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忽悠,手机指纹加密器真安全吗

当前位置:正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最近在手机领域又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卖点,就是指纹加密。手机不加密最方便但不安全,手机加密码安全但最不方便,而指纹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在方便和安全上找到了一个易于让用户接受的平衡点。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留下的可能并非他的指纹。因为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在到处洒落指纹信息,让别人有条件窃取并伪造你的指纹。所以如果真相信指纹比密码安全,恐怕会损失惨重!----【网友神评】----------------@赈早见_琥珀主 :没钱没房没车没地的,想那么多呢……@weishimi:既然有了密码了,要指纹加密搞个毛线?@seifik:我就知道,没有不能上吊的梁,没有不透风的墙,是个加密都能破解,是个锁能开的就不止那把钥匙。@鸡鸭通吃:就是方便而已,至于安全……呵呵!我朋友都用他的指纹解开我的5S很多次了。@青鸟Find:好牛逼,就是买不起
查违章公众号最新文章第a24版:周刊
手机指纹解锁 真的安全吗?
&&&&如今在手机领域的新的卖点,就是指纹加密。指纹识别功能的战争,已经从“要不要放”升级到了“该放在正面还是反面”了。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用户不满足于手机已经具备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因为用户的安全意识增强,手机承载了太多敏感信息,必须有一套足够安全的防护措施。可能因为指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因此造成了指纹比密码更安全的感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抛开手机厂商的各种忽悠,仔细琢磨一下指纹识别本身,似乎就是另一回事了。  (宗禾)  指纹识别的原理是啥?  谈起指纹识别技术,对于现代人生活中最常用的基本都是指纹打卡,有不少单位的上下班考勤制度都采用指纹打卡机的方式。另外一项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笔记本电脑中的指纹识别,用户登陆唤醒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需要指纹识别来进行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所以说指纹识别对于我们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警匪片中经常见到警察需要采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来进行罪案取证。那么指纹识别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人的皮肤一般有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共三部分组成,而常说的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路,由于人类基因遗传特性,每个人的指纹完全不相同,即使孪生双胞胎的外貌再相像,也可以通过验证指纹来对两人进行相互区分。因此厂商将指纹识别技术引入到终端设备中也就不足为奇了,指纹的独立性使得笔记本的指纹识别系统确保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早期的指纹识别技术采用光学识别,光学指纹识别系统由于光不能穿透皮肤表层,所以只能够扫描手指皮肤的表面,但不能深入真皮层。  由于光学识别只能扫描到手指皮肤的表面,因此手指表面是否干净,直接影响到识别的效果。如果用户手指上粘了较多的灰尘,可能就会出现识别出错的情况,相信大家都有过手指不干净导致打卡打不上的经历。并且如果人们按照手指,做一个指纹手模,也可能通过识别系统,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起来不是很安全和稳定。  你的指纹遍布日常生活  早在iPhone4时代,苹果APP Store里就有指纹加密应用。只需要把手指贴在屏幕上,就可以进行加密、解密等操作,看起来像是把触屏变成了指纹传感器。其中绝大多数是骗人的,但并非没有道理。本质上,手机上使用的这种指纹传感器也是一种电容屏,两者工作原理几乎是相同的。只不过相对于触屏而言,指纹传感器的分辨率高出了几个量级,因此能够识别出指纹特征。不能否认,指纹识别器到手机系统之间的部分,是相当安全的。从硬件到软件,每一家厂商都在这个环节下足了功夫。有专门负责加密的硬件,有专有的传输协议,有防止破解的多重防护,一个强大加密网络把他们紧密联系起来,已经安全到几乎无法破解。如果将指纹系统比作一把锁,这里就相当于锁芯的部分,而且这个锁芯近乎无敌。但是,如果你复制了钥匙……问题的关键就在这。虽然指纹具有唯一性,但指纹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太常见了。不论工作、生活、娱乐,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把双手扔在家里或者藏匿起来。手会和各种东西接触,于是手指皮肤分泌出的化学物质,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都留下了指纹。早在1892年,警察叔叔就已经学会了通过指纹认定犯罪嫌疑人,而这种指纹一定是当事人不想留下的。  指纹加密方式不如设定密码安全  指纹能够用来侦破,是因为特定的指纹与特定的人之间有对应关系。但可惜这种对应关系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指纹信息能锁定一个人,但是反过来则不成立,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留下的可能并非他的指纹。因为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在到处洒落指纹信息,让别人有条件窃取并伪造你的指纹。这种通过平面指纹重新生成立体指纹的问题是成本太高,因此手机中的内容要非常有价值才值得尝试。但是在反窃密的过程中,指纹传感器却成了降低成本的猪队友。指纹识别就是这样一种东西,用户一边以看似“独一无二”锁的方式保护了自己,一边把能解开这把锁的“钥匙”四处乱扔,还以为窃贼发现不了,其实窃贼是觉得不值得罢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指纹能够被破解,却流行起来呢?  因为指纹是最方便的加密方式。手机不加密最方便但不安全,手机加密码安全但最不方便,而指纹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在方便和安全上找到了一个易于让用户接受的平衡点。在手机产品上,即使有机会破解指纹,也不能保证窃密的投入与收益相当,指纹识别拉高了窃密成本和风险。也就是说指纹识别是通过拉高成本逼退窃密者,而非安全性。但是随着各种移动支付的兴起,指纹识别已经不单单用来保护重要的信息,还将直接与个人财产紧密关联,那指纹识别还会安全么?只要值得,一定会有人破解。不难想象在移动支付等新应用方式兴起的今天,指纹搜集、破解也一定会形成一条产业链。所以如果真相信指纹比密码安全,恐怕会损失惨重。  □延伸阅读  手机指纹识别并非完美  尽管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潮流,但事实上手机厂商所采用的的指纹传感器也仍然具备优化空间,总结来看主要存在三点不足:一、图片匹配算法  目前手机厂商所采用的指纹识别技术有些是基于指纹图片匹配计算得出,并非是真正的生物识别算法技术,而图片匹配软件的相似度带来的隐患就是识别精准度出现偏差,如果未来全面普及生物算法识别的话,那么会具备更高的唯一性。二、识别体验效果  因为一些算法的原因,这也让一些智能手机在指纹录入或识别时存在体验糟糕的情况,比如当你用拇指边缘进行识别或者方向偏差较大时出现识别失败的现象。如果在长期使用i-Phone5s 的 Touch ID 时发现只要手指或者Home键上存在潮湿或是有灰尘,识别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但定期清理后效果能好很多。三、功能应用场景  现阶段指纹识别能实现的应用并不算多,多数人顶多也就是拿指纹功能来实现解锁或是免去输入下载应用时的账号密码。在微信等支付上,指纹识别也可以快速替代传统输入密码的方式。不过考虑到Apple Pay、Android Pay都还没有在国内普及,因此移动支付与指纹识别的结合还有很长的磨合期。  另一方面,携带指纹功能的Home 键也应该被赋予更多功能,例如滑动操作、启动拍照、开启应用,通过长按或双击实现某种功能等等,现阶段我们看到了一些厂商的新玩法,比如魅族的mBack按键。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百度新闻搜索——全球最大的中文新闻平台
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BAIJIA HOT
LOCAL NEWS
返回上一层
正在加载,请稍候...
Entertainment
国际热搜词
互联网图片
House&Auto
返回上一层
正在加载,请稍候......
就快要步入数九寒冬的时节了,但是北京还...
Lady&Health
品行不端的女人基本上都有“三片舌头”,也就是能忽悠、能骗、能给自己找理由。尤其是这种女人出轨以后,最少能找出八个理由来哄骗男人。在...
Technology&Discovery
在260万年至1.2万年地球,寒流肆虐,这个...
Education&Game
社会新闻排行榜
2请留下联系方式,您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百度新闻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百度新闻搜索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和频道,系自动分类排列,百度不刊登或转载任何完整的新闻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曼指纹加密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