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农村,附近几家养猪的,有必要给爸妈装净水机有必要吗吗?

  我是地地道道农村长大的,可是农村的很多地方真心接受不了。  1.厕所。小时候很多地方的厕所就是一个大缸,埋在地下,上面放两块板子,呈A字形,两个板子的中间斜着插一根棍子。上大号的时候得掌握好,最好大在棍子上,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溅屁股......所以我很少在外面上大号,一定得憋着回家上,因为姥姥家的棍子粗,坑里的纸也多,不会溅。  2.宴席:真的是非常不卫生,一个大盆洗所有的碗筷,水都成黑的了也不换,一次性的筷子基本没有,大家各自用卫生纸擦擦碗筷就算干净了。有时候需要自己去抢饭,抢碗抢筷子然后抢饭。我常常觉得害羞,总是得别人帮我抢。而且筷子什么的,真心觉得好脏。  3.洗澡:很多地方到现在还没有自来水,条件好一些的有水管定期送一会儿水,有的地方还得去井边用轱辘打水。洗澡只能用大盆添热水,现在让我再这样洗真心接受不了。  都是卫生相关的,其他的都觉得没什么。我自己的孩子不会放在农村让带,但是会让他定期去玩,玩的方面农村是很有意思的。
楼主发言:82次 发图:0张 | 更多
  现在大家都接受不了,
  过年去别人家拜年基本要去人家吃点,筷子基本不洗  
  东北人表示不知道粪缸是什么,但是在余华的《活着》里见过,主人公的爸爸就是从粪缸上掉下来摔死了,从描述上看,好像和楼主说的不太一样。  都是些延续已久的陋习,听姥姥说,以前鬼子占东三省的时候,他们发的粮食还分等级的,鬼子自己吃一等粮大米,给朝鲜族人二等粮小米和玉米面,给汉族人稻糠(东北话,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只知道是喂猪的。。),说原因就是朝鲜族人比汉族人爱干净。虽然不清楚真假,不过从今天来看,日韩的人们确实表面上非常干净爱打扮,饮食完全没什么特色但也精致讲究。  
  别矫情了,还从小接受不了,小时候你见过外面的世界么。  
  第一个粪缸上的棍子是干嘛用的?求解  
  粪缸满了怎么办?是专门有人掏吗?一直放着发酵岂不是味道很大,真心求解  
  我也很想知道,缸满了怎么办  
  什么情况?  
  我也是农村的 我想说 厕所我那边也有 但除了小时候偶尔用 基本都不用 因为自己家里有马桶 宴席 碗筷这些都是自己家里人或者亲戚朋友洗刷的 自己使用的碗筷不洗干净?洗澡 都有自来水
我想说 lz是哪来的?
  现在情况好些了。我说的是我小时候。不过仍然有的地方是这样  
  现在不这样了,我小时候确实这样  
  ——我老家小时候厕所是连着猪圈的,基本上不会出现溅PP的事发生。
  现在又有新的问题,好多人家装了洗脸池洗菜池什么的,但是没有下水道,水直接排在路上,路的中间永远是湿的,只有两边窄窄的过道......不过这个不影响我了,以后应该慢慢会好的。  
  说明你们那边的农村穷而已,我们这边的生活设备早已跟城市接轨了,自来水确实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不过我们村里的人勤劳,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自己到山里拉自来水了,有了自来水然后才能顺利安装洗衣机热水器马桶什么的,没马桶蹲坑的也行啊,自己挖的化粪池  
  嗯,有自来水才有后面的一切。ps问一个技术性问题化粪池怎么挖,需要什么设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同农村的,但楼主说的我都只有在小学时候见过。。。现在农村早已经现代化了啊。。。还有这些东西??  
  @chunyan3277
09:28:00  嗯,有自来水才有后面的一切。ps问一个技术性问题化粪池怎么挖,需要什么设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这个肯定有专门的人弄啊。。我们农村家家户户都用自来水,以前我还奇怪我们污水排哪,后来才知道家家自己有化粪池,虽然我也不知道具体在哪。。反正看不到。。掩盖了  
  我要是农村出身的,小时候就是那样的环境,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地方还是那么落后
  有些地方真的还是这样  
  又是一个有味道的帖子  
  你们城里人真好
住着地下室
还嘲讽着农村人  
  。。。  
  我敢打赌 你绝对是反串
  楼主讲的都是真的,不过我们那边是地里挖个坑,有些厕所拉的时候确实要小心会溅,还有蛆到处爬,很恶心。但现在基本没有了 都挖了化粪池。但是野外确实爽啊 各种好玩的,也不像城里这么窄。客观说下,别喷我。  
  想知道楼主是在哪里,我这里农村装修的都和商品房差不多了  
  嗯,现在有很多农村确实建得很好,我在的那个地方就有,整个村子都住在楼房里,小区绿化的草坪是那种柔软的细草,密密实实的,非常舒服。我在的村子,有钱的人捐200万盖学校的也有(很多年前,房子一万多一套的时候)。住在歪歪斜斜拿木棍撑着的快要倒掉的房子里,用不起电的也有。  
  我没上小学的时候,家门口有一条河,水挺急,厕所就架在哪条河上面,拉屎拉尿什么的都是拉在河里,然后两岸都挺高,所以屎尿还要翱翔一阵才能掉进河里,哈哈哈哈哈  
  排水是个问题
  搅屎棍??  
  97-98年我老家建房子时就已经用了自来水,地下化粪池了  
  我们这边没有人用自来水 都是用的井水可比自来水干净多了 可以直接打起来喝  
  本宝宝也是农村的啊  1、我们家十年前就把露天旱厕砸掉改在屋子里了 一楼二楼各有一个 。但是平时去别人家 还是会看见像楼主说的那种厕所 表示真的很恶心  2、宴席 去喝各种酒席的时候主人家都是准备的一次性筷子啊 碗 勺子 瓢子啊 都是超市买的
反正都是一次性的 ,不存在楼主说的那种一个大盆洗所有的碗筷  3、洗澡 我们家有太阳能 也有热水器。  以上所述都是真实的,在这里我就想问 楼主到底多农村啊
  @chunyan-21 09:28:48  嗯,有自来水才有后面的一切。ps问一个技术性问题化粪池怎么挖,需要什么设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化粪池做成沼气池,我好想看到过这个
  楼主所说的,和我的童年记忆相似度百分百。。。我很怀疑楼主是不是我的同乡。  现在条件确实是好了很多,自来水什么的也都有了,其他的也跟上来了。话说我这几年的志愿,就是回家盖套真正的大房子,然后回家去住~~  是不是很没出息啊?不过我的职业特殊,住在那样的地方才能冒充逼格~~~
  我们村有一个超级有钱的,就是前面说过捐200万建学校的那个老爷爷,他一直住在农村,家里特别大,修了一条水泥路直通自己家,身边经常有好几个年轻小伙子围着,上下车的时候会扶他什么的,他身子很壮实,纯粹是做个样子,十几年前就在家里自己品茶,各种高大上的茶道工具。但是他妈妈还会自己掏粪给树施肥......他非常孝顺,只是老人闲不住……  
  楼主抱怨这么多,还不如多赚点钱给家里盖个现代化的房子,没有自来水你买个小水泵自给自足也够了啊,嫌厕所不好你盖一个带马桶的不就好了。既然家乡这么穷,也就是说盖个房子也贵不到哪去。  这就是农村出来见过世面的人的局限,既不满足于过去,也不敢想不敢动手改变
  我们家也是农村的,没有自来水,是自家安装了水管从井里抽水到楼顶的水箱,跟自来水无异
  我想说你们那发展不好,同农村,吃水特方便  
  你说的这些我小时候都经历过,因为我们家住镇上在 洗澡还不是很大问题,那种用缸做的厕所,小时候也上过,现在好多年都没见到过了  
  你的形容好像是80年代的农村  
  农村人也挺狠的,  菜里打那么多农药,还有什么催熟剂。然后自己给自己种一块小地。  养猪也是这样。  农村人为啥就不能黑了?每次一说这个就有人反驳。。农村人早八辈子都不质朴了  
  魔都农村自建房家家户户要接排污管到总管里的,而且我们很小的时候农村就有自来水了。所以去北方农村看到那样的厕所和没有自来水的情况,还是有些惊讶的,毕竟上海农村20多年前就有自来水了。后来我发现你看一个国家生活水平怎么样就看它们的农村。国家不是投大量的钱做基础建设吗?为什么不给农村接排污管呢?那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呀。  
  还在用坑怎么办  
  建议防一块宽板子代替棍子,比较好瞄准  
  啥地方农村这么惨?  
  @chunyan3277 35楼
14:26  我们村有一个超级有钱的,就是前面说过捐200万建学校的那个老爷爷,他一直住在农村,家里特别大,修了一条水泥路直通自己家,身边经常有好几个年轻小伙子围着,上下车的时候会扶他什么的,他身子很壮实,纯粹是做个样子,十几年前就在家里自己品茶,各种高大上的茶道工具。但是他妈妈还会自己掏粪给树施肥......他非常孝顺,只是老人闲不住……  -----------------------------  唯一奇怪的是老婆婆多大岁数了?自己掏粪??  
  八十多挑粪,很多人都看见过,大家都会议论,估计家里也制止过  
  楼主所说的话确实存在。一方面是条件所限,另一方面纯属和家教有关。有些人从小形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终生难改,例如随地吐痰、饭钱便后洗手、不爱洗衣洗澡等等。农村很多家庭也很讲卫生,同样城市里也有很多人很邋遢。居住环境只能说在逐步改善吧。农村城镇化是大事所趋。  
  喜欢姥姥家的土坑,占半间屋子,小时候拿它当舞台来表演的,在上面跑来跑去,不用担心掉下来,在窗户台那里用两个枕头一搭就可以钻来钻去,玩得很欢乐。冬天烧得暖暖的都有点烫脚。可惜现在拆了......  
08:36:00  粪缸满了怎么办?是专门有人掏吗?一直放着发酵岂不是味道很大,真心求解  -----------------------------   用桶滔,就在春节之前我把我家的粪缸滔干净  
  我很小时候也这样,不过我们没有那根棍子,因为厕所底下池面离屁股比较远,溅不到,还有就是因为站的是用木板搭的,有些木板都不牢,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一群姐妹去上厕所,我大姐先进去,然后旁边只有一个位置我大姐非让我堂姐上,我二姐偏要上,于是两人争起来,然后我二姐掉到厕所里面去了,后来我二姐被拉起来后我们回家,我二姐一直往我大姐身上蹭,哈哈哈哈有点跑题了,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是蛮欢快的  
  可以理解!!不过一次性筷子还是比较浪费啦,还是多洗洗干净吧!
  @chunyan3277
08:51:00  现在情况好些了。我说的是我小时候。不过仍然有的地方是这样  -----------------------------   楼主啥地方的?我们这里农村不是这样的啊  
  农村和农村也是不一样的  
  嗯,我们村也算是条件好的,条件更差的村子比比皆是,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留守在那里,随便找一个城市,随便做点什么事情都比在家强。  
  自黑有意思吗?
农村人的卫生基础设施本来就是天生的不足
这一点难道要怪农村人自己吗? 即使是卫生意识差
那主要原因也是物质限制导致的 谁也不是天生肮脏的
大部分人谁不愿因干干净净
随着收入的改善
下一代人基本上会有巨大的进步的
我今年过年回到我苏北舅舅家
说真的 基本上和城市没什么质的差距了
几个空调冰箱
自来水 应有尽有
甚至连厕所都是自己搞的抽水马桶 虽然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往哪里排的
和普通城市人相比 也就是由于房子太大 杂物太多
精致度还是不如 其它我觉得根本不亚于城市
镇上十几个超市 甚至还有一个很大的好乐购连琐超市
方方面面跟我小的时候那真的是天壤之别
小时候的厕所也就是自家盖个砖头厕所 仅仅比楼主提到的高了一个档次
  每次在我妈威逼下回老家走亲戚都不敢喝水,因为不想上那种厕所。其他其实还好,老家的东西还是很好吃的,尤其自己种那些蔬菜、豆类、香肠、粉条之类,纯天然啊!现在农村也越来越好了,年代一代盖房子已经有冲水厕所了,会越来越好的。  
  吗 p  
  ?楼主是哪里的农村,我家也是农村,感觉完全不一样啊。  厕所在十年前是旱厕,现在基本都是马桶了。自来水…这个从我记事开始就是通的啊  种地也种的,不过就是小菜园子,种了自己吃的。
  真的觉得农村用自来水好么,我家农村用自来水,不喜欢喝自来水,但是桶装水还没普及,总之觉得没有井水甘甜  
  @魔魔兽兽
05:32:35  过年去别人家拜年基本要去人家吃点,筷子基本不洗  -----------------------------  目瞪口呆。。。。。。。。。。。。。你是哪里人?
  别矫情从小农村不都是那样那是自然  
  我现在就在农村,完全赞同!  
  广场舞夜传染到了农村。晚上高音喇叭吵个不停。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同宿舍的一个女孩,说要响应国家号召去支教,我跟她说没有自来水,洗澡不方便她就放弃了,说吃苦可以,不能接受不能洗澡......  
  只能说明你们那农村太差了,太穷了。。。。。。。  
  ,  
  河北人。那年和妈妈去山东姨姨家。农村的。她家厕所就是一个大坑,旁边有个棍子一类的。我和我妈根本不敢去。还好外面有公厕。。。  
  赞同  
  我去农村最怕的就是上厕所,太恶心了。其他的都还好。
  浙江那边的,?我还听我同事说他上过,真够奇葩的。  一个大纲,大家都观者屁股在边上坐。。。  
  受不了好啊!你觉得哪个好就去哪儿!矫情!
  不太明白喷楼主的人思路。楼主并没有批判的意思,就是客观叙述。  有不方便不文明的地方,能改就改(实际上已经现在已经改蛮多了),不能改就想办法,不承认或者骂人有什么用?
  我第一次见茅坑是去东北旅游,完全是恶梦...
  你们那的村民怎么建厕所不动脑筋呢?我们这也是缸埋在地下,但上面会放个大的木椅子,中间掏空,两边有扶手,边缘宽大平整,很稳当,再在缸边三面围上布或者砖,就像个小包间,每次上厕所坐在上面看风景看小说聊天都很开心的。不过十几年前旱厕就没了,家家都有马桶。宴席碗筷方面,跟酒店没啥差别,隔壁村有个专门清洗包装碗筷的。自来水,我记事起就有,我爷爷家靠山,他们自己引下来的泉水,不喝自来水,我还很羡慕呢。坐标浙江
  二十几年前我家这边农村是这样的 现在全通自来水用抽水马桶了 老式厕所也改良过了备用  
  坐标河北某农村
现在我们这里也有坐便器
宴席也是饭店啊
全都是一次性筷子啊
  坐标河北某农村啊
现在也有坐便器
宴席也是在饭店
一次性筷子啊
现在都是太阳能
你是哪里啊
  @chunyan3277
09:28:00  嗯,有自来水才有后面的一切。ps问一个技术性问题化粪池怎么挖,需要什么设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我家也是农村的,但是没见过你说的那种厕所,小时候就有热水器,厕所也是蹲侧墙壁地上都有瓷砖,摆酒席的碗筷什么都是亲戚洗的,没有出现你说的情况,而且大多数是使用一次性碗筷桌布了,我小学的时候就有自来水了。没有自来水之前都是井水,而且是用水龙头的。其实你那种情况只是少部分农村吧,反正我娘家这现在个个都住楼房,开小车,反正不比城市差,地方还大,住着也舒服,其实农村也没有某些网友说的那么不好,  
  @在凝望
13:47:00  想知道楼主是在哪里,我这里农村装修的都和商品房差不多了  —————————————————  +1我们这也是,都是几层楼房了,我觉得有些装修的比城市的还好看呢,也家家户户有小车了,我宁愿住农村起个小二层也不想住外面的商品房,太多问题了,在家住多舒服,空气好不用怕吵到别人,房间也大  
  我想说我们村条件更差,现在老家还是楼主说的那种厕所,冬天能冻死你的屁屁,夏天下雨的时候,厕所里虫子都爬出来,好恶心。自来水也才安装了几年。我们那里干旱缺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去等水,全村就一个水源,流的很小,下面一个小坑,等水流够一瓢,你就舀进自家桶里,后面还有人排队等。下雨时把雨水贮存起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浇地,虽然在农村,小时候很少能吃上水果蔬菜。现在条件好一点了,但是我还是不愿意回去,不管忘本不忘本,回去一次真的很难适应。去坐个班车,要爬一座山,走一个小时,半夜就起床。
  哈哈,几年前我和外甥去他奶奶家住了几天,那是个坐火车得两天然后转汽车,走山路的山村,回来的路上外甥跟我说,他回家要好好拉泡屎好好洗个澡。  
  以前上过农村的厕所,但是一直不知道中间那根棍子是用来干什么的,看了楼主的帖子终于明白了
  感觉楼主和我老公老家不远呀,第一次去他家上厕所的时候看到那个粪缸我都快哭了。到现在每次都谈到去他家印象都。。。。恶。
  @蛋蛋的无奈
17:22:41  自黑有意思吗?
农村人的卫生基础设施本来就是天生的不足
这一点难道要怪农村人自己吗? 即使是卫生意识差
那主要原因也是物质限制导致的 谁也不是天生肮脏的
大部分人谁不愿因干干净净
随着收入的改善
下一代人基本上会有巨大的进步的
我今年过年回到我苏北舅舅家
说真的 基本上和城市没什么质的差距了
几个空调冰箱
自来水 应有尽有
甚至连厕所都是自己搞的抽水马桶 虽然我也不知道到......  -----------------------------  你苏北舅舅家跟楼主说的有关系吗?你可以提你苏北舅舅家,楼主不能提自己家?人家不能自黑?言论自由你懂吗?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你可以滚,谢谢
  只有小时候才这样吧,现在不是这样了
  我包邮地区,我们村80年代末就有自来水了!  
  楼主的描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光。厕所是木头打造的一个很大的槽,放在一楼,一楼都是养猪养羊的地方,尿尿拉粑粑在二楼进行,不会溅到屁屁,但是上厕所时粪坑冲上来的那股气息,真是熏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们那里的水资源很充足,每家每户都是把山泉引到门前,  
  楼主的描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光。厕所是木头打造的一个很大的槽,放在一楼,一楼都是养猪养羊的地方,尿尿拉粑粑在二楼进行,不会溅到屁屁,但是上厕所时粪坑冲上来的那股气息,真是熏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们那里的水资源很充足,每家每户都是把山泉引到门前,用竹筒引出来,那股山泉不分白天黑夜哗啦啦的流,生活用水非常充足。  
  男  坐标湖南湘潭县农村  我家乡这边这些年建的新房很多都有了现代化的厕所。农村地区没有统一建设自来水,主要是水源不方便,成本太高。家家户户都有水井,地下水充足,用水泵抽水到楼顶的水塔里面,用自来水管连接到厕所,厨房。  在房子附近建一个化粪池,厕所垃圾经管道流入池内。一般都建的挺大,用水泥板盖住,没有异味。满了后人工舀出来用来浇灌菜地,田地。  楼上有人说沼气池,我们那边前些年也推广过,政府有补贴,很多人家都建了。然后发现,那玩意用猪粪效果最好,沼气多。但是,养猪的人越来越少,搞猪粪还要花钱买,而且运输不方便。重要的是那种沼气池根本用不了多久。阴雨天,冬天温度低的时候没什么气,来客人了做一桌子饭菜气还不够用。简直就是一个占地方的废品。而且人体排泄物厕所垃圾根本产生不了沼气。  我家也是楼上楼下有厕所。蹲便器,上完后按一下水箱就完事。也挺好。马桶没有,主要是用不惯,坐着拉不出来。。。  并不是所有人家都这样。很多人家都还是那种土坑。厕所在屋后,阴暗,气味难闻。我过年去走亲戚,有几户还是那种厕所,我不到万不得已憋不住不会去人家上厕所。受不了那个。  还有好多人家那些碗筷,油腻腻的。多少年不换,连泡茶水的被子都是脏兮兮的。。。。  他妈的打牌都有钱,建个厕所,买点新碗筷,买瓶洗洁精又要不了多少钱。真是无语。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既然看不惯,那就尽量避开就OK了。  拜年。快开饭了才去。吃了饭立马跑路。哼哼  
  什么卫生习惯都不是最要命的,最不喜欢的是农村某些恶俗观念,并且很多人身在其中坦然接受。  
  我湖北的,我那里到现在还有很多村是这个现状,其实最恐怖的是夏天的粪坑,都是蛆,有时候会爬上来,现在偶尔做噩梦会梦到这个状况  
  楼主说的是小时候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人不看清楚就喷呢!  我小时候我家也是那样的厕所,不过不是缸,是木桶,埋地下,上面架两块木板!我最怕的是村里一个伯伯来舀粪,因为他只舀“内容”不舀“液体”,每次舀走后会留下半桶的水水,然后我经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冲进茅房,一阵噼里啪啦,屁屁上溅得惨不忍睹!几次后学乖了,再急都要先观察,如果确定他来过了,我会摘几把自己葡萄树上的叶子丢进去,那样就不会溅屁股上了!  那时的条件真的很艰苦!不过现在好了,基本都是冲水的厕所了!
  以前农村都是那样的旱厕啊,不过我们这边的旱厕好点,都是用水泥做的大粪缸,人蹲的都是很宽的水泥板,里面放着很粗的木头防溅,那时候的大粪可是好东西啊,特别肥沃,天然的有机肥料,浇地里庄稼长得特别好,比那些化肥好多了,而且不用花钱,都当个宝,你要是想弄还弄不到呢,有的公厕的粪水还要花钱买,不过现在都是家里那种冲水的厕所了。
  要是夏天,那个粪缸里不是会生很多蛆!我也是农村的。但我家是冲水马桶啊。  
  是啊,挺……那什么的
  @chunyan-21 14:26:40  我们村有一个超级有钱的,就是前面说过捐200万建学校的那个老爷爷,他一直住在农村,家里特别大,修了一条水泥路直通自己家,身边经常有好几个年轻小伙子围着,上下车的时候会扶他什么的,他身子很壮实,纯粹是做个样子,十几年前就在家里自己品茶,各种高大上的茶道工具。但是他妈妈还会自己掏粪给树施肥......他非常孝顺,只是老人闲不住……  -----------------------------  你是在说樊建川吗?
  小时候我家也是旱厕,不过放的是一块宽一点的木板,到了夏天,很多蚊子还有苍蝇,上厕所时苍蝇还会飞到屁股上,所以去上大号需要点着蚊香,蛆到处爬,爬到脚踩的那里都是,夏天穿的凉鞋,有时还爬到脚上来了,就用脚抖一抖蛆虫就掉下去了,有好几次没有上中到木板上,粪水贱到裤子和屁股上了,很臭,当时哭了好久,以至于现在有严重的洁癖!  
  已吐,楼主目的已达到。
  @凑热闹
17:00:35  农村和农村也是不一样的  -----------------------------  嗯,有条件比城市还好的,也有特别贫困的。但是不论什么情况,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都很灿烂。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百味俱全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百味俱全
-----看不懂的农村
麦田之守望者
陪伴父母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农村老家。仅仅两年而已,这个生我养近20年的农村却那么生疏,所见所感让我百感交集。限于文笔,这里先把一些改变列于此:
1.喧闹的春节,冷落的平时。
在老家所处中原,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事实。印象中一家5口劳动力耕种5亩地,非常辛苦。现在呢,5亩地两个老人耕种都绰绰有余,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只能进城寻找出路。听邻居说,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劳动力选择了进城打工,平时老家全是老弱病残孕,一排冷落萧条的景色。当然造成年轻人外出打工还有另外几个因素,后面再介绍。
这次回村,感觉整个村落宅基地面积几乎扩张了50%,这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减少。在老家,一人只有不到5分地,仅够温饱而已,客观上逼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农村,将农业用地转换为宅基地是非常容易的,当地的土地监管部门基本上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是真空地带,这个现象不仅仅在我们村,邻村大多如此。耕地减少从长期看应该是必然的。
此外,农村宅基地市场还是比较火爆的,价格上涨很快。一亩宅基地价格年涨幅竟然接近50%,丝毫不亚于城市市场。我所看到的几处宅基地:一亩去年6000元,今年一口价15000元。
商铺价格也是连番上涨,靠近马路的基本上都是两层楼了,底层用于出租,另外一层用于自己居住。租金价格从年2000元,上涨到了4500元。而且马路边的宅基地转让价格也接近15万,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城市的房地产,当前的建筑成本是相当高了。在我印象中,早些年盖两层楼价格不过3万,现在建筑成本逼近了10万,上涨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一块实心红砖在老家当前是0.25元,之前(5年前?)是几分钱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的房价并不是很离谱。
3.农业用地----事实上的私有化
土地是集体的,按照村约而言,应该根据人口变化、5年一个周期重新抽签划分土地,但是在农村已经接近10年没有动过土地了。我咨询过村干部,重新划分土地的可能近似于零。其实就是事实上的私有化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耕地变宅基地、人口变迁等等因素,重新划分土地不亚于一场革命,可能性很低。特别是在土地稀缺到当前地步,一人只有5分地。
耕地在减少,是个长期的趋势。在农村,土地局的监管力度近似于无。粮食价格长期一定是上涨的,这个无异议。
4. 教育-----尴尬的读书人
我们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贫困县。农村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很大。农村人即使再苦再累,也会砸锅卖铁供养孩子读书。这次回家,让我看到的却是尴尬的一幕。我们村历史上是外出做建筑,这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爆,村里几个包工头差不多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短短几年,家里两层楼起、开轿车回,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看看同龄人要么刚大学毕业,要么还在读研,一个个寒酸无比。大学毕业后工资不足两千,在农村真是无地自容,连自家父母都感觉抬不起头。农村人的理念在变化,感觉读书是一个划不来的投资。对教育的投资明显减少,重视不复以往。
我真不知道这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包括我在内,也感觉一种无名的失落。
在农村,二胎是标配,三胎是常规配置。在县城,二胎逐渐标准化,交一万块钱罚款就可以入户,这已经是明码标价、习以为常。不得不说,国家的保障不到位,使农村以及县城不得不多生、超生。我在农村见到太多老无所养悲惨的事情,在今年初三,一个孤寡老人半夜上厕所的返回途中摔倒,生生冻死,据说哭喊了一夜。孤寡老人每年冬天冻死是很常见的,一年一个村平均都有那么一两个。如此悲惨景象,你怎么劝服别人不多生超生?国家不作为是首要因素。
这次回老家,感觉农村表面上是很繁荣和富有的。家家户户基本标配电动车,接近40%的家庭还有一个三轮车(时风那种烧柴油的),超过3%的家庭有2-3万的小面包车(昌河等之类的)。感觉汽车下乡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两年前除非为了跑短途客运才会买此类面包车,现在确实纯粹作为了代步工具(这类车在农业生产上毫无用途)。
家电在农村开始普及了,除了彩电之外,太阳能是最普遍的,在老家接近30%的普及率。类似冰箱、洗衣机、空调之类的还不算普及,大约15%的普及率(可能还少)。农电价格0.57元/度,这个是制约家电普及的因素。
从农村老家的年轻人穿着看,基本上和城市接轨了,无区别。
年轻人打工已是普遍现象。从80年底,我村传统上是做建筑,现在也是多数人的选择。干一年建筑工,一般一年能存3-4万左右。在这个领域,在村里还是出了不少人物:建筑工---》包工头---》开发商。我们村诞生了3个小开发商,最年轻的不足22岁,真的不得不感叹房地产领域是诞生传奇的领域。但多数人还是做建筑工以及包工头,我去了几个包工头家,感觉的确家底不错,年收入应该在10-20万左右,具体不详。
再年轻一代的,就认为做建筑太辛苦了,开始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子厂之类的打工了,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目前看,收支平衡,尚未看到有出息的,感觉这条路不会有奇迹。
支持城市房价的一个因素,农村富有人员进城买房。这个是存在的。我说的几个村里的暴发户基本上都在所在城市买房买车了,已然融入了所在的城市。按照收入多寡,农村选择了不同的进入城市的路子:建筑工等选择在家盖两层楼,包工头选择在县城买房,再有钱的就进大城市如郑州、石家庄、天津等地买房了。
8.谈谈农业
上文说过我们县是农业大县,很尴尬的一个事情是:春节我们买的菜却不是本地的,大多来自海南和山东。本地大棚菜品种、卖相、成本都无法同上述省竞争,纷纷败下阵来。在农村集市上全是外地菜,我印象中自给自足的农村荡然无存了。说说少数菜春节的价格:黄瓜每斤6元,四季豆每斤8元,辣椒每斤7元,西红柿每斤5元。
我们县的面粉全国有名,以前基本上在村磨坊磨面---》自家做馍。现在村里的磨坊都关门了,农民卖粮食买面粉,尴尬的是大部分面粉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现在村村户户买现成做好的馒头,自家已经不做了,买的馒头那个白啊,不知道里面加了多少滑石粉和漂白粉。我们县是花生种植大县,榨油领域同样如此。
我们县的童子鸡销往全国,我去养鸡场看过了。吃了饲料的童子鸡,只需要35-40天就可以出栏。养猪以前我家养猪需要两年才能出栏卖,现在不足180天就可以卖出了。可怕的饲料!在农村集市上,家畜交易市场已经不行了,这类靠农户之间交易家畜的方式已经被集中化养殖代替了,我一个亲戚就是做交易员了,一个集市上交易佣金不足3元。
在我村有一些企业,大多是集中在:猪养殖、鸡养殖、食品加工、特色养殖(野鸡)、中药种植等等,但大多不成气候,主要是资金、技术都不行,此外销路不畅也是大问题。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个冰糕厂,效益还不错,但管理就比较差劲了,能维持几年挺难说。
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之中,成为了产业链中一环。
谈医疗------寿命、疾病、死亡率
农村平均寿命明显下降了,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据我父亲介绍在老一辈中极少有癌症发生。目前老年人死亡率比较高的几个疾病:食道癌、肝癌、肺癌和胃癌。大部分集中在消化系统。我想这可以从农业生产方式中寻找到答案的:农药和除草剂大规模的运用。我小时候经常和父亲去锄地,非常辛苦和劳累。代价是农村不断上升的癌症发病率。
得了癌症以后,生存率非常低。大多不到1年就死了。一个是治疗不及时(没钱),再者是心理因素。在农村杜冷丁、吗啡是比较常见的,花点钱就可以从黑市中买到。得了癌症,大多在家卧床等死,疼痛靠注射杜冷丁和吗啡,一般都是死于恐惧和麻醉止疼剂过量,特别是后者。
说说新农合,新农合感觉意义不大,有点杯水车薪。得了大病,报销比例很低的,农民还是承担不起,在家等死还是普遍现象,癌症基本上都不治疗,关键在于医疗费用。因病致困现象很普遍。
肺结核国家免费治疗制度还是不错的,现在村里面结核病基本绝迹了。希望这个制度能扩展到更多病种。
10.国家近两年投入在农业投入在我村体现
近几年国家在农业还是有些投入的,第一个是为了补充地下水修建了水利设施,第二个是修建了水井等设施,第三个建设了一些农田间的道路。最关键是减免了农业税,种地终于不亏钱了,但是地太少了。
11.大广高速建设及补偿
国家修建了大庆---广州的高速公路占了不少农田,补偿标准却相当低。具体数字我忘记了。不知道这些失地的农民如何生存。我估计一亩地应该不超过2万。
12.我所了解的农村部分阶层收入
建筑工:初中毕业,春节和农忙季节返家,其余打工。一年收入大约4万。此类年龄大致在30-45之间。
电子工(长三角珠三角):初中毕业,年收入大约3万,但基本上留不下来。年龄在16---22之间。
药品推销员:大专毕业,年龄25岁。在一家药厂推销业务员。收入大约7万。
营业员:初中毕业,年龄16---25岁。化妆品店营业员,年收入5万。
在家种菜(去年年景好):年龄45岁。5亩地,种菜一季6万元。
村小学退休教师:每月2000元。
县剧团职工:工资每月2200元。
村低保户:国家每月300元。
重点大学毕业生:年龄23岁。年收入3万。
研究生刚毕业:年龄25岁。年收入4万多。
13.农村盖房的事情
农民一生几件大事:结婚;生儿子;建房;孩子结婚;养老。
养儿防老还是不变的规律,当前还是靠子女来养老,靠国家不靠谱。
养儿子是必须要盖新房的。在农村一样存在住房问题,不过是以盖新房的形式。普通农民建座新房平均在5万左右,儿子结婚的话彩礼标准是3万,再考虑到办喜事、见面礼等等开销,总开支在10万左右。普通一个农民年收入大约2-3万(农业外加打工),儿子初中毕业后到结婚5年打工,总收入大约在5万。换而言之,一个农村家庭为了孩子结婚需要积累4-5年。如此看来,农村结婚压力要小于城市的,城市的住房价格如此之高,5年的收入是无法做到的。一种感觉是:农村的收入水平上升,其实要高于城市平均水平的 ,幸福指数我觉着不低于城市。
在农村,有儿女与没有儿女之间天壤之别。无儿无女大多晚景凄凉,无一正常死亡。国家的计划生育与社会保障任重而道远。
14.所知道的传奇故事
我们村一个寡妇有四个子女,家庭非常困难,但个个成绩非常优异,家中的老二在十四岁那年主动退学,将读书机会留给了哥哥及两个妹妹。老二在建筑队中从拉水泥开始,学会了看图纸、画图纸......一步一步混到今天,年纪轻轻不足25岁在郑州市就成为了小开发商,在郑州多套住房,并且开着豪华轿车衣锦还乡。让人尴尬的是,哥哥研究生毕业后,月工资却不足四千,依然无房。一个人有能力总会发光,不会埋没。我总想:教育本身是否泯灭了人的拼搏和创造能力?
15.说农村看稳定
在大街上和邻居聊天,朴实的农民从心底里是很感激我党这几年的政策,特别是取消农业税。我觉着起码在老家农村,稳定是没任何问题的。对比城市里的种种不满,真是令人感慨。
农民满意的几点:
1) 取消农业税
2) 水利上的投入
3) 新农合
中国的农民真是太朴实了。一点点的恩惠就可以让老百姓感恩很久。
固定电话基本上没有市场了,而且在萎缩。
前几年固定电话普及没几年,铁通、联通抢电信的固定电话的地盘,零安装费以及话费优惠。但刚刚有点眉目。手机就开始进入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手机,即使已经安装固定电话的也已经拆除了。我想除了村委会有电话,农户家里应该没啥固定电话了。
宽带接入这块儿还是相当少的,我估计普及率千分之五不到,主要是村内常年是老弱病残守家,年轻人外出打工居多。费用是1M ADSL一年费用400元。费用相对还是较低的。
17.物价,从农村物价看通胀
农村收入不是特别高,但物价可不便宜。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菜需要自己买的,平时开销还是不小的,据了解菜价比城市并不便宜。电费一度电0.57元,也不便宜,这制约了家电大规模的普及和使用。农村没有自来水,大多是几家一起打口井,吃水时直接用自家电表抽水到缸中,一缸水两口人能用4天左右。这种用水方式,洗衣机真没啥用途,除非洗大件衣物。
建筑成本现在也是一年一个价格,从一块实心砖来看,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了。
衣服基本上从集市中购买,价格基本上在50元以下,对中老年人而言,一年采购衣服估计不超过80元。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购买衣服不是主流人群。
18. 当年的万元户
在20年前,我村出了一个万元户,被作为典型送到县里面表彰,那是相当风光。全家承包了村里20亩地,经济来源全部是农业收入。相当节省,为了多挣钱少花钱,全家人冬天都不舍得穿袜子,而且吃得都是相当节省,衣服经常破破烂烂。当时是有名的吝啬抠门万元户,钱全部存到了银行。一家人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舍得买牲口和农业机械,一直靠人来耕种。经过20年的积累,我想全部收入应该不足20万。以如此的家底,在村里经济水平应属一般,我想他们应该是挺郁闷的,想不清楚为什么当年的万元户,现在却是村里经济水平靠后。现在为了孙子结婚,也不得以要盖两层楼,一下子要花去超过10万。
这是一个现成的例子,通胀消灭了他们的财富。勤劳的确能致富,但能不能保住财富,真的很难说。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农村财富的转移却不到10年,令人感慨。
19. 儿子和女儿,看计划生育
如果我在农村,看到农村种种众生相,我也要超生直至生个儿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儿子我老了怎么办?没有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纯粹扯淡。在农村想多生孩子相当容易,只要你交得起罚款。
当前村内交通主要靠电动车,少数自行车。村之间靠电动车、三轮车和少部分面包车。
进县城的面包车3年前价格为1元,现在是3元。
从县城到市区的价格,5年前是3元,三年前是5元,现在是9元。
交通成本上升是非常快的。
21.文化生活
小时候,我用人力车拉着爷爷去邻村看戏,来回四个小时,就是为了得到爷爷奖赏零用钱买好吃的。当时村里富裕户办喜事或者丧事,都喜欢找个剧团唱几天的大戏,十里八村的都去看戏,想当年那是多么热闹和快乐。现在大家都通过电视看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却再也找不到剧团看戏了。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家里办喜事丧事,家里不太富裕就不请剧团而是请人放电影。那也是一件盛事,搬着小板凳去看戏,最远的时候步行6里路去看电影。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国家好政策:每月在村里免费放映一次电影,却看者寥寥无几,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此外家家户户宁愿看电视也不愿看电影。剧团在豫北本土竟然无法生存,我一个亲戚在县豫剧团唱小生,却常年在河北保定,那里习惯办喜事搭台子唱戏,本乡本土却盛况不再。
除了电视,老家最大娱乐就是打麻将推牌九了。原来的磨坊成了麻将室,一牌收1元。农村文化生活大抵如此。
此外要说明的是,村里的各类庙宇越建设越豪华,常年香火不断。
前些年,在乡里还是有工行、农行的,后续都陆续撤销了。只有农信社、邮政储蓄两家。想贷款还是挺难的,大多是村里熟人之间借贷为多,利息较银行贷款为高,具体数字未打听到。
去邮政储蓄看了,感觉变化挺大。里面竟然有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彩色宣传单,看来保险和基金也开始进入农村了,在村里大致打听了一遍。基金基本上没人了解,即使在乡里上班的有点见识的,也将基金看成是赌博。保险倒是在农村观念普及不错,一致的看法是:骗人。看了看保险宣传单,的确忽悠居多,产品种类清一色的分红险,终于明白为啥说骗人了。在农村只要一个人上个当,基本上全村都知道了,即使后续是不同的险种,依然无人相信。忘记说了,看到的是太保和益康人寿,其他保险公司的没看到。
对保险我的两个看法:1)保险逐渐向农家扩展了。 2)真正普及依然路途遥远。少拿一点分红险忽悠农民。否则受损的是整个保险行业。总的来说保险大有前途。
在我们县一家证券交易所都没有,县居民还是以银行渠道的基金为主。在乡镇及乡村,主要是通过邮政储蓄的基金,但是农民接受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起码邮政储蓄的工作人员都搞不清楚基金之间的区别。也许等我们乡大量农民都开始买入基金了,基本上也到了牛顶了,难道下轮收割的韭菜是在农村???
23.看不懂的农村
短短两年不会农村老家,却发现变化如此之大,几乎我都不认识了。
不是我不明白,真是世界变化快啊。
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了,不再是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了。看看外资控制的榨油、面粉、养猪领域,就发生在我身边。看看农民吃得青菜、油盐酱醋等等生
活用品,和城市几乎无什么差别了。
[顶楼]引用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ROM: 124.231.26.*]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11-22 22:0111-22 22:0311-22 22:0411-22 22:0411-22 22:0811-22 22:0811-22 22:0811-22 22:1011-22 22:1511-22 22:16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6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必要在老家盖房子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