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完坏账又列黑名单,大公国际和陆金所平台坏账有什么仇什么怨

查完坏账又列黑名单,大公国际和陆金所有什么仇什么怨?_超先声_新芽NewSeed
超先声,王超的微信公众账号(chao-xiansheng),关注互联网和新科技,倾听进步的声音。
查完坏账又列黑名单,大公国际和陆金所有什么仇什么怨?
·  新芽NewSeed  超先声 
摘要刚刚解释完“陆金所身陷2.5亿坏账风波”,从评债券忽然转到评P2P的大公国际又在公告中列出了陆金所的三大问题,实缴出资额发生较大变更,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涉嫌关联担保问题。
  P2P从来是一个不缺新闻的行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央行行长周小川称正在准备出台互联网金融新政策,该政策主要体现为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按照现在的监管框架对互联网金融给予适度的监管,监管制度很快就会出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下的P2P正在高歌猛进。不过国内最知名的P2P公司陆金所却深陷谣言重围中。
  刚刚解释完“陆金所身陷2.5亿坏账风波”,从评债券忽然转到评P2P的大公国际又在公告中列出了陆金所的三大问题,实缴出资额发生较大变更,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涉嫌关联担保问题,并将其列入“互联网金融黑名单。”,这是1月21日大公国际首次发布网贷评级,将陆金所列入“预警名单”之后再进一步。
  如果P2P龙头如大公国际所说出现如此大问题,那整个P2P行业也就岌岌可危了。好在现在政府信息透明,做一些基本的核实并不困难。
  一、深度查实陆金所
  查询上海工商官方网站得知,陆金所全称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日,法定代表人GIBB GREGORY DEAN,注册资本83667万元,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其业务为金融产品的研究开发、组合设计以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等,工商的年检显示正常。
  陆金所拥有两个企业股东,分别是、新疆汇明投资有限合伙企业。
  陆金所表示的8.37亿元注册资本早已实缴到位,从查询得知所言不虚。
  那陆金所是否存在关联担保呢?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是否为陆金所平台提供担保呢?陆金所说,虽然同为平安集团成员,但各个公司之间有国际标准,严格防火墙,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从未为陆金所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只是为陆金所平台上的借贷人提供担保,跟陆金所平台没有关系。
  超先声查询了天津自贸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网站,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的注册号为35,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期为2012年月12日,法定代表人YAO WILLIAM,注册资本80000万元,拥有三个企业股东,分别是深圳市信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陆金所和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之间并无股权交叉,其股东也不存在交叉,虽然都是平安集团下属公司,却是互相独立,独立法人、独立资本和独立经营。
  二、评级机构在P2P领域权威吗?
  评级机构是否权威,对陆金所的质疑站得住脚吗?
  评级服务本质上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促使投资者和资产连接,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和公正的价格。目前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有标普、惠誉和穆迪三大评级机构,背后站着的是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资本的力量。
  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历年来积累下的公信力,其主要的业务是对债务评级。其中包括非金融类公司信用评级、金融类公司信用评级、保险类公司信用评级、基金类评级,还有一个就是政府信用评级,这些评级主要针对的是债券,三大的评级直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所以举足轻重。
  比如上市后发企业债,三大评级机构给出了A+的评级,阿里以很低的成本拿到资金。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引发舆论,因为标普下调评级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国国债的利率提高,也就是美国还中国的钱变多了!
  大公国际是什么样的评级机构?
  大公国际是一家中国本土评级机构,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正好21年。国内34个分支机构,国际有2个分支机构,现有员工600名。
  大公国际在简介中说“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揭示美国评级思想和方法弊端的评级机构,是首家下调最大债务国信用等级的评机构”。
  那现在评级行业是不是像大公所说,“大公符合事物内在逻辑的评级价值观得到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认可,大公因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评级力量和构建新型国际评级体系的主导力量”?
  很不幸,在大公国际网站自己公布的金融债和企业债等客户名单中,超先声没有找到一家纯外资或者不在国内的企业。
  Google、苹果等公司发债也没有要求大公国际的评级;国内的、等在国外发债的中国企业也没有要求大公国际的评级。
  或许这些公司不是“国际社会最广泛的认可”。
  2010年和2013年,大公国际两次将美国主权信用从AA调到A+,然后调到A-。不过在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大公国际并无评级资格。SEC没有给大公国际在美国开展评级的牌照。
  “Not many people outside of China really follow Dagong.”Business Insider这样评价。
  大公国际擅长的领域是债务评级,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它并不具有权威性。
  大公信用总裁王再祥这样说,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提出允许哪些机构、或者指定哪些机构进行评级的情况下,就像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做互联网金融,很多机构也在尝试做互联网金融评级一样,我认为同他们相比,大公更具有条件。
  大公为什么要在这么不熟悉的领域评级?因为主动评级是一个初生的评级机构的必由之路。
  一家评级机构首先要积累声誉资本,扩大市场影响力,这是立业之本,管你美国人care不care,我坚持做,或许有一天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那我的评级就值钱了,坚持做企业债和主权信用评级,即便蹒跚起步,路子并没有错。
  其次,要拓展评级业务,积极开发新市场。互联网金融兴起,群雄无首,一家评级机构如果能够一统江湖,号令群雄,唯我马首是瞻,当然利润丰厚。所以大公国际要通过大公信用杀入新市场,倒也颇有进取心。
  这两点是评级机构生命线,也是其利润来源。标普收入九成来自于企业的主动评级要求。一家初级评级机构想要获得利润,必须免费在市场打影响力,等公信力有了之后,企业会主动要求评级,并提供付费,这是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式。
  跟一家创始媒体成长路线类似,开始总要打打杀杀威震业界,不断投入形成社会影响力,过不久自然会有广告商种种合作要求。
  王再祥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得很清楚:我们首先推出的是一个黑名单,是一个得罪人的东西,我们没有去讨好这个行业,没有向市场收一分钱,而是自己出资1000多万元,最多时投入了300多人的力量,严格按照标准揭示风险,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是为了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因为只有这个行业发展起来后,评级机构才有生存的基础,因为市场企业是评级机构的衣食父母,如果这个市场没有起来,你去收费,这是无源之水。
  不过,大公信用急躁冒进,落下了不少把柄。这些硬伤对一个评级机构形成长久的公信力,是非常不利的。
  比如大公国际网站介绍有200多名技术人员,在做这个报告时候最多投入300多人,这怎么能逻辑说通?
  三大评级机构能有如今的地位,虽然少不了华尔街和美国的加持,但在业界兢兢业业几十年,视名誉如生命,期间走过弯路,也在次贷危机时候饱受争议栽过跟头,总体上还是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
  大公国际是国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曾经借给铁道部评AAA级,屡次调低美国主权信用等大胆举动吸引眼球,引起公众热议。但总体来讲,评级行业并不是一个短期内爆得大名就能成功的行业。
  媒体营销不是一个评级公司该走的路子,扎扎实实干好业务,做好数据,服务好行业,才是正路。
  超先声认为,任何的质疑不管对错,在投资领域对投资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求全责备”的质疑可以让整个行业时时警醒,从严要求自己。因为投资牵涉众多中小投资者口袋安全,马虎不得。陆金所再次回击2.5亿坏账风波 P2P信披、征信问题引担忧|界面新闻 · 商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图片来源:网络自从被卷入旗下全资子公司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国际保理)的一笔坏账纠纷中,陆金所在信用和风控方面遭遇质疑。负面缠身的陆金所于3月16日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否认近期市场关于陆金所实缴出资额、资金池、关联担保等传言,且指出平安国际保理所涉及的应收账款与陆金所P2P业务毫无关联,未有任何投资人利益受损。
3月11日有媒体爆料称,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保理目前累计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紫阳)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随即,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也将陆金所拉入互联网金融黑名单中。一夜之间,P2P龙头陆金所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对此,陆金所新闻发言人称,平安国际保理确有一项应收账款业务目前已进入相关法律程序,详情不便透露。该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
此前,曾有法律人士质疑,陆金所与平安国际保理公司的合作主要可能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平安国际保理的再融资主要是通过陆金所来进行,即平安国际保理受让了企业的应收账款,放在陆金所P2P的平台上销售。二是P2P只作为信息平台,保理公司直接在其平台上,将应收账款转让给投资人。这种形势下,陆金所仅相当于保理公司的资产交易平台。
但是对于以上业务模式推测,陆金所方面予以否认。&平安国际保理与金紫阳公司的保理业务,牵扯到的业务方特别多。&陆金所新闻发言人范如倩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该项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为标准的商业保理业务,并未进行再保理或基于该项保理业务做进一步融资安排。平安国际保理根据商业保理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其经营范围内独立、自主开展经营,自负盈亏。上述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作为平安国际保理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纠纷,平安国际保理正在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向金紫阳追讨债务。
陆金所强调,作为平安国际保理的母公司,在开展各种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创新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各公司、业务间的防火墙,且确认平安国际保理与金紫阳的保理业务纠纷不会影响任何陆金所平台的投资人。
一些专业人士也指出,虽然在该事件中,并没有投资者利益受损,但如不及时撇清与子公司平安国际保理之间的资金关联,陆金所的信用和风控将再次受到质疑。陆金所方面也明确表示,在纠纷曝光之后,确实有部分投资者来电咨询相关事件的进展情况,但是公司的正常业务并没有真正受到影响。
这项看似与陆金所无关的应收账款到期未收回的业务纠纷,也引发了外界对陆金所实缴出资额、资金池、关联担保等种种猜测。
&陆金所的注册资本金8.37亿元人民币全部实缴到位,不存在关联担保,也不存在资金池。&陆金所副总经理郑锡贵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透露,近期陆金所将获得新的资金支持,总额达30多亿,近期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届时,陆金所将成为中国资金实力最强的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郑锡贵一再强调,陆金所方面并不存在关联担保。他表示:&陆金所平台上&稳盈-安e&业务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担保公司给借款人提供担保,与陆金所平台无关。&虽然陆金所和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同属平安集团成员之一,但平安集团下的各公司都是相互独立的,即独立法人、独立资本、独立经营。各公司之间建立有国际标准的、严格的防火墙。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经营,从未为陆金所自身经营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而对于外界盛传陆金所上市的消息,郑锡贵也首度回应媒体,称公司对于上市计划暂无时间表。不过,陆金所对于负面舆论的零容忍态度,也不免让人多添了几分与上市有关的遐想。
伴随种种质疑和恐慌暴露出来的,是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和征信问题。
一位P2P行业资深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国内的P2P大多都会出现坏账,而且发展的状况还存在很多问题。该人士表示,提及国内的P2P,很多人都会拿成功案例Lending Club进行比较,认为国内亟需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但是,Lending Club之所以能成功,除了美国有良好的征信体系之外,更是因为美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存款利率较低、贷款利息水平与国内不相上下的情况下,Lending Club可以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吸引优质借款人。而目前中国的情况则是完全相反的,所以仅仅依靠征信体系,远远不够。该人士指出,目前陆金所等国内大型P2P对借款人和项目的披露信息远远不够,加之投资人的认识不足,往往容易出现高风险情况下的盲目投资。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国内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已达到367家,其中,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达275家,是2013年的3.6倍。月,每月平均有9.3家问题平台出现,进入8月后,问题平台数量显著增多,其中12月问题平台数量高达92家,超过去年全年问题平台数量。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陆金所有2.5亿坏账?内部曝光预警?-团贷百科
客服电话:(9:00~22:00)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陆金所有2.5亿坏账?内部曝光预警?
陆金所有2.5亿坏账?内部曝光预警?
陆金所有2.5亿坏账?内部曝光预警?2015年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被爆2.5亿坏账。此事引起外极为广泛的关注,陆金所所陷2.5亿元坏账风波究竟原因为何
  有2.5亿坏账?内部曝光预警?2015年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被爆2.5亿坏账。此事引起外极为广泛的关注,陆金所所陷2.5亿元坏账风波究竟原因为何,不少网友在网上纷纷吐槽称陆金所谁去谁后悔,那么陆金所真的是骗局吗?
  在15年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也曝出坏账传闻。一位接近其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的人士爆料媒体,目前陆金所累计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该知情人同时表示,目前这一对内“封嘴”的敏感项目已从系统内部撤销。据悉,此次涉及款项之大令人咂舌,有刷新P2P行业坏账记录之势,而对方此举又无疑将坐实信披违规之嫌。但更为严峻的是,目前事件已直指陆金所风控水平,其脆弱防线的软肋已初现端倪。同时,仍据该知情人透露,正如撬开的潘多拉魔盒,陆金所其余数笔坐实的坏帐也正陆续传出。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内P2P平台风控水平堪忧。随着行至危险期,坏账集中爆发,加之企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互联网金融整体评级结果并不理想,这也是众多受评P2P平台评级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3月11日坊间爆出的消息显示,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目前累计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保理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当天即发布公告称,陆金所目前存在平台实缴出资额发生较大变更,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涉嫌关联担保的问题,将陆金所列入黑名单。
  3月16日,陆金所召开发布会,安抚投资者情绪,一一回应大公国际的质疑以及坏账问题。陆金所的遭遇凸显出P2P市场的一大问题,在这个新生与跑路同样层出不穷的市场上,如何维护或者重建信任。
  3月11日,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被爆2.5亿坏账。当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称,陆金所目前存在平台实缴出资额发生较大变更,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涉嫌关联担保的问题,将其列入黑名单。
  3月12日,陆金所在网站上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公告,称“该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但“详情不便透露”。
  这一语焉不详的回应并未平息外界议论,反而使更多投资者对平安保理与陆金所P2P业务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如果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是否与其他平台业务有关?因为陆金所平台上不仅有P2P业务,还有F2F、B2B等业务。此外,平安保理在介绍自己业务时,所有项目最终都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在陆金所销售。
  正值3·15前夕,这个消息马上被网络放大数倍,甚至有人说陆金所要跑路了。直到3月16日,陆金所召开媒体见面会。陆金所副总经理郑锡贵表示,这两件事的发生让陆金所承受一定压力,很多投资者给客服打电话询问情况,但他强调大多数投资者还是相信陆金所的安全与可靠。
  对2.5亿元坏账,郑锡贵称,平安保理与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的债权纠纷,只是一笔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平安保理正在通过司法程序向陕西金紫阳追讨债务。这笔纠纷的标的金额约2.5亿元,但这个保理项目没有再保理或基于该笔保理业务做再融资安排,这意味着这笔交易并未与陆金所的平台发生关系。
  陆金所表示,不会影响任何陆金所平台上的投资人。
  陆金所结合金融全球化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手段,以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为基础,为广大机构、企业与合格投资者等提供专业、高效、安全的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相关服务及投融资顾问服务,致力于通过优质服务及不断的交易品种与交易组织模式创新,提升交易效率,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成为中国领先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
阅读这篇文章的人还点击了:
注册领518红包
请输入手机号码
6-16位密码,包含字母+数字
请输入图形验证
请输入验证码
我已阅读《
已有账号,请
2010 - 2018 版权所有 (C) 团贷网 粤ICP备号-1 地址:东莞市南城街道莞太路111号民间金融大厦1号楼28楼
东莞团贷网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陆金所回应三传闻:IPO没有明确时间表 _网易财经
陆金所回应三传闻:IPO没有明确时间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度令引以为豪的新门面“”,最近惹上了一点麻烦。先是被爆出一单过亿,后又被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列入黑名单。激增的投资者问询量,令陆金所打破一贯的沉默,首度予以正面。传闻一:过亿坏账,谁来兜底?对于网上爆出的“平安国际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与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保理业务所形成的坏账”,陆金所副总经理郑锡贵昨日详述了这笔2.5亿元债权纠纷的形成过程。舆论之所以将矛头指向陆金所,源于陆金所是平安国际保理的母公司。“因金紫阳未履行保理合同项下合同义务,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该项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为标准的商业保理业务,并未进行再保理或基于该项保理业务做进一步融资安排。”虽未直言谁是最后兜底人,但郑锡贵强调说,陆金所确认这笔保理业务纠纷不会影响任何陆金所平台的投资人。传闻二:列入黑名单,多项数据真实性存疑?在被爆出保理业务纠纷案之后,大公国际随即发布公告,将陆金所列入黑名单,并指出其三大问题:平台实缴出资额发生较大变更,实缴出资额已由4亿变更为8000万元;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仅提供简单文字介绍,未披露任何融资方(借款人)信息;陆金所与平安担保同为平安集团旗下公司,因此,平安担保公司对陆金所产品的担保涉嫌关联担保。郑锡贵对此一一予以否认。他说,首先,陆金所的注册资本8.37亿元早在2014年2月就已实缴到位,该信息在上海市工商管理部门可以查询核实;其次,每一位投资者或融资者都可获得完整的交易合同,合同信息真实准确、披露完整,法律关系清晰,投资者可以随时查阅、下载和留存;平安担保公司担保的“稳盈-安e”业务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陆金所和平安担保虽同属于平安集团旗下,但是相互独立,平安担保从未为陆金所自身经营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在否认存在关联担保的同时,他还强调说,陆金所也不存在资金池。“陆金所是一个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对于平台上的产品和资产不设立资金池、不提供期限错配以短养长。”传闻三:融资进行时,IPO临近?郑锡贵昨日还透露,陆金所近期成功进行了新的融资安排,将获得新的资金支持,总额达30多亿,将于近期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但他以集团年报披露在即为由,不愿透露此次出资的具体股东方,以及融资后的股权架构。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出资方不排除有新股东加入。此前一度传出,大摩有意参股陆金所,陆金所整体估值近100亿美元,同时事项正在启动。但郑锡贵昨日首度就此回应称,“目前陆金所尚未制定明确的IPO时间表。”
不过,此番回应并不能阻止市场对陆金所单独上市的猜想。“陆金所单独上市,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位投行人士称,从股东结构中就可看出,其早已为IPO暗埋伏笔。一直以来,市场人士认为,百分百控股着陆金所在内的平安系互联网金融公司。但其实不然,目前“平安系”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方面有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控股的平安创新资本、平安金融科技两家公司参股其中,另一方面还有一批“神秘”的有限合伙企业股东,背后的出资人绝大部分是平安元老级高管等自然人股东。隐形的高管股权激励背后,折射出“平安系”互联网金融子公司未来的IPO命运。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黄蕾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陆金所被爆2.5亿坏账 大公国际称其存在很大风险_网易财经
陆金所被爆2.5亿坏账 大公国际称其存在很大风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渐近,监管缺失的P2P网贷平台被推上风口浪尖。昨日午间,“因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近4亿元借款出现问题而曝出数亿元”的传闻在业内大范围流传。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此致电陆金所相关负责人,但该人士始终未接听电话。
  据《北京商报》报道,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目前累计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商业保理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但陆金所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未对此事真实性予以回应,只表示陆金所成立至今投资者投资损失率为0,该项目由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不会受到影响,目前此事已经进入司法阶段,相关信息暂时不便透露。
  在的互联网金融评级中,陆金所被列入预警名单。大公信用总裁王再祥之前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采访时就表示,“从评级专业的角度来看,陆金所是有风险的,它是在政策没有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做的一种政策套利,打的是擦边球。资金不明了,资金来源不明了,去向不明了,债项不明了。在投资者保护上有很多问题,甚至有法律陷阱。”。 (记者 毕晓娟张明江)
&& 陆金所子公司被曝借款坏账 投资者吓出一身冷汗
本文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公国际p2p黑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