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雷军用什么手机是国产手机的教父有何疑问

脱口秀名嘴王自健要做手机 网友吐槽:放过国产手机吧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马云雷军周鸿祎 这些大佬都在客串影视剧-中商情报网
马云雷军周鸿祎 这些大佬都在客串影视剧
来源:虎嗅网 责任编辑:mahuiling
嘛就是一场戏,混得好全靠演技。
来自中新网的消息,马云即将参演刚在广州开机拍摄的电商创业轻喜剧《我在梦想大道东》。据称这个剧的主题是“电商创业”,主要讲普通电商创业者故事,同时“具备热血励志和浪漫爱情元素”。如此一来,马云参演也就顺理成章了。#能炒作的好导演,果然不看脸#据说这个剧不仅拉到马云来客串,连雷军、任正非都会作为彩蛋都会“给观众惊喜”。但雷军跟任正非算电商老板嘛?
马云和任正非并非天下先,其实一直跟圈走得很近的张朝阳早就这么玩了。2014年9月,与搜狐最知名自制剧《屌丝男士》齐名的《极品女士3》开播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查尔斯张居然在其中客串上市公司老板的角色,与女星姚晨同台“本色出演”。而即将与马云同剧演出的雷军也不是第一次客串,据说他将在《教父》(国产)里跟黄晓明演对手戏。
这种情况下怎么能缺了业界知名的大炮周鸿祎呢!今年5月,正在拍摄的科幻电影《三体》就有周鸿祎的客串,当然还免不了植入一下自家的硬件产品“360小水滴”摄像机。据说《三体》粉丝还很希望百度李彦宏也来客串,可这个呆萌的老板真会出来吗?#要不要植入一下百度贴吧#
国内互联网大佬是不是太无聊了才这么拼了老脸串剧?也不一定啊,国内这些大佬的娱乐精神说不定是被国外大佬们带起来的呢,比如谷歌。在2014年播出的讽刺喜剧《硅谷》(第一季)当中,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在第一集中就客串了一把,虽然只是一闪而过。
大佬们客串剧也不是自娱自乐,多少都会埋一些私货,比花钱请明星做效果好多了,而导演们也乐得请大佬们出演,就算演技贴地也不要紧,观众们都能原谅这些非科班出身的人——演技精湛了反而是大问题了不是么?
不难想象,未来的中国影视作品中,IT、互联网大佬的戏份应该会越来越重。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中方信富:蓝筹坚挺成长低迷结构分化初步显现
洛阳钼业中报拟10转20净利下滑逾五成
洛阳钼业8月......
如今社会中大部分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用一部手机......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主席肖钢8月29日召集50家证券公司董事......
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建设改造行......
&据cnbeta网站消息:8月13日,小米举行新品发......
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
今年以来,股权众筹逐渐成为高净值人群新的一个理财渠道,......
综艺《挑战者联盟》
综艺《挑战者联盟》在深圳录制......
电视剧《左手劈刀》海报
左手劈刀第13集剧情介绍&主题:国产手机已全面对抗日韩手机,为什么国产汽车做不到?雷军来管用吗?
&浏览:3446&& 回帖:108 &&
泡网分: 2.921
帖子: 1635
注册: 2011年02月
imokay 发表于
说到手机和汽车就不得不提BYD。华为的手机一大半是BYD做的,小米的手机也有很多是BYD做的,BYD一只手助力中国手机行业,把中国手机推向了世界潮流顶端,另一只手推动了国产汽车业,研发了DTI、DCT、纯电、混电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其实这些技术世界上也没几个厂家能做,但大家只认他的谐音是逼养的,这不是郁闷吗?比亚迪电池早不行了,出货量严重下滑还没力神高。
泡网分: 13.849
帖子: 8208
注册: 2008年11月
做手机的是些什么企业,做汽车的又是些什么企业?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6.936
帖子: 1834
注册: 2007年01月
含光门外 发表于
雷军做手机核心团队的七个人人人都是是顶尖人才,这里甚至还有谷歌的安卓全球副总裁之类的中国企业能挖到的最高的国际人才。没技术积累,没专利积累,连走出国门都不行。看看印度新闻吧,立刻就被索赔禁售了,小米根本就不敢去欧美,但是华为敢。
泡网分: 16.662
帖子: 2590
注册: 2008年07月
如果要是由刘跨越用引进高铁车厢设备的手段来做汽车,到今天会不会是完全另一种局面?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泡网分: 3.864
帖子: 4738
注册: 2014年03月
pkpkpkpk 发表于
没技术积累,没专利积累,连走出国门都不行。看看印度新闻吧,立刻就被索赔禁售了,小米根本就不敢去欧美,但是华为敢。...印度不是全世界小米在海外有市场,而且不少国家都有,你想想对他来说甚至都不用自己开发米粉们就帮他做了二十多重语言版本的MIUI,这是以前工业思维的企业做不到的,另外小米死了也跟我没关系。
以前诺基亚也是觉得苹果没啥技术并且当时诺基亚在技术上的投入确实比苹果多。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35
注册: 2015年03月
醉未醒 发表于
这个一定要喷!何谓国产?小米的手机也是富士康代工的!主要部件还是进口的!你哪有那个生产能力!
你可能拿个设计图让BBA,两田给你代工吗?
...设计也不可能是国际一流,天朝从来就没掌握过显像核心技术。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08
帖子: 2683
注册: 2014年08月
看六界风飘 发表于
大众没有爱信,好歹DSG也能顶一下,人家好歹六档七档十档都有,自主们除了吉利可以指望一下DSI的6AT,其它的就只有奇瑞的4AT了吧?很多采购方面还是基于成本。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有没有必要。否则那些第三方汽配厂,早就不存在了。整车企业考虑的是如何将零部件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成品,而不是零部件上单方面追求,他们是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卖整车的,而不是卖发动机,变速箱之类的零部件。 本帖最后由 urin1010 于
12:22 编辑
泡网分: 45.389
帖子: 15299
注册: 2006年07月
说个题外话,国产手机这么风光靠的可不是性能、产品,比东西还是差很多。反过来我觉得车子靠手机的操作模式玩不转。
泡网分: 2.375
注册: 2011年04月
你说的什么镜头组超声波马达成像芯片苹果自已能生产吗好吧,假设美帝也不会。但是智能手机是谁掀起的浪潮?比概念,只怕我们更不是对手。。。
泡网分: 27.375
帖子: 4002
注册: 2004年12月
拿哈弗H9来说,同样的价格30万在美国可以买到奥迪Q7了,
我一直搞不懂,国内人工等生产成本都比美国低很多,为啥国产品牌这么贵,
我估计哈弗H9的成本应该就七八万元,剩下的都是存利润
别不相信,Q7在美国卖30万还能赚钱,你想想奥迪Q7的成本在想想H9的成本
Q7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估计成本也就十七八万元
如果Q7国内生产成本十七八万,那H9多说也就七八万的成本
你说国产汽车行业暴利不?
反正差不多的价格我是肯定不会买国产车,除非同样的东西国产车价格做到进口品牌的一半我在考虑,
苹果6卖5000,如果小米魅族卖3500,你会买小米魅族吗?
大多数人肯定会添1500买苹果6。
但是,如果小米和魅族旗舰卖2000块,就会有很多人放弃苹果6去买经济实惠的小米魅族。
电视不也一样吗,国产电视卖得好是因为便宜,sony卖1万,同样的东西国产只卖4000销量能不好吗?
如果同样的东西国产电视卖8000,99%的人都会选择加2000块买sony
国产汽车能不能像家电一样逆袭国外品牌,还是要看价格,啥时候价格不暴力了,销量自然就上来了 本帖最后由 aaadzy 于
21:06 编辑
泡网分: 1.368
注册: 2015年03月
要促进自助品牌加快发展,我先建议:
1,允许改装。这样我们的供应商才能拼质量、拼技术。我后造车厂采购到质量过硬又便宜的配件。
2、估计自主品牌之间举行汽车赛事。你有能力赛车,开发民用量产版更不在话下。
———————————————
当务之急立刻开放改装轮毂,轻量化轮毂更结实、更安全、更省油(能省1~2升)。
为什么山寨多,因为法律不允许,山寨杂牌军在做;什么天价,因为量少且只有老外几家在做,如果国内几家正规厂在做,价格绝对跳水。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22.007
帖子: 2002
注册: 2004年10月
我不太同意你的判断;
华为Mate7暴利吗?,也许是;华为低端手机暴利吗?也许不是;
但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就是要有很好的利润才能做的更久。长城就该找到他的“Mate7”车型;
还有产品成本绝不仅是人工和材料,特别是在中国。Sony 电视国内卖1万,有可能比美国同型号Sony贵,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的人工和材料之外的成本。
如果看看我举的 trek 碳纤维公路自行车为例,国内只是组装, 大部分起价都在1万4以上,套件和轮组的价格都很透明。
国内汽车行业的突破就该如此发展,才能做大做强。
aaadzy 发表于
拿哈弗H9来说,同样的价格30万在美国可以买到奥迪Q7了,
我一直搞不懂,国内人工等生产成本都比美国低很多,为啥国产品牌这么贵,
我估计哈弗H9的成本应该就七八万元,剩下的都是存利润
别不相信,Q7在美国卖30万还能赚钱,你想想奥迪Q7的成本在想想H9的成本
Q7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估计成本也就十七八万元
如果Q7国内生产成本十七八万,那H9多说也就七八万的成本
你说汽车行业暴利不? 本帖最后由 zigeun 于
21:18 编辑
泡网分: 12.883
帖子: 1517
注册: 2008年04月
aaadzy 发表于
拿哈弗H9来说,同样的价格30万在美国可以买到奥迪Q7了,
我一直搞不懂,国内人工等生产成本都比美国低很多,为啥国产品牌这么贵,
我估计哈弗H9的成本应该就七八万元,剩下的都是存利润
别不相信,Q7在美国卖30万还能赚钱,你想想奥迪Q7的成本在想想H9的成本
Q7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估计成本也就十七八万元
如果Q7国内生产成本十七八万,那H9多说也就七八万的成本
你说国产汽车行业暴利不?
反正差不多的价格我是肯定不会买国产车,除非同样的东西国产车价格做到进口品牌的一半我在考虑,
苹果6卖5000,如果小米魅族卖3500,你会买小米魅族吗?
大多数人肯定会添1500买苹果6。
但是,如果小米和魅族旗舰卖2000块,就会有很多人放弃苹果6去买经济实惠的小米魅族。
电视不也一样吗,国产电视卖得好是因为便宜,sony卖1万,同样的东西国产只卖4000销量能不好吗?
如果同样的东西国产电视卖8000,99%的人都会选择加2000块买sony
国产汽车能不能像家电一样逆袭国外品牌,还是要看价格,啥时候价格不暴力了,销量自然就上来了暴利源于合资品牌联合垄断,什么时候中国品牌汽车质量和性能都领先了,价格自然下来
泡网分: 14.176
注册: 2007年06月
路还远,车的三大件都没完全吃透。比如BYD可以给车装上N种电子设备配上巨牛的加速,再来个低廉价格足以可以干掉5系,但是底盘悬挂,行车姿态,车身钣金件,变速箱调校等则输了几条街。
泡网分: 1.536
注册: 2014年02月
jsszkkk 发表于
暴利源于合资品牌联合垄断,什么时候中国品牌汽车质量和性能都领先了,价格自然下来...亲你的意思是 国内车的增值税消费税你出?
本帖由 iPad Air (wifi)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536
注册: 2014年02月
jsszkkk 发表于
暴利源于合资品牌联合垄断,什么时候中国品牌汽车质量和性能都领先了,价格自然下来...因为合资品牌要把一半的利润送给 啥都不干的 国内车企。
本帖由 iPad Air (wifi)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63
帖子: 1081
注册: 2015年01月
拿哈弗H9来说,同样的价格30万在美国可以买到奥迪Q7了,
我一直搞不懂,国内人工等生产成本都比美国低很多,为啥国产品牌这么贵,
我估计哈弗H9的成本应该就七八万元,剩下的都是存利润
别不相信,Q7在美国卖30万还能赚钱,你想想奥迪Q7的成本在想想H9的成本
Q7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估计成本也就十七八万元
如果Q7国内生产成本十七八万,那H9多说也就七八万的成本
你说国产汽车行业暴利不?
============
你这个观点有个非常错误的地方,虽然国内汽车确实也算暴利
国产汽车在中国被收的税也很高,否则照你的说法,为啥Q7在中国也很贵呢
H9实际成本是七八万不假,但是加税后那就是30万
泡网分: 1.063
帖子: 1081
注册: 2015年01月
pitZhong-1 发表于
看好华为,掌握BP核心技术,与只能比的也就移动芯片的全球老大高通了。
未来,一定是无线通讯+智能终端的天下,连wintel也后事难料。要是你说TG和英国人或台吧子翻脸了,这ARM公司,台积电不干了,华为该咋办哟
泡网分: 4.524
帖子: 4994
注册: 2013年10月
红龙008 发表于
拿哈弗H9来说,同样的价格30万在美国可以买到奥迪Q7了,
我一直搞不懂,国内人工等生产成本都比美国低很多,为啥国产品牌这么贵,
我估计哈弗H9的成本应该就七八万元,剩下的都是存利润
别不相信,Q7在美国卖30万还能赚钱,你想想奥迪Q7的成本在想想H9的成本
Q7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估计成本也就十七八万元
如果Q7国内生产成本十七八万,那H9多说也就七八万的成本
你说国产汽车行业暴利不?
============
你这个观点有个非常错误的地方,虽然国内汽车确实也算暴利
国产汽车在中国被收的税也很高,否则照你的说法,为啥Q7在中国也很贵呢
H9实际成本是七八万不假,但是加税后那就是30万买车的时候不是交税了么?难道车厂造一辆车出来也要交税?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22.007
帖子: 2002
注册: 2004年10月
继续问:5年后,国产车能全面抗衡合资车/进口车吗?
是因为国产车从业人员在收入上不如国产手机行业吗?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小米,制度不是核心,雷军才是。对外谦逊有加的雷军在管理上更多体现了强势、霸道的一面。他主要负责“两头”——战略和产品细节,并在小米所有的决策中拥有最终决定权。一位与雷军相识多年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雷军曾说过,过去的行业是慢的,允许你有时间以制度来保证周期很长的项目。但现在速度太快,需要随时可以调整的模式,这要求他必须一直管到底。最后却也格外重要的一点:他体验过被互联网公司轻盈超越的挫败感,所以他要求一切都必须是快的、新的。小米的员工上下班从不打卡,但也要承受高工作压力,他们的工作时间普遍是“朝十晚十”,即早10点上班,晚10点下班。通常,夜色笼罩的清河小营只有小米总部一栋大楼亮着光,随着员工增长,后来又变成了三栋。一位员工称,公司发展太快了,如果哪一个环节慢下来,他们就会给它贴上标签,称之为“瓶颈”,如果这个“瓶颈”是人为造成的,他们会直接告诉他——你成了公司的瓶颈。“你总能体会到雷军那种因为亢奋、焦虑所带来的强迫感。”一位接近雷军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锤子手机发布会结束后的次日凌晨,他接到了雷军的电话,雷军反复问他:“你觉得锤子会对行业有什么影响?”不难想象,对于这位花了20年时间才实现今日成绩的企业家而言,离梦想只差一步意味这什么。“整个公司都处在非常饥渴的状态,红着眼睛向前跑,而雷军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另一位三年前加入小米的员工说。这名员工说,什么时候雷军慢下来了,整个公司都会感到害怕。他也有犹豫的时候,他经常一边喝着可乐,一边不停地擦桌上的灰尘,他会把同一个问题连续问上10遍,但是你根本不用回答他,因为他会一遍一遍重复自己的观点,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雷军的管理风格和思路形成于金山时期,而金山曾被联想控股,所以深受联想影响,是经典的流程化管理,其基本逻辑是通过管理优化达到成本降低。小米时期的雷军留下了联想的精华——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以及“复盘”,也保留了金山时期的管理风格——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将心比心。其余全部抛弃。在有些人看来,雷军就是一台机器。他按时上班,深夜才从办公室离开,他坚持跑步、滑雪,午餐吃得很简单,刻苦而自律,精力非常人能比。一位早年接触过雷军的记者说,她在2005年见到金山时期的雷军,就像今天一样——双眼布满血丝,看起来是一个常年过度心虑的管理者。雷军当时拿着一台诺基亚黑白小手机,上面还挂了一个手编的手机链。他侃侃而谈他重复了很多遍的理想,最后,雷军还热心地教授这名记者如何巧妙的提问。而在另一些人看来,雷军令人着迷。他的下属会为了得到他的一句赞扬从半夜忙到黎明。小米内部曾流传一个故事,早年下属在帮雷军办公室搬家时,下属把每一件物品贴上标签,搬过来之后,连书架上书的摆放次序,都与搬家前丝毫不差。这种核心员工对雷军的高度认同感和忠诚,是让其可随时调转方向、调整战略,以全员之力完成目标的原因之一。除了金山、联想外,雷军另一个管理师承来源苹果——乔布斯时代对产品的强控制力。但这种「事无巨细」的强势和控制不是源于对权力的迷恋,而是一名产品经理式的挑剔和完美主义。——雷军继承了这一点。举一个小例子,小米每年产品发布会展示的PPT,都会被修改几十次,雷军会仔细研究每一个条目、用词,他不希望出现任何的小差错。一位金山的老员工曾向记者评价多年前的雷军是守正出奇的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生存,善于合作,善于发现和创造,但不善于抢夺和征服,内心瞻前顾后,太过谨慎。如今来看,这种犹豫和瞻前顾后,逐渐被成功所带来的自信所覆盖,未来人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雷军固执而凶悍的另一面。雷军还抛弃了什么?在组织架构上,小米摒弃了传统公司通过制度、流程来保持控制力的树状结构,小米的架构直面用户,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雷军将权力下放给七位合伙人,类似于“地方自治”,合伙人拥有较大自主权,且不互相干预。同时,业务部门内没有层级关系、职级名称、不考察KPI,所有人看上去都是平等的。雷军说,小米的架构只有三层:联合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小米的联合创始人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和能力,分管2-3块业务。比如林斌负责战略合作;黎万强负责小米网和市场(现归林斌负责);洪锋负责MIUI;黄江吉(KK)负责Wi-Fi模组、云、路由器;周光平负责手机硬件、供应链(现供应链由雷军直接负责);刘德负责工业设计、生态链,王川负责小米电视、盒子以及内容。你可以从中看到Google和苹果的影子。前者在2008年开始了去中心化调整,解散了负责协调工作的运营委员会(OC),将权力分割成几个PA(产品中心),各自由一个副总裁来负责。以前在OC中相互影响的高层变为单线通往CEO,以提高沟通效率和积极性。同时,小米这种以功能而非分部制来划分的模式又类似于苹果,乔布斯讨厌类似势力范围分割的体制,希望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一个战略、一种信息,小米借鉴了这一点。但苹果的缺陷在于高度中央集权,Google内部因为自主形成的项目过多所以非常混乱,存在着大量“双重领导”。小米通过向合伙人来分权,以及让合伙人来控制员工在“一定限度之内的无章法”,规避了上述两者的缺点。小米已经是一家拥有8000名员工的大型公司,通过合伙人来掌管公司的好处在于可以互相制衡、人尽其用,同时效率极高。但缺点在于,如果合伙人能力不够就会极大制约其所管辖业务的发展,并且,容易带来内部竞争。在小米,联合创始人大致分为两大流派,一派以黎万强为主,成长于充满着机遇、匪气和创新精神的中关村。另一派以林斌为主,他们主要来自Google、微软、摩托罗拉等国际巨头,拥有一整套严丝合缝的思维体系和管理哲学。黎万强在很长时间内扮演着小米二号代言人的角色,他去年著书《参与感》,三个月就卖了40万本。去年底,黎万强离开小米前往硅谷深造,小米电商业务归至林斌麾下。一直负责后台业务的林斌开始频繁露面,并在近期代表小米发布了智能家庭一组新品。王川是最后加入小米的合伙人,他曾是电子书阅读器多看的创始人。小米电视团队相对独立,在距离小米本部11公里之外的北苑媒体村办公,近日才将迁回本部。王川是雷军故交,也是圈内创业元老,个性骄傲、刚烈,虽然较晚加入小米,但对外部竞争者的业务争抢较主动、激烈。去年,王川一手创立的多看项目归于洪锋手下,同时,电视业务进展较为不顺,足以想象其压力。近日,随着小米新电视的发布,王川才谨慎对外表示,小米电视“及格”了。上述人士称,近期一系列事件都意味着小米的重心从营销、市场逐渐向海外市场、生态链转移,刘德、林斌在小米内部的分量变重。小米内部,还有两位至关重要的核心人物——周光平和洪锋,两人极少露面。前者负责手机环节中最重要的硬件和研发管理,后者负责MIUI。周光平为人易相处,其部门与世无争,但他对外部评价很是在意。曾有用户在网上渲染小米手机的信号很差,周光平甚是生气,一度想要去起诉该用户。洪锋曾是Google 3D街景地图的产品经理,小米员工评价他面色深沉,少喜形于色,但行事不打折扣,也不爱争辩。周光平和洪锋就如同雷军的左膀右臂。人们的确看到了这种开放、扁平架构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当智能家居的浪潮就在眼前,而小米不希望错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爆发的细分领域时,他们很快意识到这种架构的局限性。如果IBM或者三星决定要进军100个智能硬件领域时,他们可能的做法是——成立100个项目组,上万人的研究院为此提供支持,清晰的层级和组织关系可以保证每一项业务能从中央获取必要的资源,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当然,最终的结果可能是100个项目失败了70个。因此,今日我们讨论小米为什么要采用「通过生态链投资第三方而非内部创业」的形式来大规模扩张,本质上是因为小米松散的、人治的管理模式决定其无法在内部同时进行批量的产品线开发,因为它没有可以支撑大批量扩张的流程和机制。同时,它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不具备足够多技术、专利的积累。当然,其中另外一个原因是雷军不希望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大公司有大公司病,看看诺基亚就知道了。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大而全的垄断者将面临成本的日益高昂,最终技术优势被消解,败给了小而专注的野蛮人。2014年,我曾撰文《雷军的性格和命运》,其中提到:「雷军的性格太过谨慎,太求稳赢不输。雷军已经很伟大了,没什么人可以拦住他,也许唯一能阻碍他的就是他自己。」如今来看,前半句好像错了,后半句……好像还没错。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
 派代就靠接软文吃饭了吧
 还是那句话,唯快不破。
 每一个公司的领导,都有这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何况像小米这样的行业领头人呢。只是这背后都有数不尽的心酸,有了他们,中国的产业革命才能慢慢的走在时代前沿。好吧,一不小心就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太快的节奏容易金属疲劳,看上去坚不可摧;但隐患却无处不在.
 我可以表示很喜欢这篇文章吗?另外,有5毛赚吗?我可以提供支付宝帐号。
 商人就别扯啥伟大了,又不是精神领袖,又不是慈善家。。吹过分了只能起反作用。
 我们全家都是米粉~~米1.3.4和红米note………………
 雷军也无法挽回凡客的颓势。说明啥?还是别吹太大,说不定下个凡客就是小米
 又来了,雷军早在小米之前就成名了,所以那些说雷军必谈小米的人,都是临时起混的。
 我怎么感觉肉麻呀
 我说你舔菊舔到自己都high了
 小米接下来的命运将会飞转直下!高通的处罚,直接断送了小米的根基——专利!没有了高通提供的免费专利资格,小米的未路已近!
 一个人的任性,是造就不了伟大企业的。
 雷总现在四面出击,感觉有点傲世天下的气概了。但做事情缺乏了专注,一次的彩票中奖,不代表你能次次中奖。企业缺乏核心的文化,理念,模式缺乏了创新,你认为你还能走多远呢。
 现在的小米,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赶紧上市,套现走人,
 搅局的人。
 我们全公司都是米黑 米1.3.4和红米note………………
 乔帮主,请先把楼主带走
 时代变迁,快才是唯一的胜算
 嗨,还是那就话,“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线下加油站】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衣教父漫画手机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