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ssd固态硬盘接口口和机械一样吗

01:37:00 修改
只能2选1......因为我现在用的是&80G的&06年时买的&很久了&现在有坏道了不过修复了&160G是二手的&应该用不到3年&-&-&目前这情况选120G的SSD固态盘再配合旧硬盘用,还是直接上1T机械硬盘SATA3接口&更实惠呢?&我只能2选1&资金暂时不够&产品&西数&WDC&WD1600AAJS-00B4A0&(蓝盘)大小&160&GB转速&7200&转/分缓存&8&MB硬盘已使用&共&2763&次,累计&8399&小时固件&01.03A01接口&SATA&II数据传输率&300&MB/秒特征&S.M.A.R.T,&&48-bit&LBA,&&NCQ产品&三星&&HD080HJ大小&80&GB转速&7200&转/分缓存&8&MB硬盘已使用&共&5966&次,累计&18446&小时固件&ZH100-33接口&SATA&II数据传输率&300&MB/秒特征&S.M.A.R.T,&&48-bit&LBA,&&NCQ下面的是我看中的盘&&那个机械盘开机只要14秒&这是真的?http://comm.360buy.com/bbsDetail/-47b7-bad0-a6dbae549ed5_1.html评论评论还有问题&就是&SSD&和接口是SATA3的机械盘相比&除了开机快之外&还有什么区别??????????????????&谢谢&
显然后者,SSD还会跌,HDD跌幅不会太大了~
终于可以签名了,好开心!-.-
选SSD但是别要金士顿的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png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f.png
老平台的话选HDD吧,蛮保值的
金士顿的ssd不给力的
要么现在入固态128,要么等几个月直接入1T*2组rai&0.
板子支持sata3么?不支持还是HDD吧,就算选ssd也不要金士顿的
要速度上SSD,要容量上HDD。开机快只是SSD第一直观表现,运行软件也飞快。金士顿的&SSD&不要买,同一型号,不同时期用的是不同的山寨主控。&最最新的才是SF主控。要上SSD还是INTEL,镁光,三星&830&之类的,容量最少60G起。--别买了山寨小容量SSD,然后大骂SSD是垃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正文
固态硬盘接口多如牛毛?老司机带你理清其中的区别
10:23:45&&&&来源:游侠硬件&&&&编辑:kumamon&&&&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电脑领域更是如此。就在CPU、显卡、内存、主板都历经多代更新,获得巨大的性能提升的同时,躲在角落的机械硬盘君默默的落泪了,多年来除了容量上的大突破外,性能方面也未见有质的提升。用户只能忍受这整机最大的性能瓶颈么?固态硬盘的出现让硬盘性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固态硬盘的接口也有很多种类。那么如何挑选合适自己的固态硬盘?先来了解下市面上常见的固态硬盘接口吧。  目前最常见的接口:SATA  目前最主流的磁盘接口是SATA3.0,它的带宽达到了6Gbps,主要用来适应固态硬盘介质硬盘高速传输的需要。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6Gbps接口最大的瓶颈是实际的读写速度在600MB/s左右,6Gbps的带宽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有较大差距,但胜在有相当高的普及率,所以目前基本上主流固态硬盘都采用SATA接口。  缩小体积不减弱性能:mSATA接口  mSATA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新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同时mSATA将提供跟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速度和可靠度,比较广泛的运用于笔记本电脑和HTPC电脑中。实际上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但是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性能瓶颈,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  全面爆发速度洪荒之力:PCI-E接口  早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PCI-E接口的SSD就诞生了,因为后者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其他SSD无论采用什么接口,SATA都向原生PCI-E通道进发,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省去了中间的传输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初多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主控,性能高的同时成本也高了,消费级市场需求也不太明显。随着性能发烧友的增多,这两年来PCI-E硬盘才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崛起。
剁手党推荐
热门游戏推荐固态硬盘存储技术揭秘 SATA3和M.2型SSD怎么选_凤凰科技
固态硬盘存储技术揭秘 SATA3和M.2型SSD怎么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升级电脑首选的硬件是什么?当然是SSD了。SSD在这么多年的演变中,现在出现了几种主流的接口,并且推出了大量的存储技术。了解了固态硬盘的小秘密之后,你就可以买到最适合你的那款SSD,并从此告别电脑卡顿。
·还记得世界上第一块硬盘吗?
最初的硬盘是什么样的?
当时的硬盘其实和现在长的实在是相差甚远,而且当时的硬盘可是你想象不到的“大”。1956年的5MB硬盘,外观上看和现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大。这是当时IBM发明的硬盘RAMAC 350,这“台”硬盘是历史上第一块硬盘。想想自己那么多小电影,怎么能存在这么小的硬盘里呢?太委屈电影中的漂亮女主角了。
现在,硬盘的种类也是层出不穷,容量达到了十几TB,一下就比MB、GB等单位高出了一个档次。而SSD的出现,更是让存储的速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现在SSD已经成为了笔记本、台式机等电脑用户的首选更换硬件之一了,即使你不懂电脑,你在听到朋友推荐之后,也会逐渐了解到加装SSD的好处,比如SSD使你的电脑启动速度、应用加载速度更快,还可以使你的文件传输速度更迅速。
1956年的5MB硬盘(图中的大箱子)
但是,SSD的类型在演进了这么多年,现在也拥有了大量的规格、技术,接口也分为了SATA、M.2等等。这就不免使很多人感到迷惑:我的电脑到底该选什么样的SSD呢?
·固体硬盘的概述 机械硬盘甘拜下风
SSD,英文名为“Solid-state Drive”,中文名为固态硬盘。其主体为一块PCB板,而内部的构造比机械硬盘简单,就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控制单元中会采用各厂商自主研发的控制芯片,比如Intel的PC29AS21AA0、三星的S3C49RBX01-YH80等,其作用一是可以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成为了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的桥梁;而存储单元现在一般会搭载缓存芯片和闪存芯片,缓存芯片的主要作用是辅助主控芯片进行数据处理,NAND Flash闪存芯片则占据了PCB板上的大部分区域,负责读取数据和写入数据。这样的组合大幅度缩减了硬盘的体积,同时还给我们的电脑提供了多余的空间。通过这两块区域中的芯片,我们就可以在该硬盘中存储大量的数据,同时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
SSD内部构造
以前机械硬盘的构造是:一块用来存储数据的盘片+磁头,通过一定的算法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由于有盘片、磁头这种精密的元件,所以机械硬盘如果没有足够坚固的外壳和稳定性,那么里面的这些元件就很容易损坏。同理,大多数移动硬盘也是采用了同机械硬盘相同的构造,只是更换了接口,移动硬盘的损坏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碰撞,使用这类存储硬件的时候必须特别小心。
机械硬盘内部构造
而固态就不会有这些担忧了,因为其内部基本以芯片为主,芯片的体积、重量比盘片小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轻而耐摔的原因。
笔者在这里还是提醒各位,电脑的硬件尽量都不要乱摔,否则就...
前几年SSD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拿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二者的读写性能相比,通过这样的对比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的读写性能要高一大截。
所以,机械硬盘确实没有办法在读写性能上同固态硬盘相抗衡,只能在容量上占据一定的上风,因为受到存储芯片技术的限制,现在SSD的容量还是没有办法做的太大。
而且人们一直吐槽的机械硬盘噪音大,因为其内部有机械马达风扇等元件,现在SSD内部只有芯片,不过制造很大的噪音(这才是重点)。
机械硬盘已经被固态硬盘打的节节败退,但是现在固态硬盘中的战争也非常激烈。而什么样的固态适合我们购买,我们需要多做点研究。
·SSD接口繁多 SATA3和M.2怎么选
现在SSD的外观开始出现了两种主流的设计,分别为SATA3接口、2.5寸型SSD和M.2型SSD,这两款固态硬盘从实用性上来说比PCIe接口、mSATA接口要强,所以笔者今天重点来说SATA3和M.2接口之间的区别。
采用SATA3接口的SSD
从外观上其实就不难看出,采用SATA3接口和M.2接口的SSD在外观上区别非常明显,SATA3接口的SSD尺寸更大,而采用M.2接口的SSD尺寸非常小巧,mSATA接口的SSD则比M.2型还要小一半以上。
采用mSATA接口的SSD
SATA3接口自07年提出之后,服役到了现在,这款接口在机械硬盘和SSD上都能被广泛使用。作为串行数据传输接口,SATA3在传输速度上比上一代SATA2肯定要快很多。但是由于SATA3接口的技术过于成熟,所以现在这款接口已进入了瓶颈期,从带宽就可以看出,SATA3接口最高为6Gbps带宽,M.2等新接口已经达到了10Gbps甚至32Gbps带宽,相差甚远。
采用M.2接口的SSD
M.2原名为NGFF接口,起初该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接口标准,因其比SATA3接口更先进,所以现在该接口已被各大主板、电脑厂家广泛使用。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采用该接口的SSD部分还支持NVMe标准,支持新协议之后存储速度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从性能、兼容性上来说,这款新接口的出现已经可以取代mSATA和SATA3了。
从传输损耗来说,M.2接口传输损耗比SATA少很多,因为其接口不需要外部线路连接。而单从实用性来说,M.2的一大优势就是减少装机的困难,不需要考虑走线、硬盘如何固定等问题。此外,SATA3接口需要一根硬盘连接线连接至主板,并通过电源线供电才可使用,不像M.2直接接入主板,利用主板总供电线路供电。
但是,为什么SATA3型的SSD还是那么畅销,而且还能不断推陈出新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是M.2型SSD成本比SATA3型的SSD高,毕竟硬盘越小,越考验制作的工艺,所以新技术+高端的工艺必然会让M.2型的SSD贵一些;第二点原因则是很多电脑用户的主板还是老主板,不支持M.2接口,所以为了想要为老电脑更换SSD,只能购买SATA3型的SSD。
选完接口类型了,笔者这里还要再揭秘一些深度的SSD知识,那就是存储技术上的一些花样。
·存储技术现在有哪些新花样?
·NAND Flash闪存芯片介绍 闪存单元比较重要
NAND是一种传统的非易失性闪存技术,一块NAND存储器+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NAND Flash闪存芯片现在共有三种单元,分别为TLC、MLC、SLC,TLC = Trinary-Level Cell,MLC = Multi-Level Cell,SLC = Single-Level Cell。如果将存储单元比作篮子,数据比作苹果,那么TLC就是必须要在一个篮子里装3个苹果,MLC则是在一个篮子里装2个苹果,SLC则在一个篮子里装1个苹果。别看TLC能装那么多苹果,它装的速度是最慢的,以此类推,SLC的装载速度最快。也就是说每个单位需要存入的数据越少,SSD的存储效率越高。所以,TLC是存储技术中最廉价的一种,MLC比TLC稍好,而SLC最好。
但是,SLC的存储效率高了,寿命就比MLC、TLC小很多。折中一点的话,现在购买采用MLC存储单元的SSD最好,因为其使用寿命和性能都比较适中。
·3D堆叠技术兴起 从此芯片不“限高”
3D NAND堆叠技术也是近期非常新潮的存储技术,既然该技术带有3D开头的名称,那么它与普通2D NAND堆叠的SSD到底有何不同呢?
我们可以将这种3D存储技术比作盖大楼,以前的2D NAND存储芯片限高,只能在一个平面上堆叠,现在采用了3D堆叠技术之后,限高政策取消了,楼层可以不断往上盖,最终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存储空间。平面上的数据存储空间有限,立体的存储空间则更广。3D堆叠技术也为SSD多年来容量提升慢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3D堆叠的SSD在生产成本上会比采用2D堆叠技术的SSD还要高。
·如何购买最适合你的SSD? 价格最重要
如今电脑用户对SSD的需求越来越多,不管你在办公、设计还是游戏领域,SSD确实能起到对电脑性能、速度的明显提升。承载系统的载体首先就是硬盘,在加载系统的时候,硬盘要是读写速度太慢,肯定会导致系统的启动慢;而当你想快速加载某些应用、游戏时,机械硬盘速度就会特别慢,SSD则能在加载时间上缩短一半以上,采用新存储技术、单元的SSD甚至能秒开一些资源环境大的应用、游戏。总之,为电脑升级的首选就是更换一块合适的SSD。
那么SSD因为存储技术上的不同,总会有价格上的差异,当你在选择固态硬盘的时候,你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1.明确自己的预算,如果预算足够,可以入手M.2接口、支持NVMe协议的SSD,在满足这两点的前提下,选择大容量的即可,这样你在存储硬件上的花费可能会在元左右;如果预算不够,那么建议入手SATA3接口、2.5寸的SSD,容量则可以选择主流的128GB、256GB,这时你的花费会减少一半,大概在400-600元。
2.为了升级自家的电脑,提升系统运行速度,那么你一定要注意将系统装在SSD当中,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已经知道这一点,但还是会有人犯错。
3.看不懂那些技术规格不要紧,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一定会有点收获。如果你对存储技术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了,那么笔者建议你可以为其他不懂这些的人多做SSD的推荐和建议。
Intel傲腾SSD P4800X
最近Intel还推出了一种具有黑科技的傲腾SSD,型号为P4800X,这款P4800X采用了Intel的3D&XPoint技术,该产品结合了传统的内存和SSD两者的特性,使用了非易失性闪存,既可以在关机状态下继续保持数据不丢失,又兼顾了传统内存的访问速度。但是其价格非常昂贵,不属于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范畴。普通消费者应先考虑固态硬盘的性价比,看清售价和规格,再按自己需求购买,这样SSD就比较好选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72653
播放数:160281
播放数:85472
播放数:1487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d固态硬盘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