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跟江苏省山东商会GDP差不多,财政收入却差这么多

2014年31省GDP含金量排名:江苏列倒数第三位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有何变化?不同区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说,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
据《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31个省份在2015年地方两会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数据中,有24个省份GDP过万亿元。
以最能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角度考察,31个省份中,有天津、北京、上海等9个省份的人均GDP过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的分类标准,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已经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
GDP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收入将分配给企业、政府和居民。居民收入则衡量在创造GDP过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微观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幸福感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截至日,经《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累计有20个省份的统计部门权威发布了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让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在这20个省份中,浙江以32658元位列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榜首。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又被称作“幸福指数”)。
正是由于今年有了官方权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今年的GDP含金量榜单与往年大不一样。2014年的全国GDP含金量平均值为0.431,创历年最高值。较2009年的0.3856增长了11.8%,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应有之义。
“GDP含金量”的排名反映了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也为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大排名
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其中云南等12个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国平均数之上。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将表格中的省份分为三个梯队进行了解读。
第一梯队(全国平均数之前)有13个省份: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
第二梯队有9个省份: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
第三梯队有9个省份: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沪京粤跌出前三 第一梯队多被中西部省份占据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关的首要指标就是居民收入。从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其高低排名不等于GDP含金量排名,但鉴于自2011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已经连续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无变化,故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应该依然会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单的领头羊。
但是,2014年的排名甫一问世,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都甚感意外:沪京粤竟然不在第一梯度之列。上海虽然在第一梯队,却从首位跌到了第7位;北京更是从第二跌到了第17位。2014年的前三名被云南、安徽、江西取而代之:一个西部省份,两个中部省份。
然而这三个中西部省份也并非“无名之辈”。自2010年以来的GDP含金量排名中,3省份均位列前十。
整体看排在第一梯队的13个省份,中、西、东部省份平分秋色。中部占5个席位: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西部占5个席位: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广西;东部占3个席位:上海、浙江、海南。中西部加起来共10个省份。
研究审视第一梯队省份的相关数据,会发现西部地区这样一个特点:不论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人均GDP,都呈现低水平发展。特别是甘肃和贵州,作为中国贫困省份的典型,甘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倒数第二,为11782.78元;贵州全国倒数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1.00元。
第一梯队中除了上海和浙江两个发达省份外,其余11省份,人均GDP都在15000元左右,远低于排在第二、第三梯队的北京、天津、广东等人均GDP达到3万元、甚至4万元以上的省份。
针对今年的榜单中不少中西部省份跃居第一梯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第一梯队中部分低发展水平地区上榜,跟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注重把大量的转移支付用于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有关。而由于这些地区整体的人均GDP 较低,因此表现在数据上,GDP含金量的排名就很高。
从GDP含金量的计算公式上分析也可发现,GDP含金量排名之所以会得到提升,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虽然,第一梯队的GDP增速并不高,但是因为将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民生,在分母(人均GDP不变的情况下),分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使得GDP含金量的比值增大。
众所周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广泛适用,是平衡各地财政收支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发展。中央财政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框架内,专门设立对应转移支付项目,逐年加大对这些地区补助力度,帮助其加快发展。
特别是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的转移支付力度的明确要求。遵照这一要求,2014年中央财政上述各项转移支付又有明显增加。
财政部网站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对边境地区转移支付120亿元,民族地区520亿元。云南、贵州、广西、甘肃等第一梯队省份均在上述转移支付之列。尽管这些资金总量不大,但是截至2013年底,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四省份总人口之和也不过才1.5亿人,这些转移支付对提升人均收入效果明显。
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云南、贵州等省份公共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2015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资料显示,近年来,云南省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70%以上。贵州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省九项重点民生类支出合计2301.01亿元,增长14.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
不过,虽然将钱用于民生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各地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单纯依靠转移支付保持“GDP含金量”的高分值,并不具有持久性。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贫困地区收入分配的比例高并不见得是好事,如果发展的绝对水平很低,被迫进行多分配,表面上能够缓解当前的贫困和痛苦,但是增长将出现不可持续性或者没有发展后劲,这不利于未来发展,从而也将导致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专家为何最看好第二梯队:名次虽低,但“兼顾发展与消费,分配比例更合理”
相对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10个省份阵容颇为强大。榜单显示,第二梯队东部省份有4个:北京、广东、福建、河北;中部省份有3个:河南、湖北、湖南;西部省份有3个:重庆、西藏、宁夏。北京和广东这些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的省份,出现在了这个中间梯队中,让人甚感“意外”。
但这个第二梯队,袁钢明最为看好,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京和广东处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两边都兼顾的第二梯队中,说明这两个地方既注重投资和发展,又使得消费能够保持在高水平上,虽然收入分配(占人均GDP)比例有点偏低,但这可能是更合理的一种状态。”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料显示,2013年北京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是76.9%,201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7.9%,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而且都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根据中国经济研究院的计算,北京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665.29元,人均GDP达到元 ,均位居全国第二位。
广东省也不例外。广东省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份第一位。GDP从1989年至2014年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也因如此,北京、广东这两个经济发达省市,在《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2011年到2013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都稳坐第二、第三把交椅。
然而,2014年北京、广东两地的GDP含金量却未达到预想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这两个省市人均生活水准仍有待提高?
其实不尽然。清华大学教授袁钢明的解释切中要害,“在一个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收入分配提得太高,GDP含金量的数值大,就会把整个经济压垮。反过来,在发展的中期,如果既注重分配比例,GDP含金量的数值大小适中,分配比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同时还注重发展,这种情况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也说明北京、广东的发展最为合理。”
第三梯队:山东、江苏和天津GDP含金量低 专家建议加大民生投入
在第三梯队有两个现象较为突出:一是这个梯队不仅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比如青海、新疆,也有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省份,比如山东、江苏、天津、内蒙古、辽宁、陕西等。二是不同区域之间的GDP含金量差异大,有4个富裕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而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万元徘徊。总体看,在第三梯队中,富裕省份占大多数。
但是,江苏、山东这两个2014年GDP排名第三、第四位的经济大省,在当年GDP含金量的排名中,却位居榜单的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五位。
这并非偶然。历年GDP含金量榜单显示,江苏、山东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均位列最后十名,2011年、2013年,也排在最后15名。
天津的排名也好不到哪儿去。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天津也在最后10名之列。但是,在2014年下降最快,成了倒数第一。
对这种现象,袁钢明将其解读为这一榜单中的部分人均GDP水平较高的省份 “因为整体收入水平改善了,轻视了居民收入水平”。
但是这种情况也跟经济发展存在的波动性周期有关,“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也就是社会矛盾开始化解之时,政府就会扩大项目投资,然后减少收入,这是一个阶段性周期性的变化――一段时间注重民生和收入,一段时间注重投资。这种周期性变化在最后一个梯队特别明显。”袁钢明说。
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类似于国际上一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国家达到了一定的高速发展水平后,就会头脑发热,把很多资金投资到一些大规模的项目上,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居民收入已经达到了温饱的水平。
根据地方政府的公开数据,山东、江苏月的投资额就超过2万亿元;辽宁、湖南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甚至超过一半。
事实上,在山东、天津等省份,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快于居民收入已屡见不鲜。2014年天津市的GDP增长10%,政府财政收入2390亿元,增长15%;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
山东省的情况同样如此,2014年GDP 增速为8.7%,财政收入增长10.2%;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仍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2014年陕西省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共计1889.98亿元,同比增长13.63%;而同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仅为10.2%。这些都拖累了GDP含金量。
对比历届榜单,GDP含金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中,陕西、内蒙古这两个中西部省份的排名,已经连续4年没有动过了,分别位居倒数第4位和第2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很大,也许每年都会新增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但这个项目不一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尽管GDP增加了,意味着分母上的人均GDP增加了,但是分子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未显著增加,这样GDP含金量就不会高。
第三梯队如何提高GDP含金量?长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向第三梯队的省份提出建议,“第三梯度的中西部省份,在关注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而东部的那些富裕省份,还是应该拿出更多的利益投入到民生和公共服务中。”
2014年GDP含金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中国经济研究院
该公式主要衡量单位GDP中居民收入所占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往年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采用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之所以采取这种算法,是由于2014年之前,各地统计机构并未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所以根据专家建议,人均可支配收入采用近似算法,即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计算得出。
2014年情况有了大变化。截至日,全国累计20个省份以官方形式对外公布了其2014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吉林、安徽、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北京、天津、重庆等11省份未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公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甘肃、上海、北京仅公布农民人均纯收入)。
上述1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经济研究院根据 2013年末上述11省份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占比,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对于这种算法,据《中国经济周刊》部分省份统计部门了解,此种算法与他们的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一致。
因目前公布人均GDP 省份仅北京、内蒙古、安徽、广东、海南等5省份,因此此次排名中人均GDP的数据为2014年GDP与2013年末当地常住人口之比而得。
除上述说明外,图中其余数据均来自各省份统计局的公开公布。(王红茹 朱禁|)
来源: (责编:张妍、张鑫)
72小时热点新闻榜山东的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失职啊_山东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76,369贴子:
山东的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失职啊收藏
202.99.125.*
35楼山东GDP最多3.5亿 山东GDP水份不会低于一万亿 看财政收入就能看出大概GDP了 江浙粤财政收入都占GDP的10%。 可见山东水分有多大 山东GDP和江苏差不多一样多 但财政收入竟然比江苏少1500亿 鲁吹就是厉害 拿GDP吹牛 咸口不提财政收入
我鲁这是咋了,看经济总量和江苏差不多,财政收入,国税、地税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相差那么大,,是不是偷税漏税的太多了,看来山东的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失职啊。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统计局对财政,存款,个税等数据没办法啊,只能统计没法查的抽样数据
是呀,要查一查,看看有没有截流啊,人情税啊什么的。
就是鲁吹嘛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山东的GDP,财政收入都名列前茅,但是为什么不被看成经济强省?
405回复/16亮 40601浏览
山东GDP这几年一直都排名前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
GDP增速全国前二。
财政收入也是前三。
平心而论,山东的经济实力是不是被低估了?
那是你认为的把。山东一直强劲,其实跟广东江苏差距不大,比浙江高一档。但论生活幸福指数,那是比不过广东江苏和浙江。。。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楼 @ 发表的:山东的经济水平一直被低估,全国前三没有问题
山东的高考水平一直被高估,全国前三没有可能
你说的这个除了广东江苏可能就是山东了。。。山东半岛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华中和西南重庆成都那边高一档的。。确实被低估了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4楼 @ 发表的:没有牛逼的城市吧
牛逼的城市少,而且跟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比起来弱一档,但也已经很厉害了。青岛几乎是和宁波苏州一个档次的。gdp和南京杭州是一档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67楼 @ 发表的:
山东半岛确实好,但是鲁西南和鲁东南就不行了,发展不均衡
发展相对最均衡的可能只有江苏浙江了吧。。。广东不也不平衡么,山东半岛可以了,综合生活成本真心不错。当然苏南跟浙北成本相对有点高啊,在国企上班压力相对也大点,当然长三角那条件也是中国最好的了。总之,山东半岛不错,以后打算去那边供电公司,希望有这个运气吧。哈哈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7楼 @ 发表的:
所以不够顶尖啊,要是江苏浙江省会只有苏州宁波这个档次,我相信说江浙富有的会少很多。
就像福建现在也没存在感一样。
有门面城市给人印象会很不同
南京杭州定位可是中国第五第六的水平。济南前十都有些疑问吧,何况在山东青岛是最好的,但青岛综合在全国前20都不一定呢吧。山东半岛其实可以了,感觉不比京津冀差多少,要是有个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不得了。江浙也没一线城市,但综合实力太强,尤其是江苏。苏锡常加南京,还有浙北,确实厉害。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9楼 @ 发表的:
听说山东gdp水分很大,不知真假。也谈不上低估吧!普遍认为江苏浙江广东这是前三,第四不就是山东了吗,至于经济强省,看你怎么定义,普遍认为江苏广东属于强省,尤其江苏,倒数第一的城市在全国都能进前100真不是盖的。广东有两个超巨带着,也被称为强省,,不过以现在增速来看,gdp江苏超过广东也就这两年的事了。江苏没有一个超巨,广东两个,就这样江苏马上成为gdp第一。细思极恐啊。至于山东称不上经济强省第一没有超巨,第二鲁南穷地方和皖北,豫东南差不多,就是四省交界处,都够穷的,都是本省最穷的地方!浙江都未必能称为强省,山东更不能了
经济总量山东超过浙江太多。但论生活指数,山东就比不过浙江啦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83楼 @ 发表的:
我在常州8年苏南没你们说的那么夸张
主要常州差苏州无锡南京不少。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89楼 @ 发表的:
江苏也是发展不均衡,苏北和苏南差距也大
我说的相对。苏北最弱的宿迁都是很叼,比百分之七八十的城市都要好啊,反正和我大太原差不多。更别说江苏其他城市了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95楼 @ 发表的:
经济发展浙江才是最强劲的,甚至超过江苏和广东,杭州市全国互联网金融和IT领域的核心,加上全球互联网大会、亚运会、G20峰会全都在杭州举行,这几年浙江发展不要太快,浙江的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国的前面,而且你拿总量比,浙江只有五千万人,江苏八千万,广东山东都是上亿,人均还是浙江高
江苏有8千万吗?。。。。人均确实浙江最厉害,土地面积江苏和浙江差不多的。但总量为啥差江苏那么大啊?想不通这个问题,感觉挺矛盾的感觉。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03楼 @ 发表的:
山东经济比江浙粤哪个强?浙江?山东的农村人口比浙江总人口还多,不要比总量好吗?即使比总量浙江也只比山东少一点,比人均的话差距太大了,再比人均收入的浙江几乎是山东两倍
总量山东比浙江高太多,几乎快是2倍吧,记得之前看过数据。其他的我同意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63楼 @ 发表的:
嗯,天津其实是属于北京这个经济圈的。
天津的工资感觉好低的样子唉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276楼 @ 发表的:650+不要告诉我我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上不了?不高告诉我吉大兰大中南不是985
清华14年清华北大都是录取分701,你650多是简单的只失误两个大题的差距吗?
还要继续嘴硬?实力差距就承认差距好吗?非要嘴硬的吹是自己失误造成的问题?感情你的试卷是别人给你考的?
像你这样的一般酸人家平时成绩的,平时沾沾自喜,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高考兵败如山倒的我见的多了,说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实力的差距,最后都是来一句平时张三不如我,高考比我高,李四没我学习好,高考也比我高,我是发挥失误了,我那是状态不好,我拉肚子,我家里有事,我压力比较大,我心里有波动,一堆巴拉巴拉,从来不说自己的实力问题
能去南理工谁去川大中南。我是隔壁山西的,当年能去那几个甚至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我都没去。。。。。当然了也没去南理工,去了南京另外一所211,到现在也没后悔。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277楼 @ 发表的:
我大济南前十有什么疑问?妥妥的不可能啊,前二十就不错了
你错了。单论地位,南京,杭州,济南都是副省级,都是经济强省省会,这是国家定位,虽然济南比那两差距不小。济南前二十还是有的,估计前二十也就济南和青岛,烟台真的有点疑问。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06楼 @ 发表的:
也就你跪舔南理工罢了,不要把别人和你划等号
我不喜欢南理工。我不是南理工的。我比较在意长三角那个环境。再说了上大学不就是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南京吗?所以放弃那几个985不后悔。我真的不喜欢南理工,我也不是南理工毕业的。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09楼 @ 发表的:
别扯淡了,青岛的生活水平也就浙江县级市的水平,比宁波差远了,身边去青岛读书的同学都在吐槽
我说几乎。。。要真较真,宁波比苏州感觉还要低半档。。。青岛当然比不过苏南浙北,小常州都是不错不错的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19楼 @ 发表的:
百度有排名青岛貌似是十一左右,烟台在二十名
我是说烟台不稳。稳的就是济南青岛。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26楼 @ 发表的:
也得看地方,人家湖北的为什么要首选南京?陕西的为什么要首选南京?天津的为什么要首选南京?
这是之前一老板湖北人说的,说这个大学的水平综合等,北京上海前二,南京第三。。。。。毕竟江苏这个地方普遍来看还是比较诱人吧,虽然我知道湖北大都去了武汉,但我同学也有不少是湖北的,他说南京环境比武汉强,江苏环境比湖北强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28楼 @ 发表的:
那也不叫首选吧,你告诉我首选是什么概念?在本地大学不错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的去外地读书?
我了解。嘿嘿,其实武汉学校不比南京差的。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是四大天王,湖北学生估计出去的比较少,江苏可能更少点,大概就是这样吧。南京因为在长三角,可能稍微方便点吧,毕竟包邮。哈哈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48楼 @ 发表的:
不是我瞧不起你,山东人来浙江走走就知道自己有多穷
我知道。我在南京读的大学。我说gdp总量没有落后太多。你要说富有程度,江浙可能最富有,其实你看一看公路水平就知道了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34楼 @ 发表的:
比浙江高一档 活在梦里
我说总量。差不多高一个上海,难道不是一档?但质量比浙江差不少。发自手机虎扑
本帖已经被锁定,不能回复啦!
103人参加识货团购529.00元16人参加识货团购479.00元63人参加识货团购268.00元43人参加识货团购649.00元65人参加识货团购888.00元18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33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173人参加识货团购479.00元14人参加识货团购528.00元51人参加识货团购238.00元60人参加识货团购328.00元61182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宇宙无敌幸运星)
(Blender2769)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与江苏真正差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