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说的三个证据是谁提出的

大陆漂移学说产生之前有一种路桥论,认为大陆是通过狭小路桥连接|大陆漂移|陆桥|路桥_新浪网
大陆漂移学说产生之前有一种路桥论,认为大陆是通过狭小路桥连接
大陆漂移学说产生之前有一种路桥论,认为大陆是通过狭小路桥连接
早在19世纪,有的人已经开始发觉,本来两块相隔万里的大陆却能完美契合,甚至切合的地方物种都是同属的。根据同一个物种有着同一的起源的观点,这些物种是如何远渡海洋到达大洋彼岸呢?上个世纪初曾盛行一种“陆桥说”。该学说认为,大洋中曾存在过一 些狭窄的好像桥一般的陆地,称为“陆桥”,生物正是通过这种陆桥从一 块大陆来到另一块大陆的。后来,地壳变动,陆桥被海水淹没,但我们 仍然可以根据一些分散的小岛和水下髙脊找到它们的踪迹。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则持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不认为动物是通过所谓的路桥进行迁徙,而是大陆在移动,动物们根本就没有动。大陆漂移说虽然很有说服力。19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 著名植物学家阿瑟o格雷,在研究了大量的东亚植物标本,并对照了北 美的植物后,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疑问:为什么亚洲东部的植物种类与间 隔广阔太平洋的北美西部植物十分相似,而地域上比较接近的北美东 部植物与北美西部植物的相似程度反而不及前者,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久以后,日本东京大学的前川文夫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提出,由于以前 北美西部和亚洲东部紧紧相连,彼此的植物种类当然也就完全相同。 后来虽然经过漂移运动两地远远离开,中间相隔太平洋,但它们都具有 共同的植物祖先。所以,北美西部与亚洲东部的植物相接近,而北美东 部植物与北美西部植物的相似之处则很少。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 学说的兴起,使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此,曾经风 靡一时的陆桥说便渐渐为人们所遗忘。那么,大洋陆桥果真不存在吗?不久前,我国学者刘时藩对此提出 了新的评论。他指出,尽管大陆漂移说今天已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证据, 但陆桥说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特别是新生代以来的一些生物化石, 所以能在不同的大陆出现,就是通过陆桥迁移的。如我国、日本和北美 等地都产有相同的新生代淡水鱼类,这显然无法用大陆漂移来解释。 因为据大陆漂移学说,新生代以来大陆早已在相互漂离,所以这些淡水 鱼的扩散只有假定陆桥的存在,才能作出较合理的解释。他又指出,虽 然早期设想的“陆桥”并不存在,但今天各大洲都有些浅海区相连,如亚 洲东北部与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最深处只有52.1米,最浅处不过 10多米;亚洲大陆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最深处是113米, 但绝大多数地区水深不过几十米;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的托雷斯海 峡更浅,最浅处仅5米。因此,只要海水面比现在下降100米,这些陆 块之间便会出现陆桥。人们早就推测,在第四纪冰期最盛期,由于大量 的水变成冰,海平面很有可能出现比现在低100米的局面。因此,不难 设想,在第四纪冰期最盛期,除南极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可连成一片, 相互沟通。当然,历史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还无法证实,这个问题,还只 能看作是一个未解之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Access denied | www.51xuedu.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51xuedu.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df99af-ua98).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大陆漂移学说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什么?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与地球自转有关的两种力,即向西漂移的力和指向赤道的离心力。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洋壳主要由玄武岩质及超镁铁岩石组成,而陆壳则以巨厚花岗岩质层为特点。
2.问答题 洋壳除表面覆盖了一层薄的沉积物[岩]外(平均厚约1km),主要由岩浆岩所组成。洋壳可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沉积层、玄武岩层......3.问答题
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或下降。
4.问答题 泥砂在海水中的含量呈饱和和不饱和两种状态,假如有一条已经达到了饱和的泥砂流顺着海岸流动,遇到海岸地形稍微改变的时候,就会......5.问答题 在曲折海岸的海湾口和岬角处,波浪运动快、到达早,波浪的力量区比较强,容易出现波浪能量集中的现象,或者说出现波浪辐聚汇集的......当前位置: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A.牛顿B.魏格纳C.哥白尼D.哥伦..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A.牛顿B.魏格纳C.哥白尼D.哥伦布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本题考查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A.牛顿B.魏格纳C.哥白尼D.哥伦..”主要考查你对&&海陆的变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海陆的变迁
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填海造陆运动:填海造陆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对于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市区发展制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东京、香港、澳门及深圳,均采用该法制造平地。火山地震带: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它围绕着太平洋分布,从南美洲的南端开始,沿西海岸向北延伸,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折向西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板块运动的特点:1.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2.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填海造陆运动)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联系:1.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2.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六大板块分布图: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A.牛顿B.魏格纳C.哥白尼D.哥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18481441696699516613715918215612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大陆漂移说”是谁首先提出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陆漂移假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