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之间博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便利的全面解释,冲击问题在哪

看完这么多效应及定理,能否总结成一条?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C.P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21世纪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学习合作。

  邦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


  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3、如果不幸,你正处在这一环节中,你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去谋另一份工作。

  木桶定律以及与之相关的……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相似的“链条定律”:一根链条跟它最薄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条越长,就越薄弱。

  相悖的“杜拉克原则”:人们不应该把努力浪费在改善低能力的人或技能这一方面,而是应该使那些表现一流的人或技能变得更加卓越。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而对一个组织而言,一般地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

  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奥卡姆剃刀:如无发要,勿增实体。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


  当某人告诉你:“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

  照一般的说法,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贮藏。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疯狂、令人激动的一面,也撇开了爱钱的心理不谈。马克思说,金钱是“人情的离心力”,就是指这一方面而言。

  关于金钱的本质、作用和功过,从古到今,人们已经留下了无数精辟深刻的格言和妙语。我们常会看到,人们为钱而兴奋,努力赚钱,用财富的画面挑逗自己。金钱对世界的秩序以及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这种影响有时是潜在的,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奇妙的是:它完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致富的驱动力并不是起源于生物学上的需要,动物生活中也找不到任何相同的现象。它不能顺应基本的目标,不能满足根本的需求 -的确,“致富”的定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然而这个看起来漫无目标的驱动力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人类为金钱而互相伤害,远超过其他原因。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有没有读过前几年很流行的"魔鬼辞典"?那里面有很多看似荒诞,实则精辟的论断。这些论断中,有些仅如昙花一现,很快被人遗忘;而有些,早已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的、约定俗成的用语,这里的 Murphy's Law 就是其中之一。 

  Murphy's Law 译为"摩非定律",常用于表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以及不可违抗的规律。 

  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个定律吗?你能相信它不是由哲学家、牧师、文学家或是科学家创造,而是一名工程师的即兴发挥吗?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一名工程师,他曾参加美国空军于1949年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并被那个受试者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 几个月后这一"墨菲定律"被广泛引用在与航天机械相关的领域。经过多年,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其中最著名的一条也被称为 Finagle's Law(菲纳格定律),具体内容为: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这一定律被认为是对"墨菲定律"最好的模仿和阐述。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可能会问,这个定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墨菲定律"只是一种概念,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对于电脑用户来说,这一定律的提示就是:任何可能出错的事物都会出错。因此,电脑不是神圣万能的,再好的电脑有时也会出现问题,带来麻烦。所以,重要的资料一定要做好备份,以防万一。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19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青蛙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在那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里,青蛙用尽全力,一下就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锅外的地面上,安全逃生!

  半小时后,他们使用同样的锅,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接着用炭火慢慢烘烤锅底。青蛙悠然地在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感受觉到热度已经熬不住,必须奋力逃命时,却发现为时已晚,欲跃乏力。青蛙全身瘫痪,终于葬身在热锅里。

  一个企业,必须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管理者更要有深远而犀利的洞察力,让企业始终保持高度的竞争力,节不可在浑浑噩噩中度日,更不可躲避在暂时的安逸中。如果管理者与企业对环境变化没有高度警觉,企业最终会面临这只青蛙一样的下场。


  所谓“囚徒困境”只是为解释博弈论而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后来演绎出许多版本,基本意思是:

  一、两个犯罪嫌疑人(A、B),在被隔离囚禁的情况下,有两种选择:或坦白交代犯罪事实,或拒不交代。

  二、针对以上两种选择,法院采取三种“政策”(以1、2、3、4年的判刑来说明处罚的轻重):

  1、双方均不承认,各判2年;

  2、双方均承认,各判3年;

  3、一方承认,一方不承认,承认方判1年,不承认方判4年。

  三、这样会有四种结果:

  A交代,B不交代,A1年,B4年

  B交代,A不交代,B1年,A4年

  四、在这种情况下的选择就是两囚徒所面临的困境。

  五、关于博弈论的思考:

  ·生活中博弈的现象是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社会是否都在博弈?

  ·人们是否时常会陷入与囚徒同样的困境?

  ·面临困境,如何抉择?

  · 对抉择起作用的因素有那些?利己?利他?价值观?满意度?

  ·满意度是否可以赋值?

  ·简单的量化是否有意义?


纳什博弈论的原理与应用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终成一代大师。要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 

  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而且也绝不会与其他人分享这一殊荣。

  纳什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学位时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8年纳什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系的博士。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普林斯顿可谓人杰地灵,大师如云。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主任)、阿尔伯特·塔克、阿伦佐·切奇、哈罗德·库恩、诺尔曼·斯蒂恩罗德、埃尔夫·福克斯……等全都在这里。博弈论主要是由冯·诺依曼(1903—1957)创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天才的数学家。他不仅创立了经济博弈论,而且发明了计算机。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鲁(Zermelo)、鲍罗(Borel)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1944年他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尽管对具有博弈性质的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例如,1838年古诺(Cournot)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1883年伯特兰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两个寡头的产量与价格垄断;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利用博弈论方法帮助田忌赛马取胜等等都属于早期博弈论的萌芽,其特点是零星的,片断的研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统。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的标准型、扩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合作型博弈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巅峰期。然而,诺依曼的博弈论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由于它过于抽象,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博弈论的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所以,影响力很有限。正是在这个时候,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应运而生了,它标志着博弈论的新时代的开始!纳什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学生,他经常旷课。据他的同学们回忆,他们根本想不起来曾经什么时候和纳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过一门必修课,但纳什争辩说,至少上过斯蒂恩罗德的代数拓扑学。斯蒂恩罗德恰恰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可是,没上几次课,纳什就认定这门课不符合他的口味。于是,又走人了。然而,纳什毕竟是一位英才天纵的非凡人物,他广泛涉猎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学、逻辑学、博弈论等等,深深地为之着迷。纳什经常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充满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1950年整个夏天纳什都忙于应付紧张的考试,他的博弈论研究工作被迫中断,他感到这是莫大的浪费。殊不知这种暂时的“放弃”,使原来模糊、杂乱和无绪的若干念头,在潜意识的持续思考下,逐步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突然来了灵感!这一年的10月,他骤感才思潮涌,梦笔生花。其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就是日后被称之为“纳什均衡”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纳什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1950年和1951年的两篇论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论文)。1950年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立即引起轰动。说起来这全靠师兄戴维·盖尔之功,就在遭到冯·诺依曼贬低几天之后,他遇到盖尔,告诉他自己已经将冯·诺依曼的“最小最大原理”(minimax solution)推到非合作博弈领域,找到了普遍化的方法和均衡点。盖尔听得很认真,他终于意识到纳什的思路比冯·诺伊曼的合作博弈的理论更能反映现实的情况,而对其严密优美的数学证明极为赞叹。盖尔建议他马上整理出来发表,以免被别人捷足先登。纳什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根本不知道竞争的险恶,从未想过要这么做。结果还是盖尔充当了他的“经纪人”,代为起草致科学院的短信,系主任列夫谢茨则亲自将文稿递交给科学院。纳什写的文章不多,就那么几篇,但已经足够了,因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国内提一个教授,要求在“核心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文章。按照这个标准可能纳什还不一定够资格。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尔里斯当牛津大学艾奇沃思经济学讲座教授时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文章,特殊的人才,必须有特殊的选拔办法。

  纳什在上大学时就开始从事纯数学的博弈论研究,1948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更是如鱼得水。20岁出头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特别是在经济博弈论领域,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后续的研究者对博弈论的贡献,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之上的。由于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要了解纳什的贡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非合作博弈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弈论教科书上都会讲“囚犯的两难处境”的例子,每本书上的例子都大同小异。

  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来,并不乏味。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位经济学圣人在《国富论》中的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我们将例举出许多类似于“囚徒的两难处境”这样的例子。如价格战、军奋竞赛、污染等等。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局中人(players)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策略(strategies)集合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payoffs)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每当看到一种家电产品的价格大战,百姓都会“没事儿偷着乐”。在这里,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引伸出两个问题,一是竞争削价的结果或“纳什均衡”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二是如果不采取价格战,作为一种敌对博弈论(vivalry game)其结果会如何呢?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go-vern-ment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go-vern-ment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竞争机制”失败的例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就是如此。只有在go-vern-ment加强污染管制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更好。


  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人密闭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有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子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了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房间内,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三只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着,当所有猴子都已换过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享用。

  企业禁忌经常故老相传,虽然事过境迁、环境改变,大多数的组织仍然恪守前人的失败经验,平白错失大好机会。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支猎杀骆驼。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还有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你答对了。”

  制定目标而能产生效果,秘决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进一步说,目标要具体化、要量化。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对于一人团队来说,行动的目标也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成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才能对全体成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不管具体到哪一个阶段,也不管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遇到了什么意外的情况或问题,都能够保企业或者团队成员调查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程度,保证能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环了他的中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环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因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们会领悟出企业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需要立即处理,绝不拖延。 

  企业管理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如若讳疾忌医或拖延了事,积压下来,就必然给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对企业管理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不应回避,而应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培养老鹰而非训练鸭子 

  老鹰和鸭子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它们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

  老鹰并不会有太多的鸣叫,它们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用犀利的目光追寻猎物,并以最快的速度捕获猎物;而鸭子却只能在水面上生活;它们几乎没有任何能力去争取什么。

  同时,鸭子整天都会嘎嘎叫,换句话说,除了只会嘎嘎叫以外,它什么都不做。在处理问题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那是光说不练,缺乏执行力,于事无补。

  在你的公司里,你要懂得辨识老鹰和鸭子,只会嘎嘎叫的鸭子,通常都会找一些理由及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及无能,好一点的鸭子会将问题反映出来,老鹰不仅会主动去发掘问题,而且还会主动寻求最快的且最有效率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公司的贡献度也最大。因此对于识货的老板来说,拥有一只老鹰远胜过拥有十只甚至更多的鸭子


十个有哲理的故事 

  1、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 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2、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 

  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10、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数定理指出:当随机事件(X)发生的次数(n)很大时,偶然性会互相抵消。使这些事件 1 n 的结果(X1,X2,……,Xn)的算术平均值(-∑ Xk) 在概率意义下十分接近其数学期望(E(X))。 n k=1 

  比如,由于硬币的两面是均衡的,我们可以计算出它抛掷落地后任一面朝上的概率均应是0.5,这就是数学期望。如果我们真的抛掷了很多次,就会发现实际的频率与0.5十分接近。而由手颤、空气紊流等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已被中和抵消。


多米诺骨牌效应 

  不做介绍了,大家都知道

  新华社2000年12月31日和中央电视台2001年元月6日先后报道:在20世纪的最后几分钟里,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诞生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从电视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采,令人惊叹,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用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能量的确令人瞠目。

  不过A.怀德特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


  中国有句俗话:跟着好的学好的,跟着坏的学坏的。还有句俗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都是说外界环境对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霍布森选择效应 

  相传在196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在贩马时,把所有的马匹都放出来供顾客挑选。正当顾客们兴高采烈地进行挑选马匹时,霍布森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只允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限制条件后就等于不让顾客挑选了。对于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被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况和反复的呼叫声,但没有一个人下来保护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给pol.ice。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

  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并没有认同这些说法。对于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他们以为还有更好的解释。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他们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使用对讲机通话。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事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这样,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更简单地说,就是“旁观者效应”。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一种紧急情形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可能更多的是在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而不可能事先存在于一个人‘病态’的性格缺陷中”。

  用这个效应试想一下媒体曾报道过的小孩子落水事件。旁观者甲本想下水救人,又有些犹豫,他在想其他目击者乙、丙等人的反应。转念一想,这么多人都看到小孩子落水,总会有几位下去救险的,自己就不下去吧。犹豫之间,小孩子被水吞没了。居然没人下水!甲不禁心里有些内疚,再一想,要责怪,要内疚,要负责任,也是和乙、丙等数十人分担,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走开了。


  “刺猬”法则可以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来形象地说明: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体温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学会运用“刺猬”法则,保持与下属适当的关系,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下属,彼此不分。(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 

  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错误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飞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日本人勤劳、有抱负而且聪明吗? 

  美国人讲求实际、爱玩而又入乡随俗吗? 

  犹太人有野心、勤奋而又精明吗? 

  女人比男人更会养育子女、照料他人而且温柔顺从吗? 

  戴眼镜的人都聪明吗? 

  教授都有点古怪而且平日里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吗? 

  有些人对其中许多问题会回答"是",因此当他们初次遇见日本人、美国人、犹太人、女人、戴眼镜的人或者教授模样的人时,对他们的行为都会有某种预想。毫无疑问这些预想常常是错的。有些日本人草率从事,有些美国人安静谨慎,有些英国人外向而善交际,等等。 

  用来区分人群的这种刻板印象仍然持续存在。它们将事物过分概括化了,即错误地把刻板印象的所有特点归于一个集体的每个成员,即使那些特点中仅有几个(如果有的话)是真正适用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根据某些不同的集体特性形成的。在本部分开始的例子中我们选用的是国籍、民族、性别、身体特征和职业,但是刻板印象也可能依据其他的差异来源,例如年龄、社会地位,甚至态度和爱好。 

  音乐爱好可以成为形成刻板印象的根据,即了解某些人是流行音乐迷还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会影响人们对他的态度和个性的看法。这个练习出自作者之一和他的同事阿德里安·诺斯(Adrian North)在英国列斯特大学对大学生的一项研究。我们要求学生完成涉及三种音乐形式(古典音乐作品、最畅销的流行音乐作品和独立制作流行音乐作品)的问卷,结果发现学生向从喜好不同音乐形式的人身上观察到的特点,可形成非常鲜明的刻板印象。 

  这些刻板印象可以用来界定青少年生活方式。了解到某人所爱好的音乐形式,可以此为线索说明其对服装、发型的爱好,喜欢的俱乐部,休闲时常去的地方,以及各种各样别的态度。同一作者叫自己的两个十几岁的儿子列表写出"流行音乐的主要形式",他们列出:乏味音乐/独立制作音乐,摇滚乐/重金属摇滚乐,饶舌歌,家庭音乐/舞会音乐,丛林音乐,爵士灵歌/摇摆乐,酸味爵士乐,最畅销品音乐。这两个男孩解释说这些形式的每一种都联系着独特的服装和姿态。当然所列出的这个目录是在一定时间(1995年)和地点(英国)里特有的,但是表明两个孩子可以对刻板印象区分到多么详细的程度。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共安全专家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共安全专家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共安全专家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共安全专家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共安全专家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


  在一架班机即将着陆的时候,乘客们忽然听到乘务人员报告:由于机场拥挤腾不出地方,飞机暂时无法降落,着陆时间将推迟一小时。顿时,机舱里响起一片喧嚷抱怨之声。尽管如此,乘客们也不得不做好思想准备:在空中等上这令人难熬的一小时。谁知几分钟之后,乘务员又向乘客宣布:晚点时间将缩短到半个小时。听罢这个消息,乘客们都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又过了几分钟,乘客们再次听到机上的广播说:“最多在过三分钟,本机即可着陆。”这一下,乘客们各个喜出望外,拍手称庆。虽然飞机仍是晚点了,但乘客们却反而感到庆幸和满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心理学上所说的“留面子现象”。心理学家认为,在向别人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之前,先向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待别人拒绝以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别人答应自己要求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就叫做“留面子现象”。

  心理学家认为,“留面子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拒绝别人大要求的时候,感到自己没有能够帮助别人,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良好期望,会感到一点内疚。这时,为了在别人心中保持“乐于助人”的良好形象,也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人们往往更愿意为别人提供帮助。

  当然,“留面子现象”是否会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别人是否有义务对你提供帮助,如果既无责任,又无义务,双方素未平生,却想别人答应一些有损对方利益的 事情,这时候“先大后小”也是没有用的


  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弗里德曼和弗雷泽(J.L. Freedman & S.C.Frase 1966)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

  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很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一旦表现出助人、合作的言行,即便别人后来的要求有些过分,人们也愿意接受。

  这种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当顾客选购衣服时,精明的售货员为打消顾客的顾虑,“慷慨”地让顾客试一试。当顾客将衣服穿在身上时,他会称赞该衣服很合适,并周到地为你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劝你买下时,很多顾客难于拒绝。

  有经验的教师在作学生工作时也是这样,他总是先让学生承诺完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任务,待到任务完成后,他再接着提出更大的要求。但是,在使用这种“门槛”时教师也应注意另一种新的“门槛”技术,即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少的的要求。这门技术也会产生极大的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装不出来的。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 

  无独有偶,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的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 

  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但是,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犯人们感到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古人说“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其它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越厨代庖,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的不断上演。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我国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因此,婚外恋如果受到干涉,双方反而相爱越深,恨不得天天厮守在一起才好,然而,真正一旦与自己婚外恋的情人如愿以偿,生活在一起,又会觉得情人也不过如此,妻子或许还好一些。 

  某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位学生由于相互吸引而走到了一起,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干涉,然而,这种干涉反而为两个孩子增加了共同语言,他们更加接近,俨然一对棒打不散的鸳鸯。 

  后来,校长改变了策略,他将孩子和老师都叫去,没有批评孩子们,反而说老师误会了他们,把纯洁的感情玷污了。过后,这两个孩子还是照样来往,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因为缺乏共同点而渐渐疏远,最终由于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王子和公主相差太远而分道扬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却会认为 “这个人乐于助人”。 

  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一旦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这是“关心”,是“爱的表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是由于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习是有趣的事。


  有这样一个笑话:上帝向一个人允诺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三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你在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的敌人将得到你所得到的两倍。”于是这人开始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愿望第二个愿望都是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却是“将我打个半死”。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人们的竞争意识有多么强烈,拼着自己挨点皮肉之苦,也要给敌人更大的苦头。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曾经听别人讲起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对夫妻离异,根据法官的判决,丈夫应该把自己财产的一半转让给妻子,因此,丈夫开始出售自己的车、房。为了不让妻子平白无故的得到一大笔财产,丈夫将自己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子和房子以十美元的“天价”贱价出售,妻子固然没有得利,丈夫也损失了一大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就是在双方有共同的利益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如那位丈夫一样,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利益冲突会导致人们优先选择竞争,这是不言自明的;但为何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选择竞争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沟通的缺乏,如果双方曾经就利益分配问题进行商量,达成共识,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验: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两两结合,但是不能商量,各自在纸上写下来自己想得到得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刚好等于100或者小于100,那么,两个人就可以得到自己写在纸上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大于100,比如说是120,那么,他们俩就要给心理学家60元。结果如何呢?几乎没有哪一组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100,当然他们就都得付钱。如果这个实验允许参加实验的两个人互相商量,结果会怎么样呢?恐怕没有这么傻的心理学家吧!


广告中的心理学 

  如果一个广告说:“我这有某某产品,你们大家快来买吧。”这个产品肯定买的人特别少。广告要使我们大家相信、喜欢并购买它的产品,必须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来说服我们。这些方法和手段就是“广告策略”。广告会用各种策略来说服你:告之、劝说、夸耀、引诱,甚至是“施加压力”。 作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我们要知道,这些策略是从两个方面来“包围”我们的。一个叫做“理性诉求”,一个叫做“情感诉求”。 

  理性诉求不难理解。一个广告在说明某种产品的特性及使用这个产品的好处时,就是采用了“理性诉求”的策略。高露洁牙膏广告说明牙膏中的双氟能防止儿童龋齿;力士柔亮营养洗发水广告强调它含有全新去屑配方OCTO,能有效去除头屑;娃哈哈AD钙奶广告则宣传:“要补钙,维生素D不可少”……这些广告都直接表明了产品的特点或优势,即通过讲道理来说服人。 

  所有广告都十分努力地将产品的优势告诉大众。只不过有的广告做得比较巧,有的广告做得比较笨罢了。比较巧的广告告诉你关于产品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较笨的广告则恨不能在有限的30秒或60秒里告诉你关干产品所有的优势,而你却往往什么也没记住。 

  心理学研究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情感性需要。我们需要安全,需要爱,需要幸福、愉快、骄傲和成就感,有时也很怀旧,或感到悲伤。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强烈的社会性需要。我们需要有归属感,需要被接受、被赞扬、被尊敬,希望自己能有很高的地位。我们本能地害怕被别人拒绝……广告充分地利用了我们的这些需要,将产品与我们的爱、幸福、快乐、成就感、渴望、被赞赏等需要联系起来,以使我们建立对这件产品的好感。 

  “聪明营养液”,是因为我们梦想成功-电视画面上是许多头戴博士帽的年轻人,一展成功后的灿烂笑容; “金帝巧克力,送给最爱的人”,是因为我们渴望爱;“春兰空调,春天将永远陪伴着您”,是因为我们崇尚大自然;随着一声悠长的“黑芝麻糊哎”,暗淡的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慈祥的母亲,旧时的音乐唤起了我们对往事的回忆,是因为我们常常怀旧。 

  这就是情感诉求。 

  与理性诉求不同,情感诉求策略不是要告诉我们关于产品的特性或好处,而是要通过激发我们的情感或情绪,使我们获得对产品的好感。最常见的情感诉求方式是快乐、幽默、爱和恐惧。 饮料、食品广告通常是采用快乐诉求策略,快节奏的音乐烘托着热热闹闹的气氛、少男少女们在大海边、在高山上、在舞厅里、在装饰豪华的家庭里,尽情地挥洒着青春和热情。他们跳啊、唱啊,然后喝一口广告饮料,或将广告食品潇洒地扔给同伴,同伴会向观众露出一个迷人的微笑…… 

  恰当地在广告中使用幽默,能够加强我们对广告的记忆,所产生的快乐感瞬间转变成对产品的好感。国外一个著名的交通安全广告是:“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可以欣赏到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公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公里,请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医院;上了100公里,祝您安息吧!” 

  恐惧诉求经常用于戒烟、防癌等公益广告中,它使人产生恐惧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典型的恐惧诉求广告是美国的一则戒烟广告:美国著名光头演员尤伯·连纳身患绝症,面对摄影机说了一段话:“我将不久于世。我吸烟太多,吸烟会致癌,请不要吸烟。”他死后,电视台立刻推出这则广告。尤伯·连纳的蜡黄的脸,深沉的语调,实在令人悲伤和恐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香港的一则戒烟广告比较直截了当:“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美国另一戒烟广告则说:“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的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目前,我国的药品、保健品广告也常使用恐惧诉求,其最普遍的表达模式是:如果你不吃……药或保健品,你将缺少……(某种营养),会得……病。 

  在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中,广告制作者更钟情于情感诉求,不仅因为情感诉求常常比理性诉求更有效,是现代广告的潮流,也因为它为广告制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 

  在广告中出现的名人,大都是体育明星、电影电视明星和歌星。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卡拉OK机的普及,推出了大批的明星,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中有较大的影响。利用明星推销产品是现代广告的重要策略之一,其产生的效果被称为名人效应。 

  许多世界级明星都做过广告:球王贝利为索尼公司的录像带做广告;摇滚歌星迈克尔·杰克逊为百事可乐做广告;田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为松下画王做广告……我国最早做广告的明星可能是电影演员李默然,他出现在“三九胃泰”的产品广告中。以后,相声演员马季、电影演员王馥荔、体操运动员李宁、电影演员葛优、电影演员刘晓庆、田径教练马俊仁等纷纷走上电视屏幕,为化妆品、饮料或保健品做广告。 

  请名人做广告需要投入巨额费用。百事可乐付给摇滚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广告酬金是500万美元。球星迈克·乔丹1992年一年靠打球挣了390万美元,为公司推销产品却挣到了3600万美元。我国明星的酬金没有公开,但多在几万、几十万人民币左右。广告主花这么多钱请明星,究竟是为什么呢?

  利用明星做广告至少有三个理由:名人认可;名人可信;魅力与从众效应。 

  名人认可-由于大众媒介的作用,我们对明星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了对邻居和同事的了解,虽然这种了解可能是非常表面化的。我们看到名人形象,就不由地感到亲切,这种“亲切感”增强了明星与我们之间的联系,所以,当明星推销产品的时候,容易得到我们的认同。 

  名人可信-使用名人可增加产品的可信度。名人本身意味着成就,有了成就才能成为名人。人们对有成就的人总怀着尊敬、崇拜的心情,特别容易相信他们说的话。 

  魅力与从众效应-明星总有些特殊品格,影视明星、服装模特还具有漂亮的、令人羡慕的容貌和体形,这一切,都构成了明星的魅力。魅力四射的明星对大众有一种示范作用,是消费者参照、模仿的榜样。我们看到,许多产品借用明星迅速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 

  但是,近年来,广告界对广告使用明星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有些批评者认为,随着消费者的日趋成熟,明星广告没有当初那么大的作用了。也有的批评者指出,有的广告喧宾夺主,人们记住了明星,却忘记了产品的名称。更让人不满的是,有些明星并没有真正用过产品,但却在广告表演中肯定地说,他们一直对这个产品非常满意。一个香港明星为某热水器做广告,说:我用过许多热水器,某热水器是最好的。结果观众提出:一个人会用过许多热水器吗? 

  名人广告对谁影响最大?许多广告调研结果说明,对我们的孩子影响最大。因为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崇拜和追随明星。这时就要看我们成人如何引导了


  心理学家阿希(1952)做了一个从众的经典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被

原标题:「学思平治」陈文玲: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的评估与辨析

陈文玲: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的评估与辨析

2018年8月22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接受周边11个国家21名记者团集团采访,魏建国副理事长致辞,陈文玲总经济师介绍“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张永军副总经济师主持。这次记者集团采访,提出了很多对“一带一路”关切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周边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成就的高度认知和赞赏,也可以看到一些国家的关切,其中也不乏一些认识偏差乃至误区。对于记者的提问,陈文玲总经济师一一进行了回答。

非常感谢各位一早来到中国经济交流中心,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一带一路的情况。因为我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会议要参加,所以请CCIEE的总经济师陈文玲女士和副总经济师张永军来主持和回答大家的问题。大家如果有什么对一带一路方面的问题,请陈文玲总经济师在她讲述一带一路的整体情况时介绍一下,大家也可以提出任何你们所感兴趣的问题。

习主席在2013年9月8日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时候,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到一个月,同年的10月2日,在访问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又提出了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我把这个背景归纳为三条:

第一,大家知道2013年4月8日,奥巴马在美国的西点军校发表了一篇很著名的演讲,这篇著名的“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目的一方面是替美国人民打气,替美国军队打气,也给美国的盟友打气。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演讲中提出,不能让中国制定国际游戏规则。就在2013年4月23日,美国西点军校讲话以后不到半年,9月8日,习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发表讲话,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紧接着10月2日又在印尼提出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我认为,2013年两个大国的领导相继发出这样的声音,表明了中美对全球的不同看法。

第二,应把一带一路看作未来一个长时间内中国对外很重要的政策。如果说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第一次改革开放只是打开了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第二次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表明中国打开大门,使中国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次的改革开放,跟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这一次是双向的,既有外国进入,同时更有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设备,中国的资本,中国最好的产品,还有管理标准,包括互联网技术。所以,应该说各个国家因此能够得益于一带一路,我记得一带一路刚提出的时候,也就是在我们的中心,来得最早的一个日本具有150年的重化公司的老总,他就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作为日本企业,非常想加入到一带一路。正是因为如此,安倍在我们中心CCIEE,跟去年日本举办的会议上明确提出日本愿意加入一带一路,随着又派二阶先生到中国来,表示日本愿意考虑进一步加入亚投行。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企业、由于媒体不断发出这些信号,就是在一带一路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参加,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也是一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一带一路65个国家,93个港口和城市,一共到2017年投资已经接近1万亿,比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里面,中国对外投资提高近7.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

第三,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目前的进出口总额已经差不多达到了12000亿美金,今年还会有提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开辟了一些工业园,比如说像在越南岘港,深圳市在那里开发岘港工业园区,比如说在柬埔寨有江苏无锡的红豆周海江建设的西哈努克港开发区。在巴基斯坦有三个开发区,在菲律宾,在缅甸,在韩国,在蒙古,都有我们与所在国家建设的开发区。上海绿地,在首尔附近,济洲岛准备开两个开发区。我们在蒙古也探讨了建设开发区。我们还在研究把中国的经验传递给朝鲜,推动朝鲜发展经济。当然,我们更希望在印度参加合作,印度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印有共同发展的机会。

今天我只是做了一个引子,把简单的背景介绍了一下。下面有请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女士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带一路五年来的发展情况,下一步的远景与行动,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再次代表中心向各位记者到这里来采访表示感谢!

主持人张永军(中心副总经济师):

刚才魏建国副理事长,把一带一路的背景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下面有请中心总经济师,也是中心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女士做主旨发言,向在座各位记者朋友介绍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情况,下面有请陈文玲女士!

首先非常欢迎亚洲11个国家的20位记者,到中心来进行集体采访!今年6月份也是在这个会议室,我和赵进军副理事长、徐洪才副总经济师接受了亚洲十个国家、20位记者的集体采访,我记得当时有印度、巴基斯坦、蒙古这些国家。这次采访记者队伍我看又增加了日本,包括印度尼西亚这些很重要的国家主要媒体。我觉得接待记者和媒体采访,特别是集体采访,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所以我在介绍情况之前,想先听听各个国家的记者你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一带一路中你们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希望我能看法的是什么,用几分钟的时间,你们提一下问题。

那我就先介绍情况,谈谈我对一带一路的看法,然后再欢迎各位记者提出问题。这一次中心在座的还有一带一路课题组主要的成员,他们也可以对大家的问题进行回答。

大家这次的主题是希望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进行了解,刚才魏建国副理事长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一带一路的进展情况。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学院提出的倡议,就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沿境的中亚国家,也就是沿着中国边境线的这些国家。在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把9月份和10月份的倡议合在一起,就叫做“一带一路”。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一带一路并不了解,什么叫一带一路?我记得中心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发出倡议以后,我们2014年做一带一路研究的时候,曾经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调研,和很多智库进行交流,他们就提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一带,什么是一路?包括什么范围?这在当时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方案,而是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主要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出的倡议,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倡议。

中国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我认为一带也好,一路也好,它的核心都是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起源在中国。在西汉时期,从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当时的西域实际上包括现在属于中国一些西部的省份,也包括像尼泊尔、印度这些国家,我们当时叫到“西天取经”,就是在中国西部的这些亚洲国家。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实际上就和我们周边的亚洲国家,包括和蒙古、俄罗斯、南亚、中亚、西亚,一直到欧洲,沿线64个国家,加上中国65个国家,保持了亘古不断的联系和交往。古代陆上三条丝绸之路所到达的国家,实际上就是现在这60多个国家。最远的到了欧洲,到了非洲一些国家,比如说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交易、交往、交流,当时最活跃的是中国商人和波斯人。比如古丝绸之路所到的地方,包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包括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包括印度,包括印度尼西亚,当时都是重要的沿线国家,在座的记者朋友所在国家也都是当时的重要参与者。

在这种情况下,在陆地上,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三条丝绸之路。在海上,实际上是从中国唐以降就开始在福建的泉州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商品往来范围大大拓宽,比如说福建的岩茶,那个时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了欧洲,成为达官贵人和皇宫里的最爱。现在英国的立顿红茶实际上就是在中国岩茶基础上改造提升,变成了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红茶。比如说当时的奥地利,通过与中国的海上贸易,进口了大量中国商品甚至包括家具,现在在奥地利的美泉宫当年的皇宫,我们看到最有价值的展馆,是中国商品那个时候出口到奥地利的用品,包括中国生产的床、家具、瓷器、丝绸等。而在16世纪——18世纪的时候,中国的丝绸,中国的瓷器,中国的茶叶,中国的家具,曾经是这些国家皇宫里面最受宠爱的商品。中国商品当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中国制造,中国商品就意味着一种财富。我曾经到过瑞典,瑞典当时在我国明清的时候,有37艘商业巨轮来到中国进口商品,巨大的轮船是靠风力推动的,就是海上的风吹起来的风帆。瑞典的商船到中国来采购商品,当时海上的起点是广州一带,广州当时叫番禺。一艘船装载的中国商品,相当于当年瑞典一年的GDP总量。所以,那个时候中国的商品在全世界某种程度上是收藏品,是可增值的财富。

我前些年到瑞典去调研期间,瑞典在靠斯德哥尔摩港口比较近的海域,打捞上来一艘船,这艘船叫哥德堡号,当年这艘船飘洋过海到中国来采购商品,靠风帆作动力要走十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中国,然后装满了这一船的商品,再到瑞典又要走十个月,结果在回程接近瑞典斯德哥尔摩时,没有进入港口的时候船翻了沉入海底。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他们把它打捞上来,然后进行了复原。复原之后在2007年,这艘船又一次用原始的动力扬起风帆,再一次到中国当年的出发地广州。当时恰逢瑞典国王到中国来访问,中国当时的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胡锦涛接见了瑞典国王,之后瑞典国王出席了瑞典哥德堡号在到达广州的活动。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在中国,各个国家当时和中国的交易、交流和交往,人民之间的往来,自古以来就开始有了,源远流长。为什么世界上要赋予它丝绸之路之称?一个是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它给在历史长周期各国与中国的这种和平的交流、交往、交易的方式赋予了这一名字;再一个重要的是,世界上多个国家承认了丝绸之路是一种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种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价值符号,是一种和平的交流、交往、交易的方式,是一种世界上各个国家通过互通有无,能够共享的一种处于原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的状态。

日本的瓷器,实际上也是自唐代就从福建泉州把中国瓷器出口到日本,日本的瓷器现在做得非常精细,实际上它的发源地是在中国。从中国出口的这个港口,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泉州。所以,我认为中国和亚洲各个国家,和周边各个国家通过这种丝绸之路的交易、交流、交往,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关系和人民之间的了解,而且建立了从古到今这种历史的友谊。

在世界新的形势下,丝绸之路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丝绸之路意味着它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意味着它是一条共享发展的道路,意味着它是一种建立在自愿基础上互通有无、和平地进行贸易的道路。它还意味着各个国家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取长补短,促进各国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是一个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历史过程;也意味着各个国家在商品交流、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文化的交往和相互影响造就了多元的世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很多商品,包括印度尼西亚的商品,包括印度的商品,都有中国文化的元素,而中国的很多商品又有各个国家的文化元素。比如说元代开始出现的中国青花瓷,那是古代的波斯风格,中国原来是没有青花瓷的,包括青海、新疆的挂毯和地毯,有好多是伊斯兰风格,是伊斯坦布尔的风格。整个商品交换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各个国家友谊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我觉得丝绸之路它是一条柔性的、弹性的、具有历史长度和跨度,具有丰富文化含量且受到各个国家认可、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一种历史文化的价值符号。

而这个历史文化价值符号,不仅是中国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其精神,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全球曾28个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都以丝绸之路提出了相关的计划或者建议。比如说最著名的是2011年,美国奥巴马时期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当时希拉里作为国务卿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是“新丝绸之路计划”。比如说日本,曾经也提出过以丝绸之路作为名称的丝绸之路合作计划。比如说联合国有关组织也提出相关计划。我们统计了一下,大约有28个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来关于丝绸之路相关的规划、计划或者号召。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么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来,特别是美国2011年提出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既有详细的文本,还有项目设计,但是都没有完成,也都没有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有这么多国家的响应呢?而且经过携手共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呢?

五年来回过头来看,这是有重要深刻的内涵和原因的。尽管现在不少质疑声四起,首先是美国带头发出的质疑,特朗普对“一带一路”发出反对声音,但是去年5月14日美国还是派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由于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由于美国的战略转向,把主要的斗争矛头、遏制的矛头和打击的矛头指向中国,因此他今年在推特上对“一带一路”是持反对态度的。

据说,美国现在开始派出记者团,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国家去做负面采访,搜集材料,企图抹黑“一带一路”。今天周边10国各位媒体朋友来,我特别想和大家谈一谈,对一带一路我们怎么看,我们怎么来给它一个正确定义,怎么进行分析判断,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否则的话,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在舆论战上面抹黑中国,抹黑“一带一路”,它会使“一带一路”建设给大家带来巨大的好处和发展前景,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天我特别欢迎各位记者朋友集体采访,我就他们提出的一些质疑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比如说,当前他们指责中国给经济不发达国家造成了债务危机,指责中国在经济上转移落后产能,指责中国对相关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指责“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地缘政治重大的战略布局,指责中国是“帝国主义”等等。现在的种种质疑,我认为比去年5月14日我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声音增加了。而带头的是美国,美国还进行了专门的策划,专门拨出了经费,专门派出了大批记者,专门去搜集负面材料,来抹黑一带一路。我们不能不指出,美国的做法,包括贸易战,是一种战略焦虑,是一种战略误判,是在一个新的全球布局中,由于美国的失信,由于美国现在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潮流而动,对全世界发起贸易战,当然也包括盟友,导致全球出现了最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还有美国退出一系列的国际组织,包括巴黎协定,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包括联合国人权组织,现在威胁如果WTO不能按照美国的意愿实现公平贸易,也不排除退出WTO。联合国经过多方协调形成的六方伊核协议,美国也已经退出。美国现在种种行为,已经否定了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旗手,放弃了作为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旗手,这样一个国际地位和大国地位。

特别是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非常恐惧,也非常着急,因为“一带一路”确实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响应,到目前为止,101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和中国签署了108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所在国建立了80多个产业园区,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已接近全部贸易额的30%。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投资贸易大幅度增长。为什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会得到响应,会得到赞成,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参与,我认为基于几点:

第一,因为古丝绸之路它的起源地毫无疑问是中国。我曾经读过英国历史学家的一本专著《新丝绸之路》,这部著作从中国的丝绸之路,然后全世界进行交易交往的道路,都概述了一遍,包括丝绸之路,瓷器之路,黄金之路,石油之路等等。书的最后落脚点就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这是当代世界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将创造新的奇迹。

我认为,丝绸之路发源地是在中国,而中国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并没有通过战争、通过掠夺、通过欺诈其他国家,靠不平等的手段获得国际地位,获得中国的巨大利益。古代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海上丝绸之路,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除了我刚才说了古代的泉州,古代的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还有一个起点是江苏的太仓。那是中国明代的时候,郑和从那个地方作为出发点,然后七次下南洋,他下南洋干什么?这里有必要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因为郑和是在皇宫里的一位官员,他的职务是皇宫里的采办,就是官方的采购。实际上,郑和当时是一个宦官,大家了解中国历史就知道宦官,当时他作皇宫里的采办,就是现在政府负责采购的负责人。那个时候为什么从江苏的太仓出发,因为太仓的河叉与海相连,所以在太仓河里造船可以直接推到大海,中国那个时候的技术可以造大型的巨轮,那个轮船比达尔文发现新大陆的轮船要大得多,有了这种大的轮船,在河叉里造了船之后,河和海是连在一起的,直接把这些大的轮船推向海里面,它就可以扬帆远洋。

所以,那个时候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有上百艘大船。郑和船队没有武器,而是装满了中国的商品,包括中国的瓷器,中国的丝绸,中国的茶叶,中国的家具,拿着这么多的中国商品去和沿线的国家进行物物交易,换回了大量皇宫里所需要的产品,给世界各国运去了中国的产品。所以郑和是做生意去了,他是去用中国的商品和各国的商品进行平等的交易了。世界上一些人以为郑和是带着船队,是中国的军事行动,不是的,而是这种和平的以物易物,因为古代那个时候还没有发达的金融体系,所以基本上商品的交易还处于物物交换的这种状态。郑和七次下南洋,把中国的很多商品带到了南洋,把南洋的商品又带回了中国。

所以,中国的丝绸之路从开始诞生时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海上扬帆出海,都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交往方式。所以我说丝绸之路是中国创造的,是一个文化价值符号,而在新的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给这种文化价值符号赋能,给它在新时代一种特殊的含义。当中国它成为100多个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时候,当中国和各国的这种商品的交易、商品的交换越来越紧密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像古丝绸之路这种文化的内涵,需要用它所表达的和平交往、平等交易,平等交换、文明互鉴的精神。

因此,我认为这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国际社会响应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尽管曾经有28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原来都提出过,包括美国也提出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所有这些计划和建议,都没有产生像中国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么大的影响力,和这么大的关注度。

第二,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一带一路”有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集中在六个字上,叫作共商、共建、共享。大家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亚非会议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这个原则被世界接受并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已持续多年作为准则。在当代当中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体,当中国成为制造业产值排在世界第一位的国家,当中国的GDP成为排在世界第二位的国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用了40多年的时间,靠着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一个伟大国度的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很多的教训,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中国的发展全世界看在眼里,也有很多的经验值得赞赏和借鉴。尤其是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国家走向今天,我们在1978年的时候将近7亿人处于贫困之中,到目前中国贫困人口下降到3000多万,而在2020年要实现零贫困,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都无法实现的。

古丝绸之路沿线,三分之二是欠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或者贫困国家,这些国家从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和选择的道路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这些国家通过中国看到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选择和平发展的之路,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国家治理模式,可以通过自己人民的努力,实现一个国家的复兴和崛起,实现贫困国家的脱贫。所以,在这些方面中国一些成功的做法,激励激发了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国也希望这些做法给更多国家和更多人民,带来新的福利,带来发展的机会,而这种发展不是中国去包办,不是中国去替代,也不是中国去要求别人,或者是提出交换条件,而是通过沟通商量,习近平主席说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在共商的基础上携手共建,中国提出和各个国家的战略进行对接,跟各个国家的规划对接,和这些国家在重大项目设计上对接,未来还会和这些国家进行智力对接,服务能力的对接,和这些国家携起手来建设“一带一路,就是携手谋求共同发展。

共享就是说共同享受发展的机会,共同享受由于各个国家携手建设并推进改革,形成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形成一些新的制度设计,创造大家共享的机会。比如说,构建各个国家无障碍流通的大通关机制,通过设施和制度的互联互通,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在“一带一路”上形成认证认可体系,通过参与国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使大家共同享受发展的机会,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使我们周边更多的国家成为富裕的国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邓小平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在发展起来以后,我们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就是睦邻、富邻、安邻,我们首先要帮助并在对方国的努力下,使周边国家成为富裕的国家,使周边国家和我们友好相处的国家,率先发展起来,使周边国家成为和平发展的区域。

这种跨国界的共享发展,境界是非常高的,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思想,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是一句空话,实际上我们所在的地球,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共同的,人类面临的困难也是共同的,比如说气候变暖,今年很多国家出现了夏天的极端天气,非常非常酷热,包括南极,曾经温度高达30度以上,包括美国,包括日本,包括印度尼西亚,包括蒙古,都是热浪滚滚,当然也包括印度。

所以,这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后,地球自然生态对人类的报复。美国能排除这些挑战吗?美国也有极端天气,包括今年美国的这种大台风,现在也比以前多了。人类面临生态破坏带来的挑战是共同的,我们面临贫困的挑战也是共同的,进一步讲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贫富差距很大,一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很大,这些都是世界性问题。

再比如说,我们面临着疾病的挑战,埃博拉病毒这些疾病的挑战,这些挑战也是全球性的。我们也面临着安全的挑战,包括核安全,包括各个国家企业的安全,人身的安全,这些挑战都是共同的,哪一个国家都概莫能外。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面临着这么多挑战,一个国家怎么可能特立独行,搞封闭主义,保守主义,保护主义,甚至建一垛墙,把这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隔离起来呢?

去年7月份我在瑞士参加了一个座谈会,有六个国家驻WTO大使参加,其中有包括巴基斯坦驻WTO大使,英国驻WTO大使,还有瑞士驻WTO的大使等。英国大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您对现在特朗普在墨西哥要建一个长城,有什么看法?我说,特朗普建这个长城很艰巨,美国与墨西哥之间有三千多公里边界线,现在规划先建500公里,加上修缮的612公里,这个长城高8-9米。这种愚昧的保护主义做法,不可能隔断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不可能隔断世界上的经济联系。至于修建长城,那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秦始皇的创造,但那个时候我们留下的长城,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但我相信美国现在修建的长城,一定是世界文化的负资产,因为在当今社会用高筑墙来切断经济联系,是非常愚蠢的一种行为。

当我们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秉持的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意味着人类命运是共同的,利益是共同的,责任是共同的,情感也应该是共同的。所以,我认为这是第二点,就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

第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具体内容的,而具体内容又是各个国家可以选择的。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2014年中国三个部委公开发布了关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倡议,在这个倡议里提出了要通过“五通”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这“五通”,第一就是政策沟通。各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沟通协商,它的取向应该是一致的。应尽量避免全世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立,对世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一些国家经济造成重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当时参加G20会议的主要国家,就采取了完全相近的宏观经济政策,挽救了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滑向1929年全球性大萧条。而在其中中国力度是最大的,中国当时投了四万亿元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4万亿的主要投向,主要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9年开始,中国发展高铁,到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体系,到2035年中国还要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体系,而高铁的网络体系未来会连接所有的省会城市,连接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或地区性中心城市。

各位记者朋友可能有的坐过高铁,有的没有坐过高铁。目前中国最快的高铁是复兴号,已经达到了350公里的时速,从北京到上海仅需要4个多小时。我在中心7月份接待了到访的瑞典大使,有一个半天时间的会谈,他说20年起前他在中国,那个时候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需要几十个小时,他怎么也想象不到今天的中国,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所以,中国当时投资了四万亿,形成了中国现在高铁主要的构架,当然还投资了一些钢铁、煤炭,一些现在导致产能过剩的产业。所以,当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最不应该指责中国的是美国,美国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然后中国和G20一些国家采取趋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产能过剩,意味着中国做出了某种牺牲,减缓了美国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重创,给了美国经济复苏的缓冲时间,不然的话就会出现1930年持续13年的世界经济的崩盘。美国有什么资格指责中国?有什么资格把过剩的产能,这个我们正在解决的当时遗留问题,作为指责中国并进行贸易制裁的依据呢?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是走在前面的,中国的政策沟通,不仅说从国内的发展实际出发,也从国际发展的大势出发。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按照G20成员大家同意的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到2017年,中国的GDP增量年均占全球增量平均30%以上,也就是说,世界经济增量从2008年开始,主要的带动力量就是中国。所以,我认为政策沟通有巨大的作用,在当前政策沟通尤其重要。比如说国际贸易政策,因为全球有WTO,我们应该在WTO的规则下进行贸易争端的解决,进行贸易政策沟通。现在整个的国际规则,整个的世界秩序被美国打乱了,美国现在四处出击,使贸易政策不能沟通非常困难,这就使世界的贸易秩序受到了重创,使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由此受到影响。

在货物畅通方面,就是要加大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这种货物畅通,需要形成跨国的大通关体制,需要形成面向下一代的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的认同机制。比如说,新的贸易形式——E国际贸易的企业主体形式包括新的主体EWTP,就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可以把若干中小企业生产者,若干经销商,若干消费者,通过平台上的交易,形成新的贸易流量或贸易方式。而这种贸易流量,贸易方式,贸易速度,贸易成本,都优于传统的贸易方式。

所以,我们所说的货物畅通,它不是一般化的传统贸易,它应该是更加便利化、更加自由化、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国际贸易。贸易便利化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使各个国家逐步形成共识,形成一些对新贸易方式给各国带来的便利和自由,带来更低的贸易成本,带来更有利的制度性安排。如我刚才所说的全球大通关体制,快速通关效率。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中国跨境电商在河南郑州通关速度有多快?一秒钟可以通关500单,和现代的物流体系结合起来,五个国家相关部委的机构整合资源,实行电子化通关,已经没有纸质的通关单了,一个流程下来,一秒钟可以达到500单。如果这种通关效率能在我们周边国家实现,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形成这种快速通关,那么就会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一些国家为什么不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去推进相关工作,而是要人为地设置障碍,搞所谓保护主义和自闭症呢?这就不仅仅是贸易政策的对抗,而是两条道路的选择,一个是要往前走,一个是要往后退,拉历史的倒车。但是我认为,世界肯定是要往前走的,后退只能是加速衰败。

在资金融通方面。资金融通实际上就是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有很大的投资需求,需要构建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我前年曾经到印度、印度尼西亚调研,在座的记者朋友来自11个国家,我去过其中7个。我觉得日本基础设施是优于中国的,尤其是日本城市的地下管廊建设,那是世界最先进的。但是我们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说印度、印度尼西亚、蒙古、巴基斯坦等,有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印度尼西亚除了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电还可以供上,其他1.7万个岛屿中大部分是没有电的。印度的道路,特别是铁路,确实是比较落后的,我原来看了一些照片,不太相信印度铁路会是这样,铁路火车非常慢,而且车厢顶上都是人,我真的不太相信,结果在印度我是看到了。印度现在道路上的很多汽车,还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日本那款最落后的类似“大发”那样的汽车。

我认为,真正的要实现资本融通,使周边的国家引进最先进的产能,使这些的国家不是梯度地承接国外落后的产能,包括中国的产能。而是输出中国的先进产能,日本的先进产能,各个国家的先进产能,促进这些国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际上对投融资工作,中国做了很多的有效的努力。比如说中国2014年提出成立亚投行的倡议,当年响应并参加的是57个成员国,到目前为止现在已发展到87个成员。开始叫成员国,现在叫成员,因为中国的香港、澳门,也都参与了亚投行,还包括一些地区,现在亚投行成员仅次于世界银行,亚开行现在是67个成员。在短短不到四年时间,亚投行发展得这么快,一些国家有质疑,我们去年到英国去调研,英国顶级的智库专家问我们,说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投资能力、中国的亚投行投资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接触的一些国外媒体也问,亚投行到底怎么样?我可以负责任地跟大家说,亚投行是国际最高标准。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去年6月14、15日,我在美国纽约参加中美智库对话时,美国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在会议上说的。他说,我认为亚投行是世界最高标准,我参加了全球30多个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其中我参加了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的全部筹建工作,我认为中国的亚投行是世界最高标准。当然,中国亚投行是世界的亚投行,是所有成员国的亚投行。

美国去年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中两家,包括穆迪和标准普尔,对设在中国的亚投行做出了一个评级,给出了最高信用等级,是三个AAA+。亚投行现在投资的所有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是失败的,而且他们在投资之前,和所有成员的理事都有磋商机制,在投资之前都进行风险评估。投资中都有风险监控,投资后都有效益评估。中国还成立了丝路基金,今年又增资一千亿元,开始的时候是400亿美金。现在丝路基金的运行也很顺畅,基本上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在运行。

亚投行还和世界银行、IMF、欧洲复兴银行,亚洲一些国家的银行进行合作,特别是和亚开行进行合作,建立了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我今年7月5日,在伦敦的剑桥大学参加了一个“一带一路”国际理论研讨会,在会议上剑桥大学非常著名的一位学者马丁教授,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陈女士请您回答一下,“一带一路”有这么多的重大项目,这么大的投资额,如何中国都去投资,中国的钱能花多长时间?我的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国家关注的问题,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项目风险评估,所在国家有强烈意愿,这些缺一不可。如果是中国提出倡议,而且中国自己实施,中国独家投资,中国采取包办的做法,现在就是倾其所有,中国自己连一年也投不下来,也坚持不下去。

可喜的是世界银行,IMF,还有各个国家的银行,都开始关注、重视和参与其中,逐步建立了合作机制,中国民营企业家进入其中,大型央企也进入了这个广阔的市场。各个国家有投融资机制,有投融资的合作方式,有合作机制,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可持续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保障机制。比如说,英国的渣打银行,目前为止对“一带一路”的重大项目,提供了1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到2020年再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所以,这是一个全新的投融资的参与方式,全新的投融资机制,这就是资本融通。资本融通,不是中国施舍,不是中国包办,也不是中国代替,所以有些国家的媒体抹黑“一带一路”,就是想在这一方面做文章。他们制造舆论说,中国让那么多的穷国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去这些国家投资,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额债务负担,形成了“债务陷阱”。他们用这个方法来抹黑“一带一路”,抹黑中国的善意善行。这些舆论完全是颠倒黑白,是挑拨离间。

但是中国有没有教训?有教训。比如说在一些国家请求中国投资,有些项目投了以后,到现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近我到缅甸、老挝去做过相关调研,在一些国家发展意愿不强或一些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有些企业进去投资了,但是并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欢迎,也并没有取得应该取得的成效。个别项目投资几十亿元,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签合同,还没有受到所到国家的认可,还没有真正启动起来。我个人认为,在“一带一路”开始阶段,既有经验不足的问题,有在一开始这些项目推进过程中,没形成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问题,也还有一些国家认为既然这个建议是中国提出来的,中国就应该投资,我就应该搭便车,我就应该分享的问题。

实际上,加快发展摆脱贫困首席应该所在国的强烈愿望,中国提出了这个倡议,又用自己的巨大努力,力图用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这些全新的金融运作机制和机构来做杠杆,撬动“一带一路”的投资,使各个国家能够从这种投融资中分享到发展的机会,能够解决自己国家最难解决、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我说首先着急的应该是这些急迫需要发展的国家。最近有一个事情就很有意思,马来西亚一位非常长寿的92岁的老人当上了总理,他一上来以后就说我要重新审查中国的投资项目,我认为他也是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所以,有一度时间大家认为马哈蒂尔可能会对中国的所有投资,对“一带一路”持反对的态度。但是最近大家可以看到,马哈蒂尔总理上周到中国来,习近平主席接见了他,李克强总理接见了他,栗战书人大委员长也接见了他,形成了四大成果,五份文件,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三个赞赏。

四大成果,就是在他和中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示了四个方面:第一是要保持中马之间长期友好的这种关系;第二是表示马来西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做好对接工作,第三是要推进中马之间的务实合作;第四是坚持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单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这既是政策沟通,也是民心相通,也是未来我们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这种投融资的一种新的处理原则。这种投融资不是要给对方带来负担,而是要给对方带来发展机会,而债务是所在国家的选择,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金融机构强迫这些国家接受投资或者负债。所以,这些关系必须得弄清楚,如果不弄清楚的话,任其随便抹黑,本来这是中国和参与投资的国家和企业对人类的贡献,对所在的发展中国家的贡献,但被说成像美国自己一样邪恶的企图,这就不仅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而且会使人类社会错过一个携手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没有让哪个国家发展颜色革命,中国没有让哪个国家去互相发动战争,中国只不过提出的一个建议,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形成“一带一路”发展的空间,建设了一个大家共商、共建、共享的一个平台、载体或渠道,来推动相关国家加快发展。我觉得中国的善意、中国的这种境界,应该得到当代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应该得到尊敬,不是一般表扬,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现在环顾全球,在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中,还没有一个国家能跳出本国的利益来考虑全球的利益。恰恰相反,有些国家是用挑起全球性的矛盾、斗争、战争,来保持自己国家第一,保持自己国家的利益至上,保证自己国家获取更大的交易筹码。这样相比,谁高谁低,谁对谁错,谁是前进的,谁是后退的,在比较中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就是我所说的资本融通,因为在资本融通上误解最多,非议最多,所以今天我也谈得最多。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主要还是通过企业去投资的,通过金融机构按照国际标准去投资的,除了政府之间有重大合作协议,其余的都是在市场上来进行运作的。

在设施连通方面,设施连通开始时叫基础设施连通,现在设施连通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软的基础设施连通,也包括硬的基础设施连通。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里,提出来了六廊、六路、六个方向。六廊就是六个经济走廊:一是新欧亚大陆桥,其中一条是从中国江苏连云港为起点,经过郑州、西安、重庆、乌鲁木齐过阿拉山口到中亚、西亚,然后到欧洲。欧亚大陆桥现在发展成三条了,第二条就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铁路连接的铁,然后通过中亚、西亚,进入中东欧铁路的连接。第三条是从中国广东深圳为起点的铁路,修到云南的昆明,然后从云南昆明出境,和西亚、中亚连接,经过中东欧到达欧洲全境,这就是欧亚大陆桥目前的三条通道。中国境内几十条不同铁路线,目前都是最后过乌鲁木齐出阿拉山口到达欧洲的中欧班列,目前运行已经超过9000列。

第二条经济走廊叫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要是中国和东盟十国的经济走廊,这一条经济走廊的进展,我认为也是顺利的。现在中老铁路已经开始修建了,雅万铁路也开始修建了。中老铁路修通之后,中老铁路可以继续连接泰国,形成中老泰铁路,直接连接泰国湾。这就把中国和中南半岛的陆上经济走廊连接起来了,通向中南半岛的海上连接也在进行。

第三条经济走廊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就是中国和中亚、西亚的这些斯坦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斯坦国,包括白俄罗斯等国。

第五条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就是中国、蒙古到俄罗斯的经济走廊。一条从东三省、一条通过内蒙二连浩特到外蒙到俄罗斯的贝加尔远东铁路连接的铁路干线。现在中俄之间也计划修高速铁路,如两国计划合作修建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速铁路。从俄罗斯到中国的输油管道也在加快。

还有一条是孟中印缅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就是从中国到缅甸、到孟加拉、然后到印度的经济走廊。前几年印度态度不太积极,有一些疑虑,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发展,印度态度有很大的转变,特别是6月份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会见莫迪总理之后,印度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我认为处理得还是非常理智的,代表了一个大国的理性和智慧,以及一个大国的正确选择。比如说针对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莫迪总理明确指出,这只不过地域概念,印度不会与美国形成一个战略同盟。现在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在有很大的改变,今年十月份安倍首相准备访问中国,现在媒体已经发出了这条消息。

所以,中国与各国推进的设施连通,这六条经济走廊建设,现在都有所进展,进展比较快的是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建设,4+1这样一个立体化推进的道路,包括瓜达尔港建设,包括城市建设、园区建设、港口建设,还有重大水利项目和高铁工厂等,中巴经济走廊推进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也是比较顺利的。

中国和缅甸,特别是昂山素季执政之后,在中国发表了一篇文章有很大的影响力,文章题目是“中国是缅甸真正的朋友”。中国王毅部长在今年1月份访问缅甸,昂山素季也提出修建中缅经济走廊。如果中缅经济走廊能够顺利建设,连接孟加拉国,进而与印度联通,不仅亚洲这两个最大的人口大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能实现互联互通,而且将使缅甸、孟加拉国得到更多共享发展的机遇,中国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国家发展之势就将逐步形成。

上述这些方面,会使2014年“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里面提出的六条经济走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这就是设施连通。当然,设施连通还有软的设施连通,比如说网上丝绸之路,这种网络的连接可能会给各个国家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最后一个“通”叫民心相通。实际上就是各个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多元的、多维的交流、交往、交汇、交融,使大家能够在不同的、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中,寻求共同点,寻求交汇点,寻求大家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兼容的交互部分这样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路径。

所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具体内涵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行动,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内容和实现路径。

第四,我想和各位记者朋友谈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平台,是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并使之成为可以共享的公共产品的美好愿景。因为不是事先的设计,不是中国去设计别的国家,不是中国去包办代替,所以这个过程还是各个国家,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的过程。包括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的关注、宣传和推动,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各国的文化交流,民众的交流,对我们各国来说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各位媒体朋友们到这里来了解和交流“一带一路”建设,我们毫无保留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原则,我们的内容,这些都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在民心相通中,媒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中国提出了倡议,是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概念,64个国家加上中国65个国家。从实践看,我认为是有偏颇的,因为古丝绸之路沿线65个国家,其实是不完全的,比如说韩国,我在辽宁的长海岛曾经看过一个挖掘出来的5000多年前的陶器展览,5千多年前,陶罐里的米糠已经碳化固化,仍然装在陶罐里面。也就是说,中国大米是通过大连长海岛这样一个海上的通道,到达了韩国,到达了日本。古代大米的丝绸之道的发源地是在中国,但联通了韩国和日本。

所以,古丝绸之路肯定要包括韩国,包括日本。但在2014年的“愿景与行动”里面,64个国家中并没有包括韩国和日本。比如说亚欧互联互通,它就不仅仅局限于中东欧16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不仅都是第一批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而且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期间,他们都派出代表参加了会议。去年我们中心课题组到英国、瑞士、意大利调研,意大利意通社相当于中国新华社的社长采访我,他就提出来一个问题,“意大利算不算一带一路国家呢?意大利港口实际上比希腊港口对欧洲的辐射力还要大,与中国的海洋距离还要近,你们为什么选择希腊,没有选择意大利呢?”我当时回答他,因为希腊是在希腊债务危机的时候,中国中远集团刚好在那里收购了一个港口,帮助希腊解决了2万人的就业,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所以不存在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选谁做港口的问题。

在去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平台,而一带一路这个开放的平台是欢迎世界各国参与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8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参加了这一次会议,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包括世界银行行长,包括IMF的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和联合国新千年计划宏观目标相同,都是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且,“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相关表达,比如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如说共商、共建、共享这些表达,已经被纳入联合国的四个相关决议。

其实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因为发源地在中国,因为中国现在提出了这个倡议,它秉承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货物畅通,资本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具体内容,才可能从无到有,迅速产生大家的共鸣。而且,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14日,又提出了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世界各个国家参与,他讲话中还提出未来要把“一带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所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一带一路”,这是有道理的,这些国家都是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衡量和判断。所以,我认为总的来说,还是中国古代所说的一句话,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道德道义制高点上提出的一个倡议,因为是天下大同的“大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所以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古代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一带一路”的起源就是“道”,这个道就是和平之道,就是繁荣之道,就是开放之道,就是创新之道,就是文明之道。没有这个“道”,谁提出的倡议都不灵,没有这个“道”,这个跨国界、跨领域、跨多元文化的共同行动就走不下去。

所以,在世界格局深刻演化、剧烈变动和深刻变革中,中国用自己的这种文化财富积淀,用自己的发展实践,用自己在新时代中提出的新发展观,以21世纪人类文明观,对世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提出的倡议和方案,成为一个更能造福我们周边国家,造福发展中国家,造福于贫穷国家,造福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一个公共产品。当然,这个公共产品还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因为才刚刚五年,而这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奋斗过程。在今后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好。

陈文玲总经济师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年的进展情况,尤其是近期的一些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下面时间,记者朋友有没有什么问题,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时间的安排,后边的时间会更紧张,欢迎各位提问。

巴特寮通讯社显通?帕沙万提问:

如您刚才所说,中国的一些企业抱怨他们的项目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但我认为在老挝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长期以来,老挝政府都欢迎并积极支持中国企业的项目和投资,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今年6月份我刚刚到过老挝调研,我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并不是指老挝,因为老挝对“一带一路”建设是非常积极的,包括中老铁路的建设,包括老挝建设了12个产业园区,包括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水电投资,都受到了老挝政府极大的支持,也受到了老挝社会和民众的欢迎和期待。所以,这里我可以认真地回答您,我刚才谈的问题,并不是指老挝。

印度《觉醒日报》马尼什·提瓦力提问:

您刚才提到印度最初没有参加“一带一路”,但最近印度表现出了加入“一带一路”的兴趣。能否请您谈谈关于印度参加“一带一路”的看法呢?

您是印度的记者,欢迎您!我2016年曾经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调研,印度几家媒体当时采访了我,我可以谈谈对印度的看法。在去年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印度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会议的大国,当时是因为有洞朗事件。另外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和推进中,印度不是特别积极,是因为对中巴经济走廊有一些看法,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克什米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有争议的,在中巴经济走廊上,印度也有一些看法。但是在其他方面,实际上中印两国的合作,现在正在深入发展。中国很多企业在印度投资,比如说手机,印度目前的手机60%是中国企业在那里生产的,还有其他方面很多的合作。印度作为12.1亿人的大市场,又和中国同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同属于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同属于亚洲地区的国家,同属于上合组织成员,是金砖国家成员,是APEC成员,也是G20成员,实际上印度和中国有很多共同利益交汇点。

我们非常希望也欢迎印度参与“一带一路”,换一个思路,对中印来说就会带来巨大的好处。比如说中印如果能够通过共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能够打通两国互联互通的道路,那么印度的生产者以及商品进入中国,就会畅通无阻;而印度从中国获得资源,或者获得商品,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我们如果更多地从经济上来考虑,从两个国家合作可以获得的共同利益来考虑,可能要比这种比较短视的争论、争议,或者是抵触,能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收益。

上次也是在中心的这个会议室,参加亚洲国家记者采访团的印度记者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我当时给他回答是,事在人为,关键取决于印度参与“一带一路”的积极性和态度,如果积极参与的话,比如说将洞朗之争变为合作,共同延展青藏铁路,不是阻隔而是道路连通,那就不仅是那些朝拜人的道路是畅通的,而且将来经济上的往来,人员的往来,还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大不一样。中国是印度旅游人群最多的国家,这种流动的人群购买力对印度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现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以及建设能力,我认为是全球最强的。印度现在基础设施的欠帐很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与其去引进一些落后的东西,与其受一些国家挑唆纷争,不如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发展中的国家进行深度合作,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尽早实现互联互通,这对印度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当然,印度的积极态度,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行动,对中国也将是重大的机遇。

菲律宾《世界商业报》的

卡米尔·阿基纳尔多提问:

我们知道很多中国企业投资的项目在菲律宾政府的支持下正在顺利进行,请您谈谈对中菲关系的看法,您认为中菲两国下一步会面临着何种经济上的挑战?

菲律宾和中国历来是友好的国家,菲律宾也是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中菲之间文化渊源是很深的。最近几年杜特尔特总统对华政策有很大的调整,我认为这种调整是非常正确的,也会对菲律宾发展建设起到重大的作用。现在中国和菲律宾政府之间有很多合作的项目,也有合作的协议,包括对南海的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都会给菲律宾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好处,也使整个南海发展进入了一种良性互动,对于南海局势的稳定,也有重大作用。

所以,未来中菲关系发展和企业投资机会,除了政府之间合作,我认为更多的在于企业选择。菲律宾能否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这是中国企业关心的问题。有一次我给一个企业家班讲课,有一个企业家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他的企业现在在菲律宾投资水电项目,按照项目评估,这个项目收益比在中国国内多一倍,但是他还是感到不太放心,菲律宾未来三年五年,政局会发生什么变化?在菲的投资有没有安全保障?所以,我认为将来对中菲经济方面的挑战主要是,如何使中菲关系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两国安全合作与保障机制,使投资者对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和理性预期,认为企业在菲律宾投资是安全的,是可预期的,在菲律宾投资不仅能给菲律宾带来发展红利,而且企业也不至于有大的风险和挫折,我觉得这个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韩国联合有线新闻台王善泽提问:

事实上据我所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西方,确切来说是欧洲一些国家上。但是对于沿中国东部国家的合作项目,像朝鲜半岛或韩国,或者是中国东北方向的国家不够重视。请问是否对于朝鲜半岛、朝鲜、韩国这些东北亚国家,有具体计划或是准备加强联系。

“一带一路”建设现在已经进行了五年,这五年确实需要回头看,确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未来顺利发展,确实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提出更为清晰的思路。我个人认为,朝鲜半岛,包括整个东北亚地区,也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优先发展的方向。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北朝鲜和南朝鲜在考虑未来怎么加强联系和沟通,朝鲜明确地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未来工作所有的重点都要发展经济。所以,对于朝鲜、韩国和整个朝鲜半岛参加“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互联互通,打通和中国内地的经济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中国和韩国的联系现在就是畅通的,但主要还是通过海洋远洋运输,未来随着朝韩问题的解决,韩国与中国的陆路之路也是可以连通的,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东北亚正在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进程。今年在日本召开了中日韩三国总理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中日韩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这是亚洲地区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重心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的重心是在亚洲,亚洲目前经济体量最大的经济体主要在东北亚地区。加上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南亚、中南半岛、中亚和西亚。所以,目前亚洲经济体量最大的部分,可以起作用最大的部分,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部分,如果能够有机结合起来,相信未来亚洲会持续多年的繁荣,亚洲地区将会稳定保持世界的经济重心地位,这对整个亚洲都是最大的机遇。

亚洲地区整体的发展和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亚洲各个国家就受益越多。而不是像某些地区的某些国家,用剥夺其他的国家来获得自身的发展,获得自身的伟大,攫取自身的利益,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问题。

第三个方面,中韩自贸区是在东北亚最早签的自贸区协议,也是中国目前16个已经签署的自贸区协议22个国家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在中韩自贸区协议里面分几步实施,未来大部分商品会实现零关税。因此,中韩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和经济联系本来就比较紧密,如果韩国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在这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两国大通关的制度设计,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的设计,共同推动下一个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形成与发展,会使中韩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降低,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伊斯蒂科马杜尔·哈雅蒂提问:

您知道印尼很穷,我们国家没有钱,印尼参加“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投资的项目非常多,这就需要贷款或借很多钱,必然会导致印尼的债务负担甚至债务危机,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您这个问题您应该问印尼政府,或者问印尼的总统,因为吸引投资一定是印尼的意愿,而且印尼需要投资的地方和项目太多了。我2016年到印尼调研,发现印尼的电力非常短缺,道路非常堵塞,雅加达道路的堵塞,大大高于北京的堵塞,而且印尼摩托车人流和车辆非常壮观,穿行在各种车辆之间。印尼有很多岛屿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印尼有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将来要建100个港口,100个机场等,我想这么宏伟的计划,可能需要的投资是大量的。但是不要忘记您所在国家需要的所有投资,都是要通过风险投资评估的,并不是说不管哪个国家,不管什么项目,只要提出来投资需求,各个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就能响应。而设在中国的亚投行,目前有87个成员参加,它是要和世界银行、要和亚开行进行合作的,来自民营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它也会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进行风险评估的。所以,我认为需要担心不是印尼,而应该是对印尼的投资者,我投了资,能不能收回来?所以,我觉得这种担心应该是倒过来的,你所考虑的债务问题,实际上真的是应该由您们的总统来回答,到底国家有没有偿还能力?而不是请中国回答。中国应该考虑的是未来的被投资方有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债务负担?我认为这些事情确实应该是倒过来考虑的。

越南越通社记者阮氏秋提问:

请您谈谈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美国最近提出“美日印澳”计划和“印太”战略,您对此如何看呢?

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很大的挑战来自美国。从美国来说,他们有点不高兴,特别想另起炉灶,他们提出了美日印澳,想对冲“一带一路”。但是,美国2011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流产了,并没有成功,他现在提出的美日印澳计划,我认为也不会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没有形成一整套正确的理念、原则、内容、思路、推进方式,而这次美国国务卿在一次会议上讲,他说我要拿出1.13亿美元,来支持美日印澳的计划。大家知道,1.13亿美元是杯水车薪,什么都干不了,怎么可能使美日印澳形成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抗衡呢?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中国目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的幅度在30%以上,2017年北京会议签署的合作项目清单,达到270多项,现在进入常态化的就已经是240多项,其他的项目也在推进,目前投融资起码几百亿美元,美国提出1.13亿美元怎么可能启动一个抗衡“一带一路”建设的计划呢?怎么能破坏有这么多国家参与的受各国欢迎的“一带一路”呢?美国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而印度总理也没有答应,也没有说我参与或者承认它的计划,总理莫迪特别指出,印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不是战略的概念。

日本也没有积极表示要参与其中,澳大利亚可能会呼应一下,但是澳大利亚现在态度也在转变。前一段时间我与澳大利亚公使女士交流过,澳大利亚公使说,其实澳大利亚在很多方面还是跟中国的观点是一致的,比如说自由贸易,比如说维护多边体系。我说,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澳大利亚有很多方面追随美国,而且追随的目标并不对。所以,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概念下,1.13亿美金,就想给“一带一路”抹黑,就想给一带一路设障,这是非常愚蠢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印尼第六报道网的谭蒂提问:

中国现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多少产业园区?目前与多少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

75个产业园区,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印尼第六报道网的谭蒂提问:

好的。另外,因为我是来自印度尼西亚,我还想请问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了哪些合作?

我知道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合作,最大的一个合作是电力方面,比如说我们的鲁能、华能、中国电力在印度尼西亚都有投资,还有一些钢铁企业,也有一些在印尼的合资合作。在印尼还有商务方面的合作,比如说跨境电商等。但是其他更详细的合作项目,我还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印尼的合作是中国对外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

《缅甸事务》记者耶敏觉提问:

陈女士我个人非常尊敬您,因为您是一位女经济学家,这与我们国家不同。我来自缅甸,缅甸正在与中国就多个项目进行磋商,我们国家与中国已经展开了多项合作。但是缅甸人民,当然还有政府还有一些不同看法,对中国企业一些投资项目有顾虑,认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利益,而是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我们怎样才能做好解释工作,回应我国政府一些人受一些西方国家影响所形成的假设。缅甸人民组成了国家和政府,所以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些难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我今年6月份刚刚从缅甸调研回来,特别理解您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其实中国在缅甸已经有很多的投资,您知道,密松水库到现在为止累计投资90多亿了,中国企业在皎漂港也有投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投资进展并不是太顺利。到目前为止,密松水库项目已经七年了,还没有正式动工,中国企业前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这不是中国在缅甸投不投资的问题,而是缅甸以什么样的态度,政府以什么样的效率来办好这些事,使这种存量的投资活起来的问题,能够让大家看到这些可以给缅甸带来好处的项目进展顺利。缅甸目前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很大一部分电是靠从老挝去购买,而且购买的电价还是比较高的,缅甸是8美分一度买的,但泰国从老挝买的电是6美分一度,比缅甸低2美分。蜜松水库一个水库的发电量,相当于中国三峡水库的发电量,如果能尽快把这些项目做起来,中国原来的投资能发挥效益,也能解决缅甸的电力短缺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也包括皎漂港的建设,瓜达尔港的建设速度快,就能尽快地受益。

但是皎漂港建设提出也七年了,目前还在谋划阶段。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中国企业进去投资了,缅甸就发展了,而是当地政府要把这种欢迎的态度转化为行政效率,转变为政府做好民众的工作的实际效果。把这些对缅甸有巨大作用的,而且缅甸又迫切需要的项目启动并运营起来,尽快的变成能够使投资产生效益的可视性成果,这不仅仅是对中国投资的负责任,而且对缅甸未来长远发展能够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中国现在转移到缅甸的制造业,我知道已经有500家服装厂了,如果缅甸投资环境好的话,政府之间能把这些关系理顺,情况会大不一样。我了解到中国驻缅甸的大使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推进工作力度很大,媒体应该进一步地呼吁,推动缅甸政府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进一步密切地合作,为中国企业在缅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形成中国和缅甸两国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我觉得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现在已经12点了,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后面大家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有问题可以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陈文玲: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