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是郑州市的 郑州顺天物流去年年底拖欠货款利息计算我48500元的货款 前几天

我的爷爷奶奶(张树芝)
发布时间:日
【字体: 】
我的爷爷奶奶(1)
&&外婆笑着讲:&你家家(gaga)讲了,以后就叫他爷爷,叫我奶奶。&
(本文所记我的爷爷奶奶,原本是我的堂外公外婆。湖南华容方言,外公叫家家(gaga),外婆叫家家婆婆或者小家家。张树芝是我的堂家家。我到家家身边住了一些时日后,家家婆婆让我改了口,叫爷爷奶奶。)
我有一封十分珍贵的已经发黄的河南省军区信函,写信人是我的爷爷张树芝。每当我读着让我到郑州装假眼的亲笔信,抑制不住的情感就象奔腾的大河汹涌澎湃。爷爷奶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我对二老的怀念与日俱增,不知多少次在梦中看见夕阳下爷爷挽着奶奶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散步,爷爷还是那么威严,奶奶还是那么亲切随和,我追赶着想向二老倾诉我的思念&&
1986年秋天,郑州河南省军区干休三所,家家的临时住处。一天我和家家一家人晚上看电视时,家家婆婆笑着对我讲: &志红,老家叫家家很拗口,河南都叫姥爷,你又会不习惯,你家家讲了,以后就叫他爷爷,叫我奶奶& 。从此以后我就改口叫爷爷奶奶了。奶奶说这话的时候面带笑容,作为孙辈的我却激动得想哭,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称呼的改变,不仅仅只是一个叫起来好听不好听的问题,它意味着外公终于从内心里承认了我愿意亲近我了。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二老通知我到郑州装假眼的情景。我从华容到郑州后,当时爷爷因维修住房,搬到纬五路干休三所暂住,我到后就在客厅放了一张行军床,白天拆起来收好,晚上再打开睡人。二位老人家见我长的瘦小,专门吩咐炊事员小杨在平时的伙食上加二个好菜,给我补充营养。到后第三天爷爷叫李医生联系好了河南医科大的医生,医生看后爷爷带我到了河南假肢厂,由假肢厂的师傅作假眼模型。当模型放进眼窝时有一种钻心的痛,一下子眼泪不由自主般地往外流。爷爷见我痛楚难禁的样子,就讲开了他当红军后第一次负伤时情景: &1932年我17岁,在洪湖周老嘴战斗中左胸上部中弹,当时红军缺医少药,只能用土方子疗伤,用开水化开盐再用盐水洗伤口,洗完后用南瓜瓤敷上。有一次痛的受不了,我就叫看护的小姑娘卷了一个喇叭筒(烟)抽,一抽就发现伤口冒烟,当时我吓哭了,我一哭小看护也吓哭了,赶紧喊来医生,医生来后鼓励我说没问题,是你抽的烟雾从伤口冒出来了,以后可不能抽烟,伤口养了二个多月才痊愈。& 满屋的人都静静地听着爷爷讲的故事,这时给我作假眼模型的女工开口对爷爷讲:& &您老是张司令吧?& & 爷爷说: & 你怎么认识我啊?&女工笑着回答: &当年俺还造过您的反,还要油炸您。&一位50多岁的老师傅讲: &要被你油炸了,河南可遭罪了,要不是张司令站出来抓生产,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 爷爷对大家说: &唉,不说那个时候了 。&话题就转到家常话去了。假眼模型作好后我们交了钱,爷爷和工人师傅们道别,工人们依依不舍地把爷爷送到厂门口,我们走了很远,我回头看见师傅们还站在厂门口朝我们走的方向眺望。
我装上假眼后, 眼内放入一个异物适应不了,装了假眼的眼内发炎、红肿、流血。有一天下午爷爷奶奶带我上医院打针,回家的时候顺便到正在维修的房子里看一看,见到水磨石地板上洒了许多油漆,由于油漆工没及时处理,油漆都干了。爷爷问工程队小李怎么办? 小李回答用石头磨。当天下午我拿了一块中间有一个圆洞的三角形油石,主动和警卫员小李磨了两个多小时。由于工期紧,工人们没时间磨,只能由警卫员、司机抽时间磨,第二天我乘到门诊部打针的机会又去磨地板了。磨地板头要低着,长时间低着头,加重了假眼发炎红肿冲血。不久爷爷奶奶来了,爷爷看见我在劳动很高兴,他发现我假眼在滴血,就命令我休息,我调皮地讲: &这比你中枪好多了 &。奶奶急了,对我讲跟我们回去休息,我不肯回去坚持要磨地板,我想这是锻炼意志的好机会,爷爷讲: &劳动观念强是好事,但不能蛮干,我看磨地板时把假眼取下,磨完了再放回去& 。油漆干了很难磨掉,当时在省军区门诊部上班的大舅妈,也挤出时间来参加磨地板好几次。在大家的努力下经过几天劳动,终于把地板磨好了。
这次在爷爷奶奶家里住了一个多月,期间,房子维修完工了,要从干休三所搬回去,组织上要安排几个战士帮忙搬家,爷爷拒绝了。其实家里真没什么好家具,最值钱的是一台21寸的电视机。那一年爷爷奶奶己70岁了,放着清福不享,带着家里的几个人借了一部板车,加上家里的一部板车,二人一组一车一车往回搬,来回大概有三里多路,跑的爷爷奶奶满头大汗。特别是奶奶,他是一双解放脚,走路都有点不稳,凭别人怎么劝也劝不住,非要参加搬家,还振振有词怕我们年青人毛手毛脚不小心将他宝贝菜坛子打破了,我看得出奶奶实际上是不甘心在搬家劳动中落在大家后面。大舅妈当时带着才几岁的星星,又要上班,时间很紧张,也利用中午休息和下班后的时间,一会儿都不闲着,收行李、打包、搬东西忙的乐呵呵,晚上整理东西到很晚。她住的西屋打扫卫生的工作量很大,但她从不叫人做,都是自己一点点收拾干净的。通过我的亲身体会,在爷爷、奶奶、大舅妈身上看到了他们仍然保持着劳动人民本色,一心为党为公的崇高思想品德,值得我终生铭记学习。
我带着奶奶给我养护眼睛的二方小手帕回到老家胜峰,我装上了假眼让人感到稀奇,许多看我的人,都打听爷爷家里的情况,我如实讲了,听的人都表示诧异,原来爷爷家的生活一点都不象他们想象中当大干部的生活。我回家后还收到过两封大舅妈写给我的信,教我如何保养眼睛。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昨天,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也常常告诫着我老实做人,一心为公。(待续)
我的爷爷奶奶 (2)
&&(爷爷威严亲切,奶奶慈祥随和,十分普通寒酸的家具,和我想象的金碧辉煌毫不沾边。)
许多年后,当我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爷爷奶奶的情形,我仍然非常激动。我1961年出生在湘鄂西革命老区的华容县,我妈妈娘家姓张,是当地的大姓。张家住的村庄叫张黎屋场,张家四房住在二进的大围屋中,房屋座北朝南,屋场形似一把围椅,左右各有一座山,左边的貌似蟠龙,叫青龙山,昂首对着下莲花堰,右边的貌似卧虎,叫白虎山,虎视眈眈对着上莲花堰。屋后边是一座小山,山上栽满了松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整个房屋被粗壮的参天古松围抱着,显得宁静祥和。我外公就出生在这里,他叫张金生,由于家里穷,十来岁就拜师学了理发手艺。我外公的堂哥张树芝(我称呼爷爷)受大革命运动影响,在1928年的华容秋收暴动中为暴动队员带路,抓了当地一位劣绅,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又当了赤卫队员,被敌人视为眼中钉,敌人两次抓捕爷爷都在乡亲们掩护下被爷爷机智躲避没有被敌人抓到,投奔红军跟着贺龙干了革命,经过二十多年的浴血征战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在我们老家人称张军长。
我在老人们传颂着贺龙、红军以及爷爷的故事中长大,从小就对这位未见过面的爷爷充满景仰,我常想:什么时候才能见上这位爷爷一面呢?在我21岁那年,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1982年国庆节,我与先吉外公、作泉舅舅一起,带着我母亲亲手做的两双布鞋、一袋酸菜和请人做的一把筛子,上郑州看望久仰的爷爷奶奶。去的路上,我带着崇敬、激动的心情尽情发挥着我对爷爷奶奶的想象。到后的情形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这可能是在人的记忆中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总有其特别之处吧,我第一次进爷爷奶奶家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我们三个人是早上6点多到的,进门的时候我看到有两位老人已经等在了客厅中。我想,这应该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了。我在先吉外公和作泉舅舅身后好奇地不住眼打量他们。外公浓眉大眼,身材神态跟妈妈娘家里的人一个模样,说话走路腰板挺得笔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最让我惊奇的是他的双手,缺了许多手指头,让我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我小时候听过的那些关于他的故事。这是战争年代的印记,是英雄的标志,让我从心里肃然起敬。外婆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非常随和,一直在亲切地跟我们说话。而刺激我最深的,是我看到的外公的家和想象之间的巨大反差。二老住在省军区三号院,院子内有二栋小楼,二栋小平房,栽了不少果树,种有不少蔬菜。外公住西面的那栋小楼,家里还住着在军区门诊部当医生的大舅妈和小老表星星。二老的家除了房间多院子大外,家里所有的家具竟都破破烂烂,普通的近乎寒酸,和我想象的金碧辉煌毫不沾边。
爷爷奶奶对我们三人到来很高兴,午餐时二位老人下厨房一人做了一个菜招待我们,加上炊事员做的共有十个菜,其中有一个菜是爷爷亲手作的家乡味道的扣肉,二老不停地给我们夹荤菜劝我们多吃,新到一个地方的陌生感让我有些拘谨,加上我有些怕爷爷,吃东西的时候放不开,每一样都不敢多吃。当时我个子小又瘦,爷爷认为我不是挑食,就是身体有病,他就和奶奶商量带我去检查身体。后来奶奶带我到军区门诊部检查身体,一到门诊部,我们就被医生护士亲热的招呼声包围了,好多女军医女护士都搂着奶奶说话,像搂着多日不见的妈妈撒娇。这温馨的画面里洋溢的浓浓亲情深深触动了我,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奶奶身上散发的巨大人格魅力。在往后的生活琐事中,我完全被这个瘦小但热情的中国传统妇女所折服。在医院检查下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二老也就放心了。
我们三人住在楼下东屋套间里,奶奶亲自为我们铺床,拿开水瓶,白天让警卫带我们三人到街上观光,有天走时先吉外公给奶奶讲,今天我们不回来吃午饭。下午三点多我们回来了,作泉舅舅特地到餐厅看了一下,发现他们的生活很简单朴素,后听炊事员讲: &二老平时生活以蔬菜为主,喜欢做坛子菜,特别爱吃老家的酸菜。 &每天晚上爷爷、奶奶就详细地向我们询问家乡的生产情况,群众的生活水平,二老对老区群众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当听到自从包产到户以来,群众都能吃饱饭,食用油也够吃了,特别是听到十一庙三中全会以后,许多群众过年时也能杀年猪腌腊肉了,粮食改种杂交水稻后产量比以前翻了番,外公、外婆知道家乡的变化特别高兴,连声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的好,党中央、邓副主席领导的好,你们回去后要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持国家建设。
走的前天晚上,外公对我们讲: &当年我在家时,作泉的父亲维和比我大2岁,谢志红的外公金生比我小2岁,我弟弟比我小7岁,其他兄弟比我们几人大多了,我们常玩在一起感情很好,我当红军后金生利用理发的身份,到桃花山看了我三次,给了我二块光洋,那个时候有二块光洋算是发洋财了。先吉的母亲二婶娘人贤惠,我在家的时候常找她要碗豆吃。&
我们走时外公、外婆给我们准备了带给乡亲的苹果、糖果,路上吃的烧鸡。二老还特地叮嘱我要好好工作,不喝酒不抽烟。至今我也牢记着二老的教诲不敢忘记。(待续)
我的爷爷奶奶(三)
  &&人都说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女人的支持,爷爷身后的女人就是奶奶,奶奶很慈祥,即使不打交道也让人觉得像母亲一样。
  自那次去郑州装假眼之后,我和外公外婆交往渐渐多了起来。二老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我感受到人格的平等和尊严。那时候我已经叫他们爷爷奶奶了。我曾多次给自己讲,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时我一定要承欢膝下,服侍床前。1993年春末我终于来到了爷爷奶奶身边,实现了我梦寐萦怀的心愿。在那段时间,我对两位老人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听到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虽然看上去都是些平凡普通事,不同于战争时代的那些轰轰烈烈的传奇,但是这些事情背后包含着深情厚爱同样让许多人感动。从别人的追忆中,我的心灵受到-次次震撼。七年来,每每我想把这些感人的事记录下来,我就激动得无法自持,难以成文。如今,经过一年的闭门不出,我用我拙劣的笔勉为其难,终于完成宿愿,也终于可以告慰离开我们的爷爷奶奶,安慰我痛苦的心灵。&&&
奶奶刘去非出身书香门弟,祖上在明朝出过兵部尚书,是我们华容县有名的&茶刘&。奶奶的父亲是个秀才, 以教书谋生,具有侠肝义胆,经常为穷人出头打抱不平,在大革命时期曾在国民党的屠刀下救出农运骨干刘性族人数名;其母是岳阳唯一状元郎黎淳的嫡亲传人。奶奶娴淑高雅,仪态大方,知书达理,亲切随和,在大革命时期就积极参加妇女运动,抗战暴发后到董必武任校懂、朱婴任校长的华容县东山抗日中学上学,后随同学千里迢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任过干事、支部书记、处长、一军子弟学校副校长。1943年,奶奶与同为华容老乡的爷爷在宝塔山下相识,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二人走到一起,两人在延河岸边立下山盟海誓,结为终身伉俪。爷爷奶奶相濡以沫牵手56年,生有二男一女,是人人称羡的革命伴侣。
爷爷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浴血奋战,战争的影响也深入爷爷的血液:残酷的战争环境使他的脾气变得急躁,稍有疏忽就要付出生命代价的磨难使他对任何工作一丝不拘,战机稍纵即逝的战场也使他变得果敢敏捷。他一生不奉上不欺下,眼里掺不得沙子,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绝不含糊,发起火吼起来声振房瓦。他是1963年任的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到76年离任,干了整整13年主官。爷爷部下的副司令副政委多的时候一届有三十余人,其中有许多人资历比他老、文化比他高、点子比他多。常言道&当家三年讨人嫌&,何况他任上是多事之秋,碰到部下工作没干好,他恨铁不成钢,对搞不正之风的人肯定会吼-通。大多数人被骂了都能理解,立马改正,但也有不少人不理解甚至觉得冤枉。奶奶知道后肯定会去给人家做思想工作,如果爷爷把人骂厉害了,奶奶也会向爷爷反馈并向人家赔理道歉。所以在军区绝大部分人对奶奶是心悦诚服的。
奶奶人缘特别好,军区干部、职工、家属都特别喜欢奶奶。省军区大院有一种说法,怀了孕的女同志大都吃过奶奶亲手做的酸菜或辣菜,以至不少年青女干部想给他作儿媳。这种说法真实性己经无法考证,但善解人意会照顾人的奶奶无疑是她们心中好婆婆的范本。
&& & 高处不胜寒 &这句古语虽然有普遍性意义,却并不适合爷爷奶奶。他们家里每天人来人往,有专程看望爷爷奶奶的战友、部下,也有邻里串门的,还有普通工人、农民。&高朋 & 在爷爷奶奶家并不是最受欢迎,相反,家里对普通人几乎是来者不拒。爷爷在郑州也算得上是个名人,自然有很多人来拜访,包括老家的亲戚,他们没有被爷爷的威严挡在门外,这主要还是因为奶奶的热情和宽厚待人。
在电视希罕的年代, 许多人想到奶奶家看电视,但是又怕影响爷爷的工作。爷爷奶奶知道,就传话说愿来看电视的欢迎。慢慢有人来了,爷爷奶奶热情地招呼。消息传开后,来的人更多了。人多了凳子不够坐,奶奶又找来许多凳子,每天吃过晚饭后就摆好板凳、备好茶水等着客人。有时酿好醪糟煮好了,端给看电视的客人吃,有些人电视瘾大看的晚,奶奶还给他们做宵夜。这所有的事都是奶奶亲手做的&&这是奶奶一生都坚持的一个原则: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 待续 )&
我的爷爷奶奶 (四)
&&奶奶种的南瓜蔬菜,在饥荒年代帮助军区许多人度过了困境。
六十年代初, 物资供应紧张, 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供应,特别是粮食。奶奶发扬南泥湾精神,& 把房前屋后二亩多地全开垦出来, 整成菜地,种上玉米、南瓜以及各种蔬菜。很快地,院子从一片荒芜变得郁郁葱葱。菜地弄好后,奶奶在又在家里搭起鸡窝砌好猪圈。没多久,家里收获的蔬菜、鸡蛋可以自足有余了,收获的玉米、南瓜也代替了不少主粮, 这样家里就省下了不少粮食。军区干部职工有的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 奶奶就把自己种的南瓜疏菜送到困难户家里,还时不时会用省下的粮食接济他们一下。2004年我见到省军区服务社缝纫师傅刘师傅时, 他拉着我的手眼含热泪深情地对我讲:&刘大姐真是世上难得的好人,六十年代饿饭时我家人口多, 多亏了刘大姐的接济我家才渡过了饥荒。自从张司令调到河南, 张司令刘大姐就没把我们职工当下人看,那是掏心窝子对我们好,你要好好写写,替我们说说心里话。&
奶奶搞庭院生产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爷爷的大力支持,有时他老人家下班了,在百忙中也会到到地里忙上一会。有了收获,爷爷也为奶奶高兴, 还鼓励她用玉米、疏菜多养鸡下蛋,看谁家需要再送去。许多老人在闲谈中都讲到在困难时期没少吃刘奶奶亲手种的南瓜、鸡蛋。1982年我第一次到郑州看望爷爷奶奶时,就发现家里有一个专门收拾农具的小房子,需要用的农具一样也不少。就种菜技术而言,爷爷奶奶比我这个专门从事农业培植的技术员懂得还多,这让我十分敬佩。
在那个物质供应短缺的年代,爷爷奶奶自己省吃俭用,但是一到逢年过节就会把工作人员请到家里聚餐,给他们改善伙食,同他们交流感情。这个做法一直坚持到1999奶奶年去世。有时有人给家里送来点什么好吃的, 奶奶总会让工作人员尝尝, 让远离父母亲人的孩子有家的感觉。家里的工作人员有什么话都给奶奶讲, 奶奶在他们心中就和母亲一样值得信赖。院里有一位锅炉工是周口农村公社人, 用六十年代的话讲出身不好成份高, 但他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被当地有关部门推荐到军区三号院烧锅炉。爷爷奶奶请工作人员聚餐时,他不敢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吃饭,奶奶就让家里的孩子把吃的给他送过去。奶奶在他住处发现被子太薄不能御寒,就送他一套半新的行李。这些在现在不算什么事情, 但在那个饥荒的年代,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 却无疑是雪中送炭。动乱开始后,军区辞退了他, 他来告别时紧握着奶奶的手泣不成声。
&&&&&&&&&&
人格上的平等对待温暖着那些在奶奶面前诚惶诚恐的心灵,奶奶的行为悄无声息地传递着人类善良的一面,给他们以生活的希望。但奶奶从不向人们讲述自己。这些都是我在奶奶谢世后从许多人的哭泣追忆中得到的。2004年专门收集了奶奶许多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后,我许久不能平静。那些有关奶奶的画面,纵我有文学家的水平也难描绘其十分之一。这些画面定格在中原大地, 也流传在人们心中。( 待续)
我的爷爷奶奶& (五)
&& &妈妈!&一声发自内心的呼唤, 是一个即将做妈妈的女人对另一个妈妈的最高褒奖
&&& 1965年, 军区政治部部干事赵毅然的爱人到郑州生孩子,当时省军区住房紧张,他找了营房部门和自己的领导,都没有办法解决。眼看小孩要生了,住房还没着落,两口子心里很着急,没办法了这位干部只有等候在爷爷上下班经过的路上。爷爷知道这件事后, 就让奶奶把孕妇接到家里住下,奶奶见他们没给小孩没准备多少衣服,又亲自动手给小孩作了几件衣服和尿片。奶奶踩缝纫机滴滴嗒嗒的声音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传递着无比温馨的母爱,让他们陶醉在春风般的温暖中,周身洋溢着舒畅。当奶奶送去衣服时,孕妇热泪满面,十分羞涩喊了一声妈妈。这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是一位年轻的即将做妈妈的女人对另一个妈妈的最高褒奖。在奶奶的精心照顾下, 小女孩顺利降生。像天下所有婆婆应该做的那样,奶奶把家里养的鸡杀了给她补身子,把家里为数不多的鸡蛋送给她做营养品,还花钱买水果送给他,手把手教他如何带小孩。这一切奶奶是做的那么自然,但对他们来讲却是一生的感动。
&&& 奶奶对干部关心,对战士同样关怀备至。感受最深的是为三号院站岗的战士,几十年来他们都是奶奶照顾的对象。那一茬又-茬的战土们的茶水都是奶奶准备的:夏天送上去暑的凉茶,冬天用暖瓶送上滚烫的开水。夏天晚上蚊子多就给战士们准备蚊香,在大雪天的夜晚送去火炉让哨兵取暖,就连给孙子买冰棍也不忘给门岗带一根。这样的做法一直坚持到90年代军区撒掉三号院的岗哨。以至给三号院值过勤的战士退伍前都会来给奶奶辞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再也没见过待人这么好的夫人了!&
&&& 奶奶很会关心人, 家里无论是谁, 就算有个感冒发烧, 她也一定会叮嘱去看医生。1998年夏天, 我们岳阳籍在省军区仓库服役的战土夏雨脚被砸伤, 星期天我给奶奶打招呼要去看看他, 奶奶就买了两个大西瓜非要同我一道去。天很热, 奶奶身体那时己经不大好了, 但我还是拗不过他。奶奶的到来让仓库的干部战士十分感动, 他们想不到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好, 还来看一名小战土。看着战士们吃着西瓜,奶奶满意的笑了。闻讯而来的仓库主任留奶奶吃午饭,奶奶讲:&吃饭就不麻烦了,孩子们来到部队,你们作干部的政治上要严格要求,生活上要关心体贴。& && 奶奶离开时仓库干部战士列队向奶奶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但在奶奶眼里,小老乡只是个孩子,爸妈都不在身边,来看看理所当然,根本就不会考虑到其他问题。( 待续 )
我的爷爷奶奶& ( 六 )
&&身为居委会主任的奶奶, 在寒冷的冬天手持自制的土喇叭, 挨家挨户提醒人们注意火烛小心煤气。
&&& 奶奶1955年转业后任一军子弟学校副校长,六一年爷爷从一军副军长调到河南省军区任副司令员,奶奶随爷爷到了河南郑州。奶奶六一年任省军区机关直属单位的居委会主任时,恰遇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奶奶不要一分钱工资就走马上任,一直干到退休。奶奶二十余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含辛茹苦地工作,得到了军区机关干部、战士、职工、家属的认可。她认为把主任当好了,不但解决了家属的困难,同时也和谐了干部家属邻里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尽了-份责任。
&&& 九三年有一次我陪奶奶上军区服务社的门市部买日用品,到那里后,手头没事的人见奶奶进门了, 马上前来搀扶奶奶, 口里亲切自然地叫着阿姨。有人搬来凳子让奶奶坐,有人沏上茶水让奶奶喝,大家围着奶奶问长问短, 像久违了的亲人见面一般。问过一圈,奶奶叫他们回到自己这的柜台上去,不要误了卖东西。我在回家的路上问奶奶,人家怎么对您这么好,奶奶对我讲都是老熟人。奶奶轻描淡写的回答, 并没有打消我心头的疑惑,以后我就留心上了,从军区花房老花工&乔老爷,& 维修队木工、电工、水工们 ,后院尚司令夫人刘奶奶以及我企业局同事们口中知道了许多奶奶的平凡小事。六七十年代军区住房条件简陋, 大多数干部家属都住着平房,屋里没有供暖设备,冬天里取暖全靠煤炉。有的年轻人粗心,有时忘记收拾好煤炉就上床睡了;还有从农村随军来的家属不习惯用煤炉(当初还没有蜂窝煤),好多人忙活半天也烧不着炉子,奶奶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每年入冬后,奶奶都要带着居委会的人挨家挨户检查一遍,看看门窗是否完好,煤炉烟道是否漏气,直到确定没有问题了才放心。奶奶还找了一块铁皮做了一个土喇叭带在身上,在干部家属入睡前, 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挨家挨户地提醒他们关好门窗小心着凉。 每晚都能听到奶奶&注意炉灶、小心中毒&的喊声,以至有人听不到奶奶的喊声还睡不着觉。。遇上大风大雪天,奶奶凌晨四五点都要起床去查看一遍才能放心睡下;遇着刮风下雨天,奶奶也会拿着喇叭到生活区巡视一番,查看窗户关严了没有,玻璃坏没有,房屋漏水没有,衣服收了没有。奶奶退休后,在军区生活区再也听不到这亲切的 &打更声& 了。
&&& 军区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清洁工, 奶奶就组织家属清扫营区道路。作为家属,她们既是妻子也是母亲, 家里都有不少家务活要干;但她们又是一群不平凡的女性,有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解放时期的女民兵、解放区的积极分子,还有长在红旗下的女同志。在奶奶的带头示范下,她们冒着春天的细雨,顶着夏天的烈日,扫着秋天的落叶, 铲除冬天的冰雪,用她们柔弱的身体营造了营区的美好环境。秋末冬初树叶开始往下掉,工作量比平时要大,她们就提早起床。在扫街的过程中这群娘子军还不忘废物利用,她们把树叶收集起来用板车运到军区菜园去沤肥,即美化了环境又支授了生产。
&&& 奶奶还不定期组织家属到军区直属队给战士们拆洗行李衣服,缝衣补袜钉扣子。在劳动中奶奶用亲身经历给战士们讲传统,,鼓励战士们习武爱岗学文化。直属连队许多战士都吃到过奶奶亲手包的饺子亲手裹的粽子。 ( 待续 )
我的爷爷奶奶&& (七 )
&&在我们老家,有女人不孝敬婆婆,男人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你看张军长老婆回家都给老婆婆洗头洗澡剪指甲!&
&&& 爷爷1958年10月从朝鲜回国后,才算真正意义上安上家。回国后爷爷带着全家人回老家探亲,爷爷奶奶希望曾外祖母到河南开封与他们一起生活,曾外祖母放心不下家,没有同意。爷爷调到郑州后,曾外祖母到郑州去过几次,见他们工作太忙,怕给他们添乱,坚持回了老家。奶奶与曾外祖母虽说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很短,但相互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郑州回老家后,曾外祖母每到夏天太阳好的时候,都会把藏在墙壁洞中不多的钱拿出来,将面值一毛到一元十元不等的发霉了的人民币,一张张铺开在太阳底下晒,自己坐在椅子上守望着。大部分时间,她嘴里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语,陷入一种沉思的状态。当人们打趣曾外祖母说:& 张军长给您寄钱了?& 她会乐呵呵地回答:&寄了寄了好多。 &我想她不是在晒钱而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因为这是儿子媳妇寄来的生活费,省下来藏起就如同藏下一颗儿子媳妇的孝心,看着钱能让她感觉到亲人的存在。
&&& 曾外祖母一生坎坷,深受苦难。她与曾外祖父张立贤先后共生了四个男孩,老大张先富字树芝,老二张先哲,老三张先炳,老四张先焘字碧龙。爷爷当红军后,传说在红六军攻打华容县城的战斗中牺牲了,张黎屋场的人还到华容状元街寻找过爷爷的遗体。不久曾外祖父母又遭遇了老二、老三病故的巨大痛苦。但抗日战争暴发后,曾外祖父母义无反顾地支持老四张碧龙参加新四军。碧龙外公四四年惨死在日本洋行特务机关时刚满二十岁,碧龙外公牺牲后他老婆改嫁,曾外祖父母又担负起抚养他的遗孤的责任,带着才二岁多的孙女和一个不足一岁的孙子。后来因营养不良,小孙子也患病死了。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摧毁他们的精神和身体,反而更坚定了她们生活的信念,凭着他们的勤劳硬是支撑起了这个家。
&&& 曾外祖母一生正直善良,深明大义。本家一个孙子结婚后参军,曾想和家里老婆离婚,他探亲时曾外祖母拿根竹竿追着他打,孙子怕曾外祖母摔倒只得走回来让他责骂。那个改正错误了的孙子多年后说是曾外祖母&一竿子打回了我的幸福&。张家有-晚辈孙女专横拨扈脾气不好,辱骂前辈张先阶,骂得张先阶前辈儿子媳妇闭门不出,曾外祖母从不护短,多次教育她要和睦邻里、尊敬长辈。
&&& 曾外祖母一生勤劳节俭。爷爷当红军时,家里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到解放时他和曾外祖父也让家里生活稍有起色了。曾外祖母在90多高寿去世前的头一年,还冒着刺骨的寒风到莲花堰敲开冰块洗衣服。我小时候春节随母亲到张黎屋场给张家的亲戚拜年时,曾外祖母给我的碗豆有不少都长小虫了。
&&& 曾外祖母明白道理而且乐于助人。那个年代物资供应紧张,邻里有人生病了或生了小孩需要红糖求到曾外祖母时,曾外祖母拄上拐杖,臂上挎着竹篮子,到离家三里多路的公社供销社&强买&,供销社经理非常尊敬曾外祖母,一般都会满足他的要求。曾外祖母一生都不给人添麻烦。当时我父亲在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当大师傅,我母亲对她讲:&您下次要买东西找我。&但曾外祖母从不开口。遇到要吃午饭时她也坚持不吃,让我母亲买上二个包子就行。曾外祖母这样做实际上是怕耽误我父母的工作。
&&& 解放后,爷爷奶奶因为工作的原因回老家的次数很少,奶奶总觉得没有尽到孝心,心中过意不去。所以每次回家探望曾外祖母,奶奶都忙里忙外:到家后顾不上休息,就挽起衣袖系上围裙,将曾外祖母床上的行李、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挑水淘米为外曾祖母打米豆腐、包团子、蒸米糕,不厌其烦地想办法让曾外祖母吃点好东西;晚上烧上一锅热水给曾外祖母洗头、洗澡、洗脚剪指甲,陪曾外祖母聊天解闷。夏天回家奶奶给曾外祖母扇蚊子、擦凉席,冬天晚上睡觉时将曾外祖母的一双脚抱到怀里为曾外祖母暖身子。以至现在老家谁家老婆对长辈不孝, 老公都会骂老婆:&你看人家张军长的老婆回老家玩都给老婆婆洗头洗脚做家务,& 奶奶在老家是一面镜子,是所有媳妇的楷模。
&&& 当年能源特别紧张的时候,煤炭要凭票供应,曾外祖母在的那几年烧柴特别紧张。奶奶回家后,与曾外祖母住在一起的侄女提出由奶奶出面找有关单位买煤,奶奶耐心给她讲:&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解决。&奶奶自己到山上砍柴。原来生长薪柴的山全被开垦成了果园茶山,只有在山边屋后长着许多荆棘,当大家看到奶奶砍柴被荆棘刺得鲜血直流时,就劝她不要砍了回家休息,但奶奶擦掉血又埋头砍柴。晒干后的柴扎成把子最麻烦,晒干的荆棘刺人更厉害,奶奶就用旧布做了一双很厚的手套,她自己放把子曾外祖母用搞子扭把子,奶奶的双手被荆棘扎了,曾外祖母就戴上老花镜帮奶奶挑刺。
&&& 六九年四月奶奶利用爷爷到外地开会的机会,回到胜丰看望曾外祖母,恰好遇到曾外祖母病危。奶奶为曾外祖母请医生看病,曾外祖母打点滴时奶奶亲自陪护,买中药后自己生火煎熬好,每一次在喂曾外祖母汤药前奶奶都会亲自尝一下冷热,怕汤药温度高烫了曾外祖母又怕药凉了影响药效。在奶奶十来天的精心护理下,曾外祖母终于转危为安。等曾外祖母病情好转能吃东西了,奶奶自己下厨房做好肉汤一勺一勺喂给曾外祖母喝。曾祖母外能下床行动后,在阳光好的日子里,奶奶就把曾外祖母背到外面晒太阳,烧水给曾外祖母洗头后,用筢子梳头并挽好头发。奶奶身为儿媳但出自内心胜过女儿的孝心使曾外祖母病情彻底痊愈。奶奶的行为赢得了曾外祖母和乡亲的一致认可。至今在我的老家,上至不糊涂的老人,下到刚懂事的小孩,都知道奶奶平凡而高尚的感人事迹。
&&& 虽说奶奶回老家的次数不多,每次回家的时间也不长,但奶奶会挤出时间和社员们一起劳动。奶奶有说有笑,和群众在劳动中拉家常,讲述外面的世界,鼓励年轻人好好学文化乡亲们种好田。奶奶的足迹永远留在了老家的田间地头,她平易近人联系群众的身影也永远留在了乡亲们的心中。至今有许多亲身经历者都在传颂着奶奶孝敬曾外祖母、亲切随和、友爱乡邻的感人事迹。奶奶虽说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我的爷爷奶奶 ( 八 )
&&鱼场的人没办法只得依了爷爷收了鱼钱。
&&& 八六年我在郑州爷爷身边住的日子里,随爷爷到郊区柳林村抓了一回鱼,有一天来了一位精明的年青人,请爷爷去他们村鱼池捕鱼,听到在北方有养鱼的我感到好奇,请爷爷明天-定要带我去,第二天吃过午饭爷爷带着司机小赵、警卫员小李和我一道,带上抓鱼的网、桶等工具,小赵驾驭小车一路向北驶向柳林,天高气爽道路两旁高大的白杨快速向身后逝去,田野中金灿灿的稻谷低垂着稻穗随风摆动,玉米己退尽绿色还有不少未收的玉米棒子黄澄澄地挂在杆上。没多久来到柳林村口的晒谷场,有不少农民在脱收割回来的稻谷,见到爷爷的车来了,昨天请爷爷的青年丢下正在脱粒的稻子,飞跑着向前要扶爷爷下车,爷爷对他讲:&杨金斗不要搞这一套,我自己会下,&我才知道他叫杨金斗。这时好多人都放下活计向爷爷围绕上来问候,爷爷向他们问好的同时抓了一把稻谷察看,并把一粒稻谷放进口中咬破,看稻米品质如何,看着粒粒饱满金色的稻谷,爷爷高兴地笑了。
&&& 不久来了几个人高兴地对爷爷讲:&今天请您来参加我们村捕鱼,是感谢您的指点鼓励,没有您我们村也不会养鱼,&谈笑中爷爷和我们都来到了鱼塘边,有手拿鱼网等待爷爷到来的打鱼人,还有不少看热闹的群众。爷爷拿起鱼网做了撒网的示范动作后,捕鱼的年轻人把网撒向了不时有鱼跃起的鱼池,网撒下去了在爷爷的号令下,几个壮劳力齐心协力将鱼网拖向池塘边,只见一片银色闪烁活蹦乱跳的草鱼鲤鱼搅得水面哗哔声响,从没见过这么多鱼的北方农民高兴得尖叫起来,看见鲜鱼出水了,等在岸边的养鱼人都下去抓鱼了,我愣了一下,只听爷爷大叫:&你快下去抓鱼啊!&我把鞋脱到岸上,跳到水中捉起鱼来,一共捉了十多条鱼。
&&& 天色己晚,大家非要留爷爷吃鲜鱼,爷爷谢绝了。掏钱买了十条草鱼,鱼场的人不肯收钱,爷爷生气了叫我把鱼放回池塘,鱼场的人没办法只得依了爷爷收了鱼钱。这次陪爷爷看捕鱼后我心中有一个疑团,为什么养鱼的农民非要等爷爷去了才肯打捞第一网鱼,但又不敢问爷爷。过了几天杨金斗利用卖鱼的机会看望爷爷,他走时我追到院门外向他讲了我的疑惑,他向我简单讲了认识爷爷后爷爷让他们养鱼的经过。
&&& 八四年的夏天,一位中等身材娃娃脸上挂满笑容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拉着板车在郑州市纬一路大街上吆喝着收泔水,在纬一路5号院前,收泔水的小伙见到身材魁梧穿着旧军衣,脚穿草鞋面带威严的爷爷,小伙上前鞠身施礼,问爷爷家有泔水没有。爷爷讲:&你收泔水是喂猪吗,&小伙子回答:&正是,家里养了百十头猪,& 爷爷讲:&不简单,你叫什么阿,& 小伙回答:&我叫杨金斗,家住柳林村,& 从此一位养猪的农民与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开始了近二十余年的交往。爷爷对杨金斗的勤劳很欣赏,提出要到他家去玩玩,这正合了对爷爷充满好奇的杨金斗心愿。他们在马路边谈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爷爷转身回了家,杨金斗充满期待拉着板车继续收泔水去了。
&&& 几天后爷爷和司机到了柳林村杨金斗家,爷爷仔细地看了他家的养猪场,询问了牲猪生产情况以及养牲猪收入等,爷爷在他家发现有不少猪粪没有处理好,臭气薰天苍蝇满天飞环境卫生很差,便问杨金斗猪粪为什么不运到地里去,杨金斗回答家中地少粪多用不了。爷爷让杨金斗陪他到村里走走,爷爷看到这儿邻近黄河水利条件较好,还有种粮食作物产量不高的低洼飞沙地,村里养猪户很多。便要杨金斗把村、组负责人找来,村、组负责人来后,爷爷向他们了解生产情况和农民收入等情况,爷爷要他们利用村里猪多粪多,邻近黄河靠近郑州的优势,发展市场上短缺的淡水鱼养殖,爷爷向他们讲了养鱼的好处:一是挖鱼池利用猪粪养鱼消化了猪粪,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扩大了市场供应,三是压住了飞沙改善了环境。他们听了爷爷讲的好处觉得也是件好事,但村里人祖祖辈辈没养过鱼,不知道怎么养,爷爷认为新事物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技术上可以向有关部门请求支持,我们老家是鱼米之乡,我从小就在湖泊沟港中抓鱼技术上也可当顾问。在爷爷的鼓励下村里对养鱼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取得上级的支持,不久破土动工,挖了二十来个共二百多亩地的精养鱼池,村民引来黄河水投放了鱼苗,搞起了从来没有从事的养鱼业。鱼池中投放鱼苗后,爷爷到农业部门联系了渔业技术员给他们指导养鱼,并经常去渔塘看看,和农民研究在养鱼中遇到的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二年的努力,终于捞起了第一网鱼,使从前吃鱼,靠从黄河中捕捞的北方郑州也能吃上自己养的鱼了。从杨金斗的述说中,我感到身处高位本可养尊处优的爷爷,对农民的关爱之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虽说离开了挚爱一生的工作岗位,但情系人民的作风没变。从他的身上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我的爷爷奶奶& ( 九& )
&&我这里是联络站、后勤部。销不了苎麻看你们怎么回南朝!
&&& 八十年代初,农副产品的种植还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是遵照上级政府的指令进行种植。八三年,国际国内苎麻市场价格一路看涨,适宜种植苎麻的华容县,在这大背景下盲目宣传,误导农民改田为地,种植了几十万亩苎麻。全县一哄而上建起了许多简陋的苎麻加工厂,但是,因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加工的苎麻达不到质量标准,使主销国际市场的苎麻半成品因质量问题销售不出去。到八七年,农民辛苦收回来的苎麻也卖不出去了,许多人焦急之下毁掉苎麻改种粮食或其他作物。供销社为了解决群众的卖苎麻难问题,尽最大努力收购农民手中的苎麻,但收上来的苎麻又无法销售,大量的收购资金压在了仓库。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了下半年的农业生产,更损害了农民赖以生活的保障。
&& 我当时刚从胜丰供销社调到万庾供销社,供销社主任希望我到郑州找爷爷想想办法。我和供销社付主任去郑州找到爷爷,把华容农民目前的困难和我们来的意图向二老汇报了。爷爷听了我们的汇报十分焦急,急那几十万人的生活问题;更是万分愤怒,大骂是那个王八蛋,在没有销售渠道前要农民种那么多苎麻,苎麻又不能当饭吃。骂人归骂人,他马上找人联系河南的纺织厂看哪些厂家需要苎麻。当年不像现在,什么情况上网一查就清楚了;当时的的信息十分落后,爷爷通过多方的努力,才打听到郑州、新乡的几家纺织厂需要苎麻。我和付主任按爷爷提供的工厂名单去联系,先后联系了十来家工厂,他们都提出要先看样品。因我们来时苎麻样品带少了,就又给单位拍电报,要求再派四个人来推销,带足苎麻样品。
&&& 两天后的下午,赶来的人带着苎麻样品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奶奶叫炊事员煮饭做菜招待我们。爷爷认为来的人一路辛苦了,就亲自做了一大碗扣肉,还亲自给他们夹菜分饭。米饭煮的太多,我们实在吃不了,但爷爷还是强迫我们把饭和菜全吃完了。在客厅休息的时候,爷爷对我们几人讲: &你们几个人多辛苦点,带上苎麻样品二人一组去纺织上门去推销,我这里是联络站、后勤部。销不了苎麻看你们怎么回南朝!&我们推销的同时,爷爷给在舟山和成都的两个儿子分别打电话,要他们打听销售苎麻的事。成都的二舅先来了消息,说打听到了有工厂需要苎麻,爷爷就安排我和付主任上成都去联系工厂。爷爷要警卫员小李买了二张火车票,他和奶奶上市场买了三十多斤苹果、十斤香油,回家后爷爷将苹果一个个亲自挑选,选了二十斤又圆又大的苹果让我们带到成都去。
&&& 到成都后,二舅带着我们联系了好几家工厂。二舅身高腿长走路像小跑,而付主任走的慢,往往是我走在中间喊前面的二舅慢走,叫后面的付主任快走。通过多方打听,我们得知黄继光故乡中江县新开了一个纺织厂,就又赶到中江,找到了那家正等着苎麻原料投入生产的工厂。经过洽谈中江苎麻纺织厂与我们供销社第一次就签了三千吨供销合同。在郑州的推销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这时我们收到了大舅从舟山传来的信息。因我们缺乏资金,而且我们供销社苎麻的销售问题也全部解决了,就没有再去浙江。
&&& 我和我的同事在近二年的苎麻销售过程中无数次去打扰爷爷奶奶。每次到郑州后,爷爷奶奶就安排我们住在离家不远的省军区招待二所,因为平时吃的都是湖南人吃不惯河南饮食,二老就经常给我们改善伙食,每次回程的火车票也都是爷爷安排人买的。我们在外面的安全二老十分操心,有一天我和同伴回来吃晚饭迟了,他们就一直在楼下客厅等着。爷爷奶奶对家乡人民的牵挂,对我们的亲切随和平等待人,感动了我和我的同事,也激励着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我的爷爷奶奶&& ( 十 )
&&爷爷奶奶直至去世都一直关注怀乡中学和华容的教育事业。
&&& 九七年的九月份,我到岳阳出差。我晚上回家收拾行装,看到爷爷正坐在办公桌前,手拿放大镜,对着桌上一盏用了三十来年灯罩破了一个洞的台灯看报纸。我用爷爷一个不知用了多少年,已分不清颜色的保温杯添了杯茶送给爷爷,告诉爷爷我明天到岳阳出差。爷爷让我把奶奶请来商量事情。奶奶坐下后,爷爷对我讲:&我和奶奶攒了五千块钱,明天你带回老家,交给怀乡中学,算是我和奶奶的一点心意。&
&&& 我到华容怀乡中学后,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当我把饱含爷爷奶奶深情厚意的五千元钱送到校长黄世田手上时,全场响起了暴风般的掌声。我向闻讯赶来的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胡秋香、县教委副主任王学固等人讲了爷爷奶奶以艰苦朴素为荣、情糸老区家乡的感人事迹。在学校办公室我拨通爷爷的电话,学校黄世田校长和副县长胡秋香先后与爷爷通话,爷爷勉励二位要为人民当好差办好学。学校在宾馆准备了晚饭,我想起了爷爷奶奶的教诲,坚持在学校食堂用了晚餐。&&&&
看到怀乡中学拨地而起教学楼,整齐干净的校园,不禁把我们的记忆引向怀乡中学初创阶段。&&&&&
爷爷奶奶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但心中时刻牵挂着华容的一草一木。九十年代初,华容中学教育设施缺乏,导致不少学生升学困难。在西安从事教育工作的寓外乡友刘应祥获悉后,回到华容租下华容商业学校二间教室,办了二个高中班。刘老师将这个情况向西安的华容乡友讲了,引起了许多乡友的高度重视,这其中就有奶奶的舅侄女刘丽姣。西安的乡友准备集众人绵薄之力,支助家乡办好学校。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综合各方意见,政府决定由乡友支助、县财政投资,在县城关镇建一所全日制中学,取名&华容县怀乡中学& ,以纪念寓外乡友不忘桑梓之地。
爷爷奶奶听说后这件事后十分高兴,经过商量后决定把省吃俭用的二万元捐赠给新建的学校。他们把这一心愿告诉了华容县有关部门,县委书记熊金香知道情况后,决定亲自到郑州接受捐款。&&&&
&&& 九二年初春,县委书记熊金香和县教委主任吴葆春一行四人来到郑州。到爷爷住处后,首先映入眼中是陈旧的&将军楼 & 的院中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和许多才萌芽的花草。他们握着爷爷温暖的大手,望着传说中的英雄&&粗衣布裳的爷爷周身透着英武气概,没有穿金带银的奶奶显得亲切随和。
见到家乡的亲人,爷爷奶十分高兴。熊书记将特地带来的《今日华容》的录像放给爷爷奶奶看:家乡路宽了,桥大了,不少群众住上了楼房,华容生产的辣椒也出口日本了,这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让爷爷奶奶开怀大笑,连声说好、太好了。看完后,爷爷回忆起少年时的故乡: &我在家时华容没有一条公路,没有几座大桥,穷人住的破茅房,雨多了成水灾,雨少了成旱灾。国民党土豪劣绅的剥削& 、军阀土匪的抢劫掠夺使人民在生死线上挣扎。解放后让人民翻了身,特别是十一届三中会后变化更大,你们回去后还要努力工作,让各项工作、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爷爷奶奶领着熊书记等人参观了他们的家,在爷爷奶奶家看到是:十分简陋的陈设,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破旧家具,家中种植的青菜自给有余,这一切给他们的感觉是,二老的生活还比不上老家许多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爷爷奶奶家陈旧的房子与他们想象中的&将军楼 & 千差万别,让熊书记十分敬佩感叹,他们简直不忍心接受爷爷奶奶的捐款。在两天的时间里,他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传统,爷爷勉励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建设好家乡,让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小孩上得了学,大家看得起病,要心中有群众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把荒山绿化好,把水利建设好。走之前熊书记郑重地从爷爷手中接过二万元的捐款。&&&
&&& 当我从老家返回到郑州后,我向爷爷奶奶详细汇报了学校当时的规模和今后发展计划,爷爷奶奶非常高兴,称赞黄校长这几年干的不错。爷爷奶奶直至去世都一直关注怀乡中学和华容的教育事业。
我的爷爷奶奶 ( 十一 )
&&爷爷这个 面对强敌不慌乱,面对死神不眨眼的好汉,在知道老家水灾后睡不着觉。
&&& 九六年七月份,洞庭湖区连续暴雨,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五四年的水位,湖水比大堤高出1米多。雨水连绵不绝一个月,洞庭湖区的华容县绝大部分土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在堤上做起子堤以挡住凶猛的洪水。正在这危机四伏时侯,长江上游的洪水又如猛兽般涌入洞庭湖,内涝外洪,使得华容县内的洞庭湖大堤雪上加霜,危在旦夕。九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时左右,团州垸洞庭湖大堤溃堤,洪水落差6米多高涌入团州垸,居住在垸内的三万多群众顿失家园。当天我和军区企业局的姚新奇正在岳阳出差,晚上获知这个情况后就打电话告诉了爷爷。爷爷听到溃堤了,十分着急,要我把情况搞准了再汇报。第二天下午我又打电话给坐立不安的爷爷,告诉他华容溃了三处堤,分别是华容的团州、幸福和紧邻团州的钱粮湖农扬。受灾人口近二十万。晚上爷爷奶奶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了团州溃堤的新闻,在一片汪洋面前爷爷虎目含泪。当即爷爷对奶奶讲要回华容去抗洪救灾,奶奶对爷爷讲现在是抗洪救灾的关健时刻,回去会给地方添麻烦,最好是筹款支授灾区。心里惦念着被洪水袭扰的老家乡亲,爷爷奶奶一晚没睡踏实,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干休所借了三千块钱共凑集一万元汇给了华容县政府。我和老姚也在爷爷奶奶影响下在岳阳匿名捐了二千元。
&&& 回到郑州后,到家还没喝上一口水,爷爷就让我给他汇报灾情。我告诉他受灾群众己妥善安置在岳阳市、华容县城和其他受灾轻的地方,吃住己基本解决好了,他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来。爷爷又问我水灾中死人没有,我因为不了解实情不敢乱讲,就回答说下个月发煤到洞氮时调查了再汇报。当时我所在的省军区企业局与岳阳洞庭氮肥厂有煤碳供销合同,我每月都要去接车结帐。不久在我和姚新奇出差去岳阳时,爷爷让我把姚新奇叫到家里吃午饭,特地嘱咐我俩一定要到华容去走访一下,调查水灾死人没有,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好没有。
&&& 我俩到岳阳把事办好了,就搭车去了华容。这时的县城满大街都是安置在县城的受灾群众,我和老姚侧面问了许多人,也到了溃堤的团州,把情况基本调查清楚了。到华容后老姚还闹了个笑话,老姚是河南人,北方称呼没有出嫁的女孩叫姑娘,而在我们老家则叫&姑儿&,老姚误以死了不少人,不然哪里这么多&孤儿&?我听了老姚的疑惑,哈哈大笑,经解释了老姚才明白。回到郑州后我和老姚向爷爷奶奶汇报了调查情况,因为是白天溃堤加上各级领导措施得力,群众都安全撒离了,目前群众生活居住都得到妥善安置,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正组织群众恢复生产。我汇报完后,爷爷对奶奶说:&老太婆,这下我们该放心了。&
&&& 事后爷爷对我讲:&水灾这个东西太厉害了,在老家和洪湖苏区我几次经历水灾,目睹了群众流离失所,饿殍遍尸的惨状。&我这才明白为什么爷爷这个面对强敌不慌乱,面对死神不眨眼的好汉,在知道老家水灾后睡不着觉的原因&&他心里牵挂着远隔千山万水的老区人民。
我的爷爷奶奶 (十二)&
&&&我们共产党人,要实事求是,有错就改。我看到了就要说,从今天起,立即废止赤膊化,不准任何干部打骂群众,还要让群众吃饱饭!&&
1959年12月下旬的一天,湖北调关通往华容跑马岭的山路上,飞驰着几匹骏马。为首一匹高大的蒙古马上骑着一位身材魁伟,气宇轩昂,身穿绿色军装的中年人,他就是时任解放军某部副军长的爷爷。紧跟其后的是警卫员。一路上马蹄得得,扬起滚滚灰尘。骏马驰过板桥湖,来到胜峰岭张黎家屋场老屋前。爷爷翻身下马。紧跑几步,向门口等候多时的白发亲娘行了一个军礼,深情说道:&妈,您的儿子回来了!&&
从河南开封出发,火车过漯河,历武汉,至岳阳,然后坐小火轮到石首调关,再乘马到华容,一路颠簸,一路风尘。沿途的景象使他感到揪心的疼痛&&正如彭德怀元帅《万言书》中所描述的:&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获童与姑&&&华容也是一样,爷爷回到家乡,迎接他的是一群老弱儿童,青壮年都修宝慈观水库去了,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一律军事化。去年回家都还健在的堂哥荣昌因饥饿在伐树炼钢时不慎从树上掉下摔死,堂哥荣之在宝慈观水库受不了饥饿和打骂,请假回到家中上吊自杀&& 闻讯赶来的县委副书记怕爷爷嫌家里住宿条件不好,请他到县委招待所去住,他摇了摇头。副书记担心他的安全,要县武装部派个警卫班来,他摆了摆手。&&
爷爷在老屋的硬板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没睡好,刚闭上眼,就被生产队的钟声吵醒了。他走出门,只见曦光微露,浓霜遍野,几十个婆婆在凛冽的寒风中走成一队,有的扛着红旗,有的背着斧头,一个年轻人手拿铁皮喇叭正在起劲的喊操:&一二一、一二一&&&爷爷认得,那年轻的伢子是他的侄子竹清,担任生产小队长。便喊住他问道:&竹清,你这是干什么?&&
竹清回答:&大队要我组织这些婆婆砍树&&&&&
&你不要天黄,搞事要红旗做什么?&&&
&大队长说,你回来了,要把政治空气搞得浓浓的,红旗插的多多的。&&&
爷爷苦笑了一下说:&你不要搞这些鬼形式,搞事要的是力气。&接着,他问这些婆婆:&你们砍树运到哪里去?&这些婆婆听到爷爷问话,气不打一处来。有的告诉他,去年大炼钢铁,这满山的树都砍去送进了土高炉;现在剩下几根,要砍下送往宝慈观水库工地去垫路。&
爷爷环顾四周,原来满山遍岭水桶粗的树全被砍光了,现在光秃秃的,惟有他家屋场台子前后还保存着几根。他皱了皱眉头,拉过竹清说:&你是生产队长,是一队之主。我告诉你,树再也不能砍了。我们闹革命的时候,这满山的树为我们作炮筒,为我们作掩护,立了大功劳。如今农民种地,靠这满山的树来保持水土。我在延安开荒的时候,刚开垦两年的田庄稼都长的很好,可三年后就不行了,就因为没有树。水土肥料全被雨水冲走了。竹清侄儿,树是你指挥人砍的,你也要指挥人把他栽起来,我们共产党人,要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爷爷回家正是宝慈观水库修建工程高潮时期,巍巍大坝即将合拢。县委领导兴致勃勃请爷爷前往观察指导。县委副书记特意开来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捐送的,县里唯一的嘎斯货车,亲自陪同爷爷来到水库工地。七女峰下,红旗招展,人声鼎沸,大坝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两座青山之间。大喇叭里响彻云霄的&大干大流汗,雨天当晴天,一天当两天。&的口号声令人热血沸腾。汽车停下后,爷爷走下车,健步如飞,把县委副书记和警卫员丢在后面。&
爬上巍巍大坝,朝下望去,他不由得惊呆了:成千上万的男、女民工布满山洼,有的挑着满满两簸箕土,吃力地爬坡;有的推着装满土的独轮车,脸涨得通红,身上凸起条条青筋。这些民工,在这数九寒天里,竟然大都打着赤膊。&
爷爷问赶来的指挥长:&这是为什么?&&
指挥长嗫嚅的回答:&我们人民为了出大力,自愿赤膊化&&&&
爷爷跨前一步,扶住一位挑土的中年汉子:&你冷不冷?&&
中年汉子冻得嘴唇发乌,浑身直打哆嗦,看了指挥长一眼,摇了摇头说:&不,不冷&&&&
爷爷心疼地脱下军大衣,披在中年汉子身上,强忍怒火对指挥长说:&胡闹,哪有你们这样大跃进的?&这时,高音喇叭里又在喊着&大干大流汗&。爷爷眼睛瞪着书记和指挥长,严厉说道:&大干大流汗,为什么你们不流汗?赤膊化,为什么你们不打赤膊?!&&
人群中有个小伙子是爷爷的堂侄,他大着胆子告状:&他们搞强迫命令,哪个不打赤膊,他们就把人往死里打!&&
周围人群静静地,只有大喇叭还在拼命叫着。爷爷叹了口气,动情地对几位干部说:&我们的人民真是太好了,太听话了。战争年代,他们用血肉之躯献身革命,支援革命;今天,他们又拼死拼命搞建设。我们干部要对人民感恩戴德,要把他们当人待呀!我建议,从今天起,立即废止赤膊化,不准任何干部打骂群众,还要让群众吃饱饭,让身体不好的妇女先回家!&人们齐声欢呼,水库工地一片沸腾。&
爷爷来到位于王家屋场的工地指挥部。县里为了招待他,特意杀了一头猪,为他烧了一盆红烧肉,其他肉分给了好久没见猪油的上万民工。用脸盆装的红烧肉端上桌后,爷爷出去了一趟,见屋外群众蹲在土坑里,手持临时用高粱秆、细树枝做的筷子,瓦盆里装着难见油腥的萝卜白菜,碗里装的是难见米粒的菜饭、糠耙耙,他大声吆喝着:&你们都到我这儿来吃!&&
事务长赶紧出来说:&军长,这是专为您能准备的&&&&
&他们不来,我就不吃!&爷爷态度十分坚决地讲。人门呼的涌进来,挤了满满一屋人。爷爷和农民围桌站着,边吃边拉家常。
吃过饭爷爷健步走向工地,到土塘中与民工握手言欢,时至近五十年爷爷给群众留下的印象是笑容可掬,谈笑自若,平易近人。在工地木工房爷爷以地当纸,手指比画,教导生产工具改革。在接见工地劳动模范时,亲自将功勋章,抗美授朝纪念章分别授予两位劳动模范。在土塘中爷爷意外地发现了红军时期的战友张吉成,从延安脱队回乡的张吉成满脸愧疚不敢面对爷爷,爷爷跳入土塘拿起一把锄头与张吉成并臂挖土,张吉成向爷爷检讨自已革命意志不坚定,半途而废对不起党和出生入死的战友,爷爷勉励他为建设新中国要再立新功,并将一枚朝鲜和平纪念章送给他。
从水库工地回来,爷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天晚上他点燃油灯,铺开纸,给湖南省委写信,他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情况告诉省委书记&&当年同在红二方面军的老首长,提醒他在全省范围内纠正强迫命令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于部特殊化风。&
自家亲友多人向爷爷提醒说:&中央刚批判彭德怀,你不要惹一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戴。&爷爷的倔脾气上来了。他挥了挥手,仿佛在指挥部队作战,说道:&我们共产党人,要实事求是,有错就改。我看到了就要说。&&
&好,我支持你!& 曾祖母拨亮了油灯。&
这一夜,屋外北风呼啸,寒气袭人。屋里,爷爷奋笔疾书,灯光一直亮到深夜&& (待续)&
我的爷爷奶奶 (十二)章后记:
我们华容的土著人少,大部分是各地迁徙洞庭湖滨围湖造田繁衍生息的。从晋代&永嘉之乱&关西流民大量涌入荆、湘二州,华容人口亦因之大增,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并形成了华容这个&西南官话&的方言小区。&安史之乱&大量北民移入,宋代岳飞率军剿灭农军杨厶又留下了许多士兵,华容境内的桃花山有许多让古代以舟楫作为交通工具泊岸的码头,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吸引了不少过路的文人武将,还有任职的官员的后代以及本省南方人员的徒入形成了华容真正五湖四海的人文格局。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形成了民风强悍、敢为人先的性格特点。
在大革命时期全县遍布农会,土地革命时期华容成为湘鄂西苏区的一部分,华容籍参加红军的团级以上干部一百多人(包括中央红军,)几乎是&不唯上、不怕死、敢讲真话,& 而被当作改组派杀掉了,华容与周总理一道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有十人,受毛主席教诲影响的学生数十人,当红军的有万余人,为什么华容解放后只出了一个何长工和三个将军,其中朱绍清、张树芝杀改组派时尚年轻没任职和没有文化才幸存下来,与华容人的性格特征是有重大关系的。
那华容人那么牛皮哄哄,在大跃进和&五风&盛行时不也被整的服服贴贴。这从两个方面讲:一:解放后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田到户,休养生息,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信心和热情,认为只有拚命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学不要钱、治病不要钱,& 的共产主义生活就会实现。二: 干部利用了群众的朴素感情搞愚民政策,对稍有反对意见者就往死里打,在修宝慈观水库誓师动员上,华一公社紫南营(现潘家乡自河村6组)社员孙益连时年不到三十岁, 只讲了不愿上工地,就被当场拖上台剥掉衣服,用篇担、竹棍暴打至皮开肉绽,然后喷上盐水、抹上辣酱,斗争后拖上工地,不久不治身亡,事隔50年后那场景让讲述者还泣不成声,还有未成年的13岁少年,在拉石碌压土时被压死,因吃不饱偷跑回家弄吃的,被抓到村部用竹扁担打, 直打得扁担成了竹条, 身上布满竹刺,有结婚才二天上工地的,有抱着才出生三天的小孩上工地的,工地上浮肿病、夜盲症比比偕是,不少小孩因营养不良而夭拆,不少壮男力因受不了饥锇劳疫而自寻短见。现居潘家乡红星村8队的王东升,其爱人叫蒋玉珍任生产队妇女队长,有了6个月身孕都上了工地, 实在吃不消繁重的体力劳动, 大队长让其回家休息几天, 到家了因没有请假条, 食堂不让开餐,婆母借了一个鸡蛋给他作蛋汤时,他解下罗筐上的麻绳上吊自杀,据王东升讲家里穷得没有绳子上吊了, 只得解罗筐绳上调,蒋玉诊死时有身孕7个多月了,一个生命在还没有见到阳光时就夭拆了,以上的事例枚不胜举。
爷爷正是&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发展到鼎盛时刻回到故乡的,爷爷痛苦过、迷惘过,最终爷爷选择了干预,在上宝慈观水库工地前的先天晚上,爷爷在县委大院三楼与县委副书记刘中汉、华一公社书记刘云亭(12点后离开) 喝了大半夜的酒,谈话的内容现在无从知晓,但从爷爷离开工地后,工地上改掉了&一捆,二打,三骂,四斗&的作法,再没有让民工干到11点多了,生活改善了民工能吃上饱饭了,没有再发生打人的现象了,孕妇和带小孩的妇女都回家了。
在文华大革命期间,经常召开忆苦思甜批斗坏分子的大会,我那时少不更事,对不少苦大仇深的老人,在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时讲的:&只有修宝慈观水库时最苦,根本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要不是张军长回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主持人会马上让控诉者下台。这个话题我在2003年通过走访当事者才知道原因。
据知情人讲, 爷爷为此事件受到全军通报批评并在武汉蔡鄂路闲居过一段。受文学修养所限,不能够全面展示那个时期的全貌,但那血淋淋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
我的爷爷奶奶 (十三)
&&晚年的爷爷奶奶十分思念生他养他的家乡,好多次对我说起要回老家去看看,因身体原因没能完成夙愿,特别是奶奶过世后爷爷更加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几次提出让我和他一道回华容,但看着爷爷的病体,我知道是不能成行了。我只能对爷爷讲:&洞庭湖大桥修好后我们回华容&&。& 对于爷爷强烈的思想之情让我想起爷爷解放后五次回华容的情形:
第一次是1950年秋天:
时任西安警备司令员和公安18师师长的爷爷,带着奶奶和大舅第一次回到阔别20年的家乡。爷爷从15岁投身革命运动,经过九死一生的战火洗礼,那时已经成长为新中国的栋梁,他回家的消息轰动了三乡十里。以为爷爷己经牺牲了的曾外祖父母,忽然见到儿子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喜极而泣,马上张罗着把家里的一头肥猪杀了招待爷爷奶奶和乡亲们。爷爷把当年摸鱼的、砍柴的、打仗的老哥们都请到家里喝酒叙旧。那些老哥们见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堆上了惶恐恭敬的神色,他们拱着长满老茧的手,一开口就是&张师长&&&
&喊什么师长,我还是华容人,你们就喊我树芝,要不就喊我当年的号先富。&爷爷爽朗地说,还是一口地道的华容话。接着爷爷拉过奶奶向大家介绍说:&刘去非,华容城关人,自家人按辈份喊,兄弟们按年纪喊&&&
几句乡音,满脸笑容,陌生的隔阂没有了,乡亲的情谊回来了,那些老哥们顿时就没了拘谨。他们一同回忆起儿时打赤膊条胯摸鱼的趣事,回忆赤卫队在调关用松树炮打国民党洋船的战斗往事&&
&&& 爷爷在乡亲们的邀请下,表演了枪打飞鸟,据说爷爷甩手一枪将白鹤的眼睛打了个对穿。爷爷神奇的枪法震慑了爷爷在乡政府当乡长的侄子张鉴清,他硬是缠着爷爷将这支左轮手枪要去了。爷爷另一个从华容一中休学在家的侄子张正坤,被爷爷传奇经历所倾倒,非要随爷爷去当兵。当爷爷爷问清楚是他父亲舍不得钱才让他休学后,就动员他继续上学,学好文化参加国家建设。1953年张正坤以常德专区初中会考第三名的成绩被解放军武汉通讯学校录取。
&&& 那次在老家还发生了一件事。爷爷回家后,当年想抓捕爷爷的铲共义勇队队长严钦贵很恐惧,托人向爷爷求情。爷爷派侄儿作民把他请来与亲友们一道吃饭,在饮酒时他对一堂屋人说:&老严和我是各为其主,现在都过去了;不过想起来,不是老严所逼,我顶多只是一个农夫,不会有今天,所以我还应该感谢他。&接着又转向严钦贵:& 望你老实接受政府的处理。&
第二次是1954年:
曾外祖父病危,爷爷的一位堂哥给爷爷写了封信告诉了他。爷爷当时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二期一班学习,接到信时刚好毕业考试完,他马上向领导请了假,从南京经武汉风尘仆仆赶回老家。那天上午爷爷刚到胜丰的板桥湖,就闻讯曾外祖父己去世,正准备于当天出殡。爷爷两腿将马肚一夹,杨鞭抽马朝张家屋场策马而去。
曾祖父过世后,家人无法联系上爷爷,此时曾外祖母和张家亲友已将曾外祖父的丧事办妥,只等开过早餐后出殡。当时在厨房帮忙煮米饭的妇女,是方圆几里最能干的人,但是不知何故这天米饭煮得很不顺,费了不少木柴和时间,等吃过饭后,日头已经升到大半空,这才锣鼓敲响、燃起鞭炮出殡。
曾外祖父棺木抬到墓地时,爷爷大概到了离地四、五地的金鱼档;出了南岸口,爷爷叫警卫员鸣枪,等爷爷赶到墓地时,曾外祖父还未下葬,爷爷脱掉外衣、挽起衣袖、拿起挖锄亲自动手又将墓穴挖深了约三十公分,爷爷与亲友们将曾外祖父的棺木缓缓放入墓穴,亲自捧上黄土洒向墓穴&&。墓成后爷爷与警卫鸣枪致哀。
第三次是1959年夏天:
爷爷五四年安葬完曾外祖父后,又返回南京的学校。开完毕业典礼就赴朝鲜任一军副军长。1957年10月爷爷随部队返回祖国,驻军河南开封。这年爷爷奶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爷爷马背上坐着二个男孩,奶奶马背上坐着唯一的女孩。这一次是爷爷奶奶回到老家最开心的一次。解放后分田到户,党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合作化、办学堂,农民的日子有了很大变化。
爷爷回老家后参观了几个合作社,于59年6月24日应县委邀请在县城&七一&大礼堂向县直机关1700多人作报告,讲述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生死攸关,百团大战的惊心动魄,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爷爷奶奶闲时帮曾外母下地干活,到板桥湖捕鱼捞虾。
第四次是1959年12月:
是爷爷独自一人回的家乡,这一次回家乡是爷爷最苦闷的一次。到家后看到全县搞大跃进,&五风&刮得田荒地白,集体食堂吃得群众黄皮寡瘦,满山的松树炼出一砣砣废铁,男的夜盲症,妇女不生崽。特别是宝慈观水库工地上的强迫命令风,使不少群众命丧黄泉。
这严酷的事实让已经习惯服众党的命令为天职的爷爷苦恼极了,他决定说服唯一在家的县委副书记和华一公社书记,让他们停止错误作法。爷爷叫警卫员买了几瓶虎骨酒,在县委驻地文庙三楼,与县委刘中汉副书记和华一公社刘云亭书记三人,据说喝了大半夜。那年的冬天很冷,喝得二位书记头上身上大汗淋漓,爷爷早已经让挎着冲锋枪神情严肃站在旁边的警卫员准备了几条新白毛巾,警卫员听命递给二位书记一人一条白色毛巾擦汗。喝到晚12点时华一公社刘云亭书记因有事要走,离开时原本准备向爷爷要一支手枪的他开口要了些子弹,警卫员从挎包中用两手掏了一捧子弹送给他。刘云亭告别后,爷爷与刘中汉继续喝酒谈心,时至今日已无法考证爷爷和县委刘书记两人谈了什么。爷爷第二天从宝慈观水库离开后,水库工地上的民工生活改善了,不打人了,劳动强度小了,妇女大部分都回家了,也停止采伐大树。
我做小孩时最初知道爷爷的事迹就是从这件事知道的。事隔5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经历过的老人和没有经历过那段的年轻人,把爷爷讲的更神气,说他在工地上,非要枪毙指挥长,把当官的骂的狗血淋头。
实际并非如此,可能是爷爷的虎骨酒激发了刘书记的勇气,爷爷的苦心唤醒了同受战火洗礼过的刘书记的良知,停止了错误的做法。
爷爷这次返回河南后,曾给生活困难的堂兄张维和分两次汇过四十元,帮助他度过难关,给在师范学校上学的侄子张作权汇过钱,支助他上学,托人给三婶带过鞋和钱,等等不一而足。
第五次是1985年11月:
1984年杨得志在郑州宣布爷爷离职休养,事隔了26年后爷爷又回到了久违的家乡。这次回家,爷爷奶奶到岳阳后,下午军分区派一部北京吉普车送爷爷奶奶回张黎家屋场。曾外祖母早己于1977年过世,张黎家屋场后的大松树也全部伐掉,以至车驰过了张黎家屋场都没发现,爷爷下车打听后才顺利到家。
85年的老家已物是人非,闻讯前来的县领导请爷爷到县城去住,爷爷讲:&我要在家住七晚后再去县城,我现在最想见的是王松柏书记。& 当天晚上9时左右,原胜丰公社党委书记王松柏接到县委通知,来不及穿袜子就和爱人一道赶到张黎家屋场,当两双手握在一起时,双方都百感交集。爷爷奶奶向他表示谢意,感谢王书记77年曾外祖母去世时,在爷爷侄女没有态度和张家亲友无法(不敢)出面安葬时,王松柏和公社党委一班人顶住压力以公社名义安葬了曾外祖母。
以后7天的日子里,爷爷独自一人在曾外祖母的墓地边坐了二个多小时,爷爷肯定向曾外祖母述说了他的思念之情,但愿曾外祖母能理解爷爷不能回家葬母的无奈。在秋天暧洋洋的阳光下,爷爷在昔日与敌人激战过的板桥湖畔坐了二个多小时,看到昔日的战场经群众的治理变成了粮田,爷爷感倒了欣慰。爷爷在曾经战斗过的孝安山、跑马岭、石华堰等地仿佛听到战马嘶鸣、枪声和杀喊声,爷爷对随行人员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在一个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上午,爷爷带了侄子张作权(爷爷二弟当新四军牺牲后,过续的儿子)等人去了南岸口,到曾外祖父的墓地陪坟,爷爷与侄子们一道挑土把坟加高加大了,一掀掀黄土代表爷爷无尽的怀念和心愿。
在爷爷到老家当晚,我和母亲一道去看望爷爷,当时爷爷奶奶身边有许多人,我因为82年去郑州把爷爷种的桃树砍坏了,心存顾忌,没有和母亲一道上前去打招呼,目光敏锐的爷爷发现了我,喊道:&你躲我做什么?& 我才上前喊爷爷奶奶。陪爷爷回家的警卫员小宋是河南人,爱吃馒头,我送了五回馒头去老屋。不几天爷爷到了我们家,在我家爷爷奶奶嘱咐我要好好工作,老实做人。
年代久远,物非人非,爷爷奶奶的五次故乡之行再不可能详细描述,但老家人民将永远视爷爷为英雄、奶奶为楷模!
我的爷爷奶奶& ( 十四 )
&& 爷爷叫住了我并说:&粮食可不能浪费呀!&我即不理解也不情愿地把饭粒吃了。
爷爷奶奶对用不讲究,对吃同样不讲究,在生活上只求吃饱,不求享受。剩菜剩饭必定留到下餐吃,对粮食的珍惜近似于吝色,这点让我感受特别深刻。爷爷奶奶在世时,家里人吃饭都有固定的座位,平常我座在爷爷的右边吃饭,一次午餐我不小心洒落了几粒米饭到饭桌上,爷爷看见后伸手拈了几粒送到口中吃了,余下的我抢在爷爷第二次拈饭前将饭粒拈了起来,准备丢到泔水坛中去。爷爷叫住了我并说:&粮食可不能浪费呀!&我即不理解也不情愿地把饭粒吃了。饭后爷爷给我讲起了他当红军时的往事。
一九三二年十月&洪湖苏区反&围剿&时失败,红军被迫撒出洪湖根据地进行转移,在行进到河南省境内时。红军前方有敌人重兵围睹,后面有尾随的追兵,所到之处群众被敌人的反动宣传和驱赶而离家出走,没有群众的支持红军大队人马找不到吃的,红军只能在饥饿中边战斗边行军,好多人饿的迈不开步了,迈得开步的战士也都摇摇晃晃了,战友们相互挽扶着艰难地向前走着。
到唐河县时就连喝的水也找不到了。在唐河县苗庄休息时,发现有一块地里长着白萝卜,贺老总让人将白萝卜挖起来,原后在地里埋上光洋留下字并作上记号,爷爷当时在红九师师长段得昌身边的警卫排当传令兵,他们排二十多人分得一个五六斤重的像牛桩一样大的白萝卜,排长用衣衫随便擦了擦萝卜身上的泥巴,抽出刺刀把萝卜切成二十多份,一人拿一块吃,萝卜上的泥沙吃在口里沙沙作响,大家也觉得很香甜,有人饿的没力气了,萝卜吃的慢还没有吃完,后面的敌人又追上来了。更不说长征途中有几粒米熬汤就能救人一命,现在条件好了,你要想到农民种田非常辛苦,以后不管在哪儿都要牢记节约粮食。&
在爷爷的追忆中我思想上受到深深的触动,更想象不到红军战士几天找不到吃的仅靠饮水活命,还要面对凶恶的敌人,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面对我的提问爷爷告诉我:&靠党的坚强领导,红军上下一致团结为穷人打天下的信念坚持下来的。&
我的爷爷奶奶 (十五 )
&&&抠门&的爷爷奶奶在群众遇到困难时一定会捐款捐物,但&抠门&的爷爷在主持建设焦枝铁路时为保证修路质量却十分大方&&。&
九五年九月我与姚新奇到岳阳洞庭氮肥厂结帐,按爷爷的吩咐到华容老家买了两大坛酸菜。剩258次返回郑州的火车上为了不让酸菜变坏,我俩不断往坛沿注水,到许昌时京广线出了问题,火车绕到焦枝线上经洛阳回郑州。
在焦枝线上火车上没水供应了,我就买矿泉水注到菜坛沿上。这引起了列车长的注意,列车长问我俩带的什么宝贝,老姚讲:&是为省军区张司令从湖南带的酸菜,& 列车长又问:&是不是修焦枝铁路的张树芝司令,& 老姚很高兴地问:&你认识俺张司令,&列车长告诉我们:&他在二十几年前参加修建焦枝铁路时,见到过张司令员,&烈车长望着二个腌菜坛十分感叹过去了二十多年了,当年很抠门的司令员在生活上还是这么节俭。然后列车长向我俩讲了爷爷主持建设焦枝铁路的故事:
&&& 六九年,爷爷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时,周总理交给爷爷一个任务,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让他一年建成大三线铁路焦枝铁路河南段。焦枝铁路河南段,连同平宝联络线,全长五百公里,北起焦作月山,沿太行山麓,出王屋,跨黄河,过沙河,穿伏牛,经南阳盆地,止于省界。&
只会扒日本鬼子铁路的爷爷勇敢地承担了建设祖国铁路的重任,爷爷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动员了河南省六十多万民工按军队编制组成施工连队,动员沿线一百多万群众参加建设铁路。为了按期保证质量完工爷爷采取了以下几条硬措施:&
★& &抠门&有功
爷爷当建设焦枝铁路指挥长时,把他&抠门&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至,修路基时要把挖出来的石头清理出来作石料用,以减少采石量和节约运费。对士地更抠门,沿线挖山取土的地段要整成平地种上树或交给农民种地,建铁路设施时尽最大努力不压粮田。在建筑材料上小到一颗铁钉一段铁丝也不许浪费,水泥袋一定要抖干净。一次爷爷发现路基中埋了几块大石头,火冒三丈命令该工段带队团长下去将石头挖出来。
★& &造反无理&
工地上有不少造反派,为了不影响工期,爷爷亲自动手撕掉造反派的大字报。并对热衷造反的人讲:&老子不管你是左派、右派不老实修铁路就是反革命派。&
★&&& &发工钱、吃饱饭,&
当时工地流传,想司令盼司令,司令来了有肉吃,这是民工盼望爷爷早点来解善生活。而司令自己经常是即不放油也不放鸡蛋将剩米饭抄热就腌菜吃下。修路期间工程指挥部给全体民工发工资,有一个县委书记挪用克扣了民工工资,爷爷让他在全县民工大会上作了检查并补发民工工资。
★&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爷爷在铁路建设上是第一次,也是个门外汉。为了按时修好铁路,他十分尊重科技工程人员的意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专业人员讨教,并要求各级指挥部的所有门外汉都要努力学习修路知识。对工程技术人员尽能力保护他们,不让造反派批斗他们,在铁路建设期间工地上没有那个专业技术人员挨过批评。所有技术人员都心情舒畅,发挥聪明才智为建设铁路献计出力。
爷爷虽说很&抠门,&但在工程质量上用材料就非常大方,洛阳的黄河大桥有一个桥只斜了一厘米多,而且浇了十来米爷爷知道后,坚决炸掉重浇。爷爷有次发现脚手架上的扎丝只扎了一道,就咛嘱以后一定要扎双股注意安全。从六九十一月一日开工修建焦枝铁路河南段,到七0年六月二十日止,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全线通车,完满地完成了周总理交给的任务。&
听着列车长的述说,让我思绪万千,不禁让我想起爷爷奶奶退休以后的生活,随着爷爷奶奶年龄增大和收入的增多,酷爱花草的奶奶把家里菜地减少种了不少花草,爷爷则动手植了许多品种的果树。
我在爷爷奶奶身边时,每到辣椒和长豆角上市后,爷爷奶奶等到价格便宜时就到市场上买回辣椒剁辣酱,买回长豆角腌酸豆角,爷爷做的腌菜很好吃,咸味适中,鲜脆爽口,家里腌菜坛有十多个,分别装着爷爷动手腌的雪里红、糖蒜、酸豆角、红辣酱、青辣酱、腌白菜、豆汁、甜面酱、杨姜、梅梗菜等,家中吃饭每餐必有几个坛子菜。
爷爷奶奶还特爱吃老家的柿饼南瓜,我每年秋天都要从老家买上不少南瓜运回郑州。自从认识郑州至长沙257/258车组人员后,他们为我带家乡的各种时新小菜回郑州提供了很多方便。
奶奶去世前三年,我不出差时家里的荤菜和日用品奶奶就让我买,我不在时就由保姆买,一个月结算一次,全家7人吃饭在奶奶的指导下每月才花千余元。爷爷奶奶在生活上非常俭朴,但对遇到困难的群众却十分大方,九二年老家学生上学困难捐款二万五千元,九六老家遭水灾爷爷奶奶捐款一万元,九七年专程派我回去又向怀乡中学捐款五千元,九八年河南遭水灾爷爷奶奶在军区捐款会上康概解囊捐出一个多月的工资2000元。 ( 待续 )
我的爷爷奶奶 (十六)
&&&& --爷爷奶奶一生十分勤俭节约,在吃、穿、用、住、行上无不体现勤俭节约的风范,爷爷奶奶在工作时是如此,离开工作岗位了也亦如此,但遇战友、乡亲来访或群众有困难了却很大方。
对于爷爷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理念,我是九零年春节时第一次有了切身体会,我在郑州紫金山百货大楼看到了北方很难见到的福建沙田柚,就买二个送给爷爷奶奶以表孝心。回家后我在厨房剥了一个送到二楼给正看电视的爷爷吃,爷爷问我:&那来的?&,我回答:&在紫金山买了二个,& 爷爷又问:&花了多少钱?& 我答:&二个二十多,& 爷爷听后勃然大怒厉声骂我:&你发了什么财,买这么贵的柚子,这吃的钱响,你要把钱用到正途上,以后再不许这样乱花钱。& 并让我把剩下一个去退掉,当时我对郑州不熟悉无法退掉,只得和司机等人在院子外把柚子吃了。
爷爷奶奶不但这样要求我,他们对自己几乎是苛刻,家里用的毛巾是爷爷从地摊上买的一元二元一条的毛巾,新毛巾洗脸洗坏了也舍不丢掉而是用来洗脚或作抹布,直到实在无法用了才依依不舍地丢掉。牙膏也是碰到减价时买上十来支,有的几乎都放干了,用完了再接着买便宜的。有一床毛巾被中间有一条缝线,是两头用坏后,奶奶自己动手从中间剪开把没坏的中间换到两头而留下的,直到实在没法洗了才让我把他收起来不用。
&爷爷还有几件十分珍贵的&古董&:
★&& 刮胡刀:
爷爷有一把黑不溜秋的刮胡刀,不管上那儿都带着他刮胡子,用后都擦拭干净小心地收藏好,我看到刮胡刀实在旧的不像样,家里又有别人送来的好刮胡刀,便劝爷爷换把吉列刀,又好又轻便。从不向我讲个人往事的爷爷向我讲了这把刮胡刀的来历: &这是四七年我负伤后,离队养伤时调关老乡王尚荣送给我的,& 因为战争年代的残酷,爷爷没有留下什么个人物品,只保留下了这把刮胡刀和一枚红军时期的飞马奖章。这把刮胡刀伴随着爷爷渡过了漫长的54年直到爷爷谢世。
★& 办公桌与台灯:
爷爷有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十分陈旧, 旧得怎么擦也擦不出颜色了,这张办公桌据说是原河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司令员用过后留下来的,上面的台灯金属部份是绣迹斑驳,灯罩经不起日月的轮回,龟裂了许多皱纹和破洞,身边工作人员多次想给爷爷换个新的,但爷爷不让换。爷爷看文件和报纸的放大镜也比我年龄大。
爷爷睡的床,是爷爷调到河南后营房部门调剂的一张两端有座子的棕绷子木床。用的时间太长久了,加上北方干燥的空气床经常这儿那儿发生毛病,维修队的木工师傅都来维修了好多次, 每次维修木工师都要替爷爷换张新床,爷爷就批评他们又要胡来了。
以后爷爷心脏有毛病了,怕床窄了不安全,爷爷带着公务员用木板将床加宽了二三十公分。
我们县委书记九二年到郑州接受爷爷的捐款时,发现爷爷的床破旧得不行了, 非要自掏腰包给爷爷买张新床,爷爷笑作讲: &这张床还能睡, 没必要浪费&拒绝了他的好意。
★& 楼上的&牛皮沙发&
家里二楼客厅有一组三件套的牛皮沙发,也是陈再道司令用过后留下的,传到爷爷已座过二任司令员。传到爷爷用时, 爱惜家具的奶奶用米灰色的布作了一个布套子套到沙发上。我到郑州时,牛皮上裂了不少皱纹和口子,爷爷就带着我到军区木工房找来边角地板革和他们用剩下的乳白胶。在换下外套搞卫生时,我先用缝衣针把裂口缝上,再刷上乳白胶然后粘上地板革,再把洗干净的外套套上。乳白胶的沾力不够, 沾上的地板革经常移动了, 我和工作人员就不厌其烦地粘,以至于我们要经常到木工房收集他们废弃不用的乳白胶。以后实在不好粘了, 我就偷偷买上强力胶粘。沙发的架子松动后,我们就用木方钉结实。
沙发上的皮破了可以粘补,让我们担心的是沙发里面的弹簧老化了经常断,怕扎着身高体胖的爷爷,也怕扎着客人, 特别是爷爷 座的那把沙发弹簧断过好多次,每次断后我都把断了的弹簧铰掉修理好,所以我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检查沙发, 看弹簧断没有,我们还特意在爷爷奶奶坐的二把小沙发上,放上一个厚实的座垫以免扎着他们。我和身边的人几乎都挨过扎,但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扎着过爷爷奶奶的事件。
来看望爷爷奶奶的张震、张万年、迟浩田等,座在沙发上都感觉疙屁股,建议爷爷换掉,爷爷讲: &这个沙发宽大得好, 我要座到一百二十岁。&
★& 楼下客厅的木沙发:
九十年代初,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省军区办公大楼换掉了一批旧木沙发。爷爷散步时在大院垃圾站发现了旧木沙发, 就让公务员选了四把沙发用板车拉回家, 带领工作人员把松动的地方嵌牢固,擦洗后, 再到木工房找点红色油漆重新漆几遍, 由于全是收集的不同牌子的油漆刷上的, 干后颜色也不尽一致,刷出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我提出买一瓶新漆再刷一遍, 爷爷讲: &只要能座人就行,这比以前摇摇晃晃的靠背椅强多了。&
爷爷有一个保温杯, 我八二年第一次见到爷爷时,就看见爷爷在用这个杯子。到了九十年代还在用, 杯子外面的塑料壳都变黑了,九七年因公务员不小心, 把外壳摔破了一条缝,爷爷就用胶布缠上一圈后再用,我为劳苦功高的爷爷心里难受,就买了一个新的比原来轻许多的保温杯送给他。我利用爷爷午休时把新杯放在茶几上, 将旧杯子换下。爷爷午休起床后,我用新杯泡上茶端给爷爷, 爷爷把新杯端详了一会说: &是你买的吧?& 我老实承认是的,爷爷问: &旧的呢?& 我回答: &丢了,&爷爷生气地骂我: &败家子,旧的还能用,谁叫你自作主张把他丢了,你不找回来, 看我怎么处理你,& 奶奶打圆场劝爷爷: &志红也是好心,你杯子也确实旧的不像样了。& 爷爷对奶奶讲: &你就护着他吧, 养成大手大脚以后怎么得了!&我见奶奶劝说没有效果, 只能到楼下工具间把杯子拿上来让爷爷继续使用,爷爷直至过世也没用上我为他买的杯子。
再说奶奶的口杯,奶奶的茶杯是瓷的, 原来的盖破了,就换上以前口杯破了留下的盖,让人一看杯和盖就不是一套的。
爷爷奶奶的勤俭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他们的行为感动着了解他们的人,让知道的人深受教育,这一切深深刻入我的脑海, 时刻提醒我要以爷爷奶奶为榜样. ( 待
我的爷爷奶奶 (十七)
&&从他们与爷爷的交谈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爷爷当年对他们的&严&。&严&不光是在工作训练上,也体现在生活上,爷爷不光严格要求别人,对自已更是&严&上加&严&。他们当时讲述的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时时浮现在眼前:
2000年,河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时军谢世后,爷爷十分伤感。那个时候爷爷身体不好,行走己经非常吃力了,有时候神智也不是很清楚。医生劝爷爷不要去,让别人代他去吊唁,但爷爷坚持要去他家吊唁。我和公务员小懂司机小费只得依了爷爷,送他去省军区干休三所王副司令员家,
在王副司令员家中,许多身着军装肩佩少将、大校军衔的军人纷纷向爷爷敬礼,并问候&张司令好,&
爷爷环顾四周问:&你们问那个张司令阿?&
河南省总队长曹云中少将和湖北省总队长司久义少将上前扶着爷爷座下,对爷爷说:&您就是张司令,我们这些人以前都是您的兵。&
从这一群人简短的回忆中,我知道了当年爷爷奉命组建河南省军区独立师时,特别注意兵员素质,招了一批有文化、身体好、有觉悟、有理想的新兵。经过爷爷等一批老人的言传身教,留队的遂步成长为军队的栋梁之才,转业的有许多人成为建设祖国的骨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杨着红军的优良传统,为祖国辉煌的明天奋斗着。
送走了王副司令员,许多人结伴来看望爷爷,从他们与爷爷的交谈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爷爷当年对他们的&严&。&严&不光是在工作训练上,也体现在生活上,爷爷不光严格要求别人,对自已更是&严&上加&严&。他们当时讲述的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时时浮现在眼前:
六九年河南许昌卷烟厂生产了一种新烟,烟厂派人向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等单位的领导,一人送上一条烟&试抽,&送到省军区的烟其他人都在办公室领走了,分给爷爷的烟爷爷坚持没要,烟厂来征求意见时,爷爷让办公室将烟退给了烟厂。
七十年代初,河南第一次生产了白糖,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生产出了白糖也算是一件大喜事,工厂的干部群众认为,河南省能生产出白糖,是受命于危难之中的省生产指挥长爷爷努力的成果。为了感谢省委和生产指挥部,工厂给省委常委每人送来了5斤白糖,爷爷用指头粘了点雪白的白糖偿了偿,如释重负地笑了,他充满期待的白糖终于试产成功,中原人民可以吃上自已生产的白糖。爷爷兴致勃勃地将白糖拿到军区办公楼展示几天后,将白糖退回了省委办公厅。
六九年,周总理命令爷爷挂帅修建焦枝铁路河南段,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动员民工六十万,风风雨雨八个月,胜利完成河南境内500百余公里的任务。
吃在工地住在工地的爷爷为了节省建设资金,从来没领过出差补助。有许多为修路调到爷爷身边工作的人,因为爷爷的清廉使他们&捞&不到一点好处,他们私下里对爷爷有了看法。
以后奶奶到修路工地去看望爷爷,奶奶到工地后把指挥部工作人员的脏衣服收集起来洗了二三天才洗完,奶奶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送到他们手中时,他们几乎都不敢想信这是真的。指挥部的人从爷爷警卫员口中知道,爷爷在国家困难时期做奶奶的工作,一直不让奶奶领工资的事件后,对爷爷的廉洁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理解了爷爷。或许这也是爷爷和六十万民工创造八个月胜利完成修路奇迹的动力之一吧。
九五年家里来了个十六七岁的新公务员小刘,小刘家条件不错父亲也是个退伍军人,从小想当兵的小刘入伍来到了爷爷身边。刚来时小刘有时孩子气,衣服不穿戴整齐,吊儿郎当,爷爷常对小刘说:&小刘,去把我拐杖拿过来。& &首长,又要打我阿?& &不打你打谁,站没站样,坐没坐相!你还有个军人的样?& 小刘懒散的毛病还真就这样让爷爷纠正过来了。
我的爷爷奶奶 (十八)
&&& 九五年我在长沙出差时,遇到一个表亲,他父亲是爷爷的外侄。九一年这个表弟大学毕业后,想请爷爷打招呼分配个好单位,或者谋个官差,凭爷爷在老家的名望这也不是件难事。但爷爷听后非常生气地对这个表弟说:&你不要认为官那么好当,当官是要承担责任的,光有文化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没有实践经验怎么能当个好官。你要我给你开后门,可以,我打电话给华容的县委书记,分几亩田给你,先种好田锻炼好,再凭本事去当官。& 表弟与我讲起这件事时非常感慨,认为现在没有不开后门的人了,想不到爷爷还是这么正统。我向他讲:&爷爷不会为亲人的私事给人打招呼,除非是集体利益。& 我把自己知道的几件事告诉了这个表弟:
二舅张军是十六岁入伍的,十八岁入党提干,因考虑读书少想上军校补补文化。七五年刚好所在部队有一个上洛阳外国语学院的指标,许多有门路的人都积极找关系,当时二舅部队有不少爷爷红二的战友,二舅向爷爷写信请爷爷向他们领导打招呼,爷爷回信安心工作,服从组织安排。
爷爷虽说不为自己的儿子开后门,但对革命老区的家乡却另当别论。七十年代初,物质相对紧缺,老家胜丰公社发展&五小&企业,需要发电、电线、机床等设备,公社派毛伟杰等人上郑州找爷爷,爷爷带着他们找人把设备买齐了。使无数为盼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老区人民用上了照明电,使刀耕火种几千年的农民用上了自己农机厂生产的农机具。
&&& 我们华容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县之一,县里有一座小氮肥厂,投产时老革命家何长工出面找国家计委分配给华容每年五万吨计划煤炭,到八十年中期国家实行双轨制,煤炭因火车运输困难等原因,计划内的煤炭无法正常采购到了,化肥厂因煤炭采购不正常而严重影响了生产,广大农民种田又急需化肥。这样县委、化肥厂无奈之下派人到郑州找到爷爷,七十多岁的爷爷,冒着高温酷署带着他们跑郑州铁路局等有关部门,爷爷的真诚打动了相关人员,化肥厂急需的煤炭又源源不断地运向了华容。事后厂里为感谢爷爷向爷爷送了十斤老家的乌龟,爷爷差点向来人发火,对来人说:&乌龟要不付款,要不提走,&最后按市埸价付给了来人。
九四年改革开放的速度高速发展,各项各业蓬勃发展,需耍能源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煤炭资源尤为紧张。我那时在军区企业局专门搞煤炭销售,有次在开煤炭订货会前,爷爷专门对我讲:&岳阳是革命老区,有不少先烈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又是国家的粮仓,你去开订货会时要主动找他们联系,也算是为老区人民办点好事吧,&
&&& 在订货会上我按爷爷意思,主动找到中南地区最大的尿素生产厂&&岳阳洞氮肥厂,年需七十多万吨的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户拖欠货款怎么起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