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手机天线工频干扰简单消除方法

手机的触摸屏干扰到了FM信号,求解 - 天线|RF射频|微波|雷达技术 -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 -
最好最受欢迎电子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Hot [直播]
手机的触摸屏干扰到了FM信号,求解
19:23:03  
论坛内各位大神 ,小弟有一项目,触摸屏工作干扰到了FM信号,能听到明显噪声,关掉触摸功能噪声消失,有谁有类似经验啊,求指点!!!跪谢!
等待验证会员
23:23:00  
PCB在线计价下单
板子大小:
板子数量:
PCB 在线计价
屏幕集成背面贴防干扰膜会不会好点
20:22:53  
我的红米也一样,无解
等待验证会员
14:47:21  
1,改变触摸屏驱动IC的sensor扫描频率;
2,降低触摸屏驱动IC的sensor扫描电流
6个问题&&&&&&&&1509个浏览
19个问题&&&&&&&&16838个浏览
32个问题&&&&&&&&6846个浏览
通过本次直播,你将学到:
1.理解mbed操作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mbed功能模块与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什么不同
3.工具链使用以及开发流程实操演练
即日起至6月15日,参与英蓓特NXP产品知识小测验,即有机会赢取最新系列开发板。特别奖SBC-EC9100开发板1套,幸运奖FRDM系列最新开发板(型号随机,共10套)。快来参加吧! >> 立即参加
Powered by  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主要功用早就不是接打电话或者收发短信:在线聊天、视频、直播、手游、阅读成为了“低头党”们的主要活动,而所有这些都由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承载。所以,当手机网络遭遇“卡顿”、“掉线”、“等待”,急不可耐的你在爆粗口的同时,有没有想过,究竟是手机中的哪个组件决定了这一切?
  要解释这一切,得追溯到日——当马丁·库帕(Martin Cooper)在曼哈顿的大街上,于众目睽睽之下,使用摩托罗拉Dyna TAC拨通了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他不仅被承认为手机的发明人,同时也决定了之后几十年间,手机通讯的最基本原件——天线的工作原理,甚至是外观设计。
  用过或是在电影看过里“大哥大”的朋友,想必都还记得那又粗又大的外置式天线——很明显,大体积的天线就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收讯效果。这一点即使是到了早期的一些“袖珍手机”(比如同样经典的“掌中宝”)时代,天线依然被设计成可抽拉式的以增强信号。
  直到诺基亚的3210开创了“内置天线”的时代(严格来说,东芝的TCP-6000才是第一个内置天线手机,但是诺基亚3210的热销使得内置天线正式成为业界风尚),或粗壮或细长的外置天线才算是结束了历史使命。但是——内置天线并不等于只是把天线“放进手机里”,而是依托于一种新的天线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智能手机依然在使用的印刷天线。
  所谓“印刷天线”,其实就是说天线是使用了薄膜印刷技术,做成非常薄的体型,贴在手机的内部框架上或者外壳内部。和外置的大天线相比,印刷天线可以做出更大的有效面积,不仅更美观信号还更强了,可谓是一大创举。
  但是,过去的“大哥大”只有打电话的功能,所以天线只要一根就足够了(用于连接GSM网络)。而现在的手机既要连接移动网络,又要具备WiFi、蓝牙、NFC、无线充电……等等各种不同的无线功能,特别是4G网络要求手机要使用多根天线同时收发才能达到最大速率,这就是所谓的“载波聚合(CA)”。比如,三星S8是最早支持千兆LTE-A移动网络的手机之一,而实现千兆无线连接需要4CA,这就意味着S8里至少要有四根可以同时工作的天线用于连接移动网络……
  显然,在手机里同时“塞进”七八根印刷天线,还得保证它们相互之间不干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就诞生了两个关键技术,一是边框天线,另一个是天线复用。
  大家也许还记得苹果iPhone 4曾经爆出“死亡之握”——具体来说,只要握住机身上的天线隔离带,手机的信号就会大幅衰减。这其实就是因为苹果(包括之后绝大部分手机)都使用了“边框天线”,也就是把机身上下边缘的金属外边框和内部天线相连,以起到天线的作用。为了不让天线和机身上其他部分导通而影响信号,金属边框必须被“切断”,充当天线的部分和没有充当天线的部分被绝缘材料隔开,这就是“信号隔离带”的真相。而握住隔离带,实际上就是把人的身体当做导体,接通了天线和其他金属外壳部分,从而使得天线部分受到干扰,信号自然就会大幅下降。
  而所谓“天线复用”,则是利用了不同的通信协议存在不同的信号间隔时间的特点——让用一根天线“上一瞬间”传输蓝牙信号,“下一瞬间”则用于WiFi,两者之间控制好节奏就能实现互不干扰,“一根天线当两根用”。
  在高通的骁龙835平台中,还可以实现把WiFi天线和LTE天线复用,从而进一步节省成本并提升WiFi速率。小米6之所以只有一根独立的WiFi天线,却能实现和其他双天线手机一样的翻倍下载速度,就是得益于这项技术。
  总的来说,手机天线的基本原理在40多年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而对于时下的智能手机来说,除了软件上的因素(比如基带驱动),天线的设计和用料相比过去自然是更加关键地影响到用户的日常体验。毕竟,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随身不可或缺的“信息伙伴”,而信号不佳则可以说现代手机的“噩梦”。所以,下次手机出现信号不良的情况时,除了抱怨——大家自然也应该想到检查自己握持的方式——亦或者是不是因为跌落、碰撞而导致印刷天线受损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手机天线的电磁辐射干扰处理
手机天线的信号和辐射是设计时的两大主要内容,而电磁辐射干扰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进行这方面的处理决定着手机的最终性能。
电磁辐射干扰即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这种问题不仅仅在手机中存在,还包括各种其它的电子产品,这在电子行业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的问题点都是因为相关的处理没有很好的执行,或者深入的考虑。在由外置天线过度到内置天线的初期,很多的手机设计公司普遍遇到了手机的动态接收灵敏度的问题,可能设计的原理图与以前外置天线之PCB的原理图是一致的,但是内置天线遇到了与灵敏度的问题,因为什么?当时一般的公司都认为是天线的问题,很少有人怀疑是自己设计的方案的问题。问题点是电路或其它的元器件对天线辐射的相互干扰,该干扰在手机动态接收过程中会影响手机的接受质量。在误码率的参考下,导致动态灵敏度偏低。
EMI的问题一般不会影响天线的辐射功率,同理不会影响天线的辐射效率,但是对天线的接收性能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做好电路的EMI处理对天线的综合性能是必须的。可以通过合理的接地处理以及电路兼容处理等等。
文章转载于:&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96|回复: 7
如何消除手机天线干扰
&&在调试天线时,由于主板的干扰,接收和发射总是达不到要求,如何减少干扰?& &我由于是新手知道的只有一点点,喇叭的排线可以绕成麻花状、喇叭接地,就这么多。
顶个贴 支持下
将屏,TP,喇叭去掉,看看情况,先找到干拢源吧。后面的事就好解决了。
先不加信号,测带天线是否有干扰,再试试加新号和天线是否问题,是电路还是天线问题
也要看分天线的走线形式来说的,个人觉得还是经验问题,知道什么频段需要走多长的线,以及开槽和缝隙之间的影响
就是顶,没得说
既然是主板的干扰,换主板啊
没密保&&不懂
论坛资料为网友自由上传,与本论坛无关。
Powered by
关注一牛微信
获取手机验证码NF天线的组成一般是怎么样的?怎么还会干扰?
56669标签:
NFC天线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采用变压器共耦匹配做通信的硬件处理方案,并通过处理器的通讯指令完成数据传送过程的校验,软硬件环境通过RFID调制处理,并通过匹配电路调整而设计制作成功的。效果的NFC天线必须考虑高分子材料与抗干扰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同时制造工艺的稳定性是产品性能指标一致的关键,完善针对性的评测与检验设备是产品品质的保障。[1]NFC天线一般由绕线/印刷/蚀刻工艺制作的电路线圈与抗干扰能力的铁氧体材料组成。
铁氧体片NFC手机屏蔽材料--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NFC由NFC模块与NFC天线组成。NFC模块一般由一个高速单片机、射频芯片与匹配电路组成。
铁氧体片隔磁片吸波片的插入,从而减少感生涡流在金属板中产生,吸波材料进而减少感生磁场的损耗, 同时,因为吸波片的插入,实测的寄生电容也会减少,频率偏移减少,与读...
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只需碰一下”,便可在不同的电子产...
N F C是N e a r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说.白.了...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消除共模干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