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小米系统哪个好和小米哪个手机好

锤子、小米和华为相比,哪个手机比较好? - 法律法规网
锤子、小米和华为相比,哪个手机比较好?
17:41:49  
17:41:49  评论()
国产智能手机现在三家独大,小米最火,华为销量强多,锤子据说性能也很发达,不知道这三种智能手机哪个最好?最佳答案:我买过两部小米和一部华为,说实话,小米的手机真心的质量很差,我说的是功能,真心的不如买华为,虽然华为的外壳不好看,但功能和质量真心的比小米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锤子手机,感觉有点儿外行。相关报道:锤子手机T1自发布以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其热度甚至超过一度是众人焦点的小米手机。而在小米手机阵营中,数小米3与老罗的锤子手机最具可比性,一个是“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一个是老罗“认真”做出来的锤子手机,究竟谁更胜一筹?来看锤子手机T1与小米3的详细对比评测。说到外观设计,小米3的问世得到非议无数,就其原因并非它毫无细节可言,也不是没有细心雕琢。只不过它在视觉上没能给期待者足够的冲击力。锤子手机T1在发布会上搬出明星理念,将前苹果工业设计师请出山,为己而用,从这点来看确实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但从它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iPhone的影子,所以揭开如山真面之后也并非有太多新鲜感。正面看上去,两款手机有着不同的感觉。细节方面锤子手机T1没有在正面没有亮明身份,而小米3则将“MI”烙印在机身正面左上角。从个人多年使用感受来说,还是没法脱离实体按键的使用习惯。虚拟按键总给我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这点锤子手机T1做到了,但按键手感差强人意,按键上下缝隙略大,导致按下去时会有松懈、不牢固的感觉,希望只是工程样机的缘故,量产后会得以改善。手感方面,过硬总比过软要来的讨巧,锤子手机T1属于前者,回馈力度和键程也适中,这点算是回分项。
相关问题:
热点 / Hot
站长推荐:华为小米之争:将彻底颠覆国产手机“三观”--百度百家
华为小米之争:将彻底颠覆国产手机“三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余承东断言,未来3-5年全球手机厂商大多会淘汰出局,最终存活也就2-3家,那么,华为和小米谁将最终留在这个市场,花粉和米粉预测一下吧?
搜狐科技 文/毛启盈
11月,注定是华为和小米的主战场。小米在“双十一”销量保持第一,而华为则在营收上首次超越小米成为第一,双方打个“平手”。
11月24日,小米千元机红米note 3,与华为抢风头的小米手机5却未能到来;11月26日,华为Mate 8高端机如约而至。小米雷军发布会上飙泪,而华为终端CEO余承东却说,“情怀不能当饭吃,我们要靠实力说话。”
从9月-11月国产手机密集发布,让用户记住的机型并不多,小米和华为的两款产品算是收官之作。盘点一下这一年,这两个公司如何终极对决?对国产手机游戏规则有什么样的影响。
华为PK小米
目前,媒体最多是将销量、自主芯片、生态、渠道等方面把华为和小米在一起对比。
1、销量:8:10
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市场,2015年第三季智能手机总销量3.53亿部,三星销量8358万部居全球第一。华为2726万部销量,位居苹果之后位居第三,小米销售1700万部位居第四,仅差一名。
在中国市场,HIS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米销量为3470万部,华为销量为5000万部。这与双方战略目标调整有关,华为小米最迟制定的全年目标均为1亿部,后来小米根据市场情况,下调到8000部。因此,华为和小米销量的对比就是8:10。
从从前三季度销量来看,华为距离目标还差约2200万部,小米还差约2800万台,在魅族、OPPO/vivi、酷派等线下渠道的冲击下,线下短板的小米销量不容乐观。
余承东说,华为在不刷量情况下荣耀超越小米,要那么多量有什么用,华为追求的是利润第一。由于小米手机5尚未推出,在4000元档位以上的手机,华为Mate 8对标的对象仍然是三星、苹果,余承东制定的目标是千万台,两年内营收超越苹果,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2.、自主芯片方面
此前,有消息透露,小米将斥资上亿元联合本土芯片厂商联芯科技组建公司发力芯片,有可能明年初将推出自主芯片。据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透露,截止日,小米申请的总数超过6000件,仅2015年,小米发明专利申请就达到3738项,相比成立初期申请的35项专利,增幅超过100倍。不过,通信媒体人刘启诚认为,“在自主研发方面,小米和华为不是一个级别,主要是小米这些专利并非核心专利,不具备产业竞争力。”
华为去年研发投入占全年营收比例达14.2%高达到408亿元,占到小米2014年全年收入的55%。目前华为研发投入超过1900亿元,持有3.8万个专利(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为华为自主终端发展铺路。尤其时华为在芯片领域先小米一步,华为海思麒麟950芯片已使用在Mate 8上。余承东表示,该芯片性能超过友商,华为海思在芯片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
不过,和高通、联发科等主流芯片相比,国产自主芯片短期内难以产业化和国际化。联发科技全球智能手机总经理朱尚祖在接受搜狐科技专访时表示,全球手机厂商除了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其余厂商没有自主芯片的实力,主要是达不到研发投入,然而小米不在考量之列。
3、华为高端,小米生态
小米除了发布手机外,还发布了一款空气净化器。雷军曾多次表态,小米永远只做三件产品——手机、电视、路由器。这三件产品分别代表小米在终端、家庭和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也就是说小米的生态。
据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洪锋的介绍,小米生态圈,包括了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电商平台三个圈。小米会把三方形成完整的链条:服务能够分发,硬件能够互通,所有增值能够有卖点:围绕MIUI操作系统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小米手机上来自小米应用商店的分发大概能占到80%左右。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方面,华为未来五年将投10亿美元扶持开发者合作伙伴。但是与小米相比,华为手机产业链相对薄弱。华为这次除了发布Mate8之外,还发布了一款蓝宝石手表,打通百度导航、支付宝等移动互联网功能。余承东透露,未来有可能智能穿戴方面发力,但是是否发力电视等互联网家庭领域?余承东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华为正在进入智能家庭领域,虽然不急于推出家电等产品,但是华为已推出了智能家庭的解决方案。
华为小米对国产手机格局有哪些变化
华为小米之间的竞争,主要从价格、盈利模式以及国际品牌方面将彻底改变国产手机的游戏规则。
1、低端价格战转向高端品质战
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在接受科技科技采访时表示:“整个国内手机市场环境太恶劣。简直就像个屠宰场,一不小心被人家宰了。大象跳舞,蚂蚁遭殃,大公司也许他们并不是针对一加,但一不小心被误伤也有可能。”
从这次发布两款产品看,华为和小米一个为高大上4000元以上手机,一个仍然是千元级。两者在定位的问题上,分道扬镳。早在三年前,华为已不愿意打价格战,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对余承东的考核在利润方面,为此,华为在销量上一度难以打开局面。随着Mate7的成功,华为在Mates将国外的价格定到iphone6s价格,在全球首次推出4000元价格的手机。
目前,越来越多国产手机不再“迷恋”价格战追求出货量,刘作虎表示,有利润能够活下来才是第一要素,如果追求销量,只需要把价格降下来就行。
2、电商渠道褪色,线下渠道“血流成河”
在”双十一“电商大战中,线上渠道大放光彩的是“花旗小妹”(华为、奇酷、小米、魅族),取而代之原来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在线上、线下渠道的较量中,华为一直还留着阵营中,甚至风头盖过了小米。
可以说,随着电商热潮退去,国产手机线下渠道之争白热化,尤其是魅族、OPPO、vivo等第二阵营的手机厂商不断抢食华为小米的地盘。
最早华为终端的产品售卖主要通过线下销售,包括运营商定制、传统国代商等。2015年,华为终端策略也做了调整,互联网品牌荣耀也陆续进入了线下渠道。
而小米对线下渠道调整一直比较缓慢。记者注意到,在小米红米note3包装上和以前最大的不通是,改变了原来只要快递压不坏的牛皮纸,改为精细包装。据内部人士透露,这种包装是想让线下渠道出售。
其实,小米对线下渠道重视从2012年已开始,小米之家就是线下旗舰店,不过,小米发力线下渠道的旗舰店似乎来得有点晚,记者调查发现,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光靠小米之间显然不够,.要提前预约排队,能解决用户问题有限。
小米线下渠道的“短板”,也成为国产手机转型反面教材。ivvi联合创始人张光强在会后接受搜狐科技专访时表示:“线上没有办法解决线下问题,线下也没有办法解决线上问题,如果互联网手机品牌只会大把烧钱,而不做线下网点的铺设和服务体制的建立,几乎走不下去。”
记者调查发现,在线下渠道的部署上,魅族、oppo、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已深入到三四级城市,而原来所谓小米“黄牛”代理商逐渐被这些企业瓜分。
对此,余承东表示,华为一二线城市渠道很强,但是三四线城市确实与国产手机厂商存在差距,不过,华为终端线上渠道20-30%,华为未来的渠道仍然以线下渠道为主,2016年将在1000个县建体验店,线下渠道在2016年将成为国产手机争夺的主战场。
3、从国内战场转移到国际战场:欧美必争之地
Mate8选择上海世博场馆全球首发,主持人说,这是与“国际”接轨的节奏。余成东说,这在华为手机发布历史首次在国内,使用母语。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小米、荣耀血拼印度低价市场。3月,荣耀向印度市场发布了荣耀6Plus、畅玩4X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2卢比,折合人民币分别约2649元、1048元,标志着印度将成为荣耀2015年重点拓展的海外市场。荣耀总裁赵明表示,预计2015年印度市场出货量增长10倍,达到200万部,华为对印度市场正在酝酿新的计划,不排除在印度建工厂。
小米2014年7月进入印度市场已在印度销售300万部智能手机。小米董事长雷军表示,小米设定未来5到10年的本地化长期战略,小米印度团队将全部是印度员工。
印度市场,华为小米可以说打个平手,但是在欧洲市场却是两重天。市场研究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的2015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销量报告显示,华为在欧洲五大市场(大不列颠、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份额已由2014年的第六名跃居第二名,成为增长最快的劲旅。小米正在试水欧洲市场,通过网店在法国、德国和英国推出健康手环、耳机和移动电源。受专利等因素困扰,小米尚未计划在欧洲和英国销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主打产品。
除了印度等亚洲邻国市场的争夺外,小米与华为下一步重点争夺美国市场。小米总裁林斌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曾确认,小米产品会进入美国市场,虽然没有给出时间表。但是记者发现,小米4通过了FCC(联邦通信委员会)认证,短期内可以在美国上市。在美国市场方面,荣耀畅玩5X也通过了FCC(联邦通信委员会)认证,意味着与小米4可以在美国市场同台竞技。
华为和小米这一对“欢喜冤家”能否在美国市场掀起一番波澜,拭目以待。不过,目前中兴在美国市场已捷足先登,2016年或许有更多国产手机奔赴美国市场血拼。
余承东断言,未来3-5年全球手机厂商大多会淘汰出局,最终存活也就2-3家,那么,华为和小米谁将最终留在这个市场,有待观察。
(本文首发搜狐科技 微信公众号:maoqiying2008)
阅读:6253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944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华为手机超过小米,很多人该反思了(上)--百度百家
华为手机超过小米,很多人该反思了(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这个标题其实政治不正确。
这个标题其实政治不正确。
因为用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的话说就是:“不用华为打小米,荣耀就可以了。” 注意,这还只是在谈论荣耀,没谈通过Mate7爆款、一举成功锁定高端用户的华为品牌。而这,正是小米孜孜以求而未能突破的市场。
忍不住说一句任正非牛逼!几年就轻松超过小米、开始在全球PK三星----实际上超过小米根本不是华为的目标,这是一种真正的志存高远。要知道,几年前华为内部还专门设立了学习小米小组(而后撤消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因为篇幅关系,今天先发(上),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近期发布的(下)。(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荣耀销售额、单价均超小米,也很赚钱】
余承东这句话的背后,是今年“双十一”荣耀手机的销售额稳居手机品类第一,注意不是销售量。做生意是为了最后赚钱而不是走量,否则你卖牙签肯定是世界第一。
在新加坡的“亚洲创新日”上,华为消费者业务战略Marketing部部长邵洋向我透露:“去年小米整个品牌出货价要比荣耀高,但今年已经已经反过来了。”
也许会有人质疑:那荣耀自己赚不赚钱啊?答案是:很赚。10月份,荣耀方面就公布销售超过50亿美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据说今年甚至发了两次奖金。关于利润,邵洋笑了笑含蓄的说:“只能说,嗯,挺好的”。
其实自10月以来,整个手机、互联网乃至商界都在热议这个现象:华为历史上第一次超越了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两周前,先后有两家市场调研公司公布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三季度数据称,华为智能手机交付量同比猛增了81%,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名。该公司称,小米三季度的手机销量,同比萎缩了8%。另外一家科技市场研究公司IHS也发布数据称:三季度华为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比小米高出了近1000万部,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超越弹指一挥间。
【小米的横盘及三个原因】
这是什么情况?万众瞩目的小米怎么就突然被华为超过了?互联网思维是不是不灵了?
这四年来,最红的中国商界大佬就是雷军,他常年和马云霸占社交网络话题,成了“朋友圈三宝”。因为小米实在太成功了!大家都在研究它,以至于不少人靠培训小米案例赚了大钱,雷军也成了米粉嘴里的“雷布斯”。
早在一年前,我就公开表示:2014年有一个粗糙的感觉,小米的势头在横盘。小米Pad我周围没见过一个人用,而手机的竞品越来越多,电视也没真正对撼乐视, “猛砸钱+品牌背书”的控股智能家居模式也不断引发行业反弹。(详见《2014中国智能手机冷酷盘点》)
我粗略认为,这里面大致有三个原因。
首先,研发积累不足,无法掌控最关键的处理器。据报道:2015年的小米把手机业务重心放在了能够拉动销量的低端手机上,价格低于1500元的低端手机频繁刷新新产品。而被米粉所关注的中端旗舰手机“小米5”则出现了不符合惯例的跳票,业内主流说法是在等待高通的新一代系统芯片骁龙820成熟上市。实际上,此前引发轩然大波的“处理器货不对板”事件,也是因为无法彻底掌控上游处理器厂商。反观华为,自己能生产处理器,牢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第二,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打法可以复制。前年CCTV活动上,主持人陈伟鸿让马云评价小米,马云只说了一个词:营销。是的,这是小米最大的竞争力,但是研发需要积累,营销则可以学习。它也教会了许多对手,现在哪个国内手机大厂不会玩“产品性价比+社会化营销+生态战略”?
第三,低端品牌难以逆袭攻入高端品牌,打压了利润空间。面对苹果轻松攫取高额利润,面对本土狼们的血腥攻击,被双重挤压的小米试图凭借Note4迅速上攻。此前,小米手机以1999的精准定位和宣传“性价比”,占住了介于山寨机和苹果三星的心智;而后,以799的红米品牌向下渗透横扫山寨机市场。下山易,上山难,从一个屌丝品牌逆袭高大上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难。
不要以为神话不可破灭,前几年红得发紫的360去年市值都能跌去一半,小米为什么不能被人超过呢?人们总是高估了现在,低估了未来。
【学习华为好棒呀,正确的向互联网转型】
其实,华为一直以来走的也是高性价比路线,从做电信设备开始,“高性价比”历来就是华为的主要打法。
现在,华为手机已经站稳脚跟,并开始厚积薄发。去年余承东放话“华为将坚持自己的经营策略,争取在全球范围内赶超三星。”一时间冷嘲热讽无数,然而这个可能性还真存在!只有身临其境的企业家才心里有数,
现在,华为销量连续甩下小米,也引发了业界地震。许多“重创新”的学员企业家说:终于不再盲目小米了!圈内的大量批判文章出炉。其实,中国人好走极端,一会神话一会妖魔化。小米的许多玩法(尤其营销)是现象级的,但不是一个企业经验可以通行四海的,也不是传统企业就玩不了互联网思维!醒醒吧,还—我—头—来!
这几年,我目睹中国互联网之怪现象:谈微信必然是颠覆,可除了强势拉动微信支付还没觉得颠覆了啥。谈小米必然是核打击,可除了手机还没觉得核打击了谁。说的好像马云李彦宏已经可以洗洗睡了,但阿里市值最高还不算支付宝。说的好像华为已经被小米干的不行了,实际是Mate7成功杀入高端,荣耀贴身对打小米。说的好像万达也被电商干的不行了,实际去年人家院线、商业地产俩大业务上市,后劲十足。捧风口的企业很正常,但无原则跪舔,不是不懂就是不讲节操。
怎么正确地学习互联网思维、而又不陷入新的大坑呢?答案就是重创新,立足于行业属性、商业逻辑、企业DNA去重度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那叫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华为就是这样的,没有放弃自己的研发积累、供应链能力、海外关系和运营商渠道的传统优势,而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创立荣耀,用纯电商打法对打小米,一方面发力Mate高端品牌。同时砍掉入门级、贴牌机,聚焦,用了互联网极致单品的发展。任正非,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估计有许多人会大喝一声:那“重创新”不是中庸骑墙派吗?其实,许多人根本不懂得老祖宗的宝贝,中乃正道,庸乃常识。重创新就是正道,就是常识。我对传统企业讲的转型,就是要把各种各样的包装外衣脱掉,回归到去探索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论、一种价值观是怎样去重塑整个中国商业形态的。(培训预约)
那么,该反思的人都是谁呢?且听下回分解。
王冠雄,转型教练。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每日一深度,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英国《金融时报》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业务咨询。
长按下图关注。明日预告:社交电商起步期
作者:重创新之父、互联网+转型教练,中国十大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王冠雄】,。
阅读:703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华为手机反超小米的三大原因
本周有两家市场调研公司先后公布数据,Canalys和HIS。Canalys发布的三季度数据显示:小米三季度的手机销量同比萎缩了8%;而华为智能手机交付量同比猛增了81%,已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名。同样,HIS发布的三季度数据显示上半年小米一共销售3470万部智能手机,而华为科技销售了5000万部,再次印证:华为手机中国市场环比增长,小米环比萎缩,华为出货量超过小米。华为和小米之间的国内手机业&一哥&之争,到今年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之前的二季度中,华为份额为15.7%,小米的15.9%,两者相距已经非常微小。此次华为在第三季度反超,两者差距也并不巨大,但为何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这主要还是源于此次&反超&背后的原因所在。原因一:模式可复制,但技术不可以小米的成功离不开其开创的以饥渴营销为手段的互联网手机营销模式,此种模式帮助其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占领国内手机市场,手机销量遥遥领先。小米的成功被众人看到,于是模仿者四面八方铺天盖地地袭来,一时间蓝海变红海,和自身相似的竞争者众多,生存环境日益艰难。小米一炮而红的根源不完全是产品品质的胜利,而是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高性价比+饥渴营销&。小米能利用此模式成功,在于其是第一个敏锐察觉到市场对于这种模式的需求,而这种模式本身并不稀奇,门槛也不高。事实也证明,国内其他手机厂商纷纷效仿,比小米更加&饥渴&,更加&情怀&,更加&高性价比&。虽然很多手机厂商并未完全真的超越小米,但的确让小米感受到了生存环境的挤压。华为荣耀从2014年12月宣布独立运作,也由此正式打响了与小米争夺市场的战争。无可厚非,华为荣耀在销售方面是在走小米走过的路,是小米众多模仿者中的一位。为什么华为这个&模仿者&可以反超?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为有技术。华为是全球三大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技术专利积累是小米这类互联网手机厂商无法相比的。国内手机市场看似品牌众多,新品发布会层出不穷,但这些产品,大多仍是东拼西凑&攒&出来的。如国内另一互联网手机厂商代表魅族,其在iPhone5S上市后没多久,也推出了拥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新机,但这一技术却是来自另一家科技公司&汇顶科技&。与这些&初出茅庐&的互联网手机厂商不同,华为以通信技术出身,市场布局全球,拥有自有品牌麒麟芯片,技术优势明显。今年华为和谷歌合作,研发了本年度两款Nexus品牌高端智能手机,又是一大新进步。华为手握的技术优势与小米的销售优势不同,前者不是短期可达到的,而后者却是&分分钟&可以复制的,因为毕竟消费者买的是好的产品,而非好的售货员。原因二:还是要看谁铺的路更长看谁铺的路更长,其实是看谁家的发展空间更大,视野更广。在这方面,华为明显要强于小米。小米毕竟是新兴企业,和华为这种已深耕多年的老牌科技企业不同,容易困于某一阶段的成功之中,找不到登上下一高峰的道路。现在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厮杀成一篇血海,几近饱和,于是小米开始将眼光投放到国外市场,第三世界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均成为他们即将或已经开始争夺的市场。但将眼光投向海外,并不代表着是高瞻远瞩,或是在为未来铺设更长的路。在开辟海外市场方面,华为算是老前辈,从亚非拉市场做起,再到现在成功站稳欧洲市场,华为的海外布局一向坚定,即便在美国受挫也没能扑灭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决心。现今,华为在亚非拉国家发展成熟,在欧洲市场也打出一片天,华为荣耀进军海外之路要比小米等企业畅通许多。当然,小米也可以说&我进军海外的决心也坚定&,但国外市场不是说进便能进的,尤其是本身就拥有强大本地企业的欧美市场。因为小米有着极为严峻的问题:缺乏专利。不谈华为,即便是在国内名号远不入小米的中兴手机,也凭借其专利积累在海外市场已较好业绩,2015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成为了美国第四大的手机品牌。而小米至今海外扩张之路并不顺畅。缺少专利的问题在国内尚不明显,但若到了国外,就要被各企业&围追堵截&,相信小米若要妄自进军,最先迎接它的,不会是销量,而是诉讼。这并非危言耸听,小米在印度市场试水时,便收到了来自爱立信的诉讼。相比小米还停留在为专利而苦恼的阶段,华为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快速提高品牌认可度。华为多年做的是企业业务,在全球企业用户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对于海外手机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个&新人&。不过好在华为海外经验丰富,从选择将手机品牌定为荣耀(英文:honour)开始,便在为布局海外市场设想。现在,华为手机已初步打开欧洲市场,而小米现今仍困于昔日的辉煌之中,想铺路,却怎么铺怎么迷茫。不论是进军海外市场,还是传闻明年将开售笔记本产品,这些铺设的道路均未走向明朗。也正是这种&迷茫&状态,让小米面对紧追不舍的华为,根本无法扩大本来优势,只能眼看着对手追上来,再超过自己。原因三:冬天的市场,已经不再&饥渴&前文曾提到,小米的饥饿营之所以可以爆发如此威力,是其正好击中了当时市场的需求,是顺势而为。几年过去,这个&势&早已变了,再捡起已经被后来人切过N遍的大蛋糕,相信没有消费者会愿意再愿意疯狂抢购了。小米的&为发烧而生&助其快速占领市场,但这占领的&市场&是有时效性的。市场偶尔会有&发烧&的情况发生,但若是一直发烧,那就糟了。小米成于&发烧&,亦困于&发烧&。单一的产品线使其后力不足,致使长线布局也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米的红米、红米Note、小米、小米Note四个热门产品线产品价位覆盖599-2299元之间,唯一超过3000元的小米Note顶配版本销量却不甚理想。几个产品的表现直白地展现了小米现在的处境:想走高端,没人买账;再走低端却走不出原有的模式。然而华为的产品则从Mate系列高端产品一直延伸到千元级产品,对于用户需求有更好的覆盖。结语:对于近来外媒曝出的一系列数据,小米表示对数据不服,华为表示对方有时间打嘴仗不如踏实做好产品本身。对于一个动态化的高场而言,统计口径并不一定能够做到数据的绝对准确,但市场进入现今阶段,再争论一些并不能改变现状的几个数字也的确意义不大。在一个经历过由功能机到智能机切换风口之后,市场进入到一个充分竞争阶段,用户的消费日趋理智,&发烧&一次已经足够,为了健康着想,还是沉下心来,发掘产品本身、技术本身、互联网本身,才是关键。
相关频道: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 硅谷动力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88号 京公网安备7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与小米哪个质量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