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视角射击游戏究竟是什么视角

您的位置:
用上帝视角,看你的产品数据
作者:诸葛io
作为一个产品人,最骄傲的事情大概就是从零开始设计打磨出一款精美且实用的产品。作为互联网圈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几乎每一位PM心里都有一幅伟大的产品图景;然而悲催的是,夹在坑爹需求和要命研发之间的PM们,也都习惯了戏称自己为产品汪……许多产品人甚至会在画原型到凌晨之后茫然地问自己:越做越累越累越做,自己到底图什么呢?说好的对产品的掌控力呢?说好的话语权呢?说好的极致体验呢?说好的“伟大的产品经理”呢?现实为何如此骨感……
所幸是,近几年从硅谷刮来一阵“增长”风,在Dropbox、Facebook、Uber、Airbnb等大厂,PM带领着一众明星团队打造出了许多牛逼的数据增长案例。反究其原因,发现原来数据才是秘诀所在!有了漂亮的数据结果,既能牢牢掌控用户行为,又能拍在桌面上说服boss证明自己,何乐不为!
然而即便有如此利器,为何很多产品团队却并不敢对自己的产品展开大刀阔斧的数据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两类理由尤其值得注意:1、数据分析虽好,但这不是产品的工作;2、数据分析太难了,门槛太高新手害怕。
那么不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吧:
为什么产品人应该关注数据,新手又该从何上路?
为什么产品人应该关注数据
如上文所言,对于很多PM来说,设计、打磨、跟进研发和迭代,直到自己的“孩子”能顺利上线,是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工作。那么问题就来了:
孩子管生不管养,回头万一学坏了,是谁之过?
很多产品人潜意识里觉得,产品上线了就万事大吉啦~ 数据好不好看、用户开不开心是运营的事儿,与我何干。其实不然,一手促成的产品,作为PM,难道不想看着它越来越好么?
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产品人应该关注数据。不管你在做一个全新的设计、还是在维护老的功能,总有一些数据能清晰地反映出PM的工作成效,比如人们常说的PV/UV、DAU、留存率、装机量。以及,更重要也更细致的:版本更新率、功能使用率、核心用户转化率、新迭代对留存的贡献度……等等。
观察用户的实际使用方式、关注产品细节的数据表现、循序渐进地实验迭代,才能使得产品数据不断被优化,从而帮助PMs获得对产品的掌控力和话语权。
数据新手怎么办
开始讨论产品经理必须关注的数据指标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方向:这里我们只讨论普通PM需要关注的基础数据,暂不讨论BI分析和数据运营的其它细节。
那么让我们从一个类比开始。
都说PM就是产品的亲爹,那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亲爹”PM大概就是(假如存在的)天父吧:
假如上帝是产品经理
那么地球就是他的产品(之一)
而人类则是这个产品的用户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我们就可以画出一幅这样的示意图:
  图中不难看出,在【地球】这个App里,上帝会关心的基础数据有4个:
地球存活过的总人数——总装机/总访客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数——活跃用户
每年出生的人数——新增用户
每年的死亡人数——流失用户
并由此可以推出另两个基础指标:
人均寿命——留存/用户生命周期(LTV)
人口迭代效率/繁衍——传播
总结如下图:
  新增用户、活跃用户、留存用户、传播效率、流失情况,是产品人必须关注的5项基本指标。
让我们来逐一拆解这5项指标:
* 上帝视角:地球上每年有1.4亿人出生;
* 产品视角:新用户增加的数量和速度
产品平均每天有1000位新用户(日新增用户数)
产品上月新增了3万位用户(月新增用户数);
* 微解读:新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产品增长的基础。
* 上帝视角:目前,地球上总人口数为70亿(70亿人活着)
* 产品视角:有多少人正在使用产品
产品平均每天有2千用户活跃(日活跃用户数,亦称「日活」或「DAU」)
产品上月共有5万名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数,亦称「月活」或「MAU」)
* 微解读:只有活着的用户,才有可能为产品带来价值。
* 上帝视角:人类的平均寿命为72岁
* 产品视角:用户会在多长时间内使用产品
每100位新用户,在新增的第二天还有多少人使用产品?(次日留存率)
每100位新用户,在新增的一周后还有多少人使用产品?(周留存率)
* 微解读: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越久(活的长久),对产品的潜在价值越大。
* 上帝视角:一对夫妻一般会在23岁左右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
* 产品视角:
平均每位老用户会带来几位新用户?(病毒系数)
老用户一般在注册(新增)后多长时间带来新用户?(传播周期)
* 微解读:如果你的产品,新用户主要靠病毒传播的方式增长,那么,只有在病毒系数大于1的时候,产品才可能出现爆发式的指数增长;同事,传播周期越短,增长速度越快。
* 上帝视角:地球上曾经有1,080亿人生活过,如今都已逝去
* 产品视角:
一段时间内流失的用户,占这段时间活跃用户数的比例(流失率)
* 微解读:只有当产品新用户增长的速度大于老用户流失的速度时,产品的活跃用户数才会是正增长。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将上述5项指标统称为「上帝指标」
  第七指标
于此同时,对于多数互联网产品来说,还会涉及到用户付费、广告点击等涉及商业变现的用户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祭出5项上帝指标和总访客之外的第七指标:付费 Revenue。
所有能给产品和公司带来收益的行为,都可被认定为”付费行为“,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订单、点击广告、送鲜花、积分兑换等。
话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从「上帝指标」中推导出适用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的「AARRR用户分析模型」了:
  获取(Acquisition):用户如何发现(并来到)你的产品?
激活(Activation):用户的第一次使用体验如何?
留存(Retention):用户是否还会回到产品(重复使用)?
传播(Referral):用户是否愿意告诉其他用户?
收入(Revenue):产品怎样(通过用户)赚钱?
关注数据、关注「上帝指标」、关注2A3R。至此,产品人已经踏出了产品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清楚看见每一次迭代对用户的普遍影响。所以,别等啦!赶紧把自家产品的数据挖出来,感受一下站在上帝视角手执利剑的感觉吧!
BTW,如上文所说,理解「上帝指标」只是产品人在数据分析之路上的第一步。如何通过数据分析精细化地衡量版本迭代效果、如何挖掘出产品优化的关键点、如何发现用户的”惊艳一刻“、用户画像和同期群又是是什么鬼……产品人的执剑之路还真是遍布魑魅魍魉,更多分享,敬请关注。
作者诸葛io
(转载请保留)
置顶推荐热门话题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中国新闻周刊网
世界那么大,换个视角呢?文:胡博
来源:南都周刊(ID:nbweekly)恭喜你打开了上帝视角但是你能认出来上面的照片是什么吗当身处太空或者月球表面的宇航员们回望地球时,感叹人类渺小之余,他们还经历着一种在人类认知上的转变:从多数人无法体验的角度观察熟悉的家园及城市时,产生如同世界之大而人类纷争及边界的狭小的感慨或者想法。这就是「总观效应」。美国人本杰明o格兰特并不是个宇航员,但自 2013 年开始,他的 Instagram 账号(Daily Overview)展示了一系列从「造物主」的视角探视人间的卫星图片,至今已有将近 50 万粉丝。从纽约中央公园(他现居纽约)到荷兰的郁金香田,再到中国著名的元阳县梯田(他也来过中国旅游),本杰明的图片仿佛是一次环球旅行。▲美国堪萨斯州埃德森的枢轴灌溉农业景观▲西班牙科尔多瓦省的橄榄树种植园▲中国云南省元阳县的梯田▲西班牙南部港口阿尔梅里亚的温室▲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棕榈种植园▲美国佛罗里达德尔雷海滩的一处居民区▲巴黎凯旋门▲水城威尼斯一个普通人怎能发布高清的卫星照片呢?原来,从小向往外太空的本杰明对「总观效应」同样着迷,他希望人们也能够体验那种奇妙的感觉。当他意识到苹果地图和谷歌地球的大多数图片均来自商业公司时,他主动联系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DigitalGlobe。后者是全球领先的商用高分辨率地球影像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著名的「快鸟」卫星便属于它。这个合作伙伴当时对陌生人第一反应便是「我们要查查你的背景」在核实本杰明没有阴谋之后,他们签署了这项计划。本杰明将人们从地面上与太空中观看地球的转变称为某种「存在的二重性观」:「我认为在感受那种转变的困惑的过程,是一种健康的锻炼,因为我们通常看得不够宏观」本杰明说。▲意大利帕尔马诺瓦小镇▲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太阳能发电厂▲准备驶入新加坡港的货轮与油轮▲德国埃尔斯多夫露天煤矿的斗轮挖掘机▲意大利纳多环形测试跑道▲美国加州新布拉兹巴坝水库的水上住宅▲美国南加州物流机场的 " 飞机坟场 "▲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涡轮形互通式立体交叉桥世界那么大,换个视角再看呢?回到开头向你提出的问题:能认出来这张照片里面是什么吗?▲这是荷兰利瑟一片郁金香田图片来源:Daily Overview 网站微信 ID:nbweekly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起底过王立军,拯救过自来水,关注过失独群体,报道过泡汤城市,发掘过机关食堂的秘密…每天与你分享精品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推荐阅读点击图片阅读 | 北大尖子生留学被坑,沦为外卖小哥,直到 58 岁时他却震惊了世界点击图片阅读 | 一个快递员死了,多少人心有戚戚?点击图片阅读 | 31 岁嫁给王子,41 岁娶 26 岁小鲜肉,这个香港姑娘最后做了自己的女王。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头条新闻22小时前
头条新闻19小时前
头条新闻17小时前
头条新闻11小时前
中新网14小时前
中新网18小时前
头条新闻11小时前
头条新闻11小时前
头条新闻11小时前
头条新闻11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
中青网22小时前
参考消息25分钟前
中青网昨天
中青网昨天简介/上帝视角
&一部小说或者说一部影视,是从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这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视角问题。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都能用来讲故事。不过,第二人称叙述和人们的阅读习惯相悖,所以只在极少数实验文学中被使用。叙事类作品基本上都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即是以“我”为叙述者,只讲“我”参与,“我”看到,“我”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局限性很大,情节发展一旦离开我的“视野”,就不得不住笔。所以,在成熟作品中,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很少,多半是因为主人公有特殊的性格或者异常的经历。比如和《尘埃落定》,主人公是智障,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显然要比站在正常人的角度看他们更有趣。 在成熟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这其中又分两类,一类是跟随着主人公,或者一个叙述者展开故事,只讲他参与的,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比如中的故事,大部分是以华生医生的视角来叙述。《寻秦记》长达二百万字,竟然完全跟随着主人公项少龙的视野展开故事。 这样叙述局限性也很大。所以,成熟多半使用另一种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上帝视角”。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作者可以写出故事里的一切细节,不管从逻辑上讲这些细节是否会有人观察到。比如一个人梦到什么,想到什么,某个角色独自在家时做了什么,两个人密谈了阴谋,或者去写根本没有任何人在场的自然风光等等。前一段故事写甲军,后一段立刻转到对垒的乙军。 使用这种视角时,作者仿佛书中世界的上帝,可以自由塑造了其中的一切。比如在刚刚上演的电影中,几只雪地犬在附近独立谋生的情节,就是用“上帝视角”叙述的,因为根本没有旁观者,或者监视器记录它们的行为。
模式/上帝视角
上帝视角第一种模式:上帝般的路线 即作者无法从侧面表现任何事情,只能绕过去写出来,并且带有极度自我中心的RP倾向。例如描写A被B别人偷袭,正常视角的写法是“A听到身后的脚步声,猛回头,却被突如其来的大力推倒在地,A吓晕,恍惚中听到B的声音”。上帝视角则是“A站在那里,B偷偷走近,我回头,B猛推A,我晕过去,B说”。 当然这只是最浅显的例子,实际操作很有难度,不但要写得好像世界每个角落都同时被看,还要夹带神奇的第一人称X第三人称轮流转换,第三人称自我赞美,第一人称YY。(实例:黑夜妖 人物多,情节乱,区分困难,模式重复,人称紊乱,上帝到不能再上帝。)上帝视角第二种模式:上帝般的思想 如果第一种模式只是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极大困难,那么这一种,除了兼备第一种的优点之外,还凸显出极端自恋和的巨大雷点,以此就能劈你个准,不愧为时下的主流雷。 其实上帝般的思想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无限的自恋,无限的被恋,无限的 。主角天下无敌美貌天下无敌好运气,喜欢他/她的人天下无敌多,然后主角就这样被喜欢着喜欢着……天下无敌了。而且,文中出场的人物出场道具,除了反派角色和茅坑,一律美得似魔似幻风中凌乱,独一无二NO.1。
与“凡人视角”的比较/上帝视角
“凡人视角”
和“上帝视角”相比,另外两种主要的叙述方式可以称为“凡人视角”。即使角色是一个,即使他极聪明,极有洞察力,没看到就是没看到。即使写一个法力无边的巫师,或者一个有思维透视功能的人,他也不可能全知周围的一切。
如果本文读者中有从事过编辑工作的朋友,会有这样的经验:初学者投来的稿,第一人称叙述占了极大比例,初学者最喜欢讲“我”看到的一切(有许多初学者的小说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经历)。而到了成熟作者那里,“上帝视角”才成为普遍现象。初学者往往并没有严密的构思。他们在小说里使用第一人称时,显得结构松散,唠唠叨叨,夹杂着大量的个人感情发泄,作品可读性很低,以至于有的商业文学刊物在征稿启示上直接标明,本刊拒绝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大部分刊物不标明,但编辑私下里会说,他遇到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就甩到一边,先看用第三人称讲的故事。
为什么初学者如此热衷于第一人称叙述呢。因为他们多半没有受过文学训练,只是把生活中原本的叙述习惯直接带到小说写作中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述一件事情,既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第一人称叙述),也可以从中立角度出发(第三人称叙述)。但哪个使用得更多呢?和文艺作品相反,恰恰是第一人称叙述!因为现实中的我们无法知道一个事件的全貌,无法了解在眼睛和耳朵范围外的细节。
通常情况下,总显得比生活精彩。人们是愿意晚上看电视剧呢?还是和家人长谈白天发生的事情呢?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前者。一个上了年纪的女观众,可以为爱情剧落泪,但很少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的落泪。一群同事凑在一起,可以议论一部流行电影,而不议论身边的琐事。
这种精彩和“上帝视角”有极大关系:作者可以自如地叙述一个事件里的各种细节,自由地把它们拼凑剪辑,以显示出某种意义。比如,画面远处一男一女在热吻,近处一个女人边旁观边落泪。房间角落里一枚定时炸弹在倒计时,房间里不知情的人过着正常的生活。作为观众,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从而被激发出相应的情绪。或者,编导对着一件物品给出特写镜头,以显示它有特殊意义。
&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凌乱地、片面地、事无巨细地观看一个事件。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一个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只能看到一团乱麻。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现实剧”的观众,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人在眼前匆匆上场又下场,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缺乏清晰的联系。总之,我们眼里的世界支离破碎,紊乱无序。即使是一位技艺娴熟的作家,他可以在作品里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有意义的世界,但他仍然要过着无序的,零乱的生活。
&然而,人的生来具有“闭合”倾向,“自组织”倾向。即把散乱的观察材料组织在一起,形成某些联系,构成某种意义。有的人能够保持客观,通过不断扩大自己观察范围来满足这个要求。但相当多的人并不具有这样的自觉性,他们只是靠想象,臆测来弥补观察的不足,在胡思乱想中把“凡人视角”扩展为“上帝视角”,自以为了解所处事件的一切,自以为了解亲朋好友身上发生的一切,直到某件事大吃一惊为止。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09:05
贡献光荣榜你也许从没意识到,上帝视角下的地球美得有多震撼!
扫描,分享朋友圈
最近,TripAdvisor 猫途鹰拍了部,讲了一个女主角对父亲从误解到理解,并追随父亲的足迹看风景的故事。短片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有时候,不懂他选择的人生是因为没有见过他所见的风景。启程,去旅行,去看看不同的世界。」世界与你想象中不同。旅行的意义,或许是换个视野,看看世界与人生的其他可能。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发现的一个网站,。你知道世界很大、地球很美,但人类太渺小,这种美总是无法完整确切地体验的,除非你从一万里的高空,以一种上帝视角俯瞰我们所居住的星球。而这也是&Benjamin Grant 开设 Daily Overview 的初衷——每天一张地球的俯拍绝美大片,不一样的视野,也许能对我们看待这个星球的方式产生些许影响:原来地球还有这样的美,我们却从未意识到。另一方面,我们或多或少能从中感受到人类的伟大。人类的活动,就像是对地表地貌进行了一番彻头彻尾的改造,影响力之大和迅猛,令人叹服。我们在地球这颗小小的蓝色星球上,都留下过怎样的痕迹?你可以从本文精选的几十张照片中感受一二,也可以前往 ,或作者的 :Daily Overview (@dailyoverview) 欣赏。数英网用户原创,如需转载请遵守文章底部规范!1、美国弗吉尼亚州,全球最大的煤矿装卸站点。图为载满煤矿的货车。2、阿根廷拉普拉塔,城市构造以严谨的棋盘式布局闻名,曾在 1889 巴黎世博会上获「未来城市」荣誉。&3、美国图森,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世界最大废弃飞机基地,有「飞机坟墓」之称。4、荷兰弗莱福兰省的农场。5、法国昂蒂布的一个港口。6、岛国巴哈马,潮水冲击岛岸,形成了海面上独特的褶皱。7、西班牙莱夫里哈的太阳能发电塔。8、美国华盛顿,公路从森林中优雅地穿过。9、在沙特阿拉伯的农场,圆形灌溉区域就像沙漠中的「绿色唱片」,十分显眼。10、丹麦哥本哈根是个居民酷爱骑行的城市,图为一条 200 米长的自行车坡道。11、西班牙韦尔瓦,水果树沿山路一路种植。12、葡萄牙韦德堡,矿地周边的废旧池塘,矿物排入水中,与稀泥浆形成奇妙色彩。13、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沿海小城那不勒斯,全美年度最佳海滩度假地。14、美国的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是美国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原野,内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15、荷兰利瑟的郁金香花田。大自然是最美的调色盘,我终于信了。16、卡塔尔多哈,立交桥被建成四叶草式,可以让两条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免停车直接交汇而过。17、密恐症患者注意!前方高能!西班牙科尔多瓦山上的橄榄树。18、美国旧金山呈铁锈红色的盐池。19、伊朗沙代甘的一个海湾,水流的走向就像树叶的茎脉。20、美国内华达州的太阳能厂,场面颇为壮观。
数英转载规范*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网立场
1.在转载文章开头与结尾标注“文章作者”、“来源:数英网”并附上本文在数英网的链接;2.在文章结尾加上介绍:数英网()是中国顶级数字业界平台,探讨品牌营销、市场传播、广告创意设计等;3.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联系作者本人!
扫描,分享朋友圈
|后参与评论
互相关注私信
企业与员工私信
还可以输入300字
该用户邮箱不存在,请重试!
请输入密码!
企业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没有企业帐号
资料更新成功!
关注微信,一起数字进行时
手机扫一扫,下载数英APP
手机扫一扫,下载数英APP
Part of the DM Un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视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