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LTE载波带宽切割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带宽120M改成10M就能提高一倍的覆

4、邻区优化的方法不同;
5、业务速率质量优化时考虑的内容不同;
6、干扰问题分析时的重点和难点不同;
7、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更加复杂; 34、TD_LTE中TA规划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1、跟踪区边界应该避免高话务区,避免集中的TA更新导致信令拥塞;2、避免多个跟踪区边界设置在同一个区域,避免UE跨TA跟新频繁;3、避免TA的重叠区设置在用户高移动区域;4、划分边界时要考虑话务增长趋势,考虑一定扩容余量,避免跟踪区频繁分裂和重划; 35、简述下TA区规划的原则。 答案:1、跟踪区划分应利用移动用户的地理分布和行为进行区域划分,减少跟踪区边缘位置更新。可采用以下方法:-跟踪区边界划分不宜以街道为界,不宜放在话务量较高的地方。跟踪区边界不宜与街道平行或垂直。在市区和城郊交界区域,宜将跟踪区的边界放在外围一线的基站处,而不宜放在话务密集的城郊结合部。2、跟踪区划分应满足小区寻呼信道的容量要求并适当预留,跟踪区不宜跨越MME区域。3、跟踪区边界可以参考2G、3G位置区的边界,并结合TD-LTE需求进行调整,提高跟踪区规划的效率和质量。4、针对高速移动等跟踪区频繁变更的场景,可以通过TA List功能降低跟踪区更新的负荷。 36、在TD-LTE中,有哪几种方案实现CSFB功能。 答案:1、基于PS切换:网络收到CSFB业务请求后,指示终端在LTE网络下进行2G(或3G)系统测量并上报测量结果,由网络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选择回落的目标小区,MME与SGSN之间进行切换准备,2G的SGSN及BSC预留资源,之后eNodeB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控制终端执行切换,终端切换至2G网络。2、基于CCO(with NACC):网络收到CSFB业务请求后,指示终端在LTE网络下进行2G(或3G)系统测量并上报测量结果,eNodeB根据上报的测量报告选择合适的小区,向终端发起CCO(Cell Change Order,小区改变命令),在该命令中携带2G小区信息,终端收到命令后向2G网络切换,首先与2G小区同步,然后读系统广播(开通RIM流程可以不读取),接入2G网络。3、基于RRC Release(with SIBs):eNodeB收到CSFB业务请求后,向终端发起RRC Release消息,断开终端与LTE无线网络的连接,终端在脱网状态下进行2G系统测量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区和频点,向2G网络发起接入请求。开通RIM流程情况下,直接在RRC Release消息里携带2G的频点及广播信息。 37、关于SIB到SI的映射,需要遵循如下的规则? 答案:1、每个SIB只能映射到一个SI中;2、仅调度周期相同的SIB可以映射到同一个SI中;3、不同SI调度周期可以相同;4、SIB2默认映射在第一个SI中;5、以SI承载除SIB1外其它SIB。 38、下述对于LTE帧结构类型2描述正确的是____ 答案:1、每个无线帧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组成。2、一个半帧包含8个常规时隙。3、半帧中包含D无PTS,UpPTSM和GP三个特殊时隙。4、类型2 适用于TDD模式。 39、TD_LTE中PCI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任何两个相邻的同频邻区都不能使用相同的PCI;2、避免一个小区中的所有邻区中的任何两个同频小区使用相同的PCI;3、任何两个相邻的同频邻区尽量避免使用模3相同的PCI; 40、请列举在EPC网络中针对语音业务的三种主流解决方案,并分析它们的主用特征。 答案:1. CS Fallback 语音回落技术,使用原有的电路域网络完成电话业务; 2.SRVCC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使用原有的电路域网络搭建语音通道,但是语音的呼叫控制功能由IMS系统完成; 3.基于IMS的语音,IMS的语音解决方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业务承载到EPC网络上。\41、根据UE内是否存储有先验信息,小区选择过程可分为: 答案:1. Initial Cell Selection:即初始小区选择。该过程不要求UE内存储有哪些RF信道是EUTRA载波的先验信息。UE会根据自身的能力在E-UTRA波段内扫描所有的RF信道以找到一suitable cell。在每一载频上,UE只需要搜索信号最强小区。一旦找到一个suitable cell,UE就会选定该小区。 2. Stored Information Cell Selection:即基于先验信息的小区选择。该过程需要UE存储有载频及其它小区的相关参数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UE以前接收到的测量控制信元或者先前检测到的小区。一旦UE找到一个suitable cell就会选定该小区。如果依靠先验信息没有找到一个suitable cell,那么UE会执行初始小区搜索过程。\42、随机接入通常发生在哪5 种情况中? 答案:1.从RRC_IDLE 状态下初始接入。 2. RRC 连接重建的过程。 3.切换。 4. RRC_CONNECTED 状态下有下行数据自EPC 来需要随机接入时。 5. RRC_CONNECTED 状态下有上行数据至EPC 而需要随机接入时。\43、列举LTE系统的双工模式有哪些以及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FDD:上下行分别使用不同的频段。适用于上下行对称业务,而对于非对称业务,它的频率利用率不高. 2.TDD:上下行采用不同的时间进行传输。优点是频率利用率高,缺点是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此外会引入额外的开销. 3.HD-FDD:上下行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并且UE不需要在同一时间进行收发。优点是UE不需要双工器从而可以降低成本,缺点是降低了频谱的利用率。 44、简要说明TD-LTE物理层帧结构。 答案:1.TD-LTE的无线帧为10ms,包含两个半帧,长度各为Tf=153600*TS=5ms。每个半帧包含5个子帧,长度为30720*TS=1ms。对于TDD,上下行在时间上分开,载波频率相同,即在每10ms周期内,上下行总共有10个子帧可用,每个子帧或者上行或者下行。 2.TDD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首先分割为2个5ms的半帧。TD-LTE帧结构存在多种时隙比例配置,可以分为5ms周期和10ms 周期两类,便于灵活地支持不同配比的上下行业务。 3.在5ms周期中,子帧1和子帧6固定配置为特殊子帧;10ms周期中,子帧1固定配置为特殊子帧。 4.每一个特殊子帧由DwPTS、GP、和UpPTS等3个特殊时隙组成。子帧0、5和DwPTS时隙总是用于下行数据传输。UpPTS及其相连的第一个子帧总是用于上行传输。 45、请列出越区覆盖的应对措施 答案:1.减小越区覆盖小区的功率; 2.减小天线下倾角; 3.调整天线方向角; 4.降低天线高度; 5.更换天线。改用小增益天线。机械下倾天线更换为电子下倾天线。宽波瓣波束天线更换为窄波瓣天线等; 6.如果由于站点过高造成越区覆盖,在其他手段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调整网络拓扑,搬迁过高站点。 46、请列出弱覆盖的应对措施 答案:1.可以通过增强参考信号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等方法来优化覆盖。 2.对于相邻基站覆盖区不交叠部分内用户较多或者不交叠部分较大时,应新建基站,或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切换区域,同时要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同邻频干扰。 3.对于凹地、山坡背面等引起的弱覆盖区可用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盖范围;对于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可以利用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解决。\47、TD_LTE 宏站的8天线和2天线相比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答案:8天线和2天线相比较,有如下优势:在下行方向,8天线系统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技术,能获得额外波束赋形增益,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吞吐量提升;上行方向,8天线系统具有更大的接收分级增益和更强的干扰消除能力,特别在提升边缘小区速率方面表现尤为明显;8天线系统的劣势在于体积大,成本高,对设备基带处理能力要求高,且其增益依赖天线校准精度、信道互异性获得和赋形算法等各种因素; 48、简述OFDM及MIMO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答案:a.OFDM:①频谱效率高;②带宽扩展性强;③抗多径衰落:(多径干扰。时域:ISI(解决:加CP);频域:频率选址性衰落(解决:子载波));④频谱资源灵活分配:灵活的频域、时域调度和自适应;⑤实现MIMO技术较简单b.MIMO:改善无线信号传送质量,提高无线链路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覆盖能力;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从而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c.两者是最佳的配合。 49、系统内切换相关的测量事件有哪几种,都是什么? 答案:A1 :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绝对门限,关闭频间测量(1分)A2: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打开频间测量(1分)A3:邻区质量比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门限,用于覆盖切换(1分)A4:邻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用于负荷切换(1分)A5: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邻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用于负荷切换(1分) 50、下行DL-SCH处理包括哪些步骤? 答案:CRC->信道编码->HARQ处理->加扰->调制->层映射->预编码->资源块映射 51、TD-LTE中PCI模3干扰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答案:CRS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只有3个位置可以选择,因此在网络有两个及以上相邻小区使用模三相同的PCI,会发生同一时间在同一频率位置出现2个或以上的参考信号,从而会造成参考信号的相互干扰,造成信道测量不准等问题,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PCI模3干扰或模3冲突。PCI模3冲突发生时,CRS参考信号将一直受到邻区负载干扰,降低了网络轻载下的用户速率,随着负载的升高,业务信道对参考信号的影响逐步升高,而PCI模3干扰的影响相对减小。 52、请解释CSFB和IMS&SRVCC的概念,并说明二者的存在关系? 答案:CSFB是指LTE UE发起/接收CS域的业务时,必须中断或者挂起LTE数据业务,回落到2G/3G CS网络中。 IMS&SRVCC是指基于LTE承载会话(语音)业务,基于IMS实施业务控制,并利用SRVCC实现从LTE到CS域的语音连续性切换。 CSFB是过渡阶段方案,IMS&SRVCC是目标方案,二者在一个PLMN中能够共存。\53、请列举LTE/EPC核心网络的两种连接管理状态,并且比较二者在核心网络节点上呈现的3个不同现象。 答案:ECM-Idle和ECM-Connected;(4分) 1.ECM-Idle时,MME记录手机的TA或TA List位置。ECM-Connected时,则记录小区信息; 2.ECM-Idle时,没有S1-MME的信令连接,也没有S1-U的数据连接。 ECM-Connected时,两连接都有; 3.ECM-Idle时,MME可以通过Paging指示下行方向的数据或信令需要传送。ECM-Connected时,数据和信令可以直接传送 4.ECM-Idle时,手机和网络承载组可以是不同步的。ECM-Connected时,则是同步的。\54、简述EPC核心网的主要网元和功能 答案:EPC主要包括5个基本网元:移动性管理实体(MME), MME用于SAE网络,也接入网接入核心网的第一个控制平面节点,用于本地接入的控制。服务网关(Serving-GW), 负责UE用户平面数据的传送、转发和路由切换等分组数据网网关(PDN-GW), 是分组数据接口的终接点,与各分组数据网络进行连接。它提供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会话的定位功能策略计费功能实体(PCRF), 是支持业务数据流检测、策略实施和基于流量计费的功能实体的总称 55、E-UTRAN测量事件 答案:E-UTRAN测量事件: A1事件: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用于关闭正在进行的频间测量和去激活Gap; A2事件: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用于打开频间测量和激活Gap; A3事件:邻区比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用于频内/频间基于覆盖的切换; A4事件:邻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主要用于基于负荷的切换; A5事件: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1,且邻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2,用于频内/频间基于覆盖的切换。\56、ICIC干扰协调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 答案:ICIC干扰协调技术是通过在小区间合理分配资源,尽量使相邻小区使用的频率资源正交,从而使达到协调小区间干扰的目的,改善小区覆盖和边缘小区速率,提升小区频谱效率。 ICIC技术按照协调方式分为两类:部分频率复用(FFR)和软频率复用(SFR)。 系统负荷较低时,ICIC可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而不牺牲小区总吞吐量;而当系统负荷较高时,除非小区中心用户的SINR已经超过最大MCS格式需要的解调门限,否则必然会造成小区总吞吐量的下降,此时ICIC更多是起到负荷均衡的作用。\57、什么是PCI? 答案:LTE的物理小区标识(PCI)是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信号,保证在相关小区覆盖范围内同一频点上没有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 58、为什么实际LTE测试中打开邻小区情况下下行吞吐率有严重下降? 答案:LTE上行采用SC-FDMA技术,每个用户使用不同的频带,因此上行本小区内用户之间没有干扰,上行的干扰主要来自邻小区的用户。实际中,在建网初期,由于网络用户比较少,所以上行受到的邻区干扰会小一些。单小区情况下,下行各用户由于使用不同的RB,在频域和时域上是错开的,因此也不存在干扰。多小区情况下的干扰主要来自邻区,邻区的RS、公共信道还有数据信道都会对邻区的RS、公共信道或数据信道造成干扰。下图是一个站两个小区干扰的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Sector0子帧0的RS受到了邻区Sector1信道 PCFICH 和BCH的干扰,子帧1~9 RS受到邻区PCFICH干扰。因此实际中单小区情况和多小区情况相同位置情况下,有实例表明SINR会从28dB恶化到18dB,吞吐率从80M左右恶化到30M左右。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中不同场景不同位置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但趋势是相同的,也就是有邻区影响的情况下比单小区情况下,下行吞吐率会有较大的恶化,这是正常现象。通过良好的RF优化可以减轻这种现象,但无法避免。 59、简述跟踪区的作用? 答案:LTE中的跟踪区也就是Tracking Area,简称TA,跟踪区编码称为TAC(Tracking Area Code)。跟踪区是用来进行寻呼和位置更新的区域。类似于UMTS网络中的位置区(LAC)的概念。跟踪区的规化要确保寻呼信道容量不受限,同时对于区域边界的位置更新开销最小,而且要求易于管理。跟踪区规划作为LTE网络规划的一部分,与网络寻呼性能密切相关。跟踪区的合理规划,能够均衡寻呼负荷和TA位置更新信令流程,有效控制系统信令负荷 60、衡量LTE覆盖和信号质量基本测量量是什么? 答案:LTE中最基本,也是日常测试中关注最多的测量有四个: 1)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主要用来衡量下行参考信号的功率,可以用来衡量下行的覆盖。 2)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区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 3)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机接收到的总功率,包括有用信号、干扰和底噪 4)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干扰噪声比,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干扰信号(干扰加噪声)强度的比值\61、简述MIB,SIB1,SIB2,SIB3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案:MIB主消息块包括有限个最重要、最常用的传输参数,其需要从该小区中获得其它的信息;SIB1包含了其他SIB的调度信息以及其他小区接入的相关信息;SIB2包含了所有UE公共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SIB3包含了同频、异频或不同技术网络的小区重选信息。 62、什么是MIMO?可带来哪些增益? 答案: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即多收多发,指在发送端或接收端采用多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并结合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来达到系统容量最大化,质量最优的技术的集合。常用的MIMO有DL 4*2及DL 2*2 MIMO。DL 4*2表示基站侧有4根天线进行发射数据,UE侧采用2天线接收。无线空口技术在时域及频域的使用达到极限,如何更高的容量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MIMO能够利用空间维度的资源、提高频谱效率。使信号获得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广的覆盖和更高的用户速率。MIMO是LTE系统的重要技术,理论计算表明,信道容量随发送端和接收端最小天线数目线性增长,所有MIMO模式下信道容量大于单天线模式下的信道容量。MIMO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维度的资源、提高频谱效率。使信号在空间获得阵列增益、分集增益、复用增益和干扰抵消增益等,从而获得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广的覆盖和更高的用户速率。l
复用增益在相同带宽,相同总发射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空间信道的维数(即增加天线数目)获得的吞吐量增益。l
分集增益MIMO系统对抗信道衰落对性能的影响,利用各天线上信号深衰落的不相关性,减少合并后信号的衰落幅度(即信噪比的方差)而获得性能增益。l
阵列增益 MIMO系统利用各天线上信号的相关性和噪声的非相关性,提高合并后信号的平均SINR而获得的性能增益。l
干扰抵消增益通过利用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或其它多天线干扰抵消算法,为系统带来的干扰场景下的增益。 63、为什么说OFDM技术容易和MIMO技术结合 答案:MIMO技术的关键是有效避免天线之间的干扰,以区分多个并行数据流。众所周知,在水平衰落信道中可以实现更简单的MIMO接收。而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于天线间干扰和符号间干扰混合在一起,很难将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分开处理。如果采用将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混合处理的MIMO接收均衡的技术,则接收机会比较复杂。因此,由于每个OFDM子载波内的信道(带宽只有15KHz)可看作水平衰落信道,MIMO系统带来的额外复杂度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随天线数量呈线性增加)。相对而言,单载波MIMO系统的复杂度与天线数量和多径数量的乘积的幂成正比,很不利于MIMO技术的应用。 64、描述MIMO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答案:MIMO技术主要利用传输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型等3种多天线技术来提升无线传输速率及品质。(1)传输分集:SFBC具有一定的分集增益,FSTD带来频率选择增益,这有助于降低其所需的解调门限,从而提高性能;(2)空间复用包括:a.开环空间复用:对信噪比要求较高,会使其要求的解调门限升高,降低覆盖性能;b.闭环空间复用:对信道估计要求较高,且对时延敏感,这导致其解调门限要求较高,覆盖性能反而下降;c.MU-MIMO:多用户MIMO,有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3)波束赋形包括:a.rank=1的闭环预编码:解调性能应比mode4在多层多码字传输时要好,相对mode1的覆盖性能应该仍然会有所下降;b.单天线端口:该模式应该具有较好的覆盖性能 65、简述OFDMA和MIMO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答案:OFDMA特点是频分正交和高速数据低速化并行传输,(1分)优势是频谱效率高、抗ISI和衰落能力强、资源调度灵活、易于MIMO天线结合等。(1分)MIMO天线的特点是天线模式能根据环境和业务等灵活自适应选择工作模式,(1分)环境好用复用模式提高容量、环境差用分集提高质量、干扰大使用赋形提高抗干扰能力。(1分)MIMO的优势能提高系统容量增强网络覆盖和提高边缘用户的接入能力等。(1分) 66、LTE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请说明答案:OFDM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MIMO不相关的各个天线上分别发送多个数据流,利用多径衰落,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提高信道及频谱利用率,下行数LTE-Advanced载波聚合分析与理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LTE-Advanced载波聚合分析与理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摘 要】提供高清语音及更短接续时延是VoLTE业务的主要优势,但由于TD-LTE系统使用频段较高,必然存在部分弱覆盖场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用户使用感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弱覆盖场景下提升VoLTE通话质量,并针对广域场景及城区小区边缘分别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语音编码 载波切割 双流合并 语音速率控制   [Abstract] Providing high definition voice and shorter time delay is the main advantage of VoLTE services, but due to the high frequency band of TD-LTE system, weak coverage is inevit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percep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LTE calls in weak coverage scenarios,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olutions for the wide area scene and the urban area.   [Key words]speech encoding carrier cutting double combination adaptive multi-rate control   1 引言   VoLTE(Voice over LTE,承载于LTE的语音业务)是基于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实现语音控制并全部承载于LTE网络的语音业务[1],VoLTE的商用实现了语音业务由传统电路域向数据域的转变。VoLTE通话质量评估使用MOS(Mean Opinion Score,语音质量平均意见值)[2],影响VoLTE语音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是:语音编码、时延、丢包和抖动。   VoLTE采用AMR WB(Adaptive MultiRate Wide Band,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3],承载带宽需23.85 kbps,MOS值最好可以到4.0以上。端到端时延是指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语音包在通话用户之间端到端传递的耗时,包括空口传输时延、核心网处理时延、传输网传输时延。丢包率是指在端到端传递过程中,未成功到达的RTP包占全部应传递RTP语音包中所占的比例;抖动指的是相邻两个成功传递的RTP语音包的时延差值,抖动计量了时延变化的幅度及大小。   中国移动的VoLTE语音业务由TD-LTE网络承载[4],目前TD-LTE系统使用频段较高,现网中存在部分弱覆盖区域,本文主要针对弱覆盖场景下优化提升VoLTE通话质量[5-6]。   2 VoLTE测试中覆盖电平与通话质量对比   在VoLTE测试中发现,在城中村、农村等弱覆盖比较严重的区域进行VoLTE测试时,容易出现接通率低的情况,其通话质量的MOS值也相对较差[7]。以下是在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信干噪比)相对稳定的场景下(测试时SINR均大于0),接通率指标、MOS指标随着覆盖电平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电平变化的趋势,如表1所示。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起呼成功率和MOS的几个变化趋势:电平值低于-118 dBm及之后,测试很容易出现未接通或者掉话的情况;当覆盖电平值低于-112 dBm及之后,衡量VoLTE通话质量的指标:MOS3.0和MOS3.5指标均低于90%;覆盖电平值低于-114 dBm及之后,呼叫建立时延超过5 s。由此可见,在弱覆盖场景下,VoLTE通话质量、全程呼叫成功率、呼叫建立时延均有明显恶化。本文从两个方面考虑优化提升VoLTE通话质量:加强LTE边缘覆盖,在当前的弱覆盖场景下提升通话质量。   3 广域环境弱覆盖提升方案   3.1 LTE载波切割技术   载波切割技术可以实现在不进行任何硬件改动的前提下,通过LTE 20 MHz载波的切割方案,提升1~3倍的下行覆盖能力,进一步满足广域环境的覆盖需求[8-9]。此场景的应用属于农村、乡镇等用户量相对较少的区域。   LTE支持20 MHz、15 MHz、10 MHz、5 MHz、3 MHz、1.4 MHz的载波带宽,本次LTE载波切割分为三种情况:首先,10 MHz带宽+RS功率提升3 dBm;其次,5 MHz带宽+RS功率提升6 dBm;最后,3 MHz带宽+RS功率提升9 dBm。其中修改10 MHz带宽、5 MHz带宽及3 MHz带宽时,需相应的修改SRS带宽为0(48RB)、2(24RB)和5(12RB)。否则会出现同步报错的情况。现网修改验证发现,载波带宽修改为3 MHz后小区全部退服,故无法验证3 MHz带宽的情况。测试验证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上述指标对比可以看出,覆盖率指标提升效果明显,切割为10 MHz覆盖提升5.50%,切割为5 MHz覆盖提升6.02%,平均RSRP和平均SINR均有明显提升,MOS3.0占比指标出现细微恶化,MOS3.5占比指标有明显提升,关于覆盖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   3.2 双流合并技术   双流合并方案技术:可以实现在不进行任何硬件改动的前提下,提升一倍的下行覆盖能力,进一步满足特殊场景的覆盖需求[10-11]。目前LTE一般均采用双流,在基带资源中需要配置天线端口与天线通道的映射关系,配置为0、0、0、0、1、1、1、1,表示8个物理通道的天线,前4个物理通道为天线端口0,后4个物理通道为天线端口1,两个天线端口可以发送双流数据。在这种配置下,小区的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为18 dBm,这个功率为双端口功率之和,小区的覆盖距离实际上是单端口的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15 dBm所决定。
  为此,可调整参数如下:   (1)调整基带资源中需要配置天线端口与天线通道的映射关系,配置为0、0、0、0、0、0、0、0,此时8个天线物理通道逻辑上为一个天线端口,为单流模式。在此情况下,小区的实际覆盖距离是由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为18 dBm所决定。较双流情况下,实现了功率翻倍、覆盖距离增加。   (2)为配合天线端口逻辑定义的变化,需要调整E-UTRAN TDD小区下的切换模式选择为强制使用TM1或自适应,调整小区支持的发射天线端口数目为1。   此外,天线传输模式可由TM3模式修改为TM2模式,TM2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TM3模式为开环空间分集,适合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现网传输模式为TM3模式,对于SINR良好区域用户感知较好,但对于中远点SINR相对较弱区域用户感知会相对较差。修改为TM2模式后,中远点用户感知会有明显提升,测试效果如表3所示。   4 城区小区边缘场景VoLTE质量提升方案   4.1 语音速率控制   VoLTE语音业务通话中,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好时采用高语音编码速率,可以提升语音质量。但是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差时,仍然固定采用高语音编码速率,误码会升高,反而会导致用户体验差。AMRC(Adaptive Multi-Rate Control,语音编码控制特性)可以根据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对上行语音业务进行AMR NB(Adaptive MultiRate Narrow Band,自适应多速率窄带)与AMR WB速率调整。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好时采用高语音编码速率,进一步提升语音质量;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差时采用低语音编码速率,降低上行丢包率,提升上行语音覆盖。   eNodeB根据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语音速率,如果需要,由eNodeB或者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会话边界控制器)调整该UE的语音速率。在IMS信令加密场景下,eNodeB无法获取到UE支持的速率集,可以采用SBC语音速率控制。   对于AMR NB,语音速率控制特性支持12.2 kbps、7.4 kbps和4.75 kbps;对于AMR WB,语音速率控制特性支持23.85 kbps、12.65 kbps和6.6 kbps。每组AMR集中的两个速率之间可以相互调整,如图1所示:   本次验证AMR WB编码场景选取3个点,AMR NB编码场景选取1个点,测试发现开启AMRC后平均MOS均有正向增益,如图2所示。   4.2 初始BLER优化   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分为初传BLER和残留BLER,其中初传BLER为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初传BLER在过去1s内的平均值,为每秒初传失败次数与初传次数的比值。残留BLER为PUSCH/PDSCH信道在多次重传后剩余BLER在过去1s内的平均值,为每秒多次重传失败次数与初传次数的比值。   BLER target作为目标误块率,当该值设置过小、要求过高,从而判决MCS等级下降而不能采用高阶调制方式,影响感知。然而,当BLER目标值配置过大、要求下降,在无线信道恶化时,或者上下行干扰突出时,重传概率也较大,残留BLER升高,同时较高的MCS等级也消耗大量的资源。   选择无线环境为RSRP在-105 dBm左右、SINR为2 dB的现网小区,分别将上下行语音初始BLER设置为3%、5%、10%进行对比测试验证,如表4所示。   从表4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将上下行语音初始BLER设置为3%时,平均MOS值最高,VoLTE呼叫建立时延最短,上行残留BLER略高。综合来看,在RTP丢包率、MOS值、时延及残留BLER各方面指标,初始BLER设置为3%性能最优。   5 结束语   中国移动的VoLTE语音业务由TD-LTE网络承载,目前TD-LTE系统使用频段较高,现网中存在部分弱覆盖区域,本文针对两类弱覆盖场景进行分析,对农村乡镇等广域弱覆盖场景提出了载波切割及功率提升、双流合并及天线传输模式调整的方案;对城区的小区边缘的弱覆盖场景提出了语音编码速率控制、初始误块率调整的解决方案,从现实实施效果来看,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覆盖率及VoLTE通话质量有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峰,许正锋,罗俊. VoLTE业务与技术实现方案的研究与分析[J]. 电信科学, 2013(2): 31-35.   [2] 张长青. TD-LTE终极语音技术VoLTE应用分析[J]. 移动通信, 2014(Z1): 52-56.   [3] 朱斌,文涛,符刚,等. VoLTE部署关键问题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4(2): 1-5.   [4] 张达,张婷,戴国华. 终端VoLTE与RCS融合方案研究[J]. 移动通信, 2014(14): 28-31.   [5] 杜刚,熊尚坤,陈晓冬. VoLTE覆盖与容量分析[J]. 电信科学, 2013(S1): 193-196.   [6] 杨红梅,胡泊. VoLTE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J]. 电信网技术, 2013(2): 57-60.   [7] 许慕鸿. LTE语音目标解决方案――VoLTE技术[J]. 现代电信科技, 2013(11): 33-40   [8] 姜先贵,李勇辉,朱斌,等. VoLTE语音质量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5(10): 51-55.   [9] 许可. VoLTE语音质量评价方法及测试方案[J]. 电信网技术, 2014(5): 81-84.   [10] 党宾. 研究VOLTE业务性能及优化措施[J]. 通讯世界, 2016(1): 13-14.   [11] 温秋燕. VoLTE高清语音解决方案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4): 27-28.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载波频率 带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