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佛号是怎么战胜心魔百万魔军

楞严经所说的5方佛可以收5大魔军,5大魔军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收_百度知道
楞严经所说的5方佛可以收5大魔军,5大魔军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收
我有更好的答案
阿弥陀佛!师兄,这里所说的五大魔军,应是指的五阴魔,也就是色、受、想、行、识魔。佛在楞严经五十阴魔中,曾经一一讲明五阴各魔,下有列举的十魔各自的状态,师兄可以好好参阅,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如何收伏五阴魔军?说白了,破五阴,调伏其根识,令不随境而转,便不被魔所牵所扰,是为降伏魔怨!如同佛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诸魔来扰。佛不住五根之识,自无法扰动!我们一切众生皆因随虚妄根识团团转,故被“魔军”玩弄于股掌之上!
采纳率:7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学佛人不能无所事事
要每天精进地跟烦恼魔军作战!
&&首推于&17.08.02
浏览(416)|回应(0)
如瑞法师精进修行才能成就道业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念,有没有离开过失?如果把昨天的烦恼带到了今天,当下就要给自己呵斥的,绝对不能把它再延续到明天。文:如瑞法师二祖雪地断臂求法,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只是对他说:“你要安心,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二祖言下就悟了。我们学了很多,也可以说一直在修,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悟道呢?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其中的一个原因,如果每天只是睡好、吃好,修行上一点压力也不给自己,恐怕还差得很远。《禅林宝训》里面有讲到,真如禅师,他睡觉的枕头是用一个圆木做的。因为圆木做的枕头又硬又圆,头一动就会滑走。当枕头一跑,他马上就起来精进用功办道。别人对他说,你这样修未免太用心了。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对般若真心没有真正地体证理解,所以才需要勤奋地来要求自己。以往的那些有成就的修行者,也都给过我们这样的教诲。能老上师的座右铭这样写道:“养生优厚,病难更多;顺境安适,般若无缘。”当然,悟道在于心。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来出家?因为在世间染缘易就,让自己堕落的因缘太多,所以我们来出家。尤其住在常住,不用操心,只要一心办道就行了。我们不能得证的另一个原因:我们的心用得太多了。古德一再地说要至心办道,什么叫做至心办道?我们自己可以去体会。曾经有位大德在修证的过程当中,一开始特别喜欢学习,白天看书还不够,晚上还要点上灯来看书。他的师父就呵责他:“为什么你一直体悟不到佛法?就是用心太多。”学,是要让我们明白怎么样来断烦恼。实际应用就要看哪部经、哪部论,或者哪句话对我对治烦恼最有用,然后就要常常思惟。或者就念一句佛号,不去打妄想,也可以的。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要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色身终究要坏我们在众中修行,首先要学会克服自己,不要太爱惜这个色身。这个无常的身体终究是要坏的,况且四大假合而成,难免会生病。要把身体看淡一点,要学会克服身体的障碍。也许有人说:“我用的是心法,行住坐卧都可以修,只要善用其心就可以了。”但如果你连克服自己都不能,上殿站不下来,诵经不想诵,没有一点战胜自己的力量,想有所成就也是很难的。你说以后要闭关修行,修般舟三昧等等,也许你真的能行。要知道功夫是日积月累来的,正如祖师大德所说:像植物一样,如果是暴长大的,虽然长起来了,一定不会长久的。修行也是如此,需要一个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要了生死,要成佛,实际上就是从我们的每一天开始的。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念,有没有离开过失?如果把昨天的烦恼带到了今天,当下就要给自己呵斥的,绝对不能把它再延续到明天。一个修行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每天精进地跟烦恼魔军作战,要能战胜烦恼的。尤其我们出家人,一言一行都要做到自利利他、令法久住。所以我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对自己有利没有,对他人有利没有。我们的言行要达到让未信的人生信,已信的人增长,让他们对佛法生起来真实不坏的信心才可以。我们常常要给自己一个检点,珍惜每一天、每一个时刻,管好自己当下的举止行为与心念,这样我们的道业一定会有所成就的。阿弥陀佛!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下《彻悟禅师语录》讲记,大安法师宣讲
续上文。。。
《彻悟禅师语录》讲记(下),大安法师宣讲
我们在这个世间轮转的众生,虽然善恶业所导致的福和祸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总的特点是苦难,是无常。众生业力甚重,所以道力、智慧上不来,总是处在怯弱的状态。怯弱的众生就有一种宗教的诉求,希望得到一种救助、一种保佑,所以这也是各种宗教产生的众生的心理基础。就好像我们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一样,在大海里面,面对浩淼的大海,他没有办法去掌握住大海,随时可能遇到种种海难,种种海难来的时候,他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他就希望一种慈悲的力量,保佑自己,救助自己。所以妈祖的信仰也从这里产生。所以众生处在急难、痛苦的时候,他呼爹叫娘,呼天唤地,也是希望天地、父母来救他,他自己没有办法。这种宗教的诉求,祈求外力的帮助,它是正常的。就好像一个小孩,碰到什么事情,他都要叫他父母。他认为他的父母就是至高无上的上帝:“我父母都能解决我的问题。”受到别人欺负也说,“你欺负我,我要告诉我父母。”不懂的事情找父母,饿了、苦了、累了他找父母,父母确实对小孩能解决他的问题,好像是万能的上帝似的。那等到他大了,他才发现,父母也有很多不能解决他问题的地方。所以为什么青少年阶段有一段叛逆时期啊?他要寻找新的权威,父母原来不是万能啊。虽然如此,他遇紧急情况,从小习惯的那种根,不假思索,还是会叫“我的妈啊!”他就还会喊出来,呼天呼地,寻求救助的力量。我们要明白,要知道父母,还有天地、人王,包括玉皇大帝,他们不能够究竟的解救我们的大事。可能一般的事情他能救一救,生死轮回这件大事,他救不得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父母、天王,他也一样跟我们在生死轮回里面,他自己都没有出去,他怎么能救得了我们呢?我们蹲在监狱里面,父母也蹲在监狱里面,他自己都不自由,自己都自顾不暇,他怎么还能救我们出这个三界的牢狱呢?所以我们要找一种真实能够把我们从轮回里面救出去的慈悲的力量,那么这种慈悲的力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要去看。首先,用排他法。那些不能救助我们的,都把他排除。父母救不了,天王救不了,那么三乘的圣人呢?声闻缘觉菩萨呢?阿罗汉、辟支佛,还有权教的菩萨,虽然他们断见思惑,出离了三界,但是这些人没有大悲心,他是自了汉啊。所以对我们也没有很大的益处。这些阿罗汉有个特点,对建立净土,他心不好乐,他所好乐的是他的偏真涅槃,在那种三昧中,禅定中,享受他的法乐。所以为什么大乘佛法对声闻,呵斥他为“焦芽败种”啊?他对众生没有大悲心,他不是为众生,也没有动力去为众生建立净土。对成佛来说,他的菩提芽没有了,他的大悲心的种子没有了,这就叫“焦芽败种”。焦芽败种永远没有成佛的可能。由于他对苦难的众生不能有大悲心的救度,于是,他对我没有利益,我在急难、痛苦的时候,这些三乘的圣人靠不住。那么诸菩萨呢,这些大乘的菩萨,他们倒是有大慈悲心,只是他在因地,他所断惑的程度有限,他的大威神力量还没有起来,还不能普利一切众生。就好像他是皇帝的太子,但是他还小,虽然他最终能当皇帝,但是在他没有做皇帝之前,他的力量还小,他还住在东宫,等待做皇帝。你求一个太子来解决大事,也是很难的。求一般的事情他还能帮助解决,求大问题的解决,他也没有办法啊。所以对这些菩萨,他还不能满他因地上的愿,没有把他普利一切众生的力量圆满,也靠不住。那么求诸佛呢?十方亦有无量无边诸佛,诸佛虽然都已经证穷法界,一真法界的理体他都圆满,证道成佛了。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断尽,福德智慧二足圆满了。我去感十方诸佛也不容易啊。因为这里面有个缘的问题,他没有针对我们发愿啊。东方琉璃世界也很好啊,但是很难感啊。一定要修般若空慧,断贪瞋痴才能去得了,门槛很高,很难感啊。不容易。纵然我们用非常大的努力,感极,到了极点而见到了相应的这尊佛,那也不过是暂时离开苦难而已,终究还不能解决问题。这是每尊佛都有每尊佛的发愿不同。那么这样,我们对三乘的圣人,对大乘的因地菩萨,在生死轮回、在成佛问题上都靠不住的话,这时候才观照到,唯有阿弥陀佛啊。我们只要一见到阿弥陀佛,就永远断一切苦难的根了。这个根就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根本,顿然可以断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阿弥陀佛为我们发了四十八大愿,为我们建立了净土,为我们建立了名号,为我们成佛做了一切的准备,予以加持,跟我们有缘份。只要见阿弥陀佛,就能得无生法忍,就能得阿鞞跋致,就能得一生补处,就能够永断一切苦难,享受一切涅槃的常乐我净。
唯此一句阿弥陀佛,是所当尽心竭力者。予曾有偈云,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然而念佛不难,难于坚久。果能坚持一念,如生铁铸成,浑钢打就。如一人与万人敌,千圣遮拦不住,万牛挽不回头。如是久之,必能感通相应。若其未能如此用心,便谓佛言无验,佛心难感者,夫岂可哉。但得一念感通,便顿出生死,直登不退,稳成佛果。岂易事也哉。
在所有的佛里面,唯有阿弥陀佛跟我们缘份最深,给我们利益最大。我们了解了这一桩事情,就唯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凡夫众生所应当竭尽全力去执持的了,当本命元辰,命根子,救生圈啊。抓住他就得救了,离开他我们解脱就遥遥无期了。所以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你看祖师这种宗教的情怀,是非常深厚的。只要说着西方极乐世界,他的眼泪就像雨一样的垂下来,那种感动啊!他是观察到南阎浮提众苦充满了苦趣、恶趣、恶道啊。我们真的是备受八苦的焦煎,我们往往对自己生存的境况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这种苦难还是没有看得很清楚。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我们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一刻的安宁啊。真是苦树上挂黄连。再加上这个世间种种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战争问题、生存压力问题、天灾人祸问题,现在的苦比古代又加剧了很多,我们要清楚这样的苦,知道这个火宅不容一刻的停留,知道这个魔乡不容一刻的停留,呆在这个世间是非常悲伤的,要把这个深刻的厌离心,把它激活啊。你没有这个厌离心,对西方极乐世界欣求心就很难成就啊。反过来说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欣慕之心成就,也自然对阎浮提的五欲六尘这种苦难的本质有一个深刻的厌离。所以这两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具有一种很深刻的情怀在里面。他那样的对这个世间苦的悲痛,对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感动的泪水,他有这样的心态他才会念佛恳切啊!彻悟大师,他是天分很高的,对自己生命终极关怀是非常负责任的一个人,所以当他要去选择法门的时候,他可是了解的很多了,世间的宗教、哲学、学说,他都了解过、都思惟过、都比较过;出世间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宗门、教下他也思惟过,而且去实践过,他都走了一遍。走了一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不念弥陀更念谁?”最后他的结论就是念阿弥陀佛,不念弥陀更念谁啊?他常常开示念头,你念头落在哪个方面就是哪一个法界出来,你念阿弥陀佛就是佛的法界出来,那么一定要把念头放在一个最究竟利益的法界上,那当然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的、最好的,你不念阿弥陀佛你念谁啊?你念菩萨、声闻、缘觉,在念六道,都是九法界现前。若你再没有修行的出离心,那都是六凡的境界现前。如果六凡,你又没有点善根,五常、十戒你都不修,你放纵你的贪瞋痴,那就是三恶道的境界现前,它是法尔自然的。我们的念头向下堕落是很容易的,就好像山顶上滚下石头一样的痛快。但是我们要行善、要向上、要向光明,它确是很难的,是逆水行舟的,是推着这个石头向山顶上走的,这要困而行之的。所以一个人能够把念头放在阿弥陀佛上,这个人就太高贵了,也太有智慧了,这是人中的稀有人。需要有甚深的般若智慧,无量的善根以及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才能令我们的念头安立在弥陀的名号当中。所以,这个偈子也可以说是彻悟禅师在净土当中的开悟偈,他彻悟了,彻悟就是这句话:“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我们上午讲见道,这也是彻悟禅师的见道啊!有些人,他会说:“哎呀,你让我修念佛法门,你得要让我了解它,我一定要大小乘经典都读了之后,通过比较,我能够知道这个念佛法门真的很好,我才会去念。”特别是有点文化知识的出家、在家人,他容易这样去做。于是他就先读了很多,我一定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怎么怎么样。第一,你有这种总摄、比较的能力吗?第二,你有这种时间、精力吗?这些都很有风险的,也是没有信心的表现。要知道自古以来这些菩萨、祖师已经为我们末法的众生通读了《大藏经》,进行了种种比较,最后帮我们已经选择好了,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最好。所以如果我们有信心,接纳这些菩萨祖师已经给我们选择好的法门,这样去做,就省了我们很多事情了。就好像我们一个生病的人,我们这个病不治马上就要死了啊。在这种情况下,你最明智的方法,是选一个良医,这个良医有现成的药,马上这个药一吃就会起死回生。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还说:“等一等,我一定要自己了解各种药性、药源、剂量、我的病理,等我自己学一遍之后,我自己再去开一个药方,然后按照药方自己再去抓药、再自己泡制,再这样那样……”虽然你这个想法也不错,但还没有等你做完,你就一命呜呼了,呜呼哀哉了。所以我们找一个现成的良医,有一个现成的良药,那是最明智的方法。那么阿弥陀佛就是大医王,他已经为我们泡制好了能够总治一切病的药方,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大经王。那么菩萨、祖师也给我们选择好了,在八万四千法门中唯有这个药方最好,其他的药方都是一个方子治一种病,唯有这个方子是治一切病,就叫阿伽陀药,一个方子治一切病。好。当我们对净土产生一定的信心之后,就念佛。念佛是不难,三岁小孩都能念,但难就难在坚持、难在持久。因为众生的心都是波动的,他这段时间情绪好了,他很精进勇猛,一天念个三万、五万,甚至参加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一天念十万声,他都能念。等到过段时间,他就懈怠了,放逸了,他就把佛号丢到脑后去了,他不能坚持。不能坚持,实际上也跟信心有关系,他的信心不坚定,生死心不切。信心没有到十分坚固的程度,就容易受其他法门的动摇。等一下被其他的经典、其他的法门一转移他的注意力,那就更不能长久的去念这句佛号了。所以祖师在这儿讲,你一个净业的行人真的能够坚持念阿弥陀佛,把念佛的这一念,念成像生铁铸成的那样坚固,像浑钢打就的那样细腻,这时候这一念就会产生力量,这时候像一人与万人敌。我们修行就是要有种打仗的气概,我一个人披上盔甲跟万人敌,万人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百万魔军。我们要跟百万魔军去打仗,这一打仗我们不能堕在负处,不能逃跑,不能害怕。我们如何跟百万魔军打胜他?我们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六字洪名,这是金刚王宝剑。你只要操这个金刚王宝剑,就能够所向披靡。它的力量就这么大,这是千圣遮拦不住,万牛挽不回头的勇猛的精神。与万人敌也是突围,我们在三界六道轮回里面被百万魔军层层包围,不让我们出去,然而我们要杀开一条生路,就靠这一句洪名,打开一条生路,从三界里面出去。所以念佛要有这种气概,这样的念,念久了就能够感通,就能与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啊。所以我们念佛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感应道交上,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很怯弱的,魔的力量很大。你说我们想修行,一旦五欲的境界现前了,全身就酥软了,没有力气了,被它缠绕去了。有时候我们出来度众生,你得注意,当你的念头不正的时候,说不准被众生度走了。所以你要靠佛力,怎么靠得上?要靠我们的信愿持名,感通阿弥陀佛加持。我们的身心有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就能够战胜百万魔军,就能在五浊恶世、五欲六尘当中出污泥而不染。如果不能这样用心去念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让他念上一万声佛号,他都说自己没有时间,你怎么说你是一个至诚念佛求往生的修行人?所以我们这一两年来,也有很多人说我修行不得力,我怎么修行?现在我们也在推广“三一”工程,政府常常用数字,我们也用数字,“三一”:三个一——一天一万声佛号,一个月一次昼夜念佛,一年一次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你先从三个一开始。你这样做了,你还有一点念佛求往生的发心在里面。《观经》讲求往生一定要圆发三心:至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心就是至诚心,你有没有真诚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在你的身口意三业当中,都表达这种欣厌。身业厌离娑婆的一切,口业厌离娑婆,意业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身口意三业都有没有把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表达出来?怎么表达?你要修行,你的身业,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两个小时念一万声佛号你都没有时间,那你的身业绝大多数都侧重在娑婆世界的活计了,你的业力在哪里最重,临终就往那个地方走,这都是有因果的考量的。所以我们说一万是一个底数。今天早上在安养院遇那些老年的居士,他已经在安养院,我希望他们万缘放下,一天持三万到五万,底数是三万;对有工作的人底数是一万。你得要去老实念佛啊。而且把这个数量定下来之后,你得要有一个功课册,天天计数,我们东林寺印了《东林莲社功课册》,你念了一万就打一横,划上格子,就像小学生在完成作业,你在佛面前宣誓:我一天不能完成一万声,就不睡觉。你得要这样去干啊。你没有这种精神,你今生又完成不了往生净土的事情了。我们多生多劫以来也曾经接触念佛法门,也不是说没有一点出离心,也想去,就是由于因循、放逸、懒惰,搞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成。现在就要对治这个,从计数念佛开始,用数量约束自己,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感通佛力,才能成办往生之大事。如果你没有这样去做,一天到晚都是忙于世间的事情,心里没有一点厌离的行为表达出来,然后有口无心的念念佛,念个几分钟,最后到临命终时还是叫爹叫娘,没有往生。没有往生他就说,“你看看,我也念佛了,佛说念佛就能往生,为什么我不能往生呢?这个是不是不真实啊?”他反而是诽谤佛,说佛说的话没有灵验,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难感,难于感通。难于感通,你知道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力量,已经在虚空法界,当下就存在,问题就在你这里,你是不是深信切愿持名去感了?就好像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信号就在当下,你得要有电视,你得要用那个频率去调啊,你这两个工作都不做,“哪有这个电视频率呀?那个频率看不见摸不着,你能抓过来给我看吗?”但是你有那个就现在面前了,你没有那个,你就觉得不存在了。所以阿弥陀佛光明,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每一束光都摄受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得要念佛啊,念佛才能感通佛愿。佛心光明,你不至诚念佛,你怎么感通得了呢?怎么可以呢?“夫岂可哉?”所以没有感通,这个过咎,不在佛那里,完全是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在这里出离心起不来,觉得赚了一点钱,有空调、冰箱什么的,觉得这就是极乐国啊。他出离心起不来,不感觉到这个世间苦。然后修行也不听佛的话,杂修,今天修修那个,明天弄弄那个,佛号提不起来,你那些都是蛮干,感不通啊!所以现在一定要调整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行为,跟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磁场要产生一种同构对应。这个磁场它吸不了一根草,凡夫众生就像一根草它吸不了;它也不可能吸一块玉,那块玉在修其他的法门,很精进,很怎么样,就算一块玉,玉也不能吸。我们一定要变成一根针、一块小铁,跟那个磁场产生任运相吸的互动功能,这样才能够感通。我们只有信愿持名念佛,这个名号在念佛的时候是用信愿来庄严的,用信愿来庄严这句名号,就跟阿弥陀佛有个同构共振。我们只要成就了一念,感通了弥陀愿海,就顿然脱离生死,一念净信就能往生。那么这一念,感通的一念也不是偶然来的,这是我们多少念,无数的念来成就的这一念。我们往生也是一念往生的,我们现在一天念一万、二万、三万,乃至五万、七万,我们就是要把这一念念熟。最终成就的就是这一念,这一念只要感通过去了,弥陀愿力就全体在我们身上体现,我们就顿然出离三界的生死,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为阿鞞跋致菩萨了。阿弥陀佛有让我们住在大乘正定聚的发愿,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就能很快到达一生补处,就能安稳的快速的成就佛果。这是生命当中的一桩大事因缘,我们今生能成办这桩事情,无论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都是值得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哪怕年轻人,二十岁的年轻人,你用六十年的时间来办这桩事情都是很划算的。六十年的光景你就放弃一切来念这个佛号,成办了往生净土、稳成佛果之事,这六十年跟我们无量劫轮回的时间相比,它都是弹指间,非常短暂的。更何况我们已经五十、六十、七十岁的人,那更是来日无多了,还能去搞其他的东西吗?还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真的是开不起这个玩笑了,这一辈子若不能解决往生问题,我们的后果将会非常悲惨的。“其易事也哉。”彻悟大师非常感慨,虽然念佛一法是易行道,但是对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就这么一个易行的事情对我们来说都很难,试问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们都能念得很安心吗?念得很安乐吗?念得很亲切吗?念得越念越想念吗?你都达不到这一点,这就不容易,所以它是极难信。而且对我们凡夫来说,它的易行是相对通途教法而说。它易行,但就把这句名号念熟,要念得坚固长久,那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我们非常要努力的一桩事情,不是轻而易举的一桩事情,是要我们放弃世间很多的贪恋、执著的事情,“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受乐无有极。”要把这世间的志向捐弃,然后用很多的时间精力,精进的来念这句佛号,这样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得无量寿,享受涅槃的常乐我净,才无有极限。我们的生命在这里就圆满了,这一生从一个凡夫经过持名念佛这块跳板,我们就成了菩萨了。这确实是一桩大事因缘,我们今生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缘,不能再漏落到三恶道里面去了。
2007年4月27日-29日讲于江西抚州正觉古寺  很高兴在这春光明媚的、吉祥的时候,来到抚州正觉寺与我们四众弟子一起来探讨《彻悟大师语录》。抚州,我们都知道是江西的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深厚的地区。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文化名人,像曾巩、王安石、汤显祖,我们原来在学校学文学史、哲学史,都会常常看到这些历史人物,就出现在我们这块地方,所以这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佛教文化在这里也是非常兴盛,尤其是禅宗。今天探讨的彻悟大师,他早年就是梦东禅师,禅修开悟是非常有根底的,是中国净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师。他出生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是一个很有学问、很聪慧的文化人,他一生的出家修道因缘跟疾病有关系。彻悟大师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然而聪明者往往身体就不大好,所以他在二十一岁那年,也是从小的疾病缠身,八苦交煎里面的病苦,他深感到生命的无常,就发心出家。出家之后,在宗门教下都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禅宗一门。三十几岁的时候,仍然还是一场大病使他觉悟到修行的法门当中,要以念佛作为最终的归宿。那场大病,他是念佛念好的。“多障众生念佛观”。病一好,他就思惟到:像马鸣、龙树、天亲,这些大菩萨都在修净土法门,我们中土的像智者、永明、楚石,这些宗门教下的大善知识,也在修净土法门,那么自己生活在末法时期,敢不以这个法门作为自己最终的选择吗?所以他就把宗门教下的功夫全都放下,专门来念佛。这是一个从禅宗开悟的祖师,导归过来修念佛法门。他一修念佛法门就非常专一,也没有讲什么禅净双修,就是专门修净土。这个“法语”就是他在修行净土的过程当中对学人的开示。这些开示的法语非常精辟,是贯穿着他在宗门教下的深刻造诣,以及他对净土法门那种一往情深的非常深厚的宗教情怀,也是紧紧地扣住信、愿、持名三资粮来展示出来的。印光大师都说这样的文字是“惊天地、动鬼神”,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是修净土的行人最切要的开示。只要依照彻悟禅师的《语录》去奉行,一定可以离开娑婆世界的众苦,高登极乐世界的莲台。《语录》一共有四十一段,这次我们从中选择八段,来跟大家作个讨论。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这一段是从我们当下这一念念佛之心来加以讨论。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念头。要了解我们能修行的这一念,它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这个念头常常是失去照顾,都是向五欲六尘的境界去奔驰的。所以就在境里面迷失了念头,这是我们凡夫的常态。所以我们一天到晚不知道念头在什么地方,就像放出去的野马,手头上没有缰绳。这个念头是从心里发出去的,但是我们控制不了它,了解不了它,想让它抓回来都抓不回来,所以众生就很可怜。当念头都抓不住、控制不了的时候,我们也就是行尸走肉而已。了解不了我们生命的本态,更升华不了我们的生命。了解我们当下、现前这一念,这一念就没有跑,没有在五欲六尘里面,当下这一念我们体认它是什么样的情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
这就是佛经常向我们传达的一个心性当中的真相。我们现在全体都是虚妄之心。从百法、唯识里面,对心的意识结构,分为心、意、识三个层次。心就是第八识——阿赖耶,意就是第七识——末那识,识就是第六识——分别。这个意识结构,只要在心意识里面,它都是虚妄的,都是对待的,都是分别执着的,都是充满着人我是非的。这种识心,它的本质就是攀缘,它一定要攀缘一个对象,才能安立他的心,这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这个妄心是从哪儿来的?是真如之心生起来的。我们的妄心不是凭空出来的,就好像大海里面的浮沤,它是大海里的水显现出来的一个水泡。但是我们迷失了全体的大海,只认识这个水泡是它的全体。我们的妙明真性,这种性觉必明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是广大如虚空,究竟无边际的真如之心。由一念无明妄动,它就产生了一个觉明,就想要觉一个明,实际上它本态是光明的。当它要有个觉明的时候,它就有个对待。对待什么?就是哲学讲的主客体。主体是能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众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开始建立了一个主客体,就是建立这个“所”——所认识的东西。建立一个所认识的东西,就有一个能认识的能力、智慧在这儿起作用。能所一产生,他内心就会分别,就会摇荡。由这一念的无明,就从性觉必明的状态变成了无明。无明当下就有三个表现形态:无明它是动相的,它一动就形成了无明的业,业相,无明业相;业相显现出来,他想能见,就有一个它的能见相,发动它的能力;由能力发动,它就有一个境界相,显现它的境界。这个境界从哪儿显现出来?还是从无明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所以这些都是涉及到心性的比较深层的道理,我们要听闻,要了解。虽然它听上去很深奥、很难懂,但是不了解这个,我们对许多学佛的信心就很难建立在智慧的情况下。所以我们的心意识,以及由心意识所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一切依报的东西,都是从哪儿出来的?都是从我们妄心里面出来的。我们的色身,地水火风的身心,包括外面的一切自然界的境像,它都是建立在我们虚妄的念头上。如果没有这个念头,就没有这个世界的成立。这个虚妄的心,是从真如里面显发出来的,但由于这个能觉之心和所觉的境界,就好像大海当中,本来是百千万亿个大海的广大的境界,然而生起来个水泡,你就认为整个的大海就是这个水泡。所以我们就执着这个虚妄的、八识的心、攀缘的心、缘影的心就是一个“我”。他执着这个我,他就遗失了整个的大海,就好像执着我的身心是真实的,这是我执,所以我们广大的真如自性完全迷失了。从这里理解“全真成妄”,我们的虚妄心是从真如里面显发出来的,我们这大海的水泡是从整个的大海当中显发的一个小小的水泡。  “全妄即真”,我们这样一个全体虚妄的心,它当体即空。这种空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就是实相。就好像这个水泡,你一破灭它,它就回归到大海去了。虽然你执着那个水泡是真实的,但水泡是虚幻的。水泡所显、所构成的水的显性,跟大海还是平等的。就好像我们众生执着这个虚妄的心,但这虚妄心的体性也跟诸佛如来的体性没有两样。这就是佛经讲的,成佛了,佛性没有增加一点;我们凡夫在这里痛苦不堪,佛性也没有减少一点,因为它的实性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虚妄心的当下,也就是真如自性,它是缘生法,缘起即空,空就是那个真如。所以从它的体和用来看,终日不变,终日随缘。  我们每天举心动念、行为造作,日常的这样一种行为都是动态,但是动态里面有不变的真如自性,不生不灭的自性。这就是《首楞严经》讲的,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在一切事相当中具有它的空性,坚固的空如来藏性。所以我们每一天的虚妄境界,当下就有不变的真如体性。但终日不变,终日随缘。这不变的体性,虽然体认了它不变的体性,它又可以生起相和用,它的表现形态以及它的作用,这作用就是随缘起用。你随好的缘就起好的作用,随坏的缘就起坏的作用。这个不变的东西,就好像火,烧旃檀木它就有香味,烧大便它就有臭味,这就是随缘不同。香味和臭味是不同,但能烧的火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真如自性本具,如果随五逆十恶的缘,我们就成了六凡的境界、三恶道的境界;如果随清净的缘,就成为圣贤的境界。无论随什么缘,它也当体即空。只要是缘,它就是虚妄的,虚妄当体能够体认它不变的空性。这都是佛教的一些基本的,但是非常重要的道理,我们要了解。  根据这个基本的道理,我们进一步来看,这一念,当下这一念心,它一定要随缘的,随什么缘,这是我们要考量的。因为我们还做不到不动,我们不是不动的,都是要动的。境界一来,我们对境界会动,生念。在现前一念里面,它本性上具足着十法界。十法界类别上分六凡法界,就是我们三界六道轮回的境界:畜生、饿鬼、地狱,这是三种恶道的境界,修罗、人、天是三种善道的境界,这是第一;第二是圣贤的法界,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十法界。十法界都在我们一念心当中本来具足,就是含藏着十法界全体的信息。就像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但哪个种子起现行,哪个种子显现出来,这就看你的缘。你遇到什么缘、你随什么缘,就把什么样的种子调动起来,显现它的境界。这样我们当下这一念,念什么就很重要。这十法界都有,如果念一种法界,你这个念头放在人法界,好,这个人法界就现前,人法界现前的时候,其他九个法界就隐下来,不现前。它不会同时现前,它是隐显俱存。当一个法界显现、现前,其他几个法界隐下去。如果你让菩萨法界现前,那么人法界隐下去,其他法界隐下去,它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十法界,念什么,什么境界现前。如果我们这一念,不是随着佛法界这个缘而显现佛法界,佛法界就是一真法界,那么必然这个念就落在九法界里面。这个念总得要落一个地方。如果我们不念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人的境界,就一定会念六凡的境界,六种凡夫境界。进一步推断,如果我们不念人天,就是五戒十善——持五戒得人道,修十善得天道,如果不念人天,就会念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在三恶道里面,如果不念饿鬼和畜生,那一定是最终落在地狱里面去,地狱境界。你念地狱,地狱境界就现前。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不容置疑的生命的法则,因果的道理。我们凡夫都有念头,做不到没有念头的。有很多念佛人一上来就:“我念念佛,怎么还有妄想杂念啊?”有妄想杂念是正常的,你是凡夫啊,你不可能没有妄想杂念!没有妄想杂念,这种清净本能的心体,唯有佛一个人独证的。你说:“我们要彻底清净。”你成佛才能说这句话,你不成佛,就是等觉菩萨,还不能说究竟清净。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尽管它微细,它还会生起那种相,所以究竟的清净,唯佛一人。除此之外,等觉十地菩萨以还,包括我们凡夫更有念头。所以有念头不要害怕,这是正常的,你说你念念佛,修行一段时间,“我就清净了,我没有念头了。”这都是打大妄语的。我们有时候不会给你扣大帽子,因为你不懂,你不可能没有念头。甚至还有人把有否清净心作为往生的条件,那更是大错特错,你怎么会有清净心呢?如果有清净心才能往生,那整个的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这种胜异方便根本就不能成立了。凡夫都是有念头的。所以,既然了解我们都有念头,而且这个念头也必定要落在十法界,它不会越出十法界之外,因为十法界都是我们心本具的,“心外无法界,法界外无心”。  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叫质能互变公式,就是能量和质量的正比例关系。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比如基本粒子经过高速碰撞机的状态,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所以原子弹、中子弹就能制造出来。同时也表明能量可以变成质量,每一个能量都会有一个质量的显现,这就是“心想事成”。那么我们这一念是什么?这一念是能量,这一念的能量它一定会变成质量的。所以佛经里面对这个常常给以开示:我们一天到晚打了很多念头,百千万亿个念头,天人用天眼通都没办法算清楚我们的念头。但是如来悉知悉见,我们打多少念头,念头落在(哪儿),是善、是恶、是无记,都能够了解。每一个念头都是未来六道轮回的一个因。这个就很细微,很可怕了。我们的念头还能随便去打吗?打念头是有因果的。你这一念的因,最终会有果来对应,来生起的。有人觉得:“我只要不做坏事,不触犯国法,我也是善人。”他不知道最终还是你的念头起作用,如果你尽管不敢做坏事,但是你在房间,在其他地方,一天到晚都想到去琢磨人,怎么坑害人,怎么把别人财产占为己有,一天到晚都是恶念,贪瞋痴的恶业,你的这些恶念就是你的未来受报之因。不仅是未来,就当生你都要受报。那些表面上的假善人,最终他都是穷困潦倒。为什么?因为这里面的因果,是从这里,最真实的地方、最隐秘的地方建立起来的。  所以我们每天百千万亿个妄想、杂念,就是我们未来无量劫轮转不休的业因,也是我们能否修道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的生命本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最后的结果是快乐的,是自在的,是光明的,是至善的,是圆满的。你想得到这样的果报,你当下这一念落在什么地方,这就关键了。你不能说想得到至善光明这个极乐的境界,但是一天到晚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坑害人的非常阴暗的念头,那你因和果是不相符的。你因、果一定要相符。煮米能够成饭,煮沙就永远成不了饭。所以了解这个情况,我们想得到佛法界的受用,那怎么办呢?我当下这一念就得要念佛!念佛才能显现佛法界。我们了解了从宏观到微细的因果关系,尤其是在现前这一念所建立的因果关系,这个道理透彻之后,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必须要念佛!必须要把我这个念头安立在六字洪名上,才能显现光明至善的佛的法界。如果了解这个因果的道理,还不念佛的话,那他就是很愚痴了。这么好的结果不想要,你就专门要到三恶道里面去,要到牛胎马腹里面去报到,那不太可怜了!  我们怎么样把握这一念
若此心能与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即念佛法界也。能与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即念菩萨法界也。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念缘觉法界也。以无我心,观察四谛,即念声闻法界也。或与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即念天法界也。若与五戒相应,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怀瞋慢胜负之心,即落修罗法界。若以缓软心,念下品十恶,即堕畜生法界。或以缓急相半心,与中品十恶相应,便堕饿鬼法界。若以猛炽心,与上品十恶相应,即堕地狱法界也。十恶者,即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瞋,邪见是。反此,则为十善。当密自检点日用所起之念,与何界相应者多,与何界相应者猛。则他日安身立命之处,不劳更问人矣。  这是彻悟大师把经典当中的精华结合着我们震旦国国民的根机给予的精辟开示。如果这一念要念佛法界,念佛法界怎么念?那就得要了解佛心是什么,要使我们当下这一念与佛的心相近。佛心是什么?大平等心、大慈悲心。阿弥陀佛就是无量清净平等觉。怎么才能做到平等?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众生的心意识在起作用的话,它就是人我是非,分别执着,它跟平等不相应。平等心是从空性当中,以它的那种悲智所显现的大平等。在这个大平等心里面是平等看待一切众生,没有是非、高下、美丑、贵贱的差异,怨亲也平等,也没什么“这个跟我是六亲眷属,那个跟我冤家对头。对冤家对头我就要希望他更糟糕一点,六亲眷属希望他更好一点”,这就是凡夫的心。佛心是怨亲平等,而且把冤家对头放在前面,对待冤家对头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大平等就是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独生子女,不仅是人道的众生,就是对蜎飞蠕动,对地上的蚂蚁、昆虫也像自己的独生子女一样,是这样的大平等心,我们要与这个相应。大慈大悲,我们常常表达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也是从契证到诸法空相里面,然后现量证悟到跟一切众生同一体性。自己成佛了,一切众生还在苦海当中沉沦挣扎,这时候自然而然发起大慈大悲之心,悯怜一切众生之心,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给予救助的心。这个大悲是从同体里面出来的,那同体是什么概念呢?比如我们这个身体,一个身体里面有两只手、两个脚还有五官,还有五脏六腑,这些部分构成了一个身体。在这身体里,你不要说斩断手脚,就是拔一根毫毛都会觉得疼痛。一切众生都是跟佛同体的,众生在受苦,佛也如箭入心。他为什么会如箭入心?是由于众生受苦他也苦啊。就像《维摩诘经》里面讲的,为什么维摩诘大士要“示疾”,表现生病,来启发这样的一个法会,这样一个讲法?文殊菩萨说:“你怎么生病了,你都是菩萨怎么生病呢?”维摩诘居士说了一句话:“众生生病,菩萨生病。”这就是同体,众生病好了,菩萨便也健康了。由于这样同体的悲心,他必然就要到我们这个苦难的世间示现八相成道,用种种的身份来救度我们,他为什么救度我们?同体。这是佛教传达的一个非常深邃的观念,也是疗救我们这个世间灾难的一个药方。我们众生都是分别,他认为:“如果你跟我没有关系,你怎么会救我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啊!”但是这个法界就有无缘无故的爱。由于佛菩萨与我们同体,我们是佛菩萨的独生子女,我们在这儿受苦,佛菩萨就会来,因为同体大悲,是有绝对、无条件的爱的、无条件的慈悲。无缘大慈,就是给一切众生以快乐,是不分什么“你跟我是什么缘份”,是无条件的,所有的众生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的心要跟这样的大慈大悲、大平等相应。还有依正功德,比如: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悲心里面流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念头放在西方净土的依正庄严当中,就跟佛心相应了。所有的大平等心,大慈大悲之心,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就浓缩在这个六字洪名里面。所以我们念佛,就是念佛法界。这个相应很重要,我们的心一定要跟什么相应?跟佛心相应。相应就是沟通,趋向这样的一个目标,最终就像函盖相应。我们一个东西要有一个盖子,正好盖得天衣无缝,非常恰当。当我们的相应到了圆满的程度,我们凡夫的心就是佛心,我们就成佛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单刀直入,怎么念佛法界?念六字洪名就是在念佛法界,因为六字洪名有阿弥陀佛的大平等心,大慈大悲之心,有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单刀直入,方便。  第二个,我们怎么跟菩萨法界相应?就是要发菩提心。通途佛法讲菩萨修行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具体体现在我们每天念的四弘誓愿。再简略点讲,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提心最核心的就是成佛之心。菩提是觉的意思,佛果;心是我们能求之心,我们当下这一念能求之心,是要发一个成佛的心。成佛是为了度众生的,所以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这就是我们非常概略地说。如果菩提心要展开讲,内容非常非常丰富,而且从发心菩提、伏心菩提、证道菩提、出道菩提,它有很多的次第。这里,我们没有时间具体展开菩提心,直接讲,你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从净土法门来说,你能够深信切愿就是菩提心。六度是菩萨的六波罗蜜,度就是度脱。我们凡夫众生修行当中有六个障碍,是使我们动经无量劫,难以修道成功的六种障难。这六种障难就要用六种方法来对治,这六种方法就是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波罗蜜。布施度什么?度悭贪,我们众生对自己拥有的东西非常小气,舍不得给人,对人家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这就是悭贪。这一念悭贪之心,就使我们心量非常的狭小,乃至由这悭贪之心,会造作损人利己的种种恶业。所以我们不仅不悭贪,而且布施,把我们所有的财物布施给众生,我有福报让所有的众生来共享。不仅布施自己的财物,而且布施自己的身体、头目脑髓,布施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种种法,无条件的、无遮的、无我的布施,而且要三轮体空。没有能布施之我和所布施的众生,中间没有布施之物,三轮体空,功德等同虚空。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这样的六度。由六度展开无量的菩萨行持,就是万行。如果我们发出这样的心,就能与菩萨法界相应,显现的是菩萨法界。  第三个法界是缘觉法界。缘觉就是辟支佛。什么叫缘觉呢?以十二因缘法来觉悟诸法的真相,所证到的果位就叫缘觉。证缘觉就得要破除我执,人我空,无我心,众生都有我执、我慢、我见这些,一定要把这个心断除。十二因缘法这都是佛教常识了,应该说在座的诸位,大家也都学佛多年,不详细讲,名相给大家讲一下。十二因缘法展示佛教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两重因果就是现在的因果和未来的因果。无明缘行,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无明。行,就是我们的一种生命能量,在无明黑暗当中运作。无明缘行,缘就是生起,生起这样的心。行缘识,识就是阿赖耶,八识,生起八识,八识去投胎。识缘名色,八识在中阴身状态,跟自己父母有缘的,在交合状态你就投过来,投过来就坐胎,形成名色,名色就是生命当中的精神现象和生理现象,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名就是我们的精神。母体的四大构成我们的身体,但我们的名由识——阿赖耶来投胎,这就是投胎相。名色缘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形成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入缘触,当我们出胎之后,就会接触外境,这种感触。触缘受,感触就会产生感受,这种感受有苦的感受,有乐的感受,有不苦不乐的感受。所以小孩一生下来,他为什么母胎一出来,皮肤接触到那个风吹过来,或者哪怕再细的衣服给他穿上,那种触都会给他非常痛苦的感觉,他就会哭,哇哇哭,说明他的感受很苦。那么这个受呢?他慢慢随着从婴儿阶段、儿童阶段,特别到了青少年阶段,他接触外境就会生起贪心。受缘爱,就生起爱,就想占有。这种爱起来了他就会取,就想获得它。所以青少年、中年为什么事业心很猛?实际上不是什么崇高的理想啊,他就是由爱和取的这种生命的业力驱使,必须要拼搏。取缘有,你取过来就显现这样的现象。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就是原来无明缘行,这是过去的因,导致了现在的名、色,这就是现在的果。现在出来以后,由于感受,由于爱取,这是现在的因,导致未来的生和死的果报,所以这样就形成三世两重的因果,不断地在这里循环,苦不堪言。所以修道一定要看破这个,从一个环节把它阻断。无明缘行,行缘识,这就是随着生命流轮转不休,如果你逆着它走呢,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那全都没有了,他要觉悟这个,这就是缘觉法界。缘觉有时候叫辟支佛,还有独觉佛,就是佛应化在世间,这样的十二因缘法的人,他在佛的座下修道,叫缘觉。如果佛不住在这个世间,他也根据宿世修道的道理,在孤山独峰看到树叶的飘落他都能觉悟到这种无常,十二因缘法的道理,他那时候证道就叫独觉佛,辟支佛。好,这就是缘觉法界。还有声闻法界,这就是证阿罗汉果的,也是要破人我,观察苦集灭道四圣谛。“苦集灭道”,佛第一次转法轮,为憍陈如五比丘在鹿野苑转法轮,就是苦集灭道。苦就展示三界的苦果,以及八苦交煎的生命现状,这叫苦谛。我们都在这个苦当中,但原来还不了解这个苦,当我们了解到这样的苦的真相,有这一念苦的觉悟,就叫谛。由这个苦,要追寻导致这个苦的因是什么,这就是集谛。我们的贪瞋痴,我们的见惑思惑,要了解这个,这就是世间的因果,世间轮转的因果。然后佛再展示一个灭的境界,灭在声闻法里面叫偏真涅槃,空性,断见思惑,那样九次第定的美好的境界,这是涅槃了,偏真涅槃。然而到达灭的方法,离不开戒定慧,有时候讲八正道,展开就是三十七道品,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到达灭的境界,所以这叫苦集灭道。由这个方法,这种方法,这种开示都是应和着阎浮提众生的根机,耳根最利,所以用讲经说法,就是音声作用于弟子的闻性,让他依教修行来证果,就称为声闻,声闻法界。好,这是圣谛法界,四圣谛。  下面看六凡。六凡的因果也不是随便得来的,它一定跟我们的念头,以及我们的行为,这样的因所得到的果。大家看看天堂,其他宗教也都追求天堂。据说抚州地区天主教、基督教发展非常广泛。天法界,怎么样才能得的到?三界里面有二十八重天,它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这三界二十八重天都跟我们相应的行为直接相关。在欲界天里面,三界二十八重天都要修十善业,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上品的十善、中品的十善和下品的十善的程度浅深,决定了他在天界的程度。这里面除了十善业之外,还要加上禅定。如果在欲界里面,修十善业,如果没有得到初禅,就生在欲界天。你要到色界天,至少要修到初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生色界天,进一步要修四空定才能到无色界天。这个方法和他的理路、境界在经典当中,特别是小乘经典当中展示的很多,这就是在念天法界。人法界就是我们处在的这个法界。我们中国大陆因为这二十多年搞计划生育,觉得生个人下来好像很容易,甚至还很多,是不受欢迎。所以我们对人的这种尊严和价值,普遍地还是缺乏认知。实际上能成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容易到什么程度呢?比喻很多,像盲龟值木,这我们原来都讲过。还有一个比喻,你就在须弥山——一四天下的须弥山上面垂一根线下来,然后山底下有一根针,你要在那顶上垂根线下来把那个线穿到针孔里面去,你说难不难?得人身比这还难。所以我们今生得到人身,要想到:难怪祖师说一寸光阴,一寸命光啊,那要如救头燃,如丧考妣啊。得人身这样之难,而失去人身又这样的容易,太不容易了。所以上次有个信众说,她说她结婚怀孕,结果检查可能是一个残疾的儿童,是残疾的婴儿,是不是可以打胎打掉。如果是这样,你千万不要打胎打掉,他即便是残疾,来到这个世间走一趟也是接受圣贤教育,学佛能得以成功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如果人为中断了他这次机会,你可结了个大冤家了,不能随便去打胎的。所以我们讲到你要修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你都持到了,你才能够得人身。相当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你想想,现在我们这么多人来到这个世间,有几个人能持五戒持好的,有几个能把仁义礼智信做好的?他五戒、五常都做不到,下一辈子到哪儿去,不要去问人了,那一定在三恶道里已经注册了,“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啊。所以要持五戒才能保住人身。我们是多生多劫持好了五戒,今生才得到人身的。所以我们要感恩五戒,没有五戒,我们一辈子在黑暗的三恶道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伸出头来。还能像这样,今天在春光明媚的寺院来讨论超越、净土往生一法,那门儿都没有!你想都想不到这个因缘。好,这是人法界。  如果也修五戒,也修十善这些法,但是修的过程当中,他的瞋恨之气很重,也很傲慢,有争高低胜负之心,这种人到哪儿去呢?到阿修罗道去了,念阿修罗的法界。阿修罗的福报大小悬殊很大,福报大的,就像忉利天一样的福报大,他的能力也有那么高;如果福报低的,畜生道里也有阿修罗,五戒十善,他修这些法。所以告诉我们一定要怀着慈悲的心,深信因果的心,来修五戒十善,不能有胜负之心。我到寺院去做功德,你出一百,我出二百;你出一千,我出两千,一定要盖过你,盖不过就生气。这些都是胜负、瞋恨之心。盖过人家了,他很傲慢,我是大施主,你得怎么怎么样,你不接待我,不好好接待,“啪”桌子一拍,怎么怎么……一看你这个样子,固然你修善了,最后你到修罗法界去了。  三恶道里面是跟他的十恶(相应)。十恶就是这里讲的杀生,不仅杀人道的众生,也兼带一天到晚吃那些活的动物,蜎飞蠕动之物;偷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想方设法,用种种的手段占为己有;邪淫,这是这个时代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对于在家众来说,你可以过国家法律所许可的一夫一妻制的夫妻生活,你不能在这之外去搞男女的行为,不邪淫。但现在众生,由于各种网络媒体(的影响),淫欲心非常炽盛。上次就有一个广东的居士给我写信,他都痛苦地呼唤:“救救我们!我们很可怜,淫欲心非常之重。”就是学佛的人里面都控制不了啊!还不仅是一般的邪淫,还有同性恋,现在是拔不出来啊!所以我们东林寺也有一个戒邪淫网站,在做这项工作,不邪淫。不妄语,不能说假话。恶口就是骂人,骂得很难听,春天骂人都好像冬天一样的严寒。两舌,就是挑拨离间。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讲那些诲淫诲盗的话。贪,就是贪心。瞋恨之心,和不信因果等等这些邪知邪见,这就叫十恶。这十恶它又分三个档次,下品,中品,上品。下品,就是程度轻一点的,你修十恶的程度轻一点,就堕到畜生,披毛戴角。如果是以缓急相半这个心,这属于中间阶段,来修中品的十恶,那就要堕到饿鬼的法界。如果以非常猛烈的心修上品的十恶,就会跟这个十恶相应,就会堕到地狱法界里面去。  三恶道里面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每一个念头是什么,这里面就要细加检点了。三恶道里面是由上、中、下三品的十恶造成的。天道是由上、中、下三品的十善造成的。十善就是反此,反此是什么?你进一步的,不杀生,不仅不杀生,而且放生,爱护一切生命。不偷盗,不仅不偷盗,而且去布施。不邪淫,自己不仅不邪淫,而且去宣传、倡导贞洁、清净的生活。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这个口业,自己不去造,而且在提倡、鼓励一种诚实,诚实的美德。现在我们这个时代不诚实啊!讲假话,已经可以说是泛社会了,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儒家的圣人,儒、佛圣人都告诉我们要真诚。你讲假话已经成了第二天性了,成了习惯了,它对于个人的人格,是一个极大的摧残!一个讲假话的人,他开发不了智慧,他也被他人所轻慢。由讲假话的个体构成的群体,乃至构成的民族,这个民族都会衰败,都没有力量,都没有智慧。所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竞争,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就是力量!我们多年来只是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最终不是力量的表现,道德才是最终的指标。我们接受了西方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提的很多口号,我们接受的是“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实际上,十九世纪一位大哲学家康德,在莱茵河畔就疾呼出“道德就是力量”的呼喊啊!在我们中国的儒家圣人,把道德的高扬,那更是推崇备至!世间最可珍贵的是道、是德啊,不是其他的东西,是仁爱、仁义呀!《孟子》云:梁惠王问:“你不远千里而来,有什么来教我?怎么来利益我的国家?”孟子直接就说,“只有仁义而已,何必曰利!”进一步说,“你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从上到下都是谈利的话,这个国家有危险了。我们重温中国儒家圣人的这些话,再看看我们的现实,真是要有极大的忧患意识。就在这个利益的冲动之下讲假话,这是十恶里面的四个内容,都在造恶。造恶的人这么多怎么办啊?所以我们要修口业的善,在意念当中不能贪,不仅不能贪,时时抱着利益一切众生的心;不仅不能瞋恚,时时抱着仁爱、慈悲的念头;不仅自己不能拨无因果、否定因果,而且要把轮回、因果的道理传达给社会各个阶层。只有深信因果,才是扭转社会道德风气的关键。如果不信因果、不信轮回,我们的道德风气将会每况愈下,江河日下。所以周安士居士在《安士全书》里面再三强调,也是印祖引用的话:“人人信因果,则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则天下大乱。”  信不信因果,属于间接的范围。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们要反过来,要修十善业,于是我们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来反省一下自己,我一天到晚是些什么念头?在这十法界里面,刚才一步一步讲哪个法界是什么内容,这都是科目清楚的。我跟哪个法界相应,我每个念头跟哪个法界多,跟哪个法界的猛,那未来下一辈子到哪里去,来安身立命,你不需要去问人,自己通过自省,就能了了清楚,还要去求神问卦吗?不需要啊!因为因果的法则,就在这个地方啊!古人知道这个道理,他的修心养性,他的自我检点,他每天就是白子、黑子,就是那个像棋子一样,一个白的,一个黑的。如果是一念善念,与三善道,与四圣法界相应,就一个白的子放在一边。如果跟十恶相应,贪瞋痴相应的念头,就放一个黑的子。每天再来计算一下,是白的多,还是黑的多?于是我们今生命运的好坏,我们未来的去处的好坏,跟你每天白的多还是黑的多就相关了。你还要去问什么呢?所以了解这个相应的因果的道理,我们当下就要发起决定之心:我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清净、平等、慈悲。这些,虽然我举心动念还达不到这点,但有一个方便,就是让我们来念佛。阿弥陀佛的心都在这个名号里面,只有去念佛,我们凡夫五逆十恶的心、贪瞋痴慢的心才会逐步地跟佛心相应。不念佛是很难的,不念佛,别说跟四圣法界相应,我们跟天界都很难相应,甚至跟人法界都很难相应。  所以我们本能相应的就是三恶道的法界,这就是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的道理所在。因为佛看到凡夫众生举心动念,都是十恶的,都是黑的,所以佛大慈大悲,给我们一个方便,让我们来念名号。通过念名号,我们凡夫堕落的心、黑暗的心、生灭的心、污染的心才会提升出来,就像莲花从污泥浊水当中提出来一样。这就是一个缘,建立一个系缘之境,让我们的心有所系缘,这个境是佛的境界,所以就把我们的心给它调动起来。因为我们也有佛法界的种子,佛法界的种子透过这样的一个境缘就能够出来,是这个道理。进一步比喻,比如说,我们的心就像蛇,蛇的本性,你让它直很难,它一定是弯弯曲曲的,但是有一个方法,怎么让这个蛇的身直呢?你给它一个竹筒子,让蛇的身体进入竹筒子,它就直了。我们凡夫众生心里,让我们大慈大悲平等心,那是口头上说说,境界来了还是做不到。“这个冤家对头来了,我怎么能对他大慈大悲?恨不得他死都好啊!”他马上就会本能的反应。别说一般的冤家对头,有两个夫妻都很有意思。两个都是学佛的,两夫妻关系不好,男的念阿弥陀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女的一听到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她就不念阿弥陀佛,她念药师佛。说:“他去西方,我可不愿跟他到西方,我都要到东方去。”到东方琉璃世界去,她就是这样。夫妻都做不到这一点,更何况冤家对头,他不能做到平等。所以我们就要好好地念这句名号,在这个名号当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所以在我们的这种贪瞋痴慢的心,以及种种邪知邪见心里面,安立一个名号,这就是佛在转化人,是转凡夫的知见为佛的知见。我们从念佛的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智慧,它就能显现像阿弥陀佛那样的正遍知。我们那时候出现的见解才跟佛的见解相契,才跟佛心相应。以后我们熏习久了,它现前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西方三圣拿着莲花来接引我们的情景。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就得到了一个究竟的圆满解脱了,我们这一辈子难得的人身就有一个完美的交待了,佛就会高兴,我们西方净土菩萨也就庆快生平了,我们这一生也就没有白过。好,这一段就讲到这里。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谓学虽不多,可齐上贤也。  《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五经之一。这句出现在十六观的第七观,就是观阿弥陀佛的像观。这句话,是一部《观经》的核心眼目,也是念佛法门的最高理则。彻悟大师真的是慧眼独具,把这两句话挑出来、拈示出来,真的是不愧于祖师的眼光,那赞叹到极点了。  这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段法语是在一段里面。我们从一段里面来看:“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在这一段里面提出来的。这一段讲到阿弥陀佛,诸佛就是阿弥陀佛,他是法界身,是以法界作为他的身。既然以法界作为他的身,就普遍地进入到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注意:我们的念头里面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既然有阿弥陀佛的法身,当然由法身可以衍生为报身,衍生为应化身,也就三身具足,讲法身就是三身具足。我们了解了这个,当下这一念确有阿弥陀佛在我们念头里面。一定要认知得这么亲切,而且是事情真相。阿弥陀佛跟我们不隔呀,每天跟我们在一起,天天晚上伴着我们睡眠,天天早上伴着我们起来,每天的见闻觉知都有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放光动地,天天我们的坐卧,都有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在结跏趺坐,我们跟阿弥陀佛是这样的一个亲切关系。所以我们起心,就是现前介而一念,就去观佛的像: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我就想佛不想其他的,不想五欲六尘。去想佛的时候,在我们能想的心里面就有着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佛的相好,就在我们的想当中显现出来。这一想象,“是心作佛”。我们想佛,作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安立在什么地方?这要作意的,不作意,我们自然就搅在其他的地方,这就要作意。作意去观佛,观察依正庄严,去念阿弥陀佛名号,这就叫作佛。我们当下这一念去作佛,去念佛、观佛,那么我们能观、能念佛的心就是佛——“是心是佛”。  这两句话不仅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纲宗法要,纲就是我们捕鱼的网,网里面要有一个纲来提。宗就是讲修行的核心,一切行为的纲领,又叫枢机,这就叫宗,法门最切要的地方。所以这两句话不仅是《观经》的纲宗法要,实在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讲经说法,一切大乘佛法的纲宗法要。进一步说,不仅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一佛的法藏纲要,实在是十方——十方就是遍法界了,微尘数的佛刹,就是东南西北四方,再加上四个角,再加上上下。十方表明遍法界所有的佛刹;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穿过所有时间的一切佛,这些诸佛他们也在自己的本土示现八相成道,讲种种的法。这些种种的法,最后归结到哪里呢?还是这八个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不仅是八万四千法门,乃至恒河沙、恒河沙所有诸佛的法藏纲要,原来就是这八个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理解这八个字得要加以非常、非常用心。是心作佛,我当下这一念念佛,是心就是佛。  这一句话也包含着你心作佛界,心就是佛界。因为心作心是嘛!这句话也可以说心作九界,心是九界。九法界,就看你作什么?是心作鬼,是心就是鬼。是心作地狱,是心就是地狱。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不是这样啊?你不要光捡便宜的,是心也可以作地狱呀!我们看有这么一个例子,也是《安士全书》里面的,在《万善先资》里面,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河北有一个儿童,小孩,他喜欢鸟窠,鸟窠在那里,鸟在哪儿孵卵,他就常常爬上去,去拿那些卵、蛋,拿下来自己吃掉,做了好几年这样的事。有一天,好像在似梦非梦中,就有一个人叫他,“你过来,有个地方有很多鸟巢呢!”鸟巢,他一听就很欢喜,就跟着去。去的不远,就出现了一个城,城市里面还显得很繁华,有各种音乐的声音传出来,那个人就把他引到城里去。他一到城里,门就一下子关了,关了他再一看,原来地面都是碎铁,燃烧得通红的碎铁,碎铁片,他的脚就在这,就受不了,受不了就跑。他想从南门跑,南门关了;到东门出来,一到东门,东门关了;跑到西门,西门也关了;跑到北门,北门也关了。四面的城墙都关了,他就在那里像发疯似的跑啊,脚受不了,自然的火在烧啊!实际上这一块地方是桑田,就是种桑树的一块田地。当时有几个桑农,看到这个小孩就在那个田野当中跑来跑去,以为他得了精神病,就赶紧到他家里叫他父亲来。他父亲一过来,看到他在田野当中狂奔,就猛叫他的名字,小名。一叫,一下子他听清楚了,嘣地一下,他眼前境界没有了,一下子就躺在地上。他的父亲赶紧问:“你这是干嘛呀?”他就把刚刚的事情说了,“哎呀,我刚刚在一个城里呀,什么什么……。”他的父亲一看,膝盖下面全都烧焦了,把他抱回家,一辈子下面都是枯骨。好,对于这个小孩来说,当下是什么境界?地狱境界。地狱境界从哪儿来的?是他心变现出来的,别人看到的是一块桑田,在这个小孩眼里就是一个城里面的烈火,地面上的火。他在跑啊。那个人把他引去,就是冤家对头,要让他遭罪,把他引过去。那个城市就是他的冤业城,那个火,是他造业的瞋恨火。这不是心作地狱,心是地狱吗?你说地狱从哪儿来?难道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吗?没有,也都是众生的虚妄的恶业的念头、恶业的行为、业力变现出来的。我们乃至于在人法界,也是我们五戒的善业所变现的境界,也当体即空的。如果真的,我们证入到圆通常的空性,大地平沉,没有这些境界。  我们看禅宗的很多公案,他也很了解这些事情,有许多开示都是在本份上,你不要在这种现象的业力层面当中去害怕。你看当时,有一个玄沙备禅师,他是开悟了的。他一天带着一些跟他随学的禅和子,到山上砍柴火。当时有个僧人看到可能是老虎来了,就说,“和尚,老虎!”叫他和尚老虎,就是老虎来了!玄沙备看看老虎,再看看那个僧人,他一点都不害怕,只说了一句话,“是你。”老虎是什么?是你啊!大家参一参:为什么禅师说是你?还有一位法师,灵润法师,他在山上行走的时候,当时有野火,山里的野火,很快就过来了,随行的赶快去逃避,躲火啊。但这个法师行走如常,从容不迫。他有个观念:“心外无火,火实是心。如果这个火很快来了,火就是心,你心还能逃到什么地方去呀?所以这样的火来了,不逃,也实无逃处。”他有这个情况。马上,火到他这里就灭了。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入火不被烧,入水不被淹,入到深山不会被那些老虎所咬掉?就是他这一念心,已经不是在这里面了,已经超越这样的业力范围了。心外无火,火外无心。火就是心,既然火就是心,我通过修行已经没有瞋恨火,所以外面的火奈何我们吗?不能奈何。只是由于我们心头有瞋恨的火,才会吸引外面的火对我们产生伤害。所以祖师、大德有时候开示,有一些也很幽默。有一个禅师做梦,梦见老虎咬他。可能旁边有一些……,让那个老虎没有咬成。醒过来之后,他第一念,“哎呀,我知道是一个梦的话,何不在梦中作个人情呢?”就是把自己给老虎去吃,还做了一个人情。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八个字,义理深邃啊!是心作九界,是心就是九界啊!我们了解这个,如果对这一宗通达了,那什么宗都能通,宗门教下都能通达。如果这个净土,你念佛的心就是佛,最后显现佛的法界,这样的一个法门的道理明白了,那什么样的法都明白。那通过这六字洪名,就能够契入到华藏十玄门了,毗卢遮那的法界。所以一宗透,一切宗都透。一法明,一切法都明。如果你不明净土一法,其他的宗门教下你也明不了。所以这里面,佛法在紧要处无多子。你能把这八个字透过去,那一了百了。这就是学问,学得虽然不多,但是你能把这段话,把八个字学到通达,你就可以跟上贤齐等,就是可以跟菩萨齐等,诸上善人,跟他们一样。因为我们深知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我们就会老实念佛。我们在老实念佛的当中,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就能齐等。这就是莲池大师说的你就“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你就在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中,就能够和菩萨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超过他。就能在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当中,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诸上善人、等觉菩萨把手同行、齐等。心作心是啊!这是净土法门的最高理则。听说解放前原来有一个比丘尼,她一辈子念佛,念佛之后往生,她的头盖骨留下四个字,就这四个字“心作心是”,这个比丘尼也了不起,给我们作示范,心作心是。所以这样,我们这一段再跟前面,我们现前这一念跟什么相应,最后到什么地方安身立命,跟这个遥相呼应。所以我们就一定要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种最高理则的指导之下,老实地把我们的念头全部地系缘在这六字洪名当中。这就是法界当中最高、最圆顿的修行。由于刚才讲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都不能越出这八个字之外。那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讲的无量的法,无量的经卷,就是为这八个字作注解。乃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恒河沙的法门也就是为这八个字作注解啊。而这八个字正是念佛法门的最高的纲宗。我们在老实念
“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就是把这八个字具体地展示。这就是祖师为什么讲,你就是不明白这道理,你老实念,也是暗合道妙,巧入、潜通佛智,这就是佛的智慧,最高的境界。我们虽然不懂,但念了,但已经是潜通了。所以我们侥幸得人身,又能闻这八个字的道理,可不要错过了,要是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  这一段是开示:我们心,现前一念心所造作的业,以及如何转业,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  上面我们谈到,现前一念心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动力,我们叫动机。这一念心,它在行为造作过程当中,就会造种种业。这些业有善业,有恶业,有不善不恶的无记业。造业的工具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身和口。身业和口业所造的,是受这个心,我们八识的心所指挥的。身体就像一个机器、一个木偶,上面有牵线的这样的一个主宰,就是我们这个心。我们行为造作,在后面起作用的观念,就是这个心。心就能造作种种的业,它造了业,这个业就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作为种子储存下来。任何的业,它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我们讲业力,Karma。这个种子在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之后,它遇到因缘、缘份,就会起现行,出现境界。你善业的种子多,出现的善的境界就比例高;你恶的业力大,就出现恶的境界。善的境界,比如我们寿命长、身体好、家眷和睦、事业成功、在世间上富贵荣达,这是你的好的境界,这是你的善业导致的;出现身体很不健康,寿命夭折,家庭一天到晚像一场战争似的,经常打仗、吵架,冤家对头常常碰面,种种不如意的事情,这些恶的境界,是我们阿赖耶识恶的种子起现行的表现。所以要了解我们的行为造作的业,它永不会消失,一定会起现行的,也就是要果报的,果上要受这种报应的,这是造业。  心的能量还有一个,就是它能转业,它能转变业力。佛法当中对这一点是加以重视的,善恶因果报应决定不虚。我们讲前世的善恶业真实不虚,一定受报。这就是所谓天。俗称讲天,天定胜人。你原来已经造了的,你改变不了,天要胜人。但是你人在今生要做很大的善业转变,那么人也可以、人定也就可以胜天的。天定了可以胜人,人定了也能胜天。这就是说,它是可以转化的。所以讲命运,命是你造的业,必须要受,命中有这个生命的轨迹。所以我们来到这个世间,这个命,你一生有多少俸禄、有多长寿命、乃至什么时候生什么病、你会碰到什么家亲眷属、有几个儿子、有几个...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原来造的业,在阿赖耶识里面今生的表现,如果用现在分子生物学讲,就是在我们的遗传密码里面,就已经编码好了这个信息。那一生也无非是这个编码的程序,一种译码的过程,再现的过程。但是,它是能够转变的。既然这个业是心造的,要转这个业也要靠这个心,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这个业由我们心造作出来之后,如果这个心不能转这个业力,这个业力就把我们捆住了,你动弹不了。一般来说是动弹不了的。因为一般众生的心,他想改变业的这种心力如果超不过业力,他也就按原来的那种命运轨迹走,这就是为业所缚,捆绑住。这个业就不会随着我们的心来转,就能把我们的心捆住,这是业力大过我们的心力。但是心是可以转业,转变业力,怎么转呢?一定你今生作的,比如你行善,是大的善事,超过你往昔的业力;或者说是大的恶事,也超过你原来的,它就会向恶的方面更滑过去,它能够转。一般我们讲转是改善,是从好的方面转,如果说向坏的方面滑过去,那就谈不上改善问题了。心能够转化过来,要靠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它转化过来呢?这里面,彻悟大师谈到一个秘密,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要与道合,与佛合,就能转。道是什么?道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之体。我们一般讲这个道,就是真如、实相、佛性、涅槃,等等,就是一种真如,这样的力量、空性的力量。如果我们这一念业使的心,跟形而上的道心能够吻合,能够对应,能够互动,这个道的实相的力量非常大,它就增援我们这个业心,我们的力量就大了,就能超过所有的业力。因为任何的造业,是由虚妄心造作的虚妄的业,虽然它好像非常巨大,但是,如果一旦跟这个道吻合之后,马上可以忏悔这些业。这个业力就好像你一百年、一万年的黑暗,你只要一盏灯进去,马上照亮。就好像实相忏有个“重罪如霜露”,你所有的罪恶就像结的白霜,但你的道,实相之道,就像太阳,这太阳一出来,所有的霜就融化了,这叫与道合。与佛合,就是我们的心跟佛心吻合,佛心的力量在增援我们。这样就能够转变我们往昔的业障,这就是转业。但这个业怎么来把我们的心捆绑住呢?这是一般众生的常态,我们在业力面前觉得没有办法,改变不了它。这是由于我们多生多劫以来,这个八识的虚妄心,依据我们的烦恼,依据我们的无明去驱动的。念念离不开财、色、名、食、睡。这样地在贪、瞋、痴三毒烦恼的鼓动之下,我们一定会造种种的恶业,这个种种恶业就是要受恶业的苦报,这就叫惑业苦,凡夫都是这样。惑就是我们有烦恼,这是惑,由这个烦恼就会造业,身口意三业,由这身口意造的恶业,就会遭受今生和来世的所有果报,这果报的结果是苦,这叫惑业苦。遭受苦报的时候,又加剧了我们的迷惑颠倒,加剧了这种烦恼。这种烦恼对身口意三业又加重了它造恶的程度。造恶程度一加剧,又使我们在三恶道里面受黑暗,从黑暗滑到更深的黑暗,从地狱滑到更深的地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过程当中,完全是被这个业所控制,所束缚,不能动弹一毫。这是我们谈这个命运之理,业力的真相。所以要观照我们现前境界,我们这一生的命运的好坏、穷通、寿夭、顺逆,这些现前境界过来,以及我们下一辈子会到哪儿去,会在哪一道里面去接受果报,这些都是唯一受我们过去和今生的善善恶恶的业力所感召的,是我们八识的妄心所变现出来的,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在那里面。这就是佛教讲的彻底的唯心,是超越一般的唯物、唯心的那种对待的生命的真相。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好,这是基本的原理。  如果从唯业所感来看,我们今生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七十多岁的时候,在这样的境界,我们在这儿投生了。这是一个果报。从这果报我们就推论,一方面我们也受了点五戒、五常的这种善业,得到人身;另一方面也要观照到投生在这个时空态的众生,都是烦恼很重的人,贪欲心很大,瞋恨心很大,寿命很短暂,苦多于乐,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还是恶业所感,来到这个世间。所以当这个境界过来,这就是果报,这是有一定的,它的力量也是很大的。你如果今生没有奋起大精进勇猛之心,一般讲这个业都改变不了。就好像这世间很多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真是觉得很苦啊!原来知青的一代,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碰到三年自然灾害;正是长知识的时候,碰到十年文革;正是要养儿育女的时候,又来个计划生育;正是要大干一场的时候,中年要干事的时候,又碰到个下岗,什么都被他碰上了。那是为什么?这个业,这种果报,你也不要去怨天尤人,也都是唯业所感,唯心所现的。那么现在的这些众生,你说谁比谁更好一点,好不到哪儿去。富贵人也有富贵人的烦恼,他也活得不自在,不幸福。我们的业把我们的心捆住了,束缚住了,动弹不了了,这是唯业所感。  从唯心所现来看,这里面就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既然我们的境界是唯心,唯我心识所变现出来的,那么当前面的境界、命运来报的时候,我可以改变它呀,使它没有绝定性呀,为什么就一定要这个样子呢?因为我心可以转业啊!所以大家很熟悉的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就在谈这桩事情。他很相信命运,也曾经找一个懂算卦的,把他一生都算出来了。哪一年干什么,哪一年考上什么,哪一年做什么官,哪一年……最多能做一个县官,考不上进士,命中没有儿子。他做秀才的时候,做候补官员的时候,包括吃多少斤粮食,都给他算的那么精确,一一都觉得很准,所以他认为自己命中没有进士的命,没有儿子的命,他也很相信。他既然很相信,他就觉得,“唉呀,就这么过吧,反正都一定了。”结果是听云谷禅师跟他讲,“你就被这个业搞的几十年不能转动一分,是一个很没有出息的人。”他才听到,业还能够转变。儒家的圣人,佛家的圣人,都谈到命运、业是可以转变的。他相信了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就开始来转变命运。他怎么转变命运?既然是心和业里面导致的,他就从心、业之间,净心开始转。从心开始转,就是静则清净,观照自心;动则万善相随。然后,规定自己做三百件善事,三千件善事,求进士愿,求儿子愿。以后,他也成了进士了,他命中也有儿子了,原来命中寿命只有五十几岁,他也活到了,写《了凡四训》时也有七十多岁了,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世转业的一个范例。所以它不是有一定的。如果一个人,正当这个业力强大,把我们束缚住,好像命运一定要报的时候,忽然发了大菩提心,忽然你要按照佛菩萨给我们讲的那种道理去修行,通过修行、持戒和做菩萨的六度万行,你的心跟佛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相吻合了,你的心跟这种真如自性相应了,这时候心就能转业。所以,前面的境界来报,它虽然现象上一定要报,但是你避免了,定而不定。这方面的例子应该是很多了。最近我们这本杂志也在登一个忧郁病患者来的一封信。现在抑郁症成了一个时代的病症,据说人数越来越多。原来是西方现代文明病之一,很快传染到中国。据有关统计,不少于两千万忧郁病的患者,在我们中国大陆。抑郁症,你说他是精神病吧,他又不是精神病,还没有精神失常;你说他正常吧,他又处在一种特定的状态,处在那种边缘。这是由于生活上的压力,心灵的空虚,人际关系的紧张,这种转轨时期的种种社会、人生问题的一种在心理上、生理上的一种表现行态。抑郁症如果不及时冶疗,他一则可以滑到精神病;二则,他会产生一种对世间的敌意。所以校园发生的很多暴力,包括,在西方国家的校园,最近也发生了一些暴力。有时候,他的前期都是抑郁症,到那时候他嘣的一下爆发出来;还有的会导致自杀,自杀率也会增高。抑郁症当然他也有他个人的业力。这个投稿者,他长期、若干年都被抑郁症折磨得非常痛苦,结果闻到了佛法,尤其是净土法门,他就开始来念佛。通过念佛,把他的抑郁症念好了。他为什么能够念好?抑郁症的境界来了,这就是被业所缚了,但是他忽然闻到了净土法门,忽然能够深信切愿,这就是他的广大心。一般狭劣的心他相信不了净土法门。然后他去念佛,佛号是十二光如来啊,十二光里面其中有一束叫欢喜光,你抑郁症犯了,天天那个忧愁啊,痛苦啊,总是怀疑别人对我有没有敌意,你欢喜光就把它打开了。(还有)清净光啊,智慧光啊。他有欢喜,有清净,有智慧,透过这个名号都得到了,当然抑郁症的这些小小的黑暗,小小的白霜,就在这样的佛光当中全都化解了。所以他心量也就打开了,他完全正常了。不仅正常了,他菩提心都发起来了。这就是心与佛合,心与道合。那不仅是一般心源性疾病,就是很严重的绝症,比如癌症,谈癌色变了,很多人得癌痛苦、痛苦的不得了啊,但是癌症是可以通过念佛念好的,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包括艾滋病,只要他深信切愿去持名,都能治好。所以这些境界现前,只要我们发广大心,按照佛的圣言量去做,去持戒念佛,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就能转变一切,使我们宿世的这种善恶业所要决定的境界、命运,在我们当下,就可以转化,这叫定而不定。  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然业乃造于已往,此则无可奈何。所幸而发心与否,其机在我。造业转业,不由别人。如吾人即今发心念佛,求生极乐。或观依正,或持名号,念念相续,观念之极,则心与佛合。合之又合,合之其极,则心能转业。而前境之娑婆,转为极乐;胎狱之来报,转为莲胞。便是乐邦自在人矣。若正恁么时,其心或偶然失照,或忽生退悔,不与佛合,则业能缚心。而前境仍旧,来报依然,还是忍土苦众生也。然则我辈有志出离,求生净土者,可弗惕然而警,奋然而发也哉!  前面讲发大心,使我们往昔的业所感召的境界,定而不定,不定就是把它转变过来。但还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业,使这个境界来报,果报不定的时候,忽然你发心退转了,也不按照佛的教理,依教奉行了,还是放纵自己原来的贪、瞋、痴的烦恼,去过日常人的生活了。马上这个业,往昔的业力又把我们的心捆住了。这就是以往的业力导致的境界来报,虽然不定,可以把他改变。又由于你退转,把你改善的一面的路给堵死了,使原来的业力又决定落在了自己头上,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这个听起来还是很那个。我们举个例子。有一个姓王的,王某,叫“卖斋立毙”。他曾经有一天发心,他要吃斋。吃斋是一个好事,是心与道合,心与佛合的现象。你持斋吃素,培植慈悲心,不杀生,这是好事。他就吃斋吃了三年,忽然身上生了恶疮,生病了。他就想,起了不好的念头了,“你看我都吃斋吃了三年,还生这样的恶疮病,吃斋就没有用了。”他就生起这一念后悔的心,怨天尤人。旁边有一个朋友、邻居就告诉他,“你先不要这样说,你吃斋,佛天会保佑你呀。”他说:“保佑我什么?你看看我都生了疮了。”他说吃斋没用。那个邻居说,“你既然说没用,你就把你吃斋(的功德)卖给我吧。”他说:“卖,怎么卖呀?”“就一天算一分银子嘛,三年算下来,十两八钱银子”他说:“我给你十两八钱银子,你把你三年的吃斋的(功德)卖给我。”王某听听也合算,他说:“好啊,我就卖给你啊。”所以那个邻居就给了他十两八钱。他怎么卖呢?写了个协议:某某从今天开始,把我吃斋的(功德)卖掉。一卖掉,当天晚上,王某就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两个鬼过来了,就骂他,说:“你不知道你命中八个月前你的俸禄就没有了,本来就要死的,就是由于你吃斋让你活到现在,现在你把它卖掉了,你的寿命还透支了,你马上跟我们走。”要把他魂勾走。他一听这个情况就赶紧说,“对不起呀,你能不能宽许我一天,我去把那个钱退掉。我要重新吃长斋。”就哀求那两个鬼准他一天假。这两个鬼可能看到他哀求也就答应了,“那就等一天了”。第二天早一睁开眼睛,脸也没洗,就赶紧去找他邻居,把十两八钱都带上,要把它退掉。找到邻居说:“我不卖了,不卖了,赶快拿来。”那邻居说,“哎呀!不行呀,你一卖给我,我回到家里就在佛前焚化了,怎么退呀?”王某一听,气昏了,马上一回家就死了。已经透支了,你还不死能吗?所以你看,他原来修行就(已经)改变命运,他都不知道,在延长寿命。忽然他退转,后悔,不干了,原来你命中的寿命马上又降到你头上去,马上要走。我们修行,一定要相信佛天保佑,命运改善。但有些业力的情况是错综复杂的,还有的是重罪轻报的情况,有很多人就更如何如何了。本来在命中按你的已往业力,是要到三恶道里面多少多少劫,由于你今生发大心来修行,使你三恶道的苦今生就轻报,或者让你生点病呀,让你不如意呀,让你来报掉。以后你就好办了。有些大修行人他也会生病。像玄奘大师他临命终时也生病,就是重罪轻报的现象。还有戒贤论师,病到什么程度?病得要自杀的程度!很苦啊!受不了要自杀。但是最后,菩萨现前,说他往昔作大国王杀了很多众生,所以让他重罪轻报一下,叫他不要自杀,说,“三年以后震旦国会来一个学生,来向你求教,你好好教他。”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千万不要说由于我学佛之后,境遇怎么不好了,这样不行了,有病,就有怨气。你千万不要有怨气!往往那些所谓不好的情况还是一个很好的情况。我再举个例子。这些例子都在《安士全书》里面,你们去看看。有一个商人家,经商的,家里很富有,等到他老爷子去世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叫到面前,那个老爷子叫儿子拿了一杆秤,说:“我发家致富的秘密是在这杆秤里面。”这个秤里面是水银,水银(首尾流动)就使秤进来的东西显得轻,秤出去的东西显得重,他用这个手法。他死后,儿子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觉得经商不能用这个秤,这是违背天心的,秤本身是公平的,你这个秤里面都做手脚,不公平的话,要受到天谴的,上天的谴责的。所以他的儿子就把这个秤给折断了。折断了以后他就看到秤里面有两股黑烟就那么走了。谁知道过了几年,他有两个儿子先后得病都死了。死了他就有怨气,“你看看我自己都把不好的秤都折断了,应该是个善行,怎么能让我两个儿子都死呢?上天不公啊!”他就有怨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句佛号的功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