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电影投资因什么政策没能上市

四分之一净利来自补贴 中国电影仅靠政策难走太远 - 红商网
&&您所在的位置: >>
四分之一净利来自补贴 中国电影仅靠政策难走太远
  身为&国家队&的中国电影面临民营电影公司的冲击,电影制作和放映都不占优势,而在电影发行方面,也多靠政策红利支持,2015年,其净利润的1/4来自各种政府补贴
  8月9日,电影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影&, 600977. SH)正式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4.67亿股,发行价格为8.92元/股。上市首日,中国电影开盘价为10.70元,首日涨幅43.9%,总市值达240亿元。
  上市之后,身为&国家队&的中国电影如何直面民营电影公司的强烈冲击,与民营电影公司相比,中国电影有哪些优势和差距?其盈利能力如何?未来将如何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投资者报》记者近日与中国电影相关负责人联系,没有得到其合理解释。
  民企和国家队资本市场同台竞技
  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电影的母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集团&)就有赴港上市的打算,但因主管部门限制外资进入内地媒体和娱乐业,上市就此搁浅。中影集团的目光也转向内地资本市场。
  此后的2010年年末,中影集团联合央广传媒、广电、中国联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电影,为今后上市做准备。其中中影集团持有公司93%的股份,其余7家单位均分别持有公司1%的股份。在随后的2012年,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证监会IPO的初审名单。
  在漫长的上市过程中,国内电影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2003年起,国家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国内的电影公司普遍迎来市场化,大量的社会资本开始全面进军电影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电影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势崛起。
  可以说,中国电影争取上市的这12年,恰巧也是中国电影发展最为辉煌的12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从2005年的2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40亿元,增幅超过20倍,在民营电影公司的强烈冲击下,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电影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电影还未打算上市之前,国内的民营电影公司就已掀起了登陆A股市场的浪潮。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国内电影第一股&,随后,华策影视、光线传媒、万达院线、唐德影视等一批&实力派&民营电影公司也纷纷进驻资本市场。
  核心优势多是依靠政策红利
  在目前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中,面对民营企业的不断冲击,中国电影未来的盈利能力饱受质疑。
  电影行业的产业链布局基本上可以分为制作、发行以及放映三大环节。从中国电影的收入分类情况来看,其优势则在于三大环节均有所涉及。据中国电影数据显示,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4亿元和8.68亿元,而同期,华谊兄弟净利润为8.97亿元和9.76亿元。从中国电影年收入情况可以看到,电影发行和电影放映的收入比重较高,2015年度分别达到了54%和26%,而影视制作的收入比重则较轻。因此,中国电影是重发行放映、轻制作服务的营业模式。
  电影放映方面,占2015年收入的26%左右。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电影共拥有3条控股院线、4条参股院线、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而在这方面行业领先的万达影院,据其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年末,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292家,其中,仅在2015年万达院线就在国内新开业影院43家,通过并购增加影院15家,万达院线的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位居国内首位。
  但就在发行领域,中国电影多依靠的是政策红利。其主要优势在于独有的&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影片管理政策,但是却没有制作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仅靠政策扶持重要环节,翻看其财务数据可知,净利润的1/4都来自于独享的政策红利。
  公司近三年共主导或参与发行790部国产影片和223部进口影片,市场份额达58.27%。其中,国产电影实现票房约327.42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58.41%。不过,在国产片方面中国电影多数采取的是联合发行、代理发行、协助发行模式。联合发行电影包括《捉妖记》、《港濉贰吨挛颐侵战湃サ那啻骸返榷嗖康缬啊5遣⑽薜H沃鞣⑿猩痰挠捌那榭觥
  换言之,中国电影的多数影片都是&参与发行&。虽然发行环节参与电影票房的分成比例在47%左右,但是在分成完毕之后还要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再将资金分配至发行方。而像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数的影视剧公司是在制作环节。
  此外,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进口影片发行。由于中国电影和华夏公司是国内两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之一,因此,如果有进口片进入中国,中国电影势必会参与发行。近三年,中国电影共主导或参与发行进口影片223部,实现票房228.92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8%。而且进口影片为公司带来的毛利率占比也是相当可观。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来自进口影片的发行收入占比分别为36%、46%和43%,毛利率占比分别为23%、33%和37%。共2页&[1]&&& 第1页第2页搜索更多:
红商社区热点
红商社区推荐
推荐商机信息
热门商机信息
 -  -  -  -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身为“国家队”的中国面临民营电影公司的冲击,电影和放映都不占优势,而在电影发行方面,也多靠政策红利支持,2015年,其净利润的1/4来自各种政府补贴。
&&&&8月9日,电影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影”,600977.SH)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4.67亿股,发行价格为8.92元/股。上市首日,中国电影开盘价为10.70元,首日涨幅43.9%,总市值达240亿元。
&&&&上市之后,身为“国家队”的中国电影如何直面民营电影公司的强烈冲击,与民营电影公司相比,中国电影有哪些优势和差距?其盈利能力如何?未来将如何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投资者报》记者近日与中国电影相关负责人联系,没有得到其合理解释。
&&&&民企和国家队资本市场同台竞技
&&&&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电影的母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集团”)就有赴港上市的打算,但因主管部门限制外资进入内地媒体和娱乐业,上市就此搁浅。中影集团的目光也转向内地资本市场。
&&&&此后的2010年年末,中影集团联合央广、江苏、中国联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电影,为今后上市做准备。其中中影集团持有公司93%的股份,其余7家单位均分别持有公司1%的股份。在随后的2012年,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证监会IPO的初审名单。
&&&&在漫长的上市过程中,国内电影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2003年起,国家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国内的电影公司普遍迎来市场化,大量的社会资本开始全面进军电影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电影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势崛起。
&&&&可以说,中国电影争取上市的这12年,恰巧也是中国电影发展最为辉煌的12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从2005年的2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40亿元,增幅超过20倍,在民营电影公司的强烈冲击下,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电影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电影还未打算上市之前,国内的民营电影公司就已掀起了登陆A股市场的浪潮。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国内电影第一股”,随后,华策影视、光线传媒、万达院线、唐德影视等一批“实力派”民营电影公司也纷纷进驻资本市场。
&&&&核心优势多是依靠政策红利
&&&&在目前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中,面对民营企业的不断冲击,中国电影未来的盈利能力饱受质疑。
&&&&电影行业的产业链布局基本上可以分为制作、发行以及放映三大环节。从中国电影的收入分类情况来看,其优势则在于三大环节均有所涉及。据中国电影数据显示,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4亿元和8.68亿元,而同期,华谊兄弟净利润为8.97亿元和9.76亿元。从中国电影年收入情况可以看到,电影发行和电影放映的收入比重较高,2015年度分别达到了54%和26%,而影视制作的收入比重则较轻。因此,中国电影是重发行放映、轻制作服务的营业模式。
&&&&电影放映方面,占2015年收入的26%左右。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电影共拥有3条控股院线、4条参股院线、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而在这方面行业领先的万达影院,据其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年末,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292家,其中,仅在2015年万达院线就在国内新开业影院43家,通过并购增加影院15家,万达院线的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位居国内首位。
&&&&但就在发行领域,中国电影多依靠的是政策红利。其主要优势在于独有的“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影片管理政策,但是却没有制作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仅靠政策扶持重要环节,翻看其财务数据可知,净利润的1/4都来自于独享的政策红利。
&&&&公司近三年共主导或参与发行790部国产影片和223部进口影片,市场份额达58.27%。其中,国产电影实现票房约327.42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58.41%。不过,在国产片方面中国电影多数采取的是联合发行、发行、协助发行模式。联合发行电影包括《捉妖记》、《港濉贰吨挛颐侵战湃サ那啻骸返榷嗖康缬啊5遣⑽薜H沃鞣⑿猩痰挠捌那榭觥
&&&&换言之,中国电影的多数影片都是“参与发行”。虽然发行环节参与电影票房的分成比例在47%左右,但是在分成完毕之后还要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再将资金分配至发行方。而像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数的影视剧公司是在制作环节。
&&&&此外,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进口影片发行。由于中国电影和华夏公司是国内两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之一,因此,如果有进口片进入中国,中国电影势必会参与发行。近三年,中国电影共主导或参与发行进口影片223部,实现票房228.92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8%。而且进口影片为公司带来的毛利率占比也是相当可观。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来自进口影片的发行收入占比分别为36%、46%和43%,毛利率占比分别为23%、33%和37%。
&&&&由此看来,中国电影的核心优势多是依靠政策红利。据数据显示,中国电影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享受了财政拨款、政策贴息和税收返还等财政补助,近三年剔除所得税后的政府补助占当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9.9%、19.9%和24.2%,政策补贴逐年递增。
&&&&但是,随着民营电影公司的壮大,如果未来国家退出市场竞争,中国电影业的政策红利有消退的趋势,那么,中国电影净利润重要来源将丧失,其业绩将会产生很大波动。
&&&&不过,有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电影行业属于市场领域的竞争性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属性;而另一方面,电影行业又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这一部分是不能具有竞争性的。因此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下,电影行业是一个非典型性的竞争性行业。”
&&&&红利渐失需未雨绸缪
&&&&从目前来看,中国电影或许依然可以独享政策红利,但谈及未来,中国电影也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危机。其曾在《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中提到,“未来国家影视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在某些领域逐步放宽或者发生变化,如中国电影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及盈利能力构成负面影响。”
&&&&虽然,中国电影所获得的政策红利依然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但是目前来看,政策对它的扶持力度也不如前几年那般优厚了。国家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对电影行业的补贴力度很大,但近一两年扶持力度有所放缓。在未来,国家财政对于文化产业的直接补贴总体上不会出现大幅增加,补贴的方式也会更强调杠杆作用、要看绩效,只有好的影视作品才能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上一页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 ? ? ? ? ? ? ? ? ? ? ? ? ?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中国电影正式挂牌上交所
  北京商报讯 (记者 卢扬 郑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影”)经历十余年的上市之路,终于在近日成功挂牌上海证券交易所,代码为600977。据中国电影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此次中国电影募集资金超过40亿元,这是我国娱乐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  中国电影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6700万股,发行价格为8.92元/股。8月9日,即挂牌首日,中国电影开盘价为10.7元,并在敲锣开盘后实现涨停,最终报收12.84元,公司市值也达到240.11亿元。而在昨日,中国电影的股价仍继续保持上涨状态,最终报收14.12元,总市值也提升到263.62亿元。有业内人士预测,鉴于中国电影自身的影响力和近段时间股市的表现,预计未来还会出现多个涨停板。  作为影视公司中的国家队成员,中国电影自2004年起就已开始准备上市,此次终于挂牌无疑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电影登陆A股前,包括(,)、(,)等民营影视公司均已登陆资本市场,公司市值也不断提高,这使得业内纷纷对中国电影未来在业内能否获得领头地位产生讨论。据相关影视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的净利润为8.68亿元,但(,)同期净利润为11.86亿元,华谊兄弟则为9.76亿元,两方之间仍存在部分差距。  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表示,中国电影与其他影视公司相比,虽然单一业务不敌其他影视公司,公司市值和盈利情况也略显落后,但优势在于业务已覆盖全产业链,拥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其他民营影视公司通过近年来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并完善产业链,已在内容制作、电影发行、终端院线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电影在业绩方面成为业内老大难度较大。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中国电影正式挂牌上交所》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老大哥”中影上市冲线 中影股份值多少钱
包括监制姜岱在内的诸多知名电影人上周末都在为同一个消息点赞:历经12年上市长跑,有着中国电影行业“国家队”“老大哥”之称的中影股份终于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IPO批文。
早在2004年,中影股份母公司中影集团就已有上市计划,并欲整合优质资产赴香港上市,但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不得不暂停上市计划。2008年左右,中影集团极有希望成为“国内电影第一股”,但最终被2009年上市的华谊兄弟(300027.SZ)摘走了这一称号。
然而,中影股份错过资本市场的这些年,正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十年,票房连续9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吸金效应明显。截至7月11日,华谊兄弟的总市值为373.7亿元,光线传媒(300251.SZ)为337.36亿元,华策影视(300133.SZ)为264.96亿元。行业内预计,中影股份估值应该会超200亿元。
“只能说这位‘老大哥’太不容易了,希望通过此次布局及资本运作,(中影)在更为复杂与激烈的电影市场里,找回昔日‘老大哥’的雄风。”曾经历中影股份改革的一知名创投基金负责人徐总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如今的电影市场早已群雄逐鹿,在电影放映上不如万达院线(002739.SZ),影视制作面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民营企业强势竞争的情况下,中影股份要想重做“老大”并不容易。
中影被耽误的“青春岁月”
电影人之所以对中影股份上市感慨万千,根本原因是其母公司中影集团是许多电影人青春岁月里的一段记忆。
中影集团1999年2月成立,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组成。
“1999年中国电影算是跌到了低谷,中影集团的成立其实也关乎改革能否成功。当年,也是中国电影行业市场化变革的前夜,中影集团集广电系统最优质资产于一身。”与中影集团曾有诸多合作项目的资深电影制片人王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中影集团成立之初,电影制片成为重要环节,核心目的就是让中影按照企业制度发展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2000年6月,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电影行业市场化改制开始。2003年底、2004年初,民资和外资进入门槛降低,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
也是2004年,中影集团曾试图赴香港上市,“但由于外资进入传媒娱乐行业的政策限制而放弃。”一位中影集团前任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就在中影集团放弃赴港上市之后,随着文化市场对社会资本的放开,中国电影产业每年以25%~30%的速度发展,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民营企业的电影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2006年成为华谊兄弟最为“辉煌”的一年,当年票房前三名的影片都与其有关。这一年,中影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6亿元,净利润0.56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01亿元,但净利润中的40%来自补贴。
2007年,韩三平成为中影集团董事长,上市计划再次启动。按照计划,中影应该在2008年底前进行A股首次公开募股,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市计划再次被搁置。于是,“国内电影第一股”的称号在2009年被华谊兄弟摘走。
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通过上市,成功跻身国内影视行业的佼佼者,它们在奔赴“中国的迪士尼、华纳兄弟”等梦想帝国之时,中影集团依旧处于“深化改革”阶段。
“虽然中影集团的‘老大’地位没有被撼动,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给其带来一定压力。”王璐表示。
2005年开始,从《无极》、《投名状》到《赤壁》、《梅兰芳》,中影团队推出一系列高成本的商业电影,使得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的大片时代,但这几部电影的票房并没有期望的那样好,唯一获得好口碑的就是《梅兰芳》。2009年,凭借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创下4.2亿元票房的纪录)再次让中影集团找回点“老大哥”的尊严。
“(每年)真正盈利的影片少之又少,中影即便有进口片的支撑,但要做大做强,与自己的身份匹配,还是需要作一些调整。”上述中影集团原高管表示。
2010年,中影股份终于成立,注册资金14亿元,由中影集团联合其他7家战略投资者成立,中影集团占股93%,其他7家公司各占1%股权。2011年开始,关于中影股份上市的消息频频传出,但始终都是“只闻其声”。
上半年重现“老大”本色
中影股份再次引发资本市场大讨论是在2015年2月,作为备受期待的IPO“种子选手”,中影股份因申请材料不齐而被中止审查。
事实上,作为电影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影股份2007年已形成了覆盖影视制片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及影视服务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且“中影”品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在市场竞争和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下,中影股份业绩难言乐观。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4.8亿元、45.6亿元、5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亿元、4.3亿元、4.9亿元。华谊兄弟2014年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97亿元,几乎是中影股份的两倍。
“由于受到2012年2月中美进口影片政策变动的影响,中影股份所依赖的‘政策红利’之一有所减少,导致其经营业绩出现波动。”徐总表示。
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等规定,中国进口影片采取“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方式,由中影集团进出口分公司“独家”承担境外影片的进口业务,由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负责发行。中影股份成立后,承担了中影集团的一些进口具体业务以及进口电影发行业务,由此中影股份可从中获得进口分账影片总票房收入的7%和买断影片的管理费(其中15%上缴集团)。
而在2012年2月中美签署相关谅解备忘录后,根据新的进口影片政策,中影股份不再受托从事相关进口影片的具体业务,同时在进口电影发行环节的成本也大幅上升。
针对上述情况,发审委会议也提出了询问,并要求中影股份保荐代表人进一步说明“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进口影片管理政策未来是否存在调整的可能、该政策对发行人影片发行业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相关风险是否已充分披露等问题。
如此,中影股份IPO申请虽然2015年成功通过发审会,但原定的2015年9月IPO目标则向后推迟。
“其实,中影集团是国内唯一拥有进口电影资质的影业公司,中影股份还是会力争率先掌握海外优质类影视IP的改编权,所以在海外片的引进上是有配额的,而且配额可能上涨。”上述中影集团原高管表示。
比较“给力”的是,今年上半年票房前十的影片中,除了六部进口片外,中影集团参与投资的电影就有三部。换句话说,票房前十的电影中,九部与中影股份有关系。
中影股份值多少钱
“中影股份现在上市的环境已非几年前那么简单,比如,电影发行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除中影和华夏两大传统发行龙头之外,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也是电影发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线有五洲电影和四海联盟围追堵截。”王璐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细碎的电影市场也是暗潮汹涌,BAT等互联网企业旗下的影业公司在电影制作、宣发、投资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线上线下资源,并试图通过控制票务消费这一环节获得电影行业的话语权,从而改变整个行业的业态。
“而在整个过程中,影视企业的估值与2009年的华谊兄弟已大不同。”徐总表示。
比如,2015年12月,乐视网(300104.SZ)正式启动“乐视影业”注入事项,最终乐视影业98亿元的高估值使得深交所发出重组问询函,要求乐视网补充披露本次交易评估增值率、市盈率的合理性。
同样引发争议的还有万达影视。万达院线计划向万达投资等33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万达影视100%股权,预估值为375亿元左右。这个价格比乐视影业的98亿元要多出近3倍。
“如果以此作为参照之一的话,拥有全产业链的中影股份的预估值岂不是天价?”这成为最近几天影视圈人士探讨的主要问题。
目前最常用的估值方法为比较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经常相互配合使用,其估值结果相互验证。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中影股份曾有一次估值,为184亿左右,但两年之后已有所变化。公开数据显示,中影股份2014年的净利润为4.9亿元,相较于乐视影业2014年的净利润是7倍左右,但徐总认为最终估值不可能高达700亿元。行业内预计,中影股份估值应该会超200亿。
“无论是多少,肯定会再引发一番争论,但无论怎样,这些都是数字,我们都希望中国电影产业越来越好,是一部一部优质的电影支撑起来的,尤其是中影,上市只是开始,它应该担起老大的责任。”王璐表示。(第一财经日报 陈汉辞)
[责任编辑:韩三平的最后使命:中影集团启动上市_网易科技
韩三平的最后使命:中影集团启动上市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4年开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要上市的消息就传散开来,中间曾多次传出已经准备好上市的消息,延续至今,中影上市依然未果。
对于这家一直以来在开拓市场的同时,还要承担很多义务的国有影视行业龙头企业来说,很多圈内人士对中影上市“狼来了”的故事早已不感冒。
这次,也许“狼”真的要来了。1月4日,北京歌华有限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歌华有线”)发布公告,中影集团已获得中宣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进行整体重组改制。中影集团将发起设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影股份”),注册资本为1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韩三平。
韩三平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而在他临退休之际,将中影变成上市公司或许会是韩三平的谢幕之作。
据中影集团营销公司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蒋德富介绍,1月13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11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上,中影股份的领导班子也将会在三亚亮相,并宣布有关中影股份上市的相关重要事项。到本报截止发稿时,记者依然没有收到确认的消息。
影视“控局”人
说中影是中国影视企业中的龙头大哥,不会有人质疑。
中影集团现拥有14家全资子公司、34家控股和参股公司及1家直属事业单位,经营业务包括器材租赁、制片、洗印、进出口、发行、院线和卫星电视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影产业链。
韩三平上任中影董事长之后,中影开始大规模投资商业片,使之在影视制作方面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很多电影制作的小公司非常愿意跟在中影的屁股后面进行投资,因为中影投资的影片不敢说肯定会大赚,起码中影会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来加大盈利的几率。
星美集团副总裁袁鑫介绍,因为中影有着丰厚的资源,有着非同一般企业的“话语权”,所以在制作影片的时候,一般都是由中影“控局”。而中影的资源几乎在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在制作环节和洗印环节,中影也具有国内同行业最大优势。
在营销和发行阶段,中影有非常成熟的团队。国内只有两家公司有票房监控团队,一个是华夏,另一个就是中影。这两家公司在发行影片的同时,也会对电影的票房进行监控。因此,在这一块市场,能与中影相抗衡的只有华夏电影。对于自己的老对手华夏,中影却还参股其中。
在院线方面,中影通过参股的方式,组建了七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其中星美集团和新影联都是中影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除了院线,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CCTV-6)还是中影的成员单位,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
除此之外,中影和华夏是全国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两家公司。中国电影技术研究所的高五峰介绍,之所以只让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拥有影片进口权,是因为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电影产业不会受到国外,特别是美国大片的冲击。而正是由于中影这项重要的政治功能,使之有了别的公司无法企及的垄断资源。
正是这种垄断资源使得中影在发行自己影片的时候依然有着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一位圈内人士介绍,院线在为影片安排放映时间段的时候,会考虑是否是中影的片子,“因为中影手里有大片的发行权呢,如果不给中影几分薄面,等到有好的大片上映的时候,中影可能会在拷贝数量上进行限制。少给几个拷贝,就会少好多次的放映,院线会少赚很多钱。”
即便现在很多影院都是以观众的需要来安排影片,外加很多电影开始使用数字拷贝,中影在这方面的优势也在渐渐减弱,但美亚娱乐的副总邱洪涛介绍说,只要中影手中有大片的引进和发行权,中影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所以很多影片找投资方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影,因为只有中影有能力来吸引更多的小的投资方。
“狼”何时来
早在2005年,中影集团就曾计划整合旗下优质资产赴港上市,最终由于国家决定限制外资进入内地媒体业和娱乐业,上市计划就此搁浅。
2007年9月,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在第十一届北京放映活动开幕论坛上,再度提及中影即将上市一事,并表示中影集团已经完成了上市的报批工作,甚至已经开始接触海外公司,以确定合作对象及上市方式。
2008年初,有消息称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原则性批准了中影集团在国内上市的申请。由此,中影在2008年上市似乎已成定局。
2009年1月,韩三平却表示上市暂未批准,据说时间会延长很多,但相关工作不停止,需完成一系列改制、资产评估等工作。
2010年5月,中影集团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其旗下的中影集团联合有限公司(下称中影联合)破产清算。有关中影上市的消息再次风生水起,并称中影会在10月进行挂牌,但最终的结局依旧是一句空话。
高五峰介绍说,中影作为国字号的国有企业,软件建设方面就已经落后于其他的民营公司,据他了解,当初中影准备上市时,财务软件就不符合要求。而这也仅仅是冰山一角,结构的不合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清理资产远远不止中影联合一家。
更多的人则相信,盈利能力弱是阻隔中影上市的一块硕大的绊脚石。中影作为国字头的企业,在享受国家资源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很多发展中国民族电影的任务。虽然韩三平强调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是市场,而不是获奖,但是他依然需要用他在商业片上获取的丰厚利润去培养那些还在成长期的年轻导演,去投资那些利润无法预期的文艺片和红色影片。而这都使得中影背负了沉重的民族使命和政治任务。
在2010年红透网络的 “老男孩”就是源自中影培养青年导演的计划与一拍即合的产物。而中影和优酷在捧红年轻导演肖央的背后,却是肖央自掏腰包拿出60万来弥补拍摄的亏空,这无疑看出,培养青年导演是多么费钱的一件事情。
据圈内人士透露,为中影上市服务的中金公司在审核中影的财务状况时,发现中影虽然市值40个亿,但是年利润只有1000多万,结构也不合理,无法达到上市的要求。外加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上市的外部条件也非常恶劣,所以中影上市依然没有定期。然而,对于中影的盈利,蒋德富给出的数字是在2009年中影获利过亿,而在2010年盈利为4个亿,是所有文化单位中最高的。
行业人士称,中影已经准备很久了,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破了100个亿,文化创意产业也处在一个爆发时期,正可谓天时地利。
蒋德富称,中影股份已经于日完成了注册,其中中影占93%的股权,其余7家战略投资者各占1%。除了歌华有线,还有6家战略投资者,分别是湖南电广、江苏广电、国际电视总公司、长影集团、、央广传媒。
中影股份的营业范围基本覆盖中影的业务大部分,但是中影具有垄断优势的进口大片的引进并没有准备注入上市公司之中。蒋德富的解释是,这方面可能会有所松动。这句话也在高五峰和王长田那里得到了些许印证。高五峰认为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使得进口大片的发行不再让中影和华夏独享。而王长田也准备在2011年电影发行方面有所作为,其理由就是相信国家政策方面会给予一些支持。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这次入主中影股份公司很少有民营公司,几乎都是国字号企业,这对上市后的中影的治理结构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使得很多民营企业丧失了与中影一起发展的机会。而在2011年的上半年,王长田计划把光线变成一家上市公司。
新影联院线的高军认为,文化企业上市是大势所趋,与资本的衔接能够更好地促进这个产业更好地发展。但是,在高军眼里,冲在上市最前面未必是一件好事,“文化产业与资本结合,必须是建立在对等原则上,如果仅仅成为资金圈钱的工具,这显然并不能达到上市对文化产业帮助的目的。”在高军的计划中,三到五年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达到250个亿,电影屏幕达到一万块,这个时机才是他理想中上市的最好时机。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