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时间碎片化是什么意思.啥意思.而且没找到东西在哪

10678人阅读
磁盘管理、存储系统、RAID(109)
一、在内存上(使用连续分配算法来管理分配内存时会产生)的外部碎片和内部碎片两个概念
这几天一直看操作系统,看到内存的连续分配时,对于外部碎片和内部碎片时甚是不解:
内存碎片分为: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
【内部碎片】
内部碎片就是已经被分配出去(能明确指出属于哪个进程)却不能被利用的内存空间;
内部碎片是处于(操作系统分配的用于装载某一进程的内存)区域内部或页面内部的存储块。占有这些区域或页面的进程并不使用这个块。而在进程占有这块存储块时,系统无法利用它。直到进程释放它,或进程结束时,系统才有可能利用这个存储块。
单道连续分配只有内部碎片。多道固定连续分配既有内部碎片,又有外部碎片。
【外部碎片】
外部碎片指的是还没有被分配出去(不属于任何进程),但由于太小了无法分配给申请内存空间的新进程的内存空闲区域。
外部碎片是处于任何两个已分配区域或页面之间的空闲存储块。这些存储块的总和可以满足当前申请的长度要求,但是由于它们的地址不连续或其他原因,使得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申请。
产生外部碎片的一种情况:
举个例子,在内存上,分配三个操作系统分配的用于装载进程的内存区域A、B和C。假设,三个内存区域都是相连的。故而三个内存区域不会产生外部碎片。现在假设B对应的进程执行完毕了操作系统随即收回了B,这个时候A和C中间就有一块空闲区域了。
多道可变连续分配只有外部碎片。
总之,在内存上,外部碎片是位于任何两个操作系统分配的用于装载进程的内存区域或页面之间的空闲区域,内部碎片是位于一个操作系统分配的用于装载进程的内存区域或页面内部的空闲区域。
================================
二、在磁盘上的外部碎片和内部碎片两个概念
很多人会把文件碎片跟簇的概念混淆起来。其实对windows系统来说硬盘上的每个分区都是由最小存储单元——簇组成的。就好比,一面墙是由一块块转头组成的。簇的大小可以在分区格式化时由用户定义,一般是数个KB大小,比如是8KB。假设我有一个文件,大小是80MB零1KB(1MB=1000KB),换算一下就是80,001KB,其中的80,000KB正好占用10000个簇,剩下的那1KB,不得以也要占用1个簇,但这最后一个簇还有7KB的空间没用上了。而且这个未完全使用的簇,其他文件也不允许继续使用。这就造成了一点点的空间浪费。
不少人就把这被浪费了的7KB空间就是磁盘上的内部碎片。
而磁盘上的外部碎片(即平时所说的磁盘碎片,磁盘碎片清理工具只能清理磁盘上的外部碎片,清除不了磁盘上的内部碎片,除非改变文件系统的分配单位即簇的大小,使之是一个文件大小的整数倍。)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文件占据那些簇是不连续的,就相当于文件被分割开来,分别存放在相互间断的几段簇上。文件被分割为几个部分就是几个碎片。所以碎片其实是指文件碎片,可以理解成,文件破碎成片之意。而且文件碎片之间有时候顺序还是错乱的。比如说,有时候“文件里靠后的碎片”所占的簇段在硬盘上反而会排在“文件里位置靠前的碎片”簇段的前面。这样一来,一个文件就会以比较混乱的顺序存放在硬盘上。
显然计算机读取连续的有序的数据肯定要比不连续的乱序的数据来得快。所以整理碎片可能会大幅度提高系统性能。
举个例子,起初硬盘某个分区是空白的,写入三个文件A、B和C。显然这个时候,三个文件都是顺次占用三个簇段(这个说明存放文件所用的文件系统应该是类似FAT这样的文件系统,具体参看注释1)。故而三个文件不会产生碎片。
现在假设你删除了B文件,这个时候A和C中间就有一块空闲簇段了。此时还是不存在文件碎片的,因为每个文件各自占据的簇段都是连续的,没有文件被分割。而如果现在需要写入一个文件D,而且D比刚刚删去的文件B要大。那么A和C之间的空闲簇段就不足以放入D,再假设C后面的空闲簇段也不足以放下D,这个时候D就势必要分割成两块存放,一块放在A和C之间,另一块放在C之后。这样一来,文件碎片就产生了。D文件有两个文件碎片。
磁盘碎片整理要做的工作就是:把C文件前移,一直移到紧接A文件的簇段上去。这样A和C之间就没有空闲簇了,C之后剩下的将是一段完整的空闲簇段,足以放下文件D。这样D就也占据一段连续的簇段。碎片也就消除了。
=====================================
外部碎片的两种理解:
1、在内存上,位于任何两个操作系统分配的用于装载进程的内存区域或页面之间的空闲区域称为外部碎片
2、在磁盘上,将文件分割成几块不相连的分片,这样不相连的分片叫做文件碎片,也即外部碎片。如果将文件分割成几块相连的分片,这样相连的分片则不是文件碎片。
==============================
减少内存碎片
 内存碎片是因为在分配一个内存块后,使之空闲,但不将空闲内存归还给最大内存块而产生的。最后这一步很关键。如果内存分配程序是有效的,就不能阻止系统分配内存块并使之空闲。即使一个内存分配程序不能保证返回的内存能与最大内存块相连接(这种方法可以彻底避免内存碎片问题),但你可以设法控制并限制内存碎片。所有这些作法涉及到内存块的分割。每当系统减少被分割内存块的数量,确保被分割内存块尽可能大时,你就会有所改进。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多次反复使用内存块,而不要每次都对内存块进行分割,以正好符合请求的存储量。分割内存块会产生大量的小内存碎片,犹如一堆散沙。以后很难把这些散沙与其余内存结合起来。比较好的办法是让每个内存块中都留有一些未用的字节。留有多少字节应看系统要在多大程度上避免内存碎片。对小型系统来说,增加几个字节的内部碎片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当系统请求1字节内存时,你分配的存储量取决于系统的工作状态。
如果系统分配的内存存储量的主要部分是 1 ~ 16 字节,则为小内存也分配 16 字节是明智的。只要限制可以分配的最大内存块,你就能够获得较大的节约效果。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系统会不断地尝试分配大于极限的内存块,这使系统可能会停止工作。减少最大和最小内存块存储量之间内存存储量的数量也是有用的。采用按对数增大的内存块存储量可以避免大量的碎片。例如,每个存储量可能都比前一个存储量大 20%。在嵌入式系统中采用“一种存储量符合所有需要”对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内存分配程序来说可能是不切实际的。这种方法从内部碎片来看是代价极高的,但系统可以彻底避免外部碎片,达到支持的最大存储量。
将相邻空闲内存块连接起来是一种可以显著减少内存碎片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一方法,某些分配算法(如最先适合算法)将根本无法工作。然而,效果是有限的,将邻近内存块连接起来只能缓解由于分配算法引起的问题,而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当内存块存储量有限时,相邻内存块连接可能很难实现。
有些内存分配器很先进,可以在运行时收集有关某个系统的分配习惯的统计数据,然后,按存储量将所有的内存分配进行分类,例如分为小、中和大三类。系统将每次分配指向被管理内存的一个区域,因为该区域包括这样的内存块存储量。较小存储量是根据较大存储量分配的。这种方案是最先适合算法和一组有限的固定存储量算法的一种有趣的混合,但不是实时的。
有效地利用暂时的局限性通常是很困难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存中暂时扩展共处一地的分配程序更容易产生内存碎片。尽管其它技术可以减轻这一问题,但限制不同存储量内存块的数目仍是减少内存碎片的主要方法。
现代软件环境业已实现各种避免内存碎片的工具。例如,专为分布式高可用性容错系统开发的 OSE 实时操作系统可提供三种运行时内存分配程序:内核 alloc(),它根据系统或内存块池来分配;堆 malloc(),根据程序堆来分配; OSE 内存管理程序 alloc_region,它根据内存管理程序内存来分配。
从 许多方面来看,Alloc就是终极内存分配程序。它产生的内存碎片很少,速度很快,并有判定功能。你可以调整甚至去掉内存碎片。只是在分配一个存储量后,使之空闲,但不再分配时,才会产生外部碎片。内部碎片会不断产生,但对某个给定的系统和八种存储量来说是恒定不变的。
Alloc 是一种有八个自由表的固定存储量内存分配程序的实现方法。系统程序员可以对每一种存储量进行配置,并可决定采用更少的存储量来进一步减少碎片。除开始时以外,分配内存块和使内存块空闲都是恒定时间操作。首先,系统必须对请求的存储量四舍五入到下一个可用存储量。就八种存储量而言,这一目标可用三个 如果 语句来实现。其次,系统总是在八个自由表的表头插入或删除内存块。开始时,分配未使用的内存要多花几个周期的时间,但速度仍然极快,而且所花时间恒定不变。
堆 malloc() 的内存开销(8 ~ 16 字节/分配)比 alloc小,所以你可以停用内存的专用权。malloc() 分配程序平均来讲是相当快的。它的内部碎片比alloc()少,但外部碎片则比alloc()多。它有一个最大分配存储量,但对大多数系统来说,这一极限值足够大。可选的共享所有权与低开销使 malloc() 适用于有许多小型对象和共享对象的 C++ 应用程序。堆是一种具有内部堆数据结构的伙伴系统的实现方法。在 OSE 中,有 28 个不同的存储量可供使用,每种存储量都是前两种存储量之和,于是形成一个斐波那契(Fibonacci)序列。实际内存块存储量为序列数乘以
16 字节,其中包括分配程序开销或者 8 字节/分配(在文件和行信息启用的情况下为 16 字节)。
当你很少需要大块内存时,则OSE内存管理程序最适用。典型的系统要把存储空间分配给整个系统、堆或库。在有 MMU 的系统中,有些实现方法使用 MMU 的转换功能来显著降低甚至消除内存碎片。在其他情况下,OSE 内存管理程序会产生非常多的碎片。它没有最大分配存储量,而且是一种最先适合内存分配程序的实现方法。内存分配被四舍五入到页面的偶数——典型值是 4 k 字节。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2699984次
积分:26166
积分:26166
排名:第182名
原创:355篇
转载:1189篇
评论:65条
(2)(1)(12)(3)(25)(37)(9)(32)(19)(7)(5)(11)(26)(37)(29)(76)(26)(19)(41)(63)(76)(32)(33)(88)(41)(16)(25)(37)(73)(63)(92)(75)(120)(159)(55)(67)(13)(1)【讨论】你的思考被信息碎片化打乱了吗? | 心事鉴定组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672180人加入此小组
【微博】资深网友 前日宣布暂停使用新浪微博,随后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碎片化生存》的博文。其关于微博与现代人的阅读、思考方式的见解很值得一读。抄送给各位。图片地址:新浪微博
+ 加入我的果篮
碎片化生存和菜头 @
22:51 阅读(4614) 评论(25) 分类: 航海日志我得实话告诉你:我已经没有办法读书了。不是读不懂的那种不能,也不是因为厌倦而产生的那种抗拒。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而是好像一种生理上的疾病,自己对自己的一部分无能为力。我甚至连一个小节都无法读完,无法控制眼球转开去,似乎它在扭来扭去要找到一个停顿,否则就不肯继续工作。同时,读完一段文字之后,头脑里突然会空白一下,然后那些字句和含义就突然消失掉了。因为这样的缘由,也就谈不到理解,更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另外,更加让我恐惧的是,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它总是不断迁转,像一条水银做的蛇,在书页和无数想法之间钻进钻出,试图在两个本来毫无关联的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而在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却白白浪费了心神,让人很快就觉得力倦神疲。我想,这是几年来微博训练的结果。微博要求一个人迅速在各种信息之间跳转,不要在任意一条信息上停留过多时间。又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快地消费一条信息,迅速咬住它,吸干其中的汁液,然后一口吐掉。最后,对于那些在微博上原创内容的人来说,微博要求你能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做快速筛选,然后在两个原本没有关联的碎片中建立联系,并且把这种联系以巧妙漂亮的手法表达出来,于是可以赢得观众的欢呼和掌声。无需知道“为什么”,只需要不断判断“是什么”,然后把一系列“是什么”组合起来。所以,哪怕是最简单的逻辑也都被抛弃了。我在微博上呆的时间足够长,因此受到的影响也就足够重。相比之下,读书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深度阅读需要你能够持续专注在书页上,集中全部精力,因为你在阅读的同时必须进行思考。需要一个人可以持续不断地阅读数万字,然后稍微停顿一下,整理思绪,完善脑海中关于这本书的架构,一点点形成整体印象。尤其是对于阅读量足够的人来说,阅读的过程里他会不断抽取脑海里的关联书籍进行分析和对比,读一本书相当是在同时翻阅十数本书籍。这种过程对于专注之力的要求极高,因为一旦思考被打断,就很难回到之前建立起来的阅读氛围之中,彻底从原书的意境中退出。整个阅读的过程漫长而连续,伴随着静默和沉思。这一点和微博完全不同,微博是那种老师说一句,你就立即举手大喊“我知道!我知道!”的迅速反应。这不单是个习惯问题,它根本性地改变了思考的模式。形式即内容,载体决定内容,这在微博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微博是无需做思考的地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恰当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反应胜过一切,表态高于一切。通过微博的驯化,一个人很可能连大脑皮质的生理结构都已经发生了改变。针对热点编段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有的段子都不提供新鲜的想法,它们只是同义反复,试图各自对同一事物重新进行一次复述或者定义,从而一次次强化和放大了事物本身。所以,它是口渴时给予的盐。有鉴于此,我在今天宣布暂停更新微博,同时也不去微博潜水,彻底从这个大环境里断开去。尝试着进行一些恢复性训练,包括阅读和写作。我想通过对一些长文本的阅读,恢复我以往的专注力,能够持续思考一件相同的事情。此外,利用写作把思考的过程完整连续地表述出来,恢复一下思考而非应对的能力。这样停下来,才发现周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这世界基本上已经是一个由信息碎片所构成的大型显示屏,完整的信息已经非常少见。你所能知道的,只是此时此地此事的一瞬间。人们看起来对此似乎也很满足,听一个歌手60秒的歌唱决定他的去留,在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列中画5秒决定点开谁,在iPhone屏幕上跳出来的信息提示中凭借前十个字决定是否要打开阅读全文。。。。。。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里,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十多个小时重复相同的一个动作,而我们此刻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面对信息碎片,等着作出反应。在这个新世界里,时间无始无终,只有一个个瞬态的当下。事件无头无尾,只有你此时此刻面对的一条简讯。我突然觉得极度的恐怖和绝望,觉得自己和一台自动机器没有什么区别:用眼睛读取一条信息碎片,用机械臂作出转发、回复、跳过三种选择。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甚至,当你终于停下来休息,只不过几分钟就觉得无聊烦闷,继续拿起手机,把处理信息碎片当作了一种消遣!在过去,我做过许多决定。其中许多事后看来太过冲动,当时并没有做过审慎的思考。但是,暂停微博这个想法一经升起,就很难从心中驱逐掉。一直到我写下通告,关闭网页,突然在心底里产生了一种解脱的轻松。此刻,我依然无法连贯地读完一本书,但是看起来我已经恢复了写一千五百字以上文章的能力。谢天谢地,我依然有能力从事这种古老的自我表达形式。在碎片的世界里,努力形成一点“块”。我希望它们能够变成“面”,甚至是“体”,这样我也可以在被各种碎片信息轰炸和追杀之余,找到一个地方喘息。其实我觉得这无关微博无关其它只不过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 人心浮燥人们无法再静下心来读那些长篇大论人们习惯了快餐文化像我能看短篇就不看长篇能看电影就不看电视能看微博就不看博客可以在糗百等笑话里面看一天但没办法看博客看一天如是而已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我觉得这种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当一个人的目标不是很明确时,当他的自制力不强时。而每个人内心都是有一点点懒惰的,希望能享受一下不要那么累。这样就很容易被各种信息吸引,沉浸在这种安逸娱乐的氛围。唉,想起以前高中老师的一句话:要耐得住寂寞啊。
巨量信息和没有信息是等效的。信息时代的学习成本低了,但是意志成本高了很多。我是把微博当成可以互动的启发型reader,但是比起其他传统信息来源,140字的限制让他的信息更碎片化,也更片面,很多人说事的时候动不动长微博也是迫不得已。感觉微博还是一个娱乐的工具,而抵抗诱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远离诱惑SO要么控制你的关注,要么控制你的时间XD
如果只是不停地刷微博,自然不可取,慢慢地沦陷其中,无法自拔!可是微博是信息的一种传递,当然也是思想的传递,也能意外地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此极端
虽然我已经不刷微博了。。但是刷果壳何尝不是一样的。。
不刷围脖,但是会刷手机QQ! 都是果壳的群。这病没法治了,只有退群保平安。。。
小时候有个词叫信息爆炸的年代,那时候不知掉啥意思,并且还憧憬着网络时代,感觉可以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子,互相交流文化。长大后明白了信息爆炸的含义,但网络现状和小时候想的截然不同
今天也看到了,还想说果壳网会不会做相关的分析。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完全没觉得......读书跟刷微博 大脑完全不一个状态......【难道是微博刷的还不够多??
果壳实验室主任
的话:完全没觉得......读书跟刷微博 大脑完全不一个状态......【难道是微博刷的还不够多??一定是不够多
而且搞乐器的定力本身就有加成吧我猜
这个观点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应该是互联网“浅薄症”吧
貌似中毒已深
看到这篇博客 只看了一段 首先想到的不是读完而是找微博分享按钮
的话:貌似中毒已深 看到这篇博客 只看了一段 首先想到的不是读完而是找微博分享按钮传神啊
Exactly! 本人也在一年前停用了微博,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这样的我。碎片化信息已经影响到我们学习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我在果壳就很喜欢看各位达人的日志,是与碎片化很好的一个对抗。但是又反过来说,如果说,高速产生传播的碎片化信息已被大众给“默认”,且它又的确,恰恰地符合了生产力发展。那这到底是人类的悲哀,还是社会的发展呢?
微博其实是所有信息的存在,而且根据你的喜好来自定义要关注什么人,如果你本身缺乏系统信息吸收,不看书,那么你关注的信息可能没有进行在过滤,再考虑,例如某些微博的所谓心理知识、星座、历史问题等等,他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和看电视吸收知识的差别不大。而建立在系统阅读并吸收足够多系统信息之后,你再阅读微博,可能不会100%进行过滤,也会有一部分是他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但会有一部分信息会触动到你的神经,让你举一反三去了解更多,去批判性思考,去查证,去发散性思维,这样等于拓展了你的阅读范围。而且学科与学科之间其实是有联系有共同的,不是说学生物的就不能理解物理,学物理就不能理解化学,系统信息就是用共同点去理解更广泛的信息,然后觉得有兴趣了再往里钻啊~~因此
先生可以说微博影响了他的阅读,但这也是他个人的问题,我觉得微博上的很多信息是在印证我系统阅读的很多东西啊,是例子啊,为什么要把碎片信息和系统信息变成对立而不能相互相成呢?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的话:一定是不够多 而且搞乐器的定力本身就有加成吧我猜呃,我觉得刷微博跟看报纸差不多的感觉啊(当然微博可以随手吐槽……有人觉得报纸看多了影响看书么??原来音乐系技能有这么个加成!碉堡了!
所以我微博关注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有营养,不无聊。那种连吃个面包洗个澡都要发一条微博刷屏的真心不关注。可是即使这样,还是会接受到很多没营养的信息。
心理学爱好者,统计学达人
类似的,论坛的副作用就是让人不看完一段完整的文字,或者看完了不经消化,就急于发表意见。这样的意见往往浅薄,并且容易体现一些常见的心理偏差。
眼科学博士
the meme machine
的话:貌似中毒已深 看到这篇博客 只看了一段 首先想到的不是读完而是找微博分享按钮果然中毒已深啊。。。
很早之前就有人指出,在微博这么短短的140字之内,完全产生不了任何逻辑性的语句。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能在短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和针对性回复的原因。说白了,其实就是不需要更过的深入思考,毕竟微博的实质只是一种社交的模式而已,更何况,很多人在微博上的互动,完全就是自己整日零碎生活、娱乐等的流水账。毫无意义可言。我个人是把微博当做信息资讯的平台,相当于订阅本行业以及实时最新消息等的一个媒介来使用。互动这类的社交活动,还是进行的比较少。
的话:微博其实是所有信息的存在,而且根据你的喜好来自定义要关注什么人,如果你本身缺乏系统信息吸收,不看书,那么你关注的信息可能没有进行在过滤,再考虑,例如某些微博的所谓心理知识、星座、历史问题等等,他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和看电视吸收知识的差别不大。而建立在系统阅读并吸收足够多系统信息之后,你再阅读微博,可能不会100%进行过滤,也会有一部分是他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但会有一部分信息会触动到你的神经,让你举一反三去了解更多,去批判性思考,去查证,去发散性思维,这样等于拓展了你的阅读范围。而且学科与学科之间其实是有联系有共同的,不是说学生物的就不能理解物理,学物理就不能理解化学,系统信息就是用共同点去理解更广泛的信息,然后觉得有兴趣了再往里钻啊~~因此先生可以说微博影响了他的阅读,但这也是他个人的问题,我觉得微博上的很多信息是在印证我系统阅读的很多东西啊,是例子啊,为什么要把碎片信息和系统信息变成对立而不能相互相成呢?赞同!我也觉得是因人而异。
的话:当初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提到的也是类似的道理呀。微博上很多信息基于的语境实质上是“伪语境”。让你从与你毫无关联的信息里,获得一点表面的用处,但往往娱乐功能大过与你生活有联系的实际用途。这种信息往往容易令人过忘,但因为它们表面看上去“有用处”的关系,外加娱乐感,人们很容易淹没其中。我早在一年前就关闭微博了。人嘛,总该清楚什么对自己重要,什么次要,什么不要,在简洁明确的选择里,拿到把握生活节奏的主动权。如果你是古人,你要如何理解另外一位古人写的诗词呢?而你现在有是如何理解楼主所写的含义呢?
BigD原来也会发非性情类型的。。。The Mind's I这本是不错哦,也许开始看就很感兴趣了
我倒感觉没什么区别。。书籍对我的吸引力依旧不减。。难道是因为我关注的人太少了?
心理学硕士
撸得再多也不代表不想上妹子~自己YW就别怪A片无聊~
还是因人而异吧,两种思维方式都不应该抛弃
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也就是昨天,宣布了工作日期间不看微博:微博,说直白点,就是打发了寂寞的时间。你说微博里有些会触动你,我也承认,但是你不会对那条触动你的微博进行长达1分钟、2分钟、5分钟甚至更长的思索,而是急不可耐地继续看接下来的一条……脑海里根本存留不了什么~微博,大量的短信息,会让没有目标的生活继续空洞下去……
看了楼上不同观点的回帖,有这样一种假设,不知道是否符合情况:说自己受微博毒害很深,思维碎片化的,多半是在微博上动态很多,即分享、转发、回复、发微博很多的筒子,他们把微博看成重要的社交手段,要有一定的活跃度才可以;说自己对微博感觉不大的,多半在微博上动态很少,看状态也很少转发、回复,更少发微博,他们把微博看成一种阅读材料来源,因此思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个人属于后者,微博几乎没有动态,所以感受不是特别深,但是文章的观点我觉得有道理。各位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是否符合假设~
其实都是自己选择要这样的……而且 看到一条有信息量的围脖其实是可以深入挖掘的 只是没人这样做。终归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吧#再刷围脖就剁手这话对自己说过好多遍了嘤嘤嘤#
的话: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也就是昨天,宣布了工作日期间不看微博:微博,说直白点,就是打发了寂寞的时间。你说微博里有些会触动你,我也承认,但是你不会对那条触动你的微博进行长达1分钟、2分钟、5分钟甚至更长的思索,而是急不可耐地继续看接下来的一条……脑海里根本存留不了什么~微博,大量的短信息,会让没有目标的生活继续空洞下去……我会也。。如果真的是很喜欢、很可爱或者很触动、很有趣,或者引起了什么问题想要想一想,我真的会该想多久想多久。。有时候中午看的,晚上还会跟人说最新思考结果。。所以我觉得这也跟个人习惯有关嘛。没有绝对,也不能一概而论的呀。
自从有了网络,信息就碎片化了,思考就被打乱了。。。
清心寡欲,越来越难
没这么大的影响吧,我也喜欢微博,每天各种刷各种发。但是也很享受只拿一堆茶具捣鼓的清净下午,或者拿一本厚书慢慢读的感觉。沉静与否是自己的选择,怪微博就跟孩子成绩不好怪电脑游戏一样,有点无聊。现在孩子们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可以理解,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太多了,电子书也普及得很好,既然文明依然在发展,文化依然在传递,那就没必要苛求形式。
的话:看了楼上不同观点的回帖,有这样一种假设,不知道是否符合情况:说自己受微博毒害很深,思维碎片化的,多半是在微博上动态很多,即分享、转发、回复、发微博很多的筒子,他们把微博看成重要的社交手段,要有一定的活跃度才可以;说自己对微博感觉不大的,多半在微博上动态很少,看状态也很少转发、回复,更少发微博,他们把微博看成一种阅读材料来源,因此思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个人属于后者,微博几乎没有动态,所以感受不是特别深,但是文章的观点我觉得有道理。各位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是否符合假设~还是因人而异吧,可能跟年龄也有关系,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什么年纪,对于我和老公来说,微博是重要的社交手段,完全替代了曾经的QQ,仅次于手机和聚会,对于转发,自创,回复等等等等,我们做得非常频繁,也可以说碎片时间很依赖微博,比如堵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工作的间隙,吃饭的时候等等。但是我们依然保持了共同的爱好,阅读,只不过我稍微偏向纸质书一点,他更偏向于电子书,我们没有感觉到任何阅读障碍╮(╯_╰)╭
的话:但是又反过来说,如果说,高速产生传播的碎片化信息已被大众给“默认”,且它又的确,恰恰地符合了生产力发展。那这到底是人类的悲哀,还是社会的发展呢?当有人发觉微博会使自己的思维碎片化之后就开始警惕了,并且会提醒别人,你该注意了……所以我觉得人会走偏,但最终会回到正轨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微博才会带来。大量短暂频密的邮件、语音留言等等这些不强制要求形成交流(有来有往)的信息都会对系统化的思考能力造成摧残。这点我深有体会。之前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时候,邮件不说了,一天下来一百多封是相当正常的,然后公司的办公文化是在电话上留语音信息,每天语音信息还有三五十条。就这种工作状态持续了两年以后,我基本上已经完全丧失了连续思考半个小时以上,写大文章,做大PPT的能力。症状正如文中所说的,强迫性的会去不断的检查邮件,听语音信息,哪怕知道其实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真的是害怕了。很快辞了职。在家通过大量的阅读整块的文章(基本上主要是小说啦),强制自己写大块的东西,强制自己安静下来想一些系统的问题。基本上一年吧,算是勉强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所以这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确实有能够不受摧残的钢铁心灵吧
的话:我会也。。如果真的是很喜欢、很可爱或者很触动、很有趣,或者引起了什么问题想要想一想,我真的会该想多久想多久。。有时候中午看的,晚上还会跟人说最新思考结果。。所以我觉得这也跟个人习惯有关嘛。没有绝对,也不能一概而论的呀。是哦,对于你说的。我偶也会。只不过这种触动是花费看了大量短信息,打发了大量时间的奖励了……零散的时间看看无妨,有一段长的时间还是看看书、果壳之类的长篇~
基于同样的原因,我有一阵戒了果壳。刷微博人人空间这些东西时间久了我就会视线模糊头脑发晕无法继续阅读,但是阅读的确还在继续——我能让每一个字进入我的感觉器官,我能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但是我无法理解整句话、整个段落,意识模糊,最后一句话都看不懂了,再好的笑话、再好的时评也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我的判断力仍在工作,但是动机已经休眠了,忘了自己在做什么,无意识地对每一条信息进行审判,意识进入了纯粹的麻木状态。眼睛在看,鼠标滚轴在动,但是脑内却一片空白。我本应反映在长段落阅读上的ADD症状出现在了短句阅读中,实在令人害怕。
的话:还是因人而异吧,可能跟年龄也有关系,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什么年纪,对于我和老公来说,微博是重要的社交手段,完全替代了曾经的QQ,仅次于手机和聚会,对于转发,自创,回复等等等等,我们做得非常频繁,也可以说碎片时间很依赖微博,比如堵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工作的间隙,吃饭的时候等等。但是我们依然保持了共同的爱好,阅读,只不过我稍微偏向纸质书一点,他更偏向于电子书,我们没有感觉到任何阅读障碍╮(╯_╰)╭嗯,诚如楼主所言的这种碎片化思维的人可能目前还仅是对微博深度玩家影响比较深远,普通人可能影响不大,或者会是有一些影响但我们还没有感觉出来么……?
我也没有玩微博,曾经试过发现里面一堆的信息,隔个几秒钟又刷新一下,一条条毫无用处的信息不断的轰炸过来,毫无重点,不知道有什么意思。你说这个是最快速的新闻获取途径吧,我觉得我也会部分承认。但是你说不看微博就不知道天下大事吗?显然不是吧。(我说的是那些头条新闻,不是明星的八卦)。其实就连用RSS看新闻,我也感觉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去搜索引擎看新闻或者门户看,为什么呢?因为里面有头条,有重点,这样效率才高。我虽然不玩微博,但是我也喜欢看一些热点话题的时候各个论坛,新闻网站,微博的评论反应,比如之前的刘翔摔倒,微博可以看到群体的反应,很有意思。谈到微博,有两点我个人觉得是微博除了信息碎片化外最不好的地方。首先就是我觉得微博是一个最容易传谣的地方,因为信息短,里面不需要什么逻辑和细节,只有“重点”,也就是说“我告诉你是,就是”。接收信息的人瞬间看完一段文字,情绪马上被那段文字带起来,然后理性思维就消失了,然后顺手转发评论,这样就把谣言传播起来了。其次,微博也是一个最容易造成攀比与心理落差的地方,玩微博的人骨子里其实都不过是有一种渴望别人关注的需求,所以各种晒幸福,晒生活如何丰富多彩,自己如何明艳照人的到处都是,总之能呼唤起别人的羡慕嫉妒恨的回复,内心就能满足的大有人在。这样造成各种内心的心理不平衡。其实我总觉得生活是多面的,即使是目前最意气风发的人也有苦恼担忧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不会出现在微博上,那些爱面子的谁会把自己苦13落魄的样子放上去?正如聚会的时候即使最差的人也不愿意表露自己苦困不堪,更多就是沉默一样。所以过多的看微博上各种晒幸福,会造成心理不平衡,对价值观也可能有不好的影响。最后,某些人喊着说微博改变了世界...我理解不了,随便了。反正除了看看某些有兴趣的热点事件会上去搜一下微博以外,平常都不玩微博,也许是我真out了。不过不玩微博,在大多数玩的人眼中真的会被认为你是土鳖一族,只能接受这样的评价了,呵呵。
的话:当有人发觉微博会使自己的思维碎片化之后就开始警惕了,并且会提醒别人,你该注意了……所以我觉得人会走偏,但最终会回到正轨someone will, but someone won't.
Unfortunately,the common can't and they will depart far away.
我虽然也没看完作者文章,但是我一直没事看看微博,也读书,感觉没有这种困扰
生态学硕士
这个让我想起我们的coordinator,据说他一天要处理500封邮件,这得给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困扰啊……引用
的话: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微博才会带来。大量短暂频密的邮件、语音留言等等这些不强制要求形成交流(有来有往)的信息都会对系统化的思考能力造成摧残。这点我深有体会。之前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时候,邮件不说了,一天下来一百多封是相当正常的,然后公司的办公文化是在电话上留语音信息,每天语音信息还有三五十条。就这种工作状态持续了两年以后,我基本上已经完全丧失了连续思考半个小时以上,写大文章,做大PPT的能力。症状正如文中所说的,强迫性的会去不断的检查邮件,听语音信息,哪怕知道其实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真的是害怕了。很快辞了职。在家通过大量的阅读整块的文章(基本上主要是小说啦),强制自己写大块的东西,强制自己安静下来想一些系统的问题。基本上一年吧,算是勉强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所以这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确实有能够不受摧残的钢铁心灵吧
国际关系学学士
中毒很深了……= = 看了一段就开始跳跃阅读……
的话:虽然我已经不刷微博了。。但是刷果壳何尝不是一样的。。同感
的话:这个观点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应该是互联网“浅薄症”吧嗯,有一本书叫《浅薄》,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完全不能苟同那位名V的意见……首先我一点也没觉得围脖降低了我的阅读能力,相反,这半年恐怕是我上大学三年多最充实的半年了(虽说有个人原因)……其次,围脖是个很好的交流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前提是你本来就打算这么用它……如果不打算用它拓展你平时可能不会接触的信息面,也不打算认识志同道合的二次元或者2.5次元基友,并且只是因为是亲友或基友就不敢删关注的账号太多的话,慢慢围脖只要一刷就会是废话和无用信息了……说起来其实我个人跟三次元的很多人共同语言还少些,他们不玩偏技术向的东西不刷科普不刷新闻,我围脖上几个为数不多的三次元基友基本只有在我刷纯娱乐性质的东西的时候才会出现……不是说娱乐不需要啦,窝也经常掉节操(啊嘞?我什么都没说~)什么的……但如果只有娱乐的内容没有干货,就会觉得时间完全是被无意义地浪费了不是么?没开始刷围脖的时候至少我个人从来没考虑过把某些兴趣认真系统地学一下的问题……以前的兴趣就只是玩玩罢了,刷围脖又捡了几个新的看起来就更没时间深挖了……但其实同时也因为看了太多大大,又看到大大们被打脸,还看到小白是如何成长的,才开始思考……如果认真地试一次,我究竟能走多远?玩玩依然是玩玩,只是何妨玩专业一点?至于浪费时间的问题,看到有人拿电视类比……其实我想说,浪不浪费时间跟你接触的平台没关系,跟你看的内容才有关系……我个人自然科学知识爆涨就是在我家能收到美国国家地理的那三年里(个人爱好请勿吐槽)……至于看书也不能保证一定看得是有意义的东西,与其要我看什么小言之类的东西,我宁可把人生浪费在刷围脖刷果壳上……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碎片限值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