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能识别业绩变脸 减持的IPO公司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从主证和次证的角度探索中医精细化辨证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从主证和次证的角度探索中医精细化辨证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7:43: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从主证和次证的角度探索中医精细化辨证
官方公共微信我国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的实证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的实证研究
【摘要】:IPO前后业绩变脸是指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简称IPO)之后经营业绩明显下滑的现象,无论是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我国的主板市场均已被证实。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创业板板上市公司是否也存在着IPO业绩变脸现象有待检验。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IPO业绩变脸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整理,接着分析了国内创业板中小企业板IPO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IPO业绩变脸现象进行了检验,并通过构建横截面多元回归模型对IPO业绩变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整体上存在IPO后业绩变脸现象,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募集资金额占总资产比重、保荐机构、审计机构、所在行业以及IPO前的经营业绩等因素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业绩变脸情况有着显著的影响。
最后,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并从鼓励股东延长锁定期限、强化募集资金监管、健全中介声誉评级体系等方面提出减少IPO业绩变脸现象的政策启示,为创业板IPO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参考。
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本文的贡献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本文以创业板板这一新兴资本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板业绩变脸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分别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相关样本的T检验、Wilcoxon检验、横截面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IPO业绩变脸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合理科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F832.51;F276.6【目录】:
中文摘要4-5
Abstract5-9
第1章 绪论9-1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
1.2 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9-10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10-11
第2章 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文献综述11-17
2.1 国外研究状况11-13
2.1.1 国外关于 IPO 业绩变脸的理论解释11-12
2.1.2 国外关于业绩变脸的实证研究12-13
2.2 国内对于上市公司 IPO 前后业绩变脸现状的研究13-14
2.3 国内学者关于影响 IPO 前后业绩变脸影响因素的研究14-15
2.4 文献综述小结15-17
第3章 IPO 前后业绩变脸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17-22
3.1 IPO 前后业绩变脸的定义及基本内容17
3.2 业绩变脸现象的产生机理17-20
3.3 研究业绩变脸现象的意义20-22
第4章 国内创业板市场 IPO 业绩变脸现象的存在性分析和检验22-25
4.1 分析方法22
4.2 样本、指标及数据选择22-23
4.3 统计分析和结论23-25
第5章 业绩变脸的成因分析25-30
5.1 可控因素分析25-28
5.1.1 拟 IPO 上市公司的质量25
5.1.2 上市前的盈余管理25
5.1.3 大股东持股比例25-26
5.1.4 上市时机的选择26-27
5.1.5 组织惯性与公司管理机制27
5.1.6 募集资金的投向27
5.1.7 券商声誉及其他因素27-28
5.2 非可控因素分析28-30
5.2.1 宏观经济因素28-29
5.2.2 行业因素29-30
第6章 业绩变脸现象成因的实证分析30-34
6.1 分析方法30
6.2 样本、指标及数据选择30
6.3 回归过程30-31
6.4 结论31-34
第7章 控制业绩变脸现象的对策和建议34-44
7.1 提高拟上市公司质量34-37
7.1.1 完善公司股权结构35-36
7.1.2 完善董事会结构和运行机制36-37
7.1.3 建立有效的管理层激励制度37
7.2 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手段37-40
7.2.1 转变监管理念37-38
7.2.2 完善 IPO 审核制度38
7.2.3 完善首次公开发行制度38-39
7.2.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39-40
7.2.5 抑制过度投机40
7.3 加大中介机构的责任40-44
7.3.1 加大中介机构在公司 IPO 中的责任40-42
7.3.2 加强中介机构对公司 IPO 后的持续督导义务42-44
参考文献45-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丹;[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卢文彬,朱红军;[J];财经研究;2001年07期
李蕴玮,宋军,吴冲锋;[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刘力,李文德;[J];经济科学;2001年06期
邓涛;;[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6期
唐仕顺;;[J];金融经济;2006年18期
肖曙光;蒋顺才;;[J];会计研究;2006年06期
许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罗永明,杨丹;[J];武汉金融;2004年06期
杜传文;叶乃杰;范志敏;;[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奕洵;[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金;[D];厦门大学;2001年
王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段小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珍;;[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杨丹;[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潘恒宁;[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刘宝宏;卢昌崇;;[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程文卫;;[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陈梦根;路祖强;;[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刘中学,林福永;[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8期
王珍;;[J];财会通讯;2009年06期
和楠;樊慧莉;;[J];财会通讯;2010年27期
蒙文翰;刘宏;;[J];财会月刊;2008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柴亚军;王志刚;;[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林茂;杨丹;;[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王磊彬;;[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明;和辉;;[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王凯涛;孙开连;陈金贤;;[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陈霞;;[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栋;王德武;;[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2012年
朱朝晖;黄文胜;;[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史代敏;贺炎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王兰芳;王苏生;;[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欣;[D];南开大学;2010年
马元;[D];南开大学;2010年
程彦敏;[D];东华大学;2010年
李冬昕;[D];南京大学;2011年
郝延伟;[D];复旦大学;2011年
杨芳;[D];复旦大学;2011年
韩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翟玉龙;[D];云南大学;2011年
郭敏欣;[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杨华;[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景玉;[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黄赛;[D];湘潭大学;2010年
马紫昕;[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魏国平;[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孙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原盼盼;[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晓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苏;[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陈琴;[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刘金玉;[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颖;[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李广存,陈海明;[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孙燕东;;[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朱南,卓贤;[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胡旭阳;[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卢文彬,朱红军;[J];财经研究;2001年07期
何光辉,杨咸月;[J];财经研究;1999年05期
刘奕洵;;[J];财会月刊;2011年12期
桂荷发,赖德健;[J];当代财经;2005年02期
刘曼红;[J];电子展望与决策;199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宝利;[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海燕;[J];商业研究;2000年11期
殷孟波,司璞;[J];财经科学;2000年S2期
贺国生,傅道庆;[J];财经科学;2000年S2期
李曼君;[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周江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8期
吴晓求;[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2期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1期
于永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谢军;[J];四川会计;2000年01期
刘辉,钟加勇;[J];商业时代;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龙骐;;[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于传骏;;[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Lawrence M;[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赵天明;;[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唐慧荣;;[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张本祥;;[A];Complexity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陈清泉;;[A];直线电机与自动化——2002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曹文;;[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刘一;刘华杰;;[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刘一;刘华杰;;[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蒋巍;[N];中国财经报;2001年
;[N];中国建材报;2001年
陈遇雨;[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两会报道组 潘红敏;[N];证券日报;2003年
记者 张 雁 李云龙;[N];证券日报;2003年
乾弘;[N];证券日报;2003年
王艳青;[N];证券日报;2003年
尚福林;[N];证券日报;2003年
家路美;[N];证券日报;2004年
乾 弘;[N];证券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建丰;[D];辽宁大学;2008年
张晖;[D];苏州大学;2009年
管同伟;[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杨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任志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徐谦;[D];西北大学;2003年
徐涛;[D];复旦大学;2003年
林嘉永;[D];厦门大学;2004年
肖云祥;[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刘义圣;[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戚巍;[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孙建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孟祥元;[D];吉林大学;2009年
罗子光;[D];暨南大学;2010年
郭耘志;[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尹庆伟;[D];河北大学;2007年
程琳;[D];东华大学;2011年
文红星;[D];延边大学;2000年
李刚;[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证监会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挤“水分”。截至11月3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93家,这是最近的5个月中,排队企业数量首次跌破800家。  发行核准制下,指标依然是硬门槛。但是,业绩下滑真的是终止IPO的原因吗?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证监会11月4日公布了第二批IPO终止审查企业名单及原因,56家企业终止IPO,其中近半数企业因为经济不景气、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而撤回上市申请。  与之前不同,当前的经济下行周期同时叠加了监管加强周期。分析企业终止原因可以发现,信息披露问题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业绩变脸的深层原因,到底是经济下行周期下的经营问题,还是业绩粉饰无以为继的问题,这个值得深入分析。”前资深投行人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建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经济不景气的状态已经持续几年,有的企业已经不能维持持续增长,特别是有些存在造假、粉饰报表的企业,“包装上市”需要真金的支撑,时间周期拉长,企业就撑不住了。  下滑幅度惊人  今年前5个月,伴随证监会对审计机构、保荐机构的现场检查,17家企业终止首发,对“带病申报”的企业重点关注、立案调查。  6月24日,证监会宣布启动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行动,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  经过三个多月的专项检查,又有56家企业终止首发申请。据证监会发言人邓舸介绍,上述总计终止审查的73家企业中,主动申请撤回企业55家,财务超期3个月自动终止审查企业18家。  截至11月3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93家,其中已过会67家,未过会72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88家,中止审查企业38家。这是最近的5个月当中,排队企业数量首次跌破800家。  终止的原因包括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报表异常变动不能合理解释、不能回复发审委提问、战略调整、合规性问题未解决,以及不更新申报材料导致过期。  其中以“业绩下滑”为由终止申报的企业占大多数。证监会11月4日公布终止名单的同时,也公开了企业申请撤回申请的理由。其中数十家企业都以“业绩下滑”或“”等笼统的理由要求终止。  目前主板、中小板上市条件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 万元、最近3 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 万元或者最近3 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 亿元、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创业板上市条件要求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2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1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从少数披露具体亏损数额的企业来看,亏损幅度之大十分惊人。比如此前终止的北京光耀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至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2389万元、3882万元、3961万元,2015年上半年则亏损1959万元。  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至2014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630万元、4512万元、2827万元。2015年上半年亏损就达2904万元。  再比如原计划上创业板的深圳市海明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至2015年归属于发行人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636.15万元、4262.62万元和2327.98万元,而月净利润仅不到500万元。  企业放弃IPO,到底是因为业绩不达标,还是因为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证监会没有给出答案,目前相关行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程序还在进行中。  “当前核准制下,上市依然有财务门槛。业绩变脸达不到盈利要求,就不再符合上市条件。”黄建中分析,企业业绩下滑有多重原因。宏观经济下行阶段,部分行业不景气,确实有企业因此经营业绩下滑。同时由于上市周期太长,部分企业无法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从资本市场获得,只得改变融资战略。  但是他也提醒,要警惕行业本身没有问题、申报企业却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需要注意是不是财报出现了问题——要么是经营不善,要么就是信息披露有问题。  主动撤回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企业终止申报的理由就可以甄别企业撤回的真正原因。据证监会介绍,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终止IPO是因为存在未能落实IPO财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资产入账、收入确认、内控有效性等问题。“这就说明信息披露可能有问题,经不起问询和考验。”  另外,已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申报企业龙宝参茸股份有限公司,也因为证监会发现其存在销售与经营模式不匹配、存货期末价值及采购原材料有待进一步核实等问题而撤回IPO申请。  今年以来,证监会对IPO“带病申报”加强了监管,就算企业撤回申请依然会被调查及处罚。证监会此前就明确表示,如果企业在申报时,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隐瞒或有债务、掩盖真实情况等方式,意图包装上市,导致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有遗漏乃至欺诈发行,则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真实性义务,发行人和负有责任的中介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行政许可审查,并不意味着上述法律责任的豁免,并不产生终止追究责任的法律效果。”证监会强调,在发行审核过程中将重点关注在审企业是否存在“带病申报”的问题,坚决把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  业绩下滑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终止IPO情有可原,但是可以“争取一下”的企业也放弃了,这就耐人寻味。在第二批终止上市的56家企业中,有18家是因为未及时更新申报材料,导致财务资料过期三个月自动终止。  部分企业没有更新财务资料导致终止,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如江苏新世纪江南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申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企业表示是因为行业景气度下降、业绩有下滑风险,所以自动终止,如福家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有的企业表示是因为战略调整、股权变动而自动终止,如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也有部分企业是因为中介机构“无法完成工作”而没有更。比如浙江真爱美家股份有限公司,终止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销往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区,外销中存在第三方代客户支付货款的情况,涉及的付款单位400余家,“保荐机构对于上述付款情况的核查、确认及回函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比例”。  再比如深圳泰克威云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表示“申报会计师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保荐机构也无法完成内部流程”。  “未更新,潜在的意思可能就是不想更新。如果更新符合条件,企业就会积极争取一下。不更新,可能是即使更新材料也达不到上市条件,或者更新完数据会比较难看。”黄建中分析,对于中介机构无法完成工作,其实可以申请“中止”,而没有必要“终止”。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发行监管问答——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的、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都是可以“中止”审查的。  中介机构的“主动放弃”,与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也有直接关系。IPO专项检查,不只是针对申报企业,也覆盖会计师、律师、评估机构、保荐机构等全部中介机构。  证监会11月4日再次强调,发行人要切实履行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而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要归位尽责,证监会发行审核部门已经在首发企业审核监管的各环节制定了从严监管的机制和措施,并建立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机制,将对IPO各环节实施严格的全过程监管。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
责任编辑:zwl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最近7日年化
最近7日年化上百家公司IPO或因业绩变脸夭折_新股_最新动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上百家公司IPO或因业绩变脸夭折
   现在发审委对创业板公司的利润数目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业绩持续增长要求较高,这就使得至少数十家目前排队的拟在创业板发行的公司,因为今年业绩下滑而被发审委要求撤回上市申请,等财务指标符合上市要求后再重新报资料上会。如果再加上部分拟上中小板的公司因为业绩等因素最终无法上市,预计有上百家公司IPO将夭折。
   证监会对创业板的持续增长要求较高,如果一家公司2013年想上市,而其2012年净利润同比2011年下滑,基本不可能上市。不久前,、就是由于明知上市后业绩下滑却未能如实、及时披露,而被证监会处罚。
   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IPO在审待发企业共计809家。IPO堰塞湖严重,目前排队企业众多,是否意味着未来IPO压力很大?多位券商投行人士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百家的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很可能因为今年业绩的大幅下降而中止其明年的IPO之旅,而部分创投公司的PE项目未来也不排除出现亏损。
   年内IPO或继续暂停
   截至11月29日,IPO在审待发企业共计809家。其中,上证所主板155家,深交所中小板338家,创业板316家。上周仅有创业板新增一家初审企业,为浙江金华的影视公司拉风传媒。另外,上证所主板、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各有2家、6家和3家落实到反馈意见中,新股审核和发行环节依旧寂静。
   发审委自10月10日审理了两家企业的IPO申请之后,截至11月29日,发审委没有再审核任何公司的上市申请;从交易所公布的信息看,未来三周内也没有新股网上发行。
   “目前看年内IPO继续暂停的可能性较大。” 东部一家上市券商投行部魏先生昨天对记者说:“现在发审委基本停止了审核工作,发行批文也没有给过会的公司下发。”
   该消息得到了两家北京券商投行部人员的证实。北京券商投行部王先生昨天告诉记者,目前证监会面对市场低迷没有太好的办法,担心如果重启IPO会再度打击市场信心。此外,据他了解,暂停IPO还有一个原因是,证监会目前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新股发行改革,但是如何改革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说法。
   对于IPO堰塞湖,昨天华安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兆伟对记者表示,“这的确是给投资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希望管理层还是继续暂停新股发行,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而未来如何化解这个难题,非常考量管理层的智慧。”
   部分公司IPO将夭折
   记者昨天在采访多位券商投行人士时还了解到,尽管IPO排队公司众多,但是至少上百家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很可能因为今年业绩大幅下滑而中止其IPO之旅;此外,由于市场低迷,部分企业即使明年能上市,其实际融资规模也将比计划募资要少得多。
   东部上市券商投行部魏先生昨天对记者说:“现在发审委对创业板公司的利润数目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业绩持续增长要求较高,这就使得至少数十家目前排队的拟在创业板发行的公司因为今年业绩下滑而被发审委要求撤回上市申请,等财务指标符合上市要求后再重新报资料上会。如果再加上部分拟上中小板的公司因为业绩等因素最终无法上市,预计有上百家公司IPO将夭折。”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拟在创业板上市发行的公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对此,北京券商投行人士王先生表示认同。“证监会对创业板的持续增长要求较高,如果一家公司2013年想上市,而其2012年净利润同比2011年下滑,基本不可能上市。相对而言,主板公司对业绩的增长要求不是太高,如陕西煤业如果大幅降低发行价格等应能发行。”王先生昨天表示:“此外,如果公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未来随着惩罚制度更严格执行,越来越多的保荐人不再敢弄虚作假,虚报业绩以谋求自己保荐的公司上市。”
   不久前,百隆东方、珈伟股份就是由于明知上市后业绩下滑却未能如实、及时披露,而被证监会处罚。
   上海一券商投行部人员王小姐向记者透露,“目前不止是对创业板的业绩持续增长要求较高,中小板公司如果上市前一年盈利下降30%以上很可能也不能上市。发审委将要求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撤回上市申请;如果不撤回,将会安排二次上会,然后很可能会否决,相当于中止了这些公司的IPO进程,只能半年后重新提交资料。”
   部分PE项目或出现亏损
   根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已过会的公司有99家,其中日至日有13家,而这些公司在过会如此之久却未能发行上市。在众多过会未上市企业中,日过会的遵义钛业在4年半后的今天仍未见其上市,不能不让人感慨。
   2008年,受主导产品海绵钛价格下降影响,遵义钛业过会当年年底便被指濒临亏损。目前看,该公司上市基本无望。
   记者昨天通过投行人士联系到一家已过会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董秘,询问其IPO进展与打算。该董秘对记者表示,“公司拟募投的项目已用自有资金先期投入,目前资金紧张,如果明年上半年还不能上市,不排除撤回上市申请,通过中小企业私募债去筹集资金。” 该董秘坦言:“公司有两个创投股东,四年前入股;对于公司的上市,创投股东非常着急,因为当初的投资成本较高,如果上不了市要退出难度较大,也许被迫在场外转让所持股份,这样很可能造成亏损。”
   “如果投资的PE项目上不了市,可能只有场外转让,因为创投公司的资金需要周转,不可能一等再等。”深圳一家创投公司吴经理坦言:“虽然现在有了新三板,但想通过在新三板上市来退出,其难度显然较主板、创业板、中小板难度高得多,毕竟其交易主要是协议转让。”
   北京券商投行人士王先生表示:对于创投股东而言,由于这几年PE介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动辄十几倍的市盈率,因此即使部分公司勉强发行,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大大压低了发行市盈率,上市一年后解禁,股价如果较发行价又下跌,不排除出现亏损。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机构投资者能识别业绩变脸的ipo公司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机构投资者能识别业绩变脸的ipo公司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维列控业绩变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