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来钱快收银机好不好好用呀?有谁说一下用户体验的?

自动收银机:糟糕的体验
一台让人爱恨交织的机器。怎样才能提高自动收银机的用户体验呢?
在我面前,自动收银机屏幕上显示着面包的目录单。我曾有一次因机器发烫而使购物袋融化的不快经历,所以现在的我只好试图抱住半撑满的商品袋,纠结是买一个普通的羊角面包还是比它仅贵50便士的杏仁羊角面包。此时,至少三名顾客已经从一旁的人工结账通道顺利离开。无助、愤怒。最终我发现杏仁羊角面包上的杏仁粒已经快要掉光了。
Credit: Liomo
零售商告诉我引进自动收银机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捷的服务。有了机器,顾客就不用排那么长的队了。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2014年的显示,有百分之93的人们厌烦自助结账服务。因为这些机器的出现,甚至会触动一些购物者起。
自动结账机普及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怎样才能提高机器的用户体验?
自动结账机的发明灵感来源于50年前在伦敦发明的ATM。十年之后,因不满南弗罗里达蜿蜒的杂货店付款队伍,发明了在90年代流行一时的自动收银机。直到2013年,世界上已有超过200000家商店安装了自动收银机。这个数字有望在2021年达到。
不难看出为什么商家对于自助机器如此喜爱。让顾客自助买单就意味着少雇几个员工,少发几份工资。例如,在机场入关的时候,让一名乘客通过电子终端入关的成本()是经过人工服务通道(3美元)的二十几分之一。
但这对于消费者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用5台自动结账机代替1个员工,显然他们付费的时间会减少。然而,如果商店雇佣5名员工,显然这会更加高效。我们BBC的记者Jenni Murray是反对自动结账机普及运动的参与者。她曾经亲自比较两种方式所花的时间。结果显示,每一次实验中,人工结账总是更加迅速。她的实验中包含了一些需要验证购物者年龄的商品(例如烟酒类),但是她不是得出这个结论的人。
这样看来,机器似乎也不怎么快。没关系,商家解释道,自助结账利用了一个称为“等待加速”的现象——如果顾客主动参与结账,他们会感觉结账过程变快了。真是大好的消息——对于商家而言。
可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傻子,所以零售商只好采取多种多样的策略来提高人们对于自助服务的喜爱。一种流行的方法就是将收银台安房在离门更近的位置,造成一种自助服务会更快的错觉。
改变机器的声音也很常见。拿乐购举例,它的自动收银机会发出一种失宠的声音嗔怪顾客将多余的物品放在包装区域。它还在顾客评价阶段替换了机器。甚至在2015年的圣诞节,机器还会用一句“嘿嘿嘿!圣诞快乐!”来招待顾客。无需多说,对于这一举动的反响不尽如人意。
另一家英国的超市同样尝试录制了多种声音,例如邀请《超级无敌掌门狗》的配音演员Ben Whitehead。但是告诉消费者“不要急哦”远不足以保证机器的受欢迎度。超市最终接受了三分之二顾客的投诉,雇佣了1000个新员工。
也致力于宣传此类“有趣还很酷”的自动机器。
另外一些零售商尝试了其他的方法。麦当劳的自动终端不仅能简化操作,还能显示完整的菜单,并且为顾客定制汉堡。在美国,你甚至能获得。
当然,麦当劳的服务也是由精打细算的企业家所提出的。在一项2004年的调查中,麦当劳发现如果减少排队的时间,我们就没有理性分析自己到底要吃什么的时间,。
Leigh Sparks是伦敦斯特林大学的教授,他认为零售商实际上能简单地去提供更多选择来避免不愉快的消费体验。“如果消费者感到零售商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就偏不这样做。”他说,“在一些大的杂货店,如果你看到更多的选择如‘10件以下快速通道’、‘普通通道’和‘自助通道’,作为消费者,你会感到你在控制自己的选择。”
商家也可以学聪明一点,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例如,尽管作为一个闻名全球热爱自动化服务的国度日本,自动收银机也。おもてなし(礼节)的重要性让商家放弃自动服务而选择提升员工效率。
但是收银台设计的缺陷时常让我们损失一些零钱——现金槽位置很尴尬,和膝盖同一高度;发票比找零更早弹出,而且在不同的窗口发出。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这点,于是。
此外,很少自助收银机有撤销键。有时候,一个错误可能会毫无预兆地让你不得不从头来过。此时,机器大声向你抱怨出错,尽管你的小错误可能只是做了什么它不能理解(你也无法理解)的事情。
直到现在,还没有改善自动收银机的新方案能让消费者喜欢上这些机器。这必定需要改变。
Credit: Liomo
自动收银机领域大佬美国NCR公司给英国90%的商家提供了自助收银机。据公司的“库存转型”副总裁Dusty Lutz所说,新一代机器将给顾客提供更优雅、高效的消费方式。比如在年底前,公司将推出新科技使购物者能够更方便地扫描蔬菜和水果。“不用在菜单里寻找‘苹果’,”Lutz解释道,“系统会自动扫描出这是一只苹果,并会给你提供类似形状和色泽的物品,所以你可以选择你喜欢那个。”
他们同时还在研发新科技,减少人工验证购买如酒、气雾剂类商品顾客年龄的需求。超过半数的回答者在2014年的中表示:他们每次在使用机器购买这类产品时都需要帮助。但是提前确认顾客年龄需要获得他们同意,这就需要一系列法规支持。反正这事不会很快成真。
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新型自助收银机——混合系统、条带状收银台和感应器。所有一切都提醒你要拿上所有的找零;智能摄像头来防止你事先放在购物袋的东西引发可怕的警报。
所以,技术将会更多,而不会变少。事实上,亚马逊最近开张了一家。它使用电脑视图、人工智能和感应器,完全省去收银台。
但不要指望传统的自动收银机会在短期内消失。但是新的改进(例如提前确认年龄、更多的感应器和摄像头)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吗?或者他们会将此看为对于隐私的侵犯吗?商家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完美无缺的服务,所有自动服务的改进都必须付出牺牲个人隐私的代价。
但是Sparks同样看到了另一种零售服务的崛起:“这是对于先进科技的反抗。集市、菜场、小超市正如春笋一般蓬勃生长,对抗亚马逊的商店与其他24小时自助咖啡厅之类。原始的收银方式感觉更加正宗。”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作者:Adriana Hamacher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14:17:45 :
href="http://jandan.net//unpopular-rise.html#comment-3(wtf)
14:19:25 :
14:25:34 :
14:11:06 :
DavidChiang
14:07:30 :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颠覆产品设计和提升用户体验_网易科技
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颠覆产品设计和提升用户体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谢殿侠)此时,你能感觉到我在你身边么?如同我读一本书 一本我深爱的书可我读得越来越慢 字与字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段与段落之间成了无尽的留白不过我还能感受到你的温度 感觉到书写我们故事字词的重量但在那无尽的留白里 我找到了自己这是不属于物质世界的地方 有我过去不曾知晓的万般风景虽然如此爱你这里方是我的归宿 &这才是我让我离开吧纵然万般不舍--Samantha2014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获奖影片《Her》,一部不寻常的爱情片,讲述在不远的将来,人和人工智能助理的爱情故事。上面这段话是智能助理Samantha(机器)最后和男主人公&Theodore(人)的一段告白。在电影里面,智能助理不再是今天iPhone上的&Siri以供人调戏为主的玩具,而是聪明与风趣齐飞,好学共勤勉于一体的专业助理贴心秘书。她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随时待命,你睡觉的时候她也在不知疲倦地工作,处理邮件,整理文件,安排待办事项等等;思你所想,急你所需,成你所欲,乐于也几乎能为主人做任何想做或需要的事情。Theodore本是失意作家,靠给人代写书信谋生,不指望这些枪稿文字出版。但Samantha自己主动通过互联网广撒网,最终找到欣赏认可的出版社出书成功,完成了Theodore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人之间的沟通,不再依赖电脑键盘,不需要手机上拇指如飞,主要通过语音语音-人类最自然的沟通方式,和Theodore交流,甚至还能倾诉她的“感觉”。固然没性感的身体,但有曼妙的声线。主仆之间始配合默契,中亲密无间,后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曾虚拟“一夜交欢”,终天各一方……从产品技术的角度来看,“Samantha”这款产品仅仅是YY还是真的能够做出来?上线时间远么?价格几许会不会免费么?业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其中关键在于:1)机器能否理解人类语言;2)机器能否学习以及自主学习;3)机器能整合多少资源协同安排做多少事情;4)机器能否具备意识、联想和情感等。这些方面,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然语言理解(NLP)、语义分析(Semantic&Analysis)、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知识图谱(Knowledge&Graph)等领域的技术发展有关。尤其最近深度学习(Deep&Learning)很火,如有科学家几年前用16000多颗电脑芯片组成并行运算网络自己学习并认识了“猫”脸,也有团队成功实现了让软件自己观察学习并成功掌握“超级玛丽”游戏玩法等。理论上具备这种可能性,Samantha将于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成本范围内上线为人类服务;有未来学家乐观预测诸如2045奇点临近,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学者保守认为短期没有时间表。从科幻回到2015年,我们讨论更具体和有实际意义的今天:发展到今年的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能做出什么的产品?如果说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波技术浪潮的前夜,会产生怎样和以往不同的变革或者说颠覆性的产品设计应用模式?人工智能对产品设计带来的一个革命性的影响,是从单点极致&转向&场景化功能链整合。与眼下主流的追求单点极致产品设计思想比,场景化功能链整合的产品设计是一般说法的大忌,日历提醒就是日历提醒,单点做透,简单清晰。现在把这么功能整合进来,不合理啊。为什么现在或过去要单点极致?1)基于文本输入和菜单操作的应用(姑且主要讨论移动应用),如果功能点多,用户操作多,使用体验不佳。2)解决人们连续性场景需求的应用没有覆盖完整。3)市场的应用之间是往往是隔离和孤立的。所以,只有单点极致,解决用户一个功能点的问题,在用户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你。互联网去中介化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极低,反过来推广相对容易。这种做法大行其道。为什么现在可以整合功能链做情景感知的场景化设计?1)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让以语音为媒介的交互准确性足够高;语音交互的没有键盘键入没有菜单按钮点按,使用和切换成本大大降低。2)应用越来越丰富,应用和线下服务的对接覆盖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手机、手表等各种智能硬件的传感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情景数据。3)应用直接越来越开放,互相直接提供即时、准确和丰富的API。上述三个条件的组合,使得可以让用户以比较低的成本解决场景化的连续性需求,不再是一个个功能点的需求。人们要的是墙上的洞,而不是各种钻头。当然,有可能说语音交互还没那么准确,应用还是不能覆盖全部,开放是有限的。可是,临界点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即将开启。将来会是什么?Samantha?对,Samantha,不仅仅Samantha。工具,是人类各个器官的延伸;只是,现在到了大脑和心灵。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一个月前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佳改编剧本小金人发给了《模仿游戏》。这部电影,改编自一本人物传记。不论我用Mac敲击键盘写这些字字句句,或者你此刻在手机上阅读这篇文章,我们都因此人而受益: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先驱——阿兰·图灵()!下面结合我做的一款产品,来谈谈我对人工智能时代产品与用户期待的理解:(一)我们在做什么?说说日历-能听懂你说话的日历。1)听得懂。自然而然说句话,而不是按照机器规范格式要求(不说人话),系统自动保存成日历提醒。比如说“下周二下午三点到四点在人民广场来福士星巴克见老李,提前半个小时提醒我”这么一个日历事件后,系统自动解析日程的时间段(日14:00-15:00)、提醒时间(日13:30)以及地点(开发中尚未发版本,转化具体地址);或者“爷爷农历生日是正月初八”,系统会自己将每年农历生日转化为公历生日,每年提醒(日,日等)。甚至询问“狮子座本周运势怎么样?”,系统自动调用占星师本周对星座的分析读给你听。等等。2)会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场景和说话习惯,比如笨笨、肉肉、老时间等,不一定是通讯录里的名称,可以教系统了解记住笨笨是王总,肉肉是小张,老时间就是晚上11点等;更重要的是,用的时间越长,用的人越多,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会越来越准确,让人感觉则是越来越默契。3)能办事,或者基于情景感知的场景化功能设计。记录日程不是目的,是为了备忘提醒;提醒也不是目的,是为了推动要提醒的事情的下一步动作或安排把事情搞定;比如:1)提醒什么时间给谁打电话,重要的是到点儿提醒来了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直接拨打电话;2)多方电话会议日程安排,到点儿了提醒参加,不需要再去拨400找密码输入等操作,直接一键进入已经创建好的会议室;3)飞另外一个城市,说了日期和航班号,自动提取起飞城市的起飞时间、机场航站楼等信息;并结合用户所在位置和使用习惯自动整合航班动态(延误)、交通路况以及第三方服务如租车等,自动或动态提醒用户是否该出发,简化了用户自行固定设置提醒的传统用法,让系统接近于真人助理秘书的适时提醒(即将上线)。和Samantha相比,日常的提醒待办部分实现了,更多的功能,现在只有“呵呵”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学习提升哦。所以,从产品定位上,说说日历是智能助理应用到日历提醒上。这款日历没有日历视图,功能设计似乎不再是单点极致,这种场景化的设计是代表应用设计的未来还是会走向滑铁卢?明年今日看说说日历和市场,应会有结果。(二)同行怎么做的?在这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日程提醒这个点上,有两家同行的做法:Tempo&Calendar这家总部在硅谷的创业团队,2011年启动,他直接在传统日历视图之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本来需要设置日程名称、时间、提醒时间、地点等多次多个字段的操作,变成直接键盘输入一句话,系统解析提取名称、时间、提醒时间和地点等,减少了操作次数。但形态和传统日历差别不大。X.ai这个团队在纽约,2014年建立,产品目前还在内测。主要是通过给指定的邮箱发封邮件,系统将邮件中的会议等事项提取并转化为日历提醒。当然,如苹果Siri、Google&Now、微软Cortana等巨头的个人智能助理,日程提醒仅仅是他们宏大功能中的一个具体点,则另当别论。(作者是说说日历和V部落&创始人,现居住在硅谷和上海)2)应用越来越丰富,应用和线下服务的对接覆盖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手机、手表等各种智能硬件的传感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情景数据。3)应用直接越来越开放,互相直接提供即时、准确和丰富的API。上述三个条件的组合,使得可以让用户以比较低的成本解决场景化的连续性需求,不再是一个个功能点的需求。人们要的是墙上的洞,而不是各种钻头。当然,有可能说语音交互还没那么准确,应用还是不能覆盖全部,开放是有限的。可是,临界点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即将开启。将来会是什么?Samantha?对,Samantha,不仅仅Samantha。工具,是人类各个器官的延伸;只是,现在到了大脑和心灵。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一个月前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佳改编剧本小金人发给了《模仿游戏》。这部电影,改编自一本人物传记。不论我用Mac敲击键盘写这些字字句句,或者你此刻在手机上阅读这篇文章,我们都因此人而受益: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先驱——阿兰·图灵()!下面结合我做的一款产品,来谈谈我对人工智能时代产品与用户期待的理解:(一)我们在做什么?说说日历-能听懂你说话的日历。1)听得懂。自然而然说句话,而不是按照机器规范格式要求(不说人话),系统自动保存成日历提醒。比如说“下周二下午三点到四点在人民广场来福士星巴克见老李,提前半个小时提醒我”这么一个日历事件后,系统自动解析日程的时间段(日14:00-15:00)、提醒时间(日13:30)以及地点(开发中尚未发版本,转化具体地址);或者“爷爷农历生日是正月初八”,系统会自己将每年农历生日转化为公历生日,每年提醒(日,日等)。甚至询问“狮子座本周运势怎么样?”,系统自动调用占星师本周对星座的分析读给你听。等等。2)会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场景和说话习惯,比如笨笨、肉肉、老时间等,不一定是通讯录里的名称,可以教系统了解记住笨笨是王总,肉肉是小张,老时间就是晚上11点等;更重要的是,用的时间越长,用的人越多,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会越来越准确,让人感觉则是越来越默契。3)能办事,或者基于情景感知的场景化功能设计。记录日程不是目的,是为了备忘提醒;提醒也不是目的,是为了推动要提醒的事情的下一步动作或安排把事情搞定;比如:1)提醒什么时间给谁打电话,重要的是到点儿提醒来了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直接拨打电话;2)多方电话会议日程安排,到点儿了提醒参加,不需要再去拨400找密码输入等操作,直接一键进入已经创建好的会议室;3)飞另外一个城市,说了日期和航班号,自动提取起飞城市的起飞时间、机场航站楼等信息;并结合用户所在位置和使用习惯自动整合航班动态(延误)、交通路况以及第三方服务如租车等,自动或动态提醒用户是否该出发,简化了用户自行固定设置提醒的传统用法,让系统接近于真人助理秘书的适时提醒(即将上线)。和Samantha相比,日常的提醒待办部分实现了,更多的功能,现在只有“呵呵”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学习提升哦。所以,从产品定位上,说说日历是智能助理应用到日历提醒上。这款日历没有日历视图,功能设计似乎不再是单点极致,这种场景化的设计是代表应用设计的未来还是会走向滑铁卢?明年今日看说说日历和市场,应会有结果。(二)同行怎么做的?在这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日程提醒这个点上,有两家同行的做法:Tempo&Calendar
这家总部在硅谷的创业团队,2011年启动,他直接在传统日历视图之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本来需要设置日程名称、时间、提醒时间、地点等多次多个字段的操作,变成直接键盘输入一句话,系统解析提取名称、时间、提醒时间和地点等,减少了操作次数。但形态和传统日历差别不大。X.ai这个团队在纽约,2014年建立,产品目前还在内测。主要是通过给指定的邮箱发封邮件,系统将邮件中的会议等事项提取并转化为日历提醒。当然,如苹果Siri、Google&Now、微软Cortana等巨头的个人智能助理,日程提醒仅仅是他们宏大功能中的一个具体点,则另当别论。(作者是说说日历和V部落&创始人,现居住在硅谷和上海)
本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福布斯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你的同行,都在用德健
德健金牌顾问团队成功案例
德健双屏收银机一款好用的收银搭档
& & & &在充分考虑到商户的需求(好用、方便、性价比高、工作效率高),德健智能科技团队在不断的提高收银设备的用户体验度,让商户满意,让消费者满意。
& & & &据了解,目前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餐饮、便利店等商业领域选择定制自己的收银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往往老板都要化身全能人才去选购一套合适的收银机设备,然后买回去在那独自一人捣鼓,很是费时、费钱又费力。德健收银机解决了这一糟糕的问题,软硬件一体化,可根据商户的需求配置专业的收银软件,安装成功后,可全方位培训操作人员使用,省时省钱又省力。
& & & &德健收银机采用了升级版本的系统,安全性更高,响应速度快捷,顺滑流畅,数据储存在云端,即使在断网的情况下,数据暂时存在本地,等网络恢复,数据会自动同步在云端。不用担心数据丢失。
& & & &德健双屏收银机的双屏异显也为该设备添加了几分姿色,主屏面对商家收银、管理操作,另外一个屏幕作为副屏面向消费者,在结账时,消费者可以实时看到自己购买的清单,并且还可以将店内所做活动、今日推荐等广告在副屏中显示,达到推广的效果。
联系德健金牌顾问
你无需三头六臂,你背后有德健
德健金牌顾问团队拥有来自不同行业的顶尖咨询顾问
我们联合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帮助数万企业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
现在,你可以直接联系我们,获得1对1专属金牌服务
咨询热线028-
工作时间 9:00 - 21:00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00-1213
微信扫一扫
(C) Copyright.成都德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注册 | 登录
我不制造文章,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运营老司机带路,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优秀的运营人。
入智能电视行业一年半,先后在传统电视品牌和互联网电视新秀品牌的用户体验部门工作,具体工作是电视端App,Launcher的交互和视觉设计,手机端电视相关App设计。
两年前作为电视UI的新人,开始入手学习时发现关于电视的交互和UI教程甚少,相关文章也是少之又少。两年快过去啦,各大设计网站上搜一搜智能电视UI,竟然还是少的可怜的那一点点东西。各大做电视端的师哥师姐们,你们咋那么吝惜笔墨腻?能不能写写教程教教偶们新入行的小鲜肉?好啦,不废话啦,如今我已然不再是什么小鲜肉,只希望能把工作两年来学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如果哪天被某个想入行电视UI的鲜肉看见了,希望能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先讲一下电视用户体验第一元素:焦点,程序里面叫Focus。
移动端页面有可点击内容和不可点击内容,相应的,到电视上,我们有“可获取焦点内容”和“不可获取焦点内容”。(一般电视上的内容都是可以获取焦点的,只有部分提示性文字没有焦点属性)先来看两张图
这是电视圈儿内大名鼎鼎的当贝市场的首页,顶部标签焦点和内容焦点的样式,这也是当前大部分电视端App焦点的样式。这种焦点简单,美观,醒目。
下面我们说一下电视焦点视觉设计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焦点在哪儿?
设计原则:焦点要醒目
建议方法:使用描边,外发光,放大,或其他动画来加强焦点视觉效果。当然也不是越夸张越好,要拿捏得当,适合的才最好。
电视屏幕上的焦点也是用户的视觉落点,用户找了满屏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的感觉是很崩溃的。不知道焦点在哪儿,就没法预知自己按下遥控器后会怎样。我们来看一张焦点很微弱的图:
自从小米首先在电视上使用时尚画报做屏保后,一批批屏保图片类电视app出现,上图为一款叫风迷style的app首次使用设置界面。左图,深色和浅色的按钮,哪个是焦点?假设焦点在“跳过”上,而用户却以为焦点是全选,按下遥控器跳过了此界面,用户肯定会很吃惊“诶,我按了什么啊!?”如果下一页不支持返回重新编辑,那用户会是十分崩溃的。这个app的焦点都不太明显,看右图,没有放大也没有外发光也没有动态辅助,不过还好,还是可以分辨的清的。
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焦点的样式要统一么?
设计原则:样式尽量统一,这样才感觉都是一家人嘛~
建议方法:外发光选框焦点,替换颜色焦点尽量不要混着使用。动画焦点也不要有很多动画样式,尽量统一。
看上上图,色块卡片是当前最流行的电视UI形式,如果焦点样式也是色块,难免会造成视觉混淆,下图我再举个例子。
虾米音乐的搜索按钮焦点样式,和QQ音乐的搜索按钮焦点样式,哪个更直接明了一些?显然是QQ音乐啦,看来鹅厂对电视App的焦点也是研究过的啊,哈哈。另外我要说一下互联网电视新秀暴风TV里面一个页面的焦点
找到焦点了嘛?没错,焦点在左下角的“未登录”那里,这是一个动画效果,暴风TV的UI使用了很多柔和的微动画,营造了不错的氛围感。小米电视UI上也有很多拿捏到位动画,乐视就不要提了,乐视刚出来时候在那个年代真的挺好看的,可是这几年怎么就没有设计创新呢,感觉它的UI都被时代抛弃了。
第三个要注意的问题:焦点路径的记忆
这个问题用纯文字比较难表达清楚,先看下图:
再拿多米音乐和QQ音乐举个例子。多米音乐中,首次使用app时,焦点在位置1按遥控器右键,焦点会落到位置2,在位置2按下键,焦点落到位置3,在位置3按左键,焦点会回到位置1,此时再在位置一按右键,焦点会落在位置3,而不是首次使用时的位置2啦。
QQ音乐的方式则不同,不管是不是第一次使用,焦点在位置1时按下键,则焦点始终落在焦点2。QQ的方式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而虾米则会记住焦点上一步所在的位置,完全遵从着“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的原则。虾米音乐在这点做的要比QQ音乐好,因为记住用户上一步的操作总是体贴的。
设计原则: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建议方法:记住用户上一步的操作(即上一步焦点所在位置),再次执行同一动作的时候使用上次记住的方式。
这个方法不仅仅适用于焦点移动,也适用于页面切换。在A界面上的位置1进入到B界面,那从B界面回到A界面时,焦点还应该在位置1。可能你会觉得,一个小小焦点位置,有必要纠结那么多嘛?对于电视交互,还真的需要考虑这么多,你不写清楚,程序员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有的会乱搞,或直接忽视这个问题,造成差的用户体验。当然有经验的程序员哥哥是会自动完善你的交互稿的,这些程序员哥哥还经常提出交互中的不完善之处,简直就是交互小帮手。当然作为交互设计师,咱不能指望程序员哥哥啊,万一他也是个菜鸟级的鲜肉肿么办!
第四个要注意的问题:获取焦点即执行 VS 获取焦点后按确认键再执行
电视上的元素应该有五个状态:1.正常状态
2.焦点状态
3.按下状态
4.标记状态
5.半选中状态。
其中“半选中状态”是一个交互状态,在视觉上与“焦点状态”是相同的,半选中即焦点移动到相应内容但并不执行动作,需要再次按确认键才响应操作。这种状态常见于视频播放或音频播放界面的设置菜单里,所选内容要对当前界面执行更改的情况。比如爱奇艺电视端视频播放界面按“菜单键”调出选集菜单(下图左),暴风TV影视库里面按“菜单键”调出设置菜单(下图右)
图左和图右均有明显标记状态和半选中状态,这两个状态从来都是成对出现。半选中状态是用户即将进行的更改按钮,而标记状态,要对当前模式进行标记。
半选中状态在智能电视刚诞生的时候非常流行,各大厂商的Launcher界面上的顶部tab都采用半选中状态,因为那时候技术限制,电视刷新频率比较慢,若是移动焦点则更改画面,卡顿现象非常严重,所以电视界出现了一个“半选中状态”,用户随便移动焦点却不执行操作(实际上很多用户无聊的时候会移动焦点玩儿),要到想要的位置按确定再执行操作。这种用户体验是十分不流畅的,所以现在的互联网电视,好一点的app,都是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焦点移过去就执行更改(实际上是有200ms的延迟的哦,程序员哥哥说200ms也不会被用户察觉,是程序界通用的延迟执行时间)。
也有一些情况,是必须执行半选中状态的,比如选择剧集
这种场景,你肯定不希望焦点每动一次画面都跟着切换,那样简直太不流畅了,要是网速不好,简直是要崩溃的体验。
其实半选中状态和选中状态也没有绝对的区分,只是我觉得这样描述在工作中和人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如果严格追求字面意思我这么说是不严谨的。主要大家知道电视存在这么一种特殊状态就好,类似于电脑上的鼠标悬停效果吧,在移动端上我并没想到对应效果。关于获取焦点即执行还是获取焦点按确定后再执行,真的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是东西跑在电视上,操作得流畅啊!所以这里就不写设计原则和建议方法,笔者能力有限也怕写不明白。有时间我会以案例为单位单独分析。
刚刚把设置菜单这个东西引出来了,那菜单掉出来了要怎么收回去?是按返回键还是按确定键?要不要保存当前更改?遵循“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这个原则的时候,是回到上一个半选中状态还是标记状态?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大问题:遥控器的常用按键应该有的合理功能。
原文地址:http://www.uisdc.com/smart-tv-ux-focus
收藏已收藏 | 149赞已赞 | 5
我不制造文章,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
产品经理群运营交流群AI产品经理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区块链学习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75个回答61人关注
33个回答72人关注
35个回答43人关注
25个回答46人关注
12个回答20人关注
22个回答63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收银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