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表情包丨公积金怎么用

当前位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国内部分城市放宽公积金提取政策一览武汉:公积金将向低收入者倾斜,公积金缴存职工若从未使用过公贷,且个人月收入在1900元以下,可不限定用途提取公积金账户内资金。提取次数原则上一年一次,可提取个人账户内全部或部分余额。北京:北京的公积金提取由一年一次进一步放松为三个月可以提取一次,并且提取手续也有所简化。提取公积金时,将不再需要提交购房合同、贷款合同等材料。广州:目前广州除了购房外,租房也可以提取公积金,只要有街道加盖“备案专用章”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就可以。另外男性45岁、女性40岁以上,且连续下岗、失业12个月以上的,也可提取公积金。三亚:三亚公积金用途已拓宽至交物业费、看病、交学费等。湖州:湖州从今年3月1日起实施多项新政,让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物业费等问题都成为现实。扬州:规定了9类可以提取公积金的条件,其中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特困职工。广西:广西今年拟改进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使用机制,放宽职工购房的提取范围、年限、次数等条件,职工购房、租房、失业均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哈尔滨:职工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患有恶性肿瘤等25种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以分次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存储余额,但累计提取金额不得超过个人负担部分。宜宾:职工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可提取公积金。中山:缴存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患重大疾病可提取公积金;个人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超过2万元,可每年在该社保年度内提取一次公积金,提取额不超过其个人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历史回顾篇公积金制度的前世今生中国的公积金制度并非世界通行的社保制度,而是十多年前从新加坡移植过来的。当年新加坡为什么会设计这套制度,后来又碰到了哪些棘手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对中国公积金制度改革有启迪意义。1999年4月,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这被认为是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开始。师承新加坡的公积金试点其实在条例正式出台前,地方上就已进行了多年尝试。早在1991年,上海房改方案就最早借鉴了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并以此为蓝本,提出了中国版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意在通过提高职工的支付能力鼓励职工买房。当时上海之所以要搞住房公积金试点,是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一直实行福利分房体制,但随着地方财力困难、企业效益滑坡等影响,住房解困速度越来越慢。由于历史原因,住房难更是长期困扰着上海市民,这时借鉴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综合国家、集体、个人三种力量,特别是把职工的一部分工资投入到住宅上,从而提高其自我购房支付意愿和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继上海试行后,1992年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住房公积金制度。1994年,国务院在总结部分城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而随着1998年8月福利分房制度的正式终结,住房公积金制度才开始在国务院的推动下向全国铺开,同时公积金的使用方向也从过去以单位和政府住房项目贷款为主,转变为向职工个人发放购房贷款为主。此后,公积金贷款成了老百姓买房时重要的低息贷款手段。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溯源从上海的最先试点,到后来的全国铺开,我国公积金制度的蓝本——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到底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借鉴呢?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在1955年通过颁行《中央公积金法》确立的。当时的新加坡还是英属殖民地,除公务员和少部分雇员外,其他群体都没有正式的养老保障,于是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就推行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即相当于强制性的存款储蓄,为退休后国民提供养老保障。该制度实际上是独立于政府预算之外,无需征税,由立法强制推行的国民储蓄计划,雇主与雇员分别按薪资的一定比例抽出薪资的一部分存入个人公积金账户并按期结息。区别于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新加坡在1965年建国后,李光耀领导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并没有照抄福利国家的老路,从而使政府背上沉重负担,而是采取“严父主义”,通过不断扩张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保障范围,强制替国民理财,逐步把中央公积金制度从单一的养老保障储蓄功能拓展成涵盖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投资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总余额高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其2012年GDP的74%!如今作为非福利国家的新加坡,依靠“不是福利、胜似福利”的公积金制度,成为全世界社会保障体制最优越、最全面的国家之一。这也是当时“人口压力重,经济底子薄”的中国在考察各国社保体制后,选择师法新加坡的主要原因。我国在从新加坡引入养老、医疗、失业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也把“公积金”这个名称引入了进来,并特别指代住房领域的社会保障。和我国现行的公积金制度一样,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住房部分,也既可以用于支付房款、归还房贷,还可以申请低息贷款,退休时还可以把公积金账户余额取出。中国式公积金:画虎不成反类犬新加坡中央公积金会员拥有的个人账户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普通账户,用于购房、支付获准情况下的投资、保险和教育支出;二是保健账户,主要用于支付本人及直系亲属医疗费用;三是特别账户,只限于养老和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支出以及经允许情况下的投资,一般在退休前不能动用。3个账户的公积金所占薪资比例不同,逐个降低。然而我国引入公积金制度时,只学到了表象,即把公积金账户分为住房公积金(普通账户)、医疗保险金(保健账户)、养老保险金(特别账户)等,却为了减轻政府自身的历史包袱,而没有照搬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最关键的个人账户制,采取了“统账结合”的制度,从而为今天养老金空账越来越大的问题埋下了祸根。而中新两国的缴费比例也大相径庭。新加坡公积金的缴费比例由隶属劳工部的全国工资理事会提出建议,经政府同意后实行。工资理事会再综合考虑经济和工资的增长情况,对公积金的缴费比例提出建议。一般在经济良好、工资快速增长时提高比例;在经济衰退、企业困难时降低比例。久而久之,这也成了新加坡政府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工资快速提高,通过提高公积金缴费比例,把一部分用于即时消费的资金转化为长期积累基金,从而有效控制通胀;在经济不景气时,又通过降低缴费比例,促使经济得以恢复。在上世纪50~60年代,新加坡公积金为月薪的10%,由雇员和雇主各付5%;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这一比例逐步增至16%、20%、30%;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经济巅峰时,公积金缴存比例一度高达50%,经济高增长时代过去后又逐渐降低。然而我国的公积金却并没有形成与经济和工资增速合拍的缴费比例变动标准,大部分地方政府在过去15年中从未改变过包含公积金在内的社保缴费比例(少数地区微幅下调过),比如上海当前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高达雇员工资的59.5%,比新加坡经济全盛时期的公积金缴费比例还要高!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量制造业中的民营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率节节下滑,社保缴费比例之高成了许多企业难以承受之重,这也是许多民企不愿为员工缴纳公积金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差异是,新加坡政府依靠公积金所积累的巨额资金在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起飞时期建造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组屋),以至于如今80%以上的新加坡居民都购买并住进了政府提供的廉价组屋,只有不到20%的高收入居民才会选择购买高价商品房。可在中国,由于政府保障房建设启动太晚,虽然职工已缴纳了15年公积金,但至今还只有极少数居民真正享受到了政府保障房的福利,不禁令人扼腕。新加坡公积金同样面临难题不但中国在引入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时“画虎不成反类犬”,就算是“老祖宗”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在21世纪的今天也渐显疲态,颇受诟病。日,在一向风平浪静的新加坡,发生了一场以当地标准来看堪称“规模浩大”的群众示威,有6000多人在新加坡唯一被允许进行公开示威的芳林公园集会,抗议国家的公积金制度。他们对现行公积金制度的不满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强制拿走百姓的一部分收入后,政府运作公积金的手法不透明,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并损害公积金持有人的利益;二是认为政府给的公积金利息太低,无法满足新加坡人的养老、住房等需求。因此示威者要求政府在运作人民的储蓄时更透明,让人民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并允许人民将公积金普通账户里的存款用于教育、投资等更多方面,并允许55岁以上的人将存款全部提出。更重要的是,政府既然已经从公积金制度中得到巨大收益,也应提高存款利率,让人民分享到更多的公积金收益。显然,新加坡公积金制度面临的“透明管理”和“保值增值”这两大难题,同样也是如今中国公积金制度最核心的症结所在,而呼唤“透明管理”的实质还是人们担心公积金账户里的钱不安全,无法按自己所期望的保值增值,因此一边呼吁提高公积金存款利率,一边要求放松提取公积金用于其他用途的条件。据了解,尽管《中央公积金法》允许公积金局动用一定数额的公积金通过投资方式保值增值,但事实上和中国的社保金保值困局一样,闲置资金几乎全部被存入了新加坡中央银行,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政府给予的债券利率则与公积金的存款利率相等。从1955年以来,公积金利率根据大银行的定期存款与储蓄的平均利率确定,一直略高于通胀率,从而保证公积金不贬值。根据最新公布的利率,政府需对普通账户资金支付每年2.5%的利息,对特别和保健账户支付4%的利息。可在投资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仅仅跑赢CPI的回报率已无法让大部分民众满意,毕竟许多人通过聪明投资能获得远高于通胀的收益水平。只是对中国的公积金持有人来说,目前2.6%的公积金存款利率甚至很多时候连CPI都跑不过。新加坡公积金制度面临的问题再次给中国的公积金困局敲响了警钟:中国的公积金制度是到了必须要动大手术的时候了!展望未来篇公积金制度出路在哪儿人人都知道,状况百出的公积金到了必须要动大手术的时候了,但公积金改革,究竟路在何方呢?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安排和实施的问题。而对于如何改革现有制度,观点并不一致。《条例》修订阻力重重一种观点认为,公积金制度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希望通过不断小修小改逐步化解问题。比如针对公积金提取难的问题,可以把公积金使用范围扩大到租房、医疗、教育等其他领域,并适当简化公积金提取程序,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公积金的根本问题,而且也与公积金专款专用的建立宗旨相违背,更与现行的社保职能相重叠。又如针对公积金权属不清,容易引发地方政府挪用资金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法律地位没有规定。因此有专家建议通过修改《条例》,将缴存人缴存的专项住房储蓄资金(公积金)变为银行的资产,缴存人和银行之间通过住房储蓄合同确立债权、债务关系,从而明确缴存人与管理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引入银行平台,还可以强化公积金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管理,预防腐败。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实质上是政府部门(官员)决策,而公积金银行则不存在外在的管委会,而内化为银行董事会,银行董事与银行之间形成利益关系并受到法律约束。可惜这条看似相对容易的改革路径却由于触及到许多人的既得利益而一直难有大突破。早在2011年,住建部就提出修改《住房公积金条例》,并提出了时间节点,但于2012年和2013年两次“爽约”。住建部在部署2014年系统主要工作时,《条例》的修改被再次列入。只是意识到这是根难啃的硬骨头,因此住建部这次不再给自己设定时间节点。公积金与住房保障银行难并存另一种观点认为,《条例》已连续两年未能完成修订,就是由于牵涉的利益纠葛太多,足见目前的公积金制度之弊已非小修小补所能解决,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缺陷是先天性的,久病至今已成了无可挽救的毒瘤,“保守治疗”已不管用,必须进行“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这样既降低了企业的税费负担,又能增加普通员工可支配收入,还有利于落实“六项禁令”,彻底斩断这一垄断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隐藏福利,推动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目前来看,落实三中全会《决定》最可行的形式和路径就是全面深化公积金体制改革,为建立独立运营的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住房保障银行让路。之所以现行的公积金制度与设想中的住房保障银行难以并行,而只能采取升级替代的方式,是因为一个国家不能有两套住房保障体系,否则购房者到底应该向谁申请政策性住房贷款?政府又要如何平衡两者关系呢?如果不把公积金并入住房保障银行,后者的资金来源如何解决?莫非要购房人缴两份公积金,申请两份公积金贷款不成?也只有将公积金制度彻底转变为住房保障银行,才能根本解决强制缴纳却覆盖不均导致“劫贫济富”的先天顽疾,才能根本解决监管不善、责权不明、投资受限的制度弊端,才能根本改变用公积金建保障房的不合理局面,才能把住房保障资金的调动权从地方政府手中统一集中起来,避免贷款资源不均的问题。因为拥有了独立法人地位、资本金和吸收存款的能力后,住房保障银行在发放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同时,完全可以用吸纳的存款发放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贷款,这样既从根本上解决了公积金权属不清的问题,又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住房保障银行”早有国际先例从国际上看,我们所说的“住房保障银行”早有标准叫法,即“住房信贷银行”,是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用来为居民购房提供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政策性银行。美国称为联邦住房信贷银行体系,日本叫住宅金融公库,德国称住房互助储蓄银行,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制法人,以股东出资形成公司法人的财产,并以此为基础承担经营风险,这样就能灵活从事投融资活动,实现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这种制度并非强制性,而是自愿参与的互助性住房保障制度。对于有意愿将来通过政府扶持买房的人可以缴费,对于没有买房意愿或买房能力的人,也不用被强制缴费,从而保障了民众的自由选择权。对银行来说,由于它为政府政策目标服务,因此享受到了政府的多种优惠,从而得以正常运作下去。有消息称,早在2007年就已从政策性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的国开行,目前正面临利率市场化的严峻挑战,因此有意通过参与筹建住房保障银行的机会,曲线回归政策性银行,这正是公积金制度转变为住房保障银行的一个可行路径。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 点击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QIBU生活微刊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1、每一次接吻 会消耗体内至少12个卡路里科学家指出:...
我是主播 贝妮~(微信号:Voaoao)每天提供最热门、最火爆、最精彩的视频!口味有点儿重喔~笑死!笑死!笑死!如果觉得这些还...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
现如今,飞机以舒适、方便与节省时间等原因成为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你是否知道,为何不能喝飞机上的冲泡茶饮,又为何在...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在CG世界的一期中我们展示了 Vince Low的一部分作品,今天再次翻看CG网站时发现他的...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看完这些,才知道雾霾的真相.震撼!震...涨姿势!史上最全的公积金用途在这里 - 导购 -昆山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涨姿势!史上最全的公积金用途在这里
来源:新浪乐居
新浪乐居讯 (编辑 顾倩)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比较关心公司会不会交公积金,为何会如此在意公积金这件事呢,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其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点便是买房了,相较于商业贷款买房,使用公积金贷款可以省下很大一笔钱呢。相信很多年轻朋友,虽然知道公积金的好处多,但是肯定都不知道具体有哪些好处呢。今天小编?将关于公积金的用途都整理出来了,即使对公积金一无所知的购房者,看完也能轻松使用公积金。【公积金七大用途】
用途一:购房
① 不贷款购房可一次性提取公积金;
② 商业贷款购房可提取公积金用于首付;
③ 商业贷款购房可提取公积金偿还本息;
④ 公积金(组合)贷款购房可提取公积金偿还本息。
用途二:建造、翻建、大修住房
职工建造自住住房的,包括翻建、大修,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房屋装修、装潢,目前不能申请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
用途三:租房
① 用公积金支付配租或政府招租补贴的经济租赁房房租;
② 用公积金支付市场租房房租。
用途四:父母给儿女购房
①未使用住房贷款购买自有住房,可提取父母公积金;
②使用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购买自有住房,支付首付款后可提取父母公积金;
③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购买自有住房,支付首付款后可提取父母公积金。
用途五:销户提取全部余额
① 离、退休的;
② 农业户籍职工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
③ 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定居的;
④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重度残疾并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⑤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⑥ 被判处刑罚、户口迁出所在市、非所在市户口职工与所在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⑦ 住房公积金账户转入集中封存户满2年或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满2年的;
⑧ 到所在市行政区域外工作并在当地建立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可销户提取全部公积金余额。
用途六:纳入低保或特困范围提取
职工被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救助范围,职工本人及配偶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不超过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特困救助范围期间以前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用途七:治疗重大疾病
家庭成员(包括职工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患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住院治疗的,职工本人及配偶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日期应在出院之日起1年内,提取金额合计不超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部分。
“大病提取”范围: 
职工本人、配偶或其直系亲属罹患癌症、白血病、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器官移植等五种重大疾病的,在患病治疗期间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上一页1本文导航
热日 08:00
热日 07:23
热日 07:08
热日 07:13
热日 14:27
热日 17:01
热日 14:34
热日 14:38
热日 07:49
热日 14:49
热日 11:40
热日 16:32
80% 左右的中国城市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子,这一比例高于美国城市。
hello!万科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涨姿势表情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