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略迷糊的问题,女巫森林猎人冒险猎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文章吧
当前的位置: >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册)》是一本由(日) 盐野七生,中信的平装,本书:88.00元,:640,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一):两点  读《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是因为这套书是盐野七生写的,刚读完她的《罗马人的》,对她的抱有,也这两本书似乎是罗马人故事的。不过,读完后感觉没有达到的。正如所言,本书是站在地中海的来看周围的,它是一片,她舍弃了森林中许多的,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罗得岛攻防以及黎凡特海战,只有马耳他之战写得详实,盖因为她另有《之都的故事》《君士坦丁的陷落》《罗得岛攻防》及《黎凡特海战》等。然而从读者的来讲,不大把她的书全部找来,于是仅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就会觉得非常不。   这套书的另一不足是作者的过于。如果说我可以并且她在《罗马人的故事》中她对罗马人、罗马的膜拜的话,她在《地中海世界》中对于的感情就有点让人不可接受了。书中大量了伊斯兰教徒的、、与血腥,而基督教徒在许多的对异教徒与异端的残暴一点也不亚于伊斯兰教徒,翻开他们的可谓是劣迹斑斑。写历史的故事,难免带有作者的,但的倾向就会让人觉得缺少历史的公允。真不伊斯兰教徒看了这套书后会是什么。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二):罗马之后再无罗马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   ——盐野七生   文/Onlineforever   据说,写罗马最好的日本,就是盐野七生;据传,最的、寻找最的著作都在盐野七生的著作里。这套《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描写的不是典盛的罗马,也不是写罗马的和,更不是有心污蔑罗马的与,而是一种及其的,还只是罗马的叙述。从作者的来看,寻找英雄似乎成为她一生的;从她作品的上,似乎她一直在最求的罗马的那些英雄的梦;而这部《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则简单、的描述了一个海岛的故事,是英雄吗?还是枭雄辈出呢?看套书,你心中的自有。   在作者的《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中,大量描述罗马的各种历史;这一系列的书中可以看得见一个的作者,,对罗马而,能罗马的一切好与坏。当然,在《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这一套书中没有完完全全的写罗马,而是在通过另一种在罗马的存在、以及各的;这就好比我们虽然不是在清朝、,但清朝、明国的生活、历史和、和方式的影响着今天的我们,我想,这是作者最主要的想要的之一吧。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给人的感觉是加勒比的扩大,更多的类加勒比海盗的枭雄们陆续登场,的在的上,孰优孰劣、孰是谁非,作者只是相对客观的、描述与分析,至于如何与评价,似乎和作者的并不太大。你要做的,就是去拓展那份的心,慢慢、辨析,然后做出自己的答案,来不得半点抄袭与侵扰。罗马之后再无罗马,但任谁在短内也离不开罗马的那些风俗、习惯与,这便是历史的、伟大之处:你痛恨这个世界、你对这个,但这个世界和时代注定影响你与你的,甚至是的深深在你和他们的身上打上。这,像极了“鱼可以它生活的,但它永生不能离的世界”,历史就是这样与。   我觉得这部作品很真实,如果你只看到了海盗争霸、欺强凌弱的各种故事,我觉得那是一种简单的解读;如果你只是想一些罗马的故事和罗马之后的地中海,我想这本书里有最真实的第一手(虽然部分颇有的不真实感)。曾记得某说,写作的是脱离自我,进入本我,最后自己的世界的世界。不论这句话表达的观点和内容多么,我觉得表达的不带观点,最后转眼才会,这才是上乘的好作品。   关于罗马,盐野七生的作品是。国内写罗马故事、历史的人不是客观、真实,可能与现实隐射的太多不能,可能是不能写的太而就此作罢。罗马在历史上,好比唐朝在的历史;日本唐朝、唐朝,但他们更多的是在唐朝所有的那些上有所学习与,这才是一个最与!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三):盐野七生与地中海海盗  来说这本书还是相当有可读性的,我现在比较明白盐野七生这位作家的或者说是了,她可以说是一位史,对于一些历史的和可以的和描述,这种亲历性很有,同时她对彼时历史、、人物,怀有相当的共情共感,从而也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对于史学,这多少会被算做,但对于游记史学,她的却拿捏得,阅读中你不时会为彼物所动容,却又不至于到滥情的。这使得就算她偶尔一些的也还在能够接受的内。   而这本书的通篇就是一个,围绕罗马式崩溃之后,地中海历史上长达千年的伊斯兰海盗祸患,以及被这股所卷入的地中海沿岸和之间的进行了而的描写。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易读的。   不过我完全不擅长作者那样的抒情描写,只能就其中历史稍作而已。   地中海的海盗,其实可以说是拜占庭查士丁尼一世一手造成的,自从他的、税吏的横征暴敛、势力的打害将北非特基督教势力搞得残破不堪之后,这个仅仅半个多便纷纷落入实行宗教,和机构也得多的阿拉伯圣战者手中。   于是接下来的几百,地中海海盗攻防战的,一边是伊斯兰下迁移到北非的摩尔人和柏柏尔人两个游族中的圣战海盗,而另一边则是受到拜占庭帝国压制下只被当做钱袋而不是的意大利地区的。这个时期基督教势力的是的,意大利半岛上只有大能缺乏的蛮族海盗,即使教皇自己,如果离开了罗马城,都没有。若没有查理,连欧洲的基督教能否幸存,都未可知。   西西里岛就是在这个时代被伊斯兰势力所攻占,但攻占这样一个相当富饶的大岛之后,海盗们反而转行做起领主来,可见海盗说到底还是问题。而西西里岛的的也获得了伊斯兰式的宽容——即只要交税即可。相比拜占庭以及其他诸多基督教地区对异教徒的迫害,伊斯兰式的宽容反而显得文。而西西里岛的这种,在200多年后诺曼人攻占此岛之后的统治中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被誉为地中海。   经济问题上一直着的,只是在很久的时间里,们的遮住了的。这个问题在第二章的军东征中变得更加明显。   总体上来说,几任教皇鼓动的数次十字军东征平平,收复的远征仅仅只是在北非留下了一些的基督教小国据点。本身在时代,若无的经济和往来,跨越地区维持统治就是,组成十字军的诸侯之间,互相掣肘,而意大利城邦国家也并这些的征服者,更不要说被十字军洗劫的拜占庭帝国了。   其就是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本土的城邦与北非伊斯兰诸国之间的和平通商,才是对抑制海盗相对的。   第三章专门用一整章了在这个时期,为从北非的围栏里赎回那些无力的基督徒而奔走的两个无国界“修会”与“拯救团”的努力、和,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赎金行动也使得海盗对那些原来“没有经济”的基督徒了,其中功过,。   从第四章到第七章,则是奥斯曼帝国兴起之后,围绕地中海展开的真正的与殊死搏斗。奥斯曼帝国是的内陆帝国,除了苏丹,都是奴隶,这种帝国对海洋和都并不,几任苏丹仅仅因为自己的将手伸向西方,他们开始大力伊斯兰海盗,最的海盗甚至可以出任奥斯曼帝国总。   而另一方面,内斗不休的基督教世界同盟内部互相扯的简直没有宁日,几度酿成惨败。在这种下双方仍能互有,实在是航海家的威尼斯与以伊斯兰势力为己任的专业军事组织马耳他骑士团的。只不过作者同样没有忘记将这里面的关系和大书几笔。(还没忘记她自己写的几本更加详细的相关作品,哈哈。)   然而当地中海世界在这种一进一退的无益缠斗中时,大航线的开辟,新大陆的与第三世界却日益宣告着世界经济的转移,孕育了希腊、罗马等伟大文明,诞生过热那亚、威尼斯等一系列国的地中海,就这样走入了自身的。   作者用自己的实地游历对此作出了相当的解读,意大利沿岸有许多地区,最早的也只是始于巴洛克时代,大部分都是十九世纪以后才兴建的,相反,向山中避难迁徙的,反倒历史,这与笼罩地中海长达千年的海盗是的。而长期热那亚、威尼斯等共和国发展(并最终导致它们被吞并)的不足问题,又何尝不是与此紧密相关呢?   海上不止,几度兴衰。最终,1740年,奥斯曼以国家签署了全面禁止海盗的《海盗禁令》,1816年,北非的主要城市、原来的三盗的黎波里、突尼斯、阿尔及尔也了禁止海盗的。   但是对于伊斯兰世界,这一似乎已经太晚,1830年,法兰西开始对阿尔及尔进行殖民统治,欧洲对北非的殖民时代开始了。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四):请不要被无良出版社和书给骗了  翻开书的前几页,就觉得啊,怎么直接就开始两个拉丁语海盗的不同,且忍忍吧,别人拉丁语没几个人会了,作者拿出来还能唬唬人。接下来继续读,越来越觉得不对啊,作者对于历史怎么就充满了自己的和臆想呢?而且很多都可以找到明显的来论证,可以证实或证伪观点啊!怎么就不去找找看呢,维基上就有啊!  因为之前看的是布罗代尔的《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对于地中海历史还算是有些,接下来就读到作者在各处乱说,于是开始出现质疑。  查了一下维基百科,中文上用,英文资料也不全,于是只日文,配上google,终于找到了中信这本书翻译的。无论是amazon日本版还是维基百科上明明这本书还有个副:海盗和海军,为何这家无良出版社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省了呢!  以前看中信出的一些书,也就罢了,一些研究类的,竟然将资料、索引直接省去!  再看这本书的时候,简得中信已经到家,为了,你连书的都改了!  英文盐野七生的介绍上也提到,作者在日本受到了的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参考资料,史实不足!嗯,这恰好正和中信出版社不印的参考资料的癖好相投。  本来还抱着了解一些,能忍则忍的想看完此书呢。当读到作者说基督教世界如何抗击伊斯兰的时候,我的整个阅读欲望全没有了!作者连最基本的伊斯兰、阿拉伯和穆斯林几个都没有搞清楚的人,你还在谈历史!  罢了,这本书丢在垃圾筐里吧。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五):大海  说起海盗,《海贼王》超不可挡。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人为“海贼王”的世界而疯狂呢?北欧海盗维京人龙船嗜血狂战,,开疆辟土,还有大明朝的倭寇,荼毒沿海终成一股后患。还有的大航海时代的 他们是海盗、掳掠者、海贼、。但是属于海盗的一直长存,不因词而。   盐野七生的《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描绘了一片北非海盗的大陆,上演着伊斯兰世界的血与沙。作者站在海盗的叙写海盗们的故事,但并没有什么加冕的,只有黑化的翻身。黑暗中世纪,并不是只有海盗,还有异端的审判。因为这是她想写的历史。   罗马亡了,东西帝国只是继承了土地,而罗马精神似乎死了。先知穆罕默德传教,伊斯兰教横空出世。继承者哈里发以武装发家,伊斯兰军攻占土地。于是古兰经化的浪潮在阿拉伯半岛同化东方文明了。慢慢的贪婪的渴望目光望向了西方。西方世界从此陷入漫长的蛮族之祸。   也许在西方人的眼里,撒拉森人是蝗虫。所过之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但是撒拉森人与西方的人民根本就是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原伊斯兰教徒不是天生的农民,他们宁做吃海的屠夫。只有向大海的陆地索取,那片海,是他们的黄金大陆,是有钱有粮有人的生产商。他们处于艰困之中,开始建立一些小小的栖息地,怀抱一些新的微小的希望,去构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国世界。这是一种艰难的生活,因为撒拉森人的祖先是鱼,上岸的过程必然会死去一个个的自己。但是在那个时代,没有一条通向未来的安定之道,对于撒拉森人,对西方人都是一样的。但我们都得生活。才能实习自己的基本欲望。其中有不得已,也有无人性。残暴故事背后的也是无奈的海上生命。但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归根结底,因为狮子是不会在乎绵羊的看法。   他们是海盗,但他们并不是英雄。因为战争之家是服务伊斯兰之家的。这是生存之战,因为要么战争要么就死亡。但武装的信仰,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杀戮行为,一次悖伦的兽行。   地中海的故事,不仅是北非海盗的发迹史。因为时代的交联,这个时代活跃着北欧海盗,蒙古铁骑。还有信仰之战。伊斯兰教在吞噬基督教原有的土地,于是两种信仰不得不短兵相接。在伊斯兰的教义,不为我宗,必是逆种。这个世界只有伊斯兰教徒,其他教不为承认。   基督教与伊斯兰之战。简单的是伊斯兰圣战与十字军东征。信仰的对决,逐渐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西方诸国之战。一个崛起的心国家野心勃勃试图建立一个广袤遥远的伊斯兰世界。因为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建立一支合格的海军,以海发家却输给海,这是一个自我和谐之道吧。也是一个不忍直视。所以国战成为海盗们与西方世界的游戏。   海盗化身国家的私有军队,雇佣着去游击。被招安的海盗们,成为自由的国军。海盗行为成为国家许可的兼职。但兼职的实力,是需要个人业绩说话的。即使有几番气势颇猛的野心计划,但是大多惨败或者无果。因为与正规军相比,他们输的是一种精神。骨子里的小打小闹,抢完就跑,打不过就跑。不彻底革新,终是不成气候。而且诸国心怀鬼胎,连横又合纵。掣肘加间隙,让海盗们在海洋里暴得大名。   如同补完海贼王SP与一下午的12个剧场版。我觉得橡皮人永远都是第二次开始有效的作用,要是橡胶制品都这样,那会出人命的。但男人,应如路飞那样:不管是爱(chuang)情(shang)或者生(chuang)活(xia),想要长久,靠的不是长度,也不是速度,而是能再战几回合。但我唯一记得还是娜美的大胸。因为对于扬帆少年们,大胸就是航海士。看着娜美,那才是我们的大海。地中海的海盗,总是缺点什么。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六):国家海盗与现代文明  盐野七生在写完《罗马人的故事》后,并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撰写罗马分裂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罗马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相反他们不但成了北方蛮族侵略的对象,而且还成为了伊斯兰海盗的猎物。在这部书中,盐野七生开篇就区分了两种海盗,一种是国家支持的,一种是独自作案。而这部书的主人公就是这些海盗们,即西方世界是如何应对的。   这部书已经不再像《罗马人的故事》那样,围绕着罗马的兴起,而是围绕着地中海东西方对抗着笔,所以线索非常,出现的人物也非常繁多,这给不熟悉西方中世纪历史的读者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如果,书中能够对出现的人物加以注释,也许会帮助阅读这样一部浩繁的作品。当然,盐野七生的文笔依旧的好,所以读起来反而文字上不困难。只是,很明显盐野七生将立场站在了欧洲的立场上,所以对于伊斯兰世界的崛起,用了海盗侵袭的角度,认为欧洲世界完全是被伊斯兰支持的海盗骚扰,所以才形成了政治性的联盟,这样的联盟有助于防止海盗的入侵,但是却无力阻止海盗的持续性的骚扰,更不要提如何拯救基督教世界了。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罗马帝国被北方的蛮族入侵,导致东西罗马的分裂成为两个部分,而与此同时伊斯兰世界慢慢崛起,成为了欧洲人最大的敌人。他们蚕食了中亚及其周边地区,并将北非纳入囊中,这样就与原来将地中海当成内海时期的罗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地中海就成为了东西方世界斗争的舞台,在这里的英雄不再是马其顿方阵以及罗马人的步兵,而是横行海上的海盗——特别是在伊斯兰国家支持下的海盗,更是成为了东方向西方挺进的利器。   当然,欧洲人并非束手无策,而是组织了各种军团和堡垒来应对来自海盗的劫掠。不过,这场战争不再是波斯与希腊的海战,而是恰恰相反,欧洲人在海盗的入侵面前呈现出节节败退的局面。虽然,涌现出很多的英雄骑士多利亚、瓦莱特等人,但是伊斯兰世界也同样涌现出了红胡子这样的海盗英雄。他们在地中海这样的舞台上驰骋往复。   不过,我想从这部书中,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比如,基督教世界真的与伊斯兰世界完全不同吗?大家都知道伊斯兰有朝拜圣城麦加的习俗,人们通过朝圣来解除平生的罪孽。问题在于,基督教世界也同样有圣年,基督徒要徒步走向罗马向教皇朝拜,从而免除平生的罪孽。想来,基督教与伊斯兰更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虽然互相彼此仇视,但是无论从信仰还是方式上有着太多的类似之处。   这本书说的是伊斯兰的海盗横行地中海,对于欧洲世界的侵略。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欧洲在十五世纪后,也逐渐形成了大西洋海盗圈,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到英国的海盗,无一例外都是国家支持的海盗。可以说,欧洲的崛起,完全是将地中海的伊斯兰海盗行为模仿到整个世界范围。尽管,奥斯曼土耳其最后禁止了地中海地区的海盗行为,但是欧洲人则将海盗行为发扬光大到了世界领域。以至于,世界最大的帝国,白天当海上警察,晚上就化身为海盗,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游弋。   利维坦自从霍布斯将其借用为国家的代名词后,就与海上怪兽绝缘了。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利维坦首先是海上怪兽,其次才是霍布斯笔下的国家观念。当我们理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们必须追问,这个海上怪兽与主权国家之间有什么关系?其实,盐野七生这部《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很好诠释了这个问题。如果说,罗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话,统一的国度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他能够横行西方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罗马帝国灭亡后,虽然欧洲世界并未彻底瓦解,但是已经失去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来对抗日渐崛起的伊斯兰世界了。与一盘散沙的欧洲世界相比,伊斯兰国家要统一的多,无论是崛起时的阿拉伯,还是继起的奥斯曼土耳其,都是绝对统一的国家,他们能够对外进行有组织的海盗行为,而欧洲却无力进行统一组织的抵抗,这就是此消彼长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伊斯兰世界无论是阿拉伯还是土耳其,相对于一片散沙的欧洲来说,都是巨型的利维坦,对内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外能够采取强力的扩张。当英国学习到这一切,向世界扩张的时候,霍布斯反倒是从中总结出了“利维坦”这样的国家观念,成为了英国走向现代国家的起点。   新航路的开辟与土耳其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关系。尽管,欧洲人对于十五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念念不忘,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是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东西方交通造成的。尽管,欧洲人还可以从非洲好望角折向东方,但是他们还是跨过大西洋,开辟了走向东方的新航线。只不过,我们必须说欧洲人的航海技术,还是与伊斯兰世界的对抗中,慢慢提高了其造船和航海技术。如果,没有东方的伊斯兰世界的刺激,西方是无法发展出现代性的文明。   这本书的题目《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点出了这是罗马文明衰败后的西方世界,也就是俗称的黑暗的中世纪。尽管有很多人辩称中世纪并不黑暗,但是与灿烂的罗马帝国时期相比,中世纪是要暗淡许多。那么,为什么罗马灭亡后,欧洲会陷入到一片黑暗之中呢?雅各布斯曾经在《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中提及过罗马帝国衰亡后的欧洲世界,所有的文明和技术都好像集体失忆了一样,人们放弃了高度文明,又回到了无知愚昧的世界。盐野七生这部书也同样要处理类似的问题,尽管她尝试为欧洲文明辩护,但是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我觉得不妨借着这个话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高度的文明,是人们建立起城邦,对抗外在自然的过程,人类的技术越高,就意味着文明越高,同样意味着人们越来越远离真实的世界——自然。一旦人们适应了人造的世界——城邦后,其实就放弃了独立面对自然的能力。相反,城邦与城邦之间的战争,却从未因此停止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文明的帝国往往被野蛮的文明所征服,这其实意味着,人们并未真正征服自然和野蛮,而是被文明的外衣蒙蔽了,而自然的身躯变得更加软弱。一旦攻破了文明的护甲,脆弱的身躯是无法承担起文明延续的工作。在这个意义上,罗马帝国的衰亡,正是文明彻底被毁灭,欧洲不得不再次面对自然和野蛮的压力。也许,从这个角度上,罗马的衰败并不是坏事,至少欧洲人并未因为文明的衰败而灭亡。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七):将一千年兴亡看饱  中世纪,通常意义上指的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1453年之间这一段时期。由于这段时期欧洲群雄割据,战火纷飞,生产机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人民的生活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因此也被成为欧洲的“黑暗时期”。而又恰恰是在这段时期之后,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思想文化的运动带来了科技与艺术的革新,近代欧洲从此拉开序幕。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更加好奇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千年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地中海,顾名思义,是大陆之间的海洋,准确的说,他是欧、亚、非三大大陆板块之间的地中海。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军事战略意义。它既是古希腊、古埃及等文明的摇篮,又是列强长期争夺的场所。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是西方军事强国舰艇驻扎密度最大的海域。   帝国,往往是历史爱好者关注的对象,以地中海附近为例,先后诞生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但很少有人关注在旧帝国灭亡新帝国崛起之间的历史故事。就拿我自己而言,也许是历史涉猎还不够广,对于地中海的历史,我的眼光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就关注在后来形成的法兰克王国、东西哥特王国、盎格鲁撒克森王国,以及后来形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等,而对于拜占庭帝国只在脑海中留下了比西罗马多存虚一千年、渐行渐衰、负隅顽抗的模糊印象,更不要说帝国衰亡期间具体人民的生活了。   海盗,对于80后的人来说,主要的印象都来自于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杰克船长的古灵精怪,而维京海盗、索马里海盗似乎只是贸易商船幽魂不散的噩梦。至于那些信奉伊斯兰教、被称作萨拉森人的地中海海盗,由于历史资料稀少,令我鲜有耳闻。   宗教,本应是帮助人脱离苦海得到幸福的信仰,却成为了战争的最频繁理由。正如今天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叫嚣的那样,“要么信教要么全杀”,以宗教之名义而挑起的战火从未熄灭。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中的一神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恰恰就是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隔海碰撞的。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是盐野七生继十五卷《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后的又一重磅作品,这位定居罗马的日本女作家,在编写了罗马史上一个又一个英雄梦后,不知面对中世纪海盗丛生、列强林立、群龙无首、新旧宗教强烈对抗的地中海世界时,是以怎样的心境完成了这部共640页的巨著。全书仍然延续了盐野七生生动的写作风格,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视角独特、启人深思,让读者配合着精美的插图领略历史故事中的惊心动魄。   当我捧着这本厚重的历史故事,对照着地中海地图上蜿蜒海岸线附近或大或小的岛屿和城邦时,不禁想起清代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文/卢育涛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八):分裂的基督教世界   威尼斯少女塞西莉娅o巴福跟随父兄乘船从罗德岛的庄园返回威尼斯时,遭遇了伊斯兰海盗。父兄们在战斗中被杀死。塞西莉娅被海盗们掳去,献与奥斯曼苏丹。巴福家族是威尼斯的贵族。所以,威尼斯驻伊斯坦布尔的大使受命营救塞西莉娅。但是,这位少女既然已经被送入苏丹的深宫,那就是任何人也无法把她救出来了。然而,从此以后,历任威尼斯大使都以极隐秘的方式与塞西莉娅保持着联系。在这位不幸的少女最为痛苦的时候,来自威尼斯大使的消息,应该是她唯一的慰藉吧!数十年之后,塞西莉亚的儿子穆拉德三世被拥立为奥斯曼苏丹。从此以后,在苏丹母后的指导之下,奥斯曼帝国就尽量执行迎合威尼斯利益的外交政策。甚至为了满足威尼斯人的愿望----已经贵为苏丹母后的这位当年的威尼斯少女----处死了贤明的大维尔齐索卢科。在塞西莉娅的心中,唯有为威尼斯祖国略尽绵薄之力,才是余生最为快乐的事情吧!   意大利少年西庇阿o齐卡拉,在他十岁的那年,跟随父亲出海迎战伊斯兰海盗,不幸战败,被掳去伊斯坦布尔,献与苏丹。三十三年之后,奥斯曼穆拉德苏丹任命西纳姆帕夏为奥斯曼大舰队的司令官。上任之初,西纳姆帕夏率领着大舰队巡航地中海。这位西纳姆帕夏,就是当年的意大利少年西庇阿。巡航途中,西纳姆获悉,西西里总督逮捕了自己的老母亲。他立即率领大舰队北上墨西拿海峡,致书西西里总督,威胁说,如果不释放自己的老母亲,西西里诸港口将会化为一片火海。西西里总督大为惊恐,立即照办,并且送老母亲来与西纳姆帕夏相会。失散三十三年的母子只有一天的时间相聚。是日黄昏,夕阳落下西西里群山,西纳姆帕夏与母亲决别,奥斯曼大舰队扬帆而去。母子们都知道,从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了。   如果没有伊斯兰海盗,这样的人间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自从伊斯兰宗教力量兴起之后,千余年间,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海盗们就持续不断地掳掠意大利沿岸以及诸岛屿地区的基督教平民们,贩卖为奴,攫取暴利。被掳掠的基督教平民们受尽侮辱,苦役至死。他们的遭遇极为悲惨。据估计,在这千余年间,被掳掠为奴的基督教徒大约有数百万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那些奴隶们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正是这样的悲愤与同情的情绪贯穿着全书的始终,支撑起全书的结构。所以,作者特意用了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拯救修会’与‘拯救骑士会’,这两个基督教团体建立的宗旨,就是想方设法在基督教世界筹措金钱,然后送去伊斯兰世界赎回被掳去的奴隶们,这些修士们的高尚义举,读来令人十分感动。   至少是从十六世纪以后,基督教世界已经渐渐地从罗马帝国缓慢解体的漫长痛苦之中恢复过来,看起来似乎是,基督教世界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各个方向都已经超过了伊斯兰世界。然而,因为基督教世界的分裂,他们却始终无法有效抵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地中海海域,始终无法平息海盗们的祸害。   在作者来看,只有实施‘罗马的和平’,基督的欧洲联合起来,才是剿灭海盗的唯一方法。如果能够做到的话,类似于威尼斯少女西塞莉娅,意大利少年西庇阿,还有千千万万被海盗掳掠、被海盗残酷杀害的基督徒平民们……他们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了。然而,信奉基督的国王们、意大利城邦的执政官们都只顾着自己的私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们随时都准备着与奥斯曼苏丹妥协,引之打击自己的基督教兄弟。所以,一个分裂的欧洲,无法保护自己的平民们免于海盗的掳掠。   一个分裂的欧洲更好?还是一个联合的欧洲更好?即使是现在,恐怕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吧!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九):《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在冰与火的世纪走向共和   读盐野七生的这部《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每每读到章节末尾时,在耳畔仿佛会响起所谓的“时光的钟声”。其实所谓历史的重量,并不在于所谓的丰功伟绩,攻城略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后人从历史中,又能窥见什么呢?   “历史是人类的尊严。”这是日本史学泰斗阿部谨也的名言。也很凑巧,这句话出自他的代表作《中世纪星空下》,世界跨度上刚好与盐野七生的《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重合。更有趣的,其实在于同样的话语,在分别侧重于学术和通俗领域的历史作品中有着相似的体现。这样的默契,是在难能可贵。   或许任何学术都不应被置于“象牙塔”中吧。亦或是学术本身不该如此。至于研究者应该处于怎样的目的,来书写知识与经验,其实更要从最简单的意义出发。学术不应意味着孤高,而是更广泛意义的应用。   盐野七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卷帙浩繁的十五卷本《罗马人的故事》。这部作品用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罗马的兴盛与衰落娓娓道来。这又是一部极重视“应用”的作品。透过罗马人的故事,盐野七生剖析了一个民族兴衰的缘由,大到治国,小至持家修身,人们都可以从中看到有趣的道路。其实“治大国如烹小鲜”,世间的事理,本来便无大小之分。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显然承袭了这样的特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拿着古兰经”,擅长掠夺和绑架的撒拉森海盗在地中海肆虐。地中海秩序被打破,他们的野蛮行径让地中海人民饱受掠夺之苦。随后奥斯曼帝国利用北非的海盗作为自己进入地中海的踏板对基督教世界步步紧逼。而与之相对,基督教世界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卡洛斯率领的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率领的法兰西以及威尼斯共和国等,不同的国家及领导者的想法、利益交织在一起,大国之间相互抗争。为了对抗伊斯兰的海盗,基督教世界的军事力量集合到一起,出身于热那亚的老将安德烈o多利亚,反抗土耳其的马耳他骑士团团长让o德o拉o瓦莱特等英雄挺身而出,与魅力非凡组织能力一流的海盗首领屡屡对决。这部作品描绘的,便是罗马灭亡后地中海世界这段长达千年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矛盾是驱动历史的动力。在这段时间的地中海世界,“海盗与正规军”的冲突是表象上的矛盾。他们互相钳制,互有胜负。而这对矛盾的背后则是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国度的矛盾。与其说是信仰,倒不如说是观念上的冲突。正如法国史学泰斗布罗代尔的观点,文明的特质是历史研究的核心命题。以游牧文明为基础的伊斯兰文明,与欧洲大陆上以农耕文明为基石的基督教文明,在处理问题的观念上具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两种不同文明的相遇,最终或许会实现融合与发展,但在一开始,因固有的不同产生的隔阂,使得冲突在所难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便是地中海世界在这一时期战火不断的原因。而在战乱的同时,两种文明为了增强实力,却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在基督教世界,本来因罗马灭亡而各自分散的国家又因强大的敌人出现而不得不重新联合。但少了强权的制约,联盟的各个成员又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而在伊斯兰世界,打着“圣战”旗号的“穆罕默德们”,却雇佣了海盗作为自己的主力部队。这便造成了西方与东方文化中一个有趣的差异:在东方,海盗只代指非法的海上劫掠者,但在西方,直到18世纪,海盗存在两种表达,即合法与非法之分。伊斯兰世界的雇佣军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或许是海盗“红胡子”,如此说来,他显然是后来显赫一时的“英国皇家舰队”德雷克上将的前辈。   历史潜藏的规律是很有趣的。热衷于雇佣的伊斯兰文明最终衰败,大概是由于在《古兰经》与剑之间,维系关系的是金钱的缘故。而在欧洲,分散联合再分散,让欧洲的局面时而安泰时而动荡。这样的命运,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竟还会反复上演。   盐野七生说,“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究竟是什么,以及政治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成了这本书。罗马模式也许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标杆,但身处罗马时代的叙述无法将其特性表现,显然有些“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味。罗马灭亡后,和平不再,在这样的时刻与之前的辉煌再作对照,也许会获得更多体悟。如此说来,所谓的“中世界”也许并不黑暗,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过渡着过去与未来,提醒着人们怎样避免跌入深渊。   这也许也是历史的额外功用吧。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读后感(十):地中海:从争霸到衰落  荣枯盛衰为历史之道,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也概莫能外。   1400多年前,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来的伦巴第人南下意大利,与哥特人争夺意大利半岛长达20年的东罗马帝国已经无力驱逐之。42年后,“受命为圣”得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先知的继承者们“左手执宝剑,右手擎《古兰经》”,东击波斯,西攻北非,将地中海的东岸与南岸完全纳入“伊斯兰之家”。北非原住民摩尔人和柏柏尔人因阿拉伯人的征服而改宗信仰伊斯兰教。但这些新生伊斯兰徒没有资格参加扩大“伊斯兰之家”的战斗,更不能参与战利品的分配。   早在罗马帝国时代就不擅长农工业的北非人选择了“海盗”这一高收益的职业。此后的一千年里,这些被地中海对岸的基督教世界称为“撒拉森人”的伊斯兰教徒狂飙般地北上洗劫意大利南岸那些不信真主的“基督羔羊”。他们给罗马教皇约翰八世留下了这样惨痛的记忆:“我眼前浮动的,尽是基督的敌人让信奉基督的人们痛苦、死亡的景象”。教皇有自己的苦衷,法兰克王、德意志王各自都在忙于处理国内的纷争,无暇理睬教皇近乎哀求的请求。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将红底白月牙之前插上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已经偏居一隅多年的东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西班牙,奥斯曼在地中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海上出于弱势的奥斯曼帝国经过权衡后,决定将北非海盗作为自己的雇用海军,任命海盗头目为海军总司令,海盗世界进入了凭能力当头目的年代。这让曾写出《君主论》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感慨道:奥斯曼是一个除了苏丹之外所有人都是奴隶的国家。所谓所有人都是奴隶,也就是苏丹之外,人人平等。正因为如此,奥斯曼苏丹麾下的海盗海军可谓是人才济济,库尔特格尔、“红胡子”哈伊尔丁及其得意门生图尔古特都是集中代表。 基督教世界也有自己的“大海汉子”,尤以出身于热那亚首屈一指的贵族家庭的安德烈亚o多利亚最为勇猛。这位大器晚成的热那亚贵族曾先后参加热那亚、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等地的战事,多次狠狠地教训了对岸的那些海盗。   对待暴徒,以牙还牙才是硬道理。这个时代的马基雅维利写道:即使被憎恶业不可被轻蔑。外交处理的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被轻视、被轻蔑都会造成实际利益的损害,外交中的重中之重应是绝对避免这种情况。   但地处亚得里亚海深处的威尼斯可不这么认为。这个以商立国的城邦一有机会就与奥斯曼缔结合约,尽管它拥有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只要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还在手里,只要地中海东部的航线通畅,就能保证威尼斯享受欧洲最大的繁荣。   这样的美好不会永远维系。当“伟大的苏莱曼”之子塞利姆登上苏丹的宝座时,他决定进攻塞浦路斯??——也许塞浦路斯的葡萄酒格位醉人吧。   当知道“玻璃球”外交游戏不能再继续下去时,威尼斯果敢奋起,联合西班牙与罗马教廷的海军,在黎凡特海战中一举摧毁了奥斯曼海军,也挫败了奥斯曼对西方的攻势。   黎凡特海战证明奥斯曼不是一个海军强国。17年后的1588年,西班牙也证明了自己并非海军强国,这一年,著名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大败于伊丽莎白女王的英格兰海军,这预示着地中海时代的结束,一个以大西洋为世界中心的新时代开启了。   少年时代,我醉心于扬刀立马的英雄般的历史故事。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叙述已不是我的历史最爱。生于1937年的盐野七生是讲故事的好手,在她笔下的中世纪地中海中,海盗业始终只是一种媒介,由此引出的是那个曾经是世界中心地区的历史发展。她让我清楚的了解到这段承接罗马帝国到大航海时代的地中海历史。但这段历史是黑暗的??——虽然它绽放出了文艺复兴的花朵,至少对那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老百姓讲如是。   书中最让人温暖的是“拯救修会”不折不挠的拯救基督徒的事情,这些终身不娶的修士拥有的不是常人身上所见的“易逝的同情心”,他们身上散发着永不退色的、人性的光辉。
深度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巫森林冒险模式 猎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