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轻机枪的轻机枪都是弹匣供弹,没有弹链

您的位置:
中国军队二战中的火力支柱 捷克式轻机枪
发贴人:218.83.55.*发贴时间:【】[]
&& ()&&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 ()&& ()&& ()&& ()&& ()&& ()&& ()&& ()&& ()&& () 一般看过抗战影片的网友,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款武器& 和其他的抗战武器有所不同,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 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该枪是一种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其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 历史& 一战之前,捷克是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奥匈帝国中,捷克的地位非常重要捷克贵族充斥着奥匈帝国的贵族阶层,捷克的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奥地利文化二国程度之亲密,甚至连希特勒在自传中也怒斥奥匈帝国是捷克化的帝国& 当时的捷克军队是奥匈帝国的装备,总体是比较精良的& 但是好景不长,一战中奥匈帝国惨败,哈布斯堡家族彻底衰败,帝国也宣布***捷克也在法国的帮助下脱离了奥匈帝国的控制,宣布独立& 之后捷克很快和英法建立友好的关系,尤其是在大陆上有重要利益关系的法国法国很快对捷克进行全面的援助,其中援助的重点必然是军事援助& 但是法国人很快感觉到了难处,此时捷克刚刚独立不久,由于军事底子薄弱,捷克军队的现有武器五花八门除了大量一战时期遗留的德奥军队的制式装备,还有相当数量的英法援助装备,除了这些装备以外,还有从美国甚至从日本进口的部分步枪和各种弹药,几乎称得上世界军火博览会& 这些武器不但口径各不相同,之间零件无法互用,捷克本国也缺乏这些维护这些武器的相关军工企业捷克军方认为,武器本土化是必然的趋势& 捷克在当时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帮助下,在二十年得时间内建立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其中捷克式轻机枪就是其中得一个经典之作& 在1920年,&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在捷克著名的布拉格军械厂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轻机枪&哈力克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大师,他以自己得天才思维造出一把样枪,取名为布拉格一式这把样枪的特点是和重机枪一样,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供弹当时轻机枪得概念还没有成熟,这种设计也是理解得& 不过捷克国防部对这把机枪并没有太好的影响,也没有过多得重视但是出于他们意外的是,布拉格一式在测试中得成绩和当时著名的白朗宁,麦迪生和维克斯都不相上下,部分性能甚至超过这些已经大名鼎鼎得枪械& 捷克国防部立即要求布拉格军械厂继续在布拉格一式的基础上研发出正式款,哈力克随即在样枪得基础上继续研发& 1923年,&捷克国防部向国内国外军工企业征集&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未来捷克陆军使用,各国得轻机枪都参与了这次竞标& 布拉格一式的改进型布拉格二式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成绩仅次于当时大名鼎鼎的麦迪生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终于研制出了布拉格I-23型轻机枪,&这个型号采用伸缩式枪托,并且迅速更换的枪管,二脚架等功能,已经具备了现代轻机枪的全部要素其性能极为优秀,不但精确,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持续性能,曾经在测试中连续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让各国得枪械大师大为震惊加上又是捷克本土设计,很快被捷克国防部选中,成为捷克军队的制式武器& 不过此时布拉格军械厂的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无力大量生产这款武器,所以&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国营兵工厂&勃诺合作生产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kulomet&praga&vzor&26),&该枪在1926年4月为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大量生产,并且定名为国营勃诺兵工厂26型(zbrojovka&brno&vzor&26&-&zb-26),建成ZB-26& 值得一说得是,由于捷克国内经济并不发达,维持军工企业得正常运作较为困难所以ZB-26除了装备捷克军队以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换取外汇整个三十年代,捷克式一共出口12万挺&,除了出口到中国之外,&还大量出口到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
性能特点& 结构简单&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捷克式是比较复杂的武器,其部件较多,而且部分部件需要较细致的加工& 它比起二战时期苏联的转盘枪和后来轻机枪,结构要复杂的多& 但是,如果从三十年代的眼光来看,捷克式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加工也不需要高深的工艺,只要有相关得详细图纸,一般的受过基本训练的技工利用较少得机器就制造& 最好的例子就是捷克式在中国的大量仿制& 三十年代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工业,能够大量生产的武器也都是简单和容易制造的武器& 八年抗战前,捷克式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超过12万挺(和捷克外销总量相等),其中八年抗战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单单重庆的21兵工厂抗战期间就生产了1万多挺& 不但老蒋的中央军大量仿制,地方军阀控制的军工厂也仿制了不少,甚至抗战时期的***土制兵工厂也仿制过不少& 同时,聪明得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原来结构简单的捷克式的基础上又做了简化,使得其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并且缩短了制造工时,改进了捷克式的一些缺陷,甚至还出现侧面供弹的捷克式&
使用维护方便& 捷克式是非常坚固的武器,即使在激烈的战争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很难损坏,二战期间日军甚至为他们仿造得类似捷克式机枪上安上刺刀,作为拼刺得武器,可见其枪体得坚固& 不容易损坏,自然对维护的要求就要小得多& 而抗战战场的日军歪把子机枪则没有捷克式得这个铁电,它结构复杂,非常容易卡壳或者损坏抗战期间,日军曾经大量使用缴获的捷克式机枪,看来日军和国军对捷克式的满意度都是狠高的& 中国自从&1927年开始仿制和进口捷克式以来,制造时间到抗战时期已经超过十年军工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制造修理该枪的经验和相关人才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或者修理所,&远远超过三十所,至于能够维修的工厂更是十倍于前者连***的敌后游击部队的简陋军工厂也熟练修理该机枪& 至于维护所需的零件,除了中国自己生产的以外,从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中国从捷克进口了大量的零件这些零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尺寸相同,能够满足中国方面得需要& 优秀的性能& 说,捷克式和它的同胞兄弟布伦机枪,在二战中绝对是最为精确的轻机枪& 捷克式具有极为精确的精度,根据当时的国军老兵回忆,捷克式在有效射程内(900米),基本做到瞄准哪儿打到哪儿国军老兵经常进行一些捷克式机枪得比试,一些国军老兵击中数百米外的电线杆上的瓷壶,一枪击落远处得飞鸟由于捷克式得弹道极佳,练成一个出色得射手并不困难& 在东史郎的回忆录中,对捷克式一直心有余悸东史郎的目睹的战友死于捷克式的人数就超过二十人,其中一次对国军占领得一个小山得冲锋中,捷克式一个20发弹夹得,就击毙了数个冲锋得日军士兵东史郎由于及时躲进一个弹坑保住了性命!& 除了精确以外,捷克式还具有令人惊叹的持续性能& 由于捷克式迅速更换枪管,实战中捷克式只要更换枪管就持续不停的& 而且即使持续一二个小时,也很难出现卡壳和炸膛等现象& 和美军不同,美军装备得伯朗宁轻机枪由单兵佩戴,而捷克式为了有效保持火力得延续性,一般有一个射手和一个副手(弹药手)& 实战中,捷克式得弹药日消耗量大约1000发左右而捷克式机枪本身重量有二十斤,射手不可能再携带多少弹药,大量弹药和备用枪管都有副手携带二人机枪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 在东史郎的回忆中,在从上海到南京的一路战斗中,经常彻夜不停的遭遇捷克式的扫射,一般二挺机枪交替就保持持续不断的火力& 这些都是缺乏重武器的国军所需要的在没有重机枪的情况下,捷克式勉强作为重机枪使用& 不错的杀伤力& 捷克式使用7.92MM弹药,该弹药有着非常不错的杀伤力& 实战中,中弹者非死既是重伤,尤其是该枪以二三发连射为主,中弹者基本都是身中数弹,基本做到枪响人倒,中弹部位会是一个大的可怕的伤口,很难治疗& 捷克式的杀伤力比起日军5毫米口径的歪把子机枪要强的太多,日军在实战中吃尽了捷克式的苦头,在一线士兵的强烈不满和要求下,日军很快模仿捷克式其造出了自己的7.7MM口径的96式和99式轻机枪,它的外形基本和捷克式一样,性能则要相差一些它逐步淘汰了莫名其妙的歪把子机枪,成为太平洋上和美军作战的主要武器& 速成的训练& 捷克式的训练十分简单,即使没有受过任何机枪训练的士兵,只需要简单的接受几个小时的指导,就使用该枪作战(当然实际作战效果就比较差了)& 抗战中的桂军川军等士兵都是战前仓促领导捷克式,在短短数日的培训后就上阵杀敌而这些士兵使用机枪的战绩却非常不差,很好的说明了捷克式的特点& 相反,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由于其极为怪异的漏斗式供弹方式,没有受过长练的士兵,根本无法做连发& 在实战中,一个国军机枪手中弹牺牲,很快会有另一个老兵接过机枪继续而日军歪把子机枪手如果中弹毙命,往往无人能够接替他,造成步兵班的火力的大为减弱,这在战斗中是极为致命的& 更换枪管的快捷性& 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捷克式更换枪管的步骤极为简单,&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脱离闭锁的凹槽,&即可向前脱出&之后反操作把新枪管换入,固定即可& 熟练的射手在副手的帮助下,整个步骤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和同类机枪上这个也是极短的& 一般每200发,需要更换一次枪管如果频率??管,使得枪火力中断的时间要短的多& 缺陷& 现在看来,捷克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他的装弹量过小& 二十发直弹夹对于机枪来说显然过小二十发的装弹量就意味着,即使是二三发短点射,七八次点射就会射光弹夹,而更换时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断在激烈得战斗中,作为主力支柱得机枪火力是不能中断得即使必须中断,中断时间也要越短越好& 客观来说,当时各国主力的轻机枪装弹量也并不大美国的伯朗宁是二十发的装弹,德国伞兵的FG42也是二十发,苏联的转盘枪虽然是四十七发装弹,但是枪的重量要重的多,不利用机动作战& 轻机枪的设计思路也并不是长期持续,而是通过短点射和长点射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或者对敌人轻机枪进行压制& 至于持续不断的,或者对集团敌军进行火力压制都是重机枪的事情(水冷式重机枪持续数小时)& 装弹量小在当时也是接受的& 但是由于捷克式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显然过高有经验的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用手榴弹等武器打掉机枪针对这点,有经验的机枪射手经常在还有三四发子弹时,突然更换弹夹,让日军无法估计更换弹夹的时间& 不过作为机枪来说,装弹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英军后期根据捷克式改进的布伦机枪就采用了三十发弯弹夹供弹,火力的持续性强了很多当然,代价是整枪重量大了很多&
采用上方装弹& 主要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我使用过捷克式的改进型布伦机枪& 其瞄准装置不同于一般的枪械,而是斜出枪体的瞄准方式& 虽然并不影响的精确性,但是终究影响了射手的视线& 对于机枪手来说,视线是非常重要得,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得范围& 实战中,机枪的主要威胁除了迫击炮和掷弹筒以外,主要就是对手机枪的压制和隐藏的狙击手& 良好的视线对于轻机枪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的使用& 自从中国二十年***始购买和仿制捷克式以后,捷克式很快成为从中央军到各派军阀的制式装备,中国步兵班中的捷克式都是绝对的火力支柱& 国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捷克式274挺,平均每团60多挺& 而精锐部队,比如中央军部队德械88师,张自忠将军的老虎师&
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整编师装备近700挺捷克式,不过这样的部队在国军中屈指可数& 一般来说,地方杂牌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才有一挺捷克式& 而八路军一般配置还要更差一些& 如此大量得装备并不是偶然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除了自身军工实力极差以外(只能勉强造一些老式步枪和手榴弹),由于军阀混战,还受到西方世界长期的军事制裁和禁运(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故倡议对中国武器与军火禁运,自1919&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达十年之久)& 二战期间的普遍观点是,只有多人操纵的武器才是基层步兵火力的支柱,所谓多人操纵的武器就是重机枪或者通用机枪& 这些机枪使用数百发的弹链或者近百发的弹箱供弹,加上多使用水冷或者气冷,一般持续数个小时在一战中,重机枪有过一天击毙数***的记录(索姆河)在非洲,殖民地几十个警察,使用二挺重机枪击毙了三千祖鲁土著武士火力支柱可见一斑& 而对于中国来说,重机枪是极少的& 当时国军主力师每师平均兵员九千六百人,步枪二千多支,子弹每人二十发,轻重机枪只有六十挺,其中重机枪一般只有不到五挺(一个重机枪连)& 如果是杂牌师或者新编师,甚至连一挺重机枪也没有& 由于武器禁运,步***枪这些通过***走私,重机枪火炮之类国外小的兵工厂无法生产,而大的兵工厂考虑到国际公约,是不会参与走私的& 如果自己制造,当时的中国勉强产生一些步枪和手枪,而对于重机枪等武器的生产,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无能为力的现代作战不同于一战以前,单靠步枪和少量自动手枪形成的火力是根本无法满足实战的需要的& 至于重机枪的机构复杂,与其说是枪,不如说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中国落后的工业是无力大量仿造的& 捷克式轻机枪一诞生,立即就被目光敏锐的中国人发现捷克式的可靠性极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也从容使用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保持的连续性,几乎作为重机枪使用& 而它的价格较低(比重机枪低多了),仿制比较容易,弹药又通用,大量生产,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军队对火力的极端需求&
在实战中,防守时,捷克式是中国步兵班排的绝对火力支柱中国军队有句老话,叫做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捷克式而言,一般的重机枪的扫射,老兵并不在乎,因为是重机枪概略,老兵凭借经验有躲闪的余地但是对于捷克式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无论有多高的军事素质也无法躲闪& 进攻时,捷克式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实战中,机枪还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 它是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 加上捷克式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是完美的武器& 各派军阀和中央军八路军都把其视为珍宝,一把捷克式经常使用很多年,即使枪身和二脚架损坏,也舍不得丢弃& 在抗日战场,由于国军在重武器方面和日军有着天壤之别,几乎说是装备炮兵的西部牛仔和手持弓箭印第安人的战争& 国军虽然也装备少量重机枪,但是日军配有很多步兵炮和掷弹筒等轻型火炮,一般国军的少量重机枪在战斗中很快就会被日军摧毁& 而国军轻便迅速转移阵地的捷克式就成为中国士兵手中的法宝& 在实战中,捷克式在和日军歪把子机枪对射中占尽上风即使是装备差劲的八路军或者国军敌后游击队的捷克式,也让日军十分提防如果不能确定将国军的轻机枪摧毁,日军一般是不会冲锋的,因为如果此时冲锋,会承受重大的伤亡& 可笑的是,日军士兵在实战中,很快认识到捷克式的优势日军基层部队很多士兵都使用缴获的捷克式& 东史郎在日记中,有一次在夜里执勤,由于兵力不足,他们就使用了二挺缴获的捷克式机枪,但是由于国军缴获的战术东史郎班里的士兵不但没有制止国军的夜袭,还误伤了自己的一名士兵(此人还是日军著名大学的学生)
性能指标&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165公厘& 枪身重:9.0公斤& 瞄准基线长:568公厘& 枪管长:602公厘& 来复线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20发& 自动方式:汽退式& 冷却方式:气冷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中国军队二战中的火力支柱 捷克式轻机枪》&&&& 地址: .cn/Article/200705/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二战轻机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