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来发展,也要选艺2016艺术人才选拔赛,

雕艺人才:惠安石雕产业未来发展曙光 – 国内要闻 - 行业新闻 - 建材网
|加入收藏|
雕艺人才:惠安石雕产业未来发展曙光
来源:惠安县委宣传部
面对环境卫生、劳动保护、社会观念和家庭因素的制约,新一代惠安人对产业和雕刻艺术热衷的下降,拥有千年历史的,面对传统技术人才后继乏人的困境,如何让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的惠安石雕再续辉煌,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开成职业学校,看到了石雕产业未来发展的曙光。
对接市场 设置专业
传统雕艺产业要永续发展,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走雕刻艺术这条路,促进院校与企业、民间艺术与中外艺术互相交流合作,才能重振惠安石雕的千年雄风。校长陈灿彬告诉记者,开成职业学校雕刻工艺专业招生之始,摸石头过河,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多次召开了座谈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0年秋正式开班。雕艺专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石雕与木雕与古建筑与景观两个专业。
设置课程是很有针对性的,以古建筑与石雕理论、美术雕塑基础为主。为了把人把心留住,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投入20万建设了泥塑、与木雕、浮雕和干挂实训室;组织学生到联办企业参观见习,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聘请老影雕师到校为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今,办学条件改善了,学生安心了,家长也放心了。
注重技能 学以致用
教学中,学校有的放矢地设置了《制图与识图》、《素描》、《图案设计》、《闽南古建筑与惠安石雕史》、《雕塑基础》、《国画》、《石雕CAD制图》、《雕塑》、《影雕工艺》、《园林景观》、《立体构成》等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技能培训,学生基本掌握了惠安传统石雕的基本技法。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共荣雕刻工程有限公司、新海峡石艺有限公司等联办企业参加雕艺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
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系列展览展示洽谈活动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全国选送展洽的项目约900个。该校与霞飞石影雕工艺厂合作的《影雕技艺展示》项目获得一等奖,得到现场参评领导及大赛评委的充分肯定。
校企联手 以赛促学
为了解决校内专业师资不足的困难,学校特聘了吴德群、郑国明、王经民、辛小平等国内雕艺界著名大师专家,定期或不定期为首届雕艺班教授石雕基本知识与技艺,拓宽视野,夯实基础。
今年5月份,该校与县雕刻艺术研究会共同承办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县委、县政府主办的2012年惠安县&开成杯&影雕大奖赛活动,并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加评审,来自本县的技术工人、开成雕艺班学生共63人参加本次大赛。首届雕艺班王建波的作品《女明星》、陈贰平的作品《荷花》、陈伟华的作品《周恩来》获得此次大奖赛的新人奖,陈顺兴老师的《新农村》获得了二等奖。
在影雕大赛的闭幕式上,该校还与县新海峡石业艺术公司、惠安国明雕艺园、霞飞影雕有限公司、浩瀚石业雕刻有限公司、福建和祥建设集团等十家雕艺企业代表签署了首届雕艺班学生就业推荐协议,为首届雕艺班的学生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开成职业中专学校培养的雕艺人才,一定可以铁肩扛起传承惠安石雕发展的历史重任。
【】【】【】【收藏】【关闭窗口】
上一篇:下一篇:
············
(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示盛丰建材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输入验证码:
最多输入200字符!
··········
··········
··········
··········带动艺术人才选拔发展
本报讯(记者
近日,由长春文化产业联合会演艺娱乐行业协会、吉林省中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寻找新星宝贝暨光明星工场”活动决赛完美收官。此次比赛以个人和团体为单位报名,分为声乐、器乐、舞蹈和语言表演类等,经过海选,共有9个队伍和个人进入决赛。获得冠军的选手将由中筝集团光明艺校进行全方位个性化打造,并推荐参加CCTV《非常6+1》和《星光大道》的比赛。据中筝集团光明艺校校长王欢介绍,中筝集团斥资50万元自主创建了“光明星工场”项目,就是计划利用选拔舞台带动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的艺术人才选拔发展,解决优秀的艺术人才登台无门的难题。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市艺校37位毕业生被17家单位“疯抢”
哪里都要文艺人才
&&记者 桂斌&&&&杭州艺术学校的老师正琢磨着替明年的人才交流会找个新会场。“今年来的用人单位比去年多了几乎二分之一,毕业生都差点挤不进场。”&&昨天,该校“2011届毕业汇报演出暨人才交流会”在蓓蕾剧场举行——37位毕业生吸引了省内17家用人单位来抢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希望吸引这些学生来校深造的高校。&&瞿许梁是杭州艺术学校03届舞蹈的毕业生,这次他作为嘉兴歌舞团的代表来学校招人,就是想打情感牌。“去年我们没有招到市艺校的学生,今年我们希望能招到至少六个。”他告诉记者,他们团会为外地团员准备单身公寓,这个算挺有吸引力的。但来到人才交流会现场,他的脸上挂上了焦急的表情。&&会场里既有浙歌、杭歌这样的专业院团,也有横店、宋城、金海岸这样的大牌民营文化公司。在自我介绍过程中,每家用人单位说得都很实在,工资待遇、培养计划、出访机会这样的底牌全都和盘托出。随后,在和学生自由交流过程当中,每个用人单位代表都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尽一切可能在这群热门毕业生心中留下更多的印象。&&为什么这些毕业生这么抢手?不止一家用人单位的代表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院团里,有不少市艺校出来的演员,“他们大多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多舞台的经验,基本上算是成型的表演人才了,很让人放心。”&&一位代表还告诉记者一个八卦,《步步惊心》里的“十阿哥”就是市艺校03届舞蹈班的毕业生,“我们希望能找到这样有天赋的苗子”。其实不止是“十阿哥”,还有姚笛、何琢言……市艺校这些年俨然成了一个“明星摇篮”。&&在交流会现场,还有两家“特殊”的单位,邮政局和园文局。邮政局是为了局里的“管乐交响乐团”选乐手,而园文局也要替“艺术团”找演员。他们看重的,就是这些学生可以直接带来节目。&&韩国庆尚大学在世博会上,看到舞蹈班表演的群舞《红件儿》之后,找上门来。去年,有10名毕业生去留学,今年,这所韩国大学希望让一个舞蹈班的学生都过去,“也是看重这批学生能带去那么好的节目”。&&“我们本来今年招生的计划是100名,最后扩招到了180人。”市艺校校长宋家明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因为报名学生中,好的苗子太多;另一方面,则是近几年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对文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毕业生基本上不愁去处。”&&在另一间会议室里,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也在为有意向高考的家长和学生们做咨询,“只要文化课成绩达标,考取艺术类高校不成问题。”
[] [] [] []摘要:目前,全国14所体育院校均设体育艺术专业,体育艺术系(学院)相继成立,但是体育艺术跟其他的专业相比较,仍是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建设与完善。本文探讨了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着重分析了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网络平台建设、特色发展等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培养与职业要求符合,受社会认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同时,为体育院校(系)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路径   “体育表演艺术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艺术表演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应体育生活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文化艺术形式。”随着全国14所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的相继申办,体育艺术系(学院)的相继成立,体育艺术的专业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就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路径,以适应当后社会的职业发展,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本文在探讨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系(学院)的体育表演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为例,探讨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路径,力求打破专业壁垒,构建特色引导,在保证专业主体的同时,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实现体育与艺术的深度兼容与融合,为体育院校其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我国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专业开设现状分析   2001年天津体育学院在全国高等体育院校中率先设置了舞蹈学本科专业,开始探索体育与艺术融合的模式,开启了体育艺术专业的道路;成都体育学院于2004年申报舞蹈学专业,以体育舞蹈和当代舞为方向,此后逐渐形成体育舞蹈、舞蹈、操舞3个基本专业方向。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相继增设了表演专业,上海体育学院设置了舞蹈编导专业,虽然各个体育院校大都开设了体育艺术专业,但在专业方向上各个院校有不同的侧重。目前,全国14所体育院校都已经开设了体育艺术专业(见表1),但是体育艺术专业的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   哈尔滨体育学院2009年设立体育表演专业方向,设置了包括: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中国舞、冰上舞蹈等专项,形成了体舞与艺体教研室、健美操教研室、艺术理论教研室、冰上舞美研究室、花样滑冰教研室等教学组织机构(见图1)。由于地处北方,地理环境多以冰雪为主,结合北方特点,哈尔滨体育学院以舞蹈表演为主要方向,同时创新结合冰上项目,形成具有北方冰雪浓郁特色的冰陆表演专业,是全国唯一冰上与陆地表演相结合的专   1.2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在体育院校开设的众多专业中,以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居多,而表演、舞蹈编导专业则较为少见。虽各专业间具体的培养目标并无明显差异业,走出了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的特色道路。体育艺术系现开设舞蹈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是学院总体发展战略打造“冰陆结合、体艺融合”又一特色专业。从1982年开始,哈尔滨体育学院就开设体育表演的相关课程。通过30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适应北方地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为该专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并先后参加亚冬会、全国冬运会、世界大冬会开闭幕式的表演,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的嘉奖。(见表2),但均体现了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体育艺术人才“体育”与“艺术”兼容与融合的理念与初衷。   然而,在体育艺术人才的实际培养环节,如何实现体育与艺术的功能并行与元素渗透,仍是体育艺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总体发展战略,准确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走“体艺兼容,冰陆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即:把培养具有冰陆能舞、体艺兼容、北方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训练为主体,以科研做支撑,不断地保持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具有较高的体育、艺术实践能力的专门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体育艺术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冰雪强校”目标大环境的熏陶下,培养出的应用型特色人才。   1.3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综观部分院校的主干课程设置,基本为舞蹈基础理论与实践和中国舞、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等项目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见表3)。在舞蹈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熏陶中,使体育项目更加具有艺术特点。   哈尔滨体育学院对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时、学分、主干学科、核心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等都进行了详尽、准确的修订。如图2所示:公共必修课程528学时占总学时的21.43%,专业基础课程264学时占总学时的10.72%,专业课程1256学时占总学时的50.98%,选修课程320学时占总学时的12.99%等,现在专业课程中增加专业必修课程即冰上课程、雪上课程,每周保证4学时的教学,18周,计划并实施两年的教学安排,学时占到总学时数的12%以上,从计划上可以看出对与冰雪专业结合的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突出了体育与艺术舞蹈、表演的融合,另一方面,还依靠了哈尔滨体育学院优越的资源地理优势,使得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人才能够更加与社会需求对接,体现陆上能够跳的好,冰雪上舞的更好,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北方体育艺术专业的特色。   1.4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相关课程的设置与讲授,需要较多的有能力、有见识、有水平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加入进来。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教研室现有专业教师10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均为硕士生导师;讲师及以下职称的7人。另外,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人,在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人。教师分别来自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香港演艺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知名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而天津体育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打造了一支包括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舞蹈艺术家、博士、教授、天津市优秀教师、德艺双馨青年舞蹈家、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援外专家等在内的,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学缘丰富、突出实践的专业师资队伍。更多的艺术类专业教师、演员、编导走进体育院校,加速了体育与艺术的兼容与融合。
  哈尔滨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目前专兼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助教6人(见图3)。   其中,国际级裁判7人,国家级裁判6人,健美操世界冠军1人。46~55岁有6人;36~45岁5人;35岁以下14人(见图4)。总体来看,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但专兼职教师都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   2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分析   2.1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   以“表、教、编、赛”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专业技术课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使内容少而精,专业理论课采取系统化和综合化,使知识结构宽泛而实用,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体育艺术专业的教师大多在自己专业的领域上都较为突出,但是目前是一个融合的趋势,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技能等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旦超出自己专业领域或是涉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师就捉襟见肘,阻碍教学及参赛作品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能在加强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涉猎广泛相关专业的理论、实践知识及技能,就要求广大的教师拓宽视野,不断吸取并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做到专业的融合。   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完成了最初的专业的定型与转型,要求教师要掌握牢固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素质,所以要坚持加快对高层次人才和急缺专业人才、学科教师引进步伐;坚持在职培养和引进并举;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内外信息交流合作,构建优势理论实践体育艺术平台。   2.3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   2.3.1学生评价体育学院多数课程的学生评价是在学期期末的理论考试、术科理论与实践技能考试,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构建更加生动活泼,符合专业特点的学生评价方式。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都安排了作品汇报演出、即时命题作品,以及学期的参赛作品、获奖成品以及社会实践成果等(见表4)。   2.3.2师资评价在以往的教师评价,如职称评价等,大多局限在课堂教学,论文数量,科研等,在此基础上要以学生的能力来检验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艺术专业师资的评价,要评定每学期汇报作品的内容质量,是否具有创新性,参赛作品是否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及在行业间的作品分量都要纳入教师的评聘的硬件指标,这样就促进教师不断的加强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人才的不断提高。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的教师每学期完成冰上和学生各32学时的辅修课程,并能够达到中等的程度,在完成至少两学期的学习后,由学院专家进行考核,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编、导、演、教学、科研的外延领域,真正的为走具有北方特色道路的专业建设在软件上提升实力。个人能力的不断加强,增强理论艺术水平,集教学能力,个人技术能力以及编排能力于一体,打造出具有超强能力带队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   体育艺术专业应该搭建教学互联网教学平台,开设的每一项教学内容,从教师信息、行业影响、教学大纲、课程描述、电子教案、课程录像、历史严格、课程规划、学期作品,以及获奖成品,不断更新问题答疑,各种竞赛计划等,促进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促进,互补长短,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每名教师及学生都设有自己的访问号码,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在线进行课外修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学其它专业,包括相关专业等的课程,为自己的教学、参赛等加重砝码。每学期要求教师定期更新自己的网页,时时刻刻引导教学。   2.5加强专项融合的建设   体育艺术表演包含多个专项,如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啦啦操、中国舞,现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设了具有北方特色的冰上舞蹈,各个项目之前的培养都强调掌握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即通常所说本专项的编、教、演出等,能在各级各类社会所需部门胜任工作,但是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提供的人才不拘一格的人才,社会各级各类表演团体、表演性组织、学校、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与训练编导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建设就不能够局限在单一项目的孤立、盲目的发展上,要博采相关专项的所长,深入发展,与社会需求对接。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参加第二届“金鹤”杯东北地区电视舞蹈大赛的原创作品《寻梦》,就是一种融合艺术表演专业多元素的综合体现,得到中国舞蹈家协会、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多方的认可,获得金奖,为今后的专业建设打下基础,这就是哈尔滨体育学院进行以专业融合为根本的体现。   2.6拓宽“特色”发展的路径   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与艺术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既有共性又相区别,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要想不被艺术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所吞噬,必须拓宽“特色”发展路径。体育艺术专业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是新兴重点专业,由于地处北方,有着优越的地理资源优势,是全国冰雪运动的重点院校。这就为体育艺术专业与冰雪专业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为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体育艺术专业奠定了基础。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将抓住时机,坚持走“冰、陆、雪”结合的创新道路,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体育艺术表演人才。   3结语   全国体育院校已相继开设体育艺术专业,但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体育院校中仍处在探索阶段。体育院校中的艺术专业,应具有体育院校的特色,真正实现体育与艺术的兼容与融合。哈尔滨体育学院地处北方,其独特的地域环境特点,决定其不能够盲目照搬其它院校的模式,应打造全国唯一的“冰陆”结合的品牌专业,提升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的知名度,培养特有的冰雪体育艺术表演人才。而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路径的选择,应重视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专项融合建设,不断拓宽特色发展的路径,以实现体育与艺术的兼容与融合,培养社会需求的体育艺术专门人才。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人才培与文艺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