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看股票,你感觉好的如何选择一只好股票股票,从宏观经济分析,公司分析,行业分析这三个方面去

帮我看股票,你感觉好的一只股票,从宏观经济分析,公司分析,行业分析这三个方面去100-土地公问答
帮我看股票,你感觉好的一只股票,从宏观经济分析,公司分析,行业分析这三个方面去100
帮我看股票,你感觉好的一只股票,从宏观经济分析,公司分析,行业分析这三个方面去100
帮我看股票觉股票宏观经济析公司析行业析三面金融伙伴
( ^_^)/高兴您解答简单点同花顺旗投资账本APP导入股票析近2收益盈亏另外析股票走势用些列举:技术析:1.看K线图 股价处于升通道跌通道升通道关注要盲目追高跌通道要碰2.看金叉死叉 短期均线穿期或者期均线形佳买点即金叉;短期均线穿期或者期均线形佳卖点即死叉再卖已些跌炒股软件面指 标些滞3.看量价关系 没放量股价微涨说明主力布局;升通道明显放量股价微跌主力盘整打压散户;放量逐渐加剧拉高主力快货要盲目追涨 面剧烈放量股价并未涨主力悄悄货基本面析:1.看公司没重组消息重组包含面2.看公司否关联交易3.看公司前期否亏损4.看市公司产品否属于家政策扶持打压5.看公司盈利能力 要真撑握稳健股票玩家要注意炒股态做短线线线完全看资金量投资者炒股掌握定经验技巧才能析股票平看做模拟盘股坛交流吸收经验总结套自炒股盈利炒股相说要稳妥我现直都追踪牛股宝高手习觉受益良愿能帮助祝投资愉快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从宏观,行业和公司基本面三个层次对个股的投资价值做出分析,写出完整的个股投资分析报告_百度知道
从宏观,行业和公司基本面三个层次对个股的投资价值做出分析,写出完整的个股投资分析报告
以海尔股票为例,从三个基本面分析,并采用DDM模型
我有更好的答案
1 从宏观上,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结构转型,由国企带领混合制,中小企业OTO等转型,也就是目前处于转型中,并未实现正式的转型成功,就相关个股来说,显然创业板更具有未来投资价值,唯一的缺陷就是低点的寻找。2 从行业上来看,目前公认热门行业就是影视行业和彩票行业,前者聚集的资金泡沫可以从一个新人艺人一炮成名后的升价翻倍上看到,但往往持续泡沫的行业,除了另类的持续力(比如房地产,因曾被例入新兴产业),很难真正能够持久,也就并不具备靠谱投资性。反到是彩票行业,收世界杯等互联网彩票的普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也较小。3 公司基本面上,从1季度A股上市公司年报当中可以看到,普遍没有惊喜的利润,有增长的就不错了,但是在增长的背后,我们更应该主要看的是哪些公司具有潜力而不是仅仅一个季度的业绩报告,从我的观察当中看到,国企要快速完成转型难度较大,反而创业板很多公司因规模限制反而带来了因管理模式较为贴切可能的巨大未来可能性,所以如果大盘进入稳定期,创业板的公司最具有投资价值。
亲,要是以海尔股票为例呢
采纳率:74%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投资价值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股票的行业分析有哪些意义-金投股票网-金投网
:|||||||||||
<span class='JO_60.0300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72.2900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87.4300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82.6800
<span class='JO_0.00
<span class='JO_21.8700
<span class='JO_.00
<span class='JO_97.8200
<span class='JO_0.00
股票的行业分析有哪些意义
15:10:51来源:金投网编辑:fangbiao
摘要:行业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解释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其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或投资依据。
的行业分析有哪些意义
金投股票讯,行业分析是基本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连接宏观经济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的桥梁。行业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解释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其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或投资依据。
行业的兴衰昭示着这个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地位的变迁。一般来说,每个行业都会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夕阳期的过程,这也是新技术产生、应用、推广、转移和落后的过程。
因此,投资在不同阶段的行业,他的收益和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传统行业,尤其是消费类的行业来说,他的技术和管理相对成熟,如果盈利比较稳定,那么他的风险相对较小;而投资一些新兴行业,由于他的技术、配套、下游产业等等都还没有成熟,或者投资周期类的行业,他的盈利波动比较大,因此这些风险较高;新兴产业一旦进入成长期,则往往能够获得一个爆发式的盈利增长,因此他的投资收益也比较高。
公司分析是基本分析的最后一个层次,却也是实际投资活动中,对投资者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无论是进行判断投资环境的宏观经济分析,还是进行选择投资领域的中观行业分析,除市场指数投资外的具体投资对象选择,最终都将落脚于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分析。
应该说,公司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公司财务状况分析。财务报表通常被认为是获取有关公司信息的工具。在信息披露规范的前提下,已公布的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预测与证券定价的重要信息来?。
在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资料中,最为重要的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描述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状态。通过它,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基本财务状况,比如负债率的高低、应收账款的多少等等。
利润表是用来解释企业在某段时间经营和盈利状况的。通过它,投资者可以知晓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表则用来解释特定期间内,公司的现金如何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而发生变化。通过它,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包括是否存在资金紧张问题等等。
不管是宏观经济层面,还是行业或公司层面,投资者进行基本分析前,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财务分析指标。
首先是市盈率,一般称作PE,即股票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每股收益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公司股本。举个例子,某股价格为50元,税后利润为2亿元,股本为4000万股,那么其每股收益为5元,市盈率为10倍。1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以50元价格购买这只股票,假设企业每年将全部利润用于分红,则投资者需在10年后才能从企业盈利中收回投资。
市盈率被广泛运用于上市公司的估值,衡量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从而判断现在股价的高低。但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总是在不断变化的,静态的市盈率往往缺乏实效,投资者只有紧密跟踪所投资企业,才能利用市盈率为投资服务。
还有就是市净率,一般称作PB,是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而每股净资产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除以公司股本。每股净资产代表的是股东享有的权益,是股东拥有公司财产和公司投资价值最基本的体现,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意味着股票溢价较低而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有时,这种情况也说明此类预期不好,不为市场资金所重视。因此,在判断某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时,投资者还必须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投资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必须要坚持全面原则,将多个指标、比率综合在一起,形成对公司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坚持考虑个性原则,充分考虑公司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与同行业公司直接比较。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是裸泳的。学习股票基本分析,并不意味着每个投资决策都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每个买卖决定都能百发百中,更不可能借此预见每天的涨与跌。学习的目的是让投资者更加理性、科学地参与投资,不至于成为裸泳的人。正如巴菲特所说:&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智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发动机的动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则取决于理性&。希望所有的投资者都能从巴菲特的这番话中,感悟到投资的真谛。
msci中国a股指数名单
富士康概念股龙头
60日均线怎么看
股市中阳包阴K线分析
如何看K线图
股市做好超级短线要有超级
选股看股基本常识
操盘手如何巧用均线选股?
股票书籍《波段操盘法则:
《房价未来或下行 可以布局
富士康打新果然不同凡响。巨型独角兽,超700倍的…
版权所有 &
金投网 www.cngold.org 浙ICP备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为方便用户快速收藏本站,请牢记本站易记网址:jt.cn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厦门易法通法务信息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联系管理员:webmaster@cngold.org&#12288;欢迎投稿:tougao@cngold.org
我的意见:我的择股观1:产业链前瞻挖掘和分析
我的择股观1:产业链前瞻挖掘和分析
我的择股观1:产业链前瞻挖掘和分析序在《隐藏的价值》中文版序里,作者陈玮回忆他大二时哈佛两位教授的一场争论,一位教授认为研究的最难之处在于想出系统严谨的、能够给到答案的分析方法,而另一位理论数学家出身的教授却反驳说,找到答案并非难事,如何提问才最具挑战!我们立志于做投资型研究,试图总结出投资型研究的科学方法,并能为大资金跨市场复制。过去也一直沿着提出关键问题,构建分析方法的思路在摸索,并有幸较早的开展产业链研究和全球视野分析,小有所得。下文则是对这些年来追求这个目标过程中思考的总结。计划撰写四篇:1、产业链前瞻挖掘和分析:解决如何选股问题2、如何合理对股票进行估值:解决选出股票后如何买卖问题3、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投资分析框架:演示如何搭建产业链分析框架4、未来投资机会来源分析:对未来大类投资机会来源背后逻辑推导的思考首先,进入本文的第一部分:为何要开展前瞻的产业链挖掘和分析。一、如何在股市中赚钱?股价的测不准原理问:如何在股市中赚钱?答:尽量做到每只个股交易都是赚钱的。则上述问题变成:问:如何做到单只个股的交易/操作是赚钱的?答:要想做到单只个股的交易成功,落实到具体投资决策与行为上,体现为以下三个问题:买什么?以什么价格买?/在什么时点买?买多少?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研究工作必须要解决三个要素:股价的运动方向、运动空间和启动时间。但在实务中,对于如何解决这三要素,我总结出一个“股价的测不准原理”,即:股价的运动方向、运动空间和启动时间这三要素,除了坐庄模式外,投资者在任意时间点上,只能对其中的2个要素做出较为精确的判断。这个原理无法证明,是我在实际卖方工作中对买方工作旁观提炼出来的经验。这样一来,研究的目标就变得简单,首先是解决股价的运动方向这一问题,因为只有对一个股票的股价未来是涨还是跌的概率有了判断,才能决定买不买;其次是解决股价的运动空间这个问题,因为只有对未来可能的上涨空间或下跌空间有了判断,才能决定买多少和什么位置(价格/时点)买。注:上述思想也是我个人微信的签名“测不准的是长短,看得清的是方向”的由来,代表了我们全部做事哲学。经过上述分析,“如何在股市中赚钱”这一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判断股价运动方向”和“如何判断股价运动空间”这两个问题。而这2个问题实际上等于“如何找到能赚钱的股票”和“找到之后如何对其估值”。所有分析都是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让我们解决“如何找到能赚钱的股票”? 二、如何找到能赚钱的股票?发掘出所有能赚钱股票的共性如何找到能赚钱的股票?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去分析历史上各种各样让投资者赚钱的股票,去总结归纳它们的共性。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所有能涨的股票不管基于什么原因,比如说业绩超预期、大牌分析师推荐、即将资产重组、甚至就是游资大佬心情好愿意封个板,表现在股票的盘面上面,它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一个时间段里面,这只股票,资金流入越来越多,同时筹码流出越来越少。“在一个时间段里,流入单只个股的资金越来越多,同时筹码流出越来越少/持股心态越来越好”,这就是所有能赚钱股票的共性,不管成长股、价值股、内幕信息股、图形好看股,在它上涨的阶段,必然表现出这个特征。听起来像是废话,但我入行以来从阅读巴菲特、彼得林奇的书开始,一直到去年才悟通这一点。悟通这点后,我对“股价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器”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经过上述分析,“如何找到能赚钱的股票”这一问题就转化为“如何找到在一个假定的时间段里,资金流入越来越多、持股心态越来越好的股票”。 三、如何找到假定时间段里,资金不断流入&筹码流出减少的股票?“逻辑传销”模型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要解决两点,一个是为何及如何确定假定时间段,另一个是如何找到资金不断流入&筹码流出减少的股票。1、为何要先假定一个时间段?及研究放在什么样的时间段?假定一个时间段非常重要,因为时间段不同,引起资金流入/筹码流出的原因其数量完全不同,时间越短,能触发资金流入/筹码流出的因子越多,而时间越长,能触发资金流入/筹码流出的因子越少。最短的时间段比如1秒、1分,最长的比如5年、10年。在以秒和分钟计的时间段里,影响资金与筹码变动的因子太多了,任何一个投资者的想法变化(如他可能突然需要钱)就可以影响以秒、分钟或小时为单位的股价波动,而我们作为研究者怎么可能预判的到某个投资者突然要变现筹码因为要用钱呢?在秒/分钟/小时的时间段,分析资金/筹码变动是高频交易的领域,我们对于这个领域完全陌生,无法发表任何专业观点。时间段再拉长到日和周,影响的因子依然有很多,如图形、政策、利好公告、甚至国家领导人的行程都会对部分股价产生影响。客观的说,市场上确实存在擅于利用这些因子获利的投资者,但如果想构建一个研究分析框架来,这个时间段长度里要考虑的变量还是太多。如果把时间段拉长到5年甚至更长,回顾全球的企业史我们会发现能够超越周期(这里周期的含义下篇估值的文章再阐述)的企业凤毛麟角。因为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影响一个企业经营的变量不仅多,但对变量本身的判断难以做出结论,如企业所处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团队更替等;如果再加上对5-10年资本市场估值体系的判断结论,我们会发现,对一只股票3年后的运动方向想做出精确的判断,也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注:不排除少数公司和个股由于商业模式等可以看得更长,但本文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复制的分析框架模型,特例意义不大)总结发现,当研究一只个股时,将判断其股价运动方向的时间段若设置的过短,会遇到资本市场本身影响变量太多的障碍,而将时间段设置的过长,又会遇到企业经营本身影响变量太多的障碍。因此,我们将研究的产业与公司的时间段设置为1-3年(36个月内),我们相信,在这个时间维度范围内,一方面投资者本身可以依靠深入的研究对行业和企业的实体发展趋势做出大概率的判断,另一方面当在3年的时间维度内用月和季度来衡量股价时,资本市场股价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实体发展这一因子本身。也就是说,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大概率对某产业和公司未来3年的做出精确判断,就能依据此对其股票的资金流入和筹码流出做出判断。(注:这里的3年是最上限值,在实务中我们发现第三年的情况已经很难做到精确,但对未来24个月或8个季度是可以做到大概率准确的预判)这样一来,问题就变成:在2-3年的时间段内,如何找到资金不断流入&筹码流出减少的股票?2、在2-3年的时间段内,如何找到资金不断流入&筹码流出减少的股票?现在我们知道,只要一只股票在假定的分析时间段里面呈现出资金不断流入、同时筹码流出减少的特征,这个股票就会上涨,放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市场里都是这样,而不管实际驱动这个股价上涨的原因是内幕信息还是基本面还是技术分析等。那么该如何构建一个研究模型,可以大概率的找到2-3年内资金不断流入、同时筹码流出减少或持股心态越来越好的股票呢?同时我们给模型提出一些约束项,包括能够:跨行业、跨市场、可复制、容纳大资金。跨行业是因为基金经理是跨行业投资;跨市场是因为客户分布在A股美股港股市场;可复制是因为客户追求业绩持续性;容纳大资金是因为客户是机构投资者(实际上对于小资金,实现收益率跨越有更好的模型)。对于上述问题,我构建了一个研究模型,将之称为“逻辑传销”模型。这个model的构建完全属于本人原创,如有引用请注明。逻辑传销模型的构建:1)想象我们现在从上往下俯视,有一条流动的时间轴,在时间轴的两侧是两面墙,一面我们将其命名为资本墙,另一面命名为实业墙。资本墙可以看作是全部资本市场(包含天使/VC/PE一级市场在内)情绪、资金、想法、股价波动等各种因素波动的合集;实业墙可以视为我们研究的产业或公司基本面数据的合集。2)资本墙和实业墙之间存在一一映射的关系,即实业墙上的数据及数据曲线会投射到资本墙上,引起资本墙上曲线的波动。(我们对于资本墙波动的触发因子和含义及理解请见后文估值部分)3)当我们用“逻辑传销”模型去看待一只股票的股价时,时间轴的原点可以看作是该股票的资金流入及筹码流出是一个平衡,因为平衡的话股票才不会涨。在平衡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资金流入加大呢?或者说又同时导致持股心态越来越好呢?不管是什么原因(内幕信息要重组,单纯技术分析看图,牛B基金经理买入、大牌分析师推荐……),所有的这些原因,在时间轴的起点肯定有一个投资逻辑(我们也可以用投资火花、故事/story来称呼它)出现了。这个投资逻辑可能是上市公司董事长提出来的,可能是某个分析师或基金经理提出来的,如何产生这个投资逻辑不用管,但是肯定在全球任何市场上,任何一个股票没有上涨之前,它的筹码和资金是对等平衡的,在这个时间轴的原点产生了一个投资逻辑。(注:我更喜欢用投资火花这个词,在时间轴的原点,一个投资火花点燃了,那星星之火、能否燎原?)4)当时间轴原点产生投资逻辑/点燃投资火花后,在时间轴的左侧,它随着时间轴上时间的流逝就开始沿着资本墙扩散,扩散的方式可以通过群、一对一交流、博客、路演、调研等各种,反正不同的方式、所有的方式,都体现为逻辑的扩散。5)就在逻辑沿着时间轴左侧的资本墙进行扩散的同时,在时间轴右侧的实业墙上也在扩散,但实业墙上扩散的不是逻辑,而是产业/公司的fundamental随着时间流逝发展出来的数据对支撑这个逻辑的验证或否定。6)当投资逻辑从时间轴原点出发开始沿着资本墙和实业墙扩散后,会有三种结果:强化:时间轴右侧实业墙的数据超出之前逻辑的推断,强化了这个逻辑;这种情形映射到左侧的资本墙上很容易引起估值的快速提升。支持:时间轴右侧实业墙的数据支持之前逻辑的推断,逻辑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沿着左右侧的两面墙推进。否定:时间轴右侧实业墙的数据没有验证之前逻辑的推断;当实体发展否定或不支持之后,会有2种结果,一种是就此戛然而止,纯粹讲故事的公司就是如此,另一种是逻辑所反映的大趋势并未错,细节需要修正,这时就要根据实业墙的反馈进行修正,重新构建新的逻辑扩散模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逻辑传销模型的建立和生长)。7)无法证伪:在上述投资逻辑从时间轴原点出发沿着资本墙和实业墙扩散时,两个扩散过程在时间上经常有个时间差,即投资逻辑在资本墙的扩散速度远远快于实业墙上fundamental的经营速度。这个时间差,就是投资中面对的“无法证伪”阶段。在去年《中小盘选股框架》中,我们提出“任何成长性的产业投资,或者微观层面的成长股投资,在刚开始的阶段,都表现为和主题投资一致的特性,无法区分;二者的区分源自之后的验证阶段,最终达成了就是成长投资,达不成就是主题投资”。这一观点背后的分析根源就是我们“逻辑传销”模型中逻辑在时间轴两侧扩散的时间差。理解了上述“逻辑传销模型”,会很容易找到“在2-3年的时间段内,如何找到资金不断流入&筹码流出减少的股票?”的答案,即在逻辑传销model中,尽量接近时间轴原点、甚至站在时间轴原点,是整个模型中逻辑扩散的前列或发起者。如何在整个模型中处于逻辑扩散的前列呢?四、如何在“逻辑传销”模型中处于前列?从产业资本角度进行分析和决策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认为十分简单,就是看:在时间轴右侧的实业墙上,什么群体对某个产业/企业fundamental经营数据的预判上,预判准确概率最高?(如果预判不准,则不会出现模型中我们论述的强化或验证这两种结果,映射到资本墙上则难以出现盈利机会)从整个资本市场(含一级市场)范围看,如果要找一个群体预判准确率最高,只有企业家群体。这样,资本市场参与者要想站在“逻辑传销”模型的前列,就需要站在企业董事长的角度去考虑、分析和决策。但问题又来了。我们(研究/投资者),把自己假想为企业董事长,在诸多要分析和决策内容里面,应该把精力放在哪呢?考虑到我们最终目的是通过站在董事长立场分析和决策后提高对某个公司fundamental的经营预判成功率继而为投资服务,因此应该:把自己假想成企业董事长,站在产业资本投资的角度,作为董事长,我应该如何分析并决策投出我的产业资本,推动企业价值的提高。那么问题则转换为:假想自己是董事长之后,在分析如何进行公司决策时,该如何分析、什么是重点?五、董事长做企业决策时,什么是分析中的重点?“三三”分析框架,优选中观产业站在产业资本角度,假设自己是某公司董事长要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决策)时,分析框架可以分为纵向横向的三三制。纵向:企业家的决策思考分为“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维度。横向:企业家的决策思考分为“战略-决策”、“战术-细化”和“执行-团队”三个维度。在“三三”分析决策体系中,剔除宏观因素分析过程,将微观企业层面分析作为辅助和验证,首选中观产业分析和筛选。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在于:我们认为宏观分析难以得到大概率的确定性答案,影响一个宏观结果的因素太多,且很多因素不可控。如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全球地缘政治连锁反应,这是不可能预判的。首选产业的原因是,选对产业对我们选对公司来说就成功了大半,只要选对产业,最不济也可以均配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龙头企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和美国近百年的企业史;那些耳熟能详的牛B企业家之所以牛,很大因素是因为赶上了其所在行业的一轮向上趋势。远有长虹、近有苏宁。企业家本身的因素同样重要,不然无法解释同样是在行业向上周期中,为何是A、而非是B获得最大的效果。但我们将企业层面分析作为辅助和验证的原因在于,对企业家的评判是定性的、主观的,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量化;而企业家能力反映在企业经营层面上的数据是滞后的,面对数据的滞后性,想获得alpha就难了。如此一来,本章节所要回答的问题“站在董事长角度做企业决策时什么才是重点”则变成“站在董事长产业投资视角,如何前瞻的筛选出所要进入的产业?”(从这里进入本文的第二部分,即如何前瞻的挖掘并进行产业链研究。) 六、站在产业资本角度,如何前瞻筛选出要进入的产业?-政治嗅觉&商业嗅觉站在产业资本角度,该如何去做以实现能够前瞻的筛选出要投资/进入的产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在分析框架中弄明白“要筛选出什么样的产业出来?”,然后才是如何前瞻的把这样的产业筛选出来。参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切问题都是供需问题;产业资本要想挣钱,必须在所要进入的产业的供需上有机遇才行。而供需问题可以简化为两个小问题:蛋糕会有多大?蛋糕会怎么分?(这两个小问题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问题;即我们要寻求的不是静态当前时间点上蛋糕多大、蛋糕怎么分;而是动态在未来时间序列上蛋糕盘子会有多大、会怎么分。参照高翎资本张磊的说法,则是投资于变化)所以要筛选出什么样的产业出来呢?要找出未来行业蛋糕总量和切割会发生变化的产业,有变化,则存在机遇,怕的是不变!只要有这样的产业出现,产业资本+企业家精神+能力就有可能抓住这个变化带来的机会!那如何前瞻的挖掘出未来在蛋糕总量和切分上会发生变化的产业呢?对此问题的答案,我们总结出四点:政治经济学+商业经济学(此为筛选的方法),长&多&大+耐心(此为筛选的原则)。1、前瞻筛选出产业的方法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rational man):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我们基于“政治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的产业筛选逻辑分析框架中,整个分析和筛选的前提就是理性人假设,即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从政府、领导人、企业家等,都是完全理性,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非理性对最终是否要进行投资这一结果的扰动,我们交给筛选出所要研究的产业之后,进行的分析和调研跟踪验证过程)1)政治经济学我们所谓的“政治经济学”是指:假想自己是国家领导人,从领导人政绩目标/政治抱负和实现政绩/抱负的路径入手,寻找符合政治经济逻辑的产业。上述政治经济学推导过程的keypoint在于“政绩目标/政治抱负”、“实现路径”、“政治经济逻辑”。政绩目标:如果从领导人已宣布的政策入手,那是不可能做到前瞻的;如等温总理提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后再去布局是没有提前量的。实际研究过程中,由于不可能即时获知领导人的未公开真实想法,在分析政绩目标这点时,一般采用换位思考思维,假想自己是领导人,从必须要做出政绩这一目标倒推来看有哪些领域可以施展。实现路径:有了目标后,我们会沿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出发,去看分析出来的这些领域目前所处的经济历史阶段以及手中有什么牌可以打,如何打牌来实现这一目标。政治经济逻辑: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推理,后续就是看整个过程是否符合政治经济学逻辑,实现的概率大不大,大则正式开展对该产业的研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是否符合政治经济学逻辑时,不仅要对照明面上的逻辑,也要对照暗地里的逻辑。实例-1:稀土2009年7月,我曾独立在朋友圈里推导出稀土产业的投资逻辑(当时是独立负责公用事业研究的第一年),当年夏天稀土股随着内蒙自治区领导要整治上游的表态而产生一波主题行情,随后从2010年初开始走出整治上游落实推动的大行情。(这次案例的推导成功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也是我2010年敢全市场第一个喊出环保股投资行情的依据)下文是当时撰写的原文:①垄断or资源整合:铁矿石对政府高层的刺激不可谓不大,但是你有铁矿、我有稀土;其实对美欧的禁运已经表现出高层的态度;和国内国有钢企进口铁矿石再转卖给民营钢铁企业的逻辑一样,只要政府政策能坚持,第三世界国家进口稀土再转卖给欧美是符合逻辑的么?不管回答是yes或no,稀土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从全球供求角度看,需求随着欧美经济是回升的,但供给?)②稀土价格:政府如果想把稀土作为博弈武器,那么能否顺利建立定价权呢?从利益博弈角度看,整个链条的参与者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现有稀土盗挖盗采的受益者、潜在会进入这个行业的利益者(大国企/实力民企/ 有能力拿到资源的利益群体)。从这个链条看,如果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稀土整合,唯一受损的就是现有盗挖盗采的受益者,而他们在目前中国政治体系中是基本没什么话语权的。所以只要中央政府干,干成的概率比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概率要大的多,稀土价格上涨的概率就很大。问题是稀土价格上涨能否带来国内稀土企业业绩实打实的增长。俺的理解是两方面,一个是实在的EPS,这个确实很难说,因为量存在疑惑(价量难两全?)但是如果换一种估值方法呢?价格上升后,考虑开采成本后的重估资源价值法?(注:当时我是公用事业研究员,非有色研究员)③跟党走:一切的假设建立在政府高层是否会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稀土定价权,若中央政府想建立,则稀土的大牛市只是时间问题,二级市场资金必然会跟着党的产业政策走。俺不是总理,无法揣测政府的想法,只能从政府的做法中去揣测一二。从出口禁运到国内几家大企业的圈地为牢、各自收购矿产。俺看到稀土行业寡头垄断、把握自主定价权的希望。唯一能肯定的是,如果中国有稀土企业能获取类似必和必拓这样的垄断利润,我们的总理肯定是高兴&支持,而不是沮丧并打击!买稀土,短期买的是价格拐点、行业企业利润弹性进入谷底了很大;中长期买的是中国的力拓、必和必拓!附注:稀土的案例说明,哪怕是一个刚做研究的小年轻,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符合产业逻辑的推导,完全可以提前市场挖掘出十倍级别的投资机会。实例-2:环保在2010年10月10日,我们发布报告《七大战略产业之首,又遇十二五规划东风》,系统论述了年之间的环保股投资框架。能赶在第一时点发大报告,背后是因为在2010年,作为一名公用事业研究员,我把研究重心放在环保而非电力上;而之所以将重心转向环保,一个原因来自卖方本身竞争态势的判断(环保是当时公用事业卖方研究员覆盖的盲点),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源自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推导。从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年角度看,能继续发展的产业不多(产业升级需要时间,非一蹴而就),政府需要寻找新的产业。环保在过去30年发展中欠账很大,与欧美日工业化时代历史类比,中国必然要经历环保投入提升的过程。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年份。(很多人更多的关心领导人换届,而中国政府领导人换届在政治经济学逻辑中当然十分重要,但与领导人换届同等重要的是五年规划的制定,而这经常被忽视。在中国的体制下,五年规划是集体决策,且关乎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领导人换届了也是认的。格外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做事的规划性和目的性十分强,这是我的分析结论,详细见后文补充说明)结果就在2010年10月我们发布报告的当月开始,环保股开始走出一波跨年度行情,并从市场的边缘板块变成主流板块。实例-3:海工最新的实例是海工,今年年初以来我们一直推荐海工板块。这次的推荐建立在去年下半年我们对海工的重新覆盖上,而我们团队最初对海工的研究则始于2011年。(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查阅国金中小盘2011年10月30日报告《油气产业链专题分析之二:“981”平台,打响深海油气开发第一枪》。)我们研究海工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如下。南海富裕的油气资源是天然解决中国油气资源不足的答案,中国政府不可能不动心(理性人假设)。在2011年之前中国政府在南海坐视越南等国油气开采、不采取动作的根本原因是有心无力;而无力表现为2点:一是无深海自主勘探开发能力(由于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不能指望欧美公司在争议海域勘探开发,越南实质也在他们的近海开发),二是军事上无远海护卫能力。2011年981平台下水,它将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能力由300m的浅水扩展到1500m及以上的深水区域,使得我国对南海大部分水域的油气资源都将拥有开发能力。当时我们判断2011年内第一艘航母很可能下水。实际上2011年6月1日我们发表了报告《航母编队专题:航母之梦,强国之路》。航母报告与前述的981报告构成了我们对海工投资机会判断的2个支点,即当时我判断2011年航母下水+981下水并不是2个孤立的事件,是中国政府更大的海洋战略的一部分(为何有此分析请见后文对中国执政党做事风格之目的性、规划性的补充说明)我们推断:首先,如果中国政府要大规模开发南海资源,那么这个投资机会足够大;其次,如果航母+981平台在2011年下水只是更大的海洋战略在2011年落下的两枚棋子,那么对假想中整个投资机会把握的keypoint就在于南海上中国外交动作转向+981平台开始布局;剩下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等keypoint信号出现就可以了。(等的原因在于航母和981从下水到形成战斗力需要时间)上一条分析可以解释为何在13年下半年我让我们研究团队重启对海工的研究和跟踪;新一届政府执政后,在东海日趋强硬(当时南海外交的转向尚不明显),根据理性人假设,我们在分析中不能用新一届领导人民族主义情绪更强这个理由来解释外交动作的转向,只能推导出中国海洋战略选择在2013年正式开始踏出从近海向深海的那一步(包含外交、军事和资源开发三个层面,而资源开发是目的也是时间上最晚出现的)。基于这个推导,我们重启了海工研究,并于今年初获得更多证据(黄岩岛等)支撑后在全市场首家推荐。附注-1:为何不能用民族主义情绪来分析和解释已出现的行为?因为情绪本身是一个无法推测的变量,如果采纳情绪作为推导分析过程的一部分,作为研究者,我们将无法对任何事情开展研究。我们承认历史中确实存在由于情绪等除当事人外其他人完全无法判断的因素而影响了历史或某些事情的进程,但作为非当事人的研究者,只能在这些扰动发生后再去判断进一步的走向,而不能事先下判断。我们相信,这也是理性人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研究基石的原因!附注-2:为何在981西沙下水引发中越冲突前一年就开始重新研究海工?在2013年10月7日我发表的《中小盘选股框架》第14页,我论述了投资与研究这2种工作之间的差别。摘录于下:在选股时、配置时,不要去预测,而是去验证;比如某种商业模式能否成功、某种做法能否去其他地区推广、某行业是否过了周期性拐点等等,都不要去预测,而是去验证;提出假设,等待确认成功的那一刹那,这也是进入的最佳时刻。但是,等到确认了,超额收益从何而来呢?这就要说到投资视角与研究视角的差别了。投资是去验证,而非预测;但研究则是去预测,并验证该预测的真伪。投资中的预测实质上隐含在提出假设的这个过程中(提出假设=研究过程),区别在于并不能仅仅依据假设去作出投资决策和操作行为。假设是否被资产管理者跟踪的反馈所证伪,这才是投资决策和操作行为的依据。(是否可证伪是品种能否作为投资标的的前提,不能证伪的品种只有交易价值)抓住验证信号,关键在于对企业、行业未来发展的准确预测能力。优秀的投资者如果有了很深的研究功底,那么就能在验证的第一个信号发出时,收到信号(因为他事先已经准确预测了如果成功,第一个信号是什么);而其他的投资者由于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要等到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更为大众所知的信号发出时才能验证,才能做出投资决策。超额收益即来源于此!等到市场接受了验证信号,之前的假设成为现实;则超额收益将自公司EPS和PE的同向变动带来的戴维斯双击效应中产生。上述我们对海工的整个政治经济学逻辑推导过程,相当于在2011年提出了一个关于海工投资机会的假设,提出假设这个过程就是研究。在提出假设时,就已经包含了后续可被证伪的系列验证信号,而研究功底的差异就表现为“提出验证信号的能力+抓住验证信号的能力”。我们认为中国新一届政府在东海外交动作的转向就是第一个验证信号,而南海以及981在西沙下水、中越冲突是后续的验证信号。(所以研究对投资绝对是十分有用的,但这里的研究不是紧跟热点比谁的嗓门大或谁的服务好,而是提出符合逻辑的假设+未来可被证伪的验证信号+抓住验证信号)附注-3:为何说五年规划和领导人换届同等重要?要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莫过于先去了解他的历史;了解一个机构/集体/国家也是如此。作为以A股为主的研究者,中国政府的想法和动作是从政治经济学逻辑出发选股的重要分析对象;而对中国政府的分析绕不开对执政党的研究。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是个目的性十分强的政党,同时也是个做事十分有规划性的政党,而持续执政使得其做事风格的规划性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中国海军现代化过程,已经持续20多年,就是系统规划下的结果)中国执政党目前最大的目的就是对民众宣称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认为这个目标是执政党内部确定为之努力的目标,而非说说而已。中国共产党与欧美政党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能长期持续执政,使得其规划性特别强。中国的政治体制使得驱动更多来自自上而下的规划和推动,尤其是与地方领导人政绩挂钩的推动。我们理解这种目的性和规划性很强的做事风格,或许源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抛开对中国政府的研究不谈,如果要总结政治经济学逻辑的共性,我们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更大的政治博弈学中的一部分,我们理解的政治博弈包含权力博弈、资源博弈、军事博弈和经济博弈三个层面,相互交织。政治博弈的最大特点是自上而下的预先规划性,可以参考军事博弈和下棋;但这种博弈中的规划性特征是动态的。实例-4:能源安全:敬请期待我们下半年的报告与论述,因为正式报告未发,所以这里不阐述。2)商业经济学我们所谓的“商业经济学”是指:假想自己是企业领导人,从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盈利的路径入手,寻找符合做生意逻辑(即能把企业做大、钱赚的越多的逻辑)的产业。假设自己是企业家,理性人假设下,所要做决策和执行的目标就是企业生存以及可持续的获利。要想实现企业的生存与持续获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与理性人假设下,企业家的决策行为必须符合产业规律+商业逻辑/做生意逻辑。于是凡是发现符合商业逻辑、从做生意角度能赚到钱的思路,其所涉及的产业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范围内。同时:好的生意会自己照顾自己,只要一个生意或行业在变好,在这个过程中,它自己会不断超预期。上面这段文字,格外要强调的就是产业规律+商业逻辑/做生意逻辑。产业规律:对产业规律的分析,我们放在后文“前瞻挖掘出值得研究的产业链后,如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这一环节。做生意逻辑:简单来说就是作为投资者/研究者,我们也要像商人/企业家那样去寻找商机,而所谓的商机则就是符合做生意逻辑的机会。(我一位研究做的很好的朋友就和我说过,他用鼻子可以嗅到哪里有机会,我理解这就是感知商机的能力,对于他这种BT的能力,我想说这功能我也是有的^_^)找商机的出发点:还是开始我们就点出的观点,一切经济问题都是供需问题,所谓的商机,逃不出“蛋糕会有多大”+“蛋糕会怎么分”这两个动态的视角。实例-1:指纹、封装和蓝宝石2012年6月,当我们看到Apple收购指纹公司AuthenTec 后,立刻认为这个事件意味着相关细分产业链将变化的可能性。一方面是技术驱动创造一个新的细分产业链,这个新的细分产业有像当年触摸屏那样成为智能终端标配并引领一个新产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是对运营商积极推行的基于SIM卡技术的移动支付予以破坏性创新颠覆的可能性。我们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我们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多,安全认证将成为关键环节,而指纹天然具备良好的身份识别性+安全性,因此我们推断苹果收购Authen是为在新产品中搭载指纹识别功能做准备。再考虑到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引领作用,则可以推断出,一旦苹果的新产品搭载指纹识别功能,很快别的消费电子产品将会跟进。而一旦别的消费电子企业也跟进,整个指纹识别这一细分产业链的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符合前文论述的蛋糕会有多大这个点将发生变化、有变化则可能有机会)但是让我感到十分遗憾的是预判出指纹并把握住封装的机会,却忽视了蓝宝石。缘于我们测算认为在技术不取得突破的前提下(如GTAT),如果AAPL新一代iPhone用蓝宝石,将大幅降低iPhone的margin,这是库克所不能承受的(这也是AAPL包下GTAT产能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商业思维能力不够,我们未考虑到将iPhone进行高中低端予以产品分类的可行性,只要推出高端版,完全可以做到在margin不变的前提下用上蓝宝石屏。实例-2:天然气很多朋友以为我们对天然气链条的挖掘是始于政治经济学,而实际上起因是非常纯粹的商业经济学逻辑。2010年9月我们组织领先科技衡阳燃气公司的联合调研,参观了衡阳燃气正在建造中的加气站,惊讶的发现一个加气站牌照运营时间20年,而收回成本只要1-2年。当时立刻联想到这么暴利的行业,一旦被实业投资者知道,他们难道不会想方设法的去投么?如果未来很多实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难道不会有大机会么?这也是我们在富瑞特装和华气厚普(深交所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就去调研的根本原因。而要研究清楚加气站,就必须弄清楚整个天然气的供需发展格局(LNG仅仅是大天然气供需中的一环),才有了后续的研究和我们2011年8月5日报告《油气产业链专题研究之一:技术新突破、供需大发展、带来好机会》。实例-3:特斯拉和纯电动车在2013年夏天,我曾在内部提交成立跨行业特斯拉路线纯电动车产业链研究的申请,虽然由于一些原因未获得通过,但欣慰的看到市场证明当初我的判断是对的,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动车相关股票在过去12个月贡献了巨大的绝对收益回报。当时看好的理由后来都写在我们今年3月发的《研究笔记26:特斯拉产业链分析框架》,我们提出的观点正是基于商业逻辑:特斯拉在商业上、市值上和影响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可能不触动传统汽车厂商,而在触动传统汽车厂商的几个点里(即特斯拉的创新点),又以pad大屏最易扩散,同时苹果又宣布新一代ios系统将支持车载,因此首选汽车电子;当时推断未来主流汽车厂商中必然会出现和苹果合作的企业,那时将引爆市场情绪。而基于政治经济学逻辑,当时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一直藏着汽车产业崛起的梦,而纯电动车给了中国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内又已经有了万向、比亚迪等开始一定布局的企业,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只是时间问题。同样是基于商业经济学逻辑,在一季度市场部分人热捧PLUG等公司时,我们连启动研究都没有。背后的逻辑同样很简单,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石油工业+汽车工业这个联合体是庞然大物,我们看好特斯拉是因为它从整条产业链的各个角度都绕过了“石油+汽车”联合体,而PLUG代表的路线姑且不说技术成熟度问题,仅仅在城市加氢站这一环节就面临巨大的障碍。注:我们认为特斯拉的三大创新点纯电动车定位和设计,颠覆了传统汽车的架构。 提升汽车电子化水平背后反映的“极致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商业思维”。“体验店+网络直销”,告别传统汽车销售和服务模式,背后反映的是“口碑+影响力的互联网病毒式营销思维”。实例-4:云计算及相关软件和能源安全一样,由于我们尚未正式推荐,所以不详细展开。从商业逻辑,硬件的进步和网络软件技术的提高使得企业削减IT支出的同时反而获得更多性能和更好服务成为可能,这是我们看好这个方向最大的动力,我们认为这里面商机巨大。2、筛选出备选产业后继续筛选的原则从“蛋糕会有多大”和“蛋糕会怎么分”这个出发点出发,按照上述的政治经济学或商业经济学逻辑,实质上可以筛选出不少产业。但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精力有限;实际的投资工作中,我一直坚信集中、集中再集中才是获得持续alpha的不二法门。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一轮选出的备选产业中进行精挑细选。1)长&多&大长,指产业景气时间要足够长:因为就单个研究员来说,不管一个产业景气时间长短,在产业内建立人脉、构建该产业的知识框架等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大致差不多的。因此选择景气时间长的产业,将使得自己在该产业内的积累具有滚雪球效应。多,指产业链环节要足够多:只有产业链足够长,中间环节很多,产业的景气传导时间才会长。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资金跟随产业景气的传递而移动,吃鱼吃全段,复利效应很客观;另一个则是环节多才会公司多,大资金买的进来。大,指产业未来发展空间要足够大:空间够大,产业里公司的市值天花板才会高,辛苦的研究落实到个股收益率上才会更有可能较高。如我们深入跟踪的油气产业链,从2011年至今,每年都有不同机会(因为环节多),未来2-3年内仍面临着海工、页岩气/煤层气,北美油气对亚太出口等可能的投资机会(因为景气时间长),这使得我们过去在三桶油和地方燃气公司积累的人脉、学习的知识能够继续为未来的投资研究服务,而不用去重新从零开始。而与之对照如光伏,三四年一波机会,中间时间没事干。2)老&中&青+耐心这里的“老中青”指的是挖掘出的产业链在投资组合中的迁移过程。挖掘出研究对象仅仅是第一步,实务中的关键还需要和投资结合起来,对组合收益产生贡献。但在这里,在前期几次与客户的私下就研究方法进行沟通时,很多公募客户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把前瞻研究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因为不是每个买方的考核周期都那么长。我没有做过买方,但思考后给出的纸上谈兵型答案是:“对投资机会的分类”。为了更好的说明这点,我以足球队为例来做比喻,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受到我最爱的曼联队的启发。如果拿足球队做比喻,主教练是基金经理,球员是投资标的,战绩是基金业绩;那么弗格森执教期间的曼联无疑是只优异的基金。长期业绩优秀(历史总得分肯定第一)、短期业绩又好(多次年度第一)。作为一名对这支队了如指掌的球迷,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那就是把弗格森执教期间绝大多数年份单独抽一年出来观察球员,都可以分为老中青三代的年龄结构。因此,我受到启发。组合也是一样的,投资标的要有老中青三代,“老”是已经被证明的白马,提供基准收益;“中”是确定押注要为今年收益率做出贡献的;“青”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按照我们方法挖掘出要研究的产业链后,实际上就是为上述“老中青”的青在做准备。我思考认为:基金经理的研究,实际上要走在投资的前面,等到你想买什么再去研究或者市场火什么再去研究,我觉得已经没有意义了。(小基金、交易型选手除外)买方的研究部更应该做的是前瞻性的研究,而把临时性、当下的研究交给卖方。而由于研究的早且深,才能够把握住实业墙数据将要开始爆发的首批信号,并在这个信号映射到资本墙的时候开始加仓,即将“青”的品种变成“中”的品种。(参见前文对逻辑传销模型的描述)但在实务中,投资人很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业绩压力的影响,这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我们在去年的《中小盘选股框架》开篇就提出“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资产管理者,必须要具备“独立思考、坚持己见、逆向思维、遵守纪律与保持耐心”这五大特质”中保持耐心的原因。解决了站在产业资本角度,如何前瞻性筛选出产业这一问题,紧跟其后的实际上只剩下两个问题了。一是如何培养出政治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思维能力?二是前瞻性挖掘出产业机会后,该如何开展后续能落地的研究?对于这两个问题,分别予以作答。七、如何培养出政治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论与思维实验有一个故事,大意是一台仪器出故障了,修理工找不出毛病,只得请了一位著名的工程师前来指点。工程师在现场看了一会儿,随手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部位画了个圆圈,表示毛病就在这里。一试果然。付报酬时,开出账单一万元,人们都认为要价太高,因为他只画了个圆圈呀!工程师笑了笑,补充写道:“画圆圈1元,知道在哪里画9999元”。我理解政治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逻辑推导就如上面的画圈,说出来之后其实都容易理解,但要在市场或明确的产业证据出来前能指出来很难。其实,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能力就是政治嗅觉和商业嗅觉;只不过有人天生敏锐,有人后天锻炼。那该如何培养出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商业嗅觉呢?这个问题太大,不可能做出精确的、系统的回答,只能谈谈自己粗浅的经验认识。1、top-down的历史观&bottom-up的执行观政治也好、商业也好,根本上是人与人的博弈竞合,而上千年了人类文明虽然取得巨大的进步,但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培养政治嗅觉和商业嗅觉的第一要务,是熟读历史。中国宫廷斗争史、联共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罗马兴衰史、欧洲从野蛮中世纪到新教文明的过渡历史、美国建国史和美国逐步迈入现代化与建立全球定价权的历史是我个人建议必读的。读史百遍、其义自现!个人愚见,历史读的多了,自然会建立top-down的历史观视角,看待产业、国家和文化变迁的思路会更清晰。但是,要想先人一步,光有top-down的历史观是不够的,还要有bottom-up的执行观。因为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阶段性历史是由偶然性左右的;而偶然性大多来自执行的人,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例子就是东晋、南宋和南明这三个偏安王朝的异同,南明没有王导和宋高宗这样的人物,于是亡了。所谓bottom-up的执行观指建立自上而下的框架和推导,不代表这种推导就会成为现实,因为事情是人做的,同样的事情,哪怕步骤全部规划好,不同的人去做,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还要对所建立的自上而下框架下所涉及的集体和人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行跟踪,以判断其执行力。2、建立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规避工科生固有的两个思维陷阱中国教育是种典型的工科技能型教育,培养的是技能、而非思维。在过去几年我负责的团队招聘和培养过程中,我发现基本上进来的人在刚进来时无一例外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去摸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只是少部分人由于天生情商高或者天性擅于观察总结,而在实战中逐步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现有的A股投研体系正规军参与者大多是工科生,在卖方工作中与买方交流时我发现,很多买方在看待行业、公司和股票时,容易掉进两个思维陷阱。我将其称为工科生思维陷阱,因为它是经过多年工科解题培训下很容易形成的思维习惯。标准答案陷阱:工科解题都有个标准答案,导致部分人在实战中开始也是遇到问题要去找个静态的标准答案,但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答案是动态的、开放的,尤其是股市中。如果一开始就想去找个标准答案,那就误入歧途,很难做好。解题公式陷阱:工科解题的一大特征是依据公式推导出答案,好处是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坏处是容易形成对公式的习惯性依赖,遇到问题想的不是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而是想先去找公式。在投资中,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选股标准的滥用化,把巴菲特、费雪等人书里的东西固化为所谓的“行业空间、护城河……”之类的公式,不是去分析行业、公司和企业家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是拿上述公式去硬套。具体表现就是还有很多人口中所谓的寻找投资的圣杯。那如何规避这些陷阱,建立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论呢?我的答案是学哲学。这块其实很多投资界的先贤的书籍中都有描述,不再累述,推荐几本书:《科学发现的逻辑》、《思考的快与慢》、《毛泽东选集》、《股市心理博弈》。3、几个有用的思维实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除了观察-归纳外,思维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按照百度百科的描述,思维实验是指:使用想像力去进行的实验,所做的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或现实未做到)的实验,它是科学实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产生灵感、逻辑推理、数学演算等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如我认为最伟大的思维实验—“薛定谔的猫”。除了科学,在投资中,思维实验也有非常大的作用。1)互换即在分析和博弈中,时刻假想自己如果是对方会如何思考决策和执行,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应用在我们上文的政治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视角中。2)极限推导即在初始分析和博弈时,采取极限假设,假设对方所设想的一切能全部兑现,会发生什么后果。这种方法十分有利于我们把握行业空间和泡沫空间。比如最近热炒的电动车,假设百分百全部替代,会发生什么?再比如今年初部分人热衷的PLUG,就假设他们给出的最乐观盈利预测全部兑现,在10美金以上价格也要15年以后百分百的增长才能消化,这时是否还要参与?是否会有做空资金盯上?再做决策就容易很多了。3)拉普拉斯妖根据百度百科的描述,拉普拉斯妖是由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提出的一种科学假设。Laplace认为:“我们可以把宇宙现在的状态视为其过去的果以及未来的因。如果一个智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运动的力和所有自然构成的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那宇宙里最大的物体到最小的粒子的运动都会包含在一条简单公式中。对于这智者来说没有事物会是含糊的,而未来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注1:在下篇《我的择股观2:如何合理对股票进行估值》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析基石就是建立在我对拉普拉斯妖这一思维实验的基础上。受拉普拉斯妖的启发,我把这个假设引入资本市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描述:个股:如果一个智者知道市场上所有对某个股有兴趣的投资者的想法,他就能精确对该个股股价未来走势进行描述,未来股价走势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市场:如果一个智者知道市场上所有投资者的想法,他就能精确对该市场未来走势进行描述,未来市场的走势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注2:拉普拉斯妖也提示出大数据在未来的重要性!!!4)倒推由于投资型研究中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和动态的,因此,面对这种无从适应的情形,根据我的经验,倒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倒推指我们在动态、开放的可能答案中选定一个,然后假设这就是最终的静态结局,从这个结局倒推,看看这个结局成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克服哪些障碍;然后再把找出的条件和障碍作为新一轮倒推的起点,假设这个条件得到满足/障碍得到克服,再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克服哪些障碍。直到倒推出来的条件和障碍就是现在时点真实存在的,然后把各个动态、开放的答案倒推出现在的条件和障碍进行依次比较,这有助于寻找动态、开放的诸多答案中更接近未来真实的那一个。举例:新能源汽车路线之争假设燃油车必然会被替代(事实也是如此),那什么路径才是未来的真实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动态的(政策、技术突破等都会影响未来路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开放的(加氢、特斯拉、比亚迪都是不同备选答案)。但是如果在目前时点能对这些动态、开放的答案进行分析得出具备概率分布的结果,那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都是有巨大帮助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我说的倒推思维实验方法予以分析、比较,我会在下下篇《我的择股观3: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投资分析框架》中给出我们的分析过程与结论。5)回到过去这相当于是上文倒推给反过来。指:面对现在摆在面前的确定性事实(即相对于过去某个时间点的预测),假设我们穿越回到当时,了解的信息和当时其他人一样多,该如何分析决策,再对照对应案例后续真实发展后再分析为何当初的分析决策是错误的或正确的。举例:假设回到2004年,面对苏宁国美永乐大中等,从产业层面比较容易做出看好的结论,地产兴起+新商业模式等,但具体公司上,为何是苏宁最后获胜?比较企业带头人,张大中、黄光裕、张近东和陈晓等都有各自的优势与魅力,区位优势各占一方,为何是苏宁?6)关键点意识(keypoint)Keypoint不是一种思维实验,而是一种思想意识。即面对任何问题,都要扪心自问,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在哪里?如果能够找到关键点,把keypoint拎出来,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局,整个问题的脉络框架就能跟着拎出来。而Keypoint永远只有一个,如果找到多个,那就是研究还不够深入,认识不清。八、前瞻性挖掘出产业机会后,如何开展后续能落地的研究?-找产业规律,建分析框架仅仅找到要研究的对象只是第一步,还要对所找出的产业链进行研究,最后落地到具体的公司和个股上才能说得上是成功。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常规的行业研究过程,目前已经在投研体系正规部队中普及,我们不再累述,但要强调两点。1、寻找产业规律在进行行业研究时,是有一些共性的,如行业空间、竞争力分析、产业链价值曲线分析等等。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不同的产业之间,除了研究方法上的共性,还存在很多个性。这里的个性,不是研究方法的个性,而是产业本身规律的个性。不同的产业,实际上是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行业特性的。我理解,研究一个行业的第一步是做产业链诸环节划分,紧跟着就是对该产业的历史、全球分布进行搜集,以总结出该产业的发展规律。只有认识了该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才能对该产业所处的历史阶段、未来发展可能性以及当中的关键点在哪里有认识。2、构建分析框架只有对某个产业的规律有了深刻认识,抓出keypoint后,才能开始构建该产业的分析框架,要不然,构建出的就是错的框架,后续选股会南辕北辙。我们会在《我的择股观3: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投资分析框架》这篇文章中以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为例,展示如何对一个产业挖掘出keypoint以及搭建出分析框架,然后依据这个框架在该产业内去选股。至此,将进入最后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微观企业。如何辨别出选定产业中哪些企业/企业家未来会脱颖而出呢? 九、如何辨别出选定产业中哪些企业/企业家会脱颖而出?-战略+战术,历史+细节1、战略+战术战略:就是上文我们所分析的过程和内容,我们理解企业家做决策同样需要从政治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视角出发,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而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做成,很简单就是看该企业的掌舵者所做的决策是否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我们的产业分析判断。战术:和上文bottom-up执行观一样,落地到产业内的公司和个股研究时,企业家及其团队的执行力十分重要,需要对这批人进行判断、做出结论。2、历史+细节那如何对要研究的这批人进行判断呢?方法和培养政治嗅觉与商业嗅觉一样,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去了解这个人的历史,看他经历了什么、做过些什么,再配合以对这个人为人处事细节的观察。其义自现!跋起因是今年春节后去深圳出差时和好友Ken的一次秉烛夜谈,他问了个问题:我们比较早用产业链+全球视野的方法开展投资型研究,但在大家都开始这么做时,我们未来该如何获胜?有智慧的人果然擅于提出一阵见血的问题,那晚之后我一直在心里念叨着这个问题。经过思索,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现在把这些写出来,也想借此倒逼自己,未来不能只靠这些了!写作的另一个目的是宣传。在海外市场我们团队还是新人,如何获得新市场里有定价权的买方的认可?如何让客户相信我们能持续表现优异而不是昙花一现?基于理性人假设,我相信开诚布公的阐述自己的选股理念和方法有助于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同。也借此,我们请求您,这篇文章的阅读者,如果您花了时间读到这里且觉得有所收获,可以行举手之劳,帮我们宣传,发给您认识的港股美股投资者,或者转发在您的朋友圈。谢谢!最后,请期待我们下篇关于估值体系的思考。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即将打开""小程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只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