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散热这东西,散热和用料哪个更重要

没有散热风扇的显卡好吗_百度知道
没有散热风扇的显卡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主要看使用者的要求。显卡散热片有风扇好,因为风扇能够帮助扇热。还是没有风扇只能靠它自己自然散热。现在的高档显卡都是带风扇的。但是高档散热片未必有风扇。有风扇散热更好,无风扇,噪音更小。真正高档的散热片,有很多是无风扇的。散热和低噪音同时兼顾。
没有风扇的显卡在行业里叫“秧歌”版,也就是大多数的低频显卡,发热量相对小,不需要主动散热,这种显卡品牌机里较多,但是这样的显卡有一样好:静音。
可是显卡好热,烧手,
直接告诉你:对性能而言不好,汤不烫手不要紧,关键你用电脑是出现过死机,重启什么的吗?被动散热本来温度就高,但在核心接受的范围内,不用担心,实在不行可以动手DIY加个风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这个只能说跟设计有关系~发热量用不到风冷去散热的一般不会装风扇~显卡在设计的时候这个都是有考虑的~至于按这个评定显卡的好坏只能作为一方面原因主要还是看核心
不过出厂就那样设计 就不怕
家个风扇 那就更好了
不过不带风扇散热的显卡 一般都是比较鸡肋的
当然也是比较廉价的
看看 高清还可以
显卡一般都是要带风扇了,因为现在显卡功率大,不带扇散热就更不上,高级的卡还会带水冷。
那你的显卡上面应该有散热片吧,所谓的散热片就是一块东西,然后它上面是一条一条的作用可以降低显卡的温度,如果没有的散热片的话就给显卡装个风扇,或者换个带风扇的散热器
上面有好像是铝合金的东西,是散热片吗?
铝合金的那个东西就是散热片,有些厂家是带风扇有些是不带的,因为这个和显卡的温度频率都有直接联系的,还有就是用料和价格,一份价格一分货,这个道理是真理,其实我认为你的显卡可能属于中低端的,如果是中高端的显卡的话一般都带有风扇的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散热风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相关阅读[武汉]迎学生装机狂潮 iGame260+送T恤[武汉]国内首款单卡双芯GTX295显卡热卖[武汉]冰封骑士 七彩虹250-GD3售799元[武汉]散热也定制 七彩虹GTX260+售1499[长沙]够炫 七彩虹镭风4650-GD3仅470
相关推荐资本冲动能否助力汽车之家继续振翅高飞?在家还用耳机听音乐?是时候用音箱享受听觉的盛宴试用福利 | 花香何必等春天,一台香薰机就够了大空间、双天窗、2.4L地球梦发动机! 本田这辆车曾火过思域?自家出发吧第五季VLOG01 赴台自由行必看之证件准备篇自家出发吧第五季VLOG02 赴台自由行必看之出行准备篇高规散热+保底用料+甜点核心:索泰 GTX970 霹雳版显卡 多图解析&性能+温度噪音测试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高规散热+保底用料+甜点核心:索泰 GTX970 霹雳版显卡 多图解析&性能+温度噪音测试
对于显卡,其实LZ已经放弃追新有些时候了,手上最新的卡是V3+里面的GTX660,至于家里的工作机还一直在用着大暖炉GTX480。但作为一个曾经的diyer,新一代显卡发布的新闻还是会关注的,前一阵子看到GTX980/970发布,麦克斯韦架构,使用了与GTX680类似的甜点规格,DX12支持,性能对比全规格开普勒大概有15%的提升,同时功耗大幅度降低,一下子就对这代显卡有了好感&但作为一个无刚需的实用党,LZ一般是不会上市价入手显卡的,直到LZ看见了价格……GTX980无悬念地需要4K大洋,但GTX970的首发价是……2K5!我去这不是NV的作风啊,要知道作为次旗舰,GTX470的上市价是2899,GTX570(480低温马甲)是2999,GTX670上市价是更高达4K(要知道780ti才是开普勒全开的完全体),而且这一代卡性能上不乏亮点,按摩店的新卡貌似还遥遥无期,想着想着手就没有保住……&&&————————————————我是正文分割线————————————————————LZ入手的是索泰GTX970霹雳版,天猫入手,比最便宜的映众970是贵了100,但映众散热只有双热管双风扇,而这货有三风扇五热管,100就当换了个好的第三方散热了1.开箱+拆解篇箱子正面,话说我记得以前索泰的公版换散热都叫做首发版,现在叫霹雳版是因为不用AC散热了?箱子背面,是一些用料和散热的宣传封口贴……话说这贴纸贴得真丑,导致开封的时候快感值大幅下降&开箱,揭开顶上的海绵,看见巨大的三奶散热~附件是2根D口转6PIN的供电转接线+驱动光碟+说明+万年不变丑丑的DVI-VGA转接头显卡正面,三风扇+金属导流罩散热还是能营造出YY感的~显卡长度大概29cm(其实主要是导流罩长,后面细节图可以看到)背面PCB,YY感一扫而空&参照公版88GTX的PP……简直无法直视……I/O接口,HDMI+DP+DVI-D+DVI-I,HDMI和DP的版本未查证,但从GTX970的规格来看,应该是HDMI2.0和DP1.4版本。一些细节。SLI金手指,作为低功耗次旗舰,在不需要折腾电源的情况下双卡的潜力还是很大的。I/O挡板视角,可以看到PCB的高度仅稍高于挡板,没有使用所谓的“越肩式设计”,不需要担心顶到机箱。&双6pin供电,相当容易满足的规格,官方TDP仅145W。&接口旁边的空间比较充足,插拔的时候不会太局促显卡顶部和底部都有竖条状的进风口风扇的扇叶,索泰称扇叶设计可以增加静音效果,且即使有一个风扇停止工作双风扇风量仍足以压制核心。这个位置可以看出导流罩长于散热鳍片,散热鳍片长于显卡PCB……24-25cm的卡被生生做成29cm,真心是用兼容性换YY感&而且风扇扇叶在边缘裸露要小心显卡供电的电源线被刮蹭到……LZ第一次点亮的时候就蹭了一次&4pin温控风扇。要进一步研究,拆掉散热那是必须的~比起早年的GTX260之流动辄十多二十颗不同规格的螺丝,拆这个丝毫不费功夫。拆下这6颗带弹簧的小螺丝散热器就下来了。散热器总览,5风扇3热管很是夺目,目测鳍片比较密集。从这个位置来看热管弯折的情况不算突兀。和鳍片末端的结合状况,关于热管和鳍片之间的连接,索泰称使用了“定向烧结式热管”进行连接,号称效果优于传统的穿fin和回流焊……LZ稍稍看了看工艺说明,应该是穿fin工艺的加强版技术底座并非镜面,而且有6条热管槽,现在空置了1条&然后是显卡本体。PCB正面一览,其实也是稀稀拉拉的……不过这几代N卡都是这样子的倾向了……盒子上写着使用了2盎司铜的PCB,宣称避免热量聚集可以降低温度。先看看核心。GM204,其实只是理论意义上的与460类似的甜点核心。输出部分。有金属屏蔽罩和密密麻麻的的贴片电容&显存来自三星,仅用了单面就已经有4GB的显存,想想如果PCB双面贴满那不是有8G显存了……当年真是不敢想哇&供电部分,核心4+显存2=6相供电,由于散热片是用导热胶贴在mos上的,拆了不方便再贴上就没动,但是从网上找到的图能看到显存每相供电配备了1上1下2mos,而核心每相供电配备了2上2下4 mos。索泰宣称使用了一体化铁素电感+八爪鱼MOS+X-Cap电容,电容应该是富士通出品。PWM供电控制芯片是常见的uP1608PK。略奇葩的地方在这里,供电的右方有一块立方体海绵……没错,就是一块粘在PCB上的海绵……看到上面有鳍片的压痕,LZ猜这货大概是用来支撑上方悬空的散热鳍片的。这又一次说明了……其实这卡做那么长真没啥意义……开箱+拆解篇完。2.上机测试具体的性能测试各大网站的评测都有了,我就简单跑两个分,平台是WX服务器版,3.6G+6C12T)+9G D3 1600+GA G1狙击手初代,系统WIN7 X64。用来对比的是……架构差了两代的GTX480……不想看截图的XD可以跳过直接看对比表格~3DMark11 Extreme:New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对比汇总表(新3DMARK的分数为图形专项分)250%-300%的性能增幅,毫无疑问地碾压了&……这些年硬件性能还在保持着正常增幅的也就是显卡和SSD了。与上一代的显卡相比,性能大概是强于780,略弱于290X的水平。既然频率与公版相似,功耗也大概相仿,就测一下噪音和温控。温度测试,室温25度,机箱银欣TJ04。待机温度在开机后静置20分钟测得,满载温度为FURMARK甜甜圈拷机15分钟后温度。不想看截图的XD可以直接跳到最后噪音温度的数据汇总表~待机温度36度,此时GPU电压0.862V,风扇1136RPM。拷机15分钟后78度,此时GPU电压1.012V,风扇2573RPM。需要说明的是此时CPU的频率仅有800MHZ,未达到默频1GHZ,可能是由于防止甜甜圈测试温度过高造成硬件损伤而启动的防御机制,但由于甜甜圈测试本来严酷程度就远超过实际游戏应用,LZ仍然认为该温度具有实际意义。噪音测试方法:将IP4放到机箱侧板处,打开Noise Meter,取30秒钟内噪音均值。空载满载条件同前。空载:满载:温度噪音汇总表:测试篇完~3.总结对于核心:感觉这一代maxwell架构最大的亮点有二:大幅度下降的功耗,相比节省电费,这更意味着等这代显卡降价后组建双卡平台的可能性;新一代DirectX规格的支持,作为标杆性的api,这是划分显卡世代的标志。至于性能,旗舰980对780ti、有次旗舰970对780都有10-15%的的性能优势也就是正常换代升级的提升幅度,没有类似当年颠覆GTX285的惊艳,因此此刻降价的R9系列和上一代显卡,只要价格合适,性价比妥妥滴。对于这张显卡:价格适中,貌似这卡JD预售的时候只需23XX即可拿下,相比映众的双风扇双热管散热要好些,比御三家接近3K的价格又要便宜一些。散热是亮点,甜甜圈核心不上80度应该算的上是优秀成绩,同时在甜甜圈拷机状态中风扇转速也就是满载的80%上下,噪音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用料中规中矩,和奢华搭不上边,但细节处理还算比较周到。但是对于一颗TDP仅仅145W的核心(貌似OCP测试满载达160W)这样的供电也足够稳定运行了,反正年纪大了就感觉OC只是个折腾。最后的最后再说两句,近年来NV的小核心战略使得中高端的显卡核心也并不需要大规模的供电,仅需“网卡款”的PCB即可完成布线,看看映众的970游戏至尊PCB就能看出来GTX970的核心同样有做成高规格mini卡的潜能(类似ASUS的mini GTX670),现在市面上各式各样超长金属导流罩+多风扇很大程度只是为了满足高玩对高端卡的期待心理(LZ这卡也不例外),等对核心的研究成熟之后做成适合itx平台的短卡才是LZ对970的最终期待~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22)
文中提到的商品
OPPO Find X
A.O.史密斯 KJ868BX 甲醛净化器
【5折购买】Astrotec 阿思翠 AM90mic 楼氏动铁单元耳机
物灵Luka Baby绘本阅读机器人
Garmin佳明 fēnix(R) 5 Plus多功能GPS户外手表
【轻众测】iWALK Crazy cable小魔兽三合一移动电源充电线
赞154评论119
赞34评论28
赞52评论33
赞620评论867
赞759评论298
赞421评论206
赞330评论226
赞431评论72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PCPOP泡泡网
假如你买了一片显卡,回来之后才发现散热差怎么办?假如不通过专业温度测试,你如何能够判断显卡的大概散热能力呢?为什么玩家都有一种共识,顶级非公版显卡的散热一般都比公版显卡强呢?其实只要给出显卡风扇拆解图,懂行的人都能大概判断出孰优孰劣,这不是经验,而是一种学问,这门学问其实并不难!
常见的显卡散热无非三类:风冷、水冷、液氮。风冷是最为普遍的散热方式,主要靠风扇气流进行散热;而水冷则相对高端,散热效果也更好,不过成本也更高,而且组装困难,因此水冷还并未成为标配,但是在未来,水冷或许将代替风冷形成普及之势;液氮散热,那就离普通玩家太遥远了,液氮一般只存在部分专业的超频领域,用于挑战显卡极限频率,跟普通玩家也没多大关系了。风冷散热就是今天的主题。
要想学会分辨显卡散热设计优劣,做到以下三点就够了。一、了解显卡风冷散热的原理;二、了解散热器各部件的组成和功能;三、综合判断显卡风冷散热能力。做到这三点,给你一片显卡的风扇和拆解图,即使不用测试,你也能自行分辨其大概的散热能力。
下面,就以索泰GTXX PGF这款高规格堆料显卡为活教材,来一一认识风冷散热设计。
首先要了解的是显卡风扇的散热原理
风冷散热主要针对的是显卡的核心GPU散热,辅以显存以及供电电路的元件散热,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热管将GPU核心温度迅速的传到至显卡散热鳍片之上,再由大面积的散热鳍片均匀热量,然后通过显卡风扇的风流带走鳍片上的热量,反复循环,让显卡GPU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其实水冷也差不多,只不过水冷导热是通过流过水冷头的水冷液,效果更好。
总结起来也很简单,风冷散热的原理其实就是三个步奏:吸热——导热——散热。
当然在部分显卡之上还把风冷散热用在了其他的地方,比如索泰的独家散热技术3D-Storm立体散热引擎,就在显卡的背面供电电路和GPU核心PCB背面增加了两个小风扇,用直吹的方式辅助PCB进行散热,配合合金导热背板,有效降低PCB温度。
熟悉原理之后,就开始对显卡基本散热部件展开了解
组成显卡散热器的四大基本部件:风扇、热管、铜底、鳍片。每个显卡厂商的显卡散热器设计都不相同,外观不同、用料不同、风扇扇叶不同、铜管规格不同、散热器鳍片设计、焊接工艺等等都有不同,散热能力也不尽相同。表面上看,很难判断两款显卡散热能力。
其实不然,万事离不开一个殊途同归的道理。这就是认识部件的重要性,比如风扇是用来提供风流的,风扇直径一样的话,三个风扇一定会比一个风扇风量更大,热管是用来导热的,如果热管直径一样的话,5根热管导热一定比2根热管更快,鳍片是用来均热和散热的,鳍片表面积越大,那么与空气接触面就越大,自然散热效果就越好。其实仅凭眼睛和图片判断显卡散热能力,靠的就是这些。
风扇是散热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常见的风扇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公版显卡一直情有独钟的涡轮风扇,NVIDIA和AMD的公版显卡都喜欢用涡轮风扇,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或者可以说是信仰。另外一种就是非公版显卡最为普遍的轴流扇叶风扇。
涡轮风扇是离心式的工作原理(不用刻意去理解),好处就是提供风流的同时保证出风口压力,穿透力更强,但是这种风扇必须要设计专门的导流外壳,让显卡散热器的内部形成一个类似的闭合风流回路,冷风从风扇口进,热风从显卡挡板出,不会造成严重积热情况,缺点是转速高风量大,噪音也非常明显,因此公版显卡风扇拉满往往都会听到烦人的噪声。
轴流风扇较为常见,也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风扇,这种风扇结构相对开放,不像涡轮风扇那样一端进风一端出风,风流比较紊乱,但是胜在直径大,噪音小,而且就是这样不稳定的风流可以更好的配合密集的鳍片进行全方面的散热。
风扇扇叶的不同,风扇噪音和风量也会不同,在这方面,各非公显卡厂商在自家非公版显卡风扇的设计上都不遗余力。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品牌之间你很难看到一样的显卡风扇的原因,即使是同一个品牌中的不同系列显卡风扇也不一样,索泰的霹雳版显卡上用的是双刃刀锋扇叶,大小子母扇叶设计,可以降低噪音和粉尘附着。
而在索泰的高端的至尊系列显卡上,则是使用了其独家的全域干涉风扇组合,两种不同形状的风扇正反转搭配旋转,令风流无死角的吹透整个散热鳍片,避免热量聚积,GTX1080 PGF OC在超频测试中,风扇拉到100%转速,噪音也在可接受的范围,比公版涡轮的电吹风低几个数量级。这就是特殊处理的风扇的特点。各家都不一样。
随着NVIDIA Maxwell架构核心的诞生,显卡能耗比大幅提升,核心发热更小,为了兼顾噪音和显卡温度,NVIDIA在GTX900系列显卡之上还加入风扇低温启停技术,而这个技术也被部分厂商延续至了目前最新的GTX1000系列显卡之上,索泰的Freeze!风扇启停技术,在显卡低负载和低温情况下风扇完全停转,大大降低了显卡噪音。
热管是显卡散热器的血管,起到吸热导热的作用
如何把接触面积那么小的GPU发出的大量热量快速的吸收并导出是显卡散热设计的重要环节,而风冷散热器很多都是借用热管来完成这一项工作的。
常见的热管有烧结热管和沟槽式热管,烧结热管效率更高。封闭的热管内部有部分水,与高温GPU接触液体气化吸热,而气化的液体在热管内部流动渐渐放热冷凝,把温度传遍整条热管,从而达到吸热和导热的目的。因此热管的数量和直径直接决定了显卡导热效率。热管越多,直径越大导热效率就越高。
热管与GPU的接触方式同样重要,直接影响着导热效率,而比较常见的方式一般为两类,一类是热管直触,可直接与GPU接触,主要优点就是较低的成本。但是在热管数量多的时候,热管横截面积远远大于显卡的GPU核心面积时,热管直触的设计就有些不好用了。举个列子,5根热管跟GPU直触,但是GPU核心职能接触到其中三根,那么另外两根热管就相当于打酱油的,完全浪费,导热效率大打折扣。这个时候就会用到另外一种接触方式。
第二种接触方式就是铜底接触导热,比如索泰的1080 PGF OC显卡运用了8+6mm直径的5根热管来进行导热。5根热管的横截面积远远大于GPU的核心面积。因此,要保证5根热管都能发挥出同样的导热性能,借助一个纯铜散热铜底,热管紧密镶嵌与铜底之中,再由铜底全覆盖接触GPU,保证最佳的传热效果,尽管这种处理方式会有较高的成本。
热管的弯折程度也会影响导热效率,由于热管内部是由水汽流动进行导热的,因此,尽量避免热管弯折可以使热管导热效率发挥到最佳。虽然显卡散热器设计中,弯折是不可避免,但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热管弯折的幅度。像GTX1080 PGF OC这样的横向贯穿式热管设计,就是尽可能减少热管弯折而设计的,能快速的将GPU温度导出至鳍片之上。
而部分显卡则是采用的纵向贯穿热管设计,而且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严重影响了热管的导热效率。看似整齐的排列在一起的热管,实则导热效率并不出色。
鳍片是显卡散热器的经脉骨骼。
正是通过这些庞大的经脉和骨骼把热量传遍整个散热器,并由风扇风流导出显卡之外。
决定鳍片导热和散热效率的就是鳍片的空气接触面积、与热管的接触面积、热管与鳍片的焊接工艺三个重要的因素。鳍片空气接触面积越大,导热散热效能越高,简单来说就是鳍片的高度和密集程度;
而与热管的接触面积越大,导热效率也会月高,前面提到的横排热管和纵排热管的方式就明显可以看出,横向排列的热管与鳍片的接触更充分。
热管与鳍片的焊接也很重要,因为热管和鳍片是无法一体成型生产的,因此在接触时难免会产生空隙影响导热效率,所以很多显卡都做了热管鳍片焊接处理,目的就是通过焊接工艺把鳍片和热管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导热效率,在索泰PGF这样的高端显卡上都可以看到这一技术。当然也有部分显卡为了节省成本和缩短生产工序而忽略这一步的。
如果能看到这里,那么恭喜你,你基本已经能够仅凭图片和散热器参数来判断一款显卡的基本散热能力了。不信?你可以随便找两片卡试试!■显卡散热一直是玩家们关心的话题,也是玩家们选择一款显卡的重要因素,显卡散热不好,温度过高的话,直接导致显卡降频,甚至影响显卡稳定性,所以玩家们都希望显卡散热强一些,毕竟显卡温度如果能更低的话,谁愿意高呢,不然水冷显卡是干什么的,难道只是为了看的?但是一款显卡的散热好坏如果不看显卡散热的详细评测,仅凭肉眼如何分辨散热器优劣,如何简单判断显卡的散热强弱呢?今天我们就来教大家一招实用的技能:快速分辨散热器优劣,以及显卡散热能力。现在的非公版显卡散热器外观五花八门,各家有各家的风格,但是风冷散热其实都是殊途同归,凭借一些简单的散热器参数和识别技巧就能分辨这款显卡的大概的散热能力,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款显卡的用料和做工。我们以索泰GTX 1070Ti TYLOO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这款散热堪称豪华的5风扇+5热管散热器显卡来做分析,进一步剖析显卡散热器的秘密。第一步:了解风冷散热的类型目前常见的显卡散热器设计有两种,一种是NVIDIA的公版显卡采用的:涡轮风扇散热器,另外一种就是非公版显卡普遍采用的:轴流风扇散热器。涡轮风扇散热器散热风扇一般只有一个,散热效能一般不如用料足的三风扇非公版轴流风扇散热器,这也是很多玩家选择非公版显卡的原因;而且由于涡轮风扇风压的原因,显卡风扇噪音会相对更高,但外观颜值还是可以的,毕竟独一无二,自带信仰元素。轴流风扇散热器是开放式的散热器,通过风扇、热管+鳍片或者是不带热管的导热模块组合成一个完成的散热系统,其散热原理简单来讲就是:热管加鳍片把GPU温度快速传导至鳍片之上,再由风扇转动带来的风流将温度从鳍片上导出,达到散热目的。由此可见,影响显卡散热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散热器的导热能力和解热能力,导热能力由散热器内部的结构决定(热管和鳍片),而解热能力则由风扇来完成(风扇数量、风扇转速等),了解了这些,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第二步:识别风扇1、风扇数量风扇数量是直观的反应显卡散热效能的一个因素,目前的高端卡三风扇已经成为了标配。或许三风扇的显卡很常见,但是五风扇的那就独一无二了,仅索泰一家,没错,就是索泰3D-Storm立体散热引擎加持之后的GTX 1070Ti TYLOO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显卡,除了正面三风扇,还添加了两个背板静音小风扇,为显卡PCB解热,达到全方位散热的效果。2、风扇大小风扇的大小也是影响散热风流的因素,一般都会以风扇的直径来判断,直径越大的话,风流也会越强。3、风扇类型当然风流强弱还与风扇的转速有关,转速越快,风扇的风流就越强,但是负面影响就是噪音跟着提升,有的人受得了,有的人却受不了,所以这个时候,就会针对风扇的造型进行一些设计,一方面保持风量,一方面又能有效的降低噪音。比如GTX 1070Ti TYLOO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显卡的风扇,相对扁平化的设计降低了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噪音,同时也保证了显卡的风量,散热和静音兼备。第三步:识别热管光有风扇,而没有足够好的内功也是不行的,散热器内部铜底、鳍片、热管等就是散热内功。目前常见的热管有烧结热管和沟槽热管,相对来说烧结热管的散热效率要高一些。索泰GTX 1070Ti TYLOO 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采用的是5根烧结热管散热设计,用料十足,同时对热管采用了镀镍处理,不仅防止热管氧化,还进一步提高了散热器的美观度。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热管数量较多的时候,直触式热管设计,GPU很难全覆盖到所有热管,部分热管相当于闲置,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底座来作为引导。索泰GTX 1070Ti TYLOO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散热器采用的是全覆盖的超大面积铜底,导热更迅速,充分发挥5根热管的导热优势,索泰“堆料王”的称号名副其实。第四步:识别鳍片除热管和铜底,鳍片可谓是显卡散热器的另一大内功了,其作为热管和风扇的媒人,在整个散热器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鳍片可以让热管的热量快速传导开来,再由风扇风流排出显卡外。那如何分辨鳍片的优劣呢?鳍片的散热效率主要由鳍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与热管的接触面积和焊接工艺三个因素影响:1、鳍片越密集,高度越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导热效率越高;2、鳍片与热管的接触面积越大,导热效率也越高;3、同时热管与鳍片的焊接工艺也是这个原理,焊接是为了将鳍片与热管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接触面积,增强导热效率。索泰GTX TYLOO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显卡采用焊接工艺的精密FIN片,可将GPU热量更高效地导至散热鳍片,避免热量聚集,提升散热效能,更快的导出显卡热量。高密度的镀镍散热鳍片进一步提升了鳍片与热管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能。说了这么多,那索泰GTX 1070Ti TYLOO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显卡实际散热性能如何呢?通过FurMark进行烤机测试来一下。通过索泰FireStorm软件对显卡一键超频后,索泰GTX 1070Ti TYLOO吃鸡战队联名定制版极限烤机的频率达到1974MHz,而且温度仅为59摄氏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显卡的散热性能表现十分优秀。看到这里,你是否能只看显卡外观和散热器就判断这款显卡的性能及定位高低了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卡散热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