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旗舰机越来越贵的时候,为什么锤子新旗舰越来越便宜了

2016年已出国产旗舰盘点 谁会是你心目中最好的手机?
我的图书馆
2016年已出国产旗舰盘点 谁会是你心目中最好的手机?
2016年国产机中给力的旗舰已经上市了不少,现在大家都在等锤子新旗舰T3。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T3的发布会还是遥遥无期。那么在已经出的旗舰机中,都有什么样的亮点呢?性价比最高:ZUK Z2 Pro/乐视MAX216年的旗舰手机中,要说性价比最高的旗舰机该属联想旗下的ZUK Z2 Pro和乐视的乐MAX2。▲ZUN Z2 Pro联想ZUK Z2 Pro采用了高通骁龙820处理器,内存组合为6GB RAM+128GB ROM;相机配置也不低,1300万的后置摄像头搭载800万前置摄像头,支持OIS防抖、蓝玻璃红外滤光;电池容量为3100mAh。手机还自带十种专业传感器,支持血氧心率紫外线即时感测,功能很是强大。这样一款配置高端,功能强大的手机,售价2299元,性价比超高。▲乐MAX2乐视的“硬件免费”口号让人反感,但不得不承认乐MAX2的性价比是真高。乐MAX2处理器为高通骁龙820,内存组合有4GB RAM+32GB ROM、 4GB RAM+64GB ROM、 6GB RAM+64 GB ROM和 6GB RAM+128 GB ROM四个版本选择。相机配置较高,2100万像素的后置+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电池容量为3100mAh。内存配置最小的售价2099元。争议声最大:魅族Pro 6魅族今年的新旗舰PRO6收获的争议声最多,首先手机的外观一如之前的Pro系列,颜值属于上乘;但同样的外观设计容易审美疲劳,缺乏创新。其次,PRO 6相对于魅族PRO 5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仅仅在细节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说前置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对称设计,耳机孔的位置,双色温闪光灯变成10颗环形闪光灯等等。魅族PRO 6的价格还比之前的PRO5贵了几百元,现在定价是2499元。最意外:OPPO R9和vivo X72016年的旗舰机中,最让人意外的是OPPO R9和vivo X7。这两款手机被称为旗舰中有名的高价低配机,价格比一般旗舰机高,配置比一般旗舰机低。▲OPPO R9OPPO R9用联发科MT6755的处理器、4GB RAM+64GB ROM以及16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的配置打出了2799元的价格。在vivo X7的冲击下,手机进行了一次调价,降价至2499元。然而2499元的价格也让这款手机并没有那么值,这款高价低配的手机创造了每1.1S卖出一部的奇迹。▲vivo X7vivo X7定价2499元,比OPPO R9稍微人性化了一些。vivo X7处理器为高通骁龙MSM8976,内存采用4GB RAM+64GB ROM组合;相机配置为1600万柔光自拍前置摄像头+1300万后置摄像头。电池容量3000mAh。自带闪光灯的vivo x7很得妹子们的喜欢。最漂亮:努比亚Z11在16年的旗舰机中,努比亚Z11的颜值都秒杀其他旗舰手机。无边框的设计再加上2.5D弧面玻璃,不仅视觉上质感满满,真的用手摸时也是质感满满。美中不足的是Z11后背的三段式设计,有一点儿丑……最“正常”:小米5小米5是16年薪旗舰中,配置尚可、价格也尚可的手机。说配置高,不如中兴天机7;说性价比,不如ZUK Z2 Pro;颜值又不如努比亚Z11和魅族PRO 6。小米5处理器同样是高通骁龙820,标准版内存为3GB RAM+32GB ROM,搭载3000mAh大容量电池,定价1999元。手机相机支持光学防抖,像素值分别只有前置400万像素、后置1600万像素。配置最高:中兴天机7在2016年新出来的国产旗舰手机中,中兴天机7毫无疑问配置最高。天机7采用了高通骁龙820处理器,标准版内存为4G RAM+64GB ROM;相机组合:2000万主摄像头(支持光学、电子防抖,自动对焦)+800万前置摄像头。电池容量为3250mAh。手机屏幕为2K压感屏,搭载HiFi双芯片+双音腔+立体环绕,还在顶配版的正面屏幕上加入了胡桃木元素的扬声器。可以说,中兴天机7是放入了所有能用上的旗舰配件。整体配置可见一斑。强大的配置,价格自然不同凡响,中兴天机7标准版售价3099元。呼声最高:一加3作为16年的旗舰机,一加3是呼声最高的一款手机。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一加3的评价都很高。除了呼声很高,一加3同样是当前旗舰手机中风格最为硬朗,最有“男人味”的一款手机。首先,手机颜色就只有薄荷金和冰川灰两个冷色调的颜色外观可选。其次,手机的外观设计上也确实很爷们。手机采用了高通骁龙820处理器,闪存6GB、机身内存64GB。相机组合为1600万主摄像头+800万的前置摄像头。电池容量为3000mAh。手机定价2499元。所有旗舰手机都配备了指纹识别功能,USB接口为Type-c接口。这么多旗舰机究竟哪款是你的菜呢?听雨
您觉得上半年国产机整体怎么样? (单选)
趋同严重!
馆藏&18847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在国产手机的“性价比”包围圈,为何我们依旧喜欢使用锤子?【锤子科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13,561贴子:
在国产手机的“性价比”包围圈,为何我们依旧喜欢使用锤子?收藏
这是专门写给各位锤粉的,以及关注并且犹豫的潜在锤子买家的人
锤子科技坚果Pro,搭载骁龙625/626芯片,3500mAh大电池,双卡双待全网通,18W快充漂亮得不像实力派.
2016,这是全新的一年,所有的手机都进入了新的一代,小米5,乐max pro2的工程机,国产手机的新一年性价比之战已经展开,可以预料的是,魅族,努比亚,一加,以及乐视都会让很多人拥有一台便宜廉价的神机,秒杀某星,甚至某果不再是梦
过一阵子再来个直降800,你就知道什么叫后来性价比啦
过一阵子再来个直降800,你就知道什么叫后来性价比啦
这是历年来的主基调,运用极限的价位,却卖出一两千的价格,htc已经被这套玩弄得苟延残喘,索尼的手机业务也是不见起色,就连三星也逐渐有些吃不开,便宜,廉价,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硬件,这是所有人对于中国手机的看法
某果?开玩笑
老罗做事这么认真,锤子这么美,还有首创的无断点边框,精致易用的系统,但是现在这个配置,这标价太低了,老罗太不自信,我觉得定价¥6666比较合理,吉利数字大家都喜欢,别总说小众品牌,爱马仕也不是人手一个的,手机一样做就做精品,不要在乎几个人去买
t2的美观,手感,以及人性化的细节和系统,这个价格很合理了,手机好就够了,性价比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人而异,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
性价比,是一件好东西。它能让我们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这对于囊中羞涩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过好日子的利器。比如说我的第一台电脑,同样的价格,我最终选择了自己组装一台pc而并不是购买现成的品牌机,这是因为我的目的很明确,我要一台性能强劲的游戏机,而装机无疑是一件可以让我用最低的价格达成目的的好事。同样的,手机也是一样的,很多人的需求不同,自然也构成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花钱买最值的东西无疑是一件好事。
2014年末,在使用了将近一年半的wp之后,我无奈发现了,wp并不适合我,大量软件的严重滞后,导致了使用上的不便,这对于一个中度互联网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坚信微软的改进与更新,直到今日都证明了是一场笑话。当时我想要选择的,是苹果与索尼。苹果,毋庸置疑的王者,当时果6刚刚发布,大屏的改进,以及销量上的奇迹无疑是最保值的选择。索尼,由于家庭环境,对于索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且索尼的品质,并不需要我多说什么了。
学特色小吃哪家好? 找苏味轩 包教包会 一费到底 学2送2 自己创业做老板!
不过,当时国产手机也是大行其道,所以我就想,看看国产手机如何好了?毕竟我还是愿意为了国产手机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薄力。在进行了几天的资料搜查后,锤子t1进入了我的视线,不同于当时国产手机千篇一律的原始设计,锤子t1沉稳靓丽的平衡设计,脱胎于iphone4的设计语言,这些无疑在诸多手机中标新立异。由于我的确不喜欢太过大众的手机,锤子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仅仅只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部手机,我特地看了一下锤子的发布会,还有那场著名的老罗与“刘翔”的辩论赛。老罗的锋芒毕露,毫不留情的说话方式,无疑让众多人心生厌恶,这导致了锤子遭受了许多恶意的中伤。不过,身为一个从小就不愿意顺应大众,因此被人排斥的人来说,这让我可以更好地观察我所看到的一切。在老罗的身上,我看到了叛逆,对于现实生活各种不平的不满。这种人会被说成自私或是其他什么东西,不过在我看来,这恰恰说明老罗这个人的本质。是一个极度骄傲,不屑于任何虚伪或是妥协的东西,这种人,或许你很难喜欢得起来,不过他的产品,我想是不至于作伪的,值得信任的。
这个确实有点难了
国产手机的通病,其实十分简单,由于极限的压低价格导致的质量问题。在主要硬件上的求强求贵,却在许多不重要的硬件偷工减料,滥用次品。这也是国际大厂的手机,比如苹果,三星,HTC,索尼等,除了品牌附加值之外比较令人放心的一点,严格的品控使得手机的损坏率远低于国产手机。可是,在观察罗永浩几次行为,我觉得,以他的自尊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偷工减料的事情,所以我可以很放心手机的质量问题。而且锤子的手机外观,说实话在国产手机,它对于外观的诠释无疑是处于一流地位,这从它获得了if金奖的一点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支持老罗!支持锤子!
认可锤子的人,是因为他们看到的并非是锤子的价格或是硬件。我相信他们都是有着强烈的自我精神诉求,追求一种个性上的独立。他们渴望的,是自己选择的东西,能够看得到一种精神,一种能够认可的精神,造出一部手机十分容易,可是为手机赋予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在向高端转型时,却被众人认为是一种不识时务。在锤子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极度的骄傲感,而这份骄傲感是带刺的。只有同样骄傲的人,才会感受到那种极致的美。许多人觉得一部手机何必搞那么多花头,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手机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一种工具,它几乎要融入你的身体,成为你的一部分。这个时候,选择一部,能够与你的精神共振的手机,确实是一件明智之举。
点亮12星座印记,
软文不错,微博上@给罗永浩,说不定能得一部t2呢   --来自用来装逼的smartisan t2客户端
因为不同。
顶贴   --来自Smartisan T2贴吧客户端
这贴不给50说不过去
这个要顶!
精神共振,这个词我喜欢。锤子系统的壁纸就逼格满满,还有最近更新的文青版主题-錆青磁,我操,我都爱死这个颜色了
每次一上来就先把国产机损一顿,你倒是把各家旗舰拆机视频发来比比啊,天天发这种鸡汤文有鸟用!
好帖!我看完了、等我发工资就买、那会也降价了
就因为你是锤粉
买个手机,说是要为国产机贡献力量,这种话也真是装的不要不要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推荐最热文章
相关热点新闻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
东方女性网()版权所有&&&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处理。
备案:蜀ICP备号-1 粤公网安备 13号锤子手机 -
锤子手机T1是否在致敬《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石碑?
用一句知乎名言,这是库布里克在知乎被黑的最狠的一次。
这个世界除了支持罗永浩、黑罗永浩的人之外,还有第三种人:支持他所做的事,无论成败。这个世界需要更多搅局的人和事,人们需要更多的选择,火烧的更猛一些,更好的创新才会出来。如果手机市场没有搅局者,今天我们还在塞班系统上玩。风平浪静的市场意味着死气沉沉,一家垄断或者几家寡头,都需要来自外部的刺激与冲撞。锤子手机这件事,我非常支持。不在于情怀,不在于理想主义,只是觉得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让火烧的更旺,让市场竞争更激烈,让人们更重视用户体验,重视工艺。无论他们是鲶鱼池里的泥鳅,还是跃过龙门的鲤鱼,都是好事。罗老师是非常擅长营销的人,这种营销有时给包括我在内的人们正面的看法,有时是负面的。我只是拒绝站队,既不黑也不粉更不路人更不看笑话。我也许反对老罗的一些做法,但我支持这件事。
一句话概括,就是锤子溢价太高,降价后的价格算是比较合适的清仓价。
记不太清了,好像是那次他因为索尼镜头问题去了日本回来之后?
可是,中国人确实垃圾啊,太君确实伟大啊,三观正,我们粉丝都认同罗永浩,他说的没有错啊。
虽然没有一手数据,但从目前的公开信息看,锤子手机出货量低,返修率高,退货的人不少,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比起当年的西门子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把老罗的位置换一下,从CEO变成消费者维权者,不知他是否会举起锤子
罗永浩还没死,题主这问题不去问罗永浩却来问知乎,可见根本不是想知道答案,只是想来炫耀自己的立场。既然是要炫耀,至少也先把数字拿出来:出货量如何低,返修率如何高,退货的人有多少,质量问题都是什么。噢,我忘了开题第一句话了——“虽然没有一手数据”。未打先怂,百战不殆。
要在日本卖手机?那得先看运营商同意不同意------------------------------------------以下纯属YY---------------------------------------------某日,罗永浩前往NTT总部商谈新款锤子手机在秋季上市事宜。这次的罗永浩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事先已经调查过,在日本卖的好的手机也就苹果三星,顺带一个索尼,然而这些货色在新款的锤子手机面前都是战5渣(罗永浩认为)。他相信NTT这个日本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一定会被自己产品的工匠精神和情怀所打动,从而使锤子科技走上拳打苹果脚踢三星的第一步。在与NTT销售部的总裁经过一番寒暄后,对话终于进入了正题。NTT:罗桑,你要在我们这里卖手机,当然是可以的。我们经过调研,认为锤子手机是一款优秀的产品,非常值得进行合作。罗永浩不禁心中窃喜,觉得小日本还是挺懂的,比中国大陆那帮土鳖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NTT:但是呢,由弊社销售的手机,一般都需要遵守些弊社的规定,这点还需罗桑见谅。罗:没事儿,您尽管说。毕竟天下运营商一般黑,这一点,罗永浩是做过准备的。NTT:那么,首先呢,由我们NTTdocomo销售的手机,都必须印上我们NTTdocomo的Logo,您看,就是这样。罗:什么?话音未落,NTT的总裁就拿出一台三星GalaxyS6递给了罗永浩。而罗永浩则一眼就看见了印在听筒下方的那个大大的NTTdocomo的Logo。罗永浩顿时眼前一阵眩晕,心想:这帮小日本,到底懂不懂工匠精神,这Logo怎么能印的这么丑!罗:这……Logo是一定得印么?NTT:当然,不过您也可以选择印在背面。说着,NTT总裁又递了一台索尼XperiaZ3给罗永浩。果不其然,原来应该是印着Xperia的地方变成了NTTdocomo。好吧,背面,那还算可以忍,罗永浩强行咽下一口口水。NTT:其次呢,我们docomo有一些服务软件需要预装,这对于安卓系统的手机,是必须的。罗永浩想了想,大概就是指前段时间自己在秋叶原摆弄的手机里装的那些不看入目的App吧,真是糟糕透顶。罗:预装软件这没问题,不过我们可以把图标重画一遍么?NTT:不行。罗:……为什么?NTT:因为如果换了图标,那么我们的客户就很有可能要重新来认识哪些图标是哪些服务,这很有可能给使用这些服务的客户带来麻烦,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图标不能换。就那丑的要死比小米还土鳖比新浪微博客户端还难用的玩意儿居然还会有用户?!这些小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真是日了狗了!罗永浩不禁在心中咒骂到。但罗永浩立刻就冷静了下来,想到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SmartisanOS还有特色功能,能隐藏图标,到时候把那些土鳖玩意儿全藏起来就是了。NTT:最后呢,所有通过弊社销售的安卓手机,都要安装上我们NTTdocomo自己设计的桌面launcher。罗:啊!?这时,罗永浩突然想了起来,似乎前段时间自己在秋叶原摆玩的NTT的手机用的都是那么一副脑残桌面。罗:不行不行,这可不行,我们锤子手机的SmartisanOS的桌面可是一大卖点,它是多么的美观,便捷,易用,这要是把它换掉,那——NTT:罗桑,罗永浩急急忙忙还没说完,NTT的总裁就打断了他。NTT:我并没有说要换掉原来的桌面。我们经过调研,也知道你们的SmartisanOS的桌面是非常优秀,是卖点之一,所以呢,这个桌面,是可以任意切换的。听到这话,罗永浩松了一口气。但是,就在罗永浩胸口的那口气还没吐出来前,NTT的总裁又接了一句话。NTT:只是,在店头展示的时候,是必须使用我们这个桌面不能切换的。罗:……罗永浩想象了一下,自己精心设计的手机被印上NTTdocomo大大的Logo,装上NTTdocomo的土鳖桌面,在嘈杂的店里展示的场景。顿时,一口热血从口中呕出,罗永浩倒在了谈话桌上。P.S.三星在日本到底卖的好不好我并不清楚,不过我每次经过车站附近的yotobashi时,三星的展柜以及海报总能给我一种它们卖得很好的错觉。----------------------------------------------扯完说两句正经的-------------------------------------------------其实上面一大段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当然也许对于工匠罗永浩来说事关重大),如果真的要进入日本市场,印个Logo预装点App并无大碍。反倒是如果锤子科技要进入日本市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运营商根本不鸟你。一句话总结就是:为什么我要帮你一个海外不知名小厂卖手机?(日本人视角)而且从罗的这条微博来看,我觉得他也许根本就不了解日本的手机行业是个什么情况,至于这句“请问东京地区有没有做过中国手机在日市场营销的朋友”更是有种想当然的天真。哪怕你是个外行,只要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手机有那么一点点了解,就不会问出这种话。现实情况,日本的手机(通讯)行业可以说是过饱和的,在这个人均手机持有数量超过1的国度,三大运营商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那根本就是在不要命的火拼。具体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携号转网,新机半价(or 0円)新号签约,旧机(上一个季度的发售的机子就可以算旧机orz)0円购机签约宽带有优惠全家人一起签约一起优惠甚至我还遇到过有销售员上门来说,现在你们家的这宽带换成我们这儿的可以优惠XXX(我家是NTT的宽带,来的销售员是KDDI的……)就是在这种要赤裸裸的不要脸抢用户的市场里你说我是新来的我要卖手机NTT大大SoftBank大大KDDI大大你们帮帮我好不好,谁鸟你?华为世界500强都不鸟谁鸟你个海外不知名小厂?(题外话,我在日本唯一见过的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就是华为,但也是一点存在感都没有。以前某日我在手机店里看见HUAWEI这个Logo还愣了一下想了想是不是那个华为orz)况且日本人的固步自封也是出了名了,就算你的手机真的是美观好用有情怀日本人民人见人爱估计也难弄,君不见当年iPhone要进入日本市场还和NTT谈崩了呢,何况锤子和苹果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至于有人说日本现在SIM free不用抱运营商大腿了,那也是too young,too simple要不抱运营大腿自己单干兴许比去抱运营大腿还难。一来罗永浩在中国所使用过的一切营销手段在日本都不管用,没有微博这样的平台也没有那么多的粉丝,更直接了当地说因为日本和中国的互联网几乎是差了一个时代的所以想通过互联网营销根本不现实。二来传统的宣传渠道都被三大运营商占领,你一个海外不知名小厂去和日本本土公司拼电视广告么?三来日本人都已经习惯了去运营商店去买手机,你搞线上销售日本人也不吃这套,他们就是喜欢实体店里自己摸摸看看心里踏实。而且运营商的营业厅也是遍地都是,与其网上买等一天送来还不如跑到家附近的营业厅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四来,那么你去跟运营商比谁实体店更多?说实话,我并不反感罗永浩老师想让日本友人用上更好的手机这个想法,但是日本友人就是不愿意用更好的手机你又有什么办法?
干干净净赚钱,体面得不像人
我是旁观者。这种事知乎每天都在做,知乎有知乎的规范。不符合知乎规范的问题就要关闭或者删除。也有包括我在内为数不少的与知乎无利益相关的知乎用户在对不符合规范的问题进行举报。很高兴知乎提供了举报功能,并且管理员很辛勤的在审核,与用户一起使知乎变的更好。只不过锤子手机发布之际,有大量不符合知乎提问规范的问题涌现,而题主刚好只关注了与锤子相关的问题,并且在知乎将其关闭删除之前就急不可耐的去一一添加了回答。也许知乎本可以关闭问题而不是删除,甚至可能知乎管理员主动删除了相关的问题。但是不管知乎是不是真的不喜欢锤子等其他商家在知乎营销造势,反正我是不喜欢。鉴于题主匿名提问,我不得不怀疑题主的利益相关。-----------------------------------------------------------------------------------------答完又去搜索了一下,仅仅“锤子科技“话题下就有41页的提问,”锤子手机“下也有10页,还有好多未分类的提问我无法统计,可见知乎并没有特别针对锤子。------------------------------------------------------------------------------------------题主取消匿名了,在我能查看的范围内,题主至少2012年8月就注册知乎了,这么长时间只回答了约23个问题,其中至少19个是关于锤子的。提问也多关于锤子,头像也是锤子,进一步怀疑是营销账号。
比如T1有光线感应器集成到听筒,左右对称按键。T2有全金属无断点边框。
黑科技1:全程老罗语音助手;开机的时候,“大家镇定一下,我要准备开机了。”;打电话的时候,“刚才有一个骚扰电话,我帮你拦截了,坦率的讲,已经没有什么手机能够这么拦截了”;偷拍的时候,“给丫一个特写,给丫一个耽耽”;锁屏的时候,“你刚才锁屏了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画面,东半球最好,听懂了吗?”;莫名其妙的时候,“我本来是一个诗人,沦为一个手机语音助手”;没电的时候,“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哭了,又没电了,哎呀,伤感”;黑科技2:一键听相声;
注意:初始版本的问题不包括发布会,请不要再做修改。见
这里的答案大多写于发布会不久后,有人甚至没有拿到真机仅凭网上的信息就进行评价,这样难免有失偏颇。作为拿到 Smartisan T1 2个月的日常使用者,在此补充一下自己对这款手机的评价。先抛结论:软件系统让人满意,手机硬件和相关的硬件调校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以下是评测正文:——————————————————————————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些强迫倾向的小行为,比如晾衣服的时候衣架一定要朝相同的方向挂着,走人行道的时候步子不踩在地板格子里就不舒服,手机上有数字角标一定要消灭掉,所有的应用程序最想保持最新。在网络里我们戏称这种现象为“强迫症”,并认为处女座的人是这类人群的典型代表。然后就有产品经理们利用这一特点,为自己的产品带来利益,比如各种安全卫士的评分,让用户使用其各种功能,使手机或电脑体检达到满分;又比如当微信游戏平台又推出新的游戏时,出现的令人的“恐惧”大红色“new”字,必须要点进去看一眼游戏介绍才能消除掉。2 个月使用 Smartisan T1 的感受之一,就是这个手机的很多设计在为消除手机使用中的“强迫症”服务,换一种说法,即 Smartisan T1 最大的产品经理,罗永浩,想要打造一个他心中完美的手机。最终呈现出来的 Smartisan T1 这款产品,也能从很多方面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诚意。开箱前段时间在老罗的微博里,转发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用户的开箱照片。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也确实有其值得述说的地方。特制的快递包装:没有用普通的顺丰牛皮纸箱,而是特别设计的大红色快递箱加上白色锤子 Logo,引人注目。易碎、防潮等标志,让人敬佩锤子科技的细心。相对较大的手机盒尺寸和开箱过程中的总总细节营造出一种高档的感觉:手机上的预贴膜写着 THE PRIDE & JOY OF AN ARTISAN (工匠的骄傲和喜悦),4 个手机配件按直径大小延中线依次摆放,等等。上图也展示了很多手机配件上的细节:数据线缠绕在圆形收纳盘里,方便平时的收纳与携带;数据线的接口处上下突出与凹陷,方便区分正反面;充电器上同样有一个突出的小点,也是为了区分正反面。在手机本身设计越来越极致的时候,有时候配件的一些特色也能给用户带来惊喜。(下图是一加手机的数据线:反传统的大红配色,面条状样式,以及附带的绑带。)缺点:包装设计是 Smartisan T1 包装盒的一大亮点,但是其缺点就是盒子尺寸太大。给我的感觉是为了营造高档的感觉有些设计过度,联想到中秋节卖的各种月饼大礼盒。手机外观尺寸手上这台黑色的 T1 ,其外观显得稳重、简洁、不张扬,没有多余的线条和孔洞,背部的锤子 Logo 的质感也非常好。与市面上其他高端手机相比,整体感和细节丝毫不逊色,虽然感觉上有 iPhone 的影子,但仍然得承认 T1 的工业设计非常好。不过,其缺点也同样明显。边缘太过棱角,机身尺寸太厚,在手持的时候,因为本身手机重量就不小,所以硌手是在所难免了,特别是在用食指去够手机上方的电源键时,硌手感尤其强烈。此外,2.5D 玻璃背面虽然很好看,但是导致了手机背部很容易留下指纹。同时 T1 也是我用过最滑的手机,只要放置的平面稍微有弧度,手机就有可能慢慢滑出去。这段时间 T1 曾经不下 3 次滑出我公司会议室的桌子摔到地上。而且由于前玻璃面板还因为实体按键而开了孔,耐摔性更差。在与王自如的对质节目中,老罗也承认这是为了手机的外形表现作出的妥协。下图为 T1(厚8.2mm)与正面尺寸相近的 OPPO R3(厚6.3mm) 的厚度对比。Smartisan T1 还宣称自己的最接近完美对称的手机,其左右对称的音量和亮度调节按钮,上部对称的耳机孔和音量电源键都是支撑论点。可以想象为了这样的设计,其结构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花了多少心血。只是实际使用结果是,放在上面的电源键很难够到,侧面的音量和亮度键经常误按。看起来不错的工业设计,糟糕的手感,为工业设计牺牲的抗摔性,为对称牺牲的易用性,这就是我对 T1 外观的评价。硬件和机能与今年上市的国产旗舰手机的旗舰手机配置类似,高通骁龙801(8274AC)的处理器,加持 2G 的 DDR3 内存,足够日常的使用,也保证了各种系统动画的流畅速度。相对不同的是,由于 8274AC 的芯片平台不支持 4G,在 4G 手机百花齐放的当时,T1 只是一款 3G 手机。T1 上市几个月后的今天,才迟迟推出搭载 8974AC 平台的 4G 版本,而且为了价格差异化,4G 版本售价需要 3500 元。虽然在发布会上罗永浩当时的说辞是人们对 4G 的需求太少,没有必要这么快推出 4G 手机。我倒认为这是锤子科技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公司的无奈。不论是资源的获取及时性,还是价格,以及 4G 芯片所需要天线和射频的调校需要比已经成熟的 3G 平台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都导致 4G 版本没有这么快可以上市。4.95 英寸,1080p 分辨率的屏幕,相比 OPPO、vivo 等国产厂商的旗舰手机尺寸(大多都在 5.5 英寸以上)来说,还是要小一点。即使这样,罗永浩也认为这样的尺寸太大了,不符合其个人喜好。造成这样的结果,同样的原因也是由于是锤子一个初创企业,选择这块屏幕是从资源获取和市场风险里最优的结果。Smartisan OS搭载在 T1 上的系统,是去年就发布了的 Smartisan OS。经过一年的进化,在整体感觉上与去年刚发布时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流畅性稳定性却有了很大提升。我对 Smartisan T1 的评价是:功能克制、细节精致、不失亮点。功能克制:与大多数其他 Android 手机,甚至是原生 Android 相比,Smartisan OS 的自带程序显得非常少(不包括预装的第三方 Apps)。虽然自带应用不多,相比好像手机功能更少,但是剩下的核心系统 Apps 每个都力求完美。比如广受好评的锤子便签,甚至带动了各种长微博应用字体及排版的改善。除了在自带应用上的精简之外,设置项里也把很多用不到的功能藏得比较深。细节精致:Smartisan OS 没有跟随风头正起的扁平化设计风潮,而是进行更精致的拟物化的设计。虽然 Android 大版本已经迈进了扁平化的风潮里,但是由于国内手机里不内置 Google 的应用,在深层次的 UI 定制之后,平时使用的视觉感受倒也不觉得分裂。另外为了弥补很多第三方应用图标的粗犷(其中很多图标直接来自其 iPhone 版本),以及风格上的不搭,锤子科技对大量第三方应用图标进行了重绘。最终效果是不论是使用图标放大版的 9 宫格界面,还是效率优先版的 16 宫格界面,看着满屏精致的图标,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反流行的设计,我认为是 Smartisan OS 的一大加分项。回到设计的本质,不应该为了流行而设计,而应该为了良好的使用感受来设计,是否扁平化,并没有那么重要。再对比一下 Moto X 上接近原生的 Android 界面:不失亮点:刚才已经提到 Smartisan OS 在功能上的克制设计,但是其很多细节还是值得说道。常常会在使用中发现其中的细节而产生惊喜。比如下拉状态栏快捷设置里的 VPN 图标,能看懂的人不禁会会心一笑。又如在自带音乐应用里,播放带专辑封面的音乐是默认是有中间的唱盘孔(拟物设计),但是系统在后台识别到这个封面里是有人脸在里面时,则会自动隐藏这个孔,避免人脸被破坏的尴尬显示。这些细节常常会被老罗拿来宣传,也就是他所谓“情怀”的设计。有人可能会理解不了为什么需要这么较真,但也往往引得一阵共鸣。无人脸时候的效果(中间有唱片孔):有人脸时的效果(中间无唱片孔):超出预期,符合直觉的动画效果:在给他人展示 T1 的时候,我最常做的是切换一个桌面主题,然后就会听到对方在看到主题切换动画时发出的“wow”的声音。好看,符合直觉的动画充斥整个系统:滑开锁屏时首页图标跃然而动,删除便签的时纸张被吸进垃圾箱图标,删除应用时应用图标仿佛害怕似的抖动效果,等等。这些动画效果虽然灵感都借鉴于他人(桌面效果借鉴于深泽直人设计的 Inforbar A02 手机,删除便签和应用的动画借鉴自 Apple 的 OS X 和 iOS),但是不论在物理动作和动画节奏等各种细节上都很完美。(有兴趣的话可以在模拟体验一下 Inforbar 手机的桌面操作效果。)切换主题时候的动画:第三方软件:由于利益关系(比如陌陌的创始人唐岩是锤子科技的投资者),T1 上内置了几个第三方应用程序,但用户不想要都是可以直接卸载的。其他更深入合作的第三方还包括触宝输入法Smartisan定制版,同样来自触宝的电话号码黄页和黑名单库,应用商店中 90% 以上的应用来自豌豆荚,在线音乐库用的是网易的资源,天气源则是中国天气网。妥协:毕竟众口难调,或者老罗的选择也有不符合用户体验的时候,或者在视觉和效率上每个人的期望都不同,在这些方面 Smartisan OS 一直在妥协,或者说是优化。比如,在 2013 年的 Smartisan OS 发布会上老罗花了重笔介绍的自拍预览水平旋转功能键,最早使用的是 Narcissism 这个所谓有情怀但是没几个人认识的英文单词(自恋的意思),现在换成了更直观的图标。又比如,虽然解锁后桌面图标的跃然而动的动画好看,但是每次都要等待动画完了之后才能点击桌面上的图标有时候也令人沮丧,所以在最新发布的 Smartisan OS 1.1 上这个动画已经加上了设置开关。快速改进迭代的软件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的特点之一,Smartisan OS 在此表现让人满意。软硬结合部分2014 T1 发布会硬件部分,拍照和音质是两大重点。但是实际使用中却比较让人失望。先说拍照,下面这段文字来自官方网站的描述Smartisan T1 采用索尼 IMX214 第二代 1278 万有效像素Exmor RS(TM) 堆栈式 CMOS 图像传感器, 结合富士通的 Milbeaut(R) 完整图像处理解决方案,并整合 Acutelogic 的自动白平衡技术,ArcSoft 的夜景优化技术。通过协调整合镜头、感光元件、软件处理、影像调整,全力打造了极致的成像品质。一大堆合作技术方,让人对其拍照效果预期很高,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有发现相机有时成像效果不能让人满意,特别是在光照环境相对较差的时候(弱光或者强光),相片成品的对比度较差,白平衡跑偏,弱光噪点偏多,有时候还会脱焦(特别是用其特别宣传的极速抓拍的功能的时候)。下面几张图是 Smartisan T1 和 OPPO R3 (R3 用的是Sony IMX179 传感器)的实拍图的成像对比。其实总体而言,T1 的成像效果不差,只是离宣传的说辞给人的预期相差太大。拍照成像其实考验的是厂家的调校功底,锤子科技作为一个新厂,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据说 T1 的新固件出来后,相片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再说音质,下面的段落来自 锤子T1手机尚未上市,就受到了音质党的关注,因为罗永浩在微博说T1“远胜 iPhone 之类的国际大厂旗舰机”,“轻松灭掉 vivo Xplay”,“但还是略输于Xplay3s 的”,还表示“我们不主打音质,我们只是比主打音质的产品音质更好而已”,此番话的意思就是T1音质业界第二,而锤子科技官方网站直接打出了“挑战一切智能手机的HiFi音质”标题,这样的一番宣传想不被关注都难。这里直接放上评测结果测试结果很令人意外,我们看到了熟悉的高通特有的谐波分布,这是高通硬件SRC才有的特征,意味着SRC发生了,发生在44.1kHz转换到48kHz的过程中…… 而T1,则是Android手机中的首例。关于SRC,我们反复确认,确认测试无误。因为SRC,T1的44.1kHz下的两项失真度指标都表现不理想。 测试也发现,HiFi模式的频响曲线和普通模式也有区别,普通模式是平直的曲线,而HiFi模式从5kHz起开始下滑,至20kHz时的衰减量为4dB左右,其实这样的衰减对听感影响有限,为什么这里拿出来说一下,因为罗永浩在发布会上说过频响曲线表现和某手机一样。分离度表现也不够好,HiFi模式在放大功率的同时,失真也被放大,这些和电路设计有点关系了。 这样的指标是不足以支持所谓的优秀听感的,声音仿佛回到数年前,T1的声音表现单薄粗糙,使用了OPA2604的HiFi模式也只是提供了更大点的驱动力以及稍微暖点的音色。它没法和vivo的那些使用了独立DAC且没有SRC的手机比,和HTC One M8、魅族MX3、iPhone等常规设计中的优秀者相比,区别也是非常明显,除非脑放大开。相对于拍照效果,我认为大多数消费者对音质还是比较难分辨的,他们的评价和感受很容易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进行对比,比较难发现两个设备的音质差别。而现在常规设计的手机,包括几款国产旗舰如 OPPO Find 7,魅族 MX3 音质上已经达到了一个 80 分的水准,足以支撑一般的使用。这时手机的音质再往上提升则需要特殊的设计,比如 vivo Xplay 系列,此系列也深受发烧友的追捧。消费者有所不知的是,加上这些额外的音频芯片,会牺牲掉手机的空间使手机更厚,会提升手机的功耗使待机更短,会增加手机的成本使价格上升。是否要脱离一般的使用场景,以音频参数作为卖点,值得手机厂商进行思考。我倒是希望 Smartisan T1 能够在音质上突破硬件的限制,给其他厂商做一个榜样,但是很可惜正如其拍照效果一样,离宣传效果相差太远,让人失望。总结总的来说,Smartisan T1 是一款定位精准的手机,罗永浩希望拉拢的首批用户是那些对手机追求的不仅是性价比,而有着更高审美追求的用户。在对微博上的观察,参加一次线下粉丝聚会,以及几次的用户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老罗成功地做到了这点:粉丝追捧老罗所说宣传的功能和设计,T1 的购买者,尤其是艺术从业者,对 T1 的满意度很高。罗永浩作为产品经理而言,对 Smartisan OS 的规划和审美令人称道,但是 T1 涉及到硬件的部分,包括手机的厚度手感问题、前期的产能问题、白色版本量产时间一再推迟的问题、拍照和音质效果问题,则有所失控。如果给手机软件打 90 分的话,硬件部分我只给 65 分。最后再总结一下 Smartisan T1 优缺点优点:手机 ID 美观,细节、做工都不错,硬件机能足够;软件系统流畅、精致,功能克制,但不失细节。缺点:厚重、手感差,太滑,不抗摔,成像效果和音质都离宣传效果相差太大。利益相关:OPPO手机产品经理,以上全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开箱图来自: 版权归 Chiphell 社区的 moonforcool 所有。
约马云去优酷对质嘛。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不说话,一点都不罗永浩。
该如何取舍?type C线一时买不到怎么办?
小弟A:老大,上回T1库存的零件还没消化完,尤其是USB接口。罗桑:这好办,我发个微博通知一声,拿T1改个T3,来年还卖他!小弟B:这都忽悠了两年了,只怕这回不行吧罗桑:没事,到时候他还得谢咱锤粉:谢谢啊~
我相信这两周的时间王自如压力很大。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王自如的评测是公开的,但老罗是隐蔽的,他不知道老罗言之凿凿胜券在握的背后,捏着什么牌。如果老罗真的是打“你收了雷军钱”这种,王自如反而不怕,因为这种质疑这几个月来一直都有,王自如有成熟的应对之策。信息不对称,老罗要打什么牌,王自如心理没底。怎么办?总不能厚着脸皮说“罗老师,你提前跟我说一下,我好准备一下”。所以对于自如而言,与其惶惶然自己找自己的问题,不如主动出击回归自己的擅长领域——评测,任你老罗如何质疑,我就拿评测数据说话,而且你还别说我用的是测试机我只用了两台机器,我买了51台零售版本的机器,挨个测试,得出来的结论咱们说道说道。这样进可攻——找到了老罗的机器的硬伤,捏了好牌在手。退可守——发现之前的问题有些已经修正了,那最多老罗质疑王自如的评测体系,但体系这回事,王自如大可用“我们也还是小公司,我们愿意接受大家的合理意见去改进”来轻松化解。这样就把自己从被动防御的姿态,调整到了双方互相博弈的平衡中,自如也和老罗一样,手里捏了对方不知道的牌。而且现在的时间节点很微妙,还有两天开吵,如果老罗“识相”,大家私下还是可以沟通下,互换底牌,你告诉我你怎么搞我,我也告诉你机器的问题在哪,到时候皆大欢喜。如果老罗“不识相”,那也起到了威慑作用,“你要战,我便战”,给围观群众一种霸气测漏的印象。老罗静默了一下午,估计也是在紧张备战中。
罗永浩:互联网手机是泡沫:
照这意思,罗老师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把锤子当手机界的LV来培养了
说好的七点半,为何到现在七点四十了还没开始!!
8月31日 10点31分,再次下单购买32G 191678号(订单号)老罗的销量很让人担心,现在一天是走5000左右的ID,现在发到5月21号的订单,这说明流失率还是相当的高,当然,谁也没有耐心等一个3个月后才能买到的手机,小米当初30万最后完成21万,这是在小米1的号能卖200-300的情况下!!!而且还发起了一个购买者有个F码(就是优先购买码,可以转给别人),这样的情况下还有1/3订单流失了。
好吧,用数据说话。上面的到7月6号11979台的数字基本还是准确的。无图无真相。来看我的订单截图:红色框出的是订单传回的json数据,里面有个goods的字段里有id。经过锤子论坛的众多网友自身订单的证实的确是订单序号:我的订单下单于6月24日。楼上的是7月6日。如果是漏了最后一位数字的话期间12天一共订单量是:119790 - 113030 = 6760台,平均每天 6760 / 12 = 563台左右。可以说热度比5月20日发布时今非昔比。正好我在发布会开完后一天就预订过,后来这个订单是一个朋友送的优先码。来看发布会刚开完后的预订数据:基本上如有些答案中所述,2天5w台的订单量。但也应该仅仅维持了一两天而已。个人很喜欢Smartisan OS,对手机本身感觉尚可。不过还是可以明显的看出老罗3000的定价,高了。
不想看到一句简单的“XX早有了”比如之前的下拉悬停,先知一样的每个微博下留言“魅族早有了”。
这个 提问的方式不是很友好啊。。
这个问题与《
》基本是同一个问题,但该问题被自动转跳到《iOS 版的锤子便签和时钟使用体验如何?》——这样,在小米、三星、OPPO等机器上体验的锤子应用,就不合适在这个问题下回答(后一个问题在搜索结果中显示共有130个回答,而点开后发现,包括我新发的和已经存在不短时间的高票答案在内,居然共有111个回答被折叠——而这一切都是在今天,锤子手机发布会的当天,突 然 发生的)。
自问自答。下文我在用小米2+MIUI 4.1.3(开发版)上试用"锤子时钟"和"锤子便签"(均为V1.2版)两个官方应用时写的,因为默认读者熟悉它们(不过更可能是我……懒),没放图片。世 界 时 钟1、应用点开后,“默认打开”的应该是“闹钟”,而不是“世界时钟”。需要经常去点开一个应用来看时间的用户是绝对少数。2、可以考虑:显示单个时钟时,若无操作五秒后自动隐去所有文字,直到屏幕被再次轻点。3、时钟所“拟”的是“跳秒机芯”的挂钟,和“扫秒机芯”类的不同,它走秒时,应该有微小而铿锵的滴答声——如果应用里的其它工具也是无声的,上面的“应该”还可忽略,但“秒表”和“计时器”甚至“锤子计算器”都在尽力模拟真实工具的声音,用户对它也会有自然的期待。4、“设置”按钮淡、小、轮廓暧昧,手机离得稍远点就可能不好辨别——即使这样,每个工具在这个位置全部都是它时,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当当前工具从“时钟”切换到“秒表”时,完全一样的位置出现的是“屏幕常亮”。用户离开应用时可能记得:“锤子时钟是可以设成常亮的,还有文字提示呢,真贴心……”。过了段时间,当他再回到时钟时,他就会开始疑惑:“这好像是‘常亮’……咦?‘设置’在哪里……让我想想……” 5、点中“设置”按钮时,按钮颜色“动”却其中的齿轮“不动”的这种偏硬和单薄的质感,和应用内的四个工具间的切换时所呈现的体优雅灵动顺滑”(这种风格也成功的体现在了“时钟列表”与“特定时钟”间的转换,以及“秒表”工具中“常亮”的“开”与“关”之间)的交互动画的风格是割裂的。6、点中“设置”钮后,出来的是“删除”钮,毫无必要的有悖常规;而此时用户无论是切换至另一工具,还是去点击物理的“返回”键,都无法让此“删除”态消失,而只能去重新点“设置”钮——惯用右手操作的用户会在这时出现困难:手指伸到附近时就已经完全看不见这个小按钮。这些于手大且拙的人可能是个小灾难。这个操作的设计或许在设计者眼中有个“合理解释”:正常用户在正常使用时,不但已经知道那个“疑似齿轮”就是“设置”,而且记得点了这“设置”就会出现“删除”——那去点击它后,接下来用户就只会去“确认删除”,而不是“取消”——如果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那“删除”就不必设计成需要两次操作,毕竟恢复一个被误删的时钟成本是如此之低。实际上,由于时钟的“列表模式”可“编辑”任意时钟,这里其实无需再放任何按钮,尤其是一个暧昧的按钮。7、时钟列表在“编辑”状态下,如果用户改变主意直接切到其它工具,再切回来时还是“编辑”状态。虽然正常情况下,用户点完“编辑”又改变主意的情况应该不多,但设计成这样也无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应该认为用户在选择“切换”的同时,已经表示了“取消”的意愿。何况,由于“编辑”钮偏于一隅,点完后持机姿势必已经微调,此时无论是去点“取消”,或是实体“返回”键,都会不很顺手(“闹钟”工具中的“编辑”也一样)。8、如果手机能判断自己所在时区,那还有一些改善的建议是:1)新用户点开“世界时钟”后,默认显示手机所处时区时钟,无需数显时间和天气以及“和我们时间一样”的文字;2)切到其它城市时,会显示为"今天"的保持不变;会显示出“昨天"、"明天"的,替换为具体日期(如“二十八日”);“和我们时间一样”、“比我们快1小时”中的“和我们”、“比我们”会让用户(无论在本地还是在旅行)都凭空多出理解和分辨“我们到底是谁?”的问题,因此这些“比我们”都去掉,留下“快××小时”、“慢××小时”或“时间一样”;其它按现有的内容显示;3)列表模式时,让本地时间消失(作为数字的 “本地时间”一直在手机状态栏里),把“宝贵空间” 都显示手动添加来的其它城市(锤子在“列表”模式下一屏内能显示的时钟数可能是史上最少的,无论是与安卓内还是苹果里的其它时钟相比),同时“今天”位置换成只显示日、月的日期,其它按现有内容显示。闹 钟1、“世界时钟”在编辑模式时,点到某时钟所在栏的几乎任意位置都能“选中”该时钟——但“闹钟”在进入编辑模式后,除非一击该闹钟最左侧“那个又远又小又浅的点”,否则会“突然”弹出“设置页”——用户不会记住同一个应用里的不同工具中哪个“一点”是“选择”而哪个“一点”会出来“设置”,它们需要统一。同时,由于“设置页”的触发面积太宽,用右手拇指去点编辑模式下屏幕左上角的“取消”时,还会有较大几率会不小心触发“设置”。2、在单个闹钟的“编辑模式”下,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在这里变成了“确定”(世界时钟里同样的位置是“删除”),而屏幕中下方的黄金操作位却放置了“删除闹钟”按钮——这又一次破坏了常用操作钮位置的统一性,却毫无必要(“闹钟”无论是单个呈现时还是在列表模式下,其“开关”的位置都很好,这时用户用更复杂的动作去彻底“删除"一个由自己设好的闹钟可能性很小),甚至导致体验更糟:在众多需要重设闹钟的常用情景里,用户最可能产生强烈情绪是,当他从清晨的梦中被闹钟惊醒,却特别想再晚一些时间才醒或才“彻底醒”,于是极为痛苦的摸索进了设置页,在煎熬中把闹钟的选数滚轮往下滑了些字——这时,他最需要能毫不费力马上够到的一定不是“删除”,而是“确定”(虽然闹钟响起后可以直接点“稍后提醒”以继续小睡,但普通用户不会知道这个“稍后”到底是多久,是否安全、可控,而另一些时候,用户可能需要精确定制这个“小睡”时间)。所以,在确保整体协调的前提下,这个“确定”钮做得越大越好。若是按钮已经无法做大,就增加其实际触发面积。3、编辑模式闹钟时“数字选取器”所在的上半屏莫名脏旧,像整个“小米时钟”给人的感觉。而小米在“闹钟”的“重复”这个菜单里为选项的优化做了些有益尝试,有与“快一小时……”一脉相承的精神。4、单个的闹钟页面中,通过闹钟指针指示与下方的数显来反复提醒响铃时间并非必要——这时在只有两个数字的表盘里,已经有四根针了。(闹钟走针时无声可能是放进整个应用全局考虑下的最优选择——而当指针只剩下时、分两根,它“自然无声”。)5、闹铃声“可更换”是“人性化”的,却与整个应用“不可更换”的风格割裂了,像是突然露怯;同时它的默认铃声又如此粗鲁。此外,“可更换”还让设置页变得繁复,并挤占了若“确定”下移时可能拥有的空间。秒 表 1、铺在玻璃下的秒表虽然可以看起来和实物丝毫不差,但持握方式、点按键程都已完全改变。秒表使用的常见场景偏于紧张,会导致操作手机的惯用手与其利手不同的人只有在利手操作确实别扭才会在这时还只用惯用手(利手还有“反应和动作会比非利手快”的优势,这在操作秒表时也时重要的)——也就是说,多数用户要真正用秒表“实战”时,主要使用右手。问题是:目前能装“锤子系统”的手机都已经是4.3寸以上的屏(小米2是4.3),装了独立的锤子应用的手机多数应该也在这个尺寸以上,而右手单手操作用户在紧张场景使用握持最稳妥的姿势单手握机时,会由于“分段计时”钮偏于屏幕的左上角,导致拇指到达它上空附近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将这个小钮盖住(此时拇指也已成功用它的全部身体遮住了至少一半的表盘)——你点击时是根本就看不到按钮的(当然实际上你真用时也根本就不可能看按钮甚至屏幕)——而这时拇指自身又已经拉伸较大(部分人、部分持机姿势甚至可能导致此时已接近极限),于是,按击时的稳定性又降低了……少部分时候,突然发现找不到操作对象的是灾难性的;更多情况下,它可能造成的是轻度的点击困难和微度迟疑。好在你们已经在往正确方向上走,但还不够——“分段计时”钮的触发面积还需要向表盘中心方向继续扩大(有一点我现在还拿不准,即这个触发区应该“具体大多少大成什么形状”。即使有实测的数据支撑,那又如何与“如果大到大部分普通用户都轻易发现,会导致他们以后在其它锤子应用上也徒劳的做类似尝试,然后失望或受挫”平衡?要不主动把它们变成“找彩蛋”?)2、“归零”钮和“分段计时”钮拥有相同的触发面积是反“情怀”的:右手拇指按“归零”钮的时候,你能轻松看到它的准确位置,人也不紧张(没有急促的走秒声),而一旦按错却会让之前所有记录瞬间消失,且无处可寻。所以,它只需要在它所在的区域里被触发就够了。当然,在真正的专业场合下,我想用户还是会先考虑用实物秒表。那时他不用眼睛就能确定指头是否在按钮身上,同时不用担心因为“手抖”误操作——这些虚拟秒表虽然也有替代方案,但成品一方面会过于复杂,另一方面是……拿在手里显得自己特别不专业……3、打印带的拉动感稍涩,操作区域过于狭促——实际上它更需要靠两侧的区域来辅助滑动。用户即使是不小心滑动到了它们,也不会造成任何实际损失。4、最后,秒表走针的声音可以考虑再小两成左右;背景噪音和每段间衔接的毛刺应该全部修掉。计 时 器1、计时器应该有自己的指针和表盘,而不是去把秒表的拷来——计时器表盘上的毫秒刻度是毫无存在理由的;分钟刻度也非必需,除非它的指针真的做成它的图标中自己的样子。实际上,如果保持与整个应用一致的极致简洁,那表盘上所有刻度都可以去掉——计时器表盘上看个大概时间就行,精确时间你本来就只能通过它下方的数显时间来获取。绿色下拉条的刻度虽然没有实际的计时意义,却有“说明”的意义,这点设计很巧妙;但计时器启动后,用户也就启动了自己计划的任务,而不是守着手机,把工具的各种计时刻度弄得繁复是毫必要。2、需要稍增拉环的触发区域,否则惯用左手单手操作的人会很难用;也稍增拉动的灵敏度,否则无论左、右或双手操作,都可能在那无故受挫。3、下拉条一旦启动,最好有三到四个自动停摆的点:当小环被拉动时是被“随手一滑”时,能依据力度自己停向“5分钟”、“15分钟(一刻钟;厨房常用时间)”、“25分钟(番茄钟时长)”和“45分钟(上课时长)”;如果是“按住后慢慢下拉”,当然是用户想停哪停哪。4、“归零”钮不需要在先点了“暂停”之后才能再点。不应该把它触发区域扩大到它自己身体以外的区域。5、闹铃声来自经典的电子闹钟,它和计时器的机械感又一次分裂了。6、计时器的响铃最多闹15秒就够(短的只需要3秒),但锤子计时器却选择一直叫了下去,这是非常低级的失误——某次打开计时器后由于忘记而暂时离开了手机所在的房间,甚至房子,就可能造成一些令人生厌的后果,承受苦果的人甚至会包括用户的邻居。7、点完闹铃时的“确定”后,如果之前机器是锁屏状态,那就应该让它默认重回锁屏状态。便 签 1、“漂亮”虽然重要,但请重视其“便”字在前,否则会在那些无所不能的笔记应用前沦为鸡肋。(小米便签虽土,但思路可借鉴:不需要轻点-打开应用-撰写,而只需在其图标上向下一滑,就能瞬间新建一个已打开键盘的全新便签——你需要的就是直接开始记录想法。iOS上则有更轻的如“iREC”,你一点它,它就开始录你。)2、列表页和便签页的“取消”出现后都无法通过点击屏幕中的大块“空白”取消,而只能去点那个总是很偏很小的“取消”按钮。3、列表页的“删除”出现后,标题栏的按钮其实不需要变化。4、垃圾桶的红色小门在闭合时、切换时的姿势都单薄生硬,那一瞬间和锤子的整体氛围也是断裂的。5、在按下"删除"之后,小门应该是呈张开态的等着你扔的,你不扔(点"取消"了),门关回去,东西还在;你真扔了(点"删除"了),东西先没,门再关上。此外,便签在部分时候,也可以考虑有“字落进纸里”大小的声音。6、点下“锤子便签”的“发送到新浪微博”,有时会被提示“便签正文内容过长,无法……”。多长才算不过长?你可以在这个提示中用一个数字明确告诉用户,否则用户可能在几次失败的尝试后半路心灰意冷。其 它1、进入“锤子时钟”应用后,再以“返回”、“锁屏”、“结束运行”、“长按返回停止'锤子时钟'”等各种方式退出后再重新进入“闹钟”,看到的情况总不一样。2、“锤子时钟”应用里“切换到列表”按钮的图标与部分常见安卓系应用的“菜单”甚至乃至机器上的“菜单”键完全相同(我请来试用的朋友不止一次被它迷惑)——而“列表”与“菜单”按钮,通常是通过图标的“横线”前是否还有个“点”来区别的。3、“世界时钟”在“列表模式”下的排版既然和“便签”完全一样,就一个时钟应该也像一条便签一样,一滑一点就可以消失,而不是先去点含义模糊的“编辑”钮-“选择”-“删除”。4、有很多的使用情景和操作路径表明“锤子在应用内屏蔽实体‘菜单’键,而同时实体‘返回’可用却功能混乱“,这也许是在做一些大胆又有意义的尝试,暂不多说(如果不是在做这种尝试,那在手机的三个闪亮实体键上堆四个写了字的虚拟钮,再在屏幕的状态栏下用标题栏提示用户“当前工具”的名字,同时屏幕中上方还显示着它的别名以告诉用户屏幕中间那个看起来像闹钟的家伙其实是个闹钟也是不好理解的)。5、可以考虑在所有应用的“关于”中,放个“意见反馈”钮。用户正在应用内却有意见时,无论去论坛发帖还是来微博@ 你,路途都太过遥远,抵达的人会很少,到了之后还能完整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的人”更少。
独立IT分析咨询人士洪波说,Smartisan T1还需要证明自己。他指出:“从所有参数来看,这款手机只是目前中国的一款主流产品。如果是别的品牌,价格也就卖到1000多元。要卖到这个价格的三倍,罗永浩最好能让我们在使用这款手机时感觉超好。”Hong Bo, an independent IT analyst and consultant, said the phone still has to prove itself. “According to all the parameters shown to us, it’s just a mainstream product in on today’s Chinese market,” he said. “It would only cost more than 1,000 yuan or something for other brands. So if he triples the price, then he’d better make us feel super good when using his product.”
说的很公允,由于做工质量这种是无法量化的,所以我们通常都看参数,因此,默认用参数衡量一台国产手机的价格高不高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标准。罗永浩的团队与国内众多的山寨机团队在技术上并无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在营销方式上,但是手机最终是要让消费者去用的,不是光卖出去就行,锤子要是做成一锤子买卖那就搞笑了。价格高不高是一方面,钱花的值不值是另外一方面三爽,苹果只算硬件成本价格也没多高,但是消费者觉得值,多出的这一部分钱都花在了做工,设计,软件,售后甚至包括装B上。但是锤子手机作为一款新发布的手机,没有经历过市场的检验,直接这么高的价格,当然会让人诧异,让人怀疑。毕竟常识告诉我们,在一个竞争残酷的行业,一个新手宣称能打败业界各路巨头,甚至常常嘲笑巨头们的产品丑陋等,这件事本身就是不靠谱的。洪以怀疑的态度期待锤子能带给自己超好的使用感受,很善意了。不过我还是殷切希望锤粉们用实际行动支持罗老师。
投资罗永浩,我All in了摘要: 8月25日晚,锤子科技在上海正式发布新机坚果U1,并且宣布完成了新一轮估值25亿的C轮融资。其中一位投资人,黄维解答,尽管那么多人质疑、嘲讽,他为什么仍然选择在投资罗永浩锤子这件事上All in了?链接:
投资人和国家经济政策背道而驰,不排除有洗钱嫌疑。逐个排查老罗的投资人背景,发现违法线索,押送有司。郑刚的资金来源很可疑。投资人对老罗all in 算个屁啊,至少还有个预期收益和留下了足够的生活养老费。锤黑和锤粉对老罗才是真正的all in,锤粉把生活费都用于消费锤子手机和周边产品了包括不限于老罗推荐的其他产品,然后自己吃半年的老干妈。锤黑也all in了老罗,就是为了让阿龙的成功显得波澜壮阔,你知道阿龙喜欢搞个大新闻,看不上瞧不起和风细雨一帆风顺的创业历程。
老罗打脸又不是第一次了。总之,他说话就像放屁一样,毫无诚信可言,千万不能信。
如何评价苹果、三星、小米、锤子、魅族、华为、中兴、酷派、联想、oppo、vivo、一加、乐视、htc、nexus、索尼、摩托罗拉、LG等手机品牌?
……8-1已更新,联想……对这些品牌的评价可以弄出很多本教科书。网上已有多如牛毛的分析和评价所以我尽量从被忽略的方面着手。仅代表我的印象和看法,努力一本正经不开玩笑,不免评价各品牌的售后。欢迎更专业的同行指正。苹果——iPhone和android手机是不对称竞争,在此不比较iOS和android或手机的硬件参数。从另一个不常被留意的角度——内在设计来说说苹果手机。对于我而言拆每一型号的iPhone手机都会心生赞叹。如果iPhone的内在如同瑞士机械手表一样充满了工业美感与精密,那么多数的android手机尤其是国产机是电子,当然也可能是做出花的CASIO电子表。每一个型号的iPhone都能拆出没完没了令人发指但又值得把玩的细碎零件和螺丝。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我多年阅机的经验虽然螺丝多寡和品质无多大关联,但如果连螺丝都很牛逼那通常这个机子不会差,这种例子参见拆一次就不想拆第二次的Vertu。下面是我心目中苹果手机巅峰之作是iPhone4拆出来的部分琐碎零件。iPhone6当然也有漂亮的做工,零件之复杂和琐碎不弱于4(稍后会介绍),只是我认为不如4诞生给同时代行业带来的震撼。从左至右分别是开关键、静音拨杆、SIM卡弹出杆……以及双层子母螺丝杆!!!还有多少人没留意iPhone4的SIM卡捅针其实是牛逼轰轰的液态金属公司所制!PS.关于Liquidmetal(液态金属)资料见及中文瘾科技及这样的精致的小零件在iPhone手机中被传承下来。例如iPhone6里的SIM卡弹出杆(黄圈)留意红圈位置的将钢制螺柱嵌入CNC铝合金制后壳的工艺。iPhone4的中框,真想对某粗粮说:这才叫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很多国产android手机在发布会上很喜欢炫耀自己比iPhone更薄,这没什么可炫耀的。多数android手机为了达到或超越iPhone6的厚度使用的是双面胶贴合工艺,只有iPhone仍然使用大量的螺钉和卡扣工艺,这种工艺在一体机中实现起来相当有难度。这意味着更高的设计成本,也意味着机壳框架在加工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去车出更多的固定卡扣位,更意味着更精巧和精确的做工。这样的设计、加工成本以及背后的研发周期和良品率是多数国产品牌不可能承受得了的。从结构方面来说,多数android手机就像充满了胶水的板式家具(有些甚至不可拆卸)。而iPhone简直就像充满精妙榫卯工艺的实木家具。最好的例子是iPhone6的苹果LOGO,iPhone6的后壳谍照刚出来时LOGO位置是空的,大家都猜想苹果是为了解决铝制机身屏蔽信号问题而预留的信号出口(下图来源网络,侵删)。真机出来后才发现和信号完全无关,因为这个位置嵌入的还是金属LOGO。纯粹就是为了更漂亮!费了大功夫先镂空再镶嵌营造出完全不同色泽和质感,如同它本来就长在那里一般。这样的处理方法意味着高精度的加工工艺也意味更高的成本,除了苹果还有谁会为了一个LOGO费那么大劲和承受良品率下降的风险。留意LOGO金属牌和后壳之间围绕LOGO密布的焊点,如果是别的品牌我相信可能会用双面胶粘处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得不从网络上截取一张镂空的后壳照片的原因,因为LOGO焊接太牢固无法取下。当然有人会说iPhone能做出来是因为卖得贵,但同样在4-5000价位的三星、HTC旗舰全是双面胶工艺。当然,双面胶是好东西,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好东西,好的双面胶可以代替螺丝。这不是我说的,这是3M强调的,而事实也是如此。iPhone当然也用双面胶,他们会用最好的。我举个例子,iPhone的电池是用双面胶粘在后壳上。自iPhone5起换了一个有意思的双面胶,是一个单向拉扯不留痕的双面胶。捏住预留的黑色部分往充电口方向拉可以完整的把整个双面胶扯出且不留任何痕迹。这个真心好玩,iPhone6也用了这个双面胶,建议用6或6S的朋友送客服拆机时要求自己玩一下。我猜是3M的不留痕技术,希望能有供应链朋友赐教。而如果是普通双面胶粘贴的电池通常得用撬棍来拆,操作起来那叫一个粗暴,对电池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损害。下图来源Mydrive双面胶在手机上的应用由来已久,事实上我也不反对在后盖、LCD模块等大型分离部件上用双面胶,只是一方面如果双面胶用不好可是容易出现显示屏缝合不严起翘的问题,更不用说维修后二次粘贴的严密。我个人很不喜欢不够严丝合缝或发出怪响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果能有更精密的工艺避免使用双面胶我会更喜欢,哪怕为此可能售价贵一些。我相信iPhone就算减少使用螺丝卡扣工艺一样会有大批人购买,反正普通人谁会关心内部采用什么样的工艺。但iPhone仍然这么做出来是因为苹果想这么做、能这么做和喜欢这么做!即便是选择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背道而驰的工艺。类似的执念除了iPhone也只有死而未僵的诺基亚曾经拥有。以此Lumia800祭奠抗摔的诺基亚蓝色聚碳酸酯外壳和紫圈的蜂窝状塑料内框吸收跌落时能量,蓝圈的铝合金支架分散外壳应力,最右的不锈钢框架起结构支撑作用,中间红圈的看得出显示屏背后是一整块厚度可怕的CNC铝合金加强背板!最下面黄框是整个手机的拆机钥匙——锁止杆(所以外表无任何螺丝)。温良外观下十足的诺基亚式机械暴力美学。言归正传,情怀二字是某锤手机带进了手机市场,但在我看来唯一具有匠人情怀的只有iPhone,也只有在iPhone身上还能看到在智能机时代已极少见的机械美感。很明显,苹果是以产品为主要导向的强势品牌,但求一切尽善尽美。市场策略方面不像国产品牌那么多花招。至于问题——封闭的、换个铃声加个音乐都有小麻烦的iOS双面性、没了乔帮主后苹果创新乏力的问题还有硬件配置落后等等已经被各种机构评述得很全面不必赘述,而不断改善效率和人机功效后的Android平台后已不是当年吴下阿蒙,苹果从行业领先慢慢转变为某些方面的跟随者。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各android品牌为差异化堆砌硬件搞军备竞赛,这个见仁见智我不暂时不趟浑水。关于创新乏力这个事我觉得需要换另一个角度来看。从科技方面看来可能如此,但别忘了苹果同时扮演时尚风向标的角色。金色iPhone刚上市时很多人吐槽为“土豪金”,但各家品牌都悄悄跟进推出了金色。难道这金色是各品牌自己灵光乍现、英雄所见略同的选择?金色手机在苹果之前叫土豪,苹果之后叫时尚。为什么金色在iPhone使用之前你会嫌土不考虑但现在却手持金色手机毫无违和。你以为是你或你手上的品牌设计师慧眼独具挑选了正确的颜色?为什不是赤金色、暗金色、钛金色或铂金色而是这个金色?因为这个金色是苹果的设计师从数以万计的颜色中反复斟酌后挑选出来的颜色,再被各品牌跟随。如果别的品牌设计师不知道自己的设计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最保险的办法莫过于看看苹果选了什么颜色和做了怎样的设计。类似的例子还有扁平化、双面玻璃和斜边切割……对了,在时尚界通常不会叫创新,称为引领!这一点,《穿普拉达的女王》有着最好的解释。售后服务,苹果的售后服务政策是唯一一个能让中国消费者尽可能体验原汁原味美式售后服务风格(即以换代修)的手机品牌。试问还有哪个手机大品牌(不要和我说三码五码机)全型号在中国这么玩。以换代修政策对消费者而言是获得实惠的一种方式,毕竟出了问题软件升级搞不定就给换新即便只是翻新都能令大部分人开心,对大部分客户来说本来只是死机或打不了电话,苹果非但给我修好了还把我弄花用旧的外壳也免费换了多开心。但就是这么一个远高于中国手机三包规定的好政策还会被CCAV在315晚会抨击(原因各位自己去搜索,不想再费劲解释)。但这政策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美国这么玩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高得吓人的人力成本(如果采用本地维修当时会需要大量人力)所以采用天才吧更换方式既解决了服务覆盖问题又不会大量增加人力(此处为猜测,我真不了解美国售后,欢迎同行指正,我虚心请教)。但中国不同,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钻漏洞的能力。iPhone在二手市场尚且一直是最保值的手机何况说将旧机换成新机后再售出,所以以换代修不仅消费者开心黄牛更是做梦都要笑醒。这政策被国内与黄牛勾结的黑心售后服务中心给搞残,多少人赚得盆满钵满,否则路边怎么会有那么多加400换机的服务。另一方面再怎么说这也是返厂维修的一种形式,总体平均时间肯定会长于当地维修。从第三方(忘了是谁查到再补充)提供的2015年十大手机品牌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来看苹果排行垫底。无论如何,苹果也意识到问题存在从iPhone6S开始结合国情减少以换代修,此后的苹果售后服务怎么走还得拭目以待。停止以换代修后苹果要面对繁重的配件供应资源再分配的问题,如此会很考验仓储及物流内功和网点管理功力,据说大量三星售后人去了苹果,如此苹果可能会得到三星蹂躏维修站20年的内功也不一定(在三星部分会说)。PS.以换代修看起来好像花了很大成本,其实不一定。苹果选择这种方式可以把配件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集中处理,在终端提供少量周转机即可。这种方式首先品控更容易,其次相比于全国授权本地维修后配件资源全面分散备库的方式节省了大量配件资源,也就是说资金占用远低于后者(所以三码五码机基本上都这么玩)。而且我认为苹果之所以这么做,其中一个原因是出于对自身产品低故障率的自信,否则如果高故障率的话这种方式必然崩溃,这个道理可能专业售后人员会明白。至于具体到消费者个人如果是我,我不一定愿意以修代换,因为我知道我买的新机基本上可以确定主板全新。但维修更换后的主板就不一定不是修过的。这一点各位自己斟酌吧。结束了只生一个好的iPhone之后,来看看滥生后群魔乱舞的android生态,先来简单看看android圈是什么情况——android发展到现在普遍认为已经失去Google的控制,各家拿到系统后都会该换自家UI,结果除了早期以外后来的android手机全都活生生的阉割了android原生的“搜索键”只保留三按键,对此有些同学一头毛线——”啊?搜索键是什么鬼?“。不仅如此各品牌还阉割了大量的Google内置应用连Google的Play也给掐了。因此评论认为谷歌并没有直接从android上盈利,我印象里Google的商业构想是为了引流和广告,但目前看来具体到各品牌手机上和Google没多大关系,坊间偶尔传说android3.0起Google不允许定制UI也遭到一致抨击没有下文,至此我只能小人度君子之腹阴谋论认为各android手机为Google大数据提供数据来源但纯属瞎猜。好,android生态发展到现在,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是那些品牌呢?蓝绿?幼稚了。首先必须是ARM!!!所有的CPU用的都是ARM的架构(Intel对战略失策悔得肠子都绿了)。其次是高通、三星、TSMC、索尼、LG、JDI、美光、TI、德赛……这些芯片或LCD等模块供应商、还有富士康、和硕这些代工厂。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热闹了很多供应商。倒反是Google这一头显得相对寂寞,在android方面除了提供点版本更新服务外好像没别的事可干,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我在iOS商业广场旁边弄了一个免费游乐场,看到大家玩得挺开心我就放心了。来来来!各位看看我手上的广告单“
”滚!!!“下面正式进入血海一片的Android手机品牌……我仿似听到远方游乐场角落的草堆里还有个微弱柔软的声音,是幻觉吗?三星——必须首先说三星。先清楚三星不止是一个手机品牌而是一个巨型的战力可怕的航母战斗群。普通人熟悉的三星是Galaxy手机和家电,实际上三星跨界了地产、造船、汽车、冶炼、国防、金融、电子、机械、航空、医疗……三星几乎就是半个韩国。在所有的手机品牌中,三星拥有唯一的完整的世界顶级的产业链,还具有强悍的垂直整合能力。简单来说,所有手机品牌里只有三星拥有能生产所有手机核心部件的产线(能有潜力成为第二个的只有没落的索尼)。单凭这一点注定三星拥有别的手机品牌无以伦比的强悍又快速的推新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不会存在别的手机品牌产线断货的问题。有分析师评价得好,三星通常不扮演创新者而是跟随,灵敏的嗅探着所有电子行业的风向,只要闻到利润的血腥味立即会调动可怕的产业链快速切入并推出比市场开拓者性能更强售价更低的产品填充整个市场(土拨鼠索尼这个梗下面会提到)。因此三星是个火云邪神一样的对手,因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速的市场覆盖在手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星能很快的捕捉市场的风向和消费者喜好,只要市场想要的三星在嗅到后都能极快的抢在其他品牌之前在新机型中加上去抓住眼球形成市场热点,至于是否实用或有什么用……Who
cares!!!,有没有未来……Who cares!!!。2010下半年到2013年是Android手机阵营王位争夺最白热化的时候,没有谁能确定智能手机的未来应该是多大尺寸屏幕最好,是5寸或6寸?还是乔帮主坚持的3.5到4寸单手能操作的小屏?(更大屏的需求留给iPad解决)。三星也不知道,但采取了粗暴又有效的策略——将所有尺寸、所有价位、所有功能、所有类型全面覆盖。尺寸方面:既有3.0寸的Galaxy Y,也有大至带电话功能的7.0寸的Galaxy Tab P1000,恨不得覆盖精确至每0.1寸。(以下部分系列名省去Galaxy 前缀)6价位定位方面:有400元的W、Y、Ace……也有的旗舰S和Note,还有8000到上万的臻和大器系列。更不缺痛打中端客户软肋的2000左右的Mega和Grand,除了旗舰S还有次旗舰S Advance和次次旗舰 Premier。价位覆盖至恨不得每间隔100元一个系列。功能方面:你们喜欢什么三星都能弄出来,双卡双待早就是三星从功能机时代玩剩的不需多说。喜欢三防的有S Active和Xcover,喜欢投影的有Beam,怀念全键盘的马上就有Chat和Pro,怀念翻盖的有大器,想要手写笔的有Note,想要NFC的马上给电池加上NFC天线给推出增强翻盖。想要更牛的摄像头的有S Zoom。觉得曲面屏酷炫的立即从实验室推出全球首款曲屏机Round。
产品种类方面:平板看起来不错,7.0到10.1三星全有。听说苹果可能要搞手表,Gear马上上线。相机能不能装Android?Galaxy Camera来了……
产品系统方面:除了android,有Window Phone的Ativ S,还有Bada的Wave……
就在短短3年内三星推出了20多个系列几百个型号覆盖相机、手表、平板、手机……各种系统各种需求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群无缝覆盖。这背后没有资金、研发能力、完善的配件供应链、售后服务等强有力的保障和整合能力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在这些方面试问还有谁能具备?这!就是三星令对手胆寒恐怖之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三星的胜利——2012年,据Canaccord Genuity的数据三星和苹果在2011年第四季度瓜分了智能手机市场95%的利润,虽实际情况待考证但那时的三星不是竞争,是碾压。
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评论谈笑风生似乎觉得一切顺理成章,那几年是国际大牌间的厮杀血雨腥风(国产品牌还不敢跃1999线雷池一步,今天牛哄哄的小米也还在种子刚发芽阶段),那年的HTC如日中天刚刚登上全球仅次于苹果的第二的宝座,三星哪个系列拉出来都并非尽善尽美,精细做工拼不过HTC,Touch Wiz生涩难用……奈何三星不是用某个机型在PK,而是双旗舰(S+Note)携领下的众机群殴,冷战时期令整个西欧胆颤夜不能寐但没有发生的苏联数以几万计坦克洪流真实的在那几年从诸品牌身上碾压过。毫无疑问,三星全线开花的策略成功了,但这策略唯三星能用。今天我们认为是三星的双旗舰策略成功了,但不要忘了掩护这双旗舰背后的二十几个系列几百个型号。另一方面,从纵向android系统不断升级的硬件需求维度来说,那几年远远不同于今天的性能过剩,android系统效率尚不完善,面对顺滑的iOS系统android手机唯有硬件堆砌。说白了就是CPU和RAM的军备竞赛,这不正是芯片大厂三星的本行吗?对于别的品牌而言,和三星拼硬件简直是和军火商的儿子比枪多。数数三星的军火库,除了AMOLED、Exynos还有DRAM内存技术、NAND存储,以上这几样,不可一世苹果的iPhone、iPad上的A系列CPU到现在为止都是三星在代工(A8后TSMC分走了一部分但最主要还是三星),显屏方面三星是产能比夏普稳定可靠的供应商(最宝贝的Super AMOLED只给自家,别人有钱买不到),NAND更不用说。可以说三星打个喷嚏全球手机品牌都要发高烧。除了这几样被忽略的还有摄像头和电池技术。所以比起来,HTC或其他除了玩玩一体成型或抚摸奥氏体还有什么核心技术可言?别的品牌当然可以弄高规格的CPU和内存,但一来得看高通的眼色和产能,二来才提出硬件规格,三星更高规格的换代产品已上市。三星简直是用短跑的速度跑马拉松。
快是三星的利刃也是反噬。在快速的产品线铺开和硬件堆砌换代过程中三星忽略了外观设计和结构材质。三星被市场诟病的千年大塑料、傻快效能低、暖手宝、系统臃肿难用、堆砌一堆无用功能(眼球追踪之流)在S4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S4那营养不良的ABS塑料中框薄如纸片的后盖和惊人的耗电量再加上易脱落的BilingBiling的电镀层……要不是看在那块AMOLED的份上我会直接丢到垃圾桶。市场强忍了S4后在S5身上爆发了,更别提随后iPhone6的发布消弭了三星大屏的优势,形势急转直下……
中壳部分——左边S4右边S5。S5用料还是比S4好一些,这么说吧,每十个多2两ABS塑料。S4后盖,不说了,至少能保护电池不掉出来
以三星的能力有没有办法像HTC那样做一体成型?当然可以,但这会和三星当时奉行的快速推新策略相左,并且和可换电池扩展内存卖点相左。此外别忘了三星是以等级森严为特点的韩国企业,官僚作风如同幽灵一样存在于三星各个事业部之间,颠峰时期的三星唯我独尊天下我有,无视市场对更好外观更好材质的呼声。千年大塑料又如何只要硬件够快自然有消费者乖乖买单,除了堆砌硬件快速覆盖之余集中精力搞差异化,实验室弄出了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眼球追踪、浮窗预览、手势感应、智能暂停等等说白了都是利用前置摄像头的软件技术,再加上一堆无法卸载的预装软件不仅让系统变得更臃肿难用还加重了电池负担,完全无视了MIUI之流对对市场的引领。甚至推出Bada意图抗衡Google,完全忘了老对手诺基亚是怎么死的……结果是2014年三星手机销量下滑40%(当然还有国产品牌崛起的原因,国产品牌部分会说),丢掉了android头把交椅。不过永远不要低估三星学习和自省的能力,摔倒后一向能够很快的爬起来,于是在S6之后看到了下饺子一样冒出成堆的金属机,自带软件也变得随意卸载、UI每年都在精简精简越发好用……
等等!金属机难道不是Note4开始吗?Note4不叫金属机,那是金属包边机,切割给你看
对比一下,右边那货(Note5)才叫全金属尽管是铝合金门窗加工而来但比起S5还是进步很多,每十个又多了2两铝合金。顺带说的是S5开始三星改用全贴合屏,即显屏与框架分离。双面胶大规模应用后也带来缝合不严的问题,Note4用户遭遇过显屏起翘或者维修后粘不牢的举手看一下……
那么S6呢?还是铝合金门窗工艺吗?当然不是了,那是和iPhone一样的工艺。也切一个给你们看。最右那个是S6 Edge切下来的扬声器和麦克风部分,我在把小蚁智能摄像头改装成户外专业监控时把它拿来当作外引的收送话模块。本来是切了左边这个S6的来用,但是发现Edge的这部分更精巧一点点……可见我还是爱三星的,扬声器确实不错。感兴趣的这是传送门S6系列出来时叫好一片,真正全金属机身加双面玻璃,也有人说S6正面赤裸抄袭iPhone6,确实有些像。Edge版本出来时更是那叫一个惊艳,且不管是否实用但Bigger绝对是满满的。拿在手上就像件玻璃艺术品,也确实是件易碎品,拿好手上的Edge吧!可惜来得太晚了,android已经出现了性能过剩的趋势而且国产品牌侵蚀市场之强大大超出预期。三星市场预测也出现问题,认为普通版是销量主力而Edge版是谨慎接受结果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由此造成了Edge版产能严重不足供货大受影响,等到Edge产能攀升已经错过了需求洪峰——没想到三星这支特混舰队也会出现南云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贻误战机的悲剧。另一方面S6由于采用三星之前不熟悉的双面玻璃工艺,当年困扰苹果怎么给玻璃上色的问题也困扰三星。三星采用的是玻璃贴膜工艺营造珍珠光泽,不幸的是结合双面胶粘合技术,这层贴膜(包括显示屏内面贴膜)容易被双面胶剥落,如此我又得到了很多漂亮的三星产的磨砂玻璃——如果在背面喷个涂鸦再贴回应该很漂亮,绝对独一无二,绝对 Bigger than bigger。
图片:S6后盖,可见红圈部分的剥落。另外,垫在中间那块玻璃下面的两样有谁识货吗尽管如此,总的来说S6还是成功的漂亮的,Edge是Bigger满满的。至少成功扭转了千年大塑料的恶名,世人也对三星工艺刮目相看,A系列、J系列、C系列也滚滚而至。虽不是二十几个系列群殴,但坐拥军火库弹药精兵还是不缺的。三星近年机型里真正我喜欢的还是S7edge,这货才是一个三星旗舰该有的样子。下面开启多图欣赏三星模式S7Edge中框,左起S6 Edge、S6、S6 Edge+。中间大黑块是无线充电和NFC天线模块。右下是自带音腔的扬声器模块,声音比传统不带音腔的好得多。整体CNC和注塑工艺漂亮。显示屏,左起分别为S7Edge、G9280、Note5。注意S7Edge红圈处的辅助散热的热管,这个干得漂亮!Note5的窄边框对于三星来说小菜一碟根本不需炫耀。背后也是满满的敷在石墨层上的散热铜箔。怎么说都是S7 Edge漂亮啊,那些漂亮的CNC,每十个比Note5重几两吧……
如此,感受到三星的诚意了吗?(但是死贵啊!)
要问我喜欢不喜欢三星产品,喜欢!当然喜欢,我特别喜欢把三星平板的触摸屏切下来当像框。三星产的相框那叫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然我也兼爱iPad相框。三星的售后,首先定性——综合而言国外不敢说,但绝对是中国最强的手机售后。尤其在昔日霸主诺基亚倒下后,三星售后目前是独孤求败。(下面讨论41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所以不要拿个案来说事,我还是那句话:再牛逼的品牌售后都能捞出一堆操蛋的个案)
三星售后之强体现在独立、配件物流能力强和管控能力强三方面:
独立——和众多手机品牌里售后永远排在销售和产品部门之后和扮演等着销售吃饱喝足后收拾桌子捡一点残羹冷炙的角色不同,售后在三星非但独立于销售更恨不得比销售的地位高一些。三星售后是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全称三星电子(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SBSC。部长以上要职全部由韩国本部委派,在运营、管理、资金方面完全不受中国区销售左右。三星销售团队在很多场合无数次的投诉过三星售后不予配合等罪名但多数情况被事实上的无视,在各地的三星办事处也是如此,售后担当(相当于售后区域经理)可以不甩销售办事处经理的要求或命令。同样场合如果换成其它随便哪个品牌都是销售一发威售后立即如临大敌。我曾经就此向SBSC一名课长求证(恕不能提供更多个人信息),他给我的解释是”三星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技术人员在三星享有很高的地位,三星的产品只要产出来就不怕销不出去。所以在中国的销售几乎等同于外包公司在运作,因为技术好产品好销售根本不需要担心,销售部分就算换别的团队来做也是一样。但技术无人可以替代,售后也属于技术直接实际上率属于工厂当然地位高于销售。"。
配件物流能力强——"授权售后运作的核心不是维修技术或其它而是配件物流(仓储)能力"(前摩托罗拉售后大区经理Peter的金句)。和苹果不同三星所有的维修全部本地处理(海外向除外),这就涉及售后最核心的能力——配件供应。前面已经耗费大段来解释三星的产业链之强,对三星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事实上也是如此,三星售后运营的历史上极少出现大规模的维修配件供应短缺。三星在2013年花了极大的力气(重金)改善配件库存以及物流速度,只要维修站下定单T1城市如上广北深当天能收到,T2和T3城市如武汉苏杭等第二天都能收到配件。而且三星也会主动的预测备件使用率来推送配件给维修站储备。所以除非维修站没钱或者自己运作不当,目前基本不会出现配件供不上货的情况。三星近几年的的平均维修周期在2.5天之内(注意是平均而不是绝对)。影响维修速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配件供应,因为成本和配件库存有限的原因,其它品牌的厂家库房多是在接受维修站的配件订单后一星期发两三次配件。三星不同,分为一般定件和紧急定件两种。三星有库存的情况下一般定件最迟次日发货,紧急定件的一天最多可以发4次货。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一种特急订单,但需要办事处担当审批。关于特急订单有位课长给我说过一个2012年发生在新疆的真实案例(虽然是冰箱但规则通行于手机)——三星乌鲁木齐家电维修站工程师到一牧民家上门检修时发现携带的零件出现了问题无法立即修复需要定件,而客户方面有特殊原因必须要尽快恢复冰箱使用。维修站在报办事处担当审批后下了特急订单,位于北京的仓库协调派人带着两个同样的配件(一个为备份)买了机票坐最近一趟航班飞往乌鲁木齐,飞机落地后搭上早已等候的维修站车辆和工程师一起驱车2个多小时上门把客户的冰箱修好,从维修站下订单到修复,整个间隔不过8小时。所有往返费用全部由三星买单(保修),而这个配件价值不超过80元。不过三星现在式微,这种不计成本的特急订单可能已经取消了。
管控能力强——指SBSC对维修站的管控能力强。很多品牌还停留在对客户满意度的追逐,但三星售后早已进化为对维修站日常各项运营的监控。对于三星来说干涉维修站内政那都不算啥。凡是操作过三星售后尤其是HHP售后的相信更能明白,我就没听说过哪个HHP维修站不控诉三星变态的。繁杂又互相关联的综合评价(KPI),数据正确的、重复修理率、一小时修理率、MOT完成度……细致到每一单维修、每一个动作(MOT)和每一个配件订单的监控……无不是为了将维修站的理过程严密管控,都是要把维修站往死里整的招。只要维修周期超过3天未决的维修站就等着吧,基本上等于踩到SBSC的猫尾巴。对于运营不善的维修站,用三星的话说是SBSC几乎不会扣罚或裁撤维修站在,但有很多种办法让维修站自己受不了提出撤站.
话说回来,对维修站苛刻说白了有利于将客户的问题更快更好的处理。这个对于客户来说是件好事。也因此三星在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年度客户满意度调查中至少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但即便是监控严格如三星还是一样有成批成批的配件被从维修站套出,成批的二手机被操作换新再流往黑市。不得不感叹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参见2014年三星售后脑抽了决定对所有内屏裂外屏不裂的手机免费保修换屏后那举国欢庆的盛况。
说得好像三星售后很厉害的样子,就有那么完美的品牌吗?并没有,三星的售后因为离三星更近的原因,等级和官僚只会比销售方面体现得更严重,只不过三星一直以来对外应变能力强的原因外界人感受不到而已,但维修站绝对是有苦难言。
三星到此结束,耗费了大量的段落以及博世切割机……把我对业内最强的两个品牌的印象和看法说完,这两个品牌拥有别的品牌无法企及的必杀绝技又各有不同,对于其它品牌而言它们简直就像神一样的存在。有意思的是苹果和三星在手机市场上互为冤家又在元件供应上唇齿相依。这一天,诺基亚泉下能否理解这对好基友的恩爱情仇?
用“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作为接下来几个品牌的开端再合适不过,在手机历史上除了熠熠生辉的诺基亚N系5系和8系还有其它品牌这些型号必被记录,V998、V3、A1200、T628、K700、K750、S1、7030、KG90……什么?听不懂?看来是我老了,再换一批型号Milesonte(XT720)、Xperia Arc(LT15i)、Desire HD(G10)、Optimus G。没错!它们背后就是摩托罗拉、索尼、HTC和LG。有的死了、有的残了、有的跑了,所以接下来干的事基本上有点上坟的意味。
在开始这个品牌之前,由于涉及宗教事务请允许我先做一场法事和充值一点信仰,因为它是我尊敬的神一样存在的:
索尼SONY——SONY,这四个字母一敲出来感觉自己头上都在闪着光芒,只是相比辉煌的过去索尼现在是颓的,应该说颓了好些年。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锤子旗舰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