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学生校园贷案例分析,校园贷负债4万5千,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每个月的还款我快承受不住了

&人参与 | 时间:日 10:22
前不久在新世相读者群里,一位读者提了个问题:有了解小额信贷的大神吗?他被欠钱没还的朋友填成紧急联系人,遭到了网贷 APP 的验证码轰炸。接着群里就聊开了: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经历,不少是说校园贷的。看他们这次聊天,一个强烈的感受是:正在上大学的第一批 95 后,快被校园贷毁掉了。读者@多多 说,去年她在未知情况下被自己的学生写成了紧急联系人。借钱的人现在上大一,艺考辅导时多多是她的老师。她曾经收到过这样的校园贷催收短信:校园贷主要面向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资质办信用卡的大学生,包括小额信贷和分期付款等形式。曾经引起过也是其中一种。用一个读者的话说,“校园贷不是普遍,是相当普遍。”很多人都提到自己身边的学生因为通过校园贷借钱,而陷入恐慌的状态。还没开始好好赚钱,就快被借钱搞死了。1、阴暗角落贴满广告,很容易被洗脑——“任何时候需要钱,就能很方便借到”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意识到校园贷广告无处不在,几乎不可能躲开。早几年校园贷刚兴起时,会有学生代理挨门挨户上寝室推销。如今他们更多出现在一些阴暗角落:上厕所的时候,学校宣传栏、不用特别留心都能看到各种牛皮癣。一位读者说,她第一次注意到校园贷小广告是在宿舍水房,“这只能是同校同学贴的。”还有一位读者说,学校每晚有巡楼,但到现在每天早上还是能收到偷偷塞到寝室门口的传单。后来有了共享单车,校园贷广告变得如影随形。学校贴吧里和招聘QQ群里,也总能看到校园贷推广。广告文案大都简单粗暴:只需身份证,即可贷款;本校小额贷款,安全、快捷、方便、随借随贷;大学生分期贷款,额度 1000 - 10000所有广告标语都在突出方便、轻松,你感受不到任何负担。这是一位读者在学校厕所里拍到的:营销学里有个概念叫“多看效应”:看的次数多了总会留下印象。即便是看到广告时还不需要钱,脑中也会被慢慢植入这样的概念:任何时候我需要钱,都能很方便借到。2、被藏起来的利息,想尽办法不让你察觉:“好轻松,我一定能还上”每一个校园贷平台,都会在两件事上下功夫:放款速度和还款文案包装。这导致借校园贷的学生在最开始都会有这两个反应:钱到账好快,太方便了;每个月还款好轻松,我一定能还上。读者花花是这么说的:“第一次 17000 的款到账只用了 2 小时,不需要任何抵押。久违地长舒一口气。窟窿填了,这个月的开销也有了。分 24 期的 17000 借款,每月只还 916.7,太轻松了。”但按照这个算法,花花借了 17000 需要还 22000。年利率达到了 30%。还有一个读者,第一笔借了 1000,一个月到期还 1100。听起来也挺轻松,但年利率已经达到 120%。而银行 1 年期贷款基本年利率是 5%。更普遍的一种校园贷,是那些号称零首付免息,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网站。这些分期购物网站当然有利息,只不过它们被称之为“服务费”,进一步打消你的防备。分期购物网站的标价,大都是按照月供来标的。对于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打开网站第一时间感受往往是——所有东西都买得起。以左下角这支口红为例。网站标价 458,月供 25.14 元还 24 期,一共要还 603 块,年利率达到 29%.但你第一眼看到感受依然是,只要每月 25 块,我就能拥有一支 Tom Ford 口红。现在不少分期购物网站也开始运营自己的借贷业务——相较于专门的校园信贷 APP,他们看起来更正规,也更受欢迎。校园贷由此实现了一站式服务。3、消费不是欲望,而是同辈压力——“他们都能买得起,那我也可以”听 95 后实习生说起他们这代怎么花钱,往往会被他们的超前消费观吓到。但如果细问他们的购物动机,会发现和个人欲望关系有限。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好像都这么花钱的。& 大家觉得口红整盒买很正常”;“ 我有个室友花了 3000 块买支钢笔,分期付款;所以我也买了个 3000 多块的耳机“;与此同时,,95后有了新压力源:他们总能通过好物社区、同龄网红和朋友圈发现更加贫穷的自己。逛好物社区,能看到同龄女孩儿很轻松弄出十几个口红试色;每天上微博最大的感受,是女孩都比自己瘦、好看、还比自己有钱;一边被种草,一边接受暴击。口袋里又没什么钱,校园贷很容易乘虚而入。同时,分期购物网站还频繁使用这样的广告语:先消费,后还款。别让现实阻挡你逐梦的脚步。人人圆梦从分期开始!分期付款、提前消费本身没有什么。但被赋予这么高的价值,还和梦想搭上了边,色调就变得奇怪。每天浸泡在这样的广告中,会慢慢忘了那不过是一支口红、一部手机而已。4、校园恋爱的无底洞逞强——“我没什么能跟别人比。就给女朋友买买东西吧”校园贷的存在,也让大学恋爱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前面提到的读者花花,借钱有很大一块是用来谈恋爱。他情路坎坷,大四快毕业才终于开始初恋。所以面对女朋友时一直很自卑。&刚和女朋友在一起时,每天都在想:人家女孩儿凭啥跟我?身无长物,没什么能跟别人比的。只能想到给女朋友买买东西——在一起第二天,我就为她开通了亲密付,对她有求必应。三个月不到,小金库就归了零,还拖着 1万4 的信用卡欠款。不敢跟女朋友说,也不敢跟家里坦白。我开始借校园贷。拿到钱我就带着女朋友去云南逛了一圈。从来没那么开心过,当时满脑子都是有钱真好。半年时间我就借了 59000,接下来一年里每个月都要背着 5000 的贷款,口子越开越大。”读者 Qui 其实有爸妈办的信用卡,但他还是借了校园贷。——因为不想让家里知道他和女朋友开房。”我家教很严,出去玩经常会被父母盘问。所以和女朋友开房,肯定不敢用信用卡。开房花销每个月要 3000,很快就不够花。这种事情不好问身边人借钱,抱着侥幸心理就借了。但宁可借钱也不要被我爸妈发现我在干嘛。最后还是暴露了:欠了 5 万多且逾期一个多月,电话短信都发到爸妈那里去了。我妈气哭了,爸气的花瓶砸我身上。债后来也是他们还上的。”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说“这些女朋友怎么这么虚荣?”但花花的女朋友并没有甩手就走。知道他借贷之后,两人一起节衣缩食,慢慢偿还 25000 的剩余欠款。爱情是最让人手足无措的事。年轻时我们对它更珍惜,更容易患得患失。校园贷挟持了这种不安全感,用一种远超出大学生经济实力的生活状态作为诱饵,告诉他们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可在没有校园贷之前,校园爱情明明好得很。5、被几万块毁掉生活——“不敢告诉家里。拆东墙补西墙,生活一点点失控“从 16 年开始,因为校园贷自杀或者出售裸照的新闻开始变多。很多人对此不解:为了几万块,值得吗?对于校园贷来说,还不上钱只是压力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感觉到生活完全失控,而且黑暗根本没有尽头。在欠款期间,催收不会放过他们:对他们的联系人有多残暴,对他们的追杀只会更甚。同时,校园贷 APP 在注册时会读取你的通讯录,一旦逾期不还,极有可能人尽皆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催收中,有一个常用话术,“我指导你去哪家贷款来还我们”,诱导学生以贷养贷。让别的平台接管债务,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家长知道了内情,一是会给学校施压,让推广变得麻烦;二是会断了他们吃利息的财路。同时学生也不敢和家里坦白。两方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第一家的贷款期限到了,在第二家平台借新还旧,第二家不够还有第三家……直到滚出一个让自己彻底崩溃的数字。很多人接触校园贷,最初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个偶然的物质生活需求:买部手机、出去旅游一次、给喜欢的人买件礼物……接触了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一种强烈感受:原来我曾经的理想生活,现在就可以毫不费力全部拥有。——信用消费、提前消费,这些没问题,都是成年人常用的消费手段。但校园贷短时间内井喷式的普及,让很多人趁虚而入。不少打着校园贷旗号的借贷,背后是高利贷,甚至就是针对学生的放贷团伙。几乎没有人提醒他们,那些看上去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沼泽,会让人越陷越深。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有人提醒他们吗?读后思考:如果你身边有人快要掉入陷阱,一定提醒他。来源:新世相顶: 4踩: 0
1楼&& 23:54:52 喜欢最后一句话,受教了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楼&& 00:07:00 写得很好 受教了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楼&& 10:09:12 校园贷毁了多少人,现在的游戏毁了多少孩子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楼&& 10:07:44 不管任何东西,任何方面!便宜、方便都是有道理的。天下不会随便给你一个馅饼。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5楼&& 20:47:11 怎么说呢,也不是孩子了,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吧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6楼&& 11:52:46 校园也是商机,,现在95后家里都有钱,又喜欢花钱,这么好的赚钱机遇,是千年难遇啊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7楼&& 11:40:21 校园需求,但是最担心不良商人深入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8楼&& 12:56:08 校园也是商机,,现在95后家里都有钱,又喜欢花钱,这么好的赚钱机遇,是千年难遇啊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9楼&& 10:18:17 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来源于攀比。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0楼&& 11:01:06 原来我曾经的理想生活,现在就可以毫不费力全部拥有。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1楼&& 19:23:33 很多时候还是时代的产物。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2楼&& 14:57:12 96年的,现在大学毕业工作,去年在大学的时候开始知道有贷款软件,忍住了没借钱花,现在想想,还是挺庆幸的。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3楼&& 14:51:09 校园贷要好好整整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4楼&& 11:04:48 社会资本的优良去处太少,使得一些资本动起了歪心思。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5楼&& 15:51:35 这个还是自己的一个定位问题,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6楼&& 14:32:19 希望政府严加管控~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7楼&& 10:41:57 为了生存不断尝试或许不是一个好办法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8楼&& 22:32:55 祸害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真是缺德啊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9楼&& 16:52:30 网贷本身没有错,也没有违法,但是真的不应该把你的业务范围伸展到学校中去,那时一群没有收入来源而且心智简单的孩子,在利诱的环境下,他们中的部分人肯定会失控,也给这些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真的希望这些网贷不要把广告再打到校园去,也希望学校的教师们能积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0楼&& 16:39:23 自己的决定还真说不了别人,虚荣心作祟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1楼&& 14:46:38 还是自己跟自己做的,不能怪任何人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2楼&& 12:11:43 学校应该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 网贷对学生危害真的很大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3楼&& 09:08:45 不知道说什么,也没人逼着贷啊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4楼&& 22:21:21 我是我们寝室的贷款小王子,同是95后。但是我带着我们寝室玩贷款也没这么高的撒。看不懂利息条款感乱贷也是服了。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5楼&& 16:49:21 主要是很多人面对诱惑的时候把控能力不足。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6楼&& 13:24:09 教育没有教育好。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7楼&& 12:50:32 校园贷害人害己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8楼&& 11:05:06 珍爱生命,远离网贷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9楼&& 10:20:42 现在大学生消费都那么高的吗,想当年我一个月4 5百就够了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0楼&& 10:11:20 现在的小朋友,越来越厉害了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1楼&& 09:28:40 校园贷坑了多少单纯的大学生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2楼&& 21:55:05 且行且珍惜!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3楼&& 21:52:35 校园贷真不是个好东西,以后国家应该监管。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4楼&& 21:12:11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5楼&& 20:38:37 校园贷祸害了多少祖国花朵啊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6楼&& 20:35:54 两种心不要有,好奇心和同情心。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7楼&& 16:48:35 抵不住诱惑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8楼&& 16:38:07 现在各种贷都有。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9楼&& 16:33:55 可怕的校园贷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0楼&& 16:26:37 我见到过因为还不起网贷而退学的,真心觉得不值得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1楼&& 15:26:34 我没用过。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2楼&& 15:10:04 政虎是不是要干预一下子了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3楼&& 15:00:34 校园贷真的害了不少人。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4楼&& 14:40:34 缺乏法律规范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5楼&& 13:54:56 我们这边到处都是这些借钱的广告 真的烦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6楼&& 13:42:01 做贷款的人不知道赚了多少。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相关文章阅读更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9877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校园贷真的这么简单?不扒不知道,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
摘要“校园贷”不该是高利贷。杀人的不是校园贷,而是内心的贪婪与无知。校园贷行业暴露的种种问题,折射出资本与公益的彼此抵触,校园与社会的相互入侵。但这些并非天生矛盾,相信通过大力监管和规则完善,校园贷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分期消费的方式在欧美国家早已非常流行。在国外流行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年轻人也在不断接受这一理念。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也是异常的火爆,但是火爆的背后却发生了一些悲剧,暴露了诸多问题。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3%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是由于购物需要(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
  图1:大学生贷款用途调查表
  校园贷确实有助于大学生进行提前消费,但同时也给这些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校园贷的还款方面,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选择从其他平台进行贷款,以归还已有欠款的女生人数为0。而3.77%的男同学选择了这一冒险做法: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极易演化成“越滚越多”的情况,甚至引发悲剧。
  图2:男女学生校园贷还款方式
  随着借款金额的升高、借款平台的增多、每月生活费的下降,学生更容易出现校园贷还不清的情况,陷入困境,甚至自暴自弃。在回答“万一还不起贷款,您打算怎么办?”时,每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下的学生,多达半数表现出较低的还款意愿,选择“以后有钱再还”,“实在不行就借新还旧”,“没打算还,贷款信息是假的,反正也找不到我”。
  图3:不同生活费学生物理偿还贷款时的做法分布图
  而在调查的11家网络借贷及分期平台中,只有1家平台的其中1个项目写明需要借款人是985、211院校的本科、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并需要拿到offer,其余10家平台的申请资格基本只有一个要求:“在校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均可。
  年龄方面,除了2家平台注明需要年满18周岁之外,其余平台未作限制,其中某平台的要求甚至宽泛至:即使已经毕业,只要曾经在平台有借款记录并且已发生还款期数超过6期,就可以以非在校大学生的身份继续借款。
  提供的材料方面,身份证、学生证是基本材料,也有很多平台要求提供学信网账号,以确认是正规在校大学生身份。除此之外,大部分平台要求提供家长的手机号以及家庭住址。
  综合大对数情况来看:对于大部分校园贷来说,唯一的门槛就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这个门槛相当于没有门槛。
  而这些没有门槛的借贷,看似光鲜的校园金融,绝非“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般诗情画意。校园贷的产生,看似低门槛,但是用威胁、连坐等非常规手段来搞“风控”,本质上无异于高利贷,把一些大学生活活的逼上了绝路。
6月,校园借贷3500余条“裸条门”照片、视频曝出。
5月9日,长沙火车站,一大学生手拿一叠银行流水账单陷入沉思。过去半年间,他向20余家网络借贷平台和私人借贷公司借款10余万元,家里已无力偿还,频繁收到威胁短信。
5月6日,“不还钱不准走人!”,正在学校上课的南昌某高校大学生小谭(化名)被三位在贷款公司工作的男子强行带至公司一房间内,遭限制人身自由30多个小时。这起非法拘禁事件,源于小谭半年前办理的分期贷款业务:期限为一年,年利率高达36%。
3月,因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从金融平台获得贷款因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校园贷到底有什么猫腻?竟然致使这么多悲剧的发生。
  先在百度上搜索“大学生分期贷”,众多网贷平台一涌而出,各种诱人词条纷纷霸屏:“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学生贷款找XX,额度高,到账快”。
图4:百度搜索结果
  实际上,银监会在2009年下发文件,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实际操作中,银行大多停止对学生发放信用卡。
  然而,大学生信用消费的需求仍在。2009年以后,“趣分期”等新兴的、非银行的金融服务开始涌现,填补了这一市场。当年银行信用卡面临的问题,在这些金融服务上全数存在,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风控能力弱,贷款门槛低而授信额度高,在本案中甚至出现了拿着其他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也能申请到贷款的荒唐现象,其分期费率、违约罚息自然要更高才能弥补风险,追偿债务的手段也更“激进”。这是负债累累的学生跳楼自杀的直接原因。
  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甚至不用签字就可以贷数万元
  在实力还满足不了欲望的年纪,很多大学生沦陷了,钱越还越多,眼看着是个无底洞,一被催债呢,就寻死觅活,天真到想以死来结束这场荒诞的闹剧。
  21岁的郑德幸,痴迷赌球,以28名同学的名义,在各种校园网贷借款60万,输光后无力还款,精神压力太大,4次企图自杀,最后还是走了。
  图5:给28位同学打下的欠条
  郑德幸可能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从各网贷平台“零首付”借下的钱,利息高到难以想象。
  套路,全是套路!
  1、“零首付”、“零利息”的骗局 
  别看大学生都在接受高等教育,但可笑的是大部分连利息都算不清。以为自己省点生活费,做些兼职,就可以还上贷款,但是你要考虑到你是等额本息还法,校园网贷玩的可不是这一套。
  听不懂?小编我给你算算。
  以XX贷为例:
图6: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百度
  那么,这个月息0.99%到底是怎么个算法?究竟要还多少钱?
  举个例子,假设小编借了1.2万,以1年为期。
  按名校贷官网的还款方式,小编每个月要还1118.8元,一年要还13425.6元。利息是1425.6元。(00X0.99%)*12)
  是不是感觉不是很多?
  下面是小编在支付宝的“蚂蚁借呗”平台,借款记录。
  用“蚂蚁借呗”等额本息一年一共还12957.44,利息是957.44元。
  图7:蚂蚁借呗还款图
  再看一下人民银行借款,按等额本息一年共还12284.63,利息是284.63元。
图8:人民银行借款图
  按照三个平台的标注:  
  名校贷款月息0.99%,借呗日息0.04%,中国银行年息4.35%!
  小编帮你换成统一单位:(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30)
  名校贷款:日利率是0.033%,月利率0.99%,年利率是11.88%
  蚂蚁借呗:日利率是0.04%,月利率1.2%,年利率是14.40%
  中国银行:日利率是0.012%,月利率0.362%,年利率是4.35% 
  但实际还款情况是: 
  名校贷款:每月要还1118.8元,一年13425.6,利息1425.6
  蚂蚁借呗:每月要还1079.78元,一年12957.44,利息957.44
  中国银行:每月要还1023.72元,一年12284.63,利息284.63
  那么问题来了:  
  蚂蚁借呗的利息明明比名校贷高,为什么最终还款却少了468.16元!
  我们在网上找了一个贷款计算器,按照计算器显示,11.88的年利率。
  名校贷等额本息:
  还款应是12786.14,利息是786.14元。
  图9:XX贷等额本息
  所以如果按照计算器计算反推:名校贷的真实年利率是21.15%!
  图10:反推倒结果,远远大于0.99%/月
  1、那“名校贷”宣传的0.99%的月利,年息11.88%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可以跟着小编反推演算一下:(00)/12=118.8,118.8/9
  看懂了么?!说好的月利率0.99%,其实就是年利率21.25%的幌子。
  这里名校贷至少给大学生设下了两个圈套:
  1)欺负大学生算不清楚利息率。 
  以月利息“0.99%”的噱头,造成利息不高的假象,实际上是年21.25%利率的超高利息,是银行贷款的5倍,要知道年36%就是非法高利贷了。
  2)从未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 
  众多校园网贷还款方式是个圈套。
  我们把名校贷的实际还款方式分解来看,就变成了:
  第0个月,你到手1.2W,欠我1.2W本金
  第1个月,你还了1k+1.2wX0.99%,还欠1.1w本金
  第2个月,你还了1k+1.2wX0.99%,还欠1.0w本金
  第3个月,你还了1k+1.2wX0.99%,还欠0.9w本金
  发现问题了么?!  
  名校贷利息计算中,本金从来没有递减,自始至终都是1.2w。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每月欠的本金是递减的,如果按照银行的“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应该是1.2w+(1.2w+1.1w+1.0w+9k+.......1k)X0.99%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中间的水有多深……
  这还是超低月利息的名校贷,很校园贷利息远不止0.99%,夸张点每月
  6%,8%,甚至10%的都不是没有可能。
  2、还有更坑人的平台服务费
  很多大学生贷款平台,在放贷的时候,会扣除一部分咨询费,咨询费占贷款额的10%-20%不等。网站对学生的解释是,这个钱只是押金,如果不逾期还款,这些钱最后是会还回到贷款人账户。
  平台收的只是押金,还是有条件返还,听起来貌似没吃亏,只是钱晚点到手而已,所以很多大学生虽然不高兴平台收这个押金,但并不影响他们去贷款。
  实际上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坑: 
  多支付利息:贷款10000元,拿到手的只有8000元,却要按10000元本金支付利息,实际上网站就是收了贷款人的钱再还给贷款人,自己只拿了8000元本金;
  以物抵金:很多平台是不给你钱的,而是给你电脑手机之类的数码产品,假设一台IP挂价5288,进价4988,平台又挣了你一个差价。
  供应链资金沉淀利差:平台和供应商肯定不是实时结算,压几个月再还款很正常,这段时间的资金又可以用来放贷了。
  利息比高利贷还高:一轮所有的利益算下来,狠一点的公司年化做到60%以上,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最终能退回2000元,但网站会为最后几个月占用这2000元向大学生支付利息么?
  而且滞纳金收的突破天际,利滚利滚到飞起!
  最高人民法院在日下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货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2016年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是4.35%,四倍也才是17.4%,算算大学生贷款年利率有多高。
  同理信用卡分期也是这个道理。
  3、不怕学生不还,父母信息必填  
  大学生分期这么暴利,难道就不怕学生还不起么?
  大学生和社会上的老油条相比,嫩的很,关系网也相对简单。收拾他们,分分钟的事。更何况校园贷根本就不指望学生那点可怜巴巴的生活费,背后坑的是孩子他爹。
  小额贷款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对大数家庭来说还是能承受的起的,所以这笔钱本质上是放给了孩儿他爹。
  尽管申请贷款的步骤简单,但是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必须要填的。
  如果,你要死赖着不还?
  我给你辅导员、系主任、院长打电话,你怕不怕。
  还是不还钱?
  喊人在你宿舍楼下,堵你,喊你的个人信息,你怕不怕。
  再不还钱!!?
  让你拿不到毕业证,直接起诉你,怕不怕。
  还不还钱,
  就直接跟着身份证干你家去!
  大学生借了钱又无力偿还,又可能影响他们的征信或者学籍,大部分家长都会给他们还上。所以放贷平台是一浪高过一浪,放贷门槛一次比一次低。
  4、贷款门槛极低,最快三分钟
  校园贷款有多容易?“最快3分钟”
  小编不信,然后给“名校贷”打了个热线,问这贷款怎么办?客服小姐甜甜的
  说:“贷款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签字,本科学历最多可以贷5万元。”
  一个身份证,一本学生证,就吃定你了。
  八项费用层层抽取
  小编以某校园贷平台为例,梳理出八项常见费用。
贷款利息:该平台目前的利率范围为10%-24%。在该平台上借贷的最高年利率设定为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的4倍。
  2.逾期罚息:发生逾期时,正常利息费用停止计算,逾期1-10天的收取0.05%的逾期罚息,10天以上收取0.1%。
  3.逾期管理费:发生逾期时,正常借款管理费用停止计算,逾期1-10天的收取0.1%的逾期管理费,10天以上收取0.5%。
  4.充值费:充值资金0.5%的转账费用,充值费上限100元。
  5.提现费:提现金额0.3%的提现费,不设上限。
  6.借款服务费:根据借款人信用等级收取,借款成功后一次性缴纳。该平台把借款人信用划分为7个等级,最高等级(AA)费率为0%,第四等级(C)费率为2%,最低等级(HR)费率为5%。
  7.借款手续费:借款成功后,一次性交纳500元的手续费。
  由上述七项收费可见,平台对于借款收取的费用名目繁多,除了收借款利息,还会收取提现费、借款服务费、借款手续费和提现费。如果出现逾期,则会收取逾期罚息和逾期管理费,费率往往要高于借款利率,而还款时还可能涉及到充值费,如果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学生需要承受的实际借款利率很可能大大超出平台所公示的利率。
  8.是神秘的“代理费”:为扩大业务,圈占“地盘”,校园贷平台一般会设校园代理,这些代理人通过为平台争取客户,可以从平台领取提成奖励;如果代理人主动拉生意,成为中介,则还可以同时从借款人手里抽取中介费,对于学生而言,这就是通过校园中介借款时还需缴纳的“代理费”。
  曾有报道指出校园代理的生财之道:当学生通过平台申请贷款后,该校代理便会与之联系,告知学生如果不通过自己来办理申请,审批通过的概率会很低,而假手于自己则可以保证成功——条件是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即“代理费”。那些听话交出了“代理费”的学生,将不得不接受钱在到手之前再被剥去一层的现实。
  “校园贷”不该是高利贷。杀人的不是校园贷,而是内心的贪婪与无知。
  那么,是否应该全面禁止所有机构向学生提供信用贷款?
  校园学生能否信用消费?在中国的学制下,多数大学生都满18周岁。按照中国法律,大多数大学生已然拥有完全的民事责任能力,所以不能“一刀切”地剥夺他们获得信用贷款这种金融服务的权利,这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校园贷的本意是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来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提升和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但由于监管不力、缺乏规则、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扭曲等种种原因,作为P2P蛮荒时代的产物之一,乱象丛生的校园贷对大学生竟从扶持变成压榨。不谙世事的大学生,稍不留神就将处于审核过宽、高息重费、暴力催收等各方蛮力的挤压之下,一旦迸出鲜血,喷溅在高校净土,难免触目惊心。
  金融机构应该综合学生过往的信用记录(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信用记录)、收入情况(少数学生有稳定的奖学金和兼职收入)、家庭支持力度等给出是否发放信用卡、授信额度有多高的判断。这也是信用发达社会,大学生很难获得信用卡和信用贷款的原因。另一方面,涉事金融机构发放如此巨额的贷款,在贷款人真实性审核、还款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出了纰漏。
  正常的校园金融生态应该是:债务违约的大学生自己承担责任;违规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自担亏损;但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好金融教育,及时惩罚金融机构滥发贷款于前,利用暴力、株连手段追债于后。“校园贷”固有其风险,但它不能,也不该是高利贷。监管部门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校园贷行业暴露的种种问题,折射出资本与公益的彼此抵触,校园与社会的相互入侵。但这些并非天生矛盾,相信通过大力监管和规则完善,校园贷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新金融(if.pedaily.cn),中国新金融领域权威门户,是清科集团旗下新金融领域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互联网金融,同时关注新兴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拥有众筹、P2P两大子领域核心数据库。
Copyright (C) 新金融  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校园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