有神秘的诅咒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些汉代的瓦当上篆刻了“盗瓦者死”的字样,可以看成是这一类战术的代表作。这些咒语,往往都是声色俱厉的,例如1980年发掘的山东济宁的一块汉墓碑后刻着“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的字样,直译过来就是:“敢挖我的坟,就让你断子绝孙。”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盗墓风盛行千百年,唯独诸葛亮的墓没人敢碰,三大原因令其除外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56012 工分:956
左箭头-小图标
怪盗墓风为什么不先怪修建豪华陵墓攀比之风?活该那些宁死也要过奢侈腐朽生活人的墓被铲除,现在最好是火化完全烧成骨灰,海葬、树葬、等环保殡葬,不与活人抢生存空间。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48303 工分:336
左箭头-小图标
盗亦有道,过去盗墓的也是有讲究的,忠义良善之人的墓是不能盗的,不然同行都要不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27077 工分:17078
左箭头-小图标
以其让盗墓贼反复骚扰还是一把火烧了干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70962 工分:6053
左箭头-小图标
2楼&真聪明!明知道士兵不可能扛到绳子断,最多就先有一个士兵先倒下,这时候士兵们只能埋了他,回来还是会受死。就是想灭口不想毁自己的名声而已以他的地位声望 怎么可能会这么简单的葬 这些不过是民间胡说罢了 你还真信了 竟然还从中得出别人阴暗恶毒的结论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89563 工分:965
左箭头-小图标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80874 工分:3191
左箭头-小图标
真聪明!明知道士兵不可能扛到绳子断,最多就先有一个士兵先倒下,这时候士兵们只能埋了他,回来还是会受死。就是想灭口不想毁自己的名声而已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7条记录]&分页:
&对盗墓风盛行千百年,唯独诸葛亮的墓没人敢碰,三大原因令其除外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诸葛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