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东北部 主要生产什么农产品

外糖报告:巴西东北部 孕育中的巨人
来源:华泰要资讯
作者:徐盛
  巴西东北部――孕育中的巨人
  当市场谈论巴西糖产业时往往无意识指的是全球最大的产地,中南部地区。由于这个地区的价格波动以及市场参与者会紧密跟踪,因而中南部地区自身便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然而,在巴西还有一个甘蔗产区。东北部在上榨季压榨了不到10%的甘蔗总量,但是与其他产糖国比,仍然令人印象深刻。Ale Rosete对这个有时被人忽略的糖世界的小巨人进行讨论。
  巴西东北部是世界上第11大原糖和白糖生产地,也是自美国巴西中南部和中国后的最大乙醇产区,同时比欧洲国家产乙醇更多。在前3个榨季,当地通过这种依据天气和经济情况来生产糖使得模式发生了改变。在本榨季预计有另一种糖醇比的改变,即从农田中产糖率以及甘蔗总量也纳入考虑。目前拉尼娜还是个未知变量,生产商对此心忧,但是这可能在中期有正面的影响。在本专题中,我们将跟踪这个地区,展示最新成果和刚开始的2016-17榨季的展望。
  最开始,定义东北部地区
  我们称呼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由北部和东北地区组成,占据了巴西领土的65%。虽然经常提及,两个地区很少被绘制同时拥有不同的作物季、面积、天气条件以及产。在东北部14个产蔗州中,10个既产糖业也产乙醇,而四个只生产乙醇。地区的主要产蔗州有:阿拉戈斯、帕拉伊巴以及伯南布哥,共占据了东北部地区上榨季68%的甘蔗压榨量。在这些州榨季由9月正式开始,通常在3月结束。
&& 东北地区一瞥
  巴西东北部大约110万公顷土地种有甘蔗,相比中南部大约有800万公顷。在去年一系列不利的天气事件后,结合糖厂糟糕的财务状况带来的低田间投入,2015-16榨季甘蔗压榨量有4910万吨,近10年来第一次跌破5000万吨。事实上,厄尔尼诺摧毁了田间的甘蔗,带来了近乎全年的严重干旱。这个影响直接反应在跌到了50吨/公顷的单产上,比2014-15榨季下降约9吨/公顷。总的可回收糖分(ATR),相反的,没有受到干旱天气的严重影响,为125.77公斤/吨,前一榨季为125.17公斤/吨。糖厂为260万吨,占巴西糖产量的8%,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在十个榨季之前,东北部占全巴西15%的产量,而在22年前这个数字为27%。在今年,中南部通过提高面积和收割效率来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与之相对的,东北部受限于提升面积的能力以及地势不允许机器收割,这意味着85%的甘蔗通过人工收割
  (译者注:跟中国国内很像)。现在有一项计划来发展能达到这种田地的机器,但是不确定对我们来说是否准备好了。在中南部,大约90%的收割是机械化的。
  糖:东北部的爱人?
  历史上,这个地区产糖比乙醇比例要搞。在12-13榨季大约58%的甘蔗用来榨糖。然而,一系列的不利天气以及低田间投入、低糖价和提升的乙醇需求,在过去3个榨季使得这种格局发生了变化。甘蔗制糖比在上榨季达到了最低水平的44.2%。
  去年该地区出口大约190万吨糖,只比2014年下降了5%,但是比2013年下降了57%,当时东北部占巴西总出口的17%。依据巴西法律,只有东北部地区的糖厂能够按照旨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配额来出口糖至美国和欧盟。
  乙醇市场
  在过去六年,乙醇(,,)迅速,然而当地产量稳定在约20亿升,即使去年产量达到创新高的24亿升。在高需求下,东北部地区越来越依赖于中南部的进口。不同于中南部,由于含水乙醇在当地与汽油比没有竞争力,无水乙醇的消费(与汽油混合)比含水乙醇高。因为对含水乙醇的增值税(ICMS税)也更高,在25%-27%,而在圣保罗州为12%,含水乙醇出厂价倾向于更高。对于需要长途旅行的终端消费者,零售价也受到乙醇的推动。出于这些原因,大部分从中南部运到东北部的量为无水乙醇。地区的乙醇缺口在2015年显著提高使得东北部不得不从中南部和美国进口占消费量51%的乙醇。这种趋势应该在2016年继续,由于无水乙醇的需求预计继续增长而产量下降。在2015年大约14.6亿升的无水乙醇以及5.7亿升的含水乙醇由东南部提供。而在2015年3月将无水乙醇掺兑比从25%提升至27%的法令也使得缺口增加。2015年的无水乙醇需求为30亿升,同比增加4%。含水乙醇的消费则比2014年提高了惊人的75%至15.9亿升。
&& 未来的展望
  本榨季东北部的预期显得比较可预测,因为高需求额和全球糖价鼓励产糖,代价则是小产乙醇。农业和工业产量理应恢复,即使甘蔗的翻种比在9%徘徊,低于理想的比例。对于当下,根据我们的数据,甘蔗单产预计在54吨/公顷,ATR预计从前一榨季提升4公斤/吨到约130公斤/吨,同时制糖比预计为54%,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将会导致375万吨糖产量,同比增长43%,而乙醇产量攻击18.8亿升,同比下降6.6%。当年无水乙醇需求应当增长4%至31.1亿升,而含水乙醇需求下降24.5%至12亿升。
  继续仰望天空!
  当然,情景没有考虑拉尼娜。不像厄尔尼诺,拉尼娜给当地带来雨水,通常从12月至2月。依据降水的强度和棕榈,收割可能受到严重影响,总甘蔗压榨量可能低于预期。通常这对ATR有影响,在下雨时偏低。潮湿天气同样意味着由于质量和杂质,更多的甘蔗用来制乙醇。今年迄今,阿拉戈斯的月度平均降水低于历史平均,不像伯南布哥月度平均降水偏多。根据天气预测及气象研究中心(CPTEC)的数据,上月拉尼娜到来,(601099,)海水温度低于平均。然而,只有当连续3个月水温都低于平均时,拉尼娜现象才可能被确定,可能在10月/11月。上次拉尼娜发生在2010-11榨季,强度中等。在那个榨季,ATR在雨日平均下降2公斤/吨,但是随后恢复,最后提升了4公斤/吨至130.37公斤/吨。2011-12后的一个榨季甘蔗亚量达到6610万吨的历史最高。
  也许本榨季产量不会达到预期,但是如果下雨温和的话,可能会提高甘蔗产量。考虑到当前的糖价,这可能提升糖厂资本积累,同时对田间投入或者通过产业链提高效率。所有这些因素可能对东北部有潜在的影响以超过自己过去2-3年的产蔗量记录。
&& 文章来源:华泰要资讯(微信号:htyzxo)”该内容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当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依据该等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对于投资者依据该内容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要资讯不承担任何责任。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吴晓璐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_百度知道
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烟叶、芸豆、香蕉、小麦、马铃薯、西红柿、葡萄。巴西农业部和巴西地理统计局统计的巴西主要农作物信息: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数学爱好者
咖啡 可可 大豆 玉米
祝楼主期末考试顺利
谢谢,你也是[玫瑰花]
楼主满意的话就采纳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可可,大豆
咖啡(最多)
可可 大豆 玉米
咖啡,可可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农作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巴西的领土扩张
我的图书馆
巴西的领土扩张
巴西现今面积851万多平方公里,占到南美洲总面积的近一半,为世界国土面积第五大国。根据葡萄牙与西班牙1494年签署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当时巴西殖民地面积只有现今巴西版图的1/3大。巴西版图形成今日之规模,是巴西殖民时期圣保罗人“旗队”(Bandeiras)、传教士、畜牧主、葡萄牙军人和巴西葡萄牙殖民当局越过西葡分界线向前推进不断蚕食与侵占西班牙殖民地扩张领土的结果。
一、西葡签署《托德西利亚斯条约》(Tratado de
Tordesilhas)
为解决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航海大国因“大发现”而产生的划分殖民地势力范围纠纷,罗马教皇Alexandre六世(西班牙人Rodrigo
Borgia)于日发布训谕(Bula Intercoetera)。规定在佛得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以西100里格(l
légua=6公里)处划一条直线,线西“已发现和将被发现的所有土地”归西班牙开发和基督化。葡国王若昂二世不满教皇上述裁决,要求予以修改。1494年葡西两国在西境内的托德西利亚斯镇(Villa
Tordesillas)进行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于6月7日签署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划一条直线(Meridiano),线东土地归葡所有,线西土地属西。此线的位置相当于现今巴西东北部帕拉州府贝伦(Belém)市至南部圣卡塔林纳州Laguna市划一条直线,南北长735里格,线东的土地才归葡所有,大约仅有现今巴西版图的1/3大。应葡国王曼努埃尔要求,罗马教皇Júlio二世于1506年批准了此条约,所以此线又被称为“教皇子午线”。
&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意外越过子午线,并发现了巴西。1512年葡萄牙在太平洋发现了极有经济价值的香料群岛摩鹿加。这引起了西班牙的垂涎。1521年环球航行的西班牙探险家麦哲伦,也在摩鹿加登陆。西班牙与葡萄牙在这里遭遇。葡西两国从1523年开始谈判,至1529年达成萨拉戈萨条约(Treaty
Zaragoza),修订势力范围界线,并明确这一分割线在太平洋上的位置。太平洋分界线划在摩鹿加群岛以东,西班牙退出摩鹿加群岛,葡萄牙为此赔偿西班牙35万金Ducat。而太平洋分界线以西的菲律宾则继续被西班牙统治。
二、殖民初期巴西人英勇抗击外来入侵者
葡萄牙人虽于1500年“发现”巴西,但因未找到期望中的黄金、白银与宝石,其贸易重点仍是同东方亚洲国家进行香料等物贸易。在1530年以前并未对巴西进行殖民占领,仅派一些舰船前往巡逻,以保卫那块土地,确保葡对它的占领。1532年,葡王室将圣文森特领地(今圣保罗州)授予马丁·阿丰索·德索萨,他随船带去垦民、黑奴、牲畜与甘蔗种芽,在圣文森特地区成功种植甘蔗。1534年,葡王室正式在巴西实行土地分封制,但只有东北部的伯南布哥、巴伊亚和圣文森特因种植甘蔗使当地经济获得飞跃发展,伯南布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产中心。
后起的航海国家法国、英国、荷兰等国不承认西葡瓜分美洲土地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认为他们也有权占领,不时派兵入侵巴西,这些国家的船只也一直在巴西沿海一带偷伐巴西木和走私巴西蔗糖。葡萄牙当局同这些入侵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努力捍卫巴西这块殖民地。
(一) 法国入侵巴西
在巴西殖民初期,法国人占领了北里约格朗德地区,直至1598年才被葡萄牙人赶走。此外法国人还占领过今帕拉伊巴、塞尔希培、塞阿腊等州。
因欧洲发生宗教冲突,天主教徒反对新教徒,一些法国新教徒企图在巴西建立“南极法国”(Fran?a
Antártica)。日,法国海军少将Nicolas Durant de
Villegaig?on率领舰队拟在Cabo
Frio登陆,但迷航抵达了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湾,占领了Sergipe岛(今Villegaig?on岛)、Paranapu?岛(今总督岛)、Uru?u-mirim(今Flamego)和Lage,
并在Sergipe岛上修建了“南极法国”首府“Colligny堡”(Colligny是法国海军上将,他用私产资助了此次远征)。日,巴西总督Mem
de Sá派遣的一支舰队驱逐了法国入侵者。
1594年,法国人Jacques Riffault和Charles des
Vaux率领的远征队在马腊尼昂海岸定居,法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在该地区建立“赤道法国”(Fran?a
Equinocial)。日,Daniel de la
Touche率领数百垦民抵此,修建城堡、教堂、住房等。9月8日,他和Mazilly在圣马科斯湾岛上修建“圣路易斯堡”(Forte de
Luís,以表示对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敬意),这就是今圣路易斯市的前身。日,葡萄牙军队把法国人赶出了圣路易斯,从而结束了法国对巴西殖民地的争夺。
日,法国海盗Jean Fran?ois du
Clerc企图占领里约热内卢市,但被巴西总督的军队所驱逐。日,法国海盗René Duguay
Trouin抢劫了里约热内卢市。
荷兰占领巴西东北部产糖区
荷兰是葡萄牙传统的糖与黑奴贸易的伙伴国,垄断巴西对欧洲的糖贸易,从中牟取暴利。但在年西班牙兼并葡萄牙期间,因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获得独立,西禁止巴西同荷进行贸易,荷兰西印度贸易公司决定攻占巴西东北部糖生产地区。
日,荷兰西印度公司派海军上将Jacó
Willekens率领26艘军舰、3300人、450门大炮袭占巴西总督府萨尔瓦多,俘获了巴西总督等一干人员,并将这些人押送荷兰。1625年4月,西葡联军52艘军舰、12000人、1185门大炮开到,经过一个月激战,荷兰人于5月1日退出了萨尔瓦多。1627年,荷军再次攻打萨尔瓦多失利。
日,荷海军上将Hendrick Corneliszoon
Lonck率领77艘军舰攻打奥林达。荷兰人夺取奥林达后,对该城进行了大肆掠夺,把荷兰总督府从奥林达迁往累西腓,并于日放火焚烧了奥林达。
日,荷兰派纳绍伯爵(Jo?o Maurício de
Nassau-Siegen,德国后裔,陆军上校)担任巴西荷兰占领区“新荷兰”总督。他在任期间,采取政治与宗教宽容、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保证信仰自由,将累西腓城市化,吸引大批科学家与艺术家到伯南布哥来工作。他懂军事,领兵南征北战,使荷兰占领区不断扩大。但因他与荷兰西印度公司意见相佐,被迫于日交权返荷。在纳绍任总督期间,巴西东北部地区经济与文化繁荣。累西腓城建和港口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当时美洲大西洋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荷属占领区达到了鼎盛时期,包括现今伯南布哥、阿拉戈亚斯、帕拉伊巴、塞尔希培、北里约格朗德、塞阿腊和马拉尼昂()七个州沿海一带。
1645年,荷新总督到任后,大幅度提高给糖业主的贷款利率,遭到糖业主的反对。他还禁止宗教信仰自由,限犹太人3个月内离境。6月13日,爆发“伯南布哥起义”,组织者为大糖业主Jo?o
Fernandes Vieira,白人、印第安人与黑人分别组成民军打击荷兰人。
1640年,若昂四世为葡国王。但西班牙反对,1641年两国开战。为争取荷兰对付西班牙,葡同荷签署了十年停战协定。所以,葡国王起初对伯南布哥民军持不支持态度,直至1647年才派Francisco
Barreto de Meneses将军率军增援,统一指挥葡军与民军打击荷军。
日和日,联军在累西腓郊区的Montes
Guararapes山地两次伏击战中大败荷军,荷军余部被迫龟缩在累西腓城内顽抗。1652年,荷兰被英国打败,实力大衰,无力增援巴西。日,葡海军64艘军舰开到,并封锁伯南布哥海岸。12月25日,联军发起总攻。日,荷兰总督宣布投降,结束了荷对伯南布哥24年的占领。
英国人袭扰巴西
1532年,由William Hawkins率领的一支远征军入侵巴西。Edward Fenton于1583年、Robert
Withrington于1587年企图抢劫Santos城,但被击败。日,英国海盗Thomas
Cavendish占领和掠夺圣文森特镇(S?o
Vicente)。1592年,他又企图袭击圣埃斯皮里图沿海,但未得逞。日~4月9日,英国海盗James
Lancaster率领7艘船占领和掠夺累西腓,抢走了15条船和港口的一切珍贵物品。英国人掠夺巴西港口,主要是为了抢劫糖等货物,然后运到欧洲倒卖。
三、 西班牙将阿马帕赠与葡萄牙
巴西东北部的阿马帕州(Amapá)原为西班牙殖民地,但法国人不断袭扰该地区,并建立商业网点。为加强该地区的防卫,西于1637年建立 了“北角海岸领地”(Capitania da Costa
do Cabo do Norte),赐给葡萄牙军人Bento Maciel
Parente上尉镇守。此地区位于Oiapoque河与亚马孙河之间,直至Purus河。葡脱离西班牙后,该地仍属于此葡萄牙人,这是西赠与巴西的第一块土地。
1688年前后,葡萄牙人已在今巴西阿马帕州府马卡帕(Macapá)地区定居,葡军修建了Fortaleza de Santo
Ant?nio堡,并派兵驻守。但法国人也不断从Oiapoque河向前推进,已进到Araguari河地区,双方冲突不断。日,法圭总督指挥法军入侵阿马帕,并占领了Araguari(位于Araguari河入海口处)和Santo
Ant?nio两处军事要塞。日,法葡签署《里斯本临时协定》。此协议规定,Araguari河至亚马孙河之间为中立区,禁止双方垦民进入,要求葡方拆除两要塞里的所有设施,但葡方并未履行。日,双方批准此约。但法方也不履约,宣布无限期占领葡此两要塞,法垦民继续进入此区。葡抗议,宣布有关两协议作废,并请英国出面调停解决。经英国女王安娜调停,在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打败的法国同葡于日在荷兰乌得勒支签署了《乌得勒支条约》(Tratado
de Utrecht)。在此条约中,法国承认亚马孙河两岸土地属葡(第10条),法国放弃亚马孙河与Rio Vicente
Pinzón河(即Rio Oiapoque河)之间称为“北角”(Cabo do
Norte)的土地(第8条),禁止法国传教士在此地区传教(第13条),禁止葡萄牙人在卡宴经商(第12条),巴西与法圭以Rio
Oiapoque河为分界线。但法国人占领该地区之心仍不死,双方边界磨擦不断。日,Jo?o da Maria da
Gama担任Maranh?o-Gr?o
Pará领地驻军司令后,开始打击法国人入侵。年间,除派舰队正常巡逻沿海地区外,还派4支远征军到阿马帕地区巡查。为防御法国人进攻,葡于.~.在该地区修建了巴西最大的军事要塞马卡帕堡(Fortaleza
de S?o José de Macapá)。
法国人还在国际上进行活动,在《1797年和约》(葡政府未批准)、《1801年马德里条约》、《1802年Amiens条约》(葡未参加谈判)中均规定法圭与巴西以Rio
Cal?oene河为分界线。在《1814年巴黎条约》中又规定法圭与巴西以Rio
Caraporis河为分界线,葡摄政王若昂六世拒绝批准。在1815年签署的《维也纳最后纪要》中,法被迫同意仍以Rio
Oiapoque河为界,同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规定的一样,两国还成立一个边界混委会进行划界。
1822年巴西独立后,法圭与巴西继续争夺阿马帕Rio Oiapoque河与Rio
Araguari河之间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后,双方仍冲突不断。1893年,因在阿马帕Rio
Cal?oene河流域发现金子,法圭也派官员前往收淘金税,引起双方边民不断发生武装冲突。日,法圭总督发兵入侵巴西马卡帕镇。法军疯狂杀人放火,开枪打死巴西平民33人、打伤9人,烧毁了许多房屋。日,两国签约同意呈交瑞士总统仲裁。日,瑞士总统Walter
Hauser公布800页裁决书,裁决巴西对该地区享有主权,法圭同巴西仍以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规定的以Rio
Oiapoque河为分界线,双方几世纪以来的领土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四、圣保罗人“旗队”对开拓巴西疆土起了重大作用
在巴西殖民初期,葡萄牙王室主要经营巴西沿海地区,采伐巴西木,大力发展蔗糖业生产,保卫巴西这块殖民地,驱赶外来入侵者,并不鼓励巴西人越过西葡分界线。在年西班牙兼并葡萄牙期间,西班牙人对巴西人、特别是圣保罗人“旗队”越界现象听之任之。但在1654年荷兰人被赶出巴西后,荷在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大规模发展蔗糖业生产。荷兰人在欧洲有广泛的糖销售网络,糖价又比巴西糖低,巴西糖因而失掉了欧洲市场,致使1670年左右巴西糖业开始衰败。为克服经济与财政危机、寻求其他财路,葡王室派出许多“开拓队”(entradas)深入巴西内地,加紧系统寻找金矿,公开支持与鼓励圣保罗人“旗队”和垦民越界寻矿,并对发现者提供许多优惠条件。同时,在“旗队”和垦农所到之处,派军队修建军事要塞,并设立行政与军事管理机构都督辖区“Capitania”,以达到实际占领之目的。
&&&&&&&&&&&&&&&&&&&&&&&&&&&&&&&&&&&&&&&
(一)官方开拓队
在17世纪,巴西殖民地活跃着官方派遣的“殖民开拓队”(entradas,为“闯入”之意)和圣保罗人组成的“旗队”(bandeiras)。他们猎捕印第安人为奴,到处寻找金矿,为此还频繁越界深入西班牙殖民地内,他们是开发巴西内地、不断扩张巴西版图的主力军。
政府组织的开拓队由巴西沿海地区出发到巴内地进行勘测工作,其主要路线有:从东北部出发去亚马孙地区,从东南部出发去巴中西部地区,也有的仅限于里约热内卢与圣埃斯皮里图之间的沿海一带。除勘测工作外,这些开拓队也攻打外国入侵者和抵抗葡殖民者的印第安人,并抓捕这些印第安人为奴,后期则着重寻找金矿。
(二)圣保罗人“旗队”
圣保罗镇地区不适宜种甘蔗,居民主要种植木薯、小麦、玉米、棉花及饲养牲畜供殖民地消费。他们大多为小庄园主,无钱购买奴隶,早纷纷组织武装“旗队”深入内地掳掠印第安人为奴。圣文森特领地于1532年被授予Martim
Sousa,他虽试种甘蔗成功,但不久土地开始贫瘠化,糖业生产衰落,圣文森特镇许多居民加入圣保罗人“旗队”另谋生路。“旗队”基本上由圣保罗人组织,“旗队”长称为“Bandeirante”(旗士),“旗队”由组织者家人、随从、贫穷白人、马梅卢科人(mamelucos,印欧混血种人)、土著印第安人组成,小的几十人,大的数百人、甚至几千人。大多从圣保罗和圣文森特两镇出发,前往今巴西南部、中西部和米纳斯吉拉斯地区,每次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之所以被称为“旗队”,是因为每队前面高举着一面大旗,后面队伍紧跟此大旗披荆斩棘奋勇往前。圣保罗人“旗队”初期主要猎捕印第安人为奴,故又被称为“猎奴队”(bandeiras
de prea??o)。
圣保罗“旗队”组建于1580年代,1585年就有“旗队”到内地捕捉印第安人为奴。1604年开始去下巴拉那地区猎捕印第安人。1606年“旗队”由Diogo
Quadros和Manuel Preto率领,1607年“旗队”由Balchior Dios
Carneiro率领。圣保罗人捕奴活动持续200年之久,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达到高峰,最活跃期为年。据估计,圣保罗人在年捕捉的印第安人就达30万人。他们沿途袭击印第安人部落,抢夺印第安人良田、矿藏与财物。葡殖民者对印第安人或设计诱捕,或武力劫持,遇有抵抗,立即野蛮屠杀,很多印第安人部落被消灭殆尽,加上瘟疫流行,印第安人死亡率极高,人口锐减。在16~18世纪期间,巴西印第安人口减少2/3(1500年时约有300万人),圣保罗人积极参与其中。所以,圣保罗人对印第安人犯下了弥天大罪,应受到历史无情的谴责。
年,巴拉圭耶稣会在瓜伊拉(Guairá,今巴西巴拉那州西部)、伊塔廷(Itatim,今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南部)、巴拉圭河北岸、巴拉那河南岸和塔佩(Tape,今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西南部)地区共建立48个传教区。在传教区内,耶稣会传教士组织瓜拉尼人进行农牧业生产,并对印第安人进行某些职业技术培训。这些土著人已适应定居生活和农业劳动纪律,当然也就成了圣保罗人“旗队”的主要袭击目标。自1619年起,他们开始经常越过西葡分界线深入巴拉圭境内攻打传教区村庄,共摧毁了26个传教区。
1629年,Ant?nio Raposo Tavares和Manuel
Preto率领69圣保罗人、900马梅卢科人和2200印第安人大举攻打瓜伊拉地区的圣安东尼奥传教区,并将其夷为平地,还袭击了那些防卫较差的传教区,里卡镇(Villa
Rica)被迫西迁。在这次劫掠中,圣保罗人残杀了许多老人与儿童,抢走了大量牲畜和1.5万印第安人。Manuel
Preto还率人袭击了赫苏斯传教区。Ascenso Ribeiro和André
Fernandes攻打伊塔廷地区传教区。1631年,圣保罗人再次攻打瓜伊拉镇,迫使巴拉圭耶稣会传教士带领2500户约3万瓜拉尼人向巴拉圭河下游大迁移,圣保罗人紧跟其后追打。据说,瓜伊拉地区原有10万印第安人,被圣保罗人掳走转卖为奴的就达6万人,到1632年剩下的不足1.2万人。1633年,伊塔廷地区传教区被摧毁。年,圣保罗人攻打塔佩传教区。塔佩传教区建于1626年,被圣保罗人摧毁后,圣保罗人役使印第安人为其放牧大牲畜。到1638年左右,甚至在巴拉那河的传教区也奄奄一息了。巴西圣保罗人Ant?nio
Raposo Tavares、André Fernandes、Ascenso de
Quadros等“旗队”摧毁了巴拉圭耶稣会建立的上述传教区,攻占了巴拉圭Villa Rica、Ciudad
Real、Xerez等城镇,把巴西南部地区边界推进至今南里约格朗德地区。
1680年,巴拉圭耶稣会传教士在南里约格朗德西北部又建7个传教区(Sete Povos das Miss?es Orientais:
S?o Borja、S?o Nicolau、S?o Luis Gonzaga、S?o Miguel、S?o Louren?o、S?o
Jo?o Batista和S?o ?ngelo),其中S?o
Miguel传教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1639年,西班牙政府批准把巴拉圭耶稣会传教区内的印第安人武装起来。由巴拉圭瓜拉尼人组成的传教区军队英勇反击圣保罗人的入侵抢劫,在卡萨帕~瓜苏重创圣保罗人一支2000人的“旗队”,仅有30人生还。1666年,圣保罗人再次入侵,被亚松森派遣的援军和传教区军队联合击败,圣保罗人掳掠数千印第安人逃走,此后再未敢侵犯巴拉圭。
年任巴拉圭省长的Juan Gregorio Bazán de Pedraza在巴拉圭东部地区建立了Villa de
San Isídoro de
Curoguaty镇,以遏制巴西人西进,并再次打败了巴西人的入侵,但巴西葡萄牙当局却运用外交手腕获得成功,在1750年《马德里条约》中仍将这一地区划入巴西版图。
17世纪下半叶以后,圣保罗人“旗队”主要向今巴西米纳斯吉拉斯、中西部和南部地区推进,转而寻找金矿,所以又称这部分“旗队”为“探矿队”(Bandeiras
de Prospec??o)。年,Fern?o Dias Paes
Leme率队走遍了巴西中部地区,在米纳斯吉拉斯地区寻找祖母绿矿。年,Bartolomeu Bueno da
Silva(Anhagüera)在巴西中西部地区找矿,到过今戈亚斯州西南部的红河流域。1648年,Ant?nio Raposo
Tavares率队从圣保罗镇出发,溯Tietê河、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而上至亚马孙河,先到秘鲁,再顺河而下于1651年抵达贝伦,穿越了大半个巴西,征服了今巴西西部地区,为以后确立巴西西部边界线做出了重大贡献。年,圣保罗人Ant?nio
Rodrigues Arz?o和Bartolomeu Bueno de
Segueira在米纳斯吉拉斯地区发现金矿,其他地方人和外国移民蜂湧而至,双方发生冲突,并于年开战,圣保罗人被打败,被迫转向巴西中西部地区找矿。1719年,Pascoal
Cabral在马托格罗索腹地地区捕捉印第安人时在Coxipé~Mirim河畔找到金矿。1725年,圣保罗人在戈亚斯地区发现金矿和宝石矿。1731年,Artur与Fern?o
Paes de Barros兄弟在马托格罗索地区的Guaporé河流域发现金矿。
还有一部分圣保罗人“旗队”仍操“猎奴队”旧业,但受巴西殖民当局、大畜牧业主、东北部糖业主招募,到巴西腹地和山区老林地带残酷追剿逃亡黑奴,无情镇压印第安人反抗。以残暴著称的Domingos
Jorge Velho率人于1694年参与摧毁伯南布哥东北最大的逃亡黑奴居住地“Quilombo dos
Palmares”的战斗,年参加讨伐东北地区不驯服印第安人的“野蛮人之战”(Guerra dos
Bárbaros,葡萄牙殖民者把不听话的印第安人称为“野蛮人”),并抓捕他们为奴。对这部分“旗队”,人们称之为“腹地雇佣队”(Sertanismo
contrato),实际上叫“追剿队”更为合适。&&&&&
五、巴西人越界公开占领西班牙殖民地
圣保罗人“旗队”越过西葡分界线,横扫巴拉圭耶稣会在今巴西中西部和南部地区建立的传教区,在中西部地区找矿、开矿,把巴西的边界线不断向前推进。巴西天主教各派传教士也紧跟在印第安人中进行传教,建立传教区村寨。巴西垦农、特别是畜牧业主,从沿海向内地、南部和中西部推进,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以保证城镇与矿区的供应。为巩固和保卫已占领的西班牙殖民地,巴西殖民当局也不失时机地派军队跟进设立军事要塞和建立行政管理机制。
占领北部地区
最早探险亚马孙河的是西班牙人Francisco de
Orellana,他于1541年从基多顺Coca河与Napo河进入亚马孙河(当时他称为“Mara?on”河),于1542年到达亚马孙河大西洋入海口处。1561年,另一西班牙人Pedro
de Ursua从秘鲁进入亚马孙河,在他遇害后,由Lopo de
Aguerre率领探险队也到了亚马孙河大西洋入海口处。16世纪末,英国人和荷兰人也深入亚马孙地区,建立贸易货栈,修建小规模的军事要塞。在17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进入亚马孙地区时,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公司已建起相当繁荣的商业网点。
日,葡萄牙军人Francisco Caldeira de Castelo
Branco上尉建贝伦城(Cidade de Santa Maria de Belém)和Forte do
Presépio要塞。葡军以此为基地,驱赶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开始逐步占领亚马孙地区。为加强巴西东北部地区的防卫与管理,葡政府于1621年设立
“Estado do Maran?o e Gr?o-Pará”辖地,直属葡政府管辖,其辖区由
Maranh?o至亚马孙河入海口处。1718年,葡在贝伦设立北方海军基地,葡海军的一些舰队常驻于此,以控制亚马孙河出海口。
1637年10月, Pedro Teixeira受贝伦驻军司令Jácome Raimundo de
Noronha的派遣,率领一支探险队溯河而上调查亚马孙河源头地区。该探险队由Bento Rodrígues de
Oliveira上校、西班牙圣方济各会修士Domingos de Brieba、巴西圣方济各会修士Agostinho das
Chagas、70名士兵、1200名印第安人弓箭手组成,一共2000余人,分乘数十条船出发。1638年10月抵达基多,1639年2月往回返。日,他们在Napo河与Aguarico河汇合处隆重建立Franciscana村(今属厄瓜多尔),作为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地的分界标志点。他们于日返抵贝伦。
1657年6月,“北角领地”(今阿马帕州)都督Bento Maciel Parente率领一支军队从S?o Luís do
Maranh?o出发
深入亚马孙腹地,在今马瑙斯所在地区住了一段时间。自他巡视亚马孙地区后,葡萄牙加紧对该地区的占领活动。1669年,葡军人Francisco
da Mota falc?o上尉在今马瑙斯地区修建了Forte de S?o José do Rio
Negro要塞,对敌视葡萄牙人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军事围剿。
最早进入亚马孙地区的是巴西耶稣会传教士、圣衣会修士(Carmelitas)。他们从17世纪中叶起就在印第安人中进行传教,建立传教区村寨,紧跟而进的是采摘香料产品的垦农、官方“开拓队”、“猎奴队”。猎奴队深入亚马孙地区,是为了捕捉印第安人为奴。垦农进入亚马孙地区主要是为了采摘“热带雨林香料”(especiarias
da floresta),
1637年就在Madeira河流域进行采摘活动,主要采摘可可、丁香、桂皮、板栗、核桃、瓜拉纳干果、靛蓝、芝麻、菝契、香子兰、药材等,还有的是为了伐木与捕鱼。因17世纪在欧洲相继发生战争,东方香料受阻运不进欧洲,巴西殖民当局为填补这一真空,鼓励垦民到亚马孙地区定居和采摘香料产品,此采摘业成为亚马孙地区在很长时期内的经济基础。但葡萄牙人在Rio
Negro河流域受到manaó族印第安人、在Madeira河流域受到torá
族印第安人的攻击而难以安身。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早在Solim?es河地区和Juruá河流域建立了许多传教区村寨,他们也阻拦葡萄牙人前进。葡政府下令驱逐西班牙传教士,在年期间,Inácio
Correia de Oliveira、José Antunes da Fonseca和Ant?nio de
Miranda控制了Solim?es河地区,Belchior Mendes de Morais占据了Napo河流域,Francisco
de Melo Palheta夺取了Alto
Madeira河地区。西班牙传教士被赶走后,巴西各教派的传教士在年期间在辽阔的亚马孙河流域传教,建立了无数传教区村寨。根据1686年制定的“传教区章程”,传教士们组织印第安人进行农业生产和香料采摘活动。由于巴西耶稣会传教团垄断了亚马孙地区香料贸易,损害了当地葡萄牙商人的利益,受到亚马孙“Capitania
de S?o José do Rio Negro”领地首任都督Joaquim de Melo e
Póvoas(1757年上任)的猛烈攻击,成为葡首相庞拜尔公爵1759下令驱逐耶稣会传教士的导火线。但以耶稣会修士为首的传教士们在亚马孙地区修建的传教区村寨,后来发展成许多城镇,如成为亚马孙地区第一个首府的Barcelos市就是圣衣会修士Matias
S?o Boaventura于1728年建的Mariuá村;Coari市是德国耶稣会修士Samuel
Fritz于18世纪初建的居民点;Aroaquis市是巴西耶稣会修士Jo?o da Silva最初在1655年建的传教区;Rio
Negro河流域第一个居民点Velho Air?o市是Ordem das Marcês派传教士于1668年所建。
占领中西部地区
早在1625年,传教士Cristov?o de Lisboa就探索Rio
Tocantins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传教区。在西班牙传教士被逐后,巴西传教士们在马托格罗索地区也建了许多传教区进行传教。在中西部戈亚斯和马托格罗索两地区相继发现金矿后,圣保罗人纷纷前往这两个地区淘金,在矿区周围形成了一些居民点。1726年,
Bartolomeu Bueno da Silva在戈亚斯地区建了Goiás Velho镇。1727年,Pascoal Moreira
Cabral建了库亚巴村,库亚巴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e Bom
Despacho教堂建于1720年。但这两个地区均为蛮荒之地,什么都 缺,于是兴起了“季风”
(mon??es)内河运输队,从圣保罗镇运去粮食、淘金工具、生活必需品等。首航为1718年,船队从圣保罗溯Tietê河而上至库亚巴,每趟运输约需5个月,船队最多一次有400条船。金矿不久被采完后,许多人转而发展农业与养畜业。
为加强对矿区和中西部与南部的管理,葡萄牙政府于日设立了“圣保罗与金矿都督辖区”(Capitania de S?o
Paulo e das Minas de Ouro,1720年Minas de Ouro 脱离另成立Capitania das
Gerais)。其辖区涵盖今米纳斯吉拉斯州、圣保罗州、中西部各州、南部各州(7个传教区除外)和乌拉圭的一小部分,有今大半个巴西那么大,其西部边界线同1750年《马德里条约》大体一致。1744年和1748年,戈亚斯和马托格罗索相继脱离圣保罗另成立新的都督辖区(Capitania)。
到1750年《马德里条约》签署时,巴西人在西部地区还建立了Corumbá、S?o Pedro
del Rei(Poconé) 、Vila Maria do Paraguai(Cáceres)、
Miranda等城镇。1775年,又修建了Forte Coimbra等军事要塞。
占领南部地区
巴西的畜牧业最初始于东北部巴伊亚与伯南布哥地区的甘蔗种植园,自养大牲畜供本糖坊使用。但随着糖业生产扩大和人口增加,大牲畜需求量不断增加。饲养大牲畜不但要有牧场,而且大牲畜糟蹋甘蔗田,故葡萄牙政府在1701年就严禁在离海岸80公里以内地带养畜。畜牧业主于17世纪中叶进入圣佛朗西斯科流域,此规定又迫使他们北上今皮奥伊、帕拉伊巴、马拉尼昂、北里约格朗德、塞阿腊、阿拉戈阿斯等州的内地发展,特别是塞阿腊与阿拉戈阿斯两州圣佛朗西斯科河流域盐碱牧草很适宜牲畜成长。畜牧业的扩展推动了对东北地区内地的全面占领,东北地区饲养的大牲畜和生产的畜产品除保证本地内需外,还运往南部的米纳斯吉拉斯矿区和城镇。
巴西人在南部地区越过西葡分界线时间较早,圣保罗人“旗队”早在16世纪30年代就开始攻打巴拉圭耶稣会传教区捕捉印第安人。1693年建库里提巴镇,赶走原住在那里的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年,今巴拉那州隶属圣保罗都督辖区。1738年,建卡塔林纳都督辖区。南里约格朗德地势相对平坦,牧草丰富,是发展大规模畜牧业的理想之地,又处于拉普拉塔河下游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葡萄牙殖民者对此地区兴趣很大。早在年西班牙兼并葡萄牙时期,就有内地人和畜牧主来此创业,畜牧业日益发展。1637年,圣保罗人Francisco
Bueno和Fern?o Dias Paes攻打塔佩传教区。1737年葡开始对此地区进行殖民,José da Silva
Pais少将在Lagoa dos Patos湖入海口处修建军事要塞 Presídio Jesús Maria José 堡(Rio
Grande 城的前身),Cristov?o Pereira 在Arroio Chuí 附近的Morro de S?o
Miguel岗建立了一个葡军哨所。1738年,设立 “Capitania Subalterna do Rio Grande de
S?o Pedro”副都督辖区。1740年,葡萄牙军官Jer?nimo de
Ornelas在今阿莱格雷港地区建Santana军事要塞。为加强对南部地区的占领与开发,葡还在1747年左右从亚速尔群岛移民4000对夫妇到今阿莱格雷港附近和圣卡塔林纳地区定居,修建了
“Porto dos Casais”镇(鸳鸯港,1752年改为今名Porto Alegre)。1807年,正式建Capitania
del Rey de S?o Pedro do Rio Grande do Sul都督辖区。
南里约格朗德地区起初大量向葡萄牙出口皮革,但由于17世纪末叶在米纳斯吉拉斯地区相继发现金矿、钻石矿等多种矿藏,人口剧增,一些豪华城镇出现,消费量大增,矿区粮、肉、工具、生活必需品不但奇缺,而且价格昂贵,粮肉从东北地区和南部地区运去,工具与生活必需品从里约热内卢港口运去。在东北地区畜牧业由于干旱衰落后,南部地区日显重要。南里约格朗德地区的特产咸牛肉(charques)1793年外运1.3万阿罗巴
(1 arroba=15公斤),19世纪初增至60万阿罗巴。
巴西黄金周期进一步促进了巴西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为保证向矿区和大城镇提供农产品、皮革、咸牛肉、运输用大牲畜,从1733年起就兴起了专门跑运输的马帮队伍(tropas
tropeiros)。这些马帮队把南里约格朗德地区的皮革、咸牛肉、大牲畜运往矿区和大城镇,又把从里约热内卢港口进口的货物运往各地。&&
六、 在西班牙殖民地乌拉圭抢占战略据点
1678年,葡萄牙国王下令在拉普拉塔河地区建立一个军事据点,以控制拉普拉塔河出海口。1680年1月
20日,巴西里约热内卢领地(Capitania)都督Manuel Lobo受葡国王指派同Manuel
Galv?o上尉一起率领约200名士兵、60名黑奴、3名宗教人士(其中2人为耶稣会传教士)、1名工程师、一些工匠、数十名图皮印第安人、一些妇女等分乘5条船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对面河中的S?o
Gabriel岛,立即登陆在拉普拉塔河左岸修建 “Nova Col?nia do Santíssimo Sacramento”
(后简称科洛尼亚)军事要塞,并在河中的S?o Gabriel和Martín García两岛上驻军,耶稣会传教士还建立了Colégio
Francisco学校。此处很快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葡萄牙人用从里约热内卢走私来的糖、烧酒、烟草、奴隶等商品交换当地生产的“Charque”咸牛肉和从秘鲁来的白银。
日,布宜诺斯艾利斯都督(当时拉普拉塔地区归秘鲁总督管辖)José de
Garro从附近城市和Tape传教区(3000印第安人民兵)调集3500人由António de Vera
Mujica指挥攻占科洛尼亚,葡萄牙人有116人被打死或被印第安人杀死,126名士兵 、53名黑奴、76名图皮人被俘。Manuel
Lobo因生病被俘,于日病逝于布宜诺斯艾利斯。
西班牙人攻占科洛尼亚后,葡萄牙恼羞成怒,在英国中立、法国支持下,葡陈兵葡西边境,要求西立即归还科洛尼亚。日,葡西签署《里斯本临时协定》。西将科洛尼亚还葡,葡承诺不再扩大科洛尼亚面积、不同西班牙人做任何生意。但葡萄牙人并不兑现自己的承诺,从里约热内卢派一些垦民去那个地区进行垦殖活动,仍继续同西班牙人做生意,使科洛尼亚成为当时南美最大的走私中心。日,里约热内卢领地新都督Duarte
Teixeira带着军队重修科洛尼亚要塞 。1705年,西班牙人再次占领科洛尼亚。
日,西葡签署《乌得勒支条约》,西承认葡萄牙人在乌境内修建的科洛尼亚镇归葡所有,并于1716年还葡。还规定科洛尼亚在城墙外占有的土地以一炮距离为准,但葡也未遵守,1718年又派去60户垦民。1723年11月,葡派Manuel
Henrique de Noronha 和Manuel de Freitas de
Fonseca率军在蒙得维的亚湾又修建了另一处居民点,但12月31日被西班牙人攻占,西继续修建成Castela居民点。1726年,西班牙人又在离科洛尼亚不远的下游处修建了蒙得维的亚城,进一步遏制葡萄牙人对拉普拉塔河的控制。日,西派兵围困科洛尼亚城,使葡在城外的殖民扩张计划失败。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
七、西葡签署确定巴西版图的边界条约
在1750年《马德里条约》签署前,巴西圣保罗人“旗队”、畜牧业主、传教士、垦农已占领了今巴西中西部和南部地区,葡军人在各地修建了军事要塞,葡政府也相继公开建立了行政管理机制都督辖区“Capitanias”。在北部亚马孙地区,传教士、垦农也进行了占领,葡军人也在战略要地修建了军事要塞。也就是说,巴西殖民当局和巴西人已实际上占领和控制了上述地区。
&(一)《马德里条约》(Tratado
de Madrid)
日,西班牙与葡萄牙签署了《马德里条约》。在承认谁占有土地归谁的原则下,两国就巴西边界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西承认葡违约越过《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确定的分界线所占领的土地,但以地理自然特征走向为边界线。这实际上宣布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作废,北部与中西部边界线无大问题,但南部地区却反反复复。西班牙为控制拉普拉塔河地区,以南里约格朗德地区巴拉圭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建立的7个印第安人传教区交换葡在乌修建的科洛尼亚镇。但巴拉圭耶稣会传教士和7个传教区内3万多瓜拉尼人拒绝离开本土迁到乌拉圭河西岸,并在酋长José
Tiarajú (Sepé)率领下进行武装反抗,于年爆发了“瓜拉尼人之战“(Guerra
Guaranítica)。1756年5月,瓜拉尼人在Caibaté地区被西葡军队南北夹攻打败,最后的据点圣米格尔传教区被攻占,因而被迫西迁。在此次冲突中,有1万多印第安人被消灭。
因葡萄牙新首相庞拜尔侯爵反对《马德里条约》,认为葡在此条约中处于不利地位。日,两国又签署《El
Pardo条约》,中止《马德里条约》和已经开始的南部地区划界工作,规定西将科洛尼亚还葡。
但西班牙人不愿丢掉科洛尼亚和南里约格朗德地区,西班牙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督Pedro
Cevallos于日率军攻占科洛尼亚,1763年又占领南里约格朗德地区。日,英法签署《巴黎条约》,要西将科洛尼亚还葡。西虽将科交葡,但仍继续占领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地区。
为把西班牙人赶出南里约格朗德地区,葡萄牙人从1774年起就在圣卡塔林纳岛上筹划夺回此地区的军事行动。1777年2月,西班牙人又占领科洛尼亚,摧毁了要塞。6月3日,西班牙派9000步兵、6000多海军攻打圣卡塔林纳岛,迫使葡军退往大陆,岛上守军抵抗几天后就投降了。
(二)《圣伊尔德丰索条约》(Tratado
de Santo Ildefonso)
为解决巴西边界问题,西葡两国又于日签署了《圣伊尔德丰索条约》。此条约重申1750年《马德里条约》中规定的葡西边界线,确认了西对乌拉圭的主权,葡将乌的科洛尼亚镇与San
Gabriel 岛以及7个传教区归还西班牙。作为交换,西将占领的巴西圣卡塔林纳岛还葡。将南里约格朗德(S?o Pedro do Rio
Grande)地区一分为二,分界线在今Santa Maria附近。西部归西,东部归葡,东部葡西分界线第一次以Arroio
Chuí溪为界。为避免边境地区双方垦民发生直接冲突,经罗马教皇调解,在巴乌边境Taim河至Arroio
Chuí溪段建立无人居住的中立区(Campos Neutrais)。在1807年巴建立Capitania de S?o Pedro
do Rio Grande do
Sul都督区后,葡也把中立区土地分配给葡军官。在1851年鸟葡签署的边界条约中,乌红党政府也承认此地区土地主权归属巴西。
(三)《巴达霍斯条约》(Tratado
de Paz e Amizade de Badajoz)
尽管西葡签署了《圣伊尔德丰索条约》,但葡仍继续占据着7个传教区。日,西葡又签署了《巴达霍斯条约》。该条约确定了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地区同乌拉圭与阿根廷的边界线为Quaraí-Jaguar?o-Chuí,西班牙放弃7个传教区,7个传教区因而转归巴西。
葡虽通过《马德里条约》和《圣伊尔德丰索条约》获得了西班牙大片殖民地,但巴西殖民当局并不遵重这些协议,仍同巴拉圭争夺巴拉圭北部Blanco河与Apá河之间的土地,并于1778年派军队越界占领了巴拉圭的Iguatemí镇,还在糖面包山(Pan
de Azúcar)地区修建了一个要塞(巴拉圭叫Fuerte
Olimpo)。巴拉圭派军队夺取了该要塞,赶走了巴西军队。但巴西在Coimbra与Miranda两地的驻军司令继续通过向巴拉圭北部印第安人提供武器唆使他们反对巴拉圭当局。1822年巴西独立后,两国关系有所改善。1825年,Ant?nio
Manuel Correa da
Cámara任巴西驻巴拉圭领事,他谴责巴西军人对巴拉圭北方的入侵行径,并表示巴西将给予必要的赔偿,但巴西政府从未兑现,巴拉圭北方Concepción省同巴西马托格罗索省的边界关系长期紧张。经过双方多次谈判,两国外长于日签署了搁置边界争端问题的6年协议。1857年,巴西外长Paranhos到亚松森同巴拉圭总统之子索拉诺&●&洛佩斯将军进行会谈,双方签署了以“Bahía
Negra”河湾作为两国北部边界线的特别议定书。
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1822年巴西独立后,在巴西仍驻有许多葡军,一些省份宣布忠于宗主国。年,巴西发动了“独立战争”,驱逐了葡军,把各省均置于帝国政府控制之下,保证了国家领土的统一与完整。日,巴西与葡萄牙签署《和平与联盟条约》。葡正式承认巴西独立,巴西边界线保持不变,但要巴西承诺不接受葡任何殖民地加入巴西帝国,还要求巴赔偿葡200万英镑。&&&&&&&&&
八、葡萄牙并吞法属圭亚那和乌拉圭
葡摄政王若昂六世1808年初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建立海外王朝后,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攻占法属圭亚那,并吞乌拉圭。
(一) 占领法属圭亚那
日,葡萄牙宣布同法国断交,两国交战。同年12月,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和葡萄牙一些海军舰艇的支援下,葡陆军部队700人由Manuel
Marques中将指挥入侵法属圭亚那,葡海军陆战队由Luís da Cunha
Moreira指挥,首次战斗于12月15日发生。日和7日,英葡联军相继夺取Rio
Maroni河中的Diamante等所有要塞。1月12日,葡军围困法圭首府卡宴,法圭总督Victor
Hughes未抵抗就宣布投降了。葡兼并法圭后,委派 Queluz侯爵Jo?o Severiano da
Costa为总督。葡占领期间,把法圭的许多香料树苗、优良甘蔗品种运回巴西。
葡攻占法圭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报复拿破仑攻占葡萄牙,二是为了搞定巴西同法圭的边界线。葡法两国虽于1713年签署了《乌得勒支条约》,但法国颇有悔意,在《1797年和约》(规定法圭同巴西以Rio
Cal?oene河为分界线,葡政府未批准)、《1801年巴达霍斯条约》(确定法圭同巴西以Rio
Araguari河为界)、《1802年Amiens条约》中,有关法圭同巴西的边界线规定均对巴西不利。经过外交斡旋,达成下列协议:《1797年和约》因葡政府未批准,对葡无效;废除《1801年巴达霍斯条约》;《1802年Amiens条约》,因葡政府未参加谈判,对葡无约束力。1814年签署的《巴黎条约》中,将法圭同巴西的边界线以Rio
Carapaporis为界,同1713年的《乌得勒支条约》不一样。葡摄政王拒绝批准《巴黎条约》,双方再次举行谈判,于1815年签署了《维也纳最后纪要》(Ato
Final de Viena),规定葡军撤出法圭,法圭与巴西仍以Rio
Oiapoque河为界,此河的入海口处在北纬4o~5o之间,同《乌得勒支条约》一样。1817年8月,葡萄牙将法圭交还法国,并成立一个边界混委会根据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第8条进行划界。日,葡总督Jo?o
Severiano da Costa正式将法圭交还给法国将军Conde de Carra de
Sainte-Cyr伯爵。
在葡军撤出法圭后,仍有许多葡萄牙人和巴西人留在法圭,如在边境城市Porto
Clavo港,在19世纪末以前,葡萄牙人与巴西人是主要居民。
(二) 并呑乌拉圭
葡萄牙摄政王若昂六世1808年在英国军舰护航逃亡到巴西后,由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被法国俘虏、自己的皇后Carlota
Joaquina de
Bourbon是西国王的长女,竟异想天开地拟以自己皇后的名义建立葡属泛拉普拉塔地区,因英国反对而作罢,但他下定决心征服乌拉圭。葡曾两次出兵乌拉圭,于1821年正式呑并乌。
1、 第一次出兵
1810年阿根廷(当时称为拉普拉塔河地区)独立运动兴起,出生于乌拉圭的阿尔蒂加斯(José Gervasio
Artigas)参加了阿独立战争。阿革命政府任命阿尔蒂加斯上尉为乌起义军司令,组织乌人民围攻蒙得维的亚。日,乌起义军解放了除蒙城外的乌全境。应拉普拉塔河地区副王(总督)
Francisco Xavier de Elío请求,葡于1811年7月派Diogo de
Souza将军率4000人增援。11月23日,援军开到,阿尔蒂加斯主动撤往乌内地打游击。1812年8月,葡军撤回巴西。1814年阿根廷革命军把西班牙殖民军队赶出了乌,但阿企图继承西对乌的统治。日,阿尔蒂加斯率军打败了阿军,解放了蒙得维的亚。为对付阿根廷,乌先寻求巴拉圭支持,但后者采取不干涉政策不予理睬。乌转而求助巴西,但后又因两国边民冲突赔偿损失之事同巴西断绝外交关系。
2、 第二次出兵
日,葡摄政王若昂六世任命Laguna男爵、Carlos Frederico
Lécor中将为“蒙得维的亚总督和驻军司令”(Governador e Capit?o de Montevideú),
统率葡王牌军“王子志愿师”(Divis?o de Voluntarios Reais do
Príncipe)等3个师和1支海军舰队共约8000人入侵乌拉圭。
日,攻占乌Fortaleza de Santa
Tereza要塞。日,葡军再克Maldonado,阿尔蒂加斯把守卫蒙城的军队撤出,退往内地继续抵抗。日,Lécor挥军进入蒙得维的亚,蒙城市长Bianqui交城门钥匙投降。日,阿尔蒂加斯在Tacuarembó被打败,标志着乌抵抗结束。1820年9月,他逃往巴拉圭避难。
在三年半的抵抗斗争中,乌军死亡3190人,被俘350人。
3、 乌拉圭加入葡萄牙联合王国
日,Lécor将军同蒙得维的亚市政会成员Juan Francisco Girou和Juan José
Durán签署《塔光协定》(Tratado da Luz),将“东传教区”(Miss?es Orientais,
当时乌拉圭正式国名仍未确定)主权让与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还在蒙得维的亚港口建一灯塔为改朝换代标志之物证。根据此协议,乌拉圭同巴西的边界线为:北部以Rio
Negro河源头(包括Bagé城,亦称 Vales)为界,东北部以Rio Piratini河为界,
西北部以Ibicuy河为界。此协议还将乌边境最肥沃的一块土地“Rinc?o do
Arapeí”让与巴西,但巴不久即还乌。1820年,乌拉圭被葡改名为“西斯普拉提纳省”(Cisplatina,拉普拉塔河东岸之意),葡政府正式任命Lécor将军为省长和驻军司令。
日,乌国会议长正式签署“蒙得维的亚国加入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条约”(Tratado de
Incorpor?o do Estado de Montedevideú ao Reino Unido de
Portugal,Brasil e
Algarve”。此条约宣布1819年《塔光协定》作废,确定乌西部边界线为乌拉圭河,北部同巴西边界线为Rio
Quarain河至分开Rio de Santa Maria河的la Cochilla de Santa Ana小山岗,直到Arroio
Chuy溪入海。巴西占据乌拉圭河北岸部分至Rio
Arapey河的土地,Ibicuí河与Arapeí河之间原为7个传教区所在地区。
日巴西独立后,葡在乌驻军分成两派,一部分宣誓效忠葡国王。Lécor将军在犹豫了数周后决定效忠巴西皇帝,西斯普拉提纳省议会投票赞成加入巴西帝国。之后,驻乌葡军各师撤回巴西原驻防地。1824年3月,原征服乌拉圭的葡军返葡。
巴西独立后,佩德罗一世派Ant?nio Manuel Correia de
Camara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寻求支持。自1823年1月起,拉普拉塔河联合省的外交代表 “Valentim
Gomes使团”一直在里约热内卢同巴西帝国政府谈判“东岸” (Banda Oriental,
指乌拉圭)回归“联合省”的问题,但遭巴拒绝。1824年,巴西Lécor将军再次率军占领科洛尼亚和蒙得维的亚,并逼使乌议长向巴西帝国新宪法宣誓效忠。由Rodrigo
Pinto Guedes指挥的海军舰队封锁了拉普拉塔河。
日,在拉普拉塔联合省的策划与经济支持下,流亡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乌拉圭33人集团返乌在拉瓦列哈(Juan António
Lavalleja)和里维拉(Fructuoso
Rivera)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并攻打蒙得维的亚。6月14日,乌起义军攻克蒙城。
4、 乌拉圭独立
日,乌起义军在乌拉圭的佛罗里达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宣布乌拉圭独立、1821年加入葡萄牙联合王国的条约作废,并要求加入拉普拉塔联合省,后者欣然表示接受。10月2日,乌宣布正式加入“联合省”。10月29日,巴西驻布宜诺斯艾利斯领事馆遭到攻击。
巴西帝国不甘心丧失乌拉圭,自1825年4月起增派Rodrigo Ferreira
Lobo指挥的舰队封锁拉普拉塔河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12月10日向拉普拉塔河联合省宣战,并向乌增派援军,Lécor的军队占领蒙得维的亚和科洛尼亚。日,联合省向巴宣战,并派Carlos
Alvear将军率军进驻乌Durazno城。从而爆发了第一次乌拉圭战争,也称西斯普拉提纳战争。1826年,巴在乌共有军队6000人,其中蒙城2500人,科洛尼亚1100人,乌拉圭河和Rio
Negro河守军1100人。
1826年底,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坐镇巴西南部城市里约格朗德指挥,撤换了巴军司令Lécor将军,任命Barbacena侯爵Felisberto
Caldera Brant Pontes元帅为新司令,并命他立即组织巴军反攻。日,巴西军队在Passo do
Rosario(Ituzaingó)被打败,但又在Monte
Santiago打败了“联合省”军。1828年4月,乌里维拉将军攻占了巴西7个传教区地区。
英国也企图控制拉普拉塔河出海口,不愿看到乌拉圭落入“联合省”之手,便派庞桑贝勋爵(Lord John
Ponsonby)出面调停。1826年2月,英国就提出通过赔偿和让乌拉圭宣布独立,但为巴西皇帝断然拒绝。到1828年,仗打得难解难分、互有胜负,英又提出让乌独立、禁止乌加入任何一国、将乌军事要塞还乌的三点建议,并威协如不同意英就退出调停。
~27日,巴西、“联合省”和乌拉圭三方面在里约热内卢进行谈判,于8月27日签署了《初步和平协议》(Conven??o
Preliminar de Paz)。于8月28日正式签署了《里约热内卢条约》(Tratado do Rio de
Janeiro),10月4日批准生效。此条约承认乌拉圭独立,巴西宣布放弃对西斯普拉提纳省的一切权利,并收回7个传教区,乌承诺不加入“联合省”。
乌拉圭独立后,年称为“东岸国”(Estado
Oriental),直到1918年颁布第二部宪法时才将国名正式定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日正式开始生效。
5、 巴乌签署边界条约
&&日签署的《里约热内卢条约》并未明确规定巴乌边界线。日,巴乌签署一项边界协议,两国以Rio
Quaraim河(Rio Cuareim)为临时边界线,乌放弃《圣伊尔德丰索条约》中对Rio Quaraí河(Rio
Quaraim)以北17.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因为此处原属七个传教区地区。日,巴西宣布不承认乌对Lagoa
Mirim湖有任何权利,但可用巴船运输乌货物通过此湖。
1828年乌拉圭独立后,巴卷入乌红党与白党夺权之争。1851年,巴支持红党上台,于12月10日同乌红党政府在里约热内卢签署边界、联盟、航运、引渡和补偿5个条约,其中边界条约于同年12月11日生效。新边界条约确定了乌边界线,东临大西洋,南至拉普拉塔河,西为乌拉圭河,北部以Rio
Cuareim河向东直至Arroio
Chuí溪入海处为界,同1821年乌加入葡联合王国条约中基本相同。但这些条约中仍有许多对乌不利的条款,如规定某些巴西地产主的土地虽在乌境内但其主权仍属巴西,并确定乌境内Rinc?o
de Artigas、Rinc?o de Santa Vitória与Trapecio de
Pagé三个地区的主权属巴。还规定巴西在Laguna Merín湖和 Rio
Yaguarón河有专航权,在乌Cebollatí河河岸一侧向巴提供0.5里格(1
légua=6公里)地方修建码头,允许巴西船只在乌拉圭河及其支流自由航行。规定Rio Cuareim河注入乌拉圭河入口处包括Ilha
Brasileira等岛屿均归巴西所有,乌在1929年致巴照会中认为此岛位于乌拉圭河中,不应属于巴西。
经过阿根廷调解,两国又于日签约,对1851年条约做了一些修改,巴西放弃索取乌0.5里格土地建码头和把乌Rinc?o
de Santa Vitória列为巴西主权的条款。乌批评巴在Laguna
Merín湖的专航权,希望乌也能获得此湖中的航行权。
关于Ric?o de
Artigas问题,两国于日签署了交换土地协定,乌议会认为拟交换的土地“Porto de Santanas do
Livramento”贫瘠而拒绝予以批准。日,乌又向巴西提出Rinc?o
Artigas两国界碑位置有错,要求研究更正。巴于10月26日复照,不允讨论更改。后乌又多次提出此事,巴以同一口径答复。
1857年,巴乌两国签署了贸易与航运条约,承认双方互相开放Lagoa Merín湖和Rio
Yaguarón河航行权,但巴西未批准此条约。
日,双方又签署关于Lagoa Mirim(Merín)湖和Rio
Jaguar?o河边界线协定。巴让乌共用水面,可自由航行,并享有一半主权,以中间线为界线。
日,两国签署协议修改Arroio San
Miguel溪界线,乌让巴共用此溪水。
巴乌边界线全长1069公里,从日签约从Arroio
Chuí溪入海处开始划界立界碑,到1978年12月全部峻工,共立界碑1176个。日,两国签署了《边境法律章程》(Estatuto
Jurítico da Fronteira)。
九、巴西通过巴拉圭战争瓜分巴拉圭部分领土
两次乌拉圭战争后,巴西与阿根廷关系趋于缓和。由于乌阿关系紧张,乌几年后又上台的白党政府要求巴西与巴拉圭充当仲裁人,但阿拒绝巴拉圭加入。巴西要求乌白党政府赔偿在以前边界冲突中巴西侨民所遭受的损失,但为乌拒绝。1863年4月,乌白党与红党再次爆发内战,巴西转而与阿根廷一起支持在野的红党,反对执政的白党。日,巴西借口保护巴西侨民从陆海两路出兵进入乌拉圭帮助红党驱逐白党。巴拉圭总统索拉诺●洛佩斯认为巴西此举破坏了该地区力量平衡、威胁到巴拉圭安全,于11月12日宣布与巴西断绝外交关系,禁止悬挂巴西国旗的战舰与商船在巴拉圭水域航行。12月24日,巴拉圭派遣3个纵队进入巴西的马托格罗索省南部地区,占领了一些地方。巴拉圭称这些地方原属于巴拉圭,但后被1750年《马德里条约》划与巴西。日,巴拉圭对阿根廷宣战。日,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签署了《三国联盟条约》,组成了反对巴拉圭的三国联军。日,巴拉圭军队进攻巴西的南里约格朗德省,但进攻在后期受挫,巴拉圭军队于9月19日投降。日,三国联军占领了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日,巴拉圭总统索拉诺●洛佩斯在巴拉圭北部山区战败被杀,巴拉圭战争至此全部结束。
1871年10月,在亚松森召开战后和会,巴西代表为Cotegipe男爵,阿根廷代表在会上要求严格履行《三国联盟条约》条款。在《三国联盟条约》中,巴西要求吞并视为己有的巴拉圭北方领土,阿根廷则认为巴拉圭东部与西部地区应属阿。这种瓜分巴拉圭绝大部分领土的条约遭到南美其他国家的反对,反对任何损害巴拉圭独立的企图。在此次和会上,巴西由支持改为反对。阿代表则宣称,不根本解决此分歧就拒绝继续参加会议,并随即离亚松森返阿。这样,巴西代表就变成和会上的主角。巴西稍作让步,并未完全按照原《条约》上要求的边界线行事,同巴拉圭于日签署了《和平与边界条约》。巴拉圭把北部的阿帕河以北、巴拉圭河向东、巴拉那河往西的一片狭长形领土4.7万平方公里割让给巴西,巴西从而扩大了马托格罗索省,形成了今南马托格罗索州,把两国边界线向前推进至阿帕河和巴拉圭河。
日,阿根廷与巴拉圭签署了《和平、边界、通商与航运条约》,但阿也未完全要求严格履行《三国联盟条约》条款,也放弃了部分领土要求。通过这两个和约,巴西和阿根廷共瓜分了巴拉圭一半领土14.25万平方公里,巴拉圭还向巴西赔偿9亿巴拉圭比索、向阿赔偿4亿比索、向乌赔偿9000万比索。日,占领军巴西军队从巴拉圭撤回巴西。
巴西在亚松森和会上的行径引起阿根廷的强烈不满,此后双方开始军备竞赛,两国关系多年处于紧张状态。
1943年,巴西总统瓦加斯赦免了巴拉圭战争赔款,阿根廷也进行了赦免。1975年12月,巴西盖泽尔总统和巴拉圭斯特罗斯纳总统在亚松森签署了《友好与合作协定》,巴西政府将巴拉圭战争战利品归还巴拉圭。
十、巧夺阿克里(Acre)
阿克里州面积平方公里,原属玻利维亚和秘鲁,是最后一块并入巴西版图的土地。根据1777年《圣伊尔德丰索条约》与1801年《巴达霍斯条约》,确定边界点从Javarí河源头南纬10o20’划一直线,但从未实地勘界。1861年,巴西人Manuel
Encarna??o率一支远征队溯Purus河与阿克里河抵Xapurí河河口,巴西开始占领阿克里地区。
(一)、《阿亚库乔条约》
为解决阿克里纠纷,巴西同秘鲁与玻利维亚于日签署《阿亚库乔条约》(Tratado de
Ayacucho)。在此《条约》中,秘鲁将阿克里地区2/3的领土让与予玻利维亚,规定与巴西的边界点仍在Javarí河源头南纬10o20’,但也未实地勘界。
1874年,巴西与秘鲁成立混合勘界委员会,巴方代表团长为Bar?o de
Tefé。经过双方实地勘界,才发现Javarí河源头位于南纬7o1’17”5、西经74o8’27”07,为巴西找回242平方里格(léguas,约1500平方公里)领土。因此,此边界线被称为
“Tefé”线。同玻利维亚的谈判于1878年中断,1895年又恢复。两国签署了边界议定书,以“Tefé”线为准。
(二)、阿克里第一次独立
1877年,巴西东北部地区发生大旱,东北人、特别是塞阿腊省人大批涌向阿克里地区种植橡胶,巴西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亚马孙省政府对所有生产橡胶的地区行使司法权。为防止该地区领土的流失,玻利维亚政府于1899年1月派官员建立Alonso港(后改为阿克里港),对巴西胶农进行征税,但成效不大,巴西胶农不承认玻当局。5月1日,律师José
Carvalho率领1.5万胶农举行暴动反对玻当局。在巴西亚马孙州州政府和阿克里胶农支持下,西班牙记者Luís Gálvez de
Arias于日宣布成立阿克里共和国。巴西联邦政府认为阿克里地区是玻利维亚领土,派军镇压。暴乱分子于日投降,玻利维亚人在巴西联邦政府支持下重返阿克里地区,但12月份他们又遭到马瑙斯人组成的玻埃塔斯远征队的袭击。
(三)、阿克里第二次独立
日,玻利维亚与美英投资集团Bolivian
Syndicate公司签署《Aramayo协定》,将阿克里地区租赁该公司开发
30年。根据这一协定,该公司有权收税、购买所需土地、采胶与开矿,有权用武力捍卫自己公司的利益。巴西政府反对这一协议,并下令封锁亚马孙河及其支流,禁止该公司产品外运。
日,来自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的土地测量员José Plácido de
Castro领导胶农发动“阿克里革命”,占领了Xapurí镇和Alonso港,宣布阿克里地区独立,并于日就任阿克里独立州州长。巴西政府予以支持,巴陆军在Corumbá进行集结,与玻争夺阿克里地区。
Branco男爵就任巴西外长。他解决阿克里地区问题的原则是:1、避免两条战线作战,先撇开秘鲁,单独与玻利维亚媾和,以土地交换或予以购买。2、同Bolivian
Syndicate公司谈判,给予赔偿。3、等同玻签约后再同秘谈判,按照《阿亚库乔条约》谈判解决,寸步不让。
1、 与Bolivian
Syndicate公司谈判
巴西在英国财务代理Rotheschild男爵银行同Bolivian
Syndicate公司的谈判首先取得了突破。因为由于巴西封锁,该公司业务无法开展,只好就范,要求巴西赔偿100万美元。巴方不同意,后降为11.4万英镑,并于日签约。Rothschild男爵银行从中渔利,巴西此后在阿克里地区的全部贷款均由此银行提供。
2、 与玻利维亚的谈判
玻利维亚政府开始拒绝巴方建议。日,玻在阿克里的驻军向胶农革命军投降,玻被迫坐到谈判桌旁。3月21日,玻方同意巴西占领与管理阿克里地区。11月17日,两国签署《佩德罗波利斯交换土地及赔偿条约》。《条约》规定,巴西以边界地区领土换取阿克里地区,承诺修建连结两国的Madeira--Mamoré铁路,以解决玻外运产品通往大西洋出海口通道问题。另外,玻还将阿克里南部与北部巴西移民居住的地区让与巴西。这样,巴西从玻利维亚总共获得的领土面积为19.1万平方公里。
而实际上,巴西仅给玻马托格罗索州与玻交界处两处无人居住的地区。因为双方土地交换面积不等值,巴付给玻200万英磅(分两次付清)作为补偿。Madeira-Mamoré
铁路是联结Guajará-Mirim至朗多尼亚州府 Porto
Velho的一条铁路,全长364公里,由一家英美合资公司承包,1907年动工,1912年峻工。因1960年库亚巴--Porto
Velho高速公路通车,该铁路已于1972年废弃停用。
《Petrópolis条约》签订后,阿克里独立州被解散,于日根据第5188号法令成为巴西一个联邦特区,日建州。
3、 与秘鲁的谈判
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谈判解决阿克里地区问题时,秘鲁也想参加,造成三方谈判解决的局面,但被巴西断然拒绝。1902年底、1903年初秘开始军事占领争议地区,还对玻在《Petrópolis条约》中让与巴西的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共25.1万平方公里。巴方以《阿亚库乔条约》为兰本进行针锋相对斗争,并从马瑙斯派出两支军队赶赴阿克里地区,准备以武力驱赶秘军,巴西还在亚马孙河上拦截运往秘鲁的军火,两国关系剑拔弩张。
在巴西的压力下,巴秘于日签署了一项临时协议,将争议地区问题交技术委员会调查研究,但调查报告对巴西有利,秘又提出财政补偿问题,也为巴所拒,但巴方同意就Curanja河、Santa
Rosa河与Purus河三河形成的一个不小的三角地带进行谈判。日,两国悄悄签约,并将签约日期提前至9月8日。在此条约中,秘获得此处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秘方同意巴方占有阿克里地区15.2万平方公里。
巴西共和政府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纠纷问题
巴西同周边大部分国家均存在过边界纠纷,对巴西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边界纠纷问题,巴西共和政府遵循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宗旨,基本上都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决。年担任巴西外长的里奥●布兰科男爵(Bar?o
do Rio Branco,全名为José Maria da Silva Paranhos
Júnior)在和平解决巴西边界问题中表现尤为突出,功勋卓著。他借用美国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较妥善地解决了巴西与邻国领土纠纷和边界划界的问题,使巴西疆土扩大或少丢失90万平方公里。巴西自此同邻国没有发生过边界争端、冲突或战争,为巴创造了一个持久的和平环境。
巴西同阿根廷解决Palmas地区纠纷()
Palmas地区(阿称为Las
Misiones地区)位于今巴西巴拉那与圣卡塔林纳两州西部地区,争端始于巴西帝国皇帝佩德罗二世时期。巴西主张以Peperigua?u河、Chopim河和Chapecó河为界,阿根廷则根据1750年《马德里条约》以Chapecó河和Chopim河为界。因两国互不让步,双方于日签约同意呈交美国总统仲裁解决。但11月15日巴西推翻帝国建立共和政体后,巴西共和临时政府外长
Bocaiúva基于“美洲兄弟情谊”精神,于日同阿根廷签署《蒙得维的亚协定》,同意均分争执地区。但巴西舆论反对,1891年巴西国会否决此协议。因此,巴阿两国再次决定呈交美国总统仲裁。日,美国总统克利弗兰(Grover&
Cleveland)发表裁决书,裁决此地区大部分归属巴西圣卡塔林纳州。日,巴阿两国签署边界条约,以Peperigua?u河和Santo
Ant?nio河为两国界河。
从1893年起,里约●
布兰科男爵作为律师参加解决此边界纠纷而崭露头角,名声鹊起。
巴西与英属圭亚那争夺Pirara地区(1904)
年,巴西与英属圭亚那争夺布兰科河源头Pirara湖地区(今巴西罗赖马州最东端与圭亚那交界处),年双方拟直接和解未成。1901年,双方同意呈交意大利国王Vittorio
Emanuele三世裁决。1904年,意国王裁决两国分治,但大部分归英圭(19630平方公里),巴西仅获13570平方公里。巴西接受了这一裁决,但又认为失败了,仅获小部分土地,也未能阻止英国接近亚马孙流域的企图。
巴西与英国解决Trindade岛问题(6.8)
1890年,英国海军占领巴西圣埃斯皮里图州海岸的Trindade岛。英认为这是个“荒岛”,谁占归谁,英拟从此岛向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铺设海底电报缆线。巴西政府抗议,1895年1月呈交葡萄牙仲裁。巴西获胜,英国人于日撤离此岛。
巴西与法属圭亚那争夺Oiapoque~Araguari河之间地区
请详见“三、西班牙将阿马帕赠与葡萄牙”一节
巴西与秘鲁解决边界纠纷
巴秘边界线共长2995.3公里。秘鲁独立之后,巴西和秘鲁两国政府同意根据土地实际占有归谁的原则,在两国边界线两侧各建一个村庄为标志,秘建Letícia村,巴建Tabatinga村。
日,巴秘签署两国间第一个边界协议《贸易、内河航运、引渡和边界条约》。根据此条约,承认Tabatinga村为两国边界线起点,从该村往北朝Foz
do Apopóris河河口方向划一直线至Rio Japurá河。从Tabatinga往西和往南,从Rio
Javarí河与亚马孙河汇合处以Javarí河为界,直至其源头。
1858年,巴秘两国政府决定开始进行划界工作,但直到1866年底才正式开始。1875年,Tabatinga—Apopóris边界线立界碑工作完工,但因弯曲的Rio
I?a河(也叫Putumayo河)
3次穿过此地区(往东、往西、再往东),双方决定于日交换土地取直线为界,此界线被称为“Tabatinga—Apopóris河河口直线”(Reta
Geodésica da Foz do Apopóris a Tabatinga)。
1904年,巴秘谈判解决领土纠纷问题,秘向巴索要Madeira—Javarí线南、Beni—Javarí线北之间25.1万平方公里土地,这大约就是《阿亚库乔条约》中秘让与玻、玻在1903年又让与巴的土地面积。巴同意将Curanju河、Santa
Rosa河与Purus河三河之间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共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秘方。
日,两国又签署了边界条约和《划界、贸易和航运条约》,继续划界工作。协议确定边界线始于Rio
Javarí河源头至巴西与玻利维亚在Rio
Acre河分界线起始处。日,两国签署成立划界混委会“议定书”,确定划界工作从Chambuyaco河和Santa
Rosa河开始,但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止。日又恢复划界,直到日才全部结束,共立界碑86个。
巴秘虽在Tabatinga—Apopóris地区划界立碑,但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在同秘鲁争夺Rio
Japurá河(也称Caquetá河)南岸的土地,三方商定以巴秘“Apopóris—Tabatinga边界直线”为临时边界线。1922年,西班牙女王裁决,此争议地区归哥伦比亚所有。1925年,巴西同秘、哥签署“华盛顿纪要”,确认巴秘
“Tabatinga—Apopóris”边界直线为巴哥边界线。
巴西与厄瓜多尔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领土纠纷问题
巴厄虽无边界线,但也存在领土纠纷问题。历史上,大哥伦比亚占有巴西亚马孙西部部分地区。因此,厄不仅向秘索要Loreto
Peruano地区、向哥伦比亚索要Amazonas
Colombiano地区,而且要求巴西今Apopóris—Tabatinga直线东、Japurá河(Caquetá河)与Solim?es河之间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巴厄在里约热内卢签署“Tratado
Tobar—Rio Branco” 协定,厄放弃 Japurá河、亚马孙河与
Apopóris—Tabatinga直线之间的三角地带,接受以此直线为边界线。
巴西与哥伦比亚边界顺利划界立碑
巴哥边境线长1644.2公里,已全部划界,共修建128个界碑。日,两国签署《波哥大边界与航运条约》,确定Apopóris往北至圭亚那的边界线划界与立碑。在1922年西班牙女王裁决将秘、厄、哥三国争夺的Japurá河以南、巴秘Apopóris—Tabatinga边界线以西的土地归哥后,两国于日又签署了《边界和内河航运补充协定》,确认原巴秘Apopóris—Tabatinga边界线为巴哥边界线。
十二、巴西海疆
19世纪中叶,巴西帝国政府确定巴西领海为3海里(1海里=1852米)。日,巴西政府第28840号法令将海底大陆架列为巴西国土,其面积约为85万平方公里。日,巴西政府第44号法令宣布巴西领海为6海里。日,巴西政府第553号法令宣布巴西领海为12海里(22.2公里)。
日,巴西总统梅迪西签署第1098号法令,宣布巴西领海为200海里,规定13~200海里为无害通过,其海洋面积约320万平方公里。比利时、美国、芬兰、法国、希腊、日本、挪威、英国、联邦德国、瑞典和苏联对巴西此规定表示抗议。日,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乌拉圭等拉美9国联合签署了《蒙得维的亚海洋宣言》,重申保卫200海里海洋权的决心。
日,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11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巴西投赞成票。日,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闭幕,巴西等119国代表当场就签署了此项公约。到目前为止,缔约国已达156个国家。
日,巴西国会开始审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日,巴西国会通过此《公约》。日,巴西总统萨尔内签署《公约》批准书。日,巴西将此批准书呈交联合国秘书长存约。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
日,巴西总统佛朗哥(Itamar
Franco)签署第8617/93号法令,废除1970年第1098号法令,宣布巴西领海为12海里、毗邻区域12海里(第13—24海里)、专属经济区(Zona
Exclusiva)188海里(第13—200海里),规定巴西在第13—24海里毗邻区域派警察进行巡查。
2004年8月,巴西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CNUDM—Conven??o das Na??es Unidas sobre
Direitos do Mar) “大陆架划界委员会”(CLPC—Comiss?o de Limites da Plataforma
Continental)申请将巴西200海里外的大陆架再延伸至350海里处。如巴西此申请被接受,巴西将再增加96.3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这样一来,巴西海域的总面积将高达4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巴西陆地面积的52%,比亚马孙地区还大,巴西人因而称之为“蓝色亚马孙”。
十三、结束语
1494年西葡签署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使葡获得了巴西现今1/3的土地。1637年,西班牙将2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阿马帕(当时称为Capitania
da Costa do Cabo do Norte)赠与葡萄牙人Bento Manuel
Parente上尉镇守。
在西葡分界线至巴拉圭之间并未发现金银等矿,西对此新地区兴趣不大,在南美洲主要经营秘鲁与玻利维亚的银矿,保护运银的拉普拉塔河水道。但巴西圣保罗“旗队”屡屡武力犯界不断向前推进,袭扰巴拉圭地区,到玻利维亚走私白银,甚至深入到西班牙殖民地乌拉圭在拉普拉塔河出海处建立居民点和军事要塞,企图控制拉普拉塔河的出海口。为把巴西从乌拉圭赶出去、保护秘鲁与玻利维亚的银矿生产和拉普拉塔河水道的安全,西班牙政府在葡萄牙巴西殖民当局咄咄逼人的攻势前不惜采取忍让退避态度、甚至牺牲巴拉圭实际上已占有的一部分土地,于1750年同巴西签署了确定巴西97%版图的《马德里条约》。
巴西参加了年的巴拉圭战争,通过1872年初与巴拉圭签署的《和平与边界条约》,获得了巴拉圭北部阿帕河以北、巴拉圭河向东、巴拉那河往西的一片狭长形领土4.7万平方公里领土,把两国边界线向前推进至阿帕河和巴拉圭河。
年,阿克里地区巴西胶农发动起义,驱逐玻利维亚政府官员建立阿克里独立州。巴西政府予以支持并采取分化政策。首先与Bolivian
Syndicate公司谈判,取得了突破,后又采取政治上施压、军事上威逼与封锁、经济上引诱三管齐下的政策,与玻利维亚单独媾和,逼玻就范,于日签署《Petrópolis条约》,巴巧取玻19.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巴西与秘鲁签约,秘方同意巴方占有阿克里地区1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阿克里地区是加入现今巴西版图的最后一块领土。
我的更多文章:
( 12:42:17)( 22:31:15)( 20:42:39)( 18:40:28)( 12:56:38)( 14:22:00)( 13:23:52)( 22:19:24)( 15:40:39)( 12:49:46)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西主要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