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雾霾味道都是怎么治理仙(雾)境(霾)的

世界各国如何治理雾霾?
我的图书馆
世界各国如何治理雾霾?
世界各国如何治理雾霾?
&&&&&&&&&&&&&&&&&&&&&&&&&&&&&&&&&&
&&&&&& 伦敦雾霭重重酿成灾难,英国人自此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环境。时至今日,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蜕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那么,曾经污染严重的伦敦等城市是如何治理雾霾呢?
&&&&&&&&&&& &&&&&&&&&&&
&&&&&& 上世纪50年代,伦敦雾霭重重酿成灾难,英国人自此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环境,并实现产业转型,打造生态社会。时至今日,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蜕
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绿色产业成为英国的经济增长领域。从工业革命的先驱到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英国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借
&&&&&& 烟雾灾难推动环境整治
&&&&&& 1952年12月,逆温层笼罩伦敦,连续数日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有毒气体和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人们走在街头,甚至低头看不见自己的双脚。
许多伦敦市民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高发。从12月5日到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9日之后,雾霭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 在付出生命的代价后,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年催生了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城镇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
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等。1974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相继
颁布的法令严格执行成为“雾都”获得新生的保证。
&&&&&& 扩建绿地是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即使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市中心,也仍旧保留着海德公园以及詹姆斯公园等大片绿地。
&&&&&& 伦敦的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被认为是工业时代的象征,巅峰时期每周烧煤一万吨,每天消耗泰晤士河河水155万立方米。1989年,巴特西发电站正式关停。
&&&&&& 2007年2月,时任伦敦市长利文斯通宣布环保规划,计划在20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把伦敦建成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根据规划,约750万伦敦市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在商业领域,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被授予绿色奖章。&&&&&& 英国政府认识到,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高度集聚的结果,需要综合性治理,其中产业转型是关键,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 着力打造低碳生态社会
&&&&&& 现在的伦敦“雾都”不再,宛若一个生态的公园。伦敦从“雾都”向“生态之城”的转变,正是一些工业化国家实施经济转型、努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缩影。
&&&&&& 在今天的英国,绿色经济产业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领域之一,预计至2015年每年的增长率将超过4%。绿色行业将创造40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到2020年,绿色行业从业者将有120万人。
&&&&&& 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既包括对依赖煤炭的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也包括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到时英国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
&&&&&& 为更好地建设生态社会,2007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全国建设10个生态镇。同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选行“绿色评级”,
以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政府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是“零排放”,此类环保住宅将享受免缴印花税的政策优惠。
&&&&&& 政府还制定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补贴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作为一个岛国,英国还充分利用海上风能,其海上风电站的装机容量位居世界前列。
&&&&&& 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升了英国人的生活质量,并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据英国官方统计,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英国共吸引海外游客59万人次。
&&&&&& 节能低碳已成为英国社会生活的时尚。英国零售业巨头乐购率先建设了一些“零碳”超市,通过自备生物质发电机、建筑节能、循环利用雨水等方式打造低碳
购物环境。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更是声名远扬,这个约百户居民的小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社区,是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的原型,其建筑、生活等许多方面的
低碳设计已成为标杆。&&&&&& 领跑探索生态文明
&&&&&& 英国100多年来经历了田园牧歌到烟囱林立再回归绿色生态的发展历程,这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理念和实践借鉴。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刘健说,一系列全球性环境与生态问题已经对人类发出警告,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继续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
&&&&&& 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环保运动兴起时,环境保护是流行的概念,后来是可持续发展,但近几十年,这些口
号“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力了”。生态文明是一个全新理念,包含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很多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探索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作为工
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 尽管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向生态文明转型,但英国也存在一些焦虑。一个突出问题是,英国设置了较高的减排目标,但现行政策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据当
地媒体报道,由于政策力度不足,英国2017年的近期减排目标可能难以实现。2012年英国政府还暂停一些太阳能补贴计划,原因是大量住宅纷纷安装太阳能
电池板,补贴资金难以为继。
&&&&&& 尽管前路崎岖,但在发展的同时,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是许多英国人共同的想法。谈到英国在世界低碳道路上的先驱角色,英国外交部前任气候变化特
别代表约翰-阿什顿说:“我们相信低碳转变带来的机会将超过面临的风险。我们最终把这看作一场竞赛,跑在前面的将获得最高奖励。”
&&&&&& 德国:限排减排软硬兼施
&&&&&& 德国工业发达,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备受全球瞩目。记者日前采访德国联邦环境局了解到,德国重在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防治雾霾天气,并完善应急举措和长效机制,提高空气质量。
&&&&&& 推行欧盟强制标准硬软措施到位&&&&&& 自日起,欧盟对可吸入颗粒物(PM 10)上限作出严格限制,规定空气中PM 10年均浓度不得高于40微克每立方米,日均浓度超过50微克每立方米的天数不得超过35天。一旦浓度超标,欧盟成员国均有义务启动自己的“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
&&&&&& “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限制释放颗粒物,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并设立“环保区域”,德
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给汽车安装微粒过滤装置。德国于2007年立法补贴
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 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多数地区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这与德国实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密不可分。
&&&&&& 欧盟对汽车尾气排放设定严格标准,“欧4”和“欧5”标准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开始实施,因此成员国各级政府通过技术手段在汽车减排上发挥的空间不大,主要还是依靠限制排放的“硬措施”。
&&&&&& 此外,德国还采取了一些“软措施”,如呼吁民众节能减排,使用节能家电、多搭乘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等。
&&&&&& 在德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如今已十分洁净,不过也有个别城市或地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时会超出欧盟标准。一旦超标,当地州政府须与市区政府合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出台系列应对措施。
&&&&&& 快速应对污染强化长效机制
&&&&&& 德国联邦环境局发言人对记者说,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快速应对:一是对部分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二是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三是限制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运作。此外,还要注意避免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
&&&&&& 这位发言人说,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导致市民出现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老年人、儿童以及身体虚弱者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空气受到污染的城市,政府和社会机构会通过各种渠道告诫民众尽可能待在室内,减少外出,避免运动等体力消耗,并戴上口罩出行。
&&&&&& 为减少雾霾天气带来的污染,除上述短期措施外,德国还采取一些长效机制提高空气质量:&&&&&& 一、对所有机动车设定排放标准。如对小汽车、轻型或重型卡车、大巴、摩托车等各类车辆都设定排放上限。1月4日,欧盟委员会新发布公告称,对部分新
款公交车和重型卡车执行“欧6”排放新规。按照“欧6”标准,欧盟境内部分公交车和重型卡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含量要比此前执行的“欧5”标准分别
低80%和66%。
&&&&&& 二、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2008年,欧盟投票通过《工业排放指令》,计划于2013年开始执行。指令对于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二氧化
硫和颗粒物的排放制定更严格的监管标准。根据指令,燃煤电厂的运营商必须出示“可行的最佳技术”证明对环境影响的减少,以此获得继续经营的许可,否则将被
关停。但是,在强化燃煤电厂排放监管的同时,欧盟也赋予成员国一定灵活性。
&&&&&& 三、规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自2011年1月起,欧洲对部分柴油发动机非道路机械执行新排放标准,为满足限值,柴油发动机必颓配备微粒过滤器。
&&&&&& 提升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
&&&&&& 德国民众认识到减少排放人人有责,树立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工厂自觉减少排污,农户借力生态农业,优化饲养种植方法,居民生活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 “德国人的环保工作相当到位。”来德国13年,目前在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做药剂师的汪楠告诉记者,在德国,一直都是蓝天白云,虽然
夏季以雨季居多,但蓝天是不变的。汪楠说,鲁尔工业区位于他所在的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境内,该州城市科隆一直以来工业发达,以致科隆大教堂曾长期受到工
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周身变成了黑色。德国也经历过环境治理的阵痛,德国人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有一段历程。
&&&&&& 随着时间推移,德国人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例如树木是城市里最重要的公共财产之一,受法律严格保护。如果想移动或砍伐任何树木,都要向政府申请,
否则就违法。德国很多大城市中心设有自然保护区,如科隆大学附近就是绵延几公里的草坪和绿树,很多大学生课余时间在上面踢足球。这里不但草坪常绿,而且野
生的兔子窝随处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融洽。
发表评论:
馆藏&4525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治理雾霾,世界各地有高招(图)
  日,印度新德里空气污染严重,形成雾霾天气。图为当地孩子们用白布捂住口鼻。(新华社发)
  (二)驱散雾霾,还需治本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在英语中,“雾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组合而成。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美国: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美环保署把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分为“不达标”、“达标”、“无法分类”3种,PM2.5数据是其中最重要环境空气指标之一。此外,环保署还对臭氧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
  美国环保署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德国:制定长短期减排措施
  德国联邦环境局发言人介绍,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须立即采取行动。首先,对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第二,就是要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此外,关闭城市内的建筑工地也有助缓解污染。在火炉中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一定要注意避免。
  除上述短期解决措施外,若想尽快减少雾霾天气带来的污染,城市内还需一些长期措施,以提高空气质量:第一,设定机动车排放标准。小汽车、轻型或重型卡车、大巴车、摩托车……各类车辆都须满足设定的排放上限。欧盟所有成员国机动车均需欧盟统一标准,为了排放不超标,机动车辆需安装微粒过滤器等尾气清洁装置。目前,德国正大力鼓励机动车安装尾气清洁装置,安装过滤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第二,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欧洲已统一规定了工业排放标准,出台《工业排放令》。第三,设定小型锅炉设备排放标准,例如房屋暖气等供暖设备。第四,设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如工程机械。
  此外,城市还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空气污染:1.设立“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以及许多欧洲国家均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驶入。2.禁止重型货车通行。重型货车的污染物排放通常较高。3.限速。4.通过补贴或宣传项目,鼓励乘坐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5.通过合理的交通指示灯变化、设置机动车专用道等更好地管理交通。
  日本:中央地方携手治理
  日本环境省制定PM2.5标准与一场官司密不可分。
  63名1996年至2006年间东京大气污染公害受害者向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首都高速道路公团以及汽车等8家汽车公司提起诉讼。日,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要求政府就设定针对PM2.5环境标准进行讨论。日本环境省日公布了PM2.5环境标准,规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日平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推动了地方政府对PM2.5的立法。2000年12月东京都制定相关条例,规定达不到PM2.5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汽车禁止在东京都内行驶。2002年12月首都圈7都县市首脑会议上决定加强合作,促使尽快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设置了“柴油机汽车对策推进本部”。如今,首都圈已经发展为9都县市蓝天网络组织,定期在高速公路入口及休息区进行相关检查。大多数的汽车企业在生产设计柴油机汽车的时候就加装过滤器,越来越多的旧车也开始安装过滤器。
  法国: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并预防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其中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
  在法国,空气质量监测协会负责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并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会在网站上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并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建议。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
  法国公共卫生高级委员会在2012年4月公布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新的保护公众健康的建议,尤其是针对肺病和心脏病患者、幼龄儿童与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建议指出,当空气中 10浓度为50至80微克每立方米时,已表现出症状的肺病和心脏病患者应考虑减少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当 10浓度超过80微克每立方米时,敏感人群应减少甚至避免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哮喘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使用吸入类药物的次数,健康人群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或咽喉痛等症状,也应减少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延伸阅读
  伦敦如何告别“雾都”
  “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
  伦敦曾因雾4日死亡4000人
  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歌剧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出来却发现,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
  减少居民取暖煤炭使用
  20世纪中叶,由于英国还没有进行“去工业化”,大批的工业企业和居民家庭需要大量使用煤炭发电和取暖,致使伦敦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发生,让英国政府和人民惊醒,他们意识到必须在改善空气环境上下大力气了。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并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停止了燃煤,并逐步将重工业设施迁出伦敦城外。
  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污染已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2003年,伦敦市政府出台了“堵塞费”,对那些进入市中心的私车征收“买路钱”,由此获取的收入则完全用于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染,伦敦一直大力发展地铁、公共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以减少私家车的“刚性需求”。
  建节能办公楼,用新型能源
  伦敦有21%的空气污染物来自于建筑物的取暖需求。为此,伦敦政府通过建立节能写字楼、提高现有建筑能源利用率、利用新能源等方法减少此类污染。
  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
  今日之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城区三分之一面积都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拥有100个社区花园、14个城市农场、80公里长的运河和50多个长满各种花草的自然保护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雾霾是怎样形成的,简答题,以及治理方案
雾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遇到固体颗粒,凝结形成的.治理的话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保护环境,少用矿石燃料,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另外,植树造林,防止土壤沙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工业污染、人为污染。治理只能分散大城市工业。
形成:雾是气温低于露点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治理: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迁到郊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汽车使用更清洁的燃油并加装减排设施鼓励开发低排放,零排放汽车加强环保技术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该作者发表的其他帖子
不仅如此,这次的雾霾也不再限于京津冀地区,而是范围扩大到全国十多个省份,多地人民都能“有幸”体验到吸霾的酸爽…
不管是亲身体验还是媒体的报道,大家都体会到雾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与危害。
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侵害,由于视线受阻交通出行也十分不便,学校也被迫停课导致许多热爱学习的孩子们不能上学了(...他们一定很悲伤对不对!)。
而面对这每年都会肆虐全国各地的雾霾,我们好像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虽然有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可是效果好像并不明显…
于是大多数时间我们能做的只有一样,等风!风一吹,霾一散,蓝天白云就回来了,屡试不爽。
所以现在我们也只能等一场大风,把这层令人不爽的滤镜给擦掉...
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国饱受雾霾的毒害,曾经许多国家都经历过严重的雾霾,而且雾霾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要比现在巨大得多。
可如今这些地方都已经是蓝天白云,再也找不到雾霾的影子。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国家为了整治雾霾是怎么做的。
伦敦“雾都”这个称号想必已经深刻在人们心里,许多人到现在也以为伦敦会经常大雾四起,想去英国体验一下英伦城市的雾霾风光。
可是到了那里之后,所见的景象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虽然叫做“雾都”,但是如今的伦敦经常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
英国的空气更是没得说,大口吸气绝不带喘一下的。
然而就在几十年前,这个“雾都”的称号还名副其实,那时候伦敦的雾霾一点都不逊于现在的北京,而且“英伦霾”的杀伤力要比“天朝霾”要强大许多...
而最可怕的就要属1952年的那场大雾了...
1952年12月5日,一场大雾席卷伦敦,作为“雾都”人民,他们早就不以为然。
毕竟自打工业革命以来,伦敦就经常被大雾笼罩,一场大雾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常态,该上班上班,该吃饭吃饭,完全不知道这场大雾即将带来的灾难...
最先出现状况的是一群牛,当天英国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参展的350头牛里有52头严重中毒,14只奄奄一息,一只当场死亡。
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在那不久后许多人开始出现了呼吸苦难,眼睛刺痛和哮喘等不良反应。随之而来的便是死亡率的陡增,在5日到8日的4天时间内,伦敦有近四千人死亡。
虽然大雾不久以后就散去,但是其造成的危害仍在延续,此后伦敦又陆陆续续有数千人丧命。而那一场毒雾造成了一万两千万人丧命,数十万人患有呼吸道疾病...
在后面的十几年里,伦敦又先后经历了十多次毒雾,直到1965年之后才有所缓解...
伦敦今天的蓝天白云是经历数十年的努力才换来的,为了让这座城市甩去“雾都”的名号,英国上下展示了坚定的决心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这场夺命的雾霾消散之后,195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来调查这场雾霾的成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1956年英国颁布了《空气清洁法案》,这也是全世界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要求城市内的电厂全部关闭,工厂迁到郊区并要求加高烟囱,设立无烟区等...
英国居民家的壁炉和炉灶也进行了改造,以此减少污染的排放,改造费用由政府承担绝大部分。
后来英国又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完善,加大了控制空气污染的力度。此后伦敦的空气便出现了明显的改观,到了1980年,伦敦每年的雾霾天数只有5天。
1980年后,英国的汽车开始多了起来,吸取教训的英国政府及时对汽车尾气做出了整改,要求所有汽车必须装有净化器,而且对燃料的含硫量进行严格掌控,并且对进市区的大排量汽车征收很高的进城费..
此后,英国又颁布了很多条法案来对污染进行整治,经历了近百年雾霾的侵害和数十年的斗争,伦敦迎来了今天的蓝天白云,成为了欧洲吸引游客最多的城市。
美国洛杉矶
说完“雾都”伦敦,再说说英国的好基友,美国。
美国有雾霾吗?当然有过!
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污染风险。美国作为如今的世界老大,自然也避不开这一步。
在美国的诸多城市中,最饱受雾霾侵害的就应当是“天使之城”洛杉矶了。
1943年7月26日的早上,洛杉矶的居民一早起来以为自己还在做梦一样,整个城市弥漫着浅蓝色气体,味道刺鼻。当时很多人还以为是日本用了化学武器...
后来经过官方辟谣,人们才知道这只是一场雾霾...
初次见到这场雾霾的人们自然不会在乎,以为过不久就会消散,然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雾霾频繁来袭,洛杉矶的人们也深受其害。
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这张照片:一位女士擦拭着自己的眼泪,准备呼吸一瓶从城外采集的新鲜空气...
一开始洛杉矶政府承诺在几个月之内解决,他们关闭工厂,禁止焚烧垃圾,可是雾霾现象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后来经环保部门调查,雾霾真正的源头来自于汽车尾气,有85%的雾霾来自于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洛杉矶及其周边变得相当繁荣,工厂耸立,人口也纷纷通入进来,不久这座城市便成为美国汽车数量最多的地区...
那时的汽车不比现在,燃料也没有如今清洁,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有毒气体的释放和堆积...
与英国一样,美国在推出了《清洁空气法案》,然而由于一些阻力,这部法案是在1970年才通过的,距离1943年已经有了27年...
同样的,汽车在1975年才全部装上净化器,而这项技术在十年前就开始出现了,原因是因为汽车生产商因为成本太高拒绝履行...
在治理雾霾的决心上,美国好像并没有英国坚决,也就难怪治理的进度会慢这么多了...
虽然慢是慢了点,但是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洛杉矶这座城市也渐渐往好的方向转变着,“天使之城”这个名字也越来越符合它如今的样貌。
说完西方国家,再说说老邻居日本。地方小,发展还快,也就自然逃不过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四日市是日本的一个工业大市,许多大企业都在此建厂,像石油化工厂,食品加工厂还有陶瓷厂。除此之外还有服装,家具,钢铁,造纸等等等...
看起来很发达很洁净对不对,可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它还是下面这个样子...
在1961年,石油工厂产生了大量废气,四日市的居民很多都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这场雾霾使很多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当时的人们把这些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
接下来的数年里,雾霾频繁来袭,许多哮喘患者开始死亡,甚至有人不堪折磨选择自杀...
当时日本有很多城市和四日市面临着同样的工业污染问题,“四日市哮喘”也蔓延到日本全国...
跟其他国家一样,日本也开始对雾霾进行了大力度的整治,陆续颁布了多条法律来治理工业废气的排放问题,尽管其中也同样遭受了诸多阻碍,但最后还是得以实施,四日市以及整个日本也渐渐摆脱了雾霾的困扰...
直到今天,日本对环保的要求仍然十分严格,从他们的垃圾桶就可以看出来了,毕竟是对垃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
除此之外仍有许多许多的国家也都和我们一样遭受过或正遭受雾霾的侵害,而治理雾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跟上述国家一样摆脱雾霾严重的困扰,不用再等风来了。
阅读&&&&22
芜湖时间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皖ICP备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地雾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