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器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设计 中相位的问题

电子学基础系列:高频电路基础(第二版...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 并提供售后服务
查看是否享有优惠(30天免息、任性分期)
使用享优惠(30天免息、任性分期),立即
请选择您需要的分期方式
商家满意度
与同行业相比
商品评分:分
服务态度:分
物流速度:分
1分钱畅读全场,海量书籍不限量任你看
陈光梦著著|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字数:540000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本商家商品保证正品行货,严格按照国家三包政策提供售后服务,因质量问题产生的退换货服务运费由本店承担。
亲爱的顾客,为保障您的权益,请您对配送商品查验确认合格后签收,如有问题,请及时与商家联系。如需退货,请将包装一并寄回哦。
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苏宁云台商家,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者(商家)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站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网站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网站商品的功能参数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若本站没有及时更新,请您谅解!
易购价:易购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参考价:商品展示的参考价(或划横线价),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苏宁易购平台或销售商门店曾经展示过的挂牌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销售商门店挂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参考价或划横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销售商门店挂牌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如果您发现了更低价格,请告诉我们。我们将认真对待您的每一份建议,确保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及最优惠的价格。
易购价:& 21.9
请选择您所发现的位置:
* 商品网址:
线下实体店
* 实体店名称: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反馈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抢购价:& 38.00
易购价:& 38.00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看不清楚?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高功率微波源注入S波段两腔大间隙速调管放大器的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高功率微波源注入S波段两腔大间隙速调管放大器的研究
【摘要】:单个高功率微波源(HPM)输出功率的继续提高受到了腔内强场击穿等物理机制的限制。为进一步提高HPM系统的输出功率,研究人员提出了多个HPM源空间相干功率合成的方案,这要求多个HPM源必须是频率一致和相位锁定的。与高功率微波振荡器相比,高功率微波放大器如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具有频率、相位稳定的优点,因此成为了HPM空间相干功率合成的首选器件之一。但在向更高的频段发展时,大型的速调管放大器功率合成阵列的商用大功率种子源面临着输出功率不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利用高功率微波源作为种子源,注入锁定多台速调管放大器进行功率合成的思路。作为该思路的初步验证工作,本文开展了利用一台S波段相对论返波振荡器(RBWO)作为种子源,驱动并锁定一台高注入功率、两腔、大间隙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WKA)频率和相位的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基于电路理论和粒子模拟程序,系统研究了金属膜片-回流杆结构对WKA谐振腔高频特性及WKA基本工作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WKA谐振腔的间隙宽度是相同工作频率常规RKA的2倍以上,能够承受更强的电场而不发生击穿,因而允许数十MW的高注入功率;在抑制WKA谐振腔空间电荷效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回流杆而非金属膜片,一旦加载了回流杆,只需要填充少量的金属膜片就能够把间隙附近的空间电势压力抑制到较低的水平;回流杆的尺寸对间隙电场分布特征和电子负载电导的影响较小,因此回流杆的加载并不会明显影响WKA的基本工作特性如束流调制和微波提取效果等。
在物理分析方面,研究了高注入功率条件下大间隙速调管的微波注入和束流群聚特征。根据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了谐振腔与电子束及外电路的阻抗匹配条件,为WKA输入腔的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随着注入功率的增加,WKA的束流群聚过程由小信号线性区过渡到大信号非线性区,这分别和小信号的Webster去聚理论以及考虑到电子超越现象的Roe理论的预言结果基本一致;在高注入功率条件下出现的第二峰值电流与多重电子超越现象密切相关,利用电子多重超越效应可把WKA输入腔的群聚电流深度由第一峰值电流的饱和值80%继续提高到92%,从而获得更高的群聚束流功率。
在粒子模拟方面,对RBWO种子源驱动的高注入功率、两腔WKA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三维粒子模拟研究。采用优化结构模型,在二极管电压595kV、电流4.9kA、导引磁场约1.5T、净注入功率约36MW、工作频率3.6GHz时,束流群聚深度达92%,两腔WKA的输出功率约为1.05GW,功率效率超过36%。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两腔WKA输出功率对RBWO种子源的注入频率、净吸收功率以及二极管电压的依赖关系,研究了WKA对以上输入参数的容忍度。模拟结果指出:两腔WKA的输出频率被RBWO种子源的注入频率线性锁定;高注入功率条件下电子束调制的强烈非线性效应,显著提高了两腔WKA输出功率对高功率种子源RBWO注入功率变化的容忍度;由于省去了品质因数较高的中间腔,两腔WKA的3dB相对工作带宽达到了2.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RBWO种子源注入频率变化的容忍度。同时,分析了加速器二极管电压变化对RBWO-WKA系统锁相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RBWO种子源初始相位、注入频率以及电子直流渡越效应等三种与二极管电压变化有关的因素中,RBWO种子源初始相位的变化对两腔WKA锁相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然而无论如何,只要二极管电压的变化量足够小,就能利用RBWO种子源锁定两腔WKA的相位,这要求在实验中对加速器的主开关实施外部触发措施。
在实验研究方面,详细阐述了RBWO-WKA实验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关键设备的准备情况。利用电子束直流冲击法检验了两腔WKA的工作机制,结果说明在150ns的电脉宽下,所设计的两腔WKA工作在放大机制。研究了RBWO-WKA的基本工作特性:两腔WKA的输出频率被RBWO种子源的注入频率线性锁定;在注入功率约22.5MW,注入频率3.55GHz,二极管电压530kV,电流4.1kA,约束磁场1.6T时,两腔WKA的检波功率约229MW,半高宽70ns,功率效率10.9%,功率增益约10dB;结合粒子模拟结果,分析了两腔WKA实验功率和效率偏低的原因。同时,观察了加速器主开关的触发特性对RBWO-WKA系统锁相效果的影响。在主开关工作于电触发模式时,二极管电压稳定在530kV,工作频率稳定在3.55GHz左右,单炮次时RBWO注入信号和WKA输出信号的实时相位差稳定在±16°之内,多炮次时的相对相位差则锁定在±11°之内,保持锁相的时间超过40ns。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两个采用类似锁相技术的两腔WKA具有实现高效率相干功率合成的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N722;TN1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华;罗雄;雷禄容;罗光耀;张北镇;金晓;;[J];电子学报;2010年07期
李正红;金晓;孟凡宝;常安碧;黄华;;[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6期
魏群;[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贺军涛,钟辉煌,钱宝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0期
杨温渊,丁武;[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1期
王弘刚,张亚洲;[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2期
黄华,孟凡宝,常安碧,马乔生,张永辉,甘延青,陈代兵,罗敏,龚胜纲;[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0期
陈代兵,刘庆想,何琥,苏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1期
刘庆想,葛名立,袁成卫,臧杰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4期
袁成卫,钟辉煌,刘庆想,张晓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日民;[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黄淼兰,李东,王艳林,刘桂礼;[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张克;张威;王潇洒;邹京杭;;[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王虎;周王民;姜碧强;;[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2期
钟文丽;白书欣;陈忠道;杨盛良;;[J];材料导报;2008年11期
姜泽辉;吴冬;韩杰才;赵海发;张宇民;曲伟;;[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潘成;申巍;吴锴;吕泽鹏;常远;成永红;;[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1期
蒋华北,孙雁,于善夫;[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丁路,陈嘉钰,于善夫;[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黄华,常安碧,谭杰,马乔生,甘延青,江金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勇;张志强;王树忠;阮存军;刘文鑫;张玉文;;[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刘振帮;黄华;金晓;陈怀璧;;[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黄传禄;董玉和;谢兴娟;;[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柴秀梅;李喆;周红根;周旭辉;杨金红;;[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白现臣;杨建华;张建德;;[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C];2011年
陈昭福;黄华;常安碧;;[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何琥;黄华;雷禄容;;[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黄华;陈昭福;何琥;雷禄容;刘振帮;金晓;许州;;[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刘振帮;黄华;雷禄容;何琥;陈昭福;金晓;;[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袁欢;黄华;刘振邦;何琥;;[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毅;[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李公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秋实;[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陈玉;[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朱占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王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刘静;[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朱俊;[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陈新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林福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山;[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瑜;[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王万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赵静;[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牟红兵;[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赵晓娜;[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苏智华;[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张宇;[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刘海旭;[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张向辉;[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建东;;[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白鹏,王建华,刘君华;[J];电测与仪表;2002年08期
黄华,常安碧,谭杰,马乔生,甘延青,江金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谢文楷,蒙林;[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黄华,王平山,陈裕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顾春雷;[J];电力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陈爽;殷佳琳;段国艳;;[J];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温俊鼎,韩军;[J];电子学报;1987年06期
范植开,刘庆想;[J];电子学报;2001年04期
李高鹏,许荣庆,马子龙;[J];电子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云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学芳;[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0年
陈代兵;[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友焕,廖复疆,李泽普;[J];真空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夏卫兵,栾善武;[J];有线电视技术;2005年11期
陈新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刘曙霞;[J];电子科技;2004年03期
徐文革;;[J];中国有线电视;2009年07期
丁耀根;[J];现代雷达;1995年02期
朱文星;[J];电视技术;2000年11期
王明忠;[J];信息空间;2001年04期
朱文星;[J];真空电子技术;2003年06期
李明光,成祠德,殷金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文鑫;王勇;刘濮鲲;;[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张小锋;阮存军;罗积润;阮望;陈姝媛;赵鼎;;[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张雪;王勇;;[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陈姝媛;阮存军;阮望;张小峰;王勇;;[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李慎;李明光;李家胤;;[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万盛国;葛广珠;马长胜;;[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王勇;张瑞;刘文鑫;;[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黄建;;[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上)[C];2007年
王勤典;尹春光;陈浩君;;[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万谦;邹曦露;呼俊改;;[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沈龙辉 孙征斌
罗辅林;[N];电子报;2007年
叶智华;[N];孝感日报;2006年
杨贵兰;[N];人民日报;2001年
杨贵兰;[N];西南电力报;2001年
罗晖;[N];科技日报;2004年
安阳 芦安军 赵紫刚;[N];电子报;2009年
姜智;[N];中国气象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小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白现臣;[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刘頔威;[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张泽海;[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王发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林福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巩华荣;[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吕海艇;[D];清华大学;2013年
王战亮;[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徐勇;[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琼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刘永霞;[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刘田达;[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冯海平;[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隋建鹏;[D];吉林大学;2010年
张华福;[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刘海旭;[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张大伟;[D];山东大学;2005年
都培伟;[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梁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doc 2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2. 乘积型相位鉴频设计与仿真
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与制作
初始条件:
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具备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谐振频率:=10.7MHz;谐振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要求:放大器电路工作稳定,采用自耦变压器谐振输出回路
2.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输出功率Po≥125mW,工作中心频率fo=6MHz, >65%,
已知:电源供电为12V,负载电阻,RL=51Ω,晶体管用3DA1,其主要参数:Pcm=1W,Icm=750mA,VCES=1.5V,fT=70MHz,hfe≥10,功率增益Ap≥13dB(20倍)。
时间安排:
第15周,安排任务(鉴3-204)
第16周,仿真、实物设计(鉴主实验室)
第17周,完成(答辩,提交报告,演示)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3
1.设计任务 3
2 .总体电路方框图 3
3 单元电路设计 4
3.1小信号放大电路 4
3.2 选频网络 5
4仿真结果 6
5 实物制作与测试 7
乘积型相位鉴频设计与仿真 8
1.鉴频器概述 8
2.鉴频器的主要参数 8
2.1鉴频特性(曲线) 8
2.2鉴频器的主要参数 9
3.鉴频方法 9
3.1直接鉴频法 9
3.2间接鉴频法 10
3.2乘积型相位鉴频器原理说明 10
4.乘积型相位鉴频器实验电路说明及仿真设计 11
4.1乘积型相位鉴频器电路 11
4.2仿真电路设计及结果分析 12
5.MC1496鉴频电路的鉴频实物实验 14
5.1鉴频电路的鉴频操作过程 14
5.2鉴频特性曲线(S曲线)的测量方法 14
高频功率放大器 15
1.放大器电路分析 15
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16
2.1谐振功放的三种工作状态 16
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 17
3单元电路的设计 19
3.1确定功放的工作状态 19
3.2基极偏置电路计算 20
3.3计算谐振回路与耦合线圈的参数 21
3.4电源去耦滤波元件选择 21
4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2
参考文献 24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设计任务
设计一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所设计电路的性能指标如下:
谐振频率:=10.7MHz,
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通频带:,
矩形系数:。
要求:放大器电路工作稳定,采用自耦变压器谐振输出回路。
2 .总体电路方框图
3 单元电路设计
3.1小信号放大电路
图(1) 静态工作点设置
设置静态工作点
采用国产三极管3DG6,经万用表测得放大倍数为40倍,
由于放大器是工作在小信号放大状态,放大器工作电流一般在0.8-2mA之间选取为宜,
设计电路中取
所以:Vbe = 4V;
因为:(硅管的发射结电压为0.7V)
所以:Vbq = 4.7V;
考虑调整静态电流的方便,用10K?电位器。
3.2 选频网络
图(2)选频网络
选频网络参数设置
采用固定电感调电容的方法来达到10.7MHZ的谐振频率。
回路中的总电感L
回路电容的计算
采用以800pf的可调电容。
3)求电感线圈N2与N1的匝数:
根据理论推导,当线圈的尺寸及所选用的磁心确定后,则其相应的参数就可以认为是一个确定值,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常数。此时线圈的电感量仅和线圈匝数的平方成正比,
  式中:K-系数,它与线圈的尺寸及磁性材料有关;???
N-线圈的匝数
一般K值的大小是由试验确定的。当要绕制的线圈电感量为某一值时,可先在骨架上(也可以直接在磁心上)缠绕10匝,然后用电感测量仪测出其电感量,再用下面的公式求出系数K值:
式中: -为实验所绕匝数,由此根据和K值便可求出线圈应绕的圈数,即:
实验中,L采用带螺纹磁芯、金属屏蔽罩的10S型高频电感绕制。在原线圈骨架上用0.08mm漆包线缠绕10匝后得到的电感为2uH。由此可确定
要得到4 uH的电感,所需匝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大器和振荡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