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付费 付费音质会好些吗

编者按:近日,坊间盛传音乐下载的“免费午餐”要终结了!此消息一出,各方声音迭起:业内人士多数拍手叫好;网友们却表示很神伤,心疼荷包又忧心买到“次货”;有媒体甚至以《快去下歌吧,再不下歌就该收费了》为题大肆渲染。
  真要突然间完全取消免费音乐下载,在现阶段是否行之可效?到底是否收费或者怎样收费,目前尚未可知,但探究付费模式未来的图景,在操作层面上似乎仍有不少问题。
元芳,听说下载音乐要收费了
  最近,有报道称,为了打造全面的数字化正版音乐平台,包括环球、索尼、华纳在内的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联合国内的酷狗、酷我、百度、QQ音乐等网站,试水采取付费下载,付费用户可以获得媲美CD水平的高品质音乐。音乐平台会陆续关闭免费下载功能,变为有偿服务。
网传国内将推行付费下载音乐。
音乐下载将收费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这消息一经披露,就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有媒体甚至以《快去下歌吧,再不下歌就该收费了》为题大肆渲染。音乐付费下载的相关规定和条例未定,那边关于定价细节,业内又传出了多个版本:包月20元、1元1首…让人着实眼花缭乱。
  其实,付费下载模式在国内有迹可循,QQ音乐平台就有绿钻制度;类似的还有酷狗,用户可以免费试用三个月,歌曲存在缓存中,付费用户能下载高品质的“无损”音乐。只是,真要突然间完全取消免费音乐下载,在现阶段是否行之可效?本期《娱乐观》搜罗业内人士和网友的诸多看法,和你一起一探究竟。
[支持者说] 有钱才有好音乐
  早在2004年,国内就掀起了“音乐版权维权风暴”;2011年,高晓松、张亚东和小柯等音乐人起草了《致音乐界同仁书》,痛批互联网盗版。现在,对于音乐下载付费的举措,多数业内人士举手欢迎。从业内人士的态度分析原因,无非有下面几点:
[音乐人说] 有经济效益是对歌手创作的鼓励
  重庆本土音乐人李波认为,从长远来看,一方面版权可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还能激起音乐人的创作激情。比如本土音乐人,他们现在的收入主要分为专辑销售、商业演出和邀歌创作,但就算专辑在几大音乐平台有不错的下载量,可对于音乐人而言,这部分利益完全得不到。
  他说,如果实行付费下载音乐,对于能通过网络平台让单曲一夜蹿红的音乐人,就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正在忙于排演《鸟巢?吸引》的歌手左炜也表示,“从经济利益和版权保护来说都是好事,这对每一位创作者,尤其是新人而言,是极大的鼓励。”
[网络版权代表说] 音乐下载收费有希望收回成本
2011年高晓松等人就掀起过维权风暴。
  虾米音乐网CEO王皓表示,做免费音乐根本行不通,即便是通过流量变换成广告,收入也太微薄,完全不够支持一个网站,“哪怕像虾米这样一个网站都要交上千万的版权费,但是我的收入可能只有100万。”
  王皓说,只要有5%的用户愿意付费,不管包月,还是单曲下载,在线音乐就有希望收回成本。QQ音乐负责人也表明立场,表态称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正版,“将全力支持并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内容提供者、音乐经营商等努力探寻一条更加良性的音乐发展模式。”
[唱片公司说] 有付费才有资金回流,才有好音乐
  太合麦田老总詹华表示,这项举措代表了唱片公司的希望,对行业也是一大突破,“内地流行音乐的版权保护一直很薄弱,版权方包括唱片公司一直缺乏保障,一旦音乐收费下载模式建立起来,就有资金回流,钱来了,才能生产出更好的音乐。”
  海蝶集团CEO卢建说:“免费午餐吃久了,就没有人做午餐了,该给音乐人基本的尊重,才可以持续有更好的午餐吃。”十三月唱片公司总经理卢中强认为,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消息,就像当年视频网站一样,很多影视剧的权益也得不到保护,但现在影视剧版权卖得很好,也步入了正规化,“只要规则订立了,就会有希望。”
[乐评人说] 行业总得往前走,应与国际接轨
  乐评人杨樾对此持百分百的支持态度,他认为,“收费本身没问题,眼下需要解决消费习惯的问题,以前大家花钱买磁带、买CD,都觉得是很正常的消费,但现在这个习惯没有了,很多人已经不习惯为音乐花钱了,这是我最担心的地方。网民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即便很难立竿见影,行业总得往前走,不能永远不去想办法,这事儿总得有人来做。”
[反对者说] 已经交过网费了
调查显示,90%以上的用户认为目前国内音乐下载付费的方式不合理也不可行。
  但是,针对音乐下载将要收费的消息和业内人士表示欢迎的态度,除少数铁杆歌迷,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不满,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持反对意见。
[网友说] 交了网费为啥还要给钱
  网友们大多言辞凿凿,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网友说,这简直是抢钱,我已经交了网费,凭什么听首歌还得给钱?也有网友表示,这得从根本上改变听歌习惯,太麻烦了,“一块钱一首歌倒是便宜,可我就是懒得充值,现在打开歌曲列表,一点就下载,省事了!”
  还有网友质疑,怎么保证花了钱,拿到的就是想要的东西,“现在人人都发唱片,付费可能买来些水平低下,听着都作呕的作品!再说了,得真要是‘无损’(音质),谁知道会不会拿192k的mp3糊弄人。”似乎,受伤的永远只有网友。
[音乐人说] 小柯:不应是网友买单
  音乐人小柯说,他很担心收益的分配问题,互联网音乐之前靠盗版吸引流量,收取广告盈利,现在随大势转向从音乐本身获利,这是“二次吸金”,还能“洗清原罪”。
  小柯认为,被收费的对象,应该是音乐互联网站,不该是网友,“互联网的精神是分享,网站靠分享他人音乐左手引来网友、右手引来广告客户,被收费者应该是音乐互联网站。”
[知识产权专家说] 违背市场规律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教授认为,互联网的精神应是开放和共享的,众多草根自愿放弃自己的经济权利,如果唱片业构成垄断市场,自有其他法律法规对其监控。在他看来,这种收费不应该是暴力的,违背了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
现若搞付费下载 存有三大漏洞
  音乐版权保护早已是老生常谈,在此时推出付费下载音乐,就目前形势来看,未必合乎时宜,起码,还不能完全停止免费。各方业内人士均表示,法律法规的出台在整个音乐收费下载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眼下这方面还是空白。
  网友能钻的空子太多,防不胜防。这局面,又难保不演变成唱片巨头或运营商对终端的垄断。律师更指出,上下游的联手控价,还涉嫌违法。终归来说,漏洞多多,维权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漏洞一:网友见招拆招
收费下载的消息一出引起网友激烈讨论。
  付费下载消息刚出,不少网友已经见招拆招,想出各种“吃免费餐”的攻略,与各大网络音乐平台斗智斗勇:1,只试听,一直听到腻了为止,就是不下载 2,用蓝牙传送,一人下载,全球受益 3,线下与身边好友分享 4,上传到BT、纳米等网盘供人免费下载 5,花10块钱开一个新网站,把下载歌曲全部上传。
  音乐是一个授权的过程,下载歌曲,网民仅仅拥有了一个收听许可,目前未经授权、传播有版权的歌曲违反了“版权保护法”。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专门打击盗版,起诉通过共享软件的非法上传,国外一些以身试法的歌迷,已经被告上了法庭。
  但问题又来了,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先例,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打击的对象仅仅是下载站,下载站只是帮助侵权,并没有直接侵权,整个法律诉讼过程又过于漫长,对音乐作品的非法下载来说,早就失去了时效性。而对于那些非法下载网站,孙黎卿律师也万分无奈:虽然一直在打击盗版,但此类网站一般都没有注册信息,令他们无能为力。
漏洞二:采取统一收费模式可能触犯法律
  在作为律师的游云庭看来,假使几大网络音乐平台与唱片公司联手,采取统一收费模式,将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反垄断法》规定,“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不得通过协议来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被视为违法。游律师说,“如果上下游联合,统一收费,就是共谋操纵市场,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游律师分析,如果存在市场竞争,消费者就会获利;采取协同做法,将不公平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网民本来可以享受到免费音乐,但这个行为明显损害了公平竞争,是联合以不正当竞争方式向用户收费。虽然音乐产业收费势在必行,游律师认为,方式值得商榷,处理不当,工商总局、发改委与商务部这三大部门,都可能进行干涉。
漏洞三:一不小心恐沦为行业垄断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大唱片公司和大网站强强联手,对终端的垄断将在所难免。一方面,国际大唱片公司只联合几家网络音乐平台,规定他们只能用其提供的音乐版权。那么,许多实力较弱的独立唱片公司及本土唱片公司,他们就可能遭受到大唱片公司的打压,或许面临定价偏低的不平等待遇,甚至因为不能进入这几个服务商,作品收入反被大公司赚走。
  另一方面,音乐人小柯指出,此举是互联网站又一巨额盈利模式,形成互联网结构吃肉,国际音乐大公司喝汤,音乐人看脸色捡剩饭的局面。之前就有鲜活的实例,无线运营商提供了音乐下载增值服务,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分给音乐公司或者音乐人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小柯说,“这次无非是换了东家。”
国外成熟的付费下载怎么搞?
苹果iTunes音乐商店的模式很成功。
  在海外,付费下载早就是成熟的消费模式了。根据尼尔森报告的数据,去年,美国音乐市场总销售额突破1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其中,数字音乐的销售额贡献了12.7亿美元,而实体音乐收入仅为2.28亿美元,相比上一年还下降了5%,今年上半年,数字音乐的专辑与单曲销量继续增长,前景十分乐观。
  海外音乐人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作品被完全免费共享,点击排名靠前的歌手还不愁盈利问题,众所周知,LADY GAGA正是用数字音乐成就了音乐传奇。
  国际上的数字音乐主流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从中找到出路。
模式一:iTunes音乐商店下载模式
  最成功的是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店,用户可以在数字音乐超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免费试听一小段,若要下载,按次收费,价格不等。针对网友嫌付费麻烦,iTunes还和信用卡捆绑,支付简便。Tunes现在控制着超过四分之三的数字音乐市场,在62个国家遍地生根,甚至可以说,它是美国音乐产业的总开关。
模式二:Spotify包月付费模式
  这家公司采用以移动互联包月付费的模式,用户能听自己想听的歌曲,进行具体搜索,免费版会时不时插播广告,付费版权的歌曲则质量上佳,还能在智能手机、以及不联网的情况下收听音乐,它拥有1800万首歌曲,7亿个播放列表,并接入Facebook平台,从欧洲火到美国,今年8月付费用户突破400万。
模式三:潘多拉网络电台模式
Pandora网络电台也有自己的收听模式。
  美国的潘多拉网络电台(Pandora)靠广告模式支撑,融入社交元素。用户可以免费在线听歌,但是对听哪一首具体的歌曲没有选择权。当用户换台或者点击喜欢某首歌时,潘多拉的系统将推送广告,而且推送的广告与用户年龄、性别等相关性很强。
模式四:彩铃增值服务模式
  第四种模式是电信运营商的增值服务,该模式放到中国已大获成功,比如彩铃,网民每下载一首完整的歌曲需要付费1至2元,中国移动还提供包月服务。
推行收费制度必须在监管下进行
  综上所述,推行付费下载制度,必须在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避免中国唱片行业被二度蚕食。音乐人钟声也呼吁,唱片公司与音乐网站的合作条件一旦实行必须公开,而且在具体推行收费制度时,必须在唱工委的参与下发布,实现整个行业对此项制度的认可,“如果没有唱工委,我们只能认为,是唱片巨头在蚕食中国唱片行,对中国音乐版权人的环境没有任何好处。”
制造产品卖产品,就一定会受制于渠道,渠道力量够强,还能跳过一个又一个的上游环节。简单的一句“收费”,其实是救不了内容公司的。救内容公司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大部分的,没救。小部分的,把卖产品的思路变为卖服务,或是一条路径。
终于为音乐人着想了。在国外,歌曲是不能免费下载的。而国内的众多音乐人,大多是自己掏腰包做歌曲,最后乐了听众,却穷了自己。音乐人不应该无偿付出!希望中国音乐能与国际接轨。也希望中国听众能给音乐人一碗饭吃!
真要收费,能不能多弄点收费标准,比如有一项是根据歌曲质量:特别烂的不仅不能收钱,还要赔偿资源损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
网友发言关键词
你的娱乐观
从网上下载音乐要付费?元芳,你怎么看?(必选)
很愤怒,以后不从网上下载歌曲了
能理解,音乐人和网站也需要生存
如果质量有保证,很乐意付费
路过,从来不下载
同步到微博
背景"事件"线
10月30日,腾讯娱乐向QQ音乐市场部负责人求证,获悉传言并不属实:“目前QQ音乐尚未接收到任何部门的正式通知,用户现在仍能在QQ音乐中免费下载歌曲。”
宋柯坦言,现阶段主要讨论的还是怎样收费更合理,“具体怎么分配则是下一步的事情,这由市场来调节!好听的歌,下载量大,分配就会高;不好听的歌,分配就会下降。”
对于多年来习惯了音乐“免费午餐”的网友们来说,无疑关系到切身利益,因此这一消息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对于被收费的对象,小柯认为应是音乐互联网站。
业内有消息称,今年底或明年初,包括华纳在内的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联合国内的酷狗、酷我、百度、QQ音乐等多个音乐服务网站,尝试采取音乐下载收费包月制度。
专家观察团
本期主笔胡梦莹
活在现代的古代人
设计: 制作:
官方微博:
位网友分享了他们的娱乐观 
广播数:1861
听众:463180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可免费用 欧美在线音乐霸主Spotify体验-闽南网
可免费用 欧美在线音乐霸主Spotify体验
来源:中关村在线
&  (原标题:可免费用 欧美在线音乐霸主Spotify体验)
&  第1页:带你体验欧美在线音乐Spotify
&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对欧美在线音乐网站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Spotify,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拥有超过7500万的活跃用户和3000万付费用户,其市场份额远大于苹果的Apple Music,当然后者近两年也在不断追赶上来。Spotify拥有华纳、索尼、百代等众多全球知名唱片公司的版权支持,所有音乐均为正版,其内容资源之庞大可谓无人能及。
&  欧美在线音乐霸主Spotify体验
&  和Apple Music只能付费使用不同,Spotify是可以免费使用的(也有付费会员模式),所以从体验上来说,它更像是一款本土化的产品。和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一样都拥有免费和付费两种模式。对于早已习惯免费听歌的国人来说,Spotify其实要比Apple Music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加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不过由于国内对于外资涉入的诸多限制,以及一些其他原因,Spotify迟迟未进入中国市场。但笔者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同时又是Apple Music的头号竞争对手,Spotify进入中国市场想必也是迟早的事。
&  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并不影响我们可以正常使用Spotify,只要你感兴趣,就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在PC端和移动端使用它。最近笔者就体验了一番Spotify,不得不说,实际体验确实比Apple Music好多了;界面简洁、操作流畅、内容资源丰富,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免费使用!免费使用!免费使用!
&  第2页:操作体验秒杀Apple Music
&  由于暂未开放中国市场,所以第一步注册是主要问题,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小方法:一、使用VPN等代理软件将ip地址切换到美国,用任意邮箱(如163、QQ邮箱)均可注册,注册成功后不用代理软件也可正常使用。二、对于移动端来说,用户可以在Google Play商店或PP助手下载Spotify应用,将个人账号所属地区设置为美国,通过任意邮箱均可注册,注册成功后不用代理软件也可正常使用(注:关于代理软件问题请自行解决,此处不方便提供更多帮助)。如果你有Fackbook账号就更方便了,无需注册就可以直接登录Spotify。
&  付费用户每月需支付9.99美元,此外Spotify还提供了4.99美元/月的学生优惠套餐
&  提供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模式:
&  对于初次注册成功的用户来说,Spotify为其提供了30天体验付费用户特权的服务,试用期结束后如继续使用订阅服务,需要支付9.99美元/月(还提供了4.99美元/月的学生套餐)。那么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付费用户所享受的服务主要包括去除广告、音乐离线使用和电台切歌功能。其实想一下这三个功能都很有用,如果是免费用户,那么你可能会一直被各种广告烦扰、只能在网络下听歌、播放电台时也不能切歌,只能一首一首的听完。
&  简洁清晰的页面布局
&  页面布局合理,单手操作毫无压力:
&  不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Spotify的界面设计都十分简洁和清爽,以移动端为例,共分为五个版块,分别为主页推荐、分类浏览、电台、我的音乐和搜索。将搜索栏设计在页面底部最中间的位置,笔者认为是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即便是大屏手机,单手操作时拇指也可以毫不费力的点按到搜索栏,并且所有操作都可以在屏幕下方完成,单手操作毫无压力。相比之下,QQ、网易、虾米和Apple Music的搜索栏都在屏幕顶部和边角位置,其他很多选项也被设计在屏幕上方,单手操作很不方便。
&  不论是音乐、电台分类版块还是播放列表,都以最精简的信息呈现,让用户一目了然
&  流畅的操作体验:
&  和国内在线音乐网站/APP花里胡哨的页面相比,Spotify的页面设计则显得十分简约和大气,黑色的背景色配以灰色字体,以及点按底部五个图标时的绿色效果,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视觉感受。而且它的整体操作都非常流畅,打开任何一项在线服务基本都是秒开(听歌也一样),很难想象服务器在国外的Spotify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而相比之下同属于美国区的Apple Music操作体验简直就是噩梦,各种慢,页面还经常加载失败。
&  简洁的音乐播放界面
&  除了专辑封面图片加载速度较慢,其他任何在线操作都很流畅
&  不过笔者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例如Spotify的专辑封面加载比较慢,有些图片要加载好久才能显示,虽然这并不影响听歌和操作流畅度,但当一大堆专辑封面都是&?&符号时,还是感觉怪怪的。
&  第3页:没有了"为你推荐"版块的主页面
&  新颖的页面设计和操作方式:
&  Spotify主页下面第一个版块(Home)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最近播放、音乐风格/情感分类、全球各大排行榜、流行播客、最新发布和视频版块。而我们在国内音乐平台上经常看到的为你推荐版块,反而在Spotify上没有找到。此版块全是以专辑封面形式展现,并配有图注和关注的人数,视觉效果非常醒目,所以每一个选项都非常清晰和明了。另外,手指横向滑动菜单列表的操作方式也很新颖,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  页面的每个分类版块均采用横向滑动的操作方式,十分新颖,也很好用
&  视频内容无法播放:
&  流行播客(Popular Podcasts)版块很像是国内在线音乐平台里的音乐主播版块,这里有各种知名DJ创建的音乐栏目(虽然没有一个笔者认识的),并配有每一期的主题、日期和节目时长等信息。不过由于是纯英语的,除了听听歌以外,DJ说的什么根本听不懂,这里就不多做评价了,英语好的可以多听听。另外视频版块在不借助VPN等翻墙软件的情况下是不能播放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娱乐音乐节目、新闻、脱口秀等内容(笔者甚至还看到了《艾伦秀》)。
播客版块更像是多元化的DJ电台节目,当然都是纯英文的
&  对于视频版块来说,娱乐性内容比较丰富,不过需要使用代理软件才能播放
&  笔者比较喜欢页面最下面的最新发布(New release)版块,在这里全是最新最热的流行单曲,二级菜单下则可以看到歌手的所有专辑,并标注了每张专辑的发布时间,用户可以点击试听和离线使用,很方便。
&  所有歌手最新的专辑和单曲,都在最新发布(New release)版块里
&  Spotify为付费用户提供了歌曲离线可用功能,而且下载速度非常快!
&  歌曲离线下载速度快:
&  值得一提的是,Spotify的歌曲离线速度非常快,在专辑播放列表上方有一个Available Offline(离线可用)的开关,点一下旁边的按钮,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张10首歌的专辑就已经离线并添加到你的个人播放列表里,这样的速度可以说秒杀Apple Music(后者体验简直糟透了),甚至比QQ音乐、网易云音乐的在线歌曲下载速度还要快。
&  第4页:分类清晰的播放列表更容易管理
&  在电台(Radio)版块里,设置了最近播放版块和为你推荐版块,而下方还提供了非常细化的音乐风格分类和年代分类。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很难得的看到了一个推荐版块,并且还是在平时我们并不是太关注的电台版块里,也许这是中西方用户之间的使用习惯差异吧。
&  将简约做到极致:
&  电台版块分类简约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多余的图标和文字
&  轻松管理播放列表:
&  笔者想重点说一下的是页面底部最右侧我的音乐版块,对于用户来说,不论使用哪个音乐软件,添加自己喜欢的音乐到播放列表都是必不可少的,Spotify在这部分提供了非常简洁和清晰的分类,包括播放列表、电台、单曲、专辑、艺术家和播客&视频,共六大类,用户可以很清晰的管理自己的播放列表。此外在列表下方还可以看到近期播放的所有音乐、电台和专辑,整体版块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操作简单流畅,完全没有凌乱的感觉。
&  搜索一些华语歌手的歌曲、姓名,只显示英文或全拼字母,看起来很诡异
&  搜索体验比较尴尬:
&  不过,相比于管理音乐列表来说,Spotify的搜索体验就没那么好了。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搜索华语歌手,例如搜索田馥甄、蔡依林、S.H.E等等,会发现专辑里的很多歌曲都变成了英文名,而如果按歌曲中文名是搜索不到的。另外一些华语歌手(如李志、谢天笑)的搜索结果只显示名字的全拼字母,不注意的话还以为不是同一个人。至于原因可能是Spotify并未对其曲库中的华语音乐信息进行中文优化吧,毕竟现在还没有进入大陆市场嘛。
&  第5页:欧美音乐丰富 华语音乐也很全
&  极其丰富的内容资源:
&  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丰富的曲库自然是Spotify最引以为傲的,不论你喜欢主流欧美流行乐还是小众独立音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甚至于连极其偏门的另类音乐也能找到。但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由于版权费支付等问题,Taylor Swift等个别欧美著名歌手的专辑已从Spotify下架,但总体来说几乎不会对用户的使用构成影响。
&  除了Taylor Swift等极个别主流歌手不在Spotify之列,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喜欢的欧美歌手和音乐
&  而在华语音乐部分,起初笔者并不看好Spotify,但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其华语音乐资源同样很丰富。由于已经率先进入香港和台湾市场,所以Spotify里的港台音乐也非常齐全,你喜欢的歌手和音乐几乎也都能找到。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内地歌手的音乐也很多,许巍、汪峰、李志、谢天笑、窦唯等等内地歌手都可以找到,专辑也比较全。不过一些非主流歌手基本就找不到了,像逃跑计划甚至主流的田震、孙楠等歌手都没有搜索结果。
&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内地歌手和音乐资源也不少
&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你主要是听欧美和港台音乐,那么Spotify绝对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而且别忘了它是免费的哦(就凭这一点你可以再也不用Apple Music了)。而对于内地音乐来说,还是妥妥的用QQ、网易和虾米吧,毕竟这几个音乐软件才是目前最本土化和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产品。
&  第6页:音质可以达到320K 但未提供无损
&  使用OGG Vorbis格式:
&  除了内容资源,音质也是用户最关心的一点。在这方面,Spotify使用的是一种叫做OGG Vorbis的音频压缩格式,Spotify宣称其音频码率可以达到320K的MP3品质,并且OGG文件的显著好处是可以用更小的文件获得同样优秀的声音质量,所以同样是320K品质,OGG文件要比MP3小很多,因此这就为手机内存节省了大量空间,也更适合用户将音乐离线使用。
&  Spotify使用的是320K的OGG Vorbis音频压缩格式,然而并未提供无损格式
&  没有提供无损格式:
&  不过略显遗憾的是,Spotify和Apple Music一样都未提供无损格式,即便是付费用户也只能获得最高320K的音乐品质,所以对于追求HiFi音质的用户来说,Spotify可能也无法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而在这方面,国内的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都已经为付费用户提供了WAV、FLAC等无损格式,以满足HiFi用户的需求。
&  至于音质,一部 + 一副中端耳机绝对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听音需求。
&  关于音质问题,国外音乐网站还专门针对Spotify、Apple Music和Tidal三家国外音乐平台做了个盲听测试,这里不妨简单说两句:外媒"The Verge"将上述3个音乐平台放到真实环境来进行测试,使用的设备是索尼MDR-7506耳机和iPhone 6 Plus。测试者在相同的设备下对hip-hop、流行和古典音乐进行试听。经过测试后他们得出结论,如果使用普通耳机在一台智能手机上进行在线音乐试听的话,其音质差别并不大,一般人很难听辨出来。
&  写在最后:
&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还未全面体验Spotify,不过从目前的使用感受来看,笔者认为比它Apple Music的体验要好很多。操作流畅、音乐离线速度快、播放列表简洁清晰、单手操控易如反掌,而且最重要的是Spotify还可以免费使用,这种接地气的模式深受用户的喜爱。如果说不足的话那就是它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使用代理软件才能注册使用。如果哪天Spotify真的来了,并做好了本地资源优化,那么我们的手机里也许就再也不用同时装好几个音乐APP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至24日召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potify付费破解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