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稳定性引入的a类不确定度计算公式需要计算吗

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需要计算吗爱刷丄梱丄握丄?3-1212:11下载知道客户端,10分钟内有问必答我要回答 匿名,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需要计算吗-爱问知识网
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需要计算吗
?3-12 12:11什么叫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
中国粉体网讯&&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从定义可以看出,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而言,表征结果的分散程度,因此它可以用定量的数字来描述,即它是一个定量概念。对于标准物质来说,其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标准物质的不均匀性引起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的不稳定性引起的不确定度以及标准物质的定值过程带来的不确定度。将定值不确定度与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引入的不确定度按照平方和开方的方法叠加就给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记为uc。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因子(该因子称为包含因子)得出的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或称总不确定度,记为U。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时应指明包含因子(记为k)的数值,该值与要求的置信概率与自由度有关。
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碎设备是破碎机械和粉磨机械的总称。其工作特点是能量消耗大、耐磨材料和研磨介质的用量多,粉尘严重和噪声大等。了解粉碎设备的原理对实际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
根据交易所安排,泰禾光电于3月21日上市A股,股票代码603656,发行价格21.91元,本次总发行量1899万股,全部为网上发行,发行市盈率22.98倍。查看: 3300|回复: 29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与被较表的分辨力有关系吗?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用0.02级的直流电阻箱校准1度的温度表,为0.46度,k=2。
校准0.1度的温度表时,不确定度还是0.46度吗?
肯定有关的,你自己按照不确定的评定程序评一次就知道了。当1度得温度表和0.1度得温度表的稳定性一致时,最后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值就很接近。
当然是要考虑的,
  如果说给出某一个具体的被校准仪表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那肯定是与被校准仪表密切相关的。用0.02级的直流电阻箱校准某个1度的温度表,不确定度为0.46度,k=2。校准0.1度的温度表时,不确定度肯定不是是0.46度了,而且即便是用0.02级的直流电阻箱校准另一个1度的温度表,不确定度也不一定是0.46度。
  如果说评定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即用0.02级的直流电阻箱校准温度表的不确定度,得到的不确定度为0.46度,k=2。那么无论用这个0.02级的直流电阻箱校准什么温度表,校准过程的不确定度都是0.46度。0.46度说明的是计量标准的能力,被校准仪表的影响是排除在外的。所以标准规定建标时应该选择一个稳定性足够的被测对象作重复性试验,这个稳定性足够的被测对象可以是将来的被检对象,也可以是被检对象的替代物。
规矩湾锦苑
& & 请问楼上的版主,在认证考核时,评审老师给了盲样进行校准,然后要求现场评定不确定度应该如何下手啊?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这属于对具体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而不是为了建标进行的校准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为了证明被考核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最好是用实验室最好的仪器,在环境条件得到最佳控制的情况下,作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交给审核组,审核组用这个检测结果与审核组掌握的盲样数据作比较,就不会出大的问题。
  我认为最终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最简便的评定方法是,建立最高标准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与本次多次测量计算的实验标准差(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的合成作为这次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再乘以包含因子K,就是扩展不确定度了。
规矩湾锦苑
& & 谢谢了,原来我还一直在想现场评定不确定度这个重复性怎么评呢,现在知道就是本次测试的实验标准差,然后与原来评定的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合并就好了呢。感谢!
用不确定度为0.08℃,k=2的配热电阻温度表检定装置校准分辨力为0.1℃的温度表,在校准100℃时,测了四次,数据分别为99.6,99.7,99.7,99.6,那么不确定度应按下面方法评定:
本次测量的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平均值为 =99.65℃.实验标准差为u(1)=0.058℃。
由标准装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0.08℃,k=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u(2)=U÷k=0.04℃。
以上两个输入量不相干,则本次测量的合成不确定度为
取k=2则本次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0.07×2=0.14℃
上面评定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基本正确。如果给审核组的测量结果是四个测量结果当中的任何一个,则u(1)=0.058℃。但是如果给审核组的测量结果是四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99.65℃,那么:
  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应该再除以根号4,u(1)=0.029℃。
  u(1)和u(2)两个输入量的合成不确定度为uc=0.049℃。
  取k=2,则本次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049×2=0.10℃
另外请教下 ,如果是实际校准的时候只测了一个数据,因为没重复,是不是重复性就不用考虑了呢?其测量的不确定度就是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吗?
是的,因为校准时只测了一次,测量结果无法反映被校器具的重复性(或称短期稳定性)。但在报告测量结果时应说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未包含被校器具的重复性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另外,您在8楼中所计算的实验标准偏差,我觉得应该用极差法计算,因为数据量太少(不足6个),故不适合用贝塞尔公式计算。
又学习了一些……
特意看了一下贝塞尔公式和极差法的区别,测量次数少的话,《JJF》推荐用极差法。学习了。谢谢各位。
学到一点!还得多看!
我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但也没能解决
一般,测量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中包含了测量时各种随机影响的贡献,如果其中包括由于分辨力不足引起的测得值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只要评定测量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就不必再重复评定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但是特殊情况下,由于分辨力太差,以致无法获得测量重复性时,就需要评定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例如用显示为七位半的多功能源去校准三位半的数字电压表时,多次测量的测得值不变,此时就应评定被校数字电压表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
检定0.1℃的温度表的不确定度肯定不是0.46.要重新进行评定,首先它的分度值都不一样。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与被较表的分辨力有关系,评定不确定度要考虑分辨力。
是要考虑被检定对象的影响的,分辨力也是其中之一
用0.02级的直流电阻箱校准1度(分辨力)的温度表,不确定度为0.46度,k=2,肯定有问题,漏项了,并且数据修约也不对!!!!
通过10次测量要看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还是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大。两者取大引入
& & 我觉得两者要同时引入,算是两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如何学习才会写不确定度评定
不过感觉各位专家讨论的还是有些混乱
期待权威解释。
对,贝塞尔公式求标准偏差适合于测量次数n≥6。
Copyright (C)
计量论坛——304所 电话: QQ:4736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广元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广元计量所-()-计量检定|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证书|计量检定员|川北|巴中|阆中|四川|计量检定系统表!_技术规范_计量宝典 - 广元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广元计量所-()-计量检定|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证书|计量检定员|川北|巴中|阆中|四川|计量检定系统表!
&&&&&&计量宝典
&&当前位置:&&&&&&计量宝典&&&&&&技术规范
字体颜色:
【字体:&&】&&&&
新版《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系列讲座 第二讲 测量仪器的特性((一)
&&发表日期:日&&
&&&&【编辑录入:base】点击量:608
一、准确度等级准确度等级是指“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别或级别”。测量仪器的使用一般可归纳为两种形式:第一,经评定合格后直接使用示值,这时测量仪器存在示值误差,但实际误差不超出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第二,经评定得出示值误差后对测量仪器的示值进行修正或者定值,这时虽然部分地消除了测量仪器的偏移误差,但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或实际值仍然存在不确定度。对前一种情况,测量仪器的准确度评定根据最大允许误差进行;后一种情况,以实际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仪器的准确度。采用第一种形式使用的测量仪器,需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对测量仪器进行评定,当测量仪器示值误差不超出某一档次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其他相关特性也符合规定要求时,判定测量仪器符合某准确度级别。这类仪器使用时不需要修正,指示式仪器直接使用其指示值代表,量具则使用标称值,这样做方便使用,但相对于修正使用,测量仪器引起的不确定度有所增大,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评定准确度一般应用于工作测量仪器。采用第二种形式使用的测量仪器,需依据计量检定规程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得出测量仪器的修正值或实际值。根据测量仪器实际值的扩展不确定度,满足某一档次的要求,以及其他相关特性符合规定的要求,测量仪器符合该准确度等别。这表明测量仪器的实际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不超出某个给定的极限。采用这种评定方法的测量仪器在使用时,必须加上修正值,或使用校准曲线的给出值。相对于直接使用示值,测量仪器引起的不确定度有所减少,但也引入不少问题,必须注意,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评定准确度一般应用于标准计量器具。将测量仪器的多个相关计量特性要求进行合理组合,规定为特定的准确度等级,目的是有利于量值传递或溯源,有利于测量仪器的组织生产和合理选用。有些计量器具只按级划分,如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分为0.06级、0.1级、0.16级、0.25级、0.4级、0.6级。有些计量器具只按等划分,如标准线纹尺分为一等、二等、三等。有些计量器具既按级又按等划分,如量块分为K级、0级、1级、2级、3级,l等、2等、3等、4等、5等,砝码分为E1、E2、F1、F2、M1、M12、M2、M23、M3等级。既分等又分级的计量器具,在其检定证书上,往往也同时指明为何等何级。例如,量块的检定证书上,可以有3等1级、5等3级等。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的确定并不只依据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而往往涉及一系列的指标。例如量块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面的平行度、长度变动量、稳定度等,这些指标对应的准确度等级是不同的。通常准确度等级用约定数字或符号表示,如0.2级电压表、0级量块、一等标准电阻、E2等级砝码等。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或有关规范等文件中均作出了规定,具体规定出划分准确度等级各项有关计量性能的要求及其允许误差范围或评定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国际上除极个别测量仪器,准确度基本上只有以级划分而没有以等划分,但仪器使用时,依然是两种形式:第一,经评定合格后直接使用示值;第二,经评定得出示值误差后对测量仪器的示值进行修正。两种形式分别对应于准确度的级和等。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中,多次提到经验证(verified)测量仪器和经校准(calibrated)测量仪器,就是分别对应于不修正使用和修正使用。“验证”和“检定” 对应的英语都是verifica鄄tion,《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VIM)中给出“验证”的定义是“提供客观证据证明测量仪器满足规定的要求”; 测量仪器的法制检定则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区分。我国拥有全国统一的量传体系、数量庞大的检定规程和检定系统。执行相同的检定规程,就有了统一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和环境要求,测量不确定度就不超出某一极限值的要求,这使我们可以以一系列的不确定度给出一系列的准确度等级,这对量传工作的管理非常有利。二、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在我国,计量标准不确定度分析在计量界的影响面非常大。计量标准不确定度的提出源于JJF《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规定在建标报告中必须分析计量标准的误差来源及总不确定度(或准确度),还要给出计量标准总不确定度的验证。JJF在GUM正式颁布之前引入测量不确定度概念,存在一定缺陷也是正常的。我们知道,一个计量标准建立以后,可能可以覆盖多个被检对象,按照JJF的本意,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只有一个,而计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完全撇开了被检对象。实际上,从GUM给出的不确定度的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可以看出,只有对一个测量结果,才能计算不确定度。如GUM中关于比较法校准量块的例子,环境温度偏离参考温度时,标准量块和被校量块的热膨胀一定程度上是互相抵消的。被检定/校准对象对于不确定度的计算不能排除在外,只是可以计算被测对象处于一个正常状态下的测量不确定度。意识到上述困难后,JJF版到2008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也从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过渡到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JJF中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也是计量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JJF《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出现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这个概念与上面所述JJF中的计量标准不确定度的概念是不同的。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是“由所用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注意:这里强调的是不确定度分量,而不是不考虑被测对象等因素的不确定度。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既然是由所用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当测量仪器经评定合格后直接使用示值时,测量仪器存在示值误差,但实际误差不超出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而引入不确定度分量则由最大允许误差通过B类得到,通常可以假设为均匀分布。如果经评定得出示值误差后对测量仪器的示值进行修正,则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应于由上一级检定/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这种修正使用情况下,需要考虑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仪器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以及使用时环境条件和校准环境条件不同引入的不确定度。相应的,不修正使用测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只有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在额定工作条件下,一般可以不考虑长期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对工作计量器具一般不主张采用修正使用的原因。三、测量区间测量仪器与测量区间相关的特性包括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测量区间。测量仪器标称示值区间,简称标称区间,指“当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调节到特定位置时获得并用于指明该位置的、可化整或近似的极限示值所界定的一组量值”。标称示值区间通常以它的最小和最大量值表示,例如100V~200V。测量仪器标称示值区间在JJF《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称为“标称范围”,现在在某些领域标称示值区间仍称标称范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是指“标称示值区间两极限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也就是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也可简称量程。例如,对从-10V~+10V的标称示值区间,其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为20V。测量仪器的测量区间,又称工作区间,指“在规定条件下,由具有一定的仪器不确定度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能够测量出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此术语对应于JJF中的“测量范围”,其定义为“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现在在某些领域,测量仪器的测量区间也称“测量范围”或“工作范围”。必须注意区分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测量区间3个概念。测量仪器在标称示值区间并不一定能保证准确度,在测量区间才能保证。例如,一个标称示值区间为(0~10)MN的0.1级标准测力仪,能达到准确度0.1级的区间是(0.5~10)MN,这就是测量仪器的测量区间。也有的测量仪器标称示值区间和测量区间相同,例如标称示值区间为(1~60)MPa,0.02级活塞压力计的测量区间也是(1~60)MPa,在整个标称示值区间的最大允许误差是±0.02%。测量仪器的测量区间、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3个特性在日常使用中容易混淆,例如,0.1级标准测力仪测量区间(0.5~10)MN,误为(0~10)MN或10MN。另外,测量区间的下限不应与检测限相混淆,检测限一般应用于化学分析仪器,以后将进行介绍。四、工作条件测量仪器工作条件包括参考工作条件、稳态工作条件、额定工作条件、极限工作条件。参考工作条件,简称参考条件,是“为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性能评价或测量结果的相互比较而规定的工作条件”,如量块长度参考温度为20℃,标准洛氏硬度块参考温度为23℃。稳态工作条件是“为使由校准所建立的关系保持有效,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工作条件,即使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如采用百分表式标准测力仪检定材料试验机时,除了要求温度为10℃~35℃,还要求试验力检定过程温度变化不大于2℃,这是因为百分表式标准测力仪使用温度和检定温度不同时,由于弹性体的弹性系数受温度影响,需要对示值进行温度修正,而只要满足稳态工作条件才能满足修正条件。额定工作条件是“为使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按设计性能工作,在测量时必须满足的工作条件”。额定工作条件通常要规定被测量和影响量的量值区间,如通常需要规定仪器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条件。如0.02级活塞压力计使用要求环境温度为(20±2)℃,标准洛氏硬度块温度为(23±5)℃,才能保证准确度。极限工作条件是“使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规定的计量特性不受损害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工作,所能承受的极端条件”。测量仪器型式评价时通常需要进行极限工作条件试验,如户外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要求在非工作状态下分别在70℃、-40℃停放72h,试验后,仪表应无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常工作。注意,在试验过程电能表是处于断电状态的,只是要求通过极限工作条件试验后能保证准确度等计量特性。储存、运输和运行的极限条件可以不同,如户外安装式电能表储存、运输极限工作条件为-40℃~70℃,运行的极限条件为-25℃~55℃,储存、运输极限工作条件范围比运行的极限条件范围宽。极限条件可包括被测量和影响量的极限值,如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进行的抗电磁场辐射试验、力传感器出场检定要求能承受110%的额定负荷。-《中国计量》2014年第三期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版权所有:四川省广元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东坝育才路
建议IE6以上版本使用
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广公网备31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