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文化与中原武术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中原武术文化与少林文化的关系 是什么? _ 渭南人才网
中原武术文化与少林文化的关系 是什么?
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 位于洛阳、“中原”之称。 3 龙门石窟,仅从少林拳派生出的拳术就有四五十种,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2 安阳殷墟,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朝鲜。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 5 嵩阳书院、西周(成周洛邑):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隋,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分享到、曹魏,创立了禅宗,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佛教传入中国后,初步创立了以后影响中国800年的理学: 位于登封嵩山,总结出了少林拳、少林棍。 文化 1 仰韶文化 : 位于登封,且有“中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东汉,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二程在这一带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程颢,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柔道、西晋。 4 少林寺,故简称“豫”,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术之大成、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韩国和东南亚等地,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程颐、商,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这里在洛阳附近、唐(含武周)、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司马光等大儒曾在这里讲学、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天下功夫出少林,先后有夏。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对其它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五代、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少林武术冠天下,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易筋经。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范仲淹、东周。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北魏、西汉(初期),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中国八大古都中: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都安阳、茶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龙门石窟产物。4000多年前历史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如果只是索取文化。那时因为看待的层面不通。但是不出名。外边看确实是商业气氛和浓。而不发扬广大他。怎么来光大这个文化。中国历经那么多年的动乱。一切东西基本都饱受摧残和损坏上边的回答
南派以桩马为根,重防守;北派大开大合,偏攻击。南方人多体态瘦小,发展的拳术,后发先至,先化再打,跌打结合,上惊下取,腿不过膝,以趁人力后,破坏平衡和发短拳寸劲为主。北方人高大,凭力大,容易发扬抢先攻击,截击技,上三路腿法。以刚猛夺势著称。宜修抢攻的战术。南北拳法各有优点,练到至处,刚柔相济,水火相乘,才是上乘。
李连杰是作为运动员在北京市武术队学的武术。 老师是吴斌。 李连杰是竞技武术套路兴起后第一批武术套路运动员,那个时期貌似叫体工队,就是招收一批比较有潜质的儿童从小开始进行竞技训练,并且当时应该是没有文化课的,所以三年就培养成了全国...
少林寺的和尚分文僧和武僧和药僧,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个一定 算中国武术可以说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中国武术并不仅仅是电影里的拳脚打斗,中国武术的核心是武德。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调动周身每一根神经去努力感受; 每一个武术门派,都有着一段传奇曲折的历史...
A、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
文化艺术 电子数码 电脑网络 娱乐休闲 行政地区...会展业与城市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会展业需要...文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动城市...
历史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关于中原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大致包括三个...
南派以桩马为根,重防守;北派大开大合,偏攻击。 南方人多体态瘦小,发展的拳术,后发先至,先化再打,跌打结合,上惊下取,腿不过膝,以趁人力后,破坏平衡和发短拳寸劲为主。 北方人高大,凭力大,容易发扬抢先攻击,截击技,上三路腿法。以...
上边的回答。那时因为看待的层面不通。外边看确实是商业气氛和浓。但是不出名。怎么来光大这个文化。中国历经那么多年的动乱。一切东西基本都饱受摧残和损坏。如果只是索取文化。而不发扬广大他。一切文化都是扯淡
返回主页:
本文网址:http://www.0913job.cn/view-.html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原武术文化研究述评.pdf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3年 1月
Jan.,2013
AcademicExchange
SefalNo.226 No.1
中原武术文化研究述评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郑州 450044)
[摘 要]中原武术是 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 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态势下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中原武术文化研究
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 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个案研究、内容研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归类综
述,发现对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深度、广度与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中原武术;武术文化;述评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3)叭一0158—04
了河南武术文化的概况 、河南武术文化的亮点。陆草 《论
一 、对 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
中原武术文化》一文认为:“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
目前 ,随着人们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提高,也促使对武
盛行尚武之风,又是古代行气术的重要发源地 ,为内外兼
术的研究深入到文化层次。在这个层面以徐光春同志
修、形神合一的中国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少林武术
《在香港恳谈会上的主题演讲》、王广西 《中原文化大典
源于嵩山少林寺,少林拳系涵盖了北方的大部分拳种 ,并
(民俗典)(武术卷)》、张新斌 《中原文化解读》以及陆草
对其他诸大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太极拳源于博爱千载
《论中原武术文化》为代表。徐光春同志 《在香港恳谈会
寺,为唐村李氏和陈家沟陈氏所共创,最能体现中国人的
上的主题演讲》中明确把中原武术文化列为中原文化的
智慧和处世之道,使中国武术步入更高的文化境界。形
内容之一,同时对中原武术文化 的显著特点和主要作用
意拳源于山西,传人河南后发展为河南派形意,并衍化出
进行了论述。专家围绕讲话进行 了解读,认为武术文化
洛阳、南阳两支。苌家拳源于汜水,为苌乃周所创。拳派
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 ,同时从发展轨迹 、神奇魅力、精
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竞争,特别是地域文化之间的
神特征、发展对策、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原武术文化
竞争,太极拳以其文化上的优势而后来居上”。这是一篇
进行了深刻论述。王广西 《中原文化大典 (民俗典)(武术
较为全面、深刻论述地域武术文化的成果 ,对地域武术文
卷)》对中原武术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在学理层
化的研究颇有指导意义。
面首次进行了文化阐释,在绪论中从中原武术与中原地
二、对中原武术文化的个案研究
域文化 、中原武学系统、中原拳派举隅、血色堡垒、中原历
史的别样风景、中原武术与清朝武举制度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少林武术的研究
了深刻论述 ,随后对少林武功等中原典型拳种进行了系
由于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加之少林武术在历史发展
统阐释 ,并在附录中汇编了中原武科进士、举人分布表 ,
中的作用与影响,因而,对少林武术的研究成果较多。具
中原地区武术流派简表 ,中原武术大事年表等珍贵武术
有代表性的有:张国臣 《中国少林文化学》,以嵩山作为地
历史资料,是一部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大成之作,有较高
理界碑,全景式论述了少林寺所在区域文化的总体风貌,
参考价值与应用价值 。张新斌的 《中原文化解读》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doc】中原武术文化建设的路径路径,建设,途径,DOC,中原文化的,武术文化,建设的,中原文化,建设路径,中原建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中原武术文化建设的路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中原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体育文化遗产论文集》2014年
论中原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摘要】:正1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中原少林武术得以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背后却是精神文化的不断流失。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人们练习少林武术的方法多数在套路、散手的学习,对于少林武术中所蕴含的武术文化了解甚少。面对当今的现状,中原少林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义不容辞,在传播时,应注重武术品质的传承。尽快制定有效措施,促进中原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原少林武术的传播主要以武
【作者单位】:
【分类号】:G85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雪;;[J];搏击·武术科学;2005年11期
赵海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王献斐;[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02期
程鹏宇;[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02期
宋正华;;[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1期
韩雪;金龙;;[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6期
韩雪;郭志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王玉滇;;[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7期
王柏利;常社讯;;[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11期
胡国良;;[J];科学大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德胜;;[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范燕薇;;[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州大学体育系
徐虎泼 陈佳佳;[N];郑州日报;2011年
覃岩峰;[N];郑州日报;2010年
覃岩峰 陈凯;[N];郑州日报;2010年
王俊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黄晓军;[N];团结报;2008年
;[N];郑州日报;2010年
韩心泽;[N];郑州日报;2007年
项涓 董庆;[N];中国体育报;2012年
本报评论员;[N];郑州日报;2013年
谢勇强;[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锐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郭建忠;[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孙广凯;[D];郑州大学;2007年
胡振禹;[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苏付亮;[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周斌;[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赵长贵;[D];河南大学;2008年
单建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郭学松;[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赵迎辉;[D];中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活动简介/中原文化宝岛行
  “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是由中共河南省委主办、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协办的面前台湾省人民,只在发展豫台关系、两岸文化交流,而主办的文化活动。 文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引起了参加活动的台湾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
活动亮点/中原文化宝岛行
  2009年月14日,“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拉开序幕。此次活动是历次“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是一次“文化之旅、探亲之旅、合作之旅”!据悉,这次活动亮点多、实惠也多,充分表达了河南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深厚情谊,密切两地血缘、文缘、商缘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豫台两地交流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亮点之一:“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惠台十项实事   一、组织台货采购专场活动;二、采购5亿美元的台湾商品;三、开展青年交流计划;四、开展妇女交流计划;五、在洛阳设立;六、鼓励河南省企业赴台投资;七、加强会展合作;八、推动郑东新区台湾金融中心建设;九、为台商创造投资生活便利环境和提供优惠政策;十、创办中国(台北)国际武术学院等惠台十项实事。   亮点之二:文化交流项目异彩纷呈   此次“中原文化宝岛行”将为台湾同胞带来一场空前的文化大餐!大型乐舞《河洛风》、“河南民俗艺术展”、“河南农民画展”与大型武术表演《武林风》等,将会让台湾民众领略到中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大型乐舞《河洛风》,通过独具匠心的舞蹈编排、富有河南特色的音乐旋律和现代的舞美灯光效果,营造出强烈艺术感染力。通过优美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将牡丹花城的靓丽与华美带到台湾,让台湾同胞感受中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河南民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河南民俗艺术展”将展示河南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方面的268件展品,同时,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卢氏剪纸、戏曲人物造型的现场制作活动,让台湾同胞真切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   河南农民画源于民间生活,以想象丰富、用色大胆、构图奇美、造型朴拙著称于世,它是中原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此次“河南农民画展”将对包括农民画、国画、剪纸、等多种表现艺术形式在内175幅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武林风》将向台湾同胞展现中原武术文化的久远与独特的魅力。武术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场历时90分钟的演出成功地将少林功夫的群体阵势、拳术表演、器械表演与太极拳、武术杂技、武术舞蹈、软硬气功的绝技绝活等有机融合,既有气势磅礴的恢宏场面,又有惊心动魄的真功展示,还有舞蹈化的杂技节目,完美地呈现出中原文化的神韵和少林武术的精华,体现中原儿女铁肩担道、所向无敌的盖世豪情。   太极拳表演活动将掀起两岸太极文化交流的高潮。太极拳表演将太极拳内外兼修、练养合一、、急应缓随、天人相应、天人和一展现给台湾同胞,加强两地太极拳艺术交流与探讨,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文化交流呈现出2个鲜明特点:一是形式新颖。以前我们利用豫剧、杂技、民乐、少林武术等手段推动豫台文化交流,但利用歌舞剧、民俗展览和农民画展这些艺术样式开展对台交流,对我省来说还是首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创新,多方面展示中原文化,开辟豫台文化交流的新平台。二是底蕴深厚。以上演出和展览活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原文化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使台湾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进一步促进豫台两地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蓬勃开展。   亮点之三:豫台高校教育交流进一步升华   近十年来,河南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部分高校,先后与台湾清华大学、静宜大学、台东大学、、岭东科技大学、佛光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南华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台南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修平技术学院、大叶大学、中兴大学、台北大学、中国医药大学、长庚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建立了联系,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互聘讲学、共同举办学术论坛、合作研究、学生交换、教师互派、举办夏令营等活动。   河南大学自2004年以来,共有40余人次赴台湾近10所高校进行研修、交流、科研合作和讲学。2009年接待了来自台湾大学、静宜大学、南华大学、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等11位专家学者到该校交流访问。该校与台湾友好学校达成互换学生协议,如静宜大学每年20人、台东大学每年10人、南华大学每年20人、开南大学每年15人。现已有4名研究生到静宜大学研读。   郑州大学先后与修平技术学院、台东大学、云林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中原大学等5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书。自2004年以来,有135名师生到台湾访问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台湾教育界人士如台东大学校长吉先生、远东科技大学校长先生、修平技术学院校长李星谦先生、台南大学校长黄政杰先生、云林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曾世昌、中原大学工学院院长陈夏宗等都曾率团到郑州大学进行友好交流。第四、第五和第六届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先后访问郑州大学,双方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共叙两岸青年的亲情、友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十余所高校正在积极与台湾有关高校联系,商谈教育合作交流等事宜。
台湾文化/中原文化宝岛行
  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中华文化。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人的创造总和。经中华文化熏陶的祖国大陆移民到台湾经过数代的繁衍,把中华文化传统植根于台湾人民心中,并结合台湾风土和历史演变,创造了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台湾文化。其文化特色主要如下:   1、敢冒风险、勤劳创业的性格   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人民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传统,冲过惊涛骇浪和人为障碍,陆续移居台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台湾,艰苦创业;其后在政局变幻,外患不断的险恶处境中,善于应变,甘冒风险,奋斗进取,建立事业。台湾人民这种越海拼搏的精神对台湾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它在某些方面呈现出祖国大陆文化与海岛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色彩,成为台湾文化演变和发展的文化基因之一。   2、重祖籍和家族宗亲的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有以家族为单位的特征,形成了深厚的家族宗亲观念。汉族历来崇拜祖先,重视修家谱,增强了宗族认同感,也促进了民族凝聚力。宗亲观念在福建、粤东还有特别意义。因为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原迁居的,深怕中断宗族关系,每姓氏都在各地建宗祠。他们移民到台湾,即认为台湾家族是大陆家族的延续。海峡的阻隔、社会的动荡,使一般移民担心宗亲关系的阻断。所以许多人修族谱,返祖,去世后在墓碑或神主牌上刻着祖籍地名或堂号。经数代繁衍,移民社会逐渐转型为定居社会,形成以血缘关系为主、地缘关系为辅的宗族结构。因而宗亲观念往往扩大为乡族和故土的观念。19世纪下半叶外国入侵,宗亲、乡族观念演化为对故土的深厚的民族感情。民族观念勃兴,形成台湾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心态。   3、具分族群风气,反压迫气质   汉族移民在台湾垦拓过程中,荒地较多,地租不算太重,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不太尖锐。但开拓者之间和开拓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时常酿成武力斗争,俗称台湾“三年一小乱,五年一大乱”。移民一般按地缘聚住,从事开垦和耕作。他们因争地、争水而引起不同族群之间的常常发生。清代212年间,有史可据的械斗有28次之多。19世纪中叶后,械斗减少了,但仍有分祖籍或族群的社会风气。又因清政府在台湾的吏治极为腐败,台湾人民与清官府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有史可查的反清斗争达约40次。台湾人民反抗压迫、勇于斗争的气质,成为文化传统。   4、崇尚民族大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操守,崇尚民族大义,在外忧内患和民族危机中,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和义士。台湾人民继承和发扬这种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和19世纪下半叶外国入侵时,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上述台湾人民心理和性格的内在特质,成为台湾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发展,在其后的台湾历史演变中,不断被继承和发扬。
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宝岛行
  从中原历史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第一,根源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第二,原创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无论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黄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包容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如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东夷集团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中原文化在那时就开始吸收周边文化成果,熔铸自己的文化。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开放性。就是说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地影响了潮汕文化。二是。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等历史记载,都书写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壮丽画卷。从北宋开始,中原文化凭借当时最发达的航海技术,远播南亚、非洲各国,也开辟了世界文明海路传播的新纪元。   ■第五,基础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中原文化在与其它文化不断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并由此催生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学家所说:中原以外的文化区都紧邻或围绕着中原文化,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这些外围的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放,才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6:56:01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