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日本要装这么多 App 去控制我的「智能家居」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演示,智能家居产品应用。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演示,智能家居产品应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演示,智能家居产品应用。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后才可以领取积分哦~
每观看视频30分钟
+{{data.viewScore}}分
{{data.viewCount}}/3
{{if data.viewCount && data.viewCount != "0" && data.viewCount != "1" && data.viewCount != "2" }}
访问泡泡首页
+{{data.rewardScore}}分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1{{else}}0{{/if}}/1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
+{{data.signScore}}分
{{data.signCount}}/1
{{if data.signCount && data.signCount != 0}}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为什么要装这么多 App 去控制我的「智能家电」?_自媒体_砍柴网
为什么要装这么多 App 去控制我的「智能家电」?
想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回理想中的那种「智能」,那些「互联互通」「去中心化」的想法都实现到那一步了,为什么手机里还是需要不同的 App 去控制?
近「智能家居」、「万物互联」这些词已经很少在头条的板块里出现了,确实大家对这部分内容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远没有 2014 年时火爆,现在再提起它也很少能再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就连我的父母好像已经开始不屑于我给他们介绍智能家具产品,「这玩意不就相当于按了一个安卓在里面吗?」我爸总是这么说,相信大家也不会再为这种无用的「远程操控」买单了。
我由于工作的原因,也总是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智能产品,而为了连接他们我手机里下载的 App 也是有了好几屏,更何况是他们还号称是「智能」产品。而这两天正是 AWE 2016 ,也就是中国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所有国内外的家电厂商都会参展,趁着大家都展出自己的智能产品,我去现场研究了一下「互联互通」这件事。
想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回理想中的那种「智能」,那些「互联互通」「去中心化」的想法都实现到那一步了,为什么手机里还是需要不同的 App 去控制?
「互联互通」实现到了那一步?
我理解的互联互通通俗说是指一款「智能家电」不论品牌生产厂商,只要它对的起「智能」这两个字,它来到家里就能够和其他的智能家电自主的进行「交流」,互换对方有用的信息,然后进行智能化的工作。
但现在如果你觉得老板油烟机好、三星的电视不错、美的的空调、海尔的洗衣机、格兰仕的烤箱、小米的空气净化器等等&&你的手机很可能就是下面这样的,对了我忘了在所有的电器名字前加上「智能」了。
不同品牌甚至不同的云服务商都需要不同的 App 进行控制,而且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互联的方式,这也总会让人觉得「智能」是鸡肋。如果「互联互通」做的好,也许你的手机里只需要一款 App 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任何软件再去控制,让它们自己交流,自己变得更智能。
不同品牌之间不互联
所以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同品牌的智能家电无法互联,逛了一下这些大的传统家电厂商,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体验馆」或是「智能客厅」「智能厨房」等等完整的体验场所。但是确实是每家都有自己独有的一套解决方案,自己开发的 App,自己的云服务商,甚至是使用自己开发的协议,例如三星,所有的家电只能通过自家的 App Smart Home 来互联,不对外开放。
这些通信协议的不同也就导致了不同的品牌的产品无法互联,但这时候你也可能会质疑,Google 去年 I/O 大会不是还发布了多设备兼容的通信协议 Weave,国内也有类似阿里智能的 Alink 通信协议(下图),而京东智能、小米、魅族都在也宣传自家的通信协议,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但为什么大家不能够去统一使用一套通信协议和平台,还要耗费人力物力来搭建自己的协议或者云服务平台?
最大的原因也许就是用户数据。如果使用了统一的协议或者云平台之后,产品的使用数据也就会相应被服务提供商获取。大的品牌厂商会得到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产品数据,现在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数据被竞争对手或者第三方使用,毕竟这部分的使用数据的价值在未来还是不可预计的。
不同云服务平台之间不互联
除了大厂商,现在不同的云服务平台也有着竞争关系,它们虽然不是硬件厂商,但他们呢都在不断的吸收小的产品和一部分品牌厂商的产品加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来,京东智能和阿里智能就是很好的例子。
也就是说目前你的家里的智能家电也是分「派别」的,如果你家里都是京东上购买的,呢大多都是加入了「京东微联」,天猫上的就是「阿里智能」。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想买一个空调,同一款产品在京东和天猫上却又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接入的云服务平台确实是不同的,只是在型号上有微小的差异,但所有实用性功能都是相同的。
同一款奥克斯(AUX)2匹圆柱空调柜机在两个平台上就是不同的「派别」。
这样分开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互联」的需求,像上面这样的产品其实还有很多,也许是厂家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市场,于是针对每个云服务开发了一个独有版本,虽然它们的硬件配置都是相同的。
互联互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 AWE 的智能家居馆里,除了云服务商,还有很多基于芯片或者云的解决方案商,上海庆科、Broadlink、机智云等等。从最基础的解决方案或者芯片端可以实现类似「京东」和「阿里」的产品互联吗?答案当然是暂时不能。
上海庆科的工作人员说「目前看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原因是虽然像海尔 U+、美的 M-Smart、格兰仕 G+ 等都使用了他们的芯片产品实现设备入网,与此同时他们也同时也和京东、阿里合作,将 WiFi 模块里嵌入了他们的云接入协议,只要厂家把模块组装到智能产品里,这些智能产品就能接入各自的云平台。
但目前的「互联互通」:一是通过产品和产品之间直接互联,二是产品之间通过云端进行中继然后互联。所以虽然前者使用的通信标准相同(例如蓝牙、ZigBee),但通信协议不同就直接导致了「鸡同鸭讲」,即使模块上的操作系统能够对此做出「翻译」并实现跨平台互联,但品牌商或平台商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 App 入口,导致控制端仍是各为孤岛。而目前更多的是采用云端互联的方式,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在云服务上出现一个「翻译」的角色,让所有设备「就好像」在使用同一个云服务一样,真正的实现互联互通。
从目前的多个设备对应多个云服务,先把同品牌同一云服务内的互联功能做到完美,让用户得到体验上微小的愉悦,然后才能推动各个品牌、云服务商之间的统一。这样看来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市场的不断引导与技术沉淀,我们离真正的「智能家居」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最后逛完整个&AWE 2016&还是让我比较失望的,虽然就目前而言已经实现了部分产品之间,或者同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甚至依靠这个品牌也开始进行捆绑销售,例如 25000 元搞定全系列家电的美的,京东推出的智慧家装计划等等这些都也许只是一时的解决方案,未来还是需要更多的开放,甚至规则来约束智能家居,最后才能享受到「互联互通」的真正便利之处。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
版权建议:
砍柴网热线:400-
官方客服QQ:
微信公众号:ikanchai【看点】为什么要装这么多 App 去控制我的「智能家居」?-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看点】为什么要装这么多 App 去控制我的「智能家居」?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3:44:59
专业就是实力!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感谢您的关注,我们在这里与您共同分享基于第三方服务的科技资讯与趣闻,欢迎加入我们。最近「智能家居」、「万物互联」这些词已经很少在科技头条的板块里出现了,确实大家对这部分内容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远没有 2014 年时火爆,现在再提起它也很少能再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就连我的父母好像已经开始不屑于我给他们介绍智能家具产品,「这玩意不就相当于按了一个安卓手机在里面吗?」我爸总是这么说,相信大家也不会再为这种无用的「远程操控」买单了。 我由于工作的原因,也总是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智能产品,而为了连接他们我手机里下载的 App 也是有了好几屏,更何况是他们还号称是「智能」产品。而这两天正是 AWE 2016 ,也就是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所有国内外的家电厂商都会参展,趁着大家都展出自己的智能产品,我去现场研究了一下「互联互通」这件事。 想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回理想中的那种「智能」,那些「互联互通」「去中心化」的想法都实现到那一步了,为什么手机里还是需要不同的 App 去控制? 「互联互通」实现到了那一步?我理解的互联互通通俗说是指一款「智能家电」不论品牌生产厂商,只要它对的起「智能」这两个字,它来到家里就能够和其他的智能家电自主的进行「交流」,互换对方有用的信息,然后进行智能化的工作。 但现在如果你觉得老板油烟机好、三星的电视不错、美的的空调、海尔的洗衣机、格兰仕的烤箱、小米的空气净化器等等……你的手机很可能就是下面这样的,对了我忘了在所有的电器名字前加上「智能」了。 不同品牌甚至不同的云服务商都需要不同的 App 进行控制,而且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互联的方式,这也总会让人觉得「智能」是鸡肋。如果「互联互通」做的好,也许你的手机里只需要一款 App 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任何软件再去控制,让它们自己交流,自己变得更智能。 不同品牌之间不互联所以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同品牌的智能家电无法互联,逛了一下这些大的传统家电厂商,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体验馆」或是「智能客厅」「智能厨房」等等完整的体验场所。但是确实是每家都有自己独有的一套解决方案,自己开发的 App,自己的云服务商,甚至是使用自己开发的协议,例如三星,所有的家电只能通过自家的 App Smart Home 来互联,不对外开放。这些通信协议的不同也就导致了不同的品牌的产品无法互联,但这时候你也可能会质疑,Google 去年 I/O 大会不是还发布了多设备兼容的通信协议 Weave,国内也有类似阿里智能的 Alink 通信协议(下图),而京东智能、小米、魅族都在也宣传自家的通信协议,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但为什么大家不能够去统一使用一套通信协议和平台,还要耗费人力物力来搭建自己的协议或者云服务平台?最大的原因也许就是用户数据。如果使用了统一的协议或者云平台之后,产品的使用数据也就会相应被服务提供商获取。大的品牌厂商会得到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产品数据,现在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数据被竞争对手或者第三方使用,毕竟这部分的使用数据的价值在未来还是不可预计的。 不同云服务平台之间不互联除了大厂商,现在不同的云服务平台也有着竞争关系,它们虽然不是硬件厂商,但他们呢都在不断的吸收小的智能硬件产品和一部分品牌厂商的产品加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来,京东智能和阿里智能就是很好的例子。 也就是说目前你的家里的智能家电也是分「派别」的,如果你家里都是京东上购买的,呢大多都是加入了「京东微联」,天猫上的就是「阿里智能」。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想买一个空调,同一款产品在京东和天猫上却又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接入的云服务平台确实是不同的,只是在型号上有微小的差异,但所有实用性功能都是相同的。同一款奥克斯(AUX)2匹圆柱空调柜机在两个平台上就是不同的「派别」。这样分开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互联」的需求,像上面这样的产品其实还有很多,也许是厂家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市场,于是针对每个云服务开发了一个独有版本,虽然它们的硬件配置都是相同的。 互联互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 AWE 的智能家居馆里,除了云服务商,还有很多基于芯片或者云的解决方案商,上海庆科、Broadlink、机智云等等。从最基础的解决方案或者芯片端可以实现类似「京东」和「阿里」的产品互联吗?答案当然是暂时不能。 上海庆科的工作人员说「目前看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原因是虽然像海尔 U+、美的 M-Smart、格兰仕 G+ 等都使用了他们的芯片产品实现设备入网,与此同时他们也同时也和京东、阿里合作,将 WiFi 模块里嵌入了他们的云接入协议,只要厂家把模块组装到智能产品里,这些智能产品就能接入各自的云平台。 但目前的「互联互通」:一是通过产品和产品之间直接互联,二是产品之间通过云端进行中继然后互联。所以虽然前者使用的通信标准相同(例如蓝牙、ZigBee),但通信协议不同就直接导致了「鸡同鸭讲」,如果让芯片解决方案商来充当「翻译」的话还是比较复杂并且会造成冗余且没有效率。而目前更多的是采用云端互联的方式,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在云服务上出现一个「翻译」的角色,让所有设备「就好像」在使用同一个云服务一样,真正的实现互联互通。 从目前的多个设备对应多个云服务,先把同品牌同一云服务内的互联功能做到完美,让用户得到体验上微小的愉悦,然后才能推动各个品牌、云服务商之间的统一。这样看来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市场的不断引导与技术沉淀,我们离真正的「智能家居」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最后逛完整个 AWE 2016 还是让我比较失望的,虽然就目前而言已经实现了部分产品之间,或者同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甚至依靠这个品牌也开始进行捆绑销售,例如 25000 元搞定全系列家电的美的,京东推出的智慧家装计划等等这些都也许只是一时的解决方案,未来还是需要更多的开放,甚至规则来约束智能家居,最后才能享受到「互联互通」的真正便利之处。 来源:geekpark
微信号:china_testing为什么现在(2014年11月)智能家居火不起来?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08,595分享邀请回答441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6K1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智能宿舍搭建 3 | 这是我一开始想要的「智能」吗? - 少数派
请选择你要投稿的专栏
智能宿舍搭建 3 | 这是我一开始想要的「智能」吗?
0}" v-cloak>
通过自己将近一个月的搭建和鼓捣,智能宿舍的雏形也终于快要出现了。通过不同的方法,接入了 3 个 Philips Hue 灯泡、Hue Go 氛围碗灯和 Hue 桥接器,以及两个 OPSO 插座。借助这些现成的智能家居硬件,和自己之前通过树莓派折腾出的 Yeelight ,AirPlay 、NAS 等,一套智能宿舍的环境,就这样慢慢的搭建起来了。
在体验智能家居的这一个月里,我对于智能家居的看法,渐渐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原本我想这应该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但是真正将它融入生活中之后,却发现似乎少了些什么。
一切从一个美好的愿望说起
作为一个懒人,能够做到不挪窝对电器进行控制,这是我鼓捣智能家居的最原始初衷。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智能家居方案,我最终选择了苹果的 HomeKit ,原因有二。首先是它是苹果官方推出的一个智能家居接口,直接利用我手头的 iPhone 、iPad 即可以控制,不需要安装其他什么 App ,集成在 iOS 系统中,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其二是它相对稳定。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方案,例如声控、2.4 Ghz 无线开关等等控制方案,除了复杂繁琐之外,还经常不稳定,例如有时候关不上,有时候又莫名其妙的打开这些现象。
当然 HomeKit 自然有它的缺点 —— 贵。一套支持 HomeKit 的智能家居并不便宜,仅仅是上面所使用的硬件,价格就在 3000 左右了,如果要在一个家庭里全部搭建完成,也许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因此 HomeKit 智能家居对比正常的家居来说,这个价格实在是有些令人失望。还有一个宿舍照明灯在墙上,以及阳台灯、饮水机插座等
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愿望实现了。我可以凭借我手里一个小小的手机,操纵属于我的只能家居生活了。
一切都听我的话
所有的设备一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配件分配到不同的房间
当我打开宿舍门,放下书包的同时,喊一句「 Hey Siri,我回来啦」,便可以自动执行我设置好的场景 —— 打开桌面和墙壁的灯,然后将饮水机的热水开关打开。等我坐下来,一切的场景都自然的准备就绪,我只需要安心的做自己的事情便可以。Siri 可以便捷的控制支持 HomeKit 的配件
想看电影?调成电影模式,关闭壁灯,打开台灯和氛围灯,调节成淡蓝色;想看书?选择阅读模式,灯光就会自然的调节成亮度较高的暖色,方便阅读也保护眼睛。而专注模式则会把灯光改变成白色,利于我专心的投入到干活之中。另外对于我这样的「夜盲症」患者来说,智能家居的出现简直是拯救我于水火之中。原本晚上熄灯了看不见,但是有了这一套智能的系统,一切就不是问题了。我可以在上床之后再把等关闭,而想要上厕所的时候在床上就可以把灯打开。只要提前设定好情景,便可以一键控制多个设备
除此之外,我的树莓派也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成为了我的一个智能家居中枢。我可以将音频无线传输到树莓派上,舒服的「北京瘫」在椅子上,就可以聆听音乐。迅雷的远程下载可以在我出门的时候帮我下载好任何一切我想要的资源,等我回到宿舍即可取用。而无线局域网共享则可以直接在 Wi-Fi 信号范围内打开文件,避免了把电影这些大文件存在手机、iPad 时,占用大量的空间。VLC 远程观看电影 & AirPlay
作为智能家居里最「智能」的部分,无疑就是自动化这个部分了。借助家庭 App 里的自动化功能,我可以玩出很多适合我的自动操作,省去我手机操作的麻烦。我所设定的自动化
每天早晨,当 7 : 00 的闹钟响起,伴随着闹钟清脆的声音,通过 OSPO 插座控制的饮水机和卷发棒的加热开关就打开了。我只需要下床刷好牙洗好脸,热水就已经热好了,可以随我取用,做到每天早晨喝一杯水。坐下来准备打理仪表,控制中心直接拉起来,打开桌面的台灯,拿出已经加热好的卷发棒,便可以直接对头发进行造型了。
一切梳妆和整理完毕,拿上书,出门前对 Siri 说一句,「 帮我关掉所有电器 」,一切的电器便关闭了,不用再担心它们浪费电。如果快迟到了,出门紧张忘记了怎么办?没关系,我已经设定好了,有早课的早晨 8 点钟之后,所有的用电器一样会断开。
而在我没有课的日子里,一切都会是平静的,我尽管睡懒觉,所有的配件都会安静的等待我醒来给他们下达指令,而不会打扰我的休息。可以根据地点、时间、配件触发等设置自动化,并可以设定自动化启用时间
其实自动化是智能家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目前的条件下真正的赋予了家居「 智能 」,只是受限制于我生活环境的影响,自动化的程度目前看来并不高。然而实际上我们展开思路来看,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庭方案,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设定好所有的触发条件之后,它便可以真正做到脱离人的自动操作,而远程控制的距离再长,也还是需要「 人为操作 」。
让我们来设想一个情景。
早晨,阳光传感器检测到外面的亮度已经足够,自动的为你拉开了窗帘,你起床的时间一到,房间外的饮水机也开始自动加热,洗手间的灯光亮起,你喜欢听的音乐也自动的在音箱中响起。出门上班,你离开家门之后不久,所有打开的电器便自己关闭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回家。你家里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根据室内的温湿度的情况,自动打开空调并选择相应的模式,同时选择性开启加湿器或者干燥器,帮你调节好了室内的温湿度。当你走进家门的那一刻,人体传感器感应到你到家,客厅和走道的灯光便亮起来。晚上当你到达了时间准备就寝,所有的灯光都暗下来,只留下一盏暗黄的过道灯。门口的人体传感器也进入了警惕状态,一旦发现有人「 误闯 」进来,手机立刻会发出报警提示,你完全不需要出门查看情况,通过手机屏幕你就可以将门外看的一清二楚,顺手还可以拨打一个报警电话。
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 理所当然 」,这便是自动化所带来的便利。
它能给你带来什么?
首先是便捷和偷懒,这个自然不必多说,能不挪窝的控制你家庭里的电器,如同上帝一般的感受。换上了智能灯泡的阳台灯
但我更想说的是,智能家居另外能给人带来的,是能够帮助你养成规律性的合理作息时间。我们在设定自动化的过程中,很多是根据日期、时间来触发,这样就在一个隐形的条件下促成了我们在某个时间做什么事情。
例如早晨的 7 点 30 分设定了起床时间,音乐播放、灯光亮起、窗帘打开,会强迫你离开床,否则在一个设定的时间内它们都不会停下来。而又如晚上 12 点,所有的电器都自动关闭了,营造了一个适合就寝的环境,此时的你会更加倾向的选择去床上睡觉,而不是继续打游戏- (当然躺床上玩手机这种情况略过) -。
久而久之,你就自然的形成了属于你的规律生活作息。这是我在体验智能家居中感受最大的一点。
总还是有但是...
开头我说,总少了点什么。
智能家居是一种新玩意,好奇和激情是有的,当我拿着手机就可以按照我所想来控制一切家里的设备,想想也确实是很令人激动。然而这种冲动的感觉过了之后,让我们安静的想一想,其实这些东西真的「 智能 」了吗?
世界也许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也制造不出电脑和智能家居,但是能演变出有思想的人,而有思想的人创造了智能家居。我说少点什么,是因为这些家居看似「 智能 」,然而脱离了网络和人,它们就和「 智障 」没有差别了。
在体验智能家居的这一个多月里,确实我的生活有了很多便利,但是便利就真的是「 智能 」吗?我想不是。从一开始我的智能宿舍系统搭建起来,到现在基本完成,我所限于的依然是远程控制、无线传输,似乎「 砍掉了线 」和 「 互联网 + 」就成为了「 智能 」的代名词。
我想象中的智能,应该是「 感知 」,是赋予冷冰冰的机器以感知能力,例如我不再需要设定时间,不在需要拿起手机,我可能使个眼神,甚至心里一想,机器就能感知到我的信号,通过数据的读取分析,打开我需要的灯光。
从「 我说句话就可以打开灯 」,到「 我使个眼神就能打开我想要的那盏灯 」,这会是智能化的一个里程碑式飞跃。如今我们谈论任何智能化的设备好像都脱离不了手机或者穿戴设备,我其实认为这是一个桎梏,它就像一个绑在人身上的遥控器一样无法摆脱,当我们真正的能够不再以手机作为绝大部分智能设备的唯一入口,那么我们也许就迎来了真正的「 未来 」。
注:原本这是第二篇的智能宿舍搭建,后来由于偏向了硬件,因此标题便没有写智能宿舍搭建。但是这篇里的硬件,都是为后面智能宿舍的搭建做了基础的。
评论(${commentLength})
请勾选举报理由
${ item.text }
0" v-cloak>
${ related.released_at * 1000 | friendlyTime }
${related.summary}
${ related.likes_count }
根据国家网信办规定,互联网账号需要实名认证。验证手机号码再进行评论或撰写文章。
点击去验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