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瓮安县猴场镇地图街上村四组邓联合手机号是?

一年级(3)体能测试表格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年级(3)体能测试表格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为下辖的一个镇,地处威宁县东大门,距县城69公里,总面积125.73平方公里,东接,西邻,北靠,南连。下辖16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耕地13806亩。人,居住着汉、彝、蒙古、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  基本信息  猴场镇蔬菜大棚  行政区面积:125.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川青,彝,布依  发展口号:“和谐发展、高速发展”  所辖村:藤桥村,街上村,格寨村,倮末村,发纠村,平洞村,穿洞村,中营村,新建村,长冲村,木块村,群发村,保坪村,桥梁村,葡萄村,巴西村  生产总值:497.0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煤业  名特产品:西瓜,土豆,玉米  办公所在地:威宁县猴场镇街上村四组  自然条件:平均气温17度,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  资源:煤,磷 乡情简介  是威宁县的东大门,距县城71公里,全镇总面积125.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60亩,辖3个党工委16个村84个村民组,总户数5774户,总人口2797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是彝族)占总人口的24%。19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54名,其中预备党员14人,农村党支部16个,农民党员323人。自然环境恶劣,贫困面大、程度深,16个村当中有9个贫困村,其中一类贫困村2个,二类贫困村7个。全镇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4396人,占总人口的15.7。2011年补录1196元至1500元之间的贫困人口2632人,共计7028人,占总人口的25.1%。尤其是分布在两山的人民党工委和联合党工委,是少数民族聚居点,由于道路交通、文化、经济等均相对滞后,增加了扶贫攻坚工作难度。自2007年开始实施“整村推进”以来,通过党建与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两项制度相结合,领导班子帮扶、党员创业带富,工作力度逐年加大,扶贫效益越来越明显,脱贫人口逐年增加,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着。发展现状  1、农业方面:由于特殊的区域因素,当地居民以种养殖业为主,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以加大科技含量,推广良种种植,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4850吨,同时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导向,促进生态畜牧业稳步推进,2010年已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07元。  2、工业方面:全镇共有企业8家,其中年产90万吨洗精煤厂3个,锌厂1个,年产9万吨的煤矿2个,目前正常生产的6家,2010年完成税收489.2万元。  3、教育方面:全镇共有7所完小,1所中学,3个教学点。其中小学生4700人,初中生1400人,教师233人。  扶贫开发 猴场镇扶贫开发模范村  威宁县猴场镇穿洞村  参与式扶贫规划  (年)  威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编制  威宁县人民政府审定  2010年4月  第一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及资源   穿洞村  一、自然概况  穿洞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26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202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30米区域。下辖3个村民组,有穿青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共计268户1346人。有劳动力782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文盲半文盲221人、占16.4%,小学文化529人,占39.3%,初中文化561人,占4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5人,占2.6%。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301人。  二、气候特点  穿洞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穿境而过。  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  穿洞村土地面积3.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7亩,人均占有耕地0.59亩。山体结构以石灰石为主;土壤为黄红土壤组成。植被面积139亩,全村植被覆盖率为3.1%。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穿洞村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212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无产煤企业,村民生活用煤困难,没有学校,适龄儿童都到邻村平洞村或街上村就读,往返近7公里路。  二、产业发展状况  穿洞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村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87亩,无水田,旱地面积687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1亩,粮食总产量170.1吨,平均亩产248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26公斤,截至2009年10月底,大牲畜存栏860头(匹),出栏520头,2009年农业总产值1109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2元。  第三节&& 贫困状况及贫困原因  一、贫困状况及突出问题  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2009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32元。在253户农民中,有贫困户31户143人,占全村总户数的12.2%,人均纯收入低于1066元的贫困人口4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无劳动能力和无收入来源需社会救助的低保户14户43人,全村有34户住房属危房,茅草房土墙房2户,是猴场镇的贫困村。  通过民意调查了解,穿洞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是人畜饮水困难;二是无学校;三是部分村民仍住危房;四是产业单一,无支柱产业;五是靠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贫困原因有:  一是全村通组公路及串户路还有两个组未实施,群众出行不方便。  二是村民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我村贫困户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的有8户,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9户,初中文化程度的31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6户。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  三是科技运用水平低。至今为止,发纠村还没有举办过一次针对我村种植业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培训,大部分群众都靠以往的经验,仍保持着传统的种植方式,产出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是缺乏可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就目前来讲,全村大部分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  五是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的收成。乌江上游白泥河每年都淹没庄稼,风灾使粮食减产。  六是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  第四节&&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一是有国家和省、地扶贫办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是群众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三是交通便利。境内有水大铁路支线、212省道穿境而过。  四是土地平坦。有坝子地310.8亩,适合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五是水资源丰富。乌江上游白泥河横穿整个大坝子。  六是有丰富的劳动力。  七是荒山荒坡多,适应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牛、羊等养殖业。  不利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缺乏科学技术,基本还处于传统耕作方式。二是荒山荒坡多,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三是农民综合文化素质低,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农业适用技术的能力弱,劳动技能差,外出打工能力弱,平均收入低。四是农村人居环境较差,农民卫生意识不强,存在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五是乌江上游白泥河泛滥,长期冲毁庄稼,污染严重,不能用于灌溉。  第二章&& 参与式规划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 前期准备工作  召开村“两委”会议,成立了以支书为组长的参与式村级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分工和操作方式,做到了事前准备充分。  第二节&& 完成规划的基础工作  通过召开参与式扶贫规划村民大会,让村民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生产生活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农户项目意愿、建设方式等情况。再通过举手方式对进行主要问题排序、项目意愿排序,最后向群众通报发展项目选择排序结果。  第三节& 编制完成规划  就村民意愿排序和项目布局,确定了规划建设项目。整个规划过程既充分尊重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权威性。  第三章&& 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  第一节& 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合作组织)带动”的工作思路。实行产业主导,整合资源,连片开发。按照贫困优先原则,以贫困人口脱贫、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实行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主导产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开发扶贫与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服务体系相结合;按照多种经营,主辅结合、综合配套,机制创新、全面发展之路,使村内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个个劳动力有一技之长。根据地域优势,积极发展以蔬菜大棚为主导的种植业,进一步加强本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力度,努力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早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基本消除贫困现象。  第二阶段: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具体目标:实现村内各组通上山耕作道,解决人畜饮水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参合率达到100%;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口应保尽保,争取加入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努力营造合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村庄整治达到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五个标准,即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产品无公害化。  第三节&& 发展重点  穿洞村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以蔬菜大棚为主的种植业,加强道路建设、管道引水及其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四章&& 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第一节&&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围绕产业化扶贫和现代农业发展,以蔬菜大棚为主导产业,以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种养结合,主辅结合,突出重点,逐步构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局面。  一、投资估算  (一)主导产业  1、种植业:  大棚蔬菜:500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补贴595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  杂交玉米:500亩,总投资50.625万元,国家补贴33.125万元,群众自筹17.5万元。  脱毒马铃薯:300亩,总投资37.05万元,国家补贴22.02万元,群众自筹15万元。  2、经果林项目:  核桃:300亩,总投资24万元,国家补助15万元,群众自筹9万元。  板栗:300亩,总投资24万元,国家补助15万元,群众自筹9万元。  柳杉:400亩,总投资24万元,国家补助16万元,群众自筹8万元。  3、畜牧业:  能繁母猪:1500头,总投资150万元,国家补助150万元。  种公猪:30头,总投资9万元,国家补助9万元。  鸭:50000只,总投资60万元,国家补助60万元。  猪圈:6000平方米,总投资48万元。  鸭圈:1700平方米,总投资13.6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1、修建河堤2800米,每米投入1200元,共需336万元,国家补助资金336万。  2、硬化长1400米,宽5米,厚0.3米的通村公路,总体积为2100立方米,投入500元/立方米,共需投入105万元,国家补助105万元。  3、修通组硬化路二条,总长2360米,宽2.5米,厚0.2米,总体积1180立方米,投入资金500元/立方米,共需资金59万,国家补助资金59万元。  4、新建600平方米的养鸭圈舍,共需资金64万,国家补助50万,群众自筹14万元。  5、170户村民庭院硬化,居住环境绿化,串户路,共需资金180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  6、34户危房改造及76户新农村建设,每户补助1万元,共需国家补助110万。  7、全村500人妇科、慢性疾病诊治,投入11.5万元作为对妇科、慢性疾病的诊治。  (三)劳务经济  按转移劳动力256人到外地务工计,月人均劳务纯收入按3000元计,年可增收921万元,人均增收570元。  二、社会效益  穿洞村通过种特色蔬菜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覆盖面大,受益人口多,社会效益明显;全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示范效应好。    穿洞村  三、生态效益  通过农田基本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第五章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第一节风险因素分析  一、项目村人口素质低、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脆弱恶化,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困难,对项目实施有一定影响。  二、劳动力资源方面,大量劳动力可能外出务工,对部分项目实施有一定影响。  三、资金方面,整合难度大,也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材料紧缺和物价上涨的风险。  第二节防范风险的措施  一、通过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贫困农户就业和创业能力。使贫困农户学会必要的产业技能的同时,至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真正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二、通过加大项目投入、带动循环经济和就业、创业。实行政策引导,技术扶持,以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项目带动,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三、通过整合资源,协同推进。  四、坚持“参与式”扶贫理念,强化民主决策。扶贫项目由村项目实施管委会拟定实施方案,召集村民会议研究通过。  五、实行规范运作、阳光作业和社会监督。项目实施实行公示制度,阳光操作。包括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物资采购等进行张榜公示。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等。七、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养殖、种植协会,提高种养业组织水平,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第三节可行性分析  一、粮食生产分析  增加对种粮的投入,大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二、劳动力资源分析  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是确保参与式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尤其是种养殖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纠村有劳动力816人,其中外出打工的近256人,从事种植和养殖业劳动力充足。  (一)种养殖项目。项目初始阶段可视其规模安排责任心强的主要劳动力参与。  (二)基础设施项目。大多属于公益性、公共服务性项目,投资相对较高,技术性相对较强,具有季节性、短期性和可突击性,加上部分项目可用机械化施工,不需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更多劳动力。  (三)公共服务项目。穿洞村劳动力户均是2.9个,资源是充足的,规划的项目只要合理安排,资源是可以满足的。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保障  一、成立穿洞村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支书、主任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人员负责抓此项工作。  二、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村民委员会职能建设,千方百计动员群众参与进来,确保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  三、成立穿洞村项目实施小组和监督小组。  第二节政策保障  一、国家政策保障。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威宁试点”工作的开展并作出了专门安排,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优惠政策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法律保障。规划项目涉及的部门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如《森林法》、《水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教育法》、《计划生育法》等法规,给本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要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干部政策法律群众意识,依靠政策和法律自觉管理、发展自身,增收脱贫。  第三节技术保障  一、本规划涉及的项目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各业务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并提供服务支撑,使项目的实施有了技术质量保障。  二、由于发纠村人才缺乏,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第四节资金保障  一、按照来源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安排投资超前实施计划内项目,争取发展时间。  三、引进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技术、能力培训和资金支持,发展二、三产业,拓宽贫困户脱贫门路。  第五节制度保障  一、建立质量监理终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  二、严格资金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二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三、建立群众监督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三是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四是已建工程移交村委会进行管理,实行谁受益、谁管护。  第六节&& 发展循环经济& 实行“参与式”扶贫管理  一、根据村民提出的项目需求,拟定详细的、符合村民意愿的项目规划表。  二、对必须对外招投标(比选)的项目,严格按规定程序实行招投标,村执行小组对中标单位实施质量监督。  三、到户项目规划,必须实行贫困优先、区别对待、公开公平公正、群众自愿、全局平衡,做到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结合。资金物资投入及使用管理由村项目实施管理小组控制,村项目监督管理小组监督。  四、项目启动前,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指导实施小组、监管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根据规划的项目建设内容,按照各项目设计目标及技术标准,制定每个项目的具体管理办法、奖罚制度、操作步骤等。  五、项目实施及后续管理,发纠村两委及村级项目管委会、项目实施、监管及技术服务小组在项目投入初期,要做好项目投资管理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项目启动后,村项目管委会及时召集项目实施小组和监管小组成员及全体村民分别开会研究各类项目的后续管理办法,并适时组织落实,以延长项目工程的使用寿命,确保工程能持续发挥作用。  在项目实施中,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部分村民形成生产联合,逐步形成专业协会,增强村民的辅助发展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  开发项目实施后,村两委及村级项目管委会及技术服务机构尽可能搜集准确的市场销售信息,及时召集相关会议,讨论农产品销售方案,并力争组建专门机构或实体,为村民提供销售服务,解决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并以销售促进生产,逐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本村的产业特色。  项目竣工后,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制定项目后续管护制度和措施,订立村规民约,确保项目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猴场自2009年产出西瓜以来,打破了猴场种不出西瓜的历史。由于猴场的气候温和,猴场坝子土质肥厚、光照时间长,产出的西瓜口感好、糖份高(含糖量15%),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猴场大棚基地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和科研实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种植基地,为猴场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党建扶贫工作  一、采取的措施:  (一)把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党建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立足基层,深入调研,围绕全县党建扶贫工作总体目标要求,实地走访各村党员群众,动感情、动真情,了解他们对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事事有人管,人人肩上有担子的帮扶措施。二是按照“五个好”党支部要求选齐配强村级班子;三是开展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增强困难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把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为扶贫开发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是扎实抓好了以农村安全饮水为主的农村水利工作。切实做好农村小水窖工程建设,完成新建村、中营村、木块村、长冲村250口小水窖建设。完成街上村、倮末、格寨、藤桥、中营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初步解决了近10000余人的饮水困难。二是扎实抓好了通村公路建设。加快通村公路网建设进程,逐步完善和贯通与其它县、乡、村之间的连接线。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以政府提供炸材,群众投工投劳的形式,修建了一批生产路,便民路。三是以农村电网改造为契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户户通电。四是认真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三年来,共改造危房1600多户。这此工作的开展,为扶贫开发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为贫困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三)注重两项制度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  按照扶贫开发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经常性管理机制,通过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有效保障和有针对性的扶持。  (四)注重产业发展与扶贫项目相结合,多形式开展扶贫工作。  按照“一带两山一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猴场镇在二塘河周边地带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引进技术,资金,争取项目等,发展蔬菜种植,现种植1200亩。在两山发展种草养畜项目及干鲜果种植,近二年来,人工种草2000亩,养羊2000只;种植核桃树5000亩,种植苹果3000亩。在下藤桥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煤炭加工业,就地转移劳动力300多名。  (五)引导示范与帮扶创建相结合,切实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抓好典型示范。2010年,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创业党员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增强了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党员王维忠带领颜亨林、宫厚礼等群众以资金、技术、土地入股方式创办了猴场镇阳光养殖场,养殖蛋鸡共5万羽,带动了20户农户进行蛋鸡养殖,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今年计划将自己的养殖规模发展到10万羽,带动农户40余户,带动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按照分类培育、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结合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通过搞好组织领导、结对帮扶、资金补助、政策照顾、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加强宣传,在村支部创建示范典型,一批示范项目和党员典型示范户,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全镇基层党建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  二、取得的成效  (一)基层党建方面:通过开展党建扶贫工作,进一步促进了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了村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而且又辐射带动了协会中的致富能手在促进经济发展、助农增收中的示范作用。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以巴西、木块两个一类贫困村为重要扶贫点,在这两个一类贫困村实施通村组公路建设15公里,总投资20万元;二是在木块村实施小水窖200口,巴西村人畜饮水管道10公里,发纠、保坪的牲畜饮水工程,总投资58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结束了巴西、木块两个村不通公路的历史,同时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受益人口超过3000人。  (三)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在二类贫困村的保坪、发纠、葡萄、桥梁四个村种植脱毒马铃薯1750亩,投资39万元,受益人口达6000人。形成脱毒马铃薯种植在猴场镇有效推广。二是核桃种植超过了4000亩,精品苹果种植2000亩,三年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种草养畜,已种植草种3500亩,分散养羊1000多只,建羊舍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四是通过2008年成功引进大棚在猴场坝子种植西瓜,实施土地流转项目,优先考虑被占地农民在棚内打工,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种植技术。因此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到以少量的土地能够有较大的产出,以种植西瓜为例,每亩可建棚3个,在不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每个棚的利润可达万元。由于群众看到了效益,纷纷出让土地,并自愿加入合作社。自2009年至今,猴场坝子已建成300多亩大棚,街上、倮末两村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共4个,解决劳动就业200余人。尤其是2011年在街上建钢架大棚162个54014平方米,总投资255万元的扶贫项目,已竣工。这是全县钢架大棚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猴场大棚的蓬勃发展,势必推动整个猴场坝子数千亩集生态和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  (四)农技培训方面:自2007年以来,农业产业化培训为每年一至二次,已培训500余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余人,截止目前,外出务工人数已达1047人。  通过全镇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全镇贫困人口已减贫1600人(因灾因病返贫除外)。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全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给扶贫攻坚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尤其在两山,教育、经济、文化等都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四、下步工作的打算  一是根据2011年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两年脱贫的奋斗目标,继续加大党建扶贫攻坚力度。  二是以猴场坝子为中心,做好做大蔬菜大棚建设这篇“文章”。  三是在人民、联合两个工委继续扩大经果林和干果种植面积,同时扩大种草养畜规模,抢抓威宁两年提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实现猴场镇经济跨越发展。  四是利用节假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慰问贫困群众活动。大力弘扬“扶贫帮困、乐施好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特色产业 猴场大棚基地  猴场大棚基地  猴场镇大棚基地位于镇政府沿白泥河两岸的猴场坝子,种植面积600亩,建大棚360个,总投资420万元,种植品种除西瓜外,还有草莓、香瓜、甜瓜、蔬菜、反季节马铃薯等各种蔬菜植品种有30多个。  西瓜从种植到收获需100天,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可分5次采收,每30天采收一次授粉一次,即收成期为150天。每年每亩产西瓜斤。  猴场自2009年产出西瓜以来,打破了猴场种不出西瓜的历史。由于猴场的气候温和,猴场坝子土质肥厚、光照时间长,产出的西瓜口感好、糖份高(含糖量15%),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猴场大棚基地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和科研实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种植基地,为猴场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猴场名小吃——豌豆凉粉  豌豆凉粉的做法:  1、先将豌豆粉和水以1:1的比例调成稀糊。  2、小锅里倒入稀糊量4倍的水烧开,然后将稀糊倒入锅中,一边倒一边快速搅拌成透明状糊即可。  3、将煮好的糊糊倒入铝盆,直至完全晾凉。  4、将凉粉块倒扣出,用刀或擦子切成小块或细条等形状。  5、加入作料即可食用,作料一般用葱姜水+蒜泥+醋+酱油+盐+油辣椒+味精+葱花。  巴西石林    巴西石林  巴西村位于南部,距城65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距中心5公里。  巴西村下辖4个村民组,有、、等少数民族居住,耕地面积880亩,人均占有耕地0.83亩。  该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6℃。境内有贵昆、内昆铁路线穿境而过,修建了通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在巴西村境内,有长达3公里宽约1公里的石林,那些石头、石柱奇形怪状、形态各异,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站岗放哨的士兵、有的像相依相偎的情侣、有的像咆哮的狮子、还有的像正在捕食的青蛙,真是惟妙惟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59.40.192.*在
9:27:37 发表
全特么扯犊子
120.194.101.*在
13:17:30 发表
还是有贪官的
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瓮安县猴场镇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