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代表一定st海润2017会退市吗吗

退市风险警示知识普及退市风险警示不意味着一定退市。先ST,也有可能重组,被借壳等_ST运盛(600767)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退市风险警示知识普及退市风险警示不意味着一定退市。先ST,也有可能重组,被借壳等
退市风险警示知识普及退市风险警示不意味着一定退市。先ST,也有可能重组,被借壳等。所为乌鸡变凤凰。蓝润明着增持8.4亿,暗处增持超2亿,而且每天都打压,不让股价给,发个退市公告再打压增持,还没有到ST,能退市吗?大家知道亏损,所以才有蓝润公司进入,不让增发,蓝润公司要明着进入了,今天先跌,后仰。
好像有道理
别天真,不要做阿Q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ST烯碳成首只“非标”退市股 _ 东方财富网
*ST烯碳成首只“非标”退市股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听证会后(000511)被强制退市的命运最终仍未能改变。5月28日晚间,深交所正式宣布*ST烯碳终止上市。*ST烯碳成为继、之后,2018年的第三只退市股,同时也是今年首只被强制退市的股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ST烯碳还成为了A股首只被审计机构出示非标准意见的退市股。  5月28日晚间,据深交所官网消息显示,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14.4.2条的规定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于日作出*ST烯碳终止上市的决定。  *ST烯碳于1993年5月登陆深交所,在A股市场走过近16个年头之后,*ST烯碳的A股之旅即将终结。因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3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ST烯碳自日起暂停上市。据*ST烯碳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在2017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24.12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714.96万元,同比增长116.27%,期间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约为9663.94万元。  单从上述财务指标来看,*ST烯碳似乎已经脱离被终止上市的风险。不过,*ST烯碳2017年财务会计报告被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中兴华”)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知名财经评论人布娜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说明会计师认为错报影响重大且广泛地影响了报表的各个科目,即是常说的从广泛性上影响了投资者对会计报表的判断”。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的第14.4.1条规定,在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显然,*ST烯碳属于规定中的应终止上市情形。  *ST烯碳为了避免退市曾做过努力。5月15日,*ST烯碳曾提出听证申请。5月24日,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ST烯碳终止上市听证会。彼时,听证当事人从公司历史沿革、公司在股票暂停上市期间开展的工作等方面向听证委员作了阐述,并表示公司已知悉其明确触及《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应终止上市情形,但希望考虑公司实际情况,给予公司一定的整改时间。  期间,参与听证的委员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独立董事对公司2017年年报签署弃权意见的原因、适用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应终止上市情形等进行了询问,听证当事人对深交所工作人员作了回应和解释。不过,*ST烯碳最终未能摆脱被终止上市的命运。  据了解,*ST烯碳将自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30个交易日,证券简称将变更为“烯碳退”,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深交所表示,退市整理期是为退市公司投资者提供必要交易机会,尽量释放风险为目的而作出的交易安排,投资者应高度关注即将摘牌公司的投资风险,切莫随意买入。根据相关规则,*ST烯碳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的45个交易日内,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挂牌转让。  5月28日晚间,*ST烯碳发布公告称,由于工作变动原因,公司董事长黄远成于近日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同时一并辞去担任的公司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责任编辑:DF305)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今年,6家公司被“ST”!会被退市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新三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进入年报时间后,新三板中有些公司在股转系统不一样的“紧箍”下,被ST的“帽子”加顶。数据显示,目前有6家公司遭遇年报大考“不及格”,新成为ST的一员。  6公司被“ST”  3月28日,山东巨环(830967)宣布摘得2016年的首顶ST“帽子”;逸尚信息(834485)紧随其后,于3月31日表示会从4月1日起实行风险警示;这之后,万象娱通(834161)、源渤科技(430734)、桦清股份(430232)也相继进入ST阵营,就连春秋鸿(831051),也不幸于4月7日被实行风险警示。  据数据显示,实际上从2014年5月以来,新三板市场中被实施了ST的公司本不算多,共计14次,涉及13家公司,而2016年截至目前就占了其中的6席。但目前留在新三板中的ST公司则剩下12家,因为这14家中有2家公司撤销了ST的“帽子”,分别为鼎讯互动(430173)和津伦股份(430197),两者被实施ST的日期分别为日和日,撤销时间分别为日和日。而ST桦清(430232)是在日被实施了ST后,原本在日有过撤销的记录,但郁闷的是,在今年4月1日,该公司再度戴上了ST的“帽子”。  新三板如何被“ST”  那么,新三板公司要怎样才会被ST呢?  挂牌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对股票转让实行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加注标识并公告:  (一)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三)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2008年12月,新三板上的首家ST企业“ST羊业”,其原法定代表人因虚报注册资本罪受到刑事判决。随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停止,主要资产损失严重,资金链断裂,公司员工全部解散。截止到被摘牌前夕,ST羊业仍然无法恢复正常运营,连续7年不能披露年度报告,最后落得被摘牌的下场。  不过话说回来,新三板六千多家公司,也就十来只股票戴过帽子,看着似乎占比很小。事实上,有很多新三板公司尽管还没达到资不抵债的地步,目前债务占比也已经高企。  被戴上了ST的企业也不要灰心,如果净资产转亏为盈或者之前被认定为“ST”的事项得到改善等还是可以摘掉ST的帽子的。和A股ST的条件相比,新三板上的算是宽松许多。有前辈“ST复娱”指引了一条光明之路,被戴上“ST”帽子的企业也不用过于灰心。  新三板急需退市制度  新三板市场被寄望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与正宗的纳斯达克相比,新三板要走的路还很长远,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引进,退市制度就是其一重要的一项。  根据日实施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新三板对终止挂牌有明确规定,对挂牌公司出现六种情形的将被终止挂牌。但就目前来看,新三板的退市制度并不明确,更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挂牌公司只上不退,必然会产生业绩连年不达标、恶意圈钱、恶性借壳、寻租等违法违规行为。  参照国外成熟证券交易市场,一般上市公司年退市率约为2%-10%,而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则有8%的公司退市,或自愿退市进行私有化,或因常年亏损或违法违规而强制退市,但大多是因为破产清算或者是流动性不足被强制退市。  此外,新三板退市制度还应汲取A股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新三板市场的自身特点,未雨绸缪,统筹规划,探索实行注册制和分层制度下的多元化退市机制,率先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零容忍”。  推出新三板退市制度宜早不宜迟,而且必须是主动退市与被动退市双管齐下,同时,对退市机制设立多元化的退市指标,如财务指标、业绩考核、交易情况、公司治理等方面,套上退市的紧箍咒。随着挂牌企业数量剧增,退市制度越晚实施,实行的压力就会越大,牵涉的面就会越广,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将更大!(投资新三板综合新三板资本圈(ID:xsbcccom)、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挖贝网、证券时报)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投资新三板
(责任编辑: 李士英)
分享文章到
财经新闻 你总比别人先知道为什么说*ST博元一定不会退市!
根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3月27日通报,由于博元投资涉嫌信披重大违规等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中国证监会已于3月26日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随后,上交所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及《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自3月31日起,依法对博元投资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更为“*ST博元”。
*ST博元因此成为2014年新版退市制度发布后两市首家因重大违法行为而进入退市程序的公司。
  根据安排,*ST博元股票将在风险警示板交易满30个交易日后被依法暂停上市。而从3月31日以来*ST博元的走势看,前7个交易日,该股毫无悬念出现“一”字跌停。但第8个交易日(即4月10日),该股风云突变,虽然一开盘股价仍然被巨量抛盘钉死在跌停板4.98元上,直至午后13时54分,超过50万手的巨量买单从天而降,横扫*ST博元的跌停封单。随后,上交所宣布,因交易出现异常波动,决定自13时55分开始暂停*ST博元交易一个小时。然而,14点55分恢复交易后,*ST博元立即被7万手买单打上涨停5.5元,至收盘涨停板上封单有436万股。当日,*ST博元共成交69.31万手,成交金额高达3.49亿元,换手率为36.42%。次日,该股再次出现盘中异动,并再次遭到上交所临时停牌,当天该股换手率高达34.99%,全天成交3.58亿元。
  作为一家涉嫌重大违法行为而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的公司,*ST博元在两个交易日的换手率累计高达71%,这种异动确实非同寻常。这一方面暴露出A股市场的投机性。因为在A股市场,一些黑天鹅股票在经过连续数个跌停后,常常会被一些投机炒作资金所相中,其走势就如同4月10日*ST博元的走势一般。就这种投机炒作来说,*ST博元只不过是在步一些黑天鹅股票的后尘而已。
  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ST博元股价的异动是对新版退市制度的一种拷问。去年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制度。*ST博元也就是依据《若干意见》而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的。但*ST博元股票交易的异动表明,一些投机炒作者对《若干意见》能否真正让*ST博元股票强制退市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从以前退市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退市制度有名无实,一些本该退市的公司成了股市里的“不死鸟”,所以每当这类股票在暂停上市之前,投机者都敢于大胆买进。而最终的情况表明,这些投机炒作者的买进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这些投机炒作者最终都获得了丰厚的盈利。*ST博元股价的异动,不排除投机炒作者认为这样的“不死鸟”故事还会在*ST博元的身上重演。
  而从《若干意见》的内容来看,并不排除*ST博元成为“不死鸟”的可能。根据强制退市制度的规定,即便在上交所对*ST博元作出暂停上市决定这后,对*ST博元终止上市的决定还必须等到上交所在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决定之日起届满12个月前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而在此期间,*ST博元如果全面纠正违法行为、及时撤换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妥善安排,那么该公司可以向上交所申请恢复上市。既然有这些的规定,除非*ST博元有意选择退市这条死亡之路,不然,该公司完全可以对照规定来全面纠正违法行为等。而一旦*ST博元按规定纠正了违法行为等,那么*ST博元申请恢复上市就是题中之义。如此一来,上交所又有什么理由来阻止*ST博元恢复上市呢?更何况目前*ST博元还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宜,一旦重大重组事宜获得成功,而公司股票又恢复上市,*ST博元股价岂有不暴涨之理?这也许就是一些投资者敢于买进*ST博元股票,并导致股票交易异常的重要原因所在。
  所以,*ST博元股价异动是对新版退市制度的一种拷问。应该说,新版退市制度在对重大违法公司的退市处理问题上,确立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对因重大违法行为导致强制退市公司,取消暂停上市处理,而直接“斩立决”,直接进入终止上市阶段,那么,*ST博元股价异动就不可能再出现了。也正因如此,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有必要作出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严退市新政的无奈:ST前缀意味着机会还是陷阱?|上市公司|投资者|净资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span
  面对那些财务极端异常的上市公司,“退市新政”又多少显得无奈。
  桂浩明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新政”自实施以来,已经有三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市场对此普遍予以赞同,但也有舆论认为,一年多来就三家公司退市,这个数量实在太少,很难有效发挥震慑绩差公司以及违规公司的作用。
  事实上,在沪深股市中确实有一批公司,长期经营不善、资产质量极其糟糕,但就是凭借着对一些财务指标的利用,得以保住上市的资格,继续混迹于股市之中,不但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不稳定因素。
  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譬如在今年上半年有5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500万元,其中最少的仅24万元。稍微有点财务常识的投资者都知道,如此之少的主营收入,客观上是表明相关公司不但几乎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基本上也不具备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如果这样的公司还是公众公司,它又能拿什么来对广大股东负责任呢?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如果年营业收入持续低于1000万元,将构成退市条件。但问题在于,有些这类主营收入很低的公司,每到下半年,总会采取一些措施,搞成几笔数量恰到好处的交易,结果就把主营收入指标给做上去了。于是,相应的退市政策也就奈何不了它们。投资者不妨留意一下,上述那5家半年主营收入不到500万元的上市公司,下半年会如何“保壳”?
  再譬如,同样是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有4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不足1亿元,其中最少的一家只有0.49亿元。这么少的资产,又怎么去支撑一家上市公司呢?比这种情况更为糟糕的是,还有11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为负值,也就是已经资不抵债,其中最低的一家每股净资产为-0.76元。另外,还有超过120家上市公司,其未分配利润大于总股本,也就是净资产小于股票面值,其中差距最大的一家,每股未分配利润为-5.56元。显然,投资者都很清楚,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如果仅仅靠日常的营业收入,它们是不可能把资产做到作为上市公司应有的正常水平,也难以实现净资产的由负变正,更难以达到未分配利润消除负值的目标。以上这些,都是作为对一家正常运行的企业最基本的财务要求。而作为上市公司,在股票发行时往往会获得溢价收入,并导致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而如今有的却落到这种地步,的确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说白了,这些公司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资产。
  但问题同样在于,仅仅因为这样的财务指标,监管部门只能给它们的股票名称前加上ST的前缀,以提示它们存在“财务异常”的情况,却没有办法因此而让它们直接退市。然而这样的公司仍然能够上市交易,这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带来了盈利机会,还是布下了投资陷阱?
  话说回来,被称为“退市新政”的现行退市政策,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国际标准来看,应该说都是很严格的。但是,面对那些财务极端异常的上市公司,它又多少显得无奈。可谓是曾经遇到过业绩很差的上市公司,但没有想到会遇到业绩这样差的上市公司。但是,既然遇上了,那么就只能承认制度的不够完善,并且要进一步下功夫,通过相应的政策修订,以更加严格的制度安排,堵住各种各样的漏洞。
  其实,上市公司因为业绩差等原因被强制退市,对市场并不是一件坏事,尽管这样做对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带来损失。但是,对于那些缺乏正常经营能力,财务风险极大的上市公司,仍然留在市场上,对证券市场乃至对投资者来说,风险不是更大吗?怎样让这样的上市公司退市,是业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者系证券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t退市会血本无归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