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跑的真快了,真的是因为中国楼市变天了么

这次,李嘉诚真的“跑了”!“撤资”等真相终于揭晓!
我的图书馆
这次,李嘉诚真的“跑了”!“撤资”等真相终于揭晓!
3月16日,香港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 )、 长实集团(HK:01113)、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同时发布业绩。发布会上,一则重磅消息,今年将满90岁(日出生)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李嘉诚退休后,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董事会主席。根据《福布斯》杂志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受惠于2017年港股及香港楼市向好,净资产较上年的303亿美元增18.81%。李嘉诚回应从内地撤资称,至于从内地撤资,有些连基本的经济知识都没有,我们在中国南海还有一个高达400亿的项目,出产天然气,这个项目还会继续加大,这个规模是很大的,去北京看看东方广场,我们是最大的股东。▇ 靴子终落地:“超人时代”结束,双子登场对于香港首富的晚年生活, 在李嘉诚麾下长和以及长实地产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当日晚间举行的长实分析员会议上,长和系“老臣子”、长实地产副董事总经理的叶德铨就曾笑称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可能是“明年的主席”,这句玩笑话很快被外界解读为叶德铨是在暗示李嘉诚将在2018年退。然而,随着20随着李嘉诚步入90岁高龄,李嘉诚退休的传言也终于“靴子落地”。无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名商巨贾,如何守好家业,选定接班人一直都是当家人心中的头等大事。李嘉诚与妻子庄月明有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在他们不满10岁时,李嘉诚就在长实会议室配有“专席”,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席董事会议,接受商业启蒙教育。这两个人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与超人的能力,这成为了李嘉诚家族财富分布及继承的基础。少年时代,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俩的关系并不亲密,放学后各走各的路,各玩各的。同在美国留学期间,李泽钜埋头苦读,李泽楷则到处兼职,两人来往甚少。在婚姻上,李泽钜与李嘉诚一样,鲜有绯闻,家庭稳定,其妻王富信还为李家生下第一位男孙。这对于一个家族的维系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李泽楷迟迟未婚,他对女人不断见异思迁的兴趣以及他的绯闻,向来是娱乐版的头条。2009年,1988年出生的香港演员梁洛施为李泽楷生下儿子李长治后,父子关系似乎出现一些转机。而曾被绑架过的李泽钜一家则始终非常低调,除了大女儿公布名字为燕宁外,其余孩子的名字一直保密。在这次宣布退休的数年前,李嘉诚实际上就已经安排好了分家产的事。李嘉诚分家产方法是:将运营较为成熟的主业留给办事稳重的李泽钜,同时全力扶持李泽楷进行创业,去收购有潜质的公司。具体来看,李泽钜继承了李嘉诚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市值约2041亿港元);李泽楷则会得到数倍于自己身家的创业资金支持。这个方案,被外界形象的比喻为“一个给股票,一个给现金。”与此同时,“李嘉诚慈善基金”则由两个儿子共同管理。为什么呢?这倒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慈善基金代表的是李嘉诚的公众形象和威望,换句话说是李嘉诚的“无形资产”,老首富自然希望两个儿子都能几次进一步积累属于他们自己的无形资产。另外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李嘉诚退休前这几年对资产帝国的辗转腾挪。据媒体统计,自2008年以来,李嘉诚不断出售将其在大陆和香港的资产,已经出售1500亿港元的资产,包含在2017年11月以402亿港币售出香港的中环中心,当时还创下香港商用大厦的最高成交金额的纪录。对于“李嘉诚跑了”的质疑,李嘉诚曾经坦言:“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如果地产价格太高,到老百姓买不起的时候经营就有风险了。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从中国楼市当中套现后,李嘉诚则将投资的眼光放在了全球公用事业领域和 科技型企业。他个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至少已经有60多家,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Facebook”。在基本完成了最后的布局之后,李嘉诚才功成身退,将家族财富的接力棒交给了两个儿子。▇ 回望李嘉诚:创业六十多年,没有一年亏损创业至今六十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近20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这就是李嘉诚。在李嘉诚退休之际,有必要带大家回忆一下李嘉诚的发家史。日,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1940年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14岁。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不久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打工期间,李嘉诚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风雨不改。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仅在4年后,二十二岁的李嘉诚就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创业之路并不顺利,甚至被逼到破产的边缘。到一九五五年,高筑债台的李嘉诚终于翻身,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1957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 “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自此,“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李嘉诚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雅号。而李嘉诚租用的那所厂房的业主也趁机把租金大幅度提高,这反而促成了李嘉诚进军房地产界的决心。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经历一场狂炒后,一落千丈。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那时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的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收下了怡和集团旗舰“九龙仓”。1978年,李嘉诚再次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了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应该是成功地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当时,他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人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到2000年4月,他把当年仅投资84亿港元的点心公司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再次创造资本神话。到了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已经增长到10000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世纪末到现在,两次金融危机中,李嘉诚均“独善其身”,成就不败神话。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成为了旋涡中心,股市跟楼市大跌,以房地产跟股票起家的李兆基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过这这个时候李嘉诚家族却逆势发展,通过多项并购案狠赚一笔。2007年,由于李嘉诚在股价高位时将多只中资股及时套现,所以当富豪榜上的其他巨擘纷纷因炒作累股证而折戟时,李嘉诚独善其身。数据显示,仅从2007年中资股套现的过程中,李嘉诚便实现回笼资金至少上百亿港元。有人算过,如果李嘉诚没有进行减持,而依然将这些股份保留至去年10月底,这些股票的实际持有价值仅剩不到14亿港元,其跌幅高达86%至91%。为何保持不败神话?李嘉诚自称的秘诀是,永远掌握足够的现金。众所周知的是,李嘉诚也是最早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内地投资商机的香港企业家。不过,近年来,随着内地和香港地价房价的持续增长,李嘉诚的投资方向开始由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转为欧洲市场,试图在欧洲抄底,这一举动还一度引发“别让李嘉诚跑了”的舆情。但这丝毫没有阻碍李嘉诚扩张的步伐。经过一连串收购,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神秘”新掌门:曾遭绑架,低调内敛无人深识李嘉诚退休了,很多人要问,接班人李泽钜是谁?有这样的疑问是正常的。因为这位李家“太子爷”平时太低调了。不像弟弟李泽楷,李泽钜平时机会不在媒体面前出现。甚至相对于李嘉诚平时的外向温,李泽钜看起来都更内敛、更冷漠。其中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他那段被绑架的经历。1996年,李泽钜在日常上班路上被“世纪贼王”张子强绑架。最终被李嘉诚以10.38亿港元赎回。而当时32岁的李泽钜,在脱险第二天后便如常返回公司上班,丝毫不见慌乱。虽说惊险一场,但是这件事对于李泽钜的影响甚大,据传从此之后,李泽钜即使在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办公室开发布会,也是数十名保镖贴身。日常里,若是没有保镖,几乎不可能在公开场合见到李泽钜。也有传言称,李泽钜至今对很多人都不易轻信。众所周知的事,绑架事件过去这么多年了,关于李泽钜及其家人等私人信息几乎没有。去年底的时候,他的大女儿大学已经毕业,20多岁了,其正面照才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因为陪李嘉诚在铜锣湾看马赛。其实,1964年出生的李泽钜几乎从一开始就被当成家族产业的接班人来培养,在他不满10岁时,李嘉诚就在长实会议室配有“专席”,让自己的两位公子出席董事会议,接受商业启蒙教育。作为长子,李泽钜严格遵照父亲的安排,选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他又攻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李泽钜2012年,李泽钜被确认将成为长和系接班人,不可否认的是,年事渐长的李嘉诚早已开始为自己退休做出部署。当年,李嘉诚向媒体披露了他的财产分配问题,透露长和系旗下多家公司的股份将全部由大儿子李泽钜继承。同年7月,伴随着长和系旗下公司的股权交接,李泽钜也开始在正式从父亲手中掌舵整个财富“王国”。此后的数年中,李嘉诚屡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了李泽钜的接班人身份,并表达了对于长子接棒的信心。与此同时,对于退休这一话题,李嘉诚也丝毫没有回避。到了2016年,李嘉诚在公开场合谈及退休计划的次数明显比过去增多,并早已告知媒体,自己退休之后的打算是做集团的高级顾问,并花较多时间处理名下基金会工作。李嘉诚此举的意图之一,显然是提前给市场吃足“定心丸”,为自己退休后长子接棒铺平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自李泽钜于2000年进入长和系核心管理层后,长和系的投资风格也开始出现变化,从香港华资企业更快地转型为国际企业。而近年来,长和系不断投资欧洲,尤其是英国,这便被认为很大程度是出自李泽钜的手笔。在李嘉诚宣布退休之际,李泽钜也顺势接过了长和系“掌门”的重任,长和系新的时代开启了。他是否能够延续李氏家族的辉煌,成为下一代“超人”,只能留待时间检验。股东46年赚5000倍!李嘉诚退休真言:谈房价是否见顶、2018机会在哪……展望2018机遇当天,发布会上,李嘉诚在报告中展望:2017年主要经济体稳健而同步之增长步伐加快。倘若此趋势持续及通胀保持温和,2018年之经济环境应仍然对全球贸易及集团业务有利。货币及金融市场波动仍然为此观点之主要变数。环球贸易竞争在所不免,最终仍然维持乐观。中 央重申,深化经济及金融改革为首要任务,并推出“一带一路”及“大湾区”蓝图。此等政策应可为香港及集团众多地区业务创造大量机遇。回应内地撤资质疑这里这么多懂经济的人。我买什么卖什么也好,都属于公司,小股东或者是我自己并不会拿到这个钱,如果对公司没兴趣,就会卖出股票,过去二十年来,我只有买股票,我买的远远多过我卖出的。因此,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家族卖掉的大陆、香港资产将近2000亿港元。2013年11月,他在接受媒体时表示: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最后那分钱,要很小心。回应楼市见顶:自住绝对没问题此外,李嘉诚在发布会上表示,香港房地产市场仍面临全球风险,不过不担心内地开发商对香港发展商构成竞争;未来利率可能上升,但不会疯涨。目前看不会加到离谱,加2%至3%已经不得了。而对于香港楼价是否已经见顶的疑问,李嘉诚表示“不敢讲”,他同时指出,过去一两年香港楼价高了一倍,香港的楼价与一般居民收入脱了节,需要多点公屋、居屋。他还强调,假如一个人有足够的钱,买房自住绝对没有问题,即便楼价跌,自己住仍然没有问题,你只要选择分期付款能够负担得了。股东46年最多赚5000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现场有嘉宾表示,投资者如果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以3元/股买入,有拆股、新派、派息,有18.7股的长和和18.7股的长实,以今天的收市价和收到的股息总值是今年3元投资1500倍,如果投资者将每一次收到的现金股息买入股票,当初1股就会变成90股的长和和90股长实,到今天收市已经超过5000倍。 。李嘉诚最后补充说,“当时买3元的股票,收到股息,再买长江,今天的价值超过5000倍,如果你的股息没有动用,一般收到钱会投资,最简单就是投资长江,这是有眼光的,5000倍,就是今天的价值。”财产如何分配李嘉诚对于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已跟随他在长和系工作逾30年的长子李泽巨将担任主席,接掌长和系上市王国,旗下上市公司包括长和、长实地产、长江基建以及电能实业及系内的产业信托等,市值逾万亿港元。而一直独立创业的电信盈科主席李泽楷则将获得李嘉诚现金支持,收购其他产业以发展自己的业务。这笔现金显然也将相当庞大,李嘉诚表示现金支持的金额,“比你们知道的生意资产会数以倍计!”而在电信盈科加上旗下商业信托,市值也近千亿港币。李泽钜:地产仍是主要业务对于“李泽楷先生会不会加入长和? ”的提问,李嘉诚表示不会,他有大把生意做。李嘉诚表示给李泽楷的钱,足够他生意很多倍的资本,所以他一直不在公司做事。值得注意的是,李泽钜当日表示,即将接替集团主席,明天回来工作不会有差别,在这里工作已经30多年了,接班后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动,地产仍然会是主要业务,如果有其他机会也会试下。四大公司同一天发布业绩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李嘉诚旗下的四大公司长和、长实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公布业绩也首次在同一天发布业绩。长和系帝国(图片来自证券时报)其中:长江实业集团2017年基础盈利203亿港元,市场预估203亿港元。全年营收638亿港元,市场预估692.7亿港元。全年净利为301.25亿港元,每股末期股息1.28港元。长和2017年营收4,148亿港元,市场预估2,548.8亿港元。全年净利润351亿港元,市场预估341.7亿港元。每股末期股息2.070港元。周五收盘,电能实业涨3.26%,长和涨0.3%,长实集团涨0.14%,长江基建涨0.53%。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李嘉诚跑了,郑裕彤跑了,现在连他也急着跑了!_凤凰财经
李嘉诚跑了,郑裕彤跑了,现在连他也急着跑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继&超人&李嘉诚连续3年抛售千亿内地资产后,香港的另一位富豪郑裕彤坐不住了,12月2日香港宣布将旗下内地三个城市的四大项目作价135亿卖给。 现在连马来西亚首富也急着跑了!这是一场外资大佬的胜利太逃亡? 郭鹤年也要跑了!
郭鹤年 这是最近几天,中国楼市的大消息。只不过还处于传闻状态,等待进一步的验证。 郭鹤年是谁?在一般人印象里,他是香港富豪。其实不然,郭鹤年是长期居住在香港的马拉西亚人,而且是这个国家的首富。根据2015年的富豪排行榜,他拥有113亿的财富,位居全球富豪第110名,马来西亚第一名。 郭鹤年最近一次被媒体聚焦,是他将香港英文的南华早报,出售给了马云。据海外多家媒体报道,郭鹤年有意撤离中国内地、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而他的&新战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 从公开资料判断,酒店项目虽然利润率下滑,但撤离的可能性不大。2015年中报显示,郭氏家族在未来3年,会在内地再开设8家香格里拉酒店。 也就是说,如果郭鹤年撤离内地和香港消息属实,也应该是指房地产项目,而不是酒店系列。鉴于房地产项目众多,想在短期内全部出售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撤离,原因会是什么? 第一、贬值的预期 今天离岸10点后开始暴跌,下午跌破6.6关口,人民币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之差已达1200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压力巨大,然后继续下跌,最低跌到6.6094,创下了五年新低。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如此巨大,这给中国的房敲响了最后的警钟,能维护住人民币汇率,也许房地产泡沫不会破,但是目前看来是维持不住了,也就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在即。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泡沫几乎是强支撑作用。 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的房地产还在被抢购,但真的无法确认,这是否和股灾前大家去抢创业板股票一样,最终高位接盘,缺乏了实体经济的支撑,人民币汇率大贬值,已经击溃了房地产泡沫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国楼市基本见顶的预期 以及郭鹤年和李嘉诚一样,在投资商都有全球视野,也有全球经验。目前中国楼市,包括一线城市楼市,如果以美元计价,应该已经接近阶段性顶部。在这种时候,卖掉赚得多的,投资物美价廉的,是商人最自然的选择。 李嘉诚的投资重点是欧洲,郭鹤年则选择了非洲和大洋洲。非洲目前是中国全球战略的重点,郭鹤年随着大趋势进入非洲,应该是非常自然的。大洋洲,其实主要就是,目前因为大宗商品处于熊市而货币贬值,自然也是介入做长期投资的好时候。 事实上,不仅李嘉诚、郭鹤年在撤离内地楼市,马云等一大批内地富豪和企业(比如安邦、平安),也在积极配置境外资产。只不过,在投资梯度上,看似马云接了郭鹤年的棒,但他们投资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李嘉诚、郭鹤年都在撤离,我们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 如果你有能力,不怕麻烦,也可以配置境外资产。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的财富比较少,配置起来太麻烦。 那我们能做的事情,只能是购买一线城市,或者强二线城市的优质住宅,做长期持有。目前国家正在改变城镇化的方式,大城市化成为新的方向。最近提出的&再建设10个北京&,就是重要思路。如果你能抓住北上广深之外,另外&6个北京&,你的房地产投资还能赚到大钱,至少在未来20年跑赢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能力逃离泡沫,那么就享受泡沫吧。不是所有的泡沫,最终都必然破裂的。不信,走着看!(来源:天天说钱)
[责任编辑:史晗 PF030]
责任编辑:史晗 PF03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9055
播放数:16138
播放数:38595
播放数:164319
48小时点击排行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频现大佬逃离房地产,难道楼市要变天?
2017年的夏天酷暑不退,中国资本市场场内场外,也酣战正炽,而大佬们依旧很忙……
李彦宏在全力以赴他的无人驾驶,马化腾凭着王者荣耀赚得盆满钵满,刘强东继续布局着他的无人机……
这个市场看似热闹非凡,可内里却暗潮涌动,一部分商界大佬正忙着逃离。这不,刚刚得知,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
李嘉诚又出货了!145亿港元出售HGC
近年来,频频抛售资产的李嘉诚,并未减缓其出售资产的步伐。
7月30日晚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电讯香港发布公告称:
7月29日公司与Asia Cube Global Communications Limited订立买卖协议,以144.97亿港元现金的价格向后者出售旗下和记环球电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记环球电讯、HGC)全部权益。
据了解,和记环球电讯主要从事固网电讯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这次出售的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2009年上市,是和记黄埔的子公司。目前,李嘉诚旗下的长和拥有和记电讯已发行股份中约66.09%的股权。
截至2016年,和记电讯固网业务的资产总额为104.17亿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9.17%。而本次出售固网业务的价格144.97亿港元,高出其资产总和不少。
412亿港元加仓欧洲
有卖就有买,李嘉诚继续加仓欧洲市场。就在7月27日晚间,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45亿欧元(约合412亿港元)。
目前为止,李嘉诚及其长子李泽钜及信托目前直接或间接持有长实地产约31.47%股权,持有长和约30.16%的股权。若该项目最终通过,长实地产及长江基建将分别持有依斯塔65%及35%股权,依斯塔将由李家100%控股。
公开资料显示,依斯塔的业务包括供热和用水辅助计量和管理。其业务范围已经拓展至中国、俄罗斯、阿联酋和大多数欧洲市场在内的24个国家。
就在今年1月,长实地产、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宣布合组财团,以约42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
该交易已通过公司股东,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外国投资审批。DUET为澳洲主要的能源资产拥有人及营运商。业务包括电力、燃气、管道等。
DUET在2016财年营业额同比增长150%,达到1.95亿澳元(约合17.8亿港元),而利润同比增长35%。如若此次对Ista的收购成功,长实系今年在收购两家海外能源公司上将花费超过800亿港元。
地产大佬都双叒叕跑了?
大佬逃离的戏码一直未停过,除了李嘉诚以外,王健林、潘石屹等大佬们也在逃离。
王健林贱卖文创旅游和酒店
7月10日,万达商业、融创中国联合公告称,万达商业与融创中国宣布,融创以总额631.7亿元接手万达集团13个万达文旅项目以及76个酒店项目。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融创与万达交易完成后,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万达商业负债率将大幅下降。
潘石屹正在往外走
李嘉诚卖楼、王健林借钱给孙宏斌买楼,尽管每笔生意自有逻辑,但“顺势而为,趋利避险”仍是共同的底色。
当这些地产龙头们纷纷抛售重资产时,曾公开表示 “在资产荒时,我拥有中国境内的房子比拥有中国境内的人民币要好” 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在时而“自持”,时而“整售”的公开宣言后,目前也选择了“卖”这条路。
6月26日,潘石屹的SOHO中国以35.73亿元整售虹口SOHO,折合单价为每平方米5.1万元人民币,买家为新加坡公司吉宝置业旗下的吉宝置业中国。
7月4日,潘石屹对外宣布启动北京光华路SOHO2、上海凌空SOHO两个项目的整售。这是潘石屹首次整售北京物业。
从数据来看,潘石屹还有不少存货。2016年财报显示,光华路SOHO2、凌空SOHO出售后,SOHO中国仍然拥有21个办公楼项目,持有物业建筑面积降为140余万平方米,同时,上海天山广场SOHO于今年入市启动预租,北京丽泽SOHO和上海古北SOHO也将在2018年底完工。
不过,自从2013年拿到北京丽泽项目后,时至今日,潘石屹再未买过任何新项目。
楼市要变天?
这三位地产大佬甩卖地产物业的行为,给了市场无数的遐想:好端端的地产“印钞机”,为啥要卖了?难道行业要变天了?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认为,这次楼市肯定“变天”,因为这次调控的目的就是不让再升了。整个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画风将完全逆转,这一轮楼市大疯狂划上句号。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5%,增速比1至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至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746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1%,增速比1至5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国一二线热点城市商品住宅市场普遍出现“量价齐跌”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5.5个百分点之间。
初步测算,6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平均分别下降0.1%和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平均涨幅连续7个月回落。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全面被控制,楼市调控的影响已经在一线城市全面出现。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房地产各项关键数据全面回落,楼市涨幅触顶迹象明显。其中,平均价格下调的最主要原因是成交结构的变化,从成交结构看,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明显减少,导致了价格加速下调。
— THE END —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李嘉诚又跑了!大佬都在逃离,楼市真的要变天了?
谁能想到,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
7月30号,李嘉诚又卖掉了一个资产, 以144亿港元的价格出售其在香港的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即HGC)。
就在7月27日,李嘉诚以413亿港元的价格出手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
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李嘉诚一买一卖的完成557亿的两笔大交易,霸气尽显!减仓中国,加仓欧洲,不得不让公众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打算逃离中国。
那么,李嘉诚为何要急着从大陆和内地脱身?
1. 卖出中国资产,买进欧美资产
一方面,出售HGC的交易,其实李嘉诚赚大了。
早在今年5月初,便传出了李嘉诚有意卖掉香港的固网业务HGC的消息,当时预计售价是78亿港元,但老李出于某些原因没卖成。
这不,才过了两个多月,当李嘉诚再次做出决定时,HGC的卖价已经高达144亿,几乎翻番,李首富不愧财技惊人。
另一方面,稍微统计了下这些年李嘉诚卖掉的大陆、香港资产:3年卖掉了800亿,尤其是内地的资产,都是在资金比较容易汇出的时候卖掉的。
不在最高点卖,而是最合适的时机卖,正如李嘉诚在接受专访时明确表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一个这么精明的商人,以他的老谋深算,肯定是嗅到了什么!
2. 地产大佬都在逃离房地产!
大佬逃离的戏码一直未停过,除了李嘉诚以外,王健林、潘石屹等大佬们也在逃离。
7月10日,万达王健林将旗下的76个酒店项目以及13个万达文旅城以630亿的价格打包贱卖给融创孙宏斌,计划用卖地的钱来偿还银行贷款。
当这些地产龙头们纷纷抛售重资产时,地产大亨潘石屹也选择了「卖」这条路。今年的6-7月份,潘石屹接连卖掉上海、北京两地3个项目,预计回笼1000亿的资金。
3. 难不成中国楼市要变天了?
这三位地产大佬甩卖地产物业的行为,给了吃瓜群众无数的遐想:好端端的地产印钞机,为啥要卖?难道中国楼市要变天了?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认为,这次楼市肯定要「变天」,因为这次调控的目的就是不让再升了。整个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画风将完全逆转,这一轮楼市大疯狂划上句号。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全面被控制,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明显减少,导致了价格加速下调,楼市涨幅触顶迹象明显。
也就是说,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有可能真的见顶了。
那普通老百姓怎么办?我们能做的就是离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远一点,把手中的钱看紧一点,不要去当债务接盘侠。量力而行,不必为了所谓的「刚需」让自己背负一身债,做半辈子的房奴。
即便要买房子,可能你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未来的还贷能力。现在如果手上还有些闲钱,不如学习怎么投资理财,让钱保值增值。在将来楼市松动,价格下行的的时候再考虑投资房产的也不迟。
文:小牛在线(可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下载「小牛在线」APP,新手注册送518元现金红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楼市的可怕真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