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 one手柄换壳换壳手柄手感好吗?和原装的差距大吗?价格便宜50多。

淘宝入手 XBOX ONE“跟机”手柄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淘宝入手 XBOX ONE“跟机”手柄
不知不觉,北通神鹰已经陪伴卤煮10年时间了,这是卤煮第二款手柄(注意是款不是个),也是截至目前用的时间最长的一款手柄。卤煮的第一个手柄是在电脑城10块大洋买的一杂牌仿PS手柄,带马达但愣是不会震动,网上下万能驱动也试过,无解&本来卤煮就是冲着震动去的,没了震动兴趣锐减,加上手感也不好,所以没用多久就拆着玩了。后来好像是在电脑报、电脑迷之类的杂志上看到北通神鹰的软文,长草了,59元买了个回来。安上驱动第一次在游戏里体验震动的时候,那酸爽~哦不,那舒爽至今难忘啊(当时就有主机的筒靴尽情鄙视我吧)。记得用这手柄玩寂静岭的时候,貌似有个手伸进墙的场景(时间太久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类似的场景)手柄突然震动一下,老子当时大晚上一个人关灯玩的,差点吓尿!以至于后来对恐怖游戏产生了阴影,除了生化危机再没碰过别的。新鲜了一年,后来玩的就少了,2008年的时候,卤煮正谈情说爱,LD当时管的严,游戏不给玩了,手柄就被基友掳去玩实况了,这一玩就是3年。卤煮已经把这手柄忘得一干二净了,结果基友又给买了个新的还我&。没想到一手柄还以旧换新,59元效用最大化了,赚了&。跟LD感情稳固以后,慢慢有了点玩游戏的时间,手柄又开始发挥了作用,下了普通手柄模拟XBOX手柄软件,玩大部分游戏都不用进行按键设置了,震动也完美,安逸~中间基友一直给咱放XBOX 360手柄的毒,说手感如何如何好,都被咱用超常的定力忍住了(我会说我是嫌贵么),再后来……我发现我过门太长的毛病咋就老改不了呢,说半天还没说到重点,不瞎掰持了,说本贴猪脚:一直听说XBOX ONE手柄较360的提升明显,尤其是扳机键力回馈,心水了很久,由于官方PC驱动一直未出就没有下手。一天闲逛的时候发现微软出了,看到的时候正好是发布的第二天,当时想着驱动一出,手柄应该会跟着涨价了吧,此时不买更待何时呢,遂马上。第一次选择的是价格居中的一家,看评价还不错,就下单了一个跟机版(这次选择困难症没犯),到手价格247大洋。为啥没入盒装版呢,淘宝水太深,不抱买到正品盒装的希望呗。(另外一个原因是盒装比跟机贵小一百呢)&店家还有泰坦陨落限定版卖(价格310),不过卤煮对那配色不感冒,觉得太花哨了,一壳子就多几十块觉得不值,还是正儿八经的白色版比较对胃,不过么的卖。第三天到手,经过卤煮鉴定,跟“&| 赞66 评论62 收藏89&”这篇晒单的描述比较类似,不管是不是正品了,暂且当成是组装版吧,反正是有些瑕疵的,具体看图:&跟机版除了黑色袋子没啥包装了(当然快递盒子除外)&到手膜就是这样了,别人退的吧&&蘑菇头附近有斑点&&3缝结合处有落差&右握把背面缝比较大&&&&&&&&&目前PC无线接收器还没出,手柄只能用Micro USB数据线连电脑玩,不用装电池。手柄一插上,驱动人生就提示安装驱动,本来还想着到官方下载呢,这下倒省事了,系统WIN 8.1 64,安装很顺利,没有碰到其他网友需要打完微软更新补丁才能安装的问题。驱动安装好后,以后每次插入,手柄都会震动一下。玩了一晚上看门狗,完美识别,传说中的扳机键力反馈木有~~~失望啊,微软这驱动出的有点敷衍啊,话说这可是我最期望的啊,好在摇杆和扳机键手感较神鹰来说提升非常明显,手柄握感提升更是明显,玩一晚上没有手背疼的感觉,而用神鹰一晚上就会有疼的感觉,人体工学设计不错,微软的1亿元研发费用没有完全白花。非对称式摇杆很适合目前的游戏,毕竟现在大部分游戏都是左摇杆用的多,放在上面距离拇指近,省力。LB、RB键是微动式的,有网友反映不好按,其实是方法不对,不是用指肚按,应该是食指第二个关节处用力,很轻松的。至于十字键和ABXY键,没多少惊喜的地方,很一般,不比神鹰强。驱动原因,西瓜键没作用。第一次买的手柄由于瑕疵有点明显,所以第二天就退货了(退货时已经小涨了点)。在当时淘宝综合排序第二的店里(现在已经不是第二了)又入手了一个,比第一个贵了几块钱,三天后到手,品相比第一个好多了。手感上没啥区别。&&&&&最后来个与北通神鹰的合照优点上面已经提到了,最后说点缺点吧,希望能给准备入手的筒靴一点帮助:跟上面提到的晒单里说的一样,手柄缝隙处不圆润,用指肚摩擦稍微有点点割手的感觉,不过握的时候没太大感觉,问题不大。左边蘑菇头有点松,蘑菇头离近看有分模线,个人认为不是太明显。第二个到手的手柄,电池仓贴纸有点歪。最要命的,目前的驱动还不支持扳机键力反馈,实际使用上跟XBOX 360手柄就没太大区别了。目前淘宝 XBOX 360 手柄和XBOX ONE 手柄差价不是太大,且XBOX ONE 手柄确实还是有提升的,还有XBOX ONE 手柄出来的晚,没到翻新满天飞的地步,入手时机较好,综合来说值得购入。对于卤煮这种懒癌晚期患者来说,晒个单简直要了命了,小编还手下留情啊~~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5)
赞14评论16
赞10评论15
赞123评论152
赞57评论127
赞28评论40
赞960评论376
赞866评论405
赞983评论330
赞884评论890
赞1156评论926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耍起来爽不爽?XBOX ONE手柄拆解+评测
本文来自网友分享在最数码论坛的文章:  小歪我木有家用机,是纯PC党,在次世代家用机出来的时候也是蛮向往的,但是家用机没玩过FPS游戏,不知道手感如何,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一直没入r(s_t)q。没记错是6月初windows平台的手柄驱动泄露,于是我又蠢蠢欲动了,先入个手柄,再考虑家用机。  回到正题,这篇帖子实际内容为手柄的拆解、PC试玩和手感描述,由于字太多,标贴就偷懒了。这个手柄是在淘宝买的散货,来源是东莞代工厂,至于怎么流出的,小歪也是一知半解,有大神知道的,麻烦给予解释。和正式版盒装没啥差别,作为实用党,果断入了。自己之前也买了泰坦天降(我觉得叫天降泰坦好听点),于是狠狠心入了个泰坦版的。到手之后发现和正式版的外观有区别,手柄底部竟然不是白色的,问老板,得到的回复竟然说这批是工程版的,尼玛手柄也有ES版的?算了,不影响整体美观就好。  本文分三部分  Part1是外观展示及手柄接驳PC的介绍及游戏试玩展示;  Part2是手柄的手感介绍;  Part3部分是手柄的拆解  (为什么我把拆解这么关键的部分放最后呢,因为大家对于手柄的最直观感觉是外观,手感和实用性,拆解是相对面向DIY意识和好奇心强烈的玩家的)  Part1:  正视图,卡酷伊吧,正脸和原装的完全一样  和泰坦天降来个合照  背面就露出马脚了,原装背面是白色的  打开后盖就是电池仓  按键并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的,据说这是为了提高手感  全新设计的摇杆蘑菇头  左侧握把  按键区  后侧握把  如果你眼力够好,可以看出手柄的左右握把是非对称的,左边的长一点,肥一点  XBOX手柄扳机的手感还是一如既往的棒,LT和RT键后面各有一个小的马达  Home键上的LED灯是整个手柄最受诟病的,不过我蛮喜欢白色的  手柄前面是与主机接驳的适配按钮还有Micro&USB接口  手柄底部的是连接埠  由于微软还未发布PC的无线接驳设备,那么只能通过手机数据线连接了。底部附赠PC驱动  数据线连上手柄后先验证下手柄真假(现在国内还木有能造假的  驱动识别正常  控制面板里也有显示,不过没有详细的名字  右键查看下控制器设置  控制器设置里显示的是XBOX&ONE手柄  按键设置没有任何问题  先试试最近玩的最多的《火影:究极风暴3》  控制里自动设定好了  进去游戏也是完美识别  各种操作灵活,摇杆灵敏度很合适  再是《超级房车赛:起点2》不用设置,直接识别,这个就是微软自家手柄的优势,三方的罗技F710只有少数游戏是对其做了按键预设,每次游戏都得键盘进行设置r(s_t)q挺麻烦的  《极品飞车14》依旧没问题,而且操作手感比键盘好很多很多  《极品飞车15》手柄也没问题,但是你会发现,手柄会有游戏加成!!!从刚进游戏的第一次测试圈就能感觉到,游戏对手柄的适配度超级高,什么刹车线,过弯判定都比键盘要好,全赛道弯道ALL&GREEN变的容易多了!!!  《男朋友3》说实话,这个是我买微软手柄的另一个理由,为了体验FPS游戏  从第一关玩起,尼玛,完全就反映不过来,各种准星对不上目标[晕倒],玩的晕头转向的,真是佩服那些家用机用户,你们是怎么适应的?!!!  Part2:  &&OK,现在我们来谈论最重要的手感&&&&&&&咳咳,我相信很多PC玩家其实也想有个手柄可以用来玩ACT(动作)&、AVG(冒险)、RAC(竞速)和FTG(格斗)这类游戏。我们已经厌烦了单一体验的键盘和鼠标,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的体验,而手柄正好符合了玩家的这一要求。  手柄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握在手中,手指并不会感到疲劳,并能有效杜绝鼠标手(因人而异)。再者手柄的L1、2和R1、2按键配合方向键和功能键可以实现很多组合键的设计,这一点上要比键盘的组合键更加快捷与方便,最重要的是手柄与生俱来的震动功能,让玩家体会到更强的游戏真实感,这些是键鼠玩家无法感受到的。  微软方面号称花费高达一亿美刀用来研发设计XBOX&ONE手柄,手柄整体外形依旧是延续XBOX&360的设计,对40多处细节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手柄的启动按钮被移植到手柄的最上方,开始键也被&Menu&菜单暂停键所取代,常用的后退键变成了&View&窗口切换键,ABXY键的配色变成了黑底,字体也大的多了,后背的电池仓取消了,变成了内嵌式的。肩键和扳机变的更大更贴合手指,遥感的蘑菇头也变的更高,更小了。  对于手感来说,最重要的是遥感、扳机和ABXY键对此的改进微软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摇杆的蘑菇头是全新设计的,四周是菱形的防滑纹,中间是凹陷式设计,并且高度比XBOX&360更高、更小,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游戏中操作的精准度,实际操作中也确实如此。摇杆的阻尼恰到好处,不是特别灵活的那种,也不是很死,使用起来更轻松,更准确。  扳机键被重新设计,外形更大、更突出,扳机的按压力度也变得更小,让RAC游戏中的轻踩油门/刹车的反馈变的更准确。  由于手柄的整体外形变得更倾斜,ABXY键外形也相应的为此改变了。手感完全靠导电胶来体现,不过这个真不敢恭维,按压力度略高,直上直下的,按下去疙瘩疙瘩的声响挺大,有种摸惯了薄膜键盘再去体验机械键盘的感觉。  LB/RB个人觉得设计的很失败,按键很硬,通过上面的拆解图可以看出,是通过杠杆原理来激发手柄中央的微动,微软键程不深,但是按键的力度会比较大,高于欧姆龙的国产白点,估计也是因人而异,小歪我是很讨厌这种手感,肩键应该更软更细腻一点。  十字键的手感也比较生硬(除了扳机和摇杆以外,所以的按键都很生硬),不过按压和回弹的手感不错。这都得益于十字键下部的弹性垫片,不过这玩意是金属材质的,按压次数过多导致金属疲劳,带来手感下降是在所难免的r(s_t)q  手柄罕见的采用了4个马达,其中两个在扳机内,另两个在握把内。扳机处的马达很小,用于轻微的反馈震动。握把处的马达沿用了XBOX&360手柄的设计,左大右小,同时震动时带来的左右手手感是不同的。有一点很赞的是,手柄的马达灵敏度很高,游戏中细微的动作都会带来手柄的震动,甚至可以做到1S这种很短的震动,所以整个游戏过程手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震动当中。  最后再来说下手柄的材质,手柄的上部外壳和底部外壳并不是同一种材质(也有可能是我的版本不同)。二者都是简单的塑料材质,不过上部外壳摸上去更光滑一点,磨砂手感没底部那么强烈。不过感觉都是普通的ABS塑料,并没有什么特殊涂层并没有太多的讲究。  有一点,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注意到:手柄的左右握把其实是非对称的,左边的宽一点,长一点。这里是考虑到左侧的摇杆在上部,按键区在下部而特意设计的。这也是微软手柄和索尼手柄最大的布局差别,因此也带来了二者独一无二的抓握手感。  XBOX&ONE的手柄手感类似于360的,但是要越与后者(毕竟有40多处的改进和创新)。手柄整体偏大,小手用户会略为苦恼,并且握把肥厚,虽然贴合度很高,但是仍旧不适宜3小时以上这种长时间抓握;手柄的按键区手感偏硬,十字键回弹手感不错,ABXY键则是直上直下的手感;摇杆阻尼合适,精准度很高,使用更加轻松;扳机手感一级棒!!按压力度很合适,回弹干脆,不肉;四个内置马达保证了游戏过程中手柄精准的震动反馈。  Part3:  开始拆解了  其实最主要的工具是中间这个特殊螺丝刀  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列位看官请仔细看,六角的中间是有孔的  对应的内六角有孔螺丝  先把两个握把的后盖拆开(由于一个人在家,拍照不便,此步骤省略)里面的螺丝就暴露出来了  事先做过功课,知道标签贴后面有螺丝  用吹风机把贴纸吹热,这样就容易解开了  取下所有螺丝就可以把最外面的外壳取下了  整体如图所示  拿着主体我们继续拆  PS:这里的飞线原装的也是如此,包括那个双面胶亦是  这张图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左右握把的区别了,连马达都不一样大  全新的十字按键,底部是弹性的钢圈(应该能这么称呼吧  扳机键  扳机的回弹全凭转轴上的弹簧,别小看了这个弹簧,扳机无论是按下还是回弹,手感都是非常棒的  这是按下后的状态  肩键和适配按钮所对应的微动  下面开始拆PCB板  要想拆下PCB板,必须把右下角的蘑菇头取下  摇杆  最下层PCB板  这个是最核心的芯片,只有微软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为啥还没出山寨手柄的原因  飞思卡尔&SCKL&26Z128LL4&官网上也查不到详细资料,不过应该是传感器之类的  ABXY键下面的薄膜按键  最中间的就是Home键的LED  肩键的微动  R91电感  4R7电感  XBOX&ONE的蘑菇头手感是相当不错的,相对XBOX&360增加了菱形防滑纹,并且更小,中间是内凹设计,为了增加控制的精确度  按键区内部的导电胶  解开导电胶就是按键  4颗按键  从侧面看,可以看出四颗按键的高度及倾斜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是为了更好的贴合手柄的弧度外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感最好的手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