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耳机听无损音乐是一种什么样的爱的初体验 无损

查看: 5604|回复: 16
谈谈好的耳机究竟好在哪里? 我们为何要用无损音源? (献给初烧的朋友)
因为上一篇文章讨论了关于耳机选购和搭配, 很多的刚刚入烧的朋友纷纷反馈一些看法。
比如好的耳机究竟好在哪里? 不是只是音源好才算好 , 等等。 我决定再写一片文章来解惑大家的疑问。
(首先在这里我不提倡大家直接就买贵的耳机, 因为hifi是一套系统, 而不是单个组成的,
就像木桶效应的一样, 一套器材会因为你的搭配中的某个短板就会变得很糟糕很难听)
一, 耳机与频响问题
我们先从耳机的调音理念讨论下耳机好坏吧
我先解释下这个图, 他是一个耳机频响图, 是耳机参考基准之一,
一般来说我们做耳机会先把曲线调好 然后在结合实际听感做轻微修正。 可见频响对做耳机的重要性。
左边的数值类似人耳听到的响度值, (其中一小格人耳就可闻。 人耳有个强弱的掩蔽效应, )
对声音大的频率比较敏感, 对频率弱的声音容易被忽视。
下面的是 10 -20KHZ 从低到高的振动频率频率。 从低到高 低频(鼓) - 中频(人声) -高频(擦片三角铁等)
大致大家有个概念后 可以去试着理解这个图, 浅蓝色是魔声耳机的频响, 绿色是经典的森海HD650 耳机
红色是同样发烧友钟爱的DT880耳机。 大家很明显的可以看出 浅蓝色的魔声的低频和其他频率比异常高
他的高频也比其他耳机弱。 可以从掩蔽效应分析出来, 魔声pro这个耳机 声音很多的频率会被低频掩盖
因为其中一格人耳可闻 相差了 20格子 !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所以在pro这个耳机状态下演奏出的音乐
基本就是全是低频喽, 如果按照高保真的hifi思路(忠实还原)这个耳机准确是一个很失败的耳机。。
所以好的耳机他的声音一定是均衡 还原 好听的, 而不是像跷跷板一样扭曲声音。
当然想要把耳机做的均衡还原 好听 代价是很大的 ,因为耳机外壳大小 振膜形态 材质
耳棉佩戴 耳机阻尼 内部声学结构 甚至细微到线材选择 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整体
所以做一个真正的hifi耳机 研发费用 和 研发周期 是很恐怖的 贵也是可以理解的。
借用网络的漫画来表现下把
可能有点夸张了 。。
——————————————————————————————————————
二.耳机材料与音质问题。
谈完曲线问题 可能很多人还是有疑问 说肯定一些便宜的耳机曲线也不错的啊。为啥不好呢?
这个问题问的漂亮 耳机不光光是调音好就ok了 ,还有材料本身特性问题。
耳机素质是怎么来的? 看过我写的 关于煲耳机的文章大致已经理解了一些把, 就是耳机震动
比如XXhz 一个信号 传过来 耳机振膜会变成这样 。
但是因为振膜都有一定的内阻(即为材料本身阻力)
可能信号过来后 振膜理想运动状态是红色状态才能客观的反映出本身音色。
但是呢膜片因为材料气流等综合问题说 :“ 大哥对不起啊, 这个体位我做不到
我这能做成这样您凑合一下吧, orz”
果变成这样肯定不能完美表达出信号原本要求的动作, 所以感觉声音的音质就降低了。
——————
但是呢,科技在进步, 人类也是异常聪明的, 做不到这个动作可以啊
降低内阻。 就是膜片做薄 。 就像一个人减肥后了身体就更灵活道理。
但是问题又来了 当耳机膜片做到很薄很薄以后。。
比如XXX高频 要求他一直扭啊扭 。
然后这时候膜片又吐槽了:“哥哥啊 我这个小腰这么强大的运动要闪住了 闪住了!”
然后就会产生失真 (因为刚性不足) 所以 又要还原又要不能失真。 就成了对立性!
这个时候hifi耳机就要克服这些问题了。
然后就出现了各种复合 涂层振膜。 各种黑科技膜片 还有各种压花形状
比如液晶振膜 和 压花形态
= = 某旗舰的生物振膜 好漂亮
钛膜 和压花 。
不敢再谈下去了, 再说的话根本说不完,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 好的耳机
并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暴力产品, 而是一个充满科技和艺术的产品。
在我眼里耳机就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科技的集合体, 每个时代的声音和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
二. 耳机与高品质音源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谈谈很多童鞋花了好多钱买了一个好的耳机却还在用有损音源。。
可能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但是作为偏执狂的发烧友和研发工程师来讲真的无法忍受。。
想想如果以后我费尽心血做出高保真的理想hifi耳机,我的用户却在用有损去听
我感觉我会疯掉的,Orz 。
所以在这里我要讲一讲音源和耳机的相互关系。 希望大家越来越重视音源的重要性。
1.频宽问题
某有损格式压缩大法之一, 切掉20KHZ以后, 因为按照理论上讲
大部分人的耳朵是听不到20HZ以上的。 我承认这个说法,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可以听到的, 大部分人也是可以感受得到。 (不要小看人耳朵啊)
这个感受的感觉就也是属于听感的一部分,(也是烧油素质的因素其一)
所以高端的hifi播放器 耳机了 , 都会标的很高很高, 早早超越了20KHZ 真真假假不吐槽 耳朵收货。
如果你用的是一个hifi高品质的耳机, 花了那么多钱, 源头音质却被砍了
这个耳机的应该拥有的优势如何体现出来呢 ? 这时候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感受了吧。
—————————————
2.声音信息量问题
另一方面呢 无损的高比特高采样 一段声音可能有 10个信号。
但是有损格式比如MP3为了大小 只好 去掉2个信号保证文件大小。 所以就有损失声音的细节
我只是大致的这样通俗的去讲 存在些出入但是比较好理解些。
如果说他们之间会不会可闻 表示可以判别的。
AB有损无损,有损格式 明显声音的的密度 声场 清晰度差些 。
无损的更广阔些 感觉细节更多些。 密度也很丰满。
如果上了高码率无损效果更明显。
为什么最近很流行支持DSD硬解也是希望从高采样的中得到更加还原真实的声音。
(但是注意, 网上很多MP3压制的无损, 还有些录音质量很差的无损,跪山寨了。orz)
——————————
3.不同状态耳机下的声音区别。
有些人肯定会问, 我用好的耳机去听有损也无可厚非啊。
但是你可能还会忽略一个问题, 一个高品质的耳机是就像放大镜子。
他会暴漏出你的音源好坏, 图上是同一段音乐两种耳机表现出来的状态。
一般耳机可能去听有损音质的耳机 因为本身分别率有限
就像你在远处看一个美女、 哇好美啊, (轮廓美)
当hifi耳机 就像一个高分辨率的放大镜, 再去听这个歌曲的时候
好多坑坑洼洼 失真的地方。 就像拿着放大镜子又去看这个美女。
卧槽,皮肤好差, 好多逗逗 啊我崩溃的掉了。
最后有些朋友觉得自己买的耳机好垃圾, 却没有反思自己的音源问题。
——————————
当然以上这是简单的入门级别的一部分啦, 当组建台机系统的时候。
我们不光光要考虑的是耳机和音源问题, 还有耳机阻抗 耳放输出功率
器材音色特性搭配, 等等好多好多问题, hifi是一深坑啊, 不代表你都买贵的都是好的。
就一定超级好听,而是你对声音理解能力够强, 对器材特性了如指掌,
最后对各个器材的工作原理特性明白。 最后在谈什么搭建,不然都是徒劳的。
去过很多烧油家里, 花了好多好多钱,那个声音。。。。orz 不敢说话了。
以后我会慢慢帮助大家站在理性和感性中间去分析, 如何合理的组建与搭配
争取做到用最少的钱也能发出靓丽的声音。
如果各位喜欢我写的东西,请关注的我的新浪微博 Jupiter_audio
我会慢慢和大家分享我的hifi知识 和 一些测评见解。 破解玄学 ,少走弯路就是我的hifi理念。
如果编辑转载 请 署名 Jupiter_audio , 木星ihifi 尊重原创谢谢
[s:5] 没人看orz
手绘示意图好评!直观、美观
哈哈,有意思,看小人画 [s:2]
引用第2楼井中男爵于 15:22发表的 :
手绘示意图好评!直观、美观
= = 美观就不敢啦 。。
帮顶木星~
满有趣的,帮顶
Q:好的耳机究竟好在哪里?
A:比较好听
Q:我们为何要用无损音源?
A:比较好听
这样不是挺好? [s:2]
每次同学问我:播放器下面那台黑色的是神马?(指耳放)
我都回答:让音乐更好听的机器 [s:5]
楼主的帖子我每次都认真拜读,图文并茂的形式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最后不得不再次感叹,楼主你的画画为什么这么屌!
楼主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伟大的调音师。
帮顶,很形象
我猜最后一张图远处的是台d100 [s:2]
LZ 手绘插图每一次都能几条画线带出重点~
不错,楼主很厉害
这么辛苦的作业分享给给位,必须顶呀!凡是工业制品都不是玄学蒙出来的,特别赞赏楼主说的,了解和搭配。
bd,很生动易懂,应该新人也可以理解
) 粤公网安备 98号
Powered by查看: 5949|回复: 76
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ape和flac的听感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本帖最后由 Delhi 于
17:47 编辑
很多人都说听不出ape和flac的区别,不过我自己倒是有些体会,稍微举下例子:
1.听钢琴曲的时候比较明显,比如《tears》,ape钢琴声比较稳,比较松软,而且持续时间略微长点(莫非这就是所谓的残响);flac的话,钢琴声略硬,持续时间较短(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干净),声音不是很稳,高频有点刻意,有点飘,声音线条明显而且细;
2.听人声歌曲的时候,因为我听的女声比较多,就单说《明日赞歌》了,ape下,alan声音很稳,飙高音也彪得很轻松,放得开;到了flac,alan声音变得细了,飙得比较辛苦,这个比较明显;
3.听弦乐的时候,比如宫本笑里的《break》纯小提琴的版本,ape听起来连贯自然,flac听起来就比较刻意,也可以说会比较刺激,虽然也很连贯,说白了就是不如ape来得自然;
然后说下我为何会如此执着于ape和flac的区别呢,按理说都是无损压缩,解压出来大家都一样。
其实原因是,我最喜欢cd的声音(没听过黑胶,也没条件),即使在光驱上而不是在cd机上放,我还是最喜欢cd的声音。可能是习惯了吧,毕竟听家里的松下老cd机配不知名的水货音箱长大的。初一接触了mp3格式,当时的mp3有个128kbps就已经听得很欢了,完全不知道有无损这回事。不过因为经常买一些喜欢的歌手的cd(引进版啦,原版当时还买不起),所以会和下载的一些mp3直接形成对比,一对比,mp3死得好惨,毕竟才128k嘛,然后凭着爱折腾的心理慢慢摸索,经历了从320k的mp3,到wav,到ape到flac到tta,tak,wv再到m4a的过程,(其实wma是和mp3同一时期接触的,不过当时网上很多资源都是64kbps的,音质相当渣,所以没继续了解),这些格式里面,早期我最喜欢flac,虽然声音上最喜欢的是wav(毕竟最接近cd的声音),不过flac有诸多优点,解码快,占空间比wav小,而且当时没听出区别来,毕竟当时的耳机比较渣,而且在一些曲目上区别不会很明显,所以我选择了flac一直听到2013年。
到了2013年,我入了sr80i,听了一个多月,发现齿音好烦人啊,《猜不透》听得头都痛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猜不透转成wav来听,发现声音饱满了好多,齿音也不烦人了,感觉多了好多音乐味,然后又转成了ape,就三个格式进行了比较,得出:ape最接近wav的听感。不过样本还太少,所以我又找了差不多10首不同风格的歌曲转成三种格式进行了对比,不过结果还是如此。虽然ape还是不及wav那么饱满自然,不过声音稳定度差不多,没有flac的烦人齿音。我当时还蛮激动的。
不过我觉得自己的见解还不够客观,所以请教了一位烧友师兄,他说我的系统没优化好(由于专业需要,不可能像他那样搞一个专门听歌的系统,各种禁用设备我是不敢的)。然后他现在也只听wav和cd,他说他以前也是听得出ape和flac的区别的,只不过他喜欢偏细的声音,而我更喜欢饱满的声音。
嗯,没错。ape和flac的听感,没有谁好谁坏,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13年的时候本来想发到这边和大家讨论一下的,不过很多人都认为flac比ape好(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指哪方面的好,听感还是解码速度还是其他),甚至也有很多人听不出区别。我怕发帖后被喷死。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由于个人喜好问题会有所偏爱,但听感没有谁优谁劣。本人在pc,mp3,手机,平板上都是这种感觉的,音乐都是44.1khz,16bit的,其他没了解,不太清楚。
然后稍微写点小技巧吧:可能有坛友已经知道了,大家见笑了。
1.歌德的耳罩,因为我只用过sr80i,所以我只知道sr80i的耳罩可以把他使劲乱揉让它变得更软,声音会比原来凝聚饱满,中空的耳罩大家也可以试下,如果喜欢凝聚饱满的声音的话。
2.电脑的扬声器属性里面的默认格式,基于我都是44.1khz,16bit的文件,我的感受是,调得越高,声音越散,所以我平时都是调到44.1khz,16bit,不管默认的48khz,24bit,这个声音变化不针对哪个软件,全局适用。
3.fb2k(我觉得它管理文件比较方便,修改标签也很方便)里面的输出设备,因为我的系统是win8.1,声卡是板载的alc892。所以我会选择wasapi(push),其他默认,个人觉得比wasapi(event)更舒展自然,由于alc892不支持asio,即使有虚拟驱动,不过那个声音不喜欢,有点死板,没有wasapi鲜活。
4.把播放软件的进程优先级调为实时,可以实现声音线条变细。
好了,写太多了。
欢迎大家与小弟探讨,小弟有什么错误还望大家指正。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35签到天数: 33 天[LV.5]常住居民I
本帖最后由 兰帝魅晨 于
00:52 编辑
1:音源假的
2:脑放全开
3:神耳降世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43签到天数: 15 天[LV.4]偶尔看看III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2:脑放全开
3:神耳降世
哈哈,已经料到会被喷了
TA的每日心情难过 20:28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想换个听感吗?转换一下格式吧:monkey:001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9:17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听感好坏基本完全看解码哪个更擅长,对于大多数设备来说开源的FLAC会更稳定。一般我们说FLAC更好是因为解码消耗资源更少,并且信号纯净度更高一些。这个是和它压缩的原理有关系的,而并非听感层面的。
至于听感这个,我表示对于C4mod这个前端来说这几个格式是Wav最好(背景最干净),Flac次之,Ape整体会显得“躁”一点点。当然对比的也就是那么一两首曲子,不排除开脑放的原因。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4:39签到天数: 10 天[LV.3]偶尔看看II
本帖最后由 嘉峪 于
05:31 编辑
monkey's audio ape和flac听不出,理论上也不应该有差别,毕竟都可以重新算出相同的无压缩WAV
16bit和24bit还是有差别的,主要是音乐的纵深上,比较微妙
电脑上你还得考虑SRC的问题,不同平台表现不同,APE和FLAC之间的差距远小于SRC能制造出的差距真想体验建议弄个外置DAC,或者多晶振的专业声卡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2:06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都是金耳朵,国宝!来自: Android客户端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22:56签到天数: 324 天[LV.8]以坛为家I
只听得出WAV和其他无损的区别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22:56签到天数: 324 天[LV.8]以坛为家I
WAV声音明显要致密,流畅,丰满一些,听起来明显自然好多,其他的听起来就比较偏数码声了~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本帖最后由 Delhi 于
10:52 编辑
听感好坏基本完全看解码哪个更擅长,对于大多数设备来说开源的FLAC会更稳定。一般我们说FLAC更好是因为解码 ...
大虾所言极是,毕竟flac解码只需整型运算,ape还要涉及浮点运算,flac更稳定是肯定的。不过咱也不是电子专业的,也不知道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实现的。不过当我把播放器的进程优先级调为实时的时候,播ape会获得和不调优先级时候的flac类似的听感。而且有些歌曲确实更适合flac来演绎,比如fripside的歌,用ape听起来太稳了,wav听起来也太稳了,flac却可以把我们的心情带动起来,很有感情,很激动。然后大虾说的“躁”不太理解,还请大虾多多指教。然后我也是很喜欢wav的,我的感觉是无论在哪些设备上,wav的听感都是胜过其他无损压缩的。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monkey's audio ape和flac听不出,理论上也不应该有差别
16bit和24bit还是有差别的,主要是音乐的纵深上, ...
对的,理论上解压出来都是没区别的,但是从输入到输出这个过程不是一样的,所以出来的声音我自认为是不会一样的。
然后那个16bit和24bit的话,这个应该属于比较明显的了吧。我记得早期下过一个加州旅馆192khz,24bit的文件,和原来下的那个44.1khz,16bit的差距挺大的,即使我扬声器属性里面的默认格式不改变的话也是听得出来的,把默认格式改成192khz,24bit的话区别就更明显了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monkey's audio ape和flac听不出,理论上也不应该有差别
16bit和24bit还是有差别的,主要是音乐的纵深上, ...
电脑用wasapi输出已经不存在src问题了。虽然我的主板有数字输出,不过我不太喜欢外置dac,感觉太累赘了,而且好的dac太贵了,我也是有去试听过的,不过我不会往器材投入太多的,毕竟有这个钱我更愿意花在买笔记本或者手机上。因为我不追求极致听感,能够听出音乐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够了。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WAV声音明显要致密,流畅,丰满一些,听起来明显自然好多,其他的听起来就比较偏数码声了~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monkey:0012: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1:音源假的
2:脑放全开
3:神耳降世
我保证我的音源不是假的。音源确实有可能是假的,我早期接触无损的时候,就下到很多假无损,不过有一些是用320kbps的mp3转的,不对比的话不是很明显,只是因为我有cd,然后我也有自己抓轨,网上下的只是为了对比,只要一对比,假无损不就马上现出原型了,加上我后来知道了还可以看频谱,所以当时把所有文件洗了一次版,才知道有好多假无损,不过现在好了,每次下完之后,我都会去看频谱的。一般pt80比较好,假无损出现少,而且也归功于大家的举报,炫音更好,不过要花金币。zasv,verycd,百度vip,qq绿钻还是很多假无损的,而且还有很多假320kbps的mp3,后面两个挺让人汗颜的,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白交钱了。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6:15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都是金耳朵,国宝!
没有没有,我记得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名字不记得了,好像是让我们判读几段音乐是否有区别,当时只拿了70多分,而且结果显示我是不合格哈,哈哈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8:31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请教一下大神
那个明日赞歌是下来的还是自抓的?
如果是自抓的,碟子是引进版的不?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35签到天数: 33 天[LV.5]常住居民I
我保证我的音源不是假的。音源确实有可能是假的,我早期接触无损的时候,就下到很多假无损,不过有一些是 ...
绿钻半年了,下了几千首歌只有一次320k是假的,感觉挺良心了,各种信息id3编码都挺全的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7:28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请教一下大神
那个明日赞歌是下来的还是自抓的?
如果是自抓的,碟子是引进版的不?
别这么说,我不是大神,只是对待某些事物有强迫症而已。
明日赞歌不是自抓的,网上下的。
而且alan的歌我高一才接触,如果要买的话我那个时候也会选择网购原版的,毕竟网购比实体店便宜多了。
不过很可惜,没买过alan的。cd的话我高中以后就全买原版了,毕竟也对比过引进版,知道原版的好。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意见反馈: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那些年我们玩的HIFI 篇一:常见无损音频格式详细介绍_购物攻略_什么值得买
那些年我们玩的HIFI 篇一:常见无损音频格式详细介绍
在数码领域,只要和听觉相关的东西,出镜率最高的,永远是“HiFi”这个单词,唱片上标的是“HiFi”,播放器追求的是“HiFi”,耳机音响标榜的是“HiFi”,就连手机也开始“HiFi”起来,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HiFi”,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关于“HiFi”的东西太多太多,本系列文章将详细介绍“HiFi”领域的各种知识,本文先从常见无损音频格式说起,因为“HiFi”系统里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本文中所介绍的,俗称音源。音源不“HiFi”,前端再好,耳机再牛也是一场空。首先申明:本文借鉴了很多资料,但绝不是照搬照抄,全部都是经过自己的整理,不喜勿喷。文章中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欢批评迎指正!求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探讨。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金耳朵”,好多格式听不出来差别并不代表没有差别。一、音频基础概念1、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 Hz~20 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百度百科)声音信号数字化过程2、采样频率:采样频率定义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通俗的讲采样频率是指计算机每秒钟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自然界的声音是模拟信号,这种模拟信号被相关设备通过“采样”、“量化”后,以数字的方式存放在计算机中。根据传说中的奈奎斯特采样理论:只要采样频率不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时,采样得到的数字信号就能高保真地记录、还原声音。既然人耳能听到音频信号频率大约在20Hz-20KHz之间,根据奈奎斯特采样理论,如果采样频率大于40KHz,那么得到的数字信号就可以高保真的记录模拟信号,就能“HiFi”了。常见音频格式采样率3、量化精度:样本大小是用每个声音样本的位数bit/s(即bit per sample,bps)表示的,它反映度量声音波形幅度的精度。样本位数的大小影响到声音的质量,位数越多,声音的质量越高,而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多;位数越少,声音的质量越低,需要的存储空间越少。4、编码:编码是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每个采样的量化值。 如果量化是均匀的, 又采用自然二进制数表示, 这种编码方法就是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这是一种最简单、 最方便的编码方法。概念太抽象,如下图所示:常见编码技术二、无损音乐格式(无损压缩)与有损音乐格式(有损压缩)1、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定义与区别谈无损格式和有损格式前,首先说下,相对自然界的声音,任何数字音频编码方案都是有损的,因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还原无法完全还原。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编码(Pulse Code Modulation),CD中采用的就是这种编码格式。因此,PCM约定俗成了无损编码,因为PCM代表了数字音频中最佳的保真水准,并不意味着PCM就能够确保信号绝对保真,PCM也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无限接近。简单来说,有损压缩就是为了获得更小的体积,删除一些不太重要的数据来压缩文件;无损压缩就是通过优化排列方式来达到压缩目的。有人这样举例子:有一篇文章,3000字,有损压缩就是删除1000个不太重要的词和句子,意思不变,无论如何已删除的都系都无法恢复;无损则是通过文章排版,优化篇幅,解压缩之后,还能获得完整的WAV数据,极其类似与我们经常使用的WinRAR。2、有损音乐格式及优缺点分析,推荐512kbps的AAC文件有损音乐格式主要有:MP3、WMA、AAC、OGG等等,这几种音乐格式不想多说,都是为了更小的体积对文件进行了不可恢复的压缩,看频谱就可以知道,类似于文件的上半部分都被切掉了。在这几种格式里,最好的就是AAC格式,比特率可以超过达到512kbps(用foobar2000转换),其次是320kbps的mp3,其他的就很次了。320bps&MP3的频谱3、无损音乐格式:WAV、AIFF、FLAC、APE、ALAC、等等,其中最推荐AIFF,其次是FLAC,详细介绍及理由见下文三、几种无损音乐格式 DSD、WAV、AIFF、FLAC、APE、ALAC 详细介绍及优缺点分析首先说一下,WAV和AIFF本质上是一个东西,AIFF出来的还早点,两者只是封装工艺不同,WAV、AIFF是CD的数字记录,基本上是由CD转成数字形式所得到的文件;而APE、FLAC等是对WAV文件进行无损压缩后得到的,即再加工得到。所以,wav是无损音乐文件,而APE、FLAC等则是无损压缩音乐文件。WAV可以直接播放,APE、FIAC等其他压缩格式则需要经过解压(解码)还原成WAV才能播放。这里有个问题提出来,想请大家一起探讨,我用的是F886+PHA-2组合,播放WAV、AIFF这种原生无损绝对比播放FLAC、ALAC这种需要还原的省电,声音上暂时还听不出有什么不同,但网上搜到有的大神金耳朵听得出区别。1、WAV:WAV是微软研究出来的一种无损音乐格式,被Windows广泛应用,标准格式化的WAV文件和CD格式一样,也是44.1K的取样频率,16位量化数字,因此在声音文件质量和CD相差无几!WAV的优点就是声音还原比较真实,相对于APE、FLAC、ALAC等经过压缩的格式来说,播放起来不用还原,功耗声音什么的都有进步。缺点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文件很大,相比APE、FLAC、ALAC大了差不多一倍,第二是我最不喜欢的,WAV不能完美写入标签和封面,虽然可以强制写入,但是换了播放器就什么都没了...对于我这种就要看标签和封面的强迫症患者很是痛苦....2、AIFF:这是我主推的格式,也是我现在正在使用的格式。AIFF也是一种文件格式存储的数字音频(波形)的数据。本质上WAV和AIFF是一个东西,AIFF出来的还更早点,两者只是封装工艺不同,WAV是微软的,AIFF是苹果的,仅此而已。主要推荐AIFF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和WAV一样,声音还原比较真实,播放起来不用加压缩。第二是最重要的,AIFF可以方便快捷的添加标签、封面等信息,在任何播放设备上都可以通用,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MatriTunes软件配合itunes 批量添加AIFF文件的标签和封面,简直就是我这种强迫症患者的救星啊....具体操作方法见下文。3、APE:APE是通过Monkeys Audio这个软件将WAV文件压缩后的产物,体积变小了很多,通过MonkeysAudio解压缩后得到的WAV文件和压缩前的WAV完全一致。APE的优点就是文件格式小,出现早,开源,网络资源比较丰富,压缩比55%左右,标签、封面可以完美写入。缺点就是APE文件的容错性较差,和有损格式一样,存在爆音现象,没有多声道支持,没有增益。4、FLAC:也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无损压缩格式,也是我主推的格式,因为和APE相比,FLAC的编码和解码复杂程度要较低(解码运算量小、只需要整数运算),解码速度奇快,通常FLAC的解码速度比APE快30%,在消费领域,支持FLAC的的播放器也比更多,标签和封面也可以完美写入。5、ALAC:即Apple lossless audiocodec的缩写,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无损音频格式,是对AIFF的压缩,类似于FLAC是对WAV的压缩一样,这里就不多说了,自然文件小,ALAC同AAC一样是MPEG-4封装,扩展名是m4a,至于ALAC解码速度快还是FLAC解码速度快,这就不得而知了....6、DSD:是Direct Stream Digital的缩写,表示直接比特流数字编码,是SACD(SuperAudio CD)的编码模式,是Sony与Philips在1996年共同发展的,用1bit比特流的方式取样,采样率2.4MHz(CD 44.1kHz取样的64倍)的高取样方式。DSD的优缺点都很突出,相比WAV,音质确实好多了,当然,前提是你有能够硬解DSD文件的设备,缺点也是,文件太大太大,能硬解DSD的芯片还是少数。综上所述,个人主推的还是AIFF和FLAC,两种格式都能精准的还原声音,都能完美的内嵌标签和封面信息,AIFF能满足一部分认为FLAC需要解码,功耗变大,声音有变化(俗称“玄学”)强迫症患者的需要,而FLAC相对来说,无论从体积还是音质上来说都很完美。DSD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听起来确实很好,但是资源太难找,至少我已经放弃了,有就听一听,没有也懒得去找了。四、无损音乐格式的鉴别方法无损音乐格式这么好,网上资源这么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为什么优点ape文件听起来也就这样呢?这就得好好鉴别了,常见的鉴别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耳朵听:好多人都会说,你这是猴子派来的逗比嘛,用耳朵听这不坑爹嘛,要我说对于大部分不是木耳的人来说,用耳朵听真是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前提是你有这个耐心....2、看频谱:推荐软件-spek 声学频谱分析器。无损音乐的频谱比较饱满,上下频段没有空域,最起码不是劣质音源转制的。&如下图:真无损音乐的频谱&上下段没有空白而假的无损最顶端肯定都是一刀切的,因为假无损大多数是由320kbps的mp3转来的,显示的光谱最高只能去到20000Hz,即使将MP3格式再转换为无损格式,光谱也是不会改变的,如下图:mp3转为wav的假无损频谱3、傻瓜式:用Loseless Audio Validation Helper(无损音乐验证助手)等等软件傻瓜式校验,如下图:傻瓜式校验五、无损音乐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DSD除外)无损音乐格式之间转换的软件很多,这里我只推荐一个最实用的--foobar2000,这也是整个音频播放领域最强大的软件,没有之一。操作也很简单,打开foobar2000,添加需要转换的歌曲,全选或单独选中,鼠标右击,选择转换--快捷转换,如下图:foobar2000转换方法快捷转换里有各种音频格式可供转换,好多可以编辑具体信息,比如flac可以调整压缩级别,aac、mp3等有损可以选择比特率等等。如下图:快捷转换里的音频格式好多人说ALAC格式比较难转换,这里附送ALAC格式的foobar2000设置图:ALAC格式设置图本篇文章写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本篇介绍的是常见无损音频格式的相关知识,以后会详细介绍前端、耳机等知识,敬请期待。有很多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2)
赞11评论28
赞31评论32
BKK 倍克贝克 情趣套装
咕咕机G2萌宠打印机
北通 蝙蝠3 游戏手柄
Withings Steel HR 智能手表
MENG Model 俄罗斯T-90A主战坦克1/35塑料拼装模型
Moto 摩路由M1路由器
恒洁卫浴 Q8智能一体机
赞92评论93
赞46评论55
赞45评论52
赞852评论310
赞696评论533
赞585评论380
赞693评论531
赞448评论626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煲耳机无损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