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沦为OTHERS,小米性价比最高的手机路还能走多远

高价可能高质,但低价必定低质,小米的低价策略还能走多远?
文/终端杂谈
摘要:观其言,雷军和高管们仍然紧咬“性价比”标签不放松。但察其行,小米经营产品的战略明显不那么性价比了,拓展线下渠道,请明星代言,赞助综艺节目,投放广告,这些小米昔日认为有损性价比的打法,如今驾轻就熟。
2017年,小米的表现很抢眼:第一季度收窄跌幅,国内市场同比下降7.5%;第二季度触底反弹,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分别同比增长25%和58.9%,当季度出货量突破2000万部(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到了9月,甚至单月出货超1000万台;小米还将今年的终极出货量目标设定成9000万。&
然而,在小米靓丽成绩的背后,小米的‘言’和‘行’更值得玩味。
观其言,雷军和高管们仍然紧咬“性价比”标签不放松。比如在今年2月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雷军提到:“最孤独的感觉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一点,我觉得大家不了解我的想法和追求。”在小米生态链掌门人刘德最近的万字演讲中,“性价比”这个词累计出现十多次,并上升到企业价值观:“我们价值观就是不赚快钱,做高性价比,做国民企业,提高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
但察其行,小米经营产品的战略明显不那么性价比了,拓展线下渠道,请明星代言,赞助综艺节目,投放广告,这些小米昔日认为有损性价比的打法,如今驾轻就熟。&
小米率先引爆了手机性价比的概念,如今却对性价比言行不一。这背后体现的是,性价比作为智能手机普及初期的产物,如今已经不合时宜,手机的性价比执念,该休矣!&
成立之初,小米以“性价比”为突破口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实在是明智之举。彼时的智能手机市场,好用的手机价格昂贵,便宜的手机又不好用,小米的“好用不贵”的性价比定位,抓住了市场产品定位的缺失。&
为了提高性价比,小米曾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采用电商销售,去掉商品流通的中间渠道商,不请明星代言,拒绝赞助节目,削减传统广告营销成本,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社会化营销,让小米的性价比高于对手。&
为了直观展现性价比,“跑分”成了小米的计算公式,“不服跑个分?”。然而,经过教化的消费者逐渐发现背后的陷阱:智能手机是个系统工程,除了性能,还包括拍照、散热、流畅度、稳定性等多个维度的指标,跑分高和体验好之间,并不是等号关系。再加上,小米投资了跑分软件安兔兔,更让跑分失去了权威。跑分游戏的尴尬结局是,手机厂商极力避免提及跑分(包括小米),消费者也很少根据跑分排行榜买手机。&
小米的迅速崛起也引来了同行像素级的学习,各大厂商纷纷效仿,主打性价比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荣耀、大神、诺比亚、ZUK、一加,以及现已关闭的IUNI、大可乐等,一时间风起云涌。性价比之争也格外激烈,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酷派曾经在小米楼下停了一排高尔夫,车身打着“买小不如买大”。(小指的是小米,大指的是酷派的大神)魅族举办“以小米换魅族”的活动。联想的ZUK,买ZUK送定制杜蕾斯。乐视最为激进,直接晒成本,以每部亏损200-300元的定价叫板小米,将性价比“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这些以性价比盲目对标小米的手机厂商,如今都陷入不同程度的尴尬之中。相反,在认知上略胜一筹的荣耀,以“质价比”迎战“性价比”,反而完成了从模仿到跟随再到超越的蜕变。&
在激烈的竞争中,小米也逐步修正了自己的行为:渠道方面,小米积极补齐中间环节,与三大运营商、迪信通均签订战略合作,小米的县级授权体验店也在近期启动河南试点;营销方面,小米先后请来了吴秀波、刘诗诗、刘昊然、梁朝伟、吴亦凡担当产品代言,斥巨资赞助网综,先是1.8亿元成为《奇葩说》的唯一冠名赞助商,随后相继赞助《中国有嘻哈》、《我们的侣行》,投放户外广告。&
这一系列的修正意味着小米正极力甩掉性价比的帽子,而淡化性价比的典型代表非小米Note 3莫属。这款最新发布的手机,不仅配置和售价很难让人想到性价比,还请来了吴亦凡作为代言人,投放了大量线下广告。&
小米的性价比正沦为概念层面的执念,既无力摆脱创业之初的产品定位,又不能按照当初性价比的打法定义当下的产品。&
为什么说手机的性价比已经沦为一场执念呢?有四个主要原因:
首先,属于性价比的风口已经逝去了。&
毫无疑问,性价比对智能手机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的时代,没有人会拒绝价格的诱惑,价格的重要性甚至一度超越品牌、服务和产品本身。
现如今,用户也已经完成两次甚至更多次换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性价比已经失去诱惑力。&
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时代”;第二是“质的消费时代”;第三是“感性消费时代”。&
如果说,智能手机普及阶段是“量的消费”,消费者强调的是“有”和“无”。那么,当国内智能手机平均换机周期达到22个月,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换手机时,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进入“质的消费”和“感性消费”时代。&
其次,性价比的本质是没有技术壁垒的同质化竞争。&
性价比的比拼,往往会演化成价格战——拼谁的价格更低。高价可能高质,低价却必定低质,更低的价格往往意味着物料的减配,这其实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同质化竞争。&
而企业对于社会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独特的服务。厂商无差别地提供着同质化的服务,这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对于消费者来说,商业不是慈善,一分钱一分货才是消费者应该信赖的消费观念。&
再次,性价比不利于构建良性的商业生态。
乐视手机血淋淋的教训揭示了:硬件负利润是不可行的。硬件有着物料、物流、生产、营销等成本,这些成本会随用户规模的增加而增加。硬件负利润意味着,用户规模越大,成本越沉重。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离崩盘就不远了。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乐视卖一部手机亏100元(实际每部亏损100-200元),2016年乐视的销量是2千万台,这就意味着20亿元的补贴!&
商业的本质是利润,利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利润能构建良性的商业闭环:有利润,才有资本投入创新研发、营销经营;有创新加持,产品的升级换代才有竞争力;产品有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最后,性价比并不利于品牌传播。&
高性价比只能保证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发生时,觉得捡了便宜。但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并不会因为当初的便宜,就原谅手机的小毛病。&
举个例子。红米在小米的总出货量中占据了相当比例,两年,偶尔出现小毛病的红米就引发了用户的吐槽,甚至拖累了小米的品牌。就连雷军自己也认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小米跟红米两个品牌的区别,两个品牌太近了,这一点是我们初期没经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售价很高,消费者买的时候需要付出巨大的金钱付出,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被苹果的细节所打动,进而成为忠诚的“果粉”。&
伟大的品牌,从来都不是因为价格而打动人心,而是因为伟大而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性价比对企业、用户、产品、品牌都缺乏长远的积极作用。而以性价比为营销概念的小米需要警惕的是,性价比本身就是某种自我约束。小米Note系列多次折戟中高端,或许就是自我约束下的苦果。
(小米Note 3发布仅一个月后就降价300元)
不出意外的话,2017年对于小米来说应该是个丰收年。然而,小米需要弄明白,小米出货量的提升,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结果,还是因为乐视、酷派、联想的衰退让出了市场份额。切不可把竞争对手退出带来的市场红利,看成是自己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为 品途商业评论()投稿作者:终端杂谈 的原创作品,责编:冯群英。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品途商业评论观点。
关注品途商业评论
您输入的验证码不正确。
(品途专栏作者)
品途商业评论 pintu360.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小米推出松果处理器,高通不会生气吗_百度知道
小米推出松果处理器,高通不会生气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松果第一代处理器是4*2.2g a53+4*1.4g a53,GPU是maliT860mp4。安兔兔跑分6w3左右。geekbench4单核750 多核3100(注:gb4跑分时爆料人未开性能模式,而安兔兔跑分有性能模式和非性能模式两个得分,非性能模式45000,性能模式63000)。制程未知。而疑似小米5c的该机是type c接口,后摄像头12mp(现在主流12mp的CMOS基本没有差的,猜测是IMX386),所以不会是1000以下的机子,定位应该在1k5左右。小米把自主cpu没有下放到千元机,应该足见他们对此的重视,当初k3v2烂成狗华为也照样把它放旗舰上,小米大概想走华为的老路,自主处理器即使再烂也不能让它沦为联发科那样的千元机专用。松果一代的性能估计是很难和s625 p20这样的对手抗衡的(当然,gpu性能估计能秒它们……),甚至可能不如海思k650。但是起步就能达到市面中端这个水准,总体还是出人意料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Data)、控制及状态的总线(Bus)。它与内部存储器(Memory)和输入/输出(I/O)设备合称为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处理指令英文Processing instructions;这是指控制程序中指令的执行顺序。程序中的各指令之间是有严格顺序的,必须严格按程序规定的顺序执行,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工作的正确性。执行操作英文Perform an action;一条指令的功能往往是由计算机中的部件执行一系列的操作来实现的。CPU要根据指令的功能,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发给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进行动作。控制时间英文Control time;时间控制就是对各种操作实施时间上的定时。在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中,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操作均应受到严格的控制。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处理数据即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或进行其他的信息处理。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并执行指令。在微型计算机中又称微处理器,计算机的所有操作都受CPU控制,CPU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CPU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供系统可靠性。运作原理可基本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
采纳率:99%
以前小米没起来时小米都是仅次于三星的拿货次序,也就是三星先用,小米再用,所以小米会有3个月左右无货的情况(大概每个月放出1000台做做样子)。在小米5时代高通扩大820处理器的产能,并分为满血和残血版,三星只要满血版,小米获得残血版的最先供货权(满血尊享版也是长期没货)。这一现象导致国际大厂(ov)两家长期没有820用。ov在16年大卖,高通不得不重视这两家,所以835的首发残血版会由小米ov三家分享。ov无所谓,反正它们只有4000块的真旗舰才用835,所以实际出货量不大,可以满足需求,而小米主力机是要用835的,被ov这样一分明显不够。有消息表明小米6标准版会用联发科的x30,只有尊享版用835。显然又是耍猴的节奏,x30显然会进一步伤害小米的品牌价值,但显然是无奈之举。后续835产量稳定会跟进note、mix系列,估计供货比较充足,但那时已近9月。苹果的A11出了,Power VR GT-8XT 系列GPU性能功耗比大跃进,Open CL的支持更是直接达到台式机的水平。基本就是虐840/850的节奏,835根本玩不了。可见硬件的时间窗口的重要性。华为知道自己ARM公版架构搞不过这些非公,选择落后工艺,先行量产,也算是比较明智的做法。你可看到了,小米的发展成也高通,败也高通。以前销量低,耍猴还行,现在销量上去了耍不了猴,只能用x30以次充好。而高颜值高价格被ov牢牢把控,高颜值低价格又有魅蓝,拼性价比有华为,而且人家比高通早量产3个月,比小米尊享早稳定供货6个月。只能说小米手机 惨!惨!惨!自行研发soc也就是告诉高通我有替代品,把ov货掐了,先给我供货。但你得至少有麒麟的水平,驾驭住大核a72、a73才有谈判的资本,但显然小米是8个a53小核设计,山寨骁龙625的产品,不能对高通产生任何影响。
(以前小米没起来时小米都是仅...)这个人回答简直是胡说八道,a11虐835就和835虐a10一样,都是靠半年的时间差,840又会虐a11回来,结果你a11虐840,850都来了,吹得有厉害,你一个路人居然可以把别人公司的机密说这么清楚,还先放个1000台,你这1000台怎么来的,华为的性价比,ov的高颜值,你这个人这么可以这么胡说八道
日前,一款小米新机随着一波真机照在网上曝光,相对于网友们对小米新款手机的关注,更多网友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手机芯片上,根据一张照片显示,该手机的屏幕为5.46英寸(也有消息称其实是5.15寸)1080P显示屏,8核CPU,最高主频为2.2GHz,GPU为Mali-T860 MP4,安兔兔跑分63581,跑分结果约和高通骁龙625在同一水准。  另外,还有一张照片上有系统Android 6.0和pinecone(松果)。  那么,这款疑是小米研发的手机SoC到底如何,大致相当于高通、华为的哪一款产品呢?将来的发展前景又会如何?神秘小米芯片手机跑分结果 小米研发的SoC真面目如何?正如任何技术成果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凭空出现,小米研发的SoC也是经过向外界需求技术支持,并在2年的时间里苦练内功的结果。  早在2014年底,小米就和大唐联芯开始了技术合作,大唐电信将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拥有的LC1860平台以1.03亿元的价格许可授权给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由小米和联芯共同投资成立,小米持股51%,联芯持股49%,英文名称恰恰是出现在真机照片里的pinecore。  正是得益于北京松果与联芯科技之间的技术合作,使得北京松果有能力参与开发面向4G多模的SOC系列化芯片产品,并用于小米的手机之上——其实,本次公开的手机芯片并非第一款用于小米手机搭载的第一款由联芯开发的产品,早在2015年,LC1860就被用于红米2A手机,而且当年出货量超过500万部,市场表现大幅优于华为海思早期的试水之作K3和K3V2,直逼海思麒麟910。 近期曝光的松果电子设计的SoC,显然是小米和联芯科技合作的最新成果,那么这款芯片的性能到底如何呢?  首先看CPU,根据已有的消息,这款SoC的CPU部分为四核1.4G主频的Cortex A53和四核2.2G主频的Cortex A53,与海思麒麟650(4核2.0GHz A53+4核1.7GHz A53)、高通骁龙616(4核1.7GHz A53+4核1.2GHz A53)、高通骁龙625(8核2.0Ghz A53)属于同一个档次。  其次看GPU,松果的GPU为Mali T860MP4,显然是优于海思麒麟650的Mali T830MP2的。  再看制造工艺,虽然现阶段并没有该款SoC具体制造工艺的消息。但根据今年2月中芯国际宣布其28nm HKMG工艺成功流片,并与联芯科技推出基于28nm HKMG的手机SoC,以及大唐电信是中芯国际的大股东,联芯科技是大唐电信全资子公司的事实来看,本次曝光的松果SoC很有可能采用中芯国际28nm HKMG工艺流片。虽然28nm HKMG工艺和华为麒麟650的16nm制造工艺和高通骁龙625的14nm工艺有差距,但已经优于高通骁龙615的28nm LP工艺。  至于为何不采用14nm/16nm工艺,一方面是因为28nm HKMG工艺相对成熟,掩膜成本只要600万美元左右,掩膜成本大幅低于14nm/16nm工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米很难和苹果、华为、高通、三星等国际巨头抢到14nm、16nm芯片产能,加上中芯国际和联芯科技同属大唐电信控股,采用中芯国际的28nm HKMG工艺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采用28nm HKMG工艺的A53在性能上也完全够用了,而且28nm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制造工艺,这也非常符合小米/雷军的一贯作风。  虽然采用28nm HKMG工艺在功耗上会大于14/16nm工艺,在发热和续航的体验上会差一些,但28nm HKMG工艺已经能压住A53的功耗了,不会出现高通骁龙810那种发烧的情况。在安兔兔跑分的情况看,如果安兔兔没有对松果SoC做特殊优化的话,在跑分上,松果SoC显然是可以与高通骁龙625与麒麟650一较高下的SoC。  最后看基带,华为麒麟650和高通骁龙625都是7模基带——联系VIA在曾经将手上专利大甩卖,在将CDMA专利授权给联发科后,立马打包卖给了Intel,想必华为得到CDMA专利授权的方式也是和联发科类似(当然,也可能是从Intel或高通那里买的,不过这种可能性偏小一些)。而联芯就没能买到CDMA专利授权,因而只能做5模基带,因此松果SoC很可能不支持电信2G和3G,在基带上与华为、高通这样的基带大厂有一定差距。  总结一下,小米研发的SoC的CPU为四核1.4G主频的Cortex A53和四核2.2G主频的Cortex A53,GPU为Mali T860MP4,制造工艺为28nm HKMG,基带为5模基带,安兔兔跑分与高通骁龙625相当,是一款够用级别的SoC,非常适合在中低端移动版和联通版的手机中替代高通骁龙615、骁龙616、MT6750、MT6755等SoC。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如果是单核的话估计被吊打
2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Sina Visitor System&& 一直以来,小米的产品思维都是制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其中最大的尖叫点就是产品的&高配低价&性价比。经过近3年的市场深耕,小米产品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很值,不贵又好&,小米真的不贵吗?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看来看看,小米产品到底贵不贵。:69元不包邮,看似不贵,其实不便宜  小米正式进军是在2013年12月。当时小米以一款容量10400毫安,售价为69元的移动电源高调入市。69元的售价到底贵不贵?虽然网上很多人说居然卖得比肯德基全家桶还要便宜,但从移动电源行业来看,69元其实不便宜。为什么这么说?  小米入市前,品牌移动电源的整体价格已经在行业老大罗马仕的带领下降到69元。当时罗马仕热销产品--10400毫安的sense4已经以69.99元的售价销售了2个多月。其他品牌已跟风将同等容量的产品降至69元。69已成为行业均价。此外,小米的69元为不包邮价,罗马仕、品能等品牌都为包邮价。小米移动电源要79元甚至80几元才能买到。  再从产品层面来看,售价69元的罗马仕等其他品牌都有2个USB接口,可同时为2部手机充电,小米仅有1个USB接口;罗马仕可为iPhone5s充电4.9次,小米仅可充4.5次……综合来看,69小米其实不便宜,性价比低于其他品牌。小米电视:2999元?他们都卖这个价!  日,小米公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年度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首款47寸3D智能电视,官方定价为2999元。  就在小米公布47寸的电视售价2999的前两天,联合TCL率先推出2999元的智能电视,尺寸比小米电视略大,为48寸。不久乐视也推出50寸的智能电视,并直接把价格定在2999元。随后&创维+阿里&更是将42寸的智能电视价格压到1999,性价比远超小米。  自各品牌推出智能电视后,网上出现各式各样的对比评测,各种配置参数图片操作体验对比,公说公的好,婆说婆的好,各有优势,对普通用户而言,肯定会觉得迷雾重重。既然产品各有优势,2999元的价格,相对于具有专业背景的电视品牌商而言,非智能电视专业出身的小米并非首选。小米手机:竞争对手众多性价比不具优势  手机是小米的核心产品,一开始打出&高配低价&大旗的正是它。小米手机一代是国内首部双核1.5G手机,4英寸屏幕,待机时间450小时,800万像素镜头。当时这类智能手机的价位基本都是三四千左右,小米却给出了1999元的低价,不仅让用户尖叫,也让竞争对手尖叫。接着小米推出小米1S、2A、2S、红米……持续的抢购热潮惊醒了不少竞争对手,小米每一次的定价也成为它们的参考线,于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没有最值,只有更值。  以小米3为例。自小米3推出之后,市场上便多了多款配置近似的手机。华为独立品牌荣耀针对米3推出的真八核3X,售价仅1698元,比米3便宜301元。相信凭价格和外观也能抢走部分米3客户。而米3的另一个敌人魅族的MX3,售价也为1999元。面对两个实力对手,小米性价比的优势难以凸显。小米,从性价比首选沦为性价比备选  长期以来,小米性价比的优势已成为品牌基因深深地植入消费者脑海。这也使小米每推出一款产品都要面对众多潜在顾客的高期待,价格亲民是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纵观小米的产品,其实并不贵,但置身围追堵截的竞争环境,小米优势在各种比拼中已不再明显。消费者总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因为小米,人们可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也正是小米,使自己从从性价比的首选沦为性价比备选。今日的小米,或沦为昨日的腾讯|界面新闻 · JMedia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今年的米粉节,小米再次创造了一个20亿销量神话,虽然其中不乏黄牛的身影。小米在硬件领域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疯狂开疆扩土的背后,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当年的腾讯。
普通的硬件产品打着小米的牌子便会带来不错的销量,却也引来了创业者的厌恶和恐惧,同时用户也对小米颇有微词,和2012年之前的腾讯有着高度的相似,今天的小米或将沦为昨日的腾讯。
小米或成硬件创业者的噩梦
在PC时代,走微创新模式的腾讯几乎染指了所有的互联网产品,最终使得创业者闻腾讯而色变。如今小米已不再是单纯的手机厂商,从充电宝到耳机,从小米电视到智能手环,再加上空气净化器和插线板等产品,小米的产品线从手机到手机周边再进一步的扩展,几乎所有有可能站在风口的产品都成了小米的囊中之物。小米无所不做的业务模式,或成硬件创业者的噩梦。
在小米手环上市之初,很多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恐惧感。一些手环厂商在产品定位和定价上尽量避开小米,当然也有死磕小米的,比如Bong 2,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小米手环半年不到销量超过百万,而竞争者却业绩平平。其实,不管是小米手环背后的华米、小米空气净化器背后的智米以及小米移动电源背后的紫米,起初都是独立的创业团队,雷军的投资才使其贴上了小米的标签。把优秀的并愿意归顺的创业团队拉拢过来,用小米的平台和营销策略为这些产品做保障,进而创造出双赢的效果。这样以来,留给硬件创业团队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归顺要么独立,结果也大致有三种,一是贴上小米的商标创造销量神话,一是独立的艰难发展逐渐迎来春天,当然还有一种就是被市场所淘汰。
不得不承认,小米也有其无奈之处。在这个以手机厂商或互联网巨头为主导的智能生态系统比比皆是的情况下,小米其实很难吸引都优秀的合作伙伴,进而完善所谓的生态系统。而配置三两个创业团队,让其在小米的绿荫下卓越成长,对其他创业团队来说既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威慑,小米的产品线得以极速拓展也就不再奇怪。可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而言,小米无疑是硬件时代的噩梦。
硬件生态比社交福利更可怕
腾讯的山寨模式得以成功离不开QQ的功劳,但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时,腾讯这座巨轮却调转了方向,走向了开放的道路,而今更是频频展现出连接器的形象。在腾讯都开始选择合作的时候,雷军为何要在产品上以小米统帅千军呢?答案很直接,硬件生态比社交福利更可怕。
除了小米手机,几乎每件小米产品都有以下三个特点:性价比、互联网思维、深度兼容小米手机。小米模式本身就避免了多级的代理利润,再考虑到这些产品的合作模式,以及小米对供应链的全局掌控,产品本身的成本就已经低于业界同期水平,有了性价比互联网模式便水到渠成。当然更重要的还是MIUI对这些产品在系统级的支持,作为小米系产品的大熔炉,MIUI确保了优秀的用户体验,至少在官方的说辞上是这样。手机产品为其他产品提供了潜在用户,后者又稳固了用户对小米的忠诚度,小米生态系统尚有残缺,但硬件生态的效果已可见一二。
在手机产品上,小米对手林立,在路由器、充电宝、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上,小米则是在挑战原有巨头。可悲的是,小米的对手们还处在各自为战的局面中,就好比金牛和魅族联合起来对付小米的概率是有多低。腾讯的社交优势还面临着阿里和百度的冲击,而在硬件生态上,在国内趋于完善的只有小米一家,可小米硬件生态或者说整个生态系统的完善,合作是一个方向,但更多的还需要小米自身来扩展产品线。
产品线扩展,小米的忧虑和软肋
虽然已有五年之久,小米在技术和设计上的成就几乎为零,营销仍是其最大优势。单一的手机产品已不能支撑起小米的下一个五年,在产品上的合纵连横才能保持坚挺,事实也早已证明,小米的业务越多,估值便再创新高,要想这个泡沫不破,也唯有继续扩大产品线。
其实雷军早已意识到产品线扩增的危险,一旦某个产品失败便可能是小米模式的终结。凡客的失败已经引得不少人质疑小米模式,但是小米有退路吗?在印度市场,小米的手机产品可谓风波不断,进军欧美市场时干脆选择了配件先行。在国内市场小米的处境也并不好过,随着华为、魅族等厂商的不断挤压,小米早已不是互联网模式的唯一代表。即使关于小米的正面评论不绝于耳,但真正能引起轰动的无外乎两点,一是新产品的发布,二是产品价格上的开荒。接连发布的新玩意满足了第一点,从红米2A到小米note的价格震撼迎合了第二点。
除了硬件产品,在金融和游戏上小米也是动作不断。对小米来讲,技术和专利问题恐怕是永远的痛,但能够让它获得自信的便落到了该如何让用户离不开小米。小米在忧虑,扩展产品线是一味很好的药方,而这是一味良药还是让人上瘾的鸦片,毕竟产品越丰富,软肋也就越明显,时间会给小米一个交代。
腾讯的山寨创造了社交和游戏上的成功,却在电商和搜索业务上败北。小米远没有腾讯的规模,无论是手机产品还是核心配件,都难以和QQ在互联网上的地位相提并论,膨胀之后的腾讯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在高潮过后,雷军该如何带领小米走向新的模式呢?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max3什么时候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