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小程序骗局曝光或颠覆App,它能打得过微信吗

您的位置:
“小程序”前景难测,但战火却越燃越旺了
作者:懂懂笔记
  小米直达服务、支付宝小程序已经陆续入场。微信小程序环顾四周,发现不经意间身边又冒出了几个竞争对手。
  迟到的支付宝小程序前几天迅速引起外界关注,并不是因为其比微信小程序、百度直达号、小米直达服务更具优势,而是因为“复制”事件以及那封道歉信。
  当然,外界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复制”和道歉本身,而是微信小程序经过半年多冲刺后,目前正面临的发展瓶颈,以及竞争对手环伺下的处境。战火,俨然已至。
  那么,这场“小程序的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互联网巨头要纷纷扎堆“小程序”?
  “小程序”竞争加码
  微信小程序自今年1月上线已有半年多,并没有发生此前业界分析师们担心的“颠覆移动应用行业”的情况。相反,从日前数据统计平台阿拉丁发布的微信小程序报告来看,小程序对于长尾、低频的应用,正在替代原生APP;对占据主导地位的高频和刚需类应用,在小程序中同样表现活跃。
  也就是说,微信小程序目前对应用市场产生的变化是,对高频原生应用具有一定的补益。
  生鲜电商平台爱鲜蜂在微信小程序端就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增长,成为它拉新的一个帮手。据了解,爱鲜蜂从5月开始接入微信小程序,从5月25日到6月3日,小程序端的注册用户和成交单量就增长了10倍。可见,“小程序”对企业吸引用户流量具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其市场表现还是颇有戏剧性的。
  相比上线前的火爆,小程序启动之后的两三个月,无论是百度指数还是微信指数,市场表现和用户反馈都相当平淡,甚至出现了“微信被打脸”的声音。
  而目前,微信小程序的实际情况与之前又有很大变化。事实上,微信小程序初期的温吞与微信模糊的态度,与第三方企业的观望心理有很大关系;而微信的坚持和企业的尝试慢慢改变了小程序的发展状态。
  根据目前的趋势,阿拉丁研究院预测,微信小程序受微信不断开放入口及流量政策影响,今年下半年将迎来爆发,Q3流量数字或将三倍于Q1。
  不过,在微信小程序逐渐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竞争对手,市场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
  上月底,在小米发布MIUI 9的时候,也对外发布了小米直达服务。与微信小程序类似,直达服务也是一个新形态的应用平台,无需安装,即点即用。小米MIUI架构师蔡经伟表示,直达服务在体验上与原生APP相似,“体量微小,成本也更低”。
  作为以硬件产品为主的科技企业,小米对小程序的看法与此前的微信小程序和“轻应用”不同。在小米看来,“小程序”可能是新一代移动端应用分发入口。因此,包括金立、魅族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也与小米一样,在积极布局“小程序”。
  几天前,支付宝也悄悄上线小程序,当时还被细心的网友抓到了把柄,指出支付宝小程序公测代码里出现了微信小程序团队开发者的名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支付宝公开向微信道歉的原因。
  而正是支付宝的道歉,让支付宝小程序一夜之间就被舆论所关注,这次意外反而成了最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支付宝小程序就位,市场上的“龙珠”也开始逐步聚齐。这其中,有百度最先提出的“轻应用”概念(2015年推出直达号),借助移动搜索的入口建立新的分发形式,践行李彦宏所说的“连接人与服务”;而UC则以超级APP的形式,在浏览器内部建立网页应用平台,集成了几乎所有常用的高频应用。
  能够看到,虽然各家的叫法不同,或是“轻应用”,或是“超级APP”,但其功能都与微信小程序类似。
  这些“小程序”都具有体量轻的特点,能够帮助用户节省手机存储空间,可以替换掉低频类原生APP。此外,“小程序”的易用性也有效地缓解了用户在不同APP间跳转的割裂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市场已经验证了“小程序”的存在是合理的,只不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仍然会与大多数原生APP共存,也会瓜分掉一部分原生APP的下载量。由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和科技企业开始加入到“小程序”的竞争中。
  打造生态闭环的“必争地”
  小米所说的“小程序”会成为新一代应用分发入口,无疑是企业纷纷布局“小程序”的一个原因,但绝不是唯一。尤其是阿里、美团、58同城等互联网企业已经或正在布局“小程序”,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期的竞争,基本都是围绕着流量进行争夺,直到现在企业间对流量的敏感度仍然很高。不过,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新增用户已经度了红利期,企业清楚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快速获得更多用户。对他们来说,如何获取新增用户并维护存量用户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
  现实的例子已经证明,“小程序”有助于一些企业和第三方平台获取用户流量。摩拜曾表示,摩拜的微信小程序打开率比较高,在初期就带来了不错的用户量。阿拉丁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摩拜小程序指数值为最高的10000点。
  在获取用户流量之后进一步延伸,就是连接用户,打造生态闭环。而这可能就是互联网巨头在看不清未来的情况下仍然抢夺“小程序”的一个原因。
  根据目前手机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的做法来看,“小程序”战争加码很可能就是企业打造生态闭环、加固竞争壁垒的一种新方式。
  此次,支付宝在“社交梦”破碎后又在小程序上死磕微信,打响“小程序”正面战争的一枪,原因可能与其各自构建的生态闭环有较大关联。
  阿拉丁小程序研究院院长刘赞告诉懂懂笔记,小程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轻应用,可以垂直打通相关的服务,把整个服务链条打通,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不同小程序间可以提供关联服务,将单一服务打造成一套服务,形成从内容到销售再到支付的完整过程。
  比如在腾讯和阿里的生态中,腾讯投资了摩拜,阿里选择了ofo,双方将各自投资的两家出行企业分别接入到微信和支付宝,也就是其各自的生态中。从摩拜小程序的数据可以看到,微信小程序给摩拜带去了流量,同时也帮助微信获得更久的用户留存时间。
  出行只是“小程序”竞争的一个例子,还有更多的领域和应用都可能成为企业打造生态闭环的影响因素。比如生活服务、旅游、餐饮等等,如果都能集成在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小程序中,对腾讯和阿里的生态闭环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
  目前来看,“小程序”作为一种新的应用载体,虽然在使用上还存在操作繁琐的弊端,也还没有掀起很大的风浪,但其实用性和对企业的帮助已经有所体现。而且,微信团队和支付宝团队还会继续接入更多企业的小程序,如果能够将两个阵营旗下或关联企业的应用都添加其中,并逐步完善功能。
  “小程序”的出现,对于用户来说,将来或许只需要安装微信或者支付宝就可以使用常用应用。对企业来说,则是增加用户粘合度、迅速打造生态闭环的有效方式。
  如今,“小程序”竞争的战火已经点燃,其对互联网巨头的意义已经在流量和生态方面有所显现,未来可能还会在更多领域愈演愈烈。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专注于分享有关最新IT资讯、业界新闻等等
CMS发哥谈小程序:没那么强大神秘与颠覆能力却是值得反思注意
上图:逐浪官方小程序“字库大师”内测图
小程序从内测到上线,成为2016年微信教父张小龙先生口中的那个神器,直到发布,无人不在谈小程序,先是热捧,连阿里都不禁说“支付宝小程序”即将发布。
人们之所以热议小程序,一是关注其背后的移动互联网思维,二是不希望错过腾讯微信这个巨型APP所带来的“微信红利”。
作为CMS研发人员,一直关注WEB与移动互联网平台,我们第一时间和客户谈到小程序,并指出其中的问题,遂形此文。
一、所谓的“红利”到底是不是红利
一开始故事是这样说的:当年随便做一个网站,都跟hao123一样的发财了。
后来故事版本是:当年随便开一个淘宝店都能赚好多钱。
再后来故事版本变成了:当年随便做一个公众号,就有上万个人收听。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互联网思维中有一句名言“任何轻易的付出,都是烦恼的渊薮”,从来没有随便得到的财富,也没有随便成功的模式。
曾经火热的“一条”视频,最近也被传出其模式雷同,被关注者唾弃。
从这个角度上看,罗辑思维炒作小程序,贴“不玩了”标签,真实值得互联网同行思考,中国互联网不是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冷静、坚持和原创。
二、创新之深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从一窝蜂上,希望抢占手机客户端,到想抢占微信客户端,从近日微信朋友圈中的各种年会照片,甚至是传销党、面膜党占据信息流,可见行为水深。
对于“土豪老板”们,认为小程序可以轻松的接入腾讯资源,又不再需要高大上的程序员来开发,遂举额以庆。
其实早在上月本头条号所发的《展望移动开发原生与移动混合(Hybrid App)那种模式好》中,就介绍了小程序其背后的引擎机制。
其实稍有开发经验的人都知道,很多年(包括现在)Adobe PhoneGAP本身就是一种和小程序同类的技术(甚至可以说小程序是师从PhoneGAP),其背后必须有一个虚拟机,微信本身的强大,提供了内核引擎。
三、破坏力
微信从内测“小程序一露面就引爆了移动圈。这个号称秒杀替代APP的功能,根植于微信流量大海,看似机遇,又是陷阱。
从开发角度而言,微信不是App的分发入口,但是成了App的网址导航站。其实压根不是什么前端工程师的春天来了应用号本质上是js+RN,这次腾讯用了facebook的开发架构RN,但在底层做了重构。
为什么要用RN?因为最终为了广告。
同时,应用号直接火了腾讯浏览器。
另外,伴随应用号出来的是朋友圈广告,朋友圈广告现在起投300块,强化了地域定向,强化了用户标签定向。特别是地域定向这个干死了xAD一票基于地理位置投放的agency。
大众点评今年广告收入几十亿,今日头条55亿+。所以,移动广告的收割机来了。
对电商来说,朋友圈广告是可以直接加购买链接或者领券链接的。会吸引品牌商加大在微信入口移动商城的投入,现在阿里的成本太贵了。
另一种声音甚至认为小程序甚至是微信走向消沉的一个新开始。
四、现在的微信已经成为操作系统的级别。
1.从达到目的逆推,微信/App都是桥梁;
2.原生App的开发工作量会锐减,前端热闹了,后端开发工程师要思考找新工作了;
3.App分发渠道的生意要受影响了;
4.微信一家独大的格局越来越明显,等于通吃了中小App,对于生态系统的繁荣,是个未知数;
5.对于电商,基本上是阿里和腾讯对决,百度早已经出局,完全没戏了。阿里的手淘/天猫/支付宝三架马车对决腾讯的QQ/微信,交易走天猫,而社交/广告走微信。对于微商,微信会强化其自有生态,扶持一些垂直平台。只是,创业的道路更难了,只有顺应微信。
五、互联网平台和系统提供商更难了
进入门槛会降低。企业自己的交易系统和客户渠道管理系统更容易建立,平台和系统提供商难度更大了。
六、微信以后会不会更慢?
好处大家介绍的比较多了,我觉得不好的地方有几个,微信现在已经是手机里的庞然大物了,以后会不会更慢,占更大空间?应用号实际上是微信自己包了视图、数据、交互各种协议等。暂时能实现的还是有限,要想深层次的应用其实恐怕还得自己开发App,就怕这些实现不上不下,不能做深,做浅无用。
应用号其实变成了小程序的容器和浏览器,无论如何都是动力store的市场,未来几方是否会出现纷争,不是没可能的。
七、小程序跟微商没有半毛钱关系
跟微商没有半毛钱关系。对电商来说,从小程序的角度,体验会改善,但这不是重点,重点看微信对应用的分发能力,如果实现商业化,将有一波新的流量红利。
不过微信目前也谨小慎微,也可能会受到苹果生态的牵制。
流量始终是关键,后面配合朋友圈广告加应用分发,这才是核心点,也是企业最看重的。
八、低频应用App很可能在微信上迅速生长
京东早就在微信做导流,微商也搞好多年了,但微信还在限制微商泛滥,所以小程序对电商行业应该0影响,只对低频应用有帮助,低频应用App很可能在微信上迅速生长。
九、小程序是移动互联网最后一拨流量红利?
小程序不支持从微信跳转到原生App,这就意味着说,这是腾讯的流量释放,腾讯的saas生态建设,不是一个开放式的类搜索引擎。
也同时可以比较残酷地说:大量的通用性服务,不需要重构社交关系的App,尚在开发中,或者还没有亿级用户的产品,今天就应该组织一个最精锐小组着手小程序的开发,甚至小团队应该立即all in,不要犹豫。
十、低频App根本就没有合理存在的理由
微信小程序:1,低频App根本就没有合理存在的理由。2,这是一种从C/S结构,到B/S结构的转变。就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者都会长期存在。3,很多东西实际上一个单页程序就够了。4,基于微信那么大的用户群体,所有的App基本都需要通过它来推广,现在让传播变的更方便了。
十一、已成气候的App都不会在短期内受影响
有人鼓吹说这下其他App都完了,客观来讲,目前有叫的上名的,已成气候的App都不会在短期内受影响。主要还是看一点他们愿不愿意站wx,不愿意大家也还是老老实实用App逛淘宝,刷微博,逛B站,听网易云…至于评论有人说的JD或许能凭此超越淘宝太过乐观,别忘了wx早就给JD开了特权入口并还是没多大卵用。 印象最大的还是创业期的公司啊。以后应该会是先做微信应用号,发展大了再做App这样的发展节奏了…
(注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其中图片为第三方采集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微信小程序:为颠覆而生?
  小程序能否带来颠覆性的革新尚需时间检验,但至少可以看出腾讯在线下支付场景跑马圈地的野心。 中国论文网 /2/view-7942616.htm  岁末年初,相信大家都被微信新推出的小程序刷屏。1月9日零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正是日在广州举行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透露的小程序正式上线日期。   在微信小程序上线第一时间,张小龙发布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朋友圈,只有6张图片,第一张图片上显示第一代iPhone发布时间――日。张小龙和他的团队选择iPhone发布10周年的日子正式上线小程序,显然不像他之前说的那样,只是小程序立项日期。除了致敬iPhone,张小龙的野心,或许是希望小程序成为像iPhone一样伟大的产品,因为过去10年,iPhone正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完全颠覆和重构了人们对手机的认识。   何为小程序?   相信,直到正式上线,还有人在猜测小程序到底是什么样一款产品。有业内人士猜测小程序是一种新的链接形态,重构微信与App的连接,也有观点猜测认为小程序是目前App的完美替代品,众说纷纭。   无论何种观点,都表明小程序在过去的一年里,吊足了行业和用户的胃口,因为很多人错过了公众号红利之后,再也不愿错过微信小程序的契机。   事实上,最初小程序的被微信团队内部称作“应用号”。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微信团队一直在探索微信新的形态,而不只是停留在订阅号和公众号。 与订阅号或公众号相比,小程序改变原有的“粉丝”模式,用户不需要去订阅,而只是单纯的去访问,所以它跟公众号从本质上来说是截然不同的,小程序不是一种公众号,它是一种新的形态。   而微信官方早期给出的解释是,小程序提供了一种新的开放能力,开发者可以快速地开发一个小程序。小程序可以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同时具有出色的使用体验。   小程序的传闻虽然一直有,但是神秘面纱直到号才比较清晰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在当天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第一次完整阐述了小程序的特点,即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无须安装是对现有应用程序的一个很大突破,张小龙认为,小程序的这一特性免去了下载的过程,只要在微信的小程序入口直接搜索相应的小程序的名称,就可以直接使用。触手可及,意味着可以通过手机的扫描功能直接获得周边信息,进而和周边产生互动,这也被认为是小程序是腾讯布局线下消费场景的原因。而用完即走和无需卸载意味着用户在使用完小程序之后,无需卸载,并且不占用手机空间。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解释说,比如到一个餐馆,可能想排队或者说点菜,有了小程序不需要去下载这个餐馆的App,只需要扫描餐馆二维码启动餐馆的小程序即可完成排队或者点餐,用完之后用户无需卸载。   变革与颠覆   对于小程序的变革和颠覆性,在小程序上线之前就已经不绝于耳。但大家更多的是通过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朋友圈分享的图片推测,而且关注的点主要在于小程序对于传统App模式带来的挑战,甚至有观点已经看衰传统的App,预言原生已死,App将被颠覆。此番言论或许太过绝对,但对于小程序来说,替代一些低频的App和体验不佳的服务号是合情合理的,但能否对传统App模式进行彻底的颠覆,似乎连张小龙都没有把握,或者,小程序的特点并不在颠覆传统App的存在模式。   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解释说,小程序并非只是想改变App存在的方式,而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易观总经理董旭认为,小程序较为适合拥有使用场景的高频低深度产品。张小龙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解释说,在手机时代,用户获得了更便利的使用方式,也是更懒的使用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多的只愿意每天只使用那么几个App,而不愿意去下载或者使用很多很多App,本质上来说,小程序定位是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更快捷的获取服务的方式,同时它不像下载一个App那么麻烦。   对于App构成的威胁,《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体验小程序发现,小程序更像是一个轻量化或者“青春版”的应用程序,最大的特点在于“小”字,不仅是体量小,并不像App一样占用手机空间,同时提供的服务也“小”,以滴滴出行小程序为例,目前仅仅提供出发地地点和目的地的选择,默认是快车,这与原生App多样化的服务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小程序能否对现有应用程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还需要关注其进一步研发。   除此之外,小程序带来的变革,更多的是对线下场景消费路径的重构。   以点餐为例,对于现有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服务号来点单或者通过下载App的方式来点单,是一个路径的重构。通过小程序,消费者可以省去诸多繁琐的程序,尤其是下载、安装等等。而线下消费场景入口,似乎也是小程序的目的所在。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解释说,用户没有运行过任何一个小程序,那么手机里将找不到小程序入口,而他更多的希望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而小程序上线前期,将更多地会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线下。   董旭认为, 一方面,腾讯希望小程序能够成为一个连接线上线下、再次集中流量的超级入口,所以小程序的价值在于当用户主动寻找产品时可以随时找到、随时使用,而当用户不需要时,不希望小程序作为企业的推广和唤醒通路,因为后者对于小程序成为超级入口没有什么益处,这也是为什么小程序并没有一上来就开发丰富的功能满足企业各方面需求的原因。   另一方面对于用户,信息爆炸已经接近临界点,从需求角度开始强烈呼唤做信息减法。而这一临界点在之前的时代并没有积累到今天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小程序比之前的产品更加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另外,技术的发展、使用体验等,也将是小程序能否为大家广泛使用的关键点。   而对于腾讯来说,小程序无疑是其“生态扩容”的一次有益尝试。在2016年数个场合的讲话中,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反复提及“生态扩容”,意指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腾讯所构建的生态空间将大规模扩容,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加入到生态中来。   小程序对于腾讯的“生态扩容”战略意义非凡。在于阿里的竞争中,腾讯由于缺乏电商基因,消费场景一直是掣肘腾讯,尤其是微信和微信支付的重要因素,虽然腾讯与京东合作,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收购美团等等,也在努力打造线上消费场景。而对于线下消费场景,腾讯和阿里都野心勃勃,此次推出小程序,对于腾讯在线下场景的布局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有分析人士认为,小程序作为线下扫码方式的主要入口,在接下来的场景商业化竞争中腾讯将领先阿里一大步,取得电商的后发优势。   小程序注定是让人纠结的,从目前来看,对于App开发者来说,带来的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消费者和用户来说,带来的是巨大的便利和流量。   无疑,小程序对于消费场景的重构,对于入口的重新定义,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颠覆,还需要小程序的不断完善和时间的检验。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微信支付能颠覆支付宝吗_百度知道
微信支付能颠覆支付宝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就目前来说还不行,支付宝的功能很多,而且很多功能是威信支付所不具备的。支付宝目前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而且凭着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淘宝,几乎坚不可摧。微信竞争力远不及支付宝。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各有利弊吧,每个人喜好不一样,微信支付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支付宝上面功能也很多,两个都是不错的选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风号出品
App 可以直接打开小程序了!微信还会对互联网产生哪些影响?
知晓程序与 AppSo 同为爱范儿旗下品牌,专注于微信小程序生态,提供小程序推荐、资讯、开发教程、社区活动等服务。作者:尹非凡
厉害炸了!
就在听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高级产品经理林兴演讲的当场,知晓程序就陷入了高潮。
为了说明严谨踏实的微信产品经理让你高潮一次有多难,这里,先对林兴进行一个爆照。是的,让知晓程序高潮的不是他本人,而是经他口爆的微信小程序一个轰动性新能力:小程序很快可以支持各个 App 直接打开小程序!
没错,你没有听错,简单来说,在不久以后,所有的 App 里面都可以看到微信小程序的身影了。
它会是配置在其它 App 里的基础能力,也是微信广布在线上各个角落的海量据点,跟微信线下的二维码、小程序码没有本质区别,都将变成一种普及化的「物料」资源,一类入口,一个微信全面串联移动端应用的大设计!生的伟大,野心更大
那么这个能力,具体应该怎么使用呢?
当再次进行求证时,微信方面向知晓程序完整介绍了一个这样的场景:其它 App 打开小程序,是为了满足异业合作的需求。
比如,其它 App 可能有这样的诉求:用户在使用旅行攻略 App,会需要订机票、酒店、打车等服务,有时候一个 App 可能不能全包括,微信小程序提供的能力能够串联不同的 App 实现。
对于其它 App 也可以获得品牌曝光,服务用户。
当然,实际的应用还不仅是单纯的内容、社区、资讯类 App,其实每类 App 都会有自己的应用短板,也会在使用过程当中生发出用户的延伸需求,此时,植入在各类 App 类的小程序,可以以应用的方式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地响应用户需求!
时间倒回 2017 年初,当张小龙提出小程序会去中心化、无处不在的特征时,人们的条件反射是小程序会是在微信体内「无处不在」,这一点随着小程序平均每 1.5 周发布一次新能力,随着 50 多个入口的打开,很快就实现了。微信小程序迄今为止开放的所有新能力
然后是 2018 年初,张小龙提出「探索线下精彩生活」,微信举火烧天,轰轰烈烈地布局线下场景的时候,人们开始理解小程序的「无处不在」是在线下空间的泛化存在,是当人们出入各大餐馆、商超、酒店、医院、机场、写字楼时都能即时体验的小程序,这一点如今也已浮出水面。
而当现在, App 打开小程序的功能提出,我们必须正视一种微信新的可能,它出现在每个 App 当中,覆盖所有的移动应用,用小程序打入各大 App 的肌理,在线上突破微信生态,成为微信向外整合全部的移动应用资源的「无处不在」。
所以,小程序的威力正在技术功能的布道过程中,寄托出微信的无限野望和梦想,通往微信定义的「美丽新世界」。小程序不仅可以在线上到线下无界穿梭,也能在各种 App 之间自由来去。
它是一个幻影使者,或者一道传送门,疏通微信体内的流量;进而将线上微信与线下微信打通;再进而将手机桌面的流量与微信打通;更进一步将微信与全部 App 打通;最后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大贯通。
至此,整个移动互联网都将陷入被「小程序化」支配的恐惧。难怪马化腾不无骄傲地说:小程序是中国 IT 人、IT 行业让人骄傲的成果。
尽管现在再分线上线下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但为了分析需要,可以简单做一下拆分。
在线上,微信小程序正在步步渗透到手机桌面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从安卓端小程序可以添加到桌面,再到 App 可以打开小程序,微信拥有了突出体内生态的两枚利器。桌面端小程序是小程序的触角延伸,从用户角度,这是主动意愿下的选择;从流量上来说,它是用户使用功能化应用时对微信的回流。而 App 可以打开小程序,从用户角度,是被动场景下的需求满足;从流量上,它是所有 App 对微信的流量反导。
然后,再来看小程序与 App 关系的两个重要能力。此前,微信小程序已经上线小程序可以跳转 App 的功能,加上 App 打开小程序的新功能,意味着,App 与小程序已经形成一个的流量闭环,但无论流量如何流动,都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微信小程序。
张小龙说,小程序用完即走,今年再补上了一句,「走了还要再回来」,应该也有这个所指吧。
当然,这个闭环现在看来还是有漏洞。因为,此前的小程序跳 App 其实是一对一的跳转,而如果各大 App 中大量出现微信小程序之后,从某个 App 跳出的其它小程序是否还能回到 App 当中呢?
微信知道答案。被损害的与被宠爱的
功能虽好,却并非人人喜闻乐见。
是的,App 很快将支持打开小程序了。有人焦急等待,有人送走所爱。
于天堂看见深渊的,首先是各大头部 App。
表面上来看,App 在发展更多小程序进入的机会之中,获得更多广告收入,应用服务范围也被放大。根据猜测,从 App 路径打开的小程序应该还会展示其来源,从而品牌曝光。
但可见的红利无法排解深层的隐忧。
事实上,如果微信小程序可以在 App 中打开,那么其它大型 App 就再也没有去做小程序的机会了。无论是百度、淘宝、饿了么、微博去做小程序路都已经被堵死了,甚至支付宝小程序也会面临颠覆危险。因为微信小程序已经成为一种 App 间的共享能力了,又依靠微信强大的用户与流量进行扩散,其它 App 再想染指免下载应用的机会已经很小很小了。而最大的危险是这一功能,还会导致各大 App 空心化。无论你此前是提供应用服务,还是资讯内容服务,接下来,在 App 内部都会被结构为不同板块的小程序,所有 App 提供的差异是场景化的差异,而连接到更深入的应用交互层,都被跳转入微信,进入微信小程序。优势的瓦解,从技术层发生是最大的无奈,你根本无力阻止。
这方面,从微信方面去谈其它免下载应用时,也可以读出些另类的讯息。小程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框架,也是服务于场景的工具。所以不管是微信还是其它手机厂家,都可以做轻而小的应用,但小看你的场景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而对头部 App 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小程序消解掉 App 再去扩展自己的应用边界的可能。
这里先吹一曲哀乐,从今以后的移动互联网,再也不会有巨型应用诞生了,特别是像今日头条、美团、滴滴这样的「瑞士军刀」类的 App 出现。原因很简单,以后每个 App 都是一个万花筒,每个 App 都有机会发展出足够庞大的应用能力。然而,实际上呢,这些小程序最后都指向了它的原点,微信。因此,毫无疑问,这是新的时间风向标,是微信收割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开始。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App 支持打开小程序,对于大量中小型 App,对于微信生态中持续壮大的小程序而言,却是巨大的良机。
接下来,想要获取流量和用户的小程序,不仅可以利用微信内的入口,调用微信已经完善的广告接口,更能浩如星海的广大 App 中需求嵌入。应用内嵌入应用的形式,合作的形态其实和广告没有差别,但又截然不同于广告。较之于之前的 App 内部广告,不仅广告的展示更为丰富,并且因为小程序本身是一个应用,所以可以产生交互和许多的用户动作,甚至完成交易行为。这是小程序投放 App 所欣然接受的,广告计算方式也可以从 CPC(每点击成本)发展到 CPP (每购买成本),因为 App 所细分的场景构建,也有较之于小程序更为忠实的用户资源。对于中小型 App 而言,广告收入的模式变迁也是被欢迎的,再依靠微信可以对其进行的品牌曝光,无形中,也帮助了这些 App 进行了推广。而且,只有在 App 中接入越多的小程序,中心化的价值才会越大,甚至快速实现在应用能力缩小与头部 App 的差距。
当然,还是那句话,因为微信的体量和无限可能性,所以微信会把所有的链路和可能性都打开,它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巨大黑洞和引力场,走完「App 直接打开小程序」这一步,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相信,微信等于移动互联网本身。
时间开始了,掌声和呼声静下来了。壁纸精选
每天,AppSo 都会为你悉心精选一张手机壁纸,让你的手机与众不同。壁纸出处:壁纸艺术家 @AR72014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AppSo,回复「8841」,获取每日精选壁纸。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小程序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