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造旅游村寨 资金方面找那个部门预算结余资金以及帮助和支持

当前位置:
携手共奔小康路 ——浙江省统战系统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纪实
来源:赵句宝 王幼君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 &&“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注扶贫事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要把13亿人民全部带入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任务的在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居住的贫困地区。我省有40万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生活在浙江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浙南、西南山区。畲族是浙江主要的少数民族,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就坐落在浙南的秀山丽水中,而在杭州、温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市分布着18个畲族乡(镇),涉及9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带来人口流动,我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现已达121.5万。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是浙江发展的攻坚战,更是各民族携手共进迈向小康的必由之路。从2000年出台《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到201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若干意见》,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精心筹谋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蓝图。而伴随着这张蓝图,全省统战系统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也已悄然走过第8个年头。
& & 集结全省统战之力持续8年倾情帮扶
& & 2008年至2012年,全省统战系统开展了第一轮少数民族群众低收入帮扶行动,通过实施“百名民主党派成员联系百村”、“百家民营企业帮扶百村”、“百名华侨华人帮助百村”三个双百工程,着重对部分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进行帮扶。五年间,全省统战系统共结对115个收入最低的民族村,实施帮扶项目323个,落实帮扶资金2692.92万元,引进人才282名,引进技术45项,举办各类培训班214期,培训10726人次,组织劳务输出3634次,资助群众3066人计125.01万元,取得了一定成效。五年的帮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基本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年收入不低于本区域农民收入的既定目标。与此同时,浙江省少数民族群众人均年收入也从2007年的3711元增至2013年的8739元,竖向对比成效明显,但是从横向对比来看,收入水平仍只占到全省农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
& &&基于这样的现实,2013年7月,浙江省统战系统启动新一轮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帮扶行动计划。计划从2013年至2017年,再次动员全省统战资源,筹集帮扶资金,以项目、科技、医疗、培训、助困和组织劳务输出等多种帮扶形式,对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和集体收入较低的100个民族村进行结对帮扶,每村每年落实不少于10万元的帮扶资金。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均收入达到所在市、县的平均水平,或年度增幅高于全省。
& & 壮大畲乡集体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增收
& &&如今,在松阳县板桥畲族乡的山间,漫山的梯田栽满青青茶树,这里的万亩油茶、千亩茶叶已成为畲民增收的一大来源;在大毛科村,山区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旅游产业渐次花开,给畲乡的绿色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还有潘山村270亩的香榧和白枇杷种植园,后塘村150亩的蓝莓种植示范园,村头村530亩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地……松阳山区畲族群众发家致富的路子拓宽了,这是杭州、绍兴两地统战系统近年来长期合力进行“产业培植”结出的帮扶硕果。目前,松阳县的10个少数民族结对村已落实帮扶项目20个,获帮扶资金135万,项目资金620万。
& &&此外,宁波市市县两级联动,在结对的丽水市莲都区和云和县10个民族村,建立起饮水工程、文化礼堂、特色旅游等帮扶项目,并积极筹措资金为后续发展注入动力。嘉兴各县市区两年来与金华武义县的3个民族村实行轮流结对帮扶。湖州、舟山等统战部门深入结对民族村开展调研、制定发展规划,为结对民族村送资金、送技术、送项目等。全省各地市统战系统广泛动员力量,凝聚合力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增收。
& &&在第一轮帮扶行动中,各地统战部门投入的资金和项目主要是用来开展种养业、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以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二轮帮扶则更注重农户增收,切实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利益和实惠。少数民族群众多处边远山区,尤其老人和妇女劳动技术和能力有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闲置劳动力,给低收入群众增加收益,当地统战干部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 &&在衢州龙游县沐尘畲族乡,如今有不少畲族的妇女、老人围坐在家门口,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加工着简单的手工艺品。当地老太太笑着说:“一个月能挣八九百块钱,等于是多了个儿子。”近年来,衢州当地统战、民宗部门联系企业从义乌等发达地区引进简单易学、
不受时间限制的来料加工项目,联合妇联、农办等部门引导和培养当地村“两委”干部、返乡青年等参加农民培训,成为来料加工经纪人,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在衢州的49个少数民族村已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60人,有从业人员3766人,去年就发放了来料加工劳务费4975余万元,占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年收入的25%。
& &&帮扶行动不仅是出钱出力,更要做有心人,想方设法为少数民族群众找寻机会拓宽增收路子。第二轮帮扶行动开展以来,全省结对帮扶的100个低收入少数民族村中,三分之一已引导开展来料加工,数百少数民族群众从中受益。
& & 因地制宜对口帮扶产业引领提质增效
& &&要保证农户长期增收,更需要找到一条能长效增收的“生财之道”。因此,省统战系统结对帮扶行动在项目投入上也更加注重结合当地实际,在专业帮扶、产业提升上做文章。
& &&金华兰溪市诸葛镇的横畈村是个具有传统中草药种植历史的民族村,村中畲民居多,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又缺乏资金和先进种植技术,中草药种植和经营一直未成规模。2008年,农工党省委会确定结对这个当时年人均收入仅2805元的民族村。
& &&结对后,生物技术、医药、环境科学、农业技术等领域的农工党专家集结成帮扶小组,专家们深入乡间开展调研,并制定横畈村5年帮扶计划。要确保村民稳增收,关键是抓支柱产业。帮扶小组在横畈村规划100亩土地建立“百草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从育种、引种、补苗到推广种植,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种植技艺和经验,一支懂技术的草药种植队伍在农户中逐渐建起来了。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百草园”中的木芙蓉、白术、元胡等中药材陆续收成,种植面积现已扩至600亩。为把中草药变成农户手中实打实的收益,农工党省委会又联系会员企业来横畈村实地考察、开拓销售渠道,“你们的药材很地道,这些中草药我们全部收购了。”制药企业负责人的话给种植户吃了定心丸,依靠中草药种植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农工党专家团队的深入帮扶给横畈村村民铺就了中草药产业化经营、产销一条龙的发展道路,也给各地有效开展少数民族村结对帮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 &&山区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多是靠上级民族政策和项目扶持,省委统战部结对帮扶的龙游县沐尘乡社里村就是个典型的“空壳村”。2010年年初,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宗委争取60万资金在沐尘乡社里村投建湖羊养殖基地,建成3年内平均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参与养殖的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4200元。湖羊养殖的帮扶成效渐现,但考虑到养殖对环境污染的成本日增,帮扶行动也相应进入优化转型、提升质效阶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特色旅游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也是转型发展的绿色通道。结对帮扶五年来,社里村已到位资金170万,低收入农户从原来130户降到26户,村集体年收入也增至42万。原来的“空壳村”逐渐积累起“造血循环”的建设资金,进一步支持了村里和下山移民脱贫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沐尘乡社里村也多出不少村民的闲置房,省委统战部与当地统战部门结合全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整体行动,今年已着手改造乡村闲置房,提升传统民宿、农家乐,打造特色旅游村寨,同时牵线旅游公司帮助开展线路规划、游客招揽并争取投资和开发。
& &&发展乡村旅游首要是打响品牌,今年社里村除了老牌节目“三月三”畲族歌会,还增加了“六月六”赏花游,国庆赏桂活动也在接下来的安排中,乡村旅游发展启动并逐步上轨。畲乡社里正积极按照“三A”级标准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把畲寨的节庆、民俗、文化推广塑造成特色品牌,用山水民情打造绿色经济。
& &&此外,在今年7月15日省委统战部召开的“新一轮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帮扶工作推进会上,明确下一阶段将把“互联网+”带到民族村。在有条件的民族村试水建设淘宝村,整合利用电商资源,通过网商培育和专业营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出售茶叶、菌菇、竹笋等山货以及民族特色工艺品,带动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民族村寨风光秀丽,绿水青山融合畲家风情是当地得天独厚的财富。下一阶段,帮扶工作将着重优化引领,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好这好山好水好风光,把山里的农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吸引八方游客来民族村感受畲乡魅力。
下乡送暖民族同心
村干帮带共建小康
& &&新一轮帮扶实施两年以来,针对100个低收入民族村共确定帮扶项目238个,已到位帮扶资金1435.26万元(其中32.74万用于慰问困难群众),达成意向的帮扶资金150余万元。而在这些帮扶逐步深入的同时,统战成员们也与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大张坑村位于浙闽交界的群山深处,这里虽然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每年雨季来临时,山村必受雨涝之灾,“防洪水、排涝水”的任务艰巨。2012年11月,民进浙江省委会联合浙江民进企业家协会与大张坑村建立了帮扶联系。在半年多时间里,民进省委会领导与企业家会员多次深入山区,开展帮扶调研、了解乡民需求,并将村防汛排涝工程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民进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曹兴强时刻关注工程进展,建设期间每月必到大张坑村实地查看建设情况,并看望慰问少数民族群众。2013年5月,大张坑村终于迎来防汛排涝工程的揭幕建成仪式,畲乡百姓为此特别立碑纪念,以感谢民进会员的帮助。
& &&而在去年1月初,曹兴强作为绍兴民进会员,又一同参与了绍兴市统战部门赴松阳县象溪镇开展的“送医药、送科技、送文艺”三下乡活动,给结对的5个民族村群众送去新年慰问,曹兴强还主动结对帮扶了象溪镇吴村的多位孤寡老人和失学少年。
& &&这两年,宁波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余海大逐一走访少数民族贫困村,在象山县晓唐乡西边塘村,询问彝族同胞茶光菊开展葡萄种植创业中的困难;赴宁海越溪乡天岙村,慰问困难户、考察村建设项目;到丽水莲都区老竹镇高丰村,查看桥梁建设、水塘修复工程。宁波镇海区委统战部也带医疗专家组来到结对的云和县石塘镇高定村,为当地群众义诊、免费发放药品,并慰问困难群众、查看帮扶项目。各地统战成员共同出力,在帮扶中送关怀送温暖,共谱民族和睦、团结互助的和谐乐章。
& &&帮扶工作的推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投入的新建项目群众往往有顾虑,不敢第一个“吃螃蟹”。要使群众了解、认可和参与,就少不了村干部宣传发动、带头参与。2009年,省委统战部在龙游县沐尘乡双戴村投建高山速生茶叶项目,第一批21户农户率先在山垅田种植42亩白茶,其中7位村“两委”干部带头试种。“村里无偿提供苗木、补助复合肥,省委统战部还提供每亩1000元的种植补助。”村干部们走村入户广泛宣传,鼓励低收入群众参与种茶。当年,全村120余户纷纷开垦荒山荒地种植白茶。经两年建设,180亩的茶叶基地终于在双戴村建成。眼看收益增加了,又有21户低收入户主动要求帮助扩种80亩。
& &&随着项目一年年推进,群众的疑虑少了,帮扶工作更加扎实有效。2011年双戴村实施特种苗木基地建设,农户们在既定的土地流转金基础上,又拿出自己的土地支持项目发展。干群合力共建,既帮助农民破解增收“困局”,又增进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实现双重效益。
&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专门把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多次到景宁调研,强调景宁的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一定要发挥畲乡特色、山区特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复信景宁,对景宁提出了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三个方面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目标要求。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又对浙江提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浙江省统战系统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按照科学发展、精准扶贫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帮扶增收行动,变“输血”为“造血”,变“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同时更加注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发展思路,挖掘潜力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共创共享“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省府7号楼 邮编:310025
技术支持:易正科技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 文章内容
帮扶的力量
——省“616”对口支援工程倾情帮扶宣恩纪实文章来源:中国宣恩网&&作者:刘亚丽 覃伦 张新欣 郑华芳&&责任编辑:田长英&&发布日期:
埃山今貌(资料图片 记者 李以国 摄)
张昌尔调研伍家台贡茶产业发展情况(资料图片 记者 李以国 摄)
由荆州援助新建的宣恩荧屏特校
记者 刘亚丽 通讯员 覃伦 张新欣 郑华芳
这里,青山环翠,碰上烟雾缭绕的天气,行走山间,美轮美奂。一缕霞光出现,美丽的山水即清晰可见,让人云游梦幻。这里,便是&中国贡品之乡&&&宣恩。
宣恩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亘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
然而,宣恩特殊的地理位置却使得可耕作面积极低。贫穷,曾一度是这里挥之不去的梦魇。
自2008年起,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总工会、省文化厅、省粮食局、省新华医院等对口支援部门倾情帮扶宣恩,大力实施生态能源建设项目、低丘岗改造项目、人畜饮水项目等等,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村道公路等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援助平台,破解发展难题。
短短六年间,省&616&对口帮扶正在使宣恩逐步展露新颜。
倾情帮扶显力量
&616&工程,是湖北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旨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由1名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领6个省直单位,对口支援1个民族县市,每年办6件实事,这是&616&工程的内涵,也是&616&工程的规定,这不仅是政策的投入,更是感情的融入。
10月25日,家住晓关侗族乡姚家坪村九组村民阳立臣正把刚刚收获的烟叶装上小三轮,送到合作社去。&从前家里的两亩地种的水稻,雨水不足就只能看天吃饭,一年最多能挣到3000元,低丘岗地改造后,种上了烟和苞谷,年年都能有收成,不用再看天吃饭了!&阳立臣回忆。
由于受地形限制,阳立臣家以往只有10亩地,均以种植水稻为主。因家中只剩他和体弱多病的老伴,遇上稻谷丰收,阳立臣常常累得下不了床。
晓关侗族乡地处宣恩西南部,素有&宣恩二高山&之称,因地势原因,许多田块存在许多的问题:有些地块甚至坑坑洼洼,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田间道路,晴天灰、雨天泥,农业机械、化肥、种子、农产品进出困难;部分地块沟渠、道路杂乱无序,布局极不合理;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这样的窘况,在宣恩还不在少数。
针对这些问题,省国土资源局对症下药,2012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区总投资200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3万元/公顷(2000.00元/亩)。项目区涉及沙道沟镇黄泥塘村、水田坝村,珠山镇咸池沟村、甘溪村,晓关乡山尖坳村,高罗乡腊树园村、熊洞村,项目惠及我县四个乡镇,七个行政村。项目工程布局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四大工程布局。项目实施后,可增加耕地200.03公顷,新增耕地率达30.01%。
该项目的实施不但增加了耕园地,促进了占补平衡,完善道路、水渠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另外,通过加大技术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质量和农民的收入。
如今,行走在平展展、绿意盎然的农田间,一条条硬化灌溉渠笔直延伸,一道道坚实的机耕路纵横相连。阳立臣家房前屋后角落,山间坡洼低地,只要能种上庄稼的,阳立臣都见缝插针地利用了起来。通过低丘岗地改造以后,他目前有30亩地,种上了烟叶和苞谷,阳立臣给记者算了算账:&低丘岗地改造以后,几乎每年都能拿到两万元,荷包鼓起来了,日子就越过越红火啦!&
对口支援强建设
而这些,只是&616&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
各对口帮扶单位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资金支持与智力提升相结合,累计支持各类项目49个,投资总额达到3亿元。
省国土资源厅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作用,积极联络、协调各对口帮扶单位。推动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扶实施项目12个,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覆盖全县9个乡镇,61个行政村。
高罗乡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是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支援宣恩实施的&616&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建设总规模666.67公顷,投资2338万元。在项目区实施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与桥梁、农田防护工程、居民点整理工程等6项工程。其中埃山村项目建设规模116.15公顷,投资800余万元。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盘活土地资源,综合实施了农田、水、沟、渠、堤、路灯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耕地29.55公顷、新建田间道路38.8千米,新建排沟渠64.54千米、新建农涵39座、新建蓄水池16口,新建河堤1073米,新建拦水坝2座、新建涵洞635座、新建及维修桥梁5座、新建晒谷场1处、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栋、民居改造56栋。
&我亲眼看到了埃山村天翻地覆的变化。&做了20多年埃山村村支书的田毅最为感慨,&从前的苦日子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自打省国土资源厅的帮扶项目进了村,村里扎扎实实搞起了产业结构调整,家家户户种上了白柚,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2万元,以后老百姓的日子会比白柚更甜!&
为了利于产业的布局和特色打造,对口支援的省直单位都是经过精心配备,多部门合力帮扶,打出&组合拳&。
省文化厅帮扶项目实施14个,投入资金2621万元,完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县文化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维修改造工程;
省粮食局帮扶实施项目16个,全力支持珠山、沙道两家粮食购销公司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粮库粮食储备能力;
省新华医院精心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后派驻18名专家到县人民医院坐诊;
省总工会支援资金300万元,支持我县&职工活动中心&建设;
除此之外,本不是对口帮扶&616&省民宗委也对宣恩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省民宗委投入资金2700万元,支持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体育发展,着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
&贡水河旁的这些鼓楼修起来以后,更有民族气息了,走在路旁散步看着也赏心悦目呀!&11月6日,在贡水河旁散步的老人夏女士向记者说道。自今年8月起,由省民宗委帮扶的珠山镇莲花坝村侗族鼓楼、特色村寨、基础设施等建设相继开工,贡水河上的新景观将吸揽更多游客。
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各对口支援单位带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投入对宣恩的帮扶中,既给了&真金白银&,更给了&真情实感&。
谋划发展构蓝图
&突出部门职能优势,促进宣恩特色兴县。&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宣恩县&616&工程推进会上如是强调,要求各部门要带着真心真情,加强调查研究,突出自身优势,创新帮扶方式,加快项目对接落实,更加注重从政策、思路、机制等软件上帮扶,更加注重增强地方自我&造血&功能,最大限度提升帮扶力度和实效。
今年8月26日,宣恩县&616&工程工作推进会在恩施州城召开,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积极主动与各省直对口帮扶单位沟通对接,找准双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契合点,实现互利双赢。
在各个部门的真情帮扶下,宣恩借助&616&对口支援这个载体,已逐步踏入发展的&快车道&。伴随着恩来、恩黔高速即将通车,宣恩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多重叠加机遇。
下一阶段,我县将在建设&五个湖北&战略的指引下,牢牢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认真贯彻落实州委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要求,按照&兴产业、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思路,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抓强产业强实力。继续在&特&字上做文章,特色农业突出强基地、优品牌,新型工业突出建平台、壮骨干,生态文化旅游业突出建景区、抓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抓统筹促建设。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抓项目增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以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连通、公共服务完善为重点;抓保障促和谐。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八字经,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基本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犹可凭借东风力,扶摇直上青云端。我县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对接支援单位行业优势,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协调,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使&616&对口支援工程在宣恩县发挥最大效益,让&616&对口支援工程助推宣恩特色经济再上新台阶。
&616&工程不仅含金量重,含情量更重,改变的不只是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更是各族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精神面貌。
&以前日子苦,把肚子填饱就够啦;现在不仅腰包鼓了,村里还积极组织我们打打莲厢、看看戏,这日子啊,舒服!&埃山村73岁的杨玉阶老人乐呵呵地说道。
相关链接:关于打造特色旅游村寨的提案
&  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各市要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乡镇,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努力把特色旅游县城、乡镇、村寨培育成为我区旅游业发展的新载体、新亮点。”对此,我们应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寨,为实现农民增收倍增计划提供新的支撑。因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资源消耗小、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功能, 有利于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等服务业发展,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收入;旅游业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业4.2人就业。   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建设特色旅游村寨要高起点规划    要紧紧抓住自治区将百色纳入沿西江东西旅游发展带的机遇,坚决贯彻彭清华书记的指示精神,把发展特色旅游村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要舍得下功夫、下本钱请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帮助我们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引导性。    二、借鉴云南经验拓宽融资渠道    云南省在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原则上每村由省民委补助100万元、省旅游发展委补助50万元、州市人民政府配套50万元,并整合省住建厅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等项目资金共同投入建设,用于旅游项目前期工作、宣传营销和乡村旅游、特色村寨创建等扶持和奖励。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由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并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税、投融资、用地、产业融合、富民增收、生态补偿、项目推进、企业扶持、人力资源、国民休闲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扶持办法。同时,也可以抓住人们普遍崇拜历史名人的心理,通过组织社会捐款建设有关名人的景点,或者采取“谁开发、谁受益”的模式等办法,拓宽发展特色村寨旅游的融资渠道。    三、坚持四个原则发展旅游经济促农增收    除了精心打造景点吸引人气外,要坚持抓重点、抓特色、抓环保、抓配套,引导和支持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游,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卫生、通讯、车辆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为景区周边农民增收提供项目支撑。□苏 娟      
那坡县政协组织市、那坡县政协委员对县人民
凌云县政协积极促进重点提案办理和落实
自治区领导到西林县调研
赵素勤副主席下乡检查水库防汛
西林县政协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
乐业县政协副主席黄国春到学校慰问贫困和留
黄治钰副主席走访贫困户
田林县政协调研组赴平果靖西开展服务企业发
田林县政协考察组赴贵州省黔西南州考察旅游
黄子锋到平班镇调研罗正富在腾冲市凤凰社区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时强调 把凤凰社区打造成脱贫致富示范区_云南信息港_新闻频道_
罗正富在腾冲市凤凰社区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时强调 把凤凰社区打造成脱贫致富示范区
昨日,省政协主席罗正富深入腾冲市明光镇凤凰社区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时强调,要认真梳理凤凰社区脱贫致富经验,争取把凤凰社区打造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
“你家房屋盖得很快,还缺资金么?”当日13时许,罗正富一行来到挂钩联系户李必从家,看着他家即将落成的房屋,罗正富询问。
李必从一家因病致贫,近年来通过发展烤烟产业,生产生活逐渐恢复,但住房难题一直困扰他家。“感谢罗主席的关心,我们得到了党委、政府在扶贫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步还将得到5万元贷款,加上自己的一些存款,建盖好房屋完全没有问题。” 听到李必从坚定的回答,罗正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勉励李必从一家,要树立信心,既要搞好住房建设,又要抓住建设旅游特色村的机遇,把农家旅游项目搞起来,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随后,罗正富一行深入凤凰社区小康文明示范村,实地查看16户特困农户集中建房工程进度。“现在房屋基础已经完成,今天过来看望大家,听听你们还有什么意见,等房屋建好了,我还要再来。”在村民李金才家的建房工地,罗正富勉励他们一家,建盖住房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严把质量关,同时,要按照规划,突出地方特色,为打造旅游特色村寨奠定基础。罗正富一行还先后深入当地生猪养殖场、活性炭加工厂、三七种植基地,实地查看当地产业发展,以及烤烟种植的整地情况。
罗正富指出,凤凰社区多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了大幅度提升,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一万元,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凤凰社区要按照打造特色旅游村的目标,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把旅游产业发展起来。要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把生猪、三七、活性炭等特色产业发展起来。要认真总结以党建带村建,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为内容的脱贫工作经验,形成促进凤凰社区长远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工作机制,争取把凤凰社区打造成为脱贫致富的示范。
省政协秘书长刘建华陪同调研。
记者 朱金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门预算结余资金以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