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1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这么火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_网易新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编者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昌林)
(原标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地方分站:
您当前的位置: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浏览次数:59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我们是天天喊着,但是,对其真正的含义我们有了解吗!对于这个口号查立有着他自己的理解方式,那么,他的理解方式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的解读是:国家第一次以一种委婉而机智的口吻宣布了计划经济的死讯,并且承认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是“求稳”,一直都保守刻板,推崇循规蹈矩而否定与众不同。在家听父母话,上学听老师话,上班听领导话,要无私奉献,还要学职场厚黑学;大学生一毕业都想当公务员、进大公司。这样的价值观必须改变,所以说,“创业创新”是一场群众启蒙运动。  创业者是有强大自驱力的稀有物种, 创业是天性所致,真正的创业者完全不用号召,再艰苦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他们。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不靠口号,而更依赖社会体系和生态环境。如果教育系统不培养人的创造力,孩子们长大之后怎么有能力“创新”?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市场上充斥着山寨品,为什么?  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要剔骨换血的!  开一家公司有多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提,应该是政府的创新和改革。  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环境非常恶劣,工商监管之严接近狱警制,对民企有着敌对性的阶级歧视。举例来说,在美国,注册一家公司10分钟搞定,在中国注册一家公司不花两个月跑工商下不来。在美国,注册公司的唯一价值就是能拿一个公司税号,用它开银行账户、安排员工社保、缴税等,政府部门就是“服务生”。在中国,拿到营业执照后还有一大堆本本、印章、U盾、组织代码……没有任何一个创业者能清楚的说出这些宝贝的具体用途。更奇葩的是,有了营业执照并不等于马上可以经营,还得去拿各种许可和资质,想做“互联网+”?你知道搞一张互联网经营许可证有多难吗?只要涉及互联网,申请表的语气都像是犯人登记表。  在中国,阻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大障碍就是工商局,政府对创业与创新的最大最好的支持,就是取消监管,放手让市场自由竞争!  创业没你以为的那么热  面对媒体一片火热的创业呼声,很多人被假象迷惑。创业者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和主见的那些人,“大众创业”口号针对的是那些不创业的人,真正的创业者,要紧的是专注自己的用户和产品,别的都是过眼烟云。  融资≠创业。现在很多创业活动的目的无一例外都是找投资人要钱,这是本末倒置。怎么组团队、怎么打磨产品、怎么找客户、怎么利用资源,怎么做市场,怎么防范被山寨、怎么突破BAT围追……这些才是创业最重要的工作。找钱只是创业过程中很小的一环,尤其对早期创业,找钱不是决定性因素。  故事大王≠创业者。以创业的名义要钱,以为投资人都是傻土豪,这是假创业;到处讲梦想,非得别人给钱才能行动的人,都是假创业。有些人(不乏大公司或者MBA出身,看起来非常聪明)到处参加创业活动,听别人的创业血泪史,讲自己的艰难,却没有好想法,以为会讲故事就能出来骗钱,尤其还打着“移动互联网”的旗号。最近就碰到两个“高富帅”O2O团队来找我,一个是开着豪车上门给宠物画指甲,一个是上门给鱼缸换水,以为手里的iPhone会变成宝葫芦,摇一摇,想要什么就立刻送到面前。真正的创业者就是要靠自己,没钱也干,卖车卖房也干,投资人做不了大救星。  互联网不能+一切。现在的创业热点呈现泛互联网化。互联网创业门槛低,死亡率也很高,从头到尾都需要VC输血,多数人根本撑不到上市这最后一关。项目们多半都是靠新的商业模式运营而不是靠技术成果,但技术恰是互联网创业的短板。中国的环境急需改造,因此会产生很多机会,但很多方面依然依赖传统行业的传统模式。未来至少十年,中国还是会是一个世界的大工厂,改变会从新材料、新技术、新方式开始,却不可能全然被互联网替代。  经验是枷锁  我做投资只看两样。第一看人,不大关心是否有名牌大学或知名企业的标签,喜欢看本质:他是否有诚意、聪明机灵、超有感觉。当然,看看星座面相佐证一下也无妨。第二看产品,为什么做,如何做,能否做出来,可能做出来什么,产品最朴素的价值是什么。看项目其实不难,好项目的价值,任何一个常人也能看出来,全在于我们面对世界时是否拥有一双天真和朴素的眼睛。  难道不看一个人的经验吗?有时也看,但不当真。经验对于创业不是很重要吗?是也不是,其实不是。经验丰富的成年人活得比没经验的小时候更快乐吗?你愿意像初恋那样去爱,还是像离过18次婚一样心情复杂的猜测“我爱你”到底什么意思?!  经验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经验对创业是有意义的?我的结论是:“Experience is a limitation ”——“经验是枷锁”。  从没创业过的人十有八九会大言不惭地说,创业风险很大,失败率很高,很累很苦……泥马你有经验吗?你哪儿听来的?另一种观点就是“有大公司工作的经验才能创业”,错!在大公司混的一颗螺丝钉,连董事会的门在哪都不知道,凭什么到创业公司统筹一切,主管一切?你在大公司里融过资吗?主导过成功产品从开发到市场的整个过程吗?忽悠过高手加入吗?亲手裁过人吗?拿出过自己的积蓄给员工发钱吗?你有倒闭的失败经验吗?你有跌倒了再爬起来起死回生的经验吗?没有创业过的所谓经验,听多了就是负能量。  “饿了么”是起点创业营的第一批孵化项目中的一个,发起人是几个没经验的大学生,目前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订餐公司。三年前,他们每天有2000多订单,我问年底能增加到多少,几个毛孩子想都没想就说“一天10万单”,我心想,真是没经验不知天高地厚,结果年底他们做到了!我又问明年能做到多少单,他们张口就说“一天50万单”。天哪,按大公司的经验,业务每年增长15%就很不错了,一年从2000单到10万单,从10万单到50万单,简直闻所未闻,但是“饿了么”团队做到了,今天他们日均超过200万单!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所谓经验对创业是没用的,反倒也许是束缚、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创业是年轻人的事,是需要疯狂的,就是要打破常规创造奇迹,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创业面前,谁都应该把经验归零,每一次的创业经历都是崭新的,不能复制的,经验不能保证成功。  创业需要死磕,也需要灵活  去年底投了一个产品能使油井产油量提高150%的生物科技公司。父子海龟团队回国八年,去过各大油田敲门都遭拒绝,最后流落到延安的一个小地方坚持创业研发。  中国太、太、太需要真正的创新技术,但面对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垄断企业,创业公司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美国的油田不受国家垄断,于是我让团队到美国去试试。两周后他们带回来50口油井的合约,今年3月份收到了第一张支票,证明他们的技术有巨大商业价值。前不久他们又去了中东的阿曼,几天后带回来2000口油井的合作意向。  他们的经历可以说是国内新技术创业的一个缩影。有世界级新技术,不能为中国人造福,却要先去海外闯关东!这再次说明中国今天的创业环境并非媒体热炒的那样洒满阳光,除去口号,中国的创业环境是极为险恶的,这也是中国创业失败率很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创业是一种活法,一种生活方式。别人看来异想天开,说你不务正业,你偏偏我行我素;别人祈求一只金饭碗,可以无后顾之忧,你偏偏连学位或高薪职位都放弃,因为朝九晚五从来就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别人怕摔怕痛怕危险,你摔得鼻青眼肿还笑哈哈地爬起来又去蹦极……总之,创业者今天有,800年前也有,800年后还有,基本都是一个腔调:自作自受,活给自己看。一不小心,他们之中有人成就了大事,改变了世界。  我要再次呼吁:政府放手,废除垄断,让市场自由竞争,自我调节,只是中国创业生态环境中真正的和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在政策政策的支持下,现在的创业已经有着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小编认为,创业是大事,不能盲目的跟潮流,还需要自己冷静的去思考,然后再做出决定。
编辑:阳阳
2016年最赚钱的创业项目:
精品项目推荐
现在,消费者们都非常的关注内衣品...
物流行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客观的看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兴起了一股风潮,大学生一毕业基本都不找工作了,现在都必须得创业。几个朋友一聚会,聊天,你要说你在哪哪上班打工,人家就觉得你没上进心。没个“XX创始人”、“CXO”、“XX公司合伙人”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互联网的。
而作为身处创业圈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在创业之前都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创业?我当时的答案是如果我不创业的话,我会生而有憾,死而有撼
白手起家就是梦,创业比就业更讲出身
这是所有鼓吹创业的人都不曾提到一点,但是也是所有和创业投资相关的人都公认的事实。当然,这里的出身并不只是说你的家庭门第背景。
在天使阶段,投资人评判项目基本不看项目本身,这是几乎所有创业者乃至很多非学生创业者的一个误区。
因为在天使阶段上,大多数的产品本身还没有成型,一个技术出身的人和一个非技术出身的人在原形上可能差不了多少。如果创始人本身在其它方面靠谱,那么投资人会认为这个团队容易赶超一个技术靠谱但其它(比如沟通、推广、策划)方面平平的创始人。
而所有所谓「绝妙的点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意」、「我们有先发优势」这些个东西,都挡不住投资人一句「哦,那 BAT 抄你怎么办?」
那么,在投资人眼里什么算是优秀的团队呢?
名人明星创业是特等,BAT 出走的团队乃一流,其它知名科技公司出走的是二流,海龟学生党是三流。本科毕业没工作经验,没实际技术的?呵呵,也就只能占个 90 后团队有爆点了。
你说你有好技术,人家有好人脉啊;你说你有好体验,人家有好渠道啊;你说你有种子用户,腾讯分分钟群发个广告用户超你几百倍。
少说道理,多讲故事:
两个月前见过一个项目,五个 90 后的北京土著的大学生,学校还算是名校。拿来 BP 一看做的相当华丽,可以说比我见过的绝大多数创业者的 BP 做的都美,但是吧……他们打算搞校园社交。
创始团队五个人都没有产品经验,也没有在任何团队里学习或实习过。然后五个人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产品经理,我简直惊呆了。聊得过程中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五个人就开始各说各的了:几乎我每提出一个问题,他们就把自己的产品形态变化了一下,但是大体上就是照着现有的各类社交产品拼拼凑凑,然后还感觉自己什么都试用过优越感特别强。
等到聊完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带来的那份 PPT 已经不能用了,因为和我聊完之后他们产品已经从山寨一个人人变成了山寨一个人人+陌陌+秘密+大街+闲鱼。
后来,实在没办法,我就问:你们说的这么多天花乱坠的功能,打算谁开发?
他们这才面面相觑了一下之后对我说:「您看,我这不是打算来融资了么?」
我 TM 想知道哪个 SB 程序员想进一个有 5 个 BOSS 自己还没股权的公司,拿薪水。
好多人和我提到马云,马化腾,这不都是白手起家么?孩子,中国有14亿人,出了1个马化腾、1个李彦宏、1个马云。要知道福利彩票一年都有上百个大奖得主啊!
没能力就业的也没能力创业
这是一件特别不好挑明,而且说出来特别伤感情的事儿。但是如果你要打算创业,那我还是提前说了还是比你把三方撕了带着马云式的中国梦四处找投资人的时候被打脸更好一点。
其实关于创业这件事,从大学生自己的角度判断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标准:马上大四下半学期就要开学了,你手头有没有拿着名校和名企的 Offer?
如果有,并且很多,你可以尝试下去创业。
如果没有,还是老老实实去找工作吧。尤其是那些不仅没有上门 Offer,面试还屡屡被拒的人,还是不要肖想自己创业能一夜暴富这种美事儿了。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可怕的是,正是越来越多的这种大学生抱着一股子「怀才不遇」的念头,迎着「最好的时代」,开始响应「李克强总理的号召」。
创业是一件特别锻炼人的事情,没错。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执行力和学习能力,没错。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你能绕过新手引导直接打 BOSS 好么亲。
技术岗在腾讯面不过,你就能开发出比微信好的客户端了?营销岗在美团面不过,你就能地推的比美团好了?连投行的投资经理 Offer 都拿不到,那你拿着 BP 也骗不过投行的投资经理。
还是继续讲故事:
差不多去年夏天的时候见过一个打算抄匿名社交的学生团队,上赶着上我们这来求报道。当时试用了一下,客户端做的像屎一样,举个例子:他们 Android 客户端的下拉刷新是下拉之后出个按钮点一下刷新。我当时觉得这玩意儿报道不了,他们心高气盛的说一定要报。没办法推脱不开,我就只能照实黑了一篇,开发者跳出来说会改进我指出的这些问题。
仗着当时匿名社交那个火啊,又是学生+90 后团队,做成那个样子竟然强行刷到了一笔种子轮融资。
然后呢?再也没有然后啦,这个 App 最后一次更新是去年 7 月。
别以为学校就是世界,踏踏实实搬砖
还有好多创业者的良好自我感觉来自于大学时期的事业——这类人一般在大学时期是外向交际型的。要么是在当届混的叱咤风云,要么是在大学时期开了个小买卖、小自媒体在学校里有着一番影响力。
然后呢?然后拿着大学时期的运营数据包装了一份好看的 BP 就出来找融资了。OK,管怎么说你在大学也是混出点低位的人,我就不说你能力不行了。
这类的故事我不讲具体案例了,因为实在太多。
你们每个学校几乎都有这样的人:大学的时候弄了个送零食的呀、卖米粉的啊,大学毕业了就琢磨着在大学附近盘家店,弄个微信账号出来融资。
还有包括上一节那个匿名社交的团队也是,他们当时来报道的时候宣称的一大优势就是运营能力强。我问你怎么运营能力强了?他说他们在自己的学校里推的特别好。
大学生自己在自己学校里做地推啊,也不是没有难度,但是就和马云在阿里强推来往差不多一个等级吧。
学生时代的产品不论是自媒体还是电商还是 O2O,越是在自己的学校里受欢迎,在外面推广起来就越困难——因为在大学校园的这一亩三分地里,肯定也一定不止一家自媒体、一家电商。如果你能 PK 掉其它本校团队在学校的小圈子里脱颖而出,那么必定是因为你做了很多深度个性化和本地强运营的工作。
而这些,并不会成为你的产品打开校外门路的敲门砖。
趁着年轻刷一把脸不好吗
很多 90 后、95 后其实从来没有把成功盈利或者上市当作是自己创业的目标,因此可以不计较盈利的做出各种任性的产品让风投们买买买。似乎拿到某某创投、某某基金的投资本身就已经宣告了胜利,但是用句名言来回应你们的做法就是:
还是继续说故事吧:
前段时间在聊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个还不错的项目,做的是某个垂直领域培训的 O2O,产品本身不错,用户数据也还可以,上线时间比较短但是速度很快,总体是可以过会的项目。但是 BP 拿到桌案上迅速就被几个有经验的创投经理给否了,差点和推项目的人撕逼。
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这个项目的创始人是一位 90 后连续(失败)创业者,他最早因为自己的一个项目而闻名与投资圈。自己的项目失败了之后,开始混迹与于 90 后创业圈当职业经理人(是的,我都惊呆了)。几乎到每一个团队那都是装出一副谈笑风生的样子,糊住团队的其它成员然后拿一部分股权,再指手画脚一番之后帮着团队去融钱。
于是那小伙的名字已经写进了许多机构和天使的黑名单里,但凡挂着这个名字的项目一律不看,甚至还要求自己投过的企业封杀这个人。我当时就觉得好惨啊,年纪轻轻为了那么一点钱就断送了大好的前程。
跳出这个故事来说,大多数早期天使也是投人不投项目的。强行刷脸,行,没问题,大家也自然会记住你这张脸和曾经所做过的事情。
在一切积累不成熟的时候把脸刷平,以后等你真正能做出牛笔东西的时候,你自己的名字却成了别人避之不及的字眼,你觉得这样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么?
基本上也差不多了,总结一下:没有能力的、没有经验的、没有人脉的、家里没有钱的,老老实实工作。创业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情,年轻还是要多学习,少看 36Kr,少看创业课,多学学实际的——写代码、做设计、画线框图,别老总想搞个大新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