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谈一下bose qc35测评的qc35和sony的mdr1000x的差别或者是使用体验和感受吧

qc35 和mdr1000x哪个效果好?【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43,591贴子:
qc35 和mdr1000x哪个效果好?收藏
新人求教2333是不是全频降燥?说话的声音呢?效果哪个好?(本人有个qc25。。单元莫名其妙炸了。。好像网上炸的人挺多的。不知道35有没有改进。。
苏宁易购,智能数码惊爆价钜惠抢购,50/100元开学红包领不停,潮流影音最高直降500元!入耳耳机,苏宁易购品类全,折扣多,正品保障,提供票据,极速物流,售后无忧,特色服务!
持有1000x 基友有qc35 都听过 都不能完全隔绝人声 这个没办法 降噪耳机主要是消除持续的噪音, 比如引擎声 而对人声这种不持续而且频段变化较大的效果不好。 非得选的话 1000x好一些 可能是内置3种降噪模式的原因 办公室模式时除非周围人非常大声音说话 不然开始播放后基本听不见多嘴两句 1000x音质是秒杀qc35没有争议的 只是更重一些 单元厚一些 长时间佩戴不如qc35舒服 看个人选择
降噪bose秒杀其他,音质索尼秒杀bose。
楼主有留意到1000x的底噪问题嘛,有意入一条对这个比较在意
登录百度帐号481被浏览298,856分享邀请回答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沉稳碰撞新潮
BOSE QC35/索尼MDR-1000X对比评测
日 00:28&&&出处:&& 作者:马景东&&
& & & &前几天笔者刚出了一篇关于MDR-1000X主动降噪的体验文章,因为价位和功能都比较接近的原因,文章中有很多与BOSE QC35作比较的地方,不过对比并不是很深入。为了让大家对这两款产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对这两款产品进行更为直接的对比评测,希望帮助那些在这两款产品之间纠结的用户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主动降噪耳机。外观:沉稳与商务碰撞& & & 作为不同的耳机品牌,在外观的设计上自然都有其特有的风格,这一点更多的可能还要看个人的喜好。MDR-1000X的耳机外壳采用了皮革材质,而头梁和转轴部分则为金属材质,看起来有非常浓厚的商务气息。而BOSE QC35的耳机外壳则采用玻璃纤维尼龙材质,头带弹簧和枢轴点为不锈钢,看起来更具金属质感,不过BOSE“沉稳”风格倒是一如既往,在外观上一直秉承着“不花哨”的设计理念。MDR-1000XBOSE QC35& & & 在佩戴方式上,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都采用了全罩耳式的设计,耳机可以完全包裹在耳罩中,而且两款耳机的耳垫部分都很柔软,佩戴的舒适度都很不错,不过个人感觉BOSE QC35的重量要比索尼MDR-1000X轻一些,所以长时间佩戴还是BOSE QC35 更舒适一点。& & & &为了方便外出时携带,这两款耳机的耳罩部分均可以折叠,而且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折叠角度都可以达到90度以上,可以方便地装进便携盒中,这一点两者还比较接近。& & &索尼MDR-1000X的按键分布在右侧耳机的下沿部分,共有三枚功能按键,而且右侧耳罩外壳还采用了触摸板的设计,可以进行触摸操控。而BOSE QC35除了右侧耳机下沿部分的三个按键外,在右侧耳罩外壳上还有一个蓝牙开关键。关于操控方面的具体比较,我们会在下面的文章里单独介绍。& & &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均支持无线和有线两种播放方式,差别只在于索尼MDR-1000X配备的是3.5mm音频接口,而BOSE QC35则是2.5mm音频接口,不过外接设备的插头均为标准的3.5mm,并不会影响大家对于播放设备的选择。操控:触摸+按键/按键,操控各有优势& & & &也许从外观上还不能将两款产品区分开来,那么在操控方式上,两款产品还是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设计。BOSE QC35更显老派,它依然采用纯按键的操控方式;而索尼MDR-1000X则像是一款紧跟潮流的产物,它采用了按键+触摸的操控方式,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说两款耳机在操控上的具体区别。& & & &BOSE QC35的右耳罩外部有一个电源开关,它不仅可以用来控制耳机的开启和关闭,还能在两部最近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耳罩的侧面是音量控制和播放/暂停键,长按该按键还是开启iPhone 的Siri功能,双击/三击则可以切歌或返回上一曲,在操作上简单而直接。& & & &索尼MDR-1000X耳机上仅设计有三枚实体按键,均分布在左侧耳机的下沿,从左到右依次是:开关键、降噪开关、环境音切换键。而为了方便用户在佩戴时区别三个按键,这三个按键的边沿处还采用了凸起的设计,用户在佩戴过程中就能通过触摸分辨是哪个按键,这一点倒是十分实用。& & & 与BOSE QC35传统的操控方式不同的是,索尼MDR-1000X将操作频率比较高的音量调节、切歌、播放/暂停操作都放在了右侧耳机外壳的触摸式感应面板上(仅支持),上下调节音量、左右切换歌曲、双击可以播放/暂停,其实触摸操作的方式是比较符合人们操作习惯的,操作起来也非常顺手,而且因为表面覆盖了一层皮革材质,操作时触感也很舒适。降噪:效果不分伯仲,索尼MDR-1000X功能更多& & & &降噪功能是这两款耳机主打的功能,而BOSE QC35则更是被很多人评价为“最好的无线降噪耳机”,那么这两款耳机的降噪效果哪款更优秀呢? 个人认为这两款耳机对于机械噪音的降噪效果都非常出色,即使在不播放音乐的情况下,也能让用户处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听歌环境。而在播放音乐的情况下,索尼MDR-1000X对于周围人声的降噪效果则更加出色,从这点来说,个人认为索尼MDR-1000X对于人声的降噪效果甚至是要比BOSE QC35要稍微好一点的,不过程度确实很细微,可能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这样的差别不会影响到购买选择。& & & BOSE QC35的主动降噪并没有专门的开关,用户在开启耳机后就默认开启降噪功能了,而索尼MDR-1000X则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降噪,而且索尼MDR-1000X还可以选择环境音模式,并分为“普通模式”和“语音模式”两种,在普通模式下,能够听见周围的环境声音,而开启语音模式后,则可以像取下耳机一样与周围人正常沟通。从这一点上来说,索尼MDR-1000X是要比BOSE QC35更具优势的,更能适应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 & 此外,索尼MDR-1000X耳机右侧的触摸面板还有一个“快速提醒”的功能,只需要用手捂住耳机右侧的腔体就可以快速地进入环境声模式,同时音乐音量也会降到最低,让你能够及时听清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这一点上来说,个人认为索尼MDR-1000X明显更具优势,毕竟我们有时候确实需要注意环境音或与人沟通,而BOSE QC35“一刀切”的方式则显得不够人性化。所以在主动降噪效果不相上下的前提下,索尼MDR-1000X在功能上明显要比BOSE QC35更具优势,更能适应当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评测总结:& & & 在经过比较细致的对比之后,个人认为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在降噪方面真的是不相上下,都属于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主动降噪耳机行列,而最大的差异是来自于功能方面,索尼MDR-1000X在加入了触摸操控、环境音选择、摘下即停等功能之后,能够满足更多场景的需求,符合年轻化的消费趋势,而BOSE QC35则相对老派,更适合那些只寻求单一降噪功能的商务人士。& & & 在音质方面,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个人认为索尼MDR-1000X的音质属于比较自然的一类,声音细腻而柔和,没有过分调音的感觉,尤其在人声的低频部分,细节都可以表现到位。而BOSE QC35的声音则给人一种非常通透的感觉,人声与背景音的解析比较清晰,而在低频上相对来说还是稍微弱一点,其他方面的差距则并不明显,选择时主要还是要看用户的听音喜好而定。& & &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这两款耳机的对比评测,不得不说,这两款耳机的确实是旗鼓相当的两个对手,如果你还是纠结选择哪款耳机的话,不妨找机会试听一下吧,相信你的耳朵很快就会告诉你答案了。■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一山岂能容二虎?—— Bose QC35与Sony 索尼 MDR-1000x的大对决!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一山岂能容二虎?—— Bose QC35与Sony 索尼 MDR-1000x的大对决!
申明:以下文字和图片(不包括标题图)都出自本人之手,如果其他网站有雷同,不要怕,只是我发布于不同平台而已。这场大PK的来由&&&&自从上次我发布了“”,就有人过来问,“H总,你可曾为QC35和MDR-1000x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那人就正告我,“H总还是写一点罢;虽然没人爱看你的文章。”&&&&今天,我就恬不知耻的扛起了QC35和1000X的对比评测大旗,QC35是我同事购于香港,1000x是我本人购于王府井索尼直营店,两个耳机我经常用来作别的耳机的参考,还是有点心得的。但是,这工作不好做,两边都有粉丝和黑子,如果我的评测有失偏颇,欢迎大家指(撕)正(逼),有事说事,不准骂人。那么,现在就请上来我们两位选手吧。&QC35作为Bose民用降噪耳机的旗舰产品,在保证音质及降噪效果的基础上,使用蓝牙无线连接方式,不用再为线缆而烦恼。QC35耳罩内外均配有麦克风,麦克风感知环境噪音,并将噪音发送至分别对应于左、右耳的两个数字芯片,芯片在毫秒内提供与噪音相等且相反的信号,实现出色的降噪效果。无论是地铁车厢中的嘈杂,还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都可以有效的进行消除。QC35内置锂电,续航时间长达20小时,右耳罩配有线控按钮,此外QC35配有一根耳机连接线,即便是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收听音乐。此外,QC35的双麦克风系统不仅可以为降噪提供支持,同时还能在通话时阻隔风声和人群嘈杂声等恼人的背景噪音,消除通话干扰。 值1k 点评16 原创23 好价82&&SONY 索尼 MDR-1000X 无线降噪立体声耳机,采用包覆式结构,专为耳型设计的释压垫,质地柔软,采用声学密封结构,实现全包裹式舒适佩戴,同时减少漏音,因而能提供强劲的低音;采用内倾斜轴结构设计,使耳机外罩的旋转轴面向内侧,以贴合耳朵,提高佩戴稳定性;静音接头装置可减少滑动时发出的机械噪音,在顺畅的滑动同时实现沉浸式音乐聆听体验;旋转折叠设计便于出行携带。MDR-1000X 具有高灵敏度驱动单元及前后双反馈麦克风,通过两个镶嵌在耳机外部和内部的传感器(麦克风)搜集歌手的数字音乐信号和每一个细节的噪声;DNC(数字降噪)软件引擎结合双噪声传感器,可以形成高精度反向声波与噪声进行抵消。通过使用数字均衡器,可以实现比过去型号更高质量和更高解析力的声音;AI(人工智能)降噪共有3种智能降噪模式,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环境(飞机、公交/火车、办公环境),自动选择适合的模式,让用户随时随地安静地享受音乐。安装在耳机腔体外侧的麦克风会拾取环境中的声音;声音控制引擎分析输入的声音,并在拾取人声的同时降低其他声音。你可以在听音乐的同时听到环境中的声音,减少漏掉重要通知;快速提醒(Quick Attention)是将环境声模式和降低音乐音量两个功能组合在了一起,只需要“用手掌按住耳机右侧腔体”就可以快速清楚地听到周围环境声,不用脱下耳机就可以与他人沟通。搭载蓝牙4.1版本,通过蓝牙连接时,可通过触摸外壳上的触摸式感应面板进行播放和停止音乐、调整音量及切换曲目的操作。支持通过NFC连接。内置 S-Master HX 数字放大器,以更广的带宽降低噪音和失真。随机附件包括:Micro USB线(约50cm)、耳机连接线(约1.5m)、飞行插头转换器、便携收纳盒。 值742 点评6 原创20 好价39&颜值大对决&&&&颜值方面,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品味不同,这里只是从我的审美出发,同时尽量呈现最真实的外观图(我会告诉你是因为我摄影技术比较渣,不会柔光,不知虚化么?),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吧。1、携带盒的对比&&&&如下图所示,携带盒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来二者风格的差别了,1000x的携带盒风格圆润,线条简单,而QC35的携带盒四方四正,中规中矩,造型“古典”。从便携性上来说,QC35的携带盒要好于1000x,但是从外观评价上来说,1000x的明显要好于QC35。左边为1000x,右边是QC35&&&&下图为QC35和1000x在携带盒中的卧姿,二者都采用了平卧的方式,减小了携带盒的面积,是个比较好的方式。国产的fiil diva可能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了立式携带盒,便携性不如它的两个老大哥。左边为1000X,右边是QC352、外观的对比&&&&从携带盒的不同,其实已经窥见二者设计理念的差别,而外观的设计风格的差别,更加深了二者设计理念的差别。&&&&1000x的外表面使用了大量的蒙皮设计,头梁使用了金属质感与蒙皮工艺相结合,且头梁和耳罩的连接部分,也使用了金属构件(也有可能是金属漆塑料)进行连接,同时为了保持整体线条的流畅,logo使用了内敛的阴文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来讲,线条简洁,造型时尚现代,同时蒙皮又提升了整体的价值感,显的高端大气上档次。1000x大量使用的蒙皮设计&&&&QC35延续了一贯的家族风格,使用了经典的塑料头梁设计,头梁和耳罩的连接部分使用了相同的塑料材质,耳罩部分为了提高质感,使用了金属材质(或者说金属漆塑料),logo部分使用了传统的金属贴标。从整体设计来说,中规中矩,无错无过,很符合bose的定位——注重技术,而不在意外形。BOSE的logo&&&&小结: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单从外形上来说,1000x更有设计感,而QC35就略微显的普通了一些,至于消费者喜欢哪种,就是各花入各眼了。降噪性能大比拼&&&&前面啰哩吧嗦了这么多,各位看官,现在终于要到重点了,需要睁大你的眼睛了。各位之所以选择降噪耳机,就是奔着它的降噪功能去的,BOSE作为降噪耳机的老将,它的降噪功底是毋庸置疑的,而SONY作为降噪新军,它以前出品的降噪耳机并没有多么突出,那么此次能否借助1000x来一场逆袭吗?下面,就请我在以下三个场景中为大家体验吧。1、室内/家中&&&&在室内,或者家中听音乐,是比较理想的环境,家中的噪声源主要是窗外不大的噪声,电冰箱,等的运转声,上的节目声等。&&&&且让我先带上QC35,开启降噪,哇,世界一片安静,窗外声音和家电的声音都没了,不错。咦,耳膜怎么有点耳压感(类似与飞机上的感觉),不管他,适应了就好,放一只独奏听听,半小时后……“赶紧过来晾衣服!”远处传来媳妇的呼唤,取下耳机,世界的吵杂又回来了。&&&&晾完衣服,回来带上1000x,开启降噪,哇,世界一片安静,窗外声音和家电的声音都没了,不错。咦,闭上眼听,怎么感觉有一丝丝的若隐若现的底噪声,不管他,听音乐的时候就听不见了,继续听那只小提琴独奏,半小时后……“啪!”“哎呦”,“又给我装聋,老娘在你耳边喊了半天,让你起来拖地,你又当听不见!”,捂着脸,取下耳机,世界的吵杂又回来了。2、地铁上和汽车上&&&&室内场景写的革命浪漫主义,只是为了让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我的日常,现在我转变文风,力求简洁干练。&&&&地铁上和汽车上的噪声源主要是地铁运行的声音,汽车自身发动机的声音,车轮和铁轨碰撞的声音,车厢内人们交流的声音,和地铁报站的声音。&&&&对于地铁运行的声音和汽车自身发动机的声音,QC35和1000x都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车轮和铁轨忽然响起的巨大碰撞声,二者也进行了很好的过滤,虽然无法完全滤除,但是听到耳中,也很小了。车厢内人们交流的声音,和地铁报站的声音都是人声,对于这些声音,当开启音乐的时候,QC35衰减性很小,人们交流的声音可以听见,报站声音依旧,而1000x的衰减很大,人们交流只能看见嘴在动,但是不知道在说什么,而报站声音虽然清晰可闻,但是距离感很远。3、马路上&&&&马路上的噪声源比较复杂,包括喇叭声,叫卖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街边店铺为招揽顾客的爆破喇叭声。&&&&在这样的场景下,QC35和1000x虽然都能对噪声进行了过滤,听歌的情况下,QC35依然不能和好的过滤人声,1000x对人声稍微好些;不放音乐的情况下,就稍显力不从心了,每种噪声虽然都有不小的衰减,但是达不到完全安静的状态,与以上场景相似,QC35对人声的过滤要落后于1000x,对环境音的过滤,也并没有超出1000x。&&&&小结:从以上三个典型场景的体验,大家可以看到,在安静环境下的降噪模式,1000x存在非常微小的底噪,这点上比QC35略有不足;但是1000x对人声是有很明显的过滤作用的,特别在开启音响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只见嘴动,不闻人声。而QC35好像并未对人声进行过滤,我并不认同它的这点设计理念。从1000x可以看出,在降噪领域,索尼搞了一次逆袭,从此BOSE不能在降噪领域一家独大了——虽然索尼的定价也很卖肾,但是有竞争总归是好的。音质究极大PK&&&&音质究竟是玄学还是可以量化的?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音质是可以量化的,很多人认为是玄学,只是没有找准衡量/对比的那个点。看过我的文章的人都知道,我评测音质,不只是我的主观评测,我还会告诉你,一首歌听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代表音质的哪些部分,让你自己去对比,去感受。下面我的评测,如果你手边有两幅耳机的话,价格最好差别大一点,你跟着听,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了。播放设备:华为mate8音源:320kbps,采样率44khz连接方式:蓝牙(非apt-x,非LDAC)说明:1)选择蓝牙连接而非有线的原因是,降噪耳机主要是出街使用,蓝牙应该是最方便快捷,最经常的手段了;2)没有选择无损音源的原因是,蓝牙听一听320kbps也就行了,高清的带宽不够;3)选择最普通的蓝牙,而非APT-X,第一是apt-x不是所有手机都支持,第二是虽然音源这么糟糕,但也足以听出二者的差别了。4)最后为什么没有选择LDAC,虽然LDAC对音质的增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1000x支持,而QC35不支持,要将二者拉平在同一个起跑线看看。Ready~,GO!1、低音:BOSE一向以低音出名,那么QC35在低音方面能否胜过1000x呢?我选择了作比较,请对比试听11s-37s见的鼓声,QC35的鼓声下潜不错,但是回弹较慢,1000x的鼓声下潜也很不错,回弹也很强力,感觉就是1000x的鼓声更能抓心,听1000x的鼓声,就像一下一下敲在心脏上一样,而QC35的鼓声略显松弛,就像是在敲一面鼓皮松了的鼓。作为对比,可以再试听一下32s-59s,加深一下印象。小结论:低音方面,1000x略胜QC35,但是不太明显。2、高音:依然选择作比较,这次我们听0s-10s的水流声,闭上眼,仔细品味几遍,听出差别了吧。QC35的水流声较小,且在第7s后,水流声有点闷,有点沙沙的感觉;1000x的水流声较大,比较欢快,一直持续到10s。听起来,1000x的水流落差较大,湍急一些。怎么,没听出来,ok再来一首单纯点的加深印象,依然是,这次我们不听音乐,听背景中的口哨声,那可是单的不能再单纯的高音了,听20-35s,以及1:15-1:30的口哨声。这下听出来了吧,1000x的口哨声更加响亮高昂,而QC35的就比较小声一点,有点气息没接上的感觉。小结论:高音方面,1000x胜出QC35不少,还是比较明显的。3、声场:简单的理解就是声音的空间感,这次我们换首歌,,必须这个版本的,其他版本没有这段。听0-10s,有一段电音的左右声道转换。普通耳机只能听出左右变换,而声场好的耳机,可以听出180度转换。试听一下,QC35大概可以听出左右各45度,合计90度;1000x大概可以听出左右各30度,合计60度。小结论:声场方面,QC35胜出1000x,不太明显,但是可以听出来了。4、解析力:首先声明,QC35和1000X的解析力都是很不错的,对于普通耳朵已经快到极限了,但是,对比吗,总要找点不一样的地方。直接上结论,高频解析力1000x>QC35,低频解析力QC35&1000X,验证点,0s-10s的水流声,1000X听见的泡泡比QC35要多,中20-35s,以及1:15-1:30的口哨声,1000x听起来明显是一个盘旋着上升的声音,而QC35是直接上去的,所以高频解析力1000x&QC35;中,虽然1000x的鼓声比QC35更能抓住人心,但是在鼓面震动中,感觉稍微有点浑,而QC35要稍微好一点点。5、音色:这块是QC35和1000x差别最大的地方。很多人听歌,感觉耳机的好坏,都是从这点来出发,但又讲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音质就变成了玄学。其实音色是其他中高低频、解析力、频响、瞬态等等共同调和出来的,也许其他每一样你单独看都相差一点点,但是综合起来,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同样先说结论,这里用一些比喻,来帮助你理解二者的区别。QC35的音色就像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解渴足够,但是总感觉缺少那么点味道;1000x的音色像一杯清茶,解渴之余,还能体味到一丝幽香,但是又有别于各种香精调味出来的饮料,久饮不腻。用QC35听音乐就像站在空旷的广场上,空间很大,但是就造成了各种乐器的声音很散,各奏各的,无法呼应;用1000x听音乐就像置身于音乐厅中,空间不大,但是足够,各种乐器的声音通过反射板,吸收板的混合,交织在一起恰到好处。讲完情怀讲道理,其实音色的差别,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找到轨迹的,高频好,音色自然就亮,就润,例如儿童的声音;低音好,自然就有氛围,有气氛。为了让你体会这个差别,请闭上眼睛听这两首歌,不要思考什么,就是安静的听而已——,,有没有感觉到哥哥姐姐趴在你的耳边,为你而唱,连他/她的呼吸声都能听到?好了,就感觉哪个更绵柔就行了。&&&&小结:通过上面的对比,在普通的蓝牙模式,320kbps的音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1000x的音质要好于QC35。但是,1000x还有大杀器啊,使用普通蓝牙,1000x才发挥出八成功力,如果换成索尼独家的LDAC蓝牙技术呢?差距只会更加大。这里我给大家一个音质标准的参考,QC35的音质,大概相当于AKG K240S这个档次(我同事强烈要求我换成比K240S要差,为了避免评论里吵的太厉害,我维持原文),1000x的音质,大概相当于AKG K701这个档次,这俩价格上差600多元,但是因为音质的边界效应,比50与600的耳机差别可要小多了。&K240S是AKG著名的K240系列最经典的型号之一,采用了使用AKG的Varimotion振膜[中心和四周结构不同]和动圈式电声变换器声音阻尼器[Acoustics slot resistor for dynamic transducer]等专利技术。k240s声场开阔,结像定位自然清晰,具有很好的现场还原能力。适合人声,细节充沛,极具亲切感。耳垫舒适,长时间佩带无压迫感。55欧姆的阻抗,容易驱动。 网友 评价k240s经典的老产品,典型的监听风格。与差不多价位的JVC FXT90比较,尽管高频不及后者的弦乐松香味十足,低频不及后者的震撼,但胜在三频较均衡,声场明显要比后者纵深了许多,结像也较准确清晰,不似FXT90所有的声音都混缩在一团。人声表现大大好于FXT90。要说缺点的话就是低频下潜不够,量偏少,娱乐性稍显不足。 值52 点评3 原创9 好价19&&&人机交互大比拼&&&&耳机是用来用的,他的易用性和舒适度关系到你对它的喜爱程度,下面开始比较这两点。易用性之战&&&&QC35使用了经典的按键式控制和手机APP相结合的方式,与手机风格相似,QC35的按键也是常规的方块按键,可以调节音量,音乐的起放,接电话等。它的降噪开关键与蓝牙键结合在了一起,如果开启蓝牙,就必须开启降噪,无法在不使用降噪的情况下蓝牙连接耳机。这也就造成了,如果你从地铁中走上马路,唯一的选择就是摘下耳机。手机APP设计简陋,甚至你可以忽略这个app的存在。&&&&1000x使用了革命性的手势操控与按键操控相结合的模式,底部的三个按键使用了时尚的平面设计,用类盲文的触摸点以实现盲操,分别为开关机,降噪开关、模式选择等,调节音量、切换歌曲,起放、接电话都可以依靠耳罩部位的触摸手势实现,触摸简单灵敏,隔着厚厚的手套也能使用,但是缺点就是太灵敏了,容易误触。降噪模式可以选择“全过滤”,“不过滤人声”,和“什么都不过滤三种”模式,这样在使用环境变换时,不需要取下耳机,在寒冷的冬天,甚至可以当一个“耳朵捂”来使用。非常革命性的“双指启停技术”(我自己起的名字,英文名不好理解),可以用双指按压右耳罩,临时的关闭降噪,与外界交流。&&&&小结:在易用性上,1000X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完全秒杀了QC35老旧的交互方式,虽然有误触这一小毛病的存在,但是瑕不掩瑜,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佩戴舒适性之大比&&&&耳机长时间佩戴,他的结构设计关乎到能否长久的舒适佩戴,下面就通过二者的结构,来体验和分析二者佩戴感的差别。&&&&我分别长时间的佩戴了1000x和QC35,得出的结论是,QC35的佩戴舒适感要好于QC35,主要体现在:1)1000x的耳罩比较夹头,特别是耳廓的后部偏下,有明显的压力感;2)1000x耳罩的严实程度要大于QC35,发热的感觉要比QC35要大。那么,QC35的310g自重还大于1000x的275g,这种不舒适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该怎么缓解呢?各位先看二者耳罩内部的对比。QC35的耳罩 1000X的耳罩&&&&图像拍摄的原因,实际情况是,QC35的耳罩要比1000X整整大了一圈,且所使用的海绵,触感上要比1000x更松软,再相同压力情况下,1000x与皮肤接触部分的受压感自然要重一点。&&&&还有就是二者的佩戴方式,更进一步的造成了佩戴舒适感的不同,前方高能预警,LZ要爆照了!QC35佩戴效果1000X佩戴效果&&&&什么,你说笔者太帅,这个每天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不要再谈了,我们说正事!从上面的两张效果图来看,1000X的头梁弯曲程度要明显大于QC35,夹头感就自然而然了。有什么方法缓解吗?请将1000x的头梁调低,用头顶部给头梁一定的应力,可以适当的分担耳朵的压力感,从而改善佩戴体验。&&&&小结:在佩戴舒适度上,QC35完胜1000x,1000x为了时尚的造型,牺牲了一部分的舒适度,还是很可惜的,特别是夏天,如果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不建议佩戴1000x。当然,没有空调,QC35也不可能戴舒服。价格比拼国行:QC35国行售价2888RMB,1000x国行售价2899RMB,1000x贵11元,但是保修比QC35多一年。水货:QC35的水货价格在元左右,1000x的水货价格在元左右,相差300元。全文大总结如果仔细看了上文的你,肯定有了自己的选择,如果没有时间看,我下面总结以下要点:外形:QC35 中规中矩;——————1000X,时尚高档;结论:根据自身风格选择。降噪:QC35 无底噪,不过滤人声——————1000x,有若有若无的底噪,过滤人声。结论:平分秋色。音质:QC35 音质相当于600元左右耳机——————1000x,音质相当于1200元左右的耳机。结论:1000x虽然不能秒杀QC35,但是也是轻易胜出。易用性:QC35 按键交互,老旧——————1000x,革命性设计,虽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结论:1000x秒杀QC35。舒适度:QC35 经典设计,佩戴舒适——————1000x,有点夹头,略热。结论:QC35完胜1000X。购买建议:如果仅需要降噪,不在乎音质,强调佩戴的舒适性,建议选择QC35。如果既需求降噪,又想体验千元级耳机的HIFI感受,同时能适应他的佩戴感受,建议选择1000X。有感:1)耳机在终端的售价,其实是有筛选性的,当一个耳机价格定位不准时,市场会调准它。水货1000x比QC35高300元的售价,恰恰说明了这一点。2)国内的降噪耳机,无论从降噪,还是从音质上来说,都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价格和这两位相差不少,但是并没有比较高的性价比,继续努力吧,国产耳机!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3)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10评论15
赞41评论20
indelb英得尔 T20 双温双控智能车载冰箱
唯品会 正品鉴定官招募
全球自然挑战系列之西澳大利亚十大挑战
诺基亚手机 Nokia 7 Plus
乐歌 V9 乐小白 多感官办公学习车
GEARLAB燃烧装备实验室 超轻动态保暖羽绒服
赞178评论262
赞74评论153
赞68评论81
赞1683评论576
赞1041评论568
赞505评论378
赞485评论425
赞425评论28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ose qc30 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