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插头的插头一直插着,但插板中偶尔闪烁电光?是为什么?有害吗?应该如何解决?!

把冰箱的插座插在接线板上行吗_百度知道
把冰箱的插座插在接线板上行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冰箱功率100多瓦,功率不大,可以插在预先固定好的接线板上使用,但是此接线板只能供冰箱单独使用,否则拔,插其它电器时,容易使冰箱插头松动,因为冰箱不允许断电后立即通电,而插头一旦接触不良,等效断电再通,使处于高阻值的PTC启动器不能再次启动压缩机,造成压缩机过热甚至损坏。
教育工作者
当必须切断电源时,也应当在断电后 5分钟再重新接上电源冰箱最好使用单独的专业的插座尽管冰箱的用电功率较小,但冰箱的启动电流较大,很容易烧毁电动机。因此。插座连插座往往会造成接触不良,有时会产生瞬间的断电,不可随意拔插电冰箱电源插头,冰箱最好使用单独的专业的插座,并且,启动电流较大,约是正常值的 15 - 20 倍,在制冷剂有相当高的压强的情况下又立刻接通电源,高压强造成电动机负载过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没有问题。
可以的!不过要接好哦,注意安全。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冰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插头进插座的瞬间会有电光?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插头进插座的瞬间会有电光?
问题中有两个关键词:「瞬间」与「火光」。这个现象可以用气体介质击穿的理论来解释。简单的说,气体分子在强电场之下,会发生电离,从而在空气中产生被激发的带电粒子,而其回到低能态的时候,则会产生光子,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火光」。下面详细的讲一讲。首先,为什么是「插进插头的瞬间」产生火光,而不是在很远的地方呢?因为插头与插座之间的平均电压是基本不变的,而距离缩小时,平均的电场会越来越大。即:U=Ed,U是电压,严格的说是电势差;E则是电场;d是距离,可以明显的看出,当距离d越来越小的时候,E会急剧上升,很容易就超过了气体击穿的阈值。击穿之后,不光有被激发的气体来导电,也有插头、插座上的金属离子在导电。研究工作中,经常使用电火花的光谱来研究物质的构成。所谓「激发」,就是说,物质中的电子,因为外界给予的能量,达到了一些能量更高的状态。而且这些状态的能量时分立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能量可以为1、2、3,……却不能为1.5, 1.22这样的值。同时,高能量的状态通常都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低能状态跃迁。就如山顶的石头会容易落到山下一样。电子在跃迁之后,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火光」。上图给出了跃迁的物理图像,即从能量高的状态(能量为E_2),放出一个光子(能量为hbar*v = E_2-E_1),回到更加稳定的低能状态(能量为E_1)。
馆藏&7028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冰箱的插头一直插着,但插板中偶尔闪烁电光?是为什么?有害吗?应该如何解决?!_百度知道
冰箱的插头一直插着,但插板中偶尔闪烁电光?是为什么?有害吗?应该如何解决?!
冰箱的插头一直插着,但插板中偶尔闪烁电光?是为什么?有害吗?应该如何解决?!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然有害了。不单是容易损坏冰箱,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插板高温起火,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可能是插线板的质量不好,与插头接触不良导致的。建议换一个质量好的插线板使用。
我去触摸了插板,不烫,它闪烁的频率不高,几小时闪烁一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在西南交大某个小角落有一个为你光影之梦而生的地方。我们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希望更多人听到我们内心对电影的嬉笑怒骂和贪嗔痴念。只不过是抓住最微小的希望,在这个浮华过头的时代坚持自己的声音,微如沙砾却一样可以光芒万丈。&欢迎加入电光布影,让我们和整个世界听听你内心的声音。&&
【高级动物】天注定
电影《天注定》展现了一个中国式社会,这个社会可怕得令人绝望。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冷漠无情&&导演贾樟柯在影片中讲述了四个触目惊心的事件,将这些血淋淋的真相剥开给观众看,这些真相反映的是整个病态的社会。
大海、三儿、玉儿、小辉四个小人物,分别对应了四大案件,胡文海案、周克华案、邓玉娇案和富士康员工自杀案。当时,媒体们的报道大多是为了博眼球,因此,胡文海连杀14人、周克华爆头抢劫、邓玉娇杀官员、富士康压榨劳动力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点,而导演贾樟柯在电影中解释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大海向政府举报村长、矿长相互勾结,这件事情没有人愿意帮忙,他还因此遭受了许多白眼,甚至有人说:&假如你是村长,还不是和他们一样?&官官相护、沆瀣一气成为政府的特点,平常百姓也甘愿被欺压,他们知道反抗是无效的,所以变得顺从、变得沉默。更令人心寒的是大众的愚昧,愚昧比沉默更可怕,因为愚昧让人不明事理,不明善恶。当大海被打之后,村民都冷嘲热讽,称他为&老高&,大海的英勇行为没有被承认,反而变成了笑柄。最终,大海拿起了枪反抗,他的枪对准的不仅是村长等人,更是所有欺压百姓的权贵。胡文海曾在法庭上说过一段话:&我知道我即将死去,如果我的死能引起官老爷们的注意,能够查办了那些贪官污吏,我将死而无憾,否则我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他们。&听众席爆发出一阵掌声。胡文海就这样以死亡为代价,完成了自己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贾樟柯导演采用多线性叙事,以第三者的角度讲述了每个悲剧,将思考留给观众。三儿是抢劫犯,当街用枪杀人,其手段冷酷无情,但他却是一个孝子,是一个对家庭负责的男人。滋事的邓鬼大用钱扇玉儿的脸,并对其进行言语侮辱,最终玉儿忍无可忍拿出水果刀,刺向了这两个人。打工仔小辉则是在家庭的压力与社会的冷眼下,选择了自杀跳楼。这三个人的命运都值得同情,但是在影片中,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又有谁愿意伸出援手?本片最后,玉儿在戏台下观看晋剧《玉堂春》,当判官大问三声:&苏三,你可知罪?&时,她泪流满面,画面定格在所有观众的脸上,他们表情呆滞,丝毫未被触动。到底是谁应知罪?是这些被逼上绝路的杀人犯?是那些面目可憎的政府权贵?还是在这社会中,拥有一张张冷漠嘴脸的你我?
本片最大的亮点是东莞选妃,导演不仅反映现实,还狠狠地讽刺了&和谐社会&。选妃的背景音乐是《共青团之歌》,导演自己和诗人韩东都扮演成了嫖客。贾樟柯饰演一个大款,在色情场所打电话,谈论的内容是买徐悲鸿的画,艺术与低俗的搭配,不就是赤裸裸地讽刺中国的土豪吗?韩东与小姐的对话更是大胆,在列车(情趣场所)上,他让小姐们尊称自己为首长。诗人与首长,这两种身份就隐喻着污秽不堪的文艺圈与政治圈。
鲁迅曾在《呐喊》中写过一段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以上四个人的悲惨命运,就是给这麻木不仁的社会敲响警钟&&现实始终是残酷的,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毫无悲悯的社会。作为一个平常人,我的想法也许并不值得别人重视,可能在他们眼里,我只是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但这些想法却对自己很重要,并且我始终相信,铁屋虽坚固,终会有毁坏的一天,反抗的声音虽小,终会引起共鸣。
图片来源:电影《天注定》和豆瓣网
【远行】告白与告别
&告白与告别&,是韩寒在《后会无期》后出的书的名字,这里直接拿来用,是因为告白与告别体现在了韩寒一直的风格里。《后会无期》一上映甚至还没上映,就有明显的两边倒的声音,一边是把韩寒捧上神坛的韩粉,一边是看这部片子到底跟《小时代》比起来会不会更烂的非韩粉。作为关注韩寒好几年的人,我算不上粉丝,但是也挺期待的,但越是期待就越怕他给搞砸了,就像之前改编自小说的那部《一座城池》,连韩寒自己都在极力撇清和它的关系。
电影一上映,吐槽就蜂拥而来,故事情节松散,人物形象不饱满,演员表演平平,靠段子、台词甚至插曲支撑等等。或许《后会无期》作为公路片并不合格,但是作为韩寒的处女作,我觉得并不令人失望,因为那些的告白和告别,因为他的情怀&&虽然外界评论说韩寒是在贩卖情怀,&打着情怀的名号做着跟小四一样的事,还觉得自己多高端&,但对于那些文艺青年来说却是正中下怀,故土、童年、儿时的小伙伴和偶像都是多么值得回顾的,就像小店里买的铁皮青蛙、橘汁儿汽水、红领巾海魂衫。虽然比以往贵了不少,但你还是愿意为它们,为情怀买单的,当作是对过去的告白。
我觉得《后会无期》其实就是电影版的《1988》,虽然细节并不相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旅行来串联起一个个人物和故事,都是远行到中国的另一边。他曾经在书里说过&我要从这里出发,沿着318国道,开到那里的尽头。自己就是扎在了流沙里的植物,注定漂泊。&常常谈起的都是《1988》这个简称,往往就忘记了后面那句&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其实路上遇见的那些人不过就是韩寒借他们来与世界谈谈罢了。江河浩汉就是韩寒自己,作家和车手,从东极岛或者是亭林镇出发,去跟世界谈谈,王珞丹有点像《1988》里的娜娜,而钟汉良则是10号的翻版。我会变成什么样?我会漂亮帅气吗?我会富有吗?&&可是懂得越多就越像这世界的孤儿,不如就当一个胡生,守着家乡,未尝不是一种与世界的和解。只是韩寒在电影里谈得有点刻意了,呈现出来就是那几句传诵的金句,&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一生&,所以跟世界谈谈并不是讲这些道理,只是韩寒对于将文字转化为光影还并不熟练。
移动着的人永远比固定着的人更迷茫,从一处迁徙到另一处,浩汉那样的人永远都向往着家乡外面的世界,永远在远行的路上,像那颗旅行者卫星一样,而胡生固守着东极岛,看遍它的荣辱沉浮。萨冈说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着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谁没有过环游世界的梦想呢?曾经我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走遍世界的,用生日是世界旅游日来佐证,用小时候最会唱的《流浪歌》来佐证,&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满身风雨&听起来多酷啊,多让人热血沸腾啊。而以前的一个老师几乎就充当了我年少的偶像,跟10号、阿吕一样,那样热血的人,他背大包,走藏地,那些云影徘徊的照片和那些非比寻常的经历都让他成了我儿时的崇拜,我想成为他这样的人,做一些梦寐以求的事。而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归于平凡的,江河回到东极岛写了《旅行者》,老师后来得了癌症好在康复了一直教着书,我也总觉得抽不出时间。可是想抽哪会抽不出呢?或许没了从前那种热血了吧。&现在我们深夜饮酒,杯子撞在一起,听到的都是梦碎的声音&,或许现在还算不上梦碎,只是远行的梦没有那么悸动了。
韩寒说沙漠那场戏,并没有刻意安排马达加斯加跟谁走,都是它自己选的。或许可以解读出千万种结局,只是韩寒不会给出答案而已,像是他其他的书里,不会有一个确切的结局。一切都是对从前的自己的告白和告别,人生还没有结局哪会有结局呢?Que&sara&sara,后会暂无期,相聚终有时。
图片来源:豆瓣
相关链接电光布影LOFTER:
【收你做我的迷】胭脂扣·忆少年歌酒
深夜熬在天涯论坛上,突然看到一个帖子,大抵是说明星十年的变迁。在那里人们探讨着赵薇从还珠的青涩到如今的恬淡,李冰冰十年之间突然大了的眼睛长了的下巴,还有王力宏十年如一日鬼魅般的帅气,一时间有捧有骂好不热闹。然而在十几页的高楼里有一张张国荣的照片,旁白配道&十年前他笑靥如花,十年后&&&。就这样,所有隐忍的怀念喷薄而出。
犹记得中学老师讲屈原时提到&香草美人&,我便马上联想到哥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男子,饱满的额头和侧脸,眼波流转之间一颦一笑都是戏。我们承认后天的努力,但还是不得不说有些人就是为戏而生,就像纵然刘德华似劳模般费力的高产着,拿奖的往往还是梁朝伟。
怀念所致,重温了哥哥电影其中的经典之作&&《胭脂扣》。一冷眼女鬼来报馆找袁永定登寻人广告,并缠着袁不离开。女鬼原是五十年前石塘咀名妓如花,当年拜倒裙下者众多,却独钟情富家子弟十二少陈振邦。陈门乃望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妇,逐振邦出门,于是两人在穷困中挣扎。如花与振邦终订阴世之约,复吞鸦片自杀。如花在阴间久候不见振邦,便来阳世寻觅。袁永定和他的女友楚娟,同情如花的遭遇,倾力帮助她找人,现在已是1987年了,事过五十年,人已两三代,简直是大海捞针,而如花之七日期限即将届满&&其实要看哥哥,《霸王别姬》和《阿飞正传》中他的戏份才多,《胭》中倒有些像梅艳芳的陪衬,无奈太精彩让人无法舍弃。影片十分细腻动人,塘西风月的部分拍出了港片罕见的颓废美感,在气氛上洋溢着浓厚的哀怨缠绵气息。
情节是标准的中国版人鬼情未了,一场欢愉滋生一段爱情,一个男人使得她穷尽隔世的等待。到头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片尾所唱&&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情像火般炽热,怎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
《胭脂扣》是关锦鹏独立导的第三部影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从任何角度讲都是非常成功的文艺悲情片,有别于同时期香港电影的快节奏和极尽夸张的喜闹,独辟蹊径,拍的哀怨绵长使人耳目一新。导演并没有直截了当的陈述,而是站在80年代去关观察30年代的生死恋曲,回忆与联想、幻觉和现实巧妙结合时空交错。给观众独特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电影拿了法国第十届第三世界影展金球大奖、香港第八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第二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等。也是这部电影让梅姑捧得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二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奖杯,一时风头无量。而这部电影也是张国荣表演的新高,他把一个痴情但懦弱的富家子弟&十二少&刻画得入木传神,角色散发着高贵气质,有种让人敬而远之的华美。而在影片最后张国荣的出场可谓惊倒四座,老泪纵横的十二少空茫地瞪着找回人间的如花,眼神中透露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有后悔、有惊恐、有惭愧、有羞恼、有无奈甚至有愤怒。张国荣也凭借此片第三次被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但却莫名其妙地输给了《七小福》中的洪金宝,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不知所谓。
李碧华曾经写过&胭脂扣松脱烟消,现实中角色对换。&片中如花与十二少的悲情旧梦,成为冥冥中的谶语,为剧中两位主角暗暗设计了一场死亡的约会,从而使得我们现在重看这部电影时更多了一些心疼和遗憾。2003年张国荣和梅艳芳就相继辞世,那个属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也随着远去。现在多如牛毛的是演员,而不是巨星了。就像现在拍《长恨歌》时的上海与十几年前《阮玲玉》时的上海感觉完全不同,就像你进入到一个华丽的房子里,却再无法感受到那种雍容典雅的氛围了。
君生我未生,我只能在荧幕下欣赏哥哥当年的风华绝代。你是《倩女幽魂》里最单纯执着的宁采臣,是我童年懵懂时喜欢少年;你是《白发魔女传》里深情而不羁的卓一航,为心爱的女人苦守雪莲;你是《霸王别姬》里的倾国倾城程蝶衣,无奈却是一场假霸王真别姬;你是《东邪西毒》里孤傲冷清的欧阳锋,敏感的让人心疼;你是《春光乍泄》里的爱恨交织何宝荣,举手投足都透着蚀骨的真实。可是,可是我更喜欢哥哥的喜剧,譬如《纵横四海》或是很多人眼中的俗片《东成西就》。就是那眉眼低垂轻轻的一抹笑,便是人间四月天。彼时哥哥与毛舜筠一起在《家有喜事》系列里扮演性格迥异的两个冤家,恶作剧之后的表情单纯的像个孩子。忽然之间想到《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形容李煜&因涉世之浅便时刻有颗赤子之心&,笑起来像孩子的人一定心地单纯,也容易受到伤害。哥哥如是,杰克逊依然啊。
他的歌迷曾写道&思念的距离是从内地到香港,而绝望的距离是从人间到天堂&,隔着屏幕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远。从没见过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饱含那么多的故事。这不是单纯的漂亮,而是一种真正具有灵魂的美丽,年轻时那张一览无余的脸无法替代。时间终不忍划过他的皮肤,这样的鹤发童颜,如今所有端正的、单薄的俊美面孔,终将全都无法替代。只剩下我们站在原地静静的思念,风继续吹。
太多的情绪终于无法言明,该怎么去形容你,我心中永远的少年。
心随人断&情随缘断
爱随恨断&断不了红尘曲折弥漫
今有人伴&明天却枯瘦一人和孤单相伴
叹红尘又让人肠断
苦笑世上红尘都如梦 谁能懂
谁又能从这梦中挣脱
扣住了人间多少悲欢情愁
扣住了多少甜蜜残留了哀愁
扣住了多少热恋隔绝了私守
把多少痴情的人海誓山盟变成了断肠的愁
相关链接电光布影lofter:
【镜头】王牌特工:特工学院
&马修&沃恩导演的《王牌特工:特工学院》近日在电影院热映,片中身手敏捷又不失绅士风度的皇家特工着实收割了一大批少男少女心,复古的英伦范儿,出其不意的特工道具,华丽的打斗以及典型的英式黑色幽默都是片中的看点。那么,今天就由小编和大家一同分享这部电影中的经典片段。(前方高能请注意!)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
导演:&马修&沃恩
编剧:&简&古德曼&/&马修&沃恩&/&马克&米勒&/&戴夫&吉布森
主演:&塔伦&埃格顿&/&科林&费尔斯&/&塞缪尔&杰克逊&/&迈克尔&凯恩&/&马克&斯特朗&
类型:&喜剧&/&动作&/&犯罪&/&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Manners maketh man. Do you know what that means? Then let me teach you a lesson.
&▲哈利带艾格西参观特工道具。
▲你还是我们认识的神盾局指挥官吗?麦当劳广告太任性。
▲大家一定对反派刀锋女战士印象深刻,其实演员索菲亚&波多拉本身是一名阿尔及利亚裔法籍舞者,在《舞力对决2》里她性感热辣的拉丁舞,让人惊艳。(但很可惜索菲亚舞姿再美也没能拯救《舞力对决2》的烂片命运)
▲鲜肉特工初长成。
▲华丽的爆炸场景,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本片的删减部分,哈利大叔暴走干掉教堂里的所有人,配着燃爆的BGM,有没有想起超杀女救海扁王的桥段?(本片导演也是《海扁王》的导演) & &
更多详情请关注扬华文化微信号:yanghua_culture
宇宙快递》:号称最棒快递公司的“Johnny Express”,他们的快递飞船正在太空中悠然前行。船舱内乱作一团,各种食物和杂物随意堆放,丝毫没有条理。懒散的快递员百无聊赖爬在床上。飞船调整为自动驾驶,此时已经离下一个目的地越来越近。根据提示音,快递员用遥控器做好降落的准备。这是一颗土黄色的体积非常小的星球,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而他所要送的货物,则需要放大到5500%才能看清。殊不知,看不到的事物也许并非不存在。责任心偏差的快递员,他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他人乃至一个种族、一个星球的命运。
【The Dream】梦境午夜,情迷巴黎
巴黎是一座流动着感情的城市。在自由的美国导演眼里,这里的多情便促成了一座最适合艳遇的天堂,不论是理查德&林克莱特那美的不成样子的《爱在日落余晖时》还是伍迪&艾伦最近的《午夜巴黎》,这样的电影中往往都流动着相似的气息,或甜腻或梦幻迷人。有评论说《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给那些欣赏文学艺术,可做的职业又与艺术沾不上边的闷骚文青们书写的一份梦幻的文学情书。真是个恰当的比喻,但与此同时,这又何尝不是导演自己最渴望经历的一场文学之梦呢。
电影的剧情基础无比简单,男主角与未婚妻从一开始就产生分歧,观众当中十有八九都能猜到最后他们恐怕要分手,但是梦境的出现让这样的剧情立即蒙上了迷人的色彩。吉尔写的小说里,主人公是个怀旧商店的老板,就好比拍怀旧电影的人心里一定向往着那已经逝去的&黄金时代&和&美好时代&,吉尔在自己生活的时代里找不到寄托,每天生活在未婚妻的数落和不理解中。于是他被安排在一个几乎完全看不到现代化标志物的街道转角,午夜钟声响起后,被古老的老爷车带回心目中的&美好时代&。穿越了三个时间,在神秘的午夜汇成导演心中最美好的巴黎。最美好的巴黎,如果时间不能达成,那就用电影创造一个。
令人称道的是影片对诸多文学巨匠、艺术大师的还原程度。不仅是演员相貌上的神似,更是导演对每位大师精神性格的理解,泽尔达&菲斯杰拉德的敏感纤细神经质,海明威那种&男人一来到世上,就是战斗&的硬汉形象十分鲜明,或者是不同于以往认识中的执拗的毕加索,更漫画化的达利,但这样的形象脱胎于画家的作品,反而更加一目了然,不得不对导演独到的表现的视角叹服。再配上适宜而悠扬的爵士乐,20年代的巴黎便跃然银幕之上。
除去片中闪闪发光惟妙惟肖的文学艺术巨匠们,另一个抢眼的角色就是被吉尔不自觉地反感到甚至写到小说里调侃的&掉书袋&保罗。这个满口夸夸其谈卖弄我们不懂的知识的第三者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一个招人喜欢的镜头,伍迪&艾伦先前的《安妮&霍尔》中同样讽刺过那种装腔作势的学院派,这不得不说是导演的诡计。
艾伦的电影和他的文章一样,一贯充斥着他渊博的学识,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知识面覆盖了政治、哲学、文学、科学、社会、经济、通俗文化、和差不多所有其他学科。在他眼里,午夜的巴黎充满了最最闪耀的天才和大师,这部九十四分钟的电影里填满了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名字: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科尔&波特、约瑟芬&贝克、达利、布努埃尔、曼雷&&小说家,音乐家,舞蹈家,诗人,画家,电影人,摄影家,甚至皇帝都作为一个喜剧桥段乱入了。要是你全都不知道,你就没法读懂这些字儿,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他卖弄着这些名字和场景的同时也不止一次调侃着&掉书袋&的惹人生厌,所以你其实可以不懂,但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文学艺术在伍迪艾伦的眼里就如同是场梦境,他喜欢拿知识分子开涮,而他最好的作品却又恰恰只是给知识分子们看的,就像一个个文字的陷阱,美味而复杂,只需满怀期待与好奇在其中静静游走静静感受就最好了,一旦夸夸其谈,便被嗤之以鼻。于是那些一心扑入《午夜巴黎》中大量人名与文化背景,籍此有意无意炫耀出自己所知甚多的&小知识分子&们,恐怕也是落入了伍迪&艾伦的小诡计而不自知了。
伍迪&艾伦有自己强烈的哲学信仰,对他来说,宇宙始终是那个阴冷、暴力、毫无意义的宇宙,他的电影调侃悲剧,却在喜剧中加入悲剧的成分,他始终相信宇宙的虚无空虚,于是不断地在生活、艺术中寻找寄托,寻找人生的意义。在《曼哈顿》、《爱与罪》中,他都通过自己或他人扮演的角色发出过类似的言论,但好在他同时也有乐观主义的一面,总能在最后给人一点活下去的理由,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终于找到了这种悲观的排解方式,他把自己带入一场梦境,经历了自己认识里最美好的时代,最终还是回到了阴冷潮湿的现实,雨中的巴黎湿漉漉,但也是美丽的,所以梦中的女主角,吉尔爱上的那个美丽的阿德里亚娜,选择留在梦中不再醒来的阿德里亚娜,同时也是那其中少有的一个虚构的角色。
影片中的最后一夜,吉尔没有再去那个迷人的街角,而是在现代的灯光中享受雨夜的巴黎,不再需要逃避与未婚妻的矛盾,也终于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美好时代&而从梦境终于回到现实,一场更真实的艳遇为影片画上句号,这次是那个心有灵犀的法国女孩。
图片来源:网络
【有关于爱电影的一切】时代帷幕下的牺牲品
爱情,几乎每部影片都有涉及。爱是《星际穿越》中Dr.Brand说的唯一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是《泰坦尼克号》中Jack对Rose说&You jump I jump&的深情,是《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对段小楼说&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小时,都不算一辈子!&的执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爱,是《断背山》中Ennis对Jack来不及回应的残念。
《断背山》没有《霸王别姬》荡气回肠,也没有《天佑鲍比》震撼心灵,更不比《莫利斯情人》精致,不过这部影片的故事平淡却暗藏波涛汹涌。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Jack,拥有着美国青年的浪漫情怀与自由主义,而希斯&莱杰塑造的Ennis则是善于隐忍、不轻易吐露心声的怀俄明农民,两者的性格反差在影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故事发生在古板守旧的德州和怀俄明农村,两个人在断背山上放牧,原文对断背山的描述是&溪水流向湖泊,山峦归于暮色,断背山上的蓝知更鸟声声吟唱,威士忌畅饮不衰。&Jack与Ennis坐在山腰上,平视白云舒卷,置身在一片白茫青葱的缱绻之中,这里远离人烟,没有世人的眼光,没有庸俗的名利,仿佛象征着他们最纯挚干净的爱。由于当时的社会与Ennis的传统心理,两人就这样兜兜转转了十几年,等沉默内敛的Ennis明白自己的真实感情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他敲开Jack家的大门,等待着他的却是&已殁&的明信片,Jack房间的柜子里有两件衬衫,Jack的牛仔衫覆在Ennis的格子衫之上。之后Ennis决定独居在断背山下,找寻慰藉,慰藉苦涩,也好过一无所有,他打开衣柜,对着两件衬衫发呆,此时却是格子衫覆在牛仔衫之上,时节易变,也无法消磨Ennis对Jack的思念,他在用行动表明余生对Jack的怀念与爱,电影画面永远定格在了衬衫旁断背山的照片上。
中国篆刻有一种技艺叫留白,留白比填满更难,因为这考验着艺术家的功底,在方寸之间,要能做到令人印象深刻。在山上Jack说自己不喜欢吃豆子,十几年后他们相遇,一起去饭馆时,Ennis点的那些菜都刻意避开了豆子,影片并没有说明清楚Jack是否看出了Ennis的这份细腻,但观众却能从中感受到Ennis隐藏的爱。总之,这部电影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意蕴,都堪称一流。衬衫的叠放次序、Ennis门外的邮箱编号、电影画面的呈现、Jack与Ennis的性格对比&&回想起这些细节,我不禁惊叹于导演的巧思,李安一定是深谙留白这门学问。
看电影时觉得自己喝了瓶凉白开,但等细细品味后我才发现那是Vodka,这种酒无色且清淡爽口,喝下去使人感到不苦、不涩、不甜,只有烈焰般刺激,就像电影带给人的思考。李安对这部电影的总结是人人的内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每个人都有同性的倾向,而是说每个人的内心情感都有不被世俗所容纳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我们是不会暴露给别人看的。因为在小市民哲学的罐子里呆的太久,我们总是喜欢以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去评判别人,就像当时的德州牛仔和怀俄明农民,只要是超过自己所认同的道德底线,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审判你、惩罚你。或许只有远离了世俗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扎堆的地方,人类才能释放那样未被暴露出的情感吧。
Ennis对Jack来不及回应的残念,使他为Jack孤独余生。Jack就是时代帷幕下的牺牲品,可悲可叹。这样的结局也应该为观众带来点什么,在小市民哲学的罐子里呆得太久,我们容易忘了什么是包容。
图片来源:豆瓣
【晦盲】Sick and cruel
文\王佳敏&
当形而上的远方与生活皆被辜负,你会做出反抗吗?
《Miss violence》讲述的那一家人已经不能用扭曲形容,简直是是恶心的、病态的。只要女儿年满11岁,父亲就会带她们&去海边&,他所说的&去海边&,是让女儿卖淫,最后还要满足自己的兽欲,两个女儿与两个孙子是他与大女儿伊莱妮的孩子,为了儿童福利,他让再次怀孕的伊莱妮把孩子生下来。女儿们明明有向警察求助的机会,但她们却选择极力掩饰。我在观看影片时十分不解,但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诞生在这个家庭,他生活在父母所缔造的环境中,恐怕是早已失去了反抗的力量。电影中女儿们的眼神,让我想到了奈良美智笔下的小女孩,当你看那些娃娃的眼睛时,虽然感觉似乎他们不那么友善,但其实透过每一个娃娃的眼睛都能看出他们的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小世界,眼神很倔强,却又充满了自由与希望。而反观伊莱妮和她的儿女们,他们的眼神却绝望而空洞,如同游魂,这是他们对现实的妥协,他们将自己寄予在这个家庭中,完全沉浸其中,不做出任何反抗。在剧中,由于被解雇,父亲一气之下把冰箱的食物带走,当他消气后把食物带回家,一家人仿佛是狗见到了主人一般跑过去,这种绝对的父权,就如同桎梏着我们的单一生活方式,女儿们的软弱无能、只渴望这种病态家庭的安全感则让我想到了如同蜉蝣的人们。
我们的一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等我们摆脱了学生时代,走出了大学校门,又要挤进人才市场,再从人才市场爬到一张办公桌前,领一份薪水,找到一个还不错的人组建家庭,然后慢慢老去。这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说的安全感、世俗所定义的人生?我们就这样懦弱地把自己交给这份安全感,在时光里变得赘肉横生,消磨青春。&养生专家说少喝点儿可乐啤酒,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就像父辈说别做梦了孩子,稳定的生活压倒一切哦。可白开水一样寡淡的日子啊,人味都被冲刷得痕迹模糊,血都快被冲淡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本充满激情的你我妥协于生活、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过着只有安全感、没有独立人格的生活?当我们习惯于这种生活时,便也就规定了人生这一条路,不去改变、不去反抗。反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间会带走我们所有人,于是我们就如此心安理得地过完这一生,心甘情愿地过着和一群呲牙咧嘴的人一样的生活。这是不是和《Miss violence》中的女儿们有点像?&
(图片均来源于豆瓣)
影片最后,伊莱妮的母亲杀死了父亲,父权终结,此时母亲对这些人说:&Close the door&。这与他们之前的生活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统治。他们仍然不会反抗,就在这样一个病态的家庭中,继续着狗一般的生活。如果是你,你也愿意吗?
真爱至上-Christmas is All Around
熬考试粥去了,提前祝圣诞快乐,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
【如果没有电影】《行尸走肉》:灾难中人性的考量
&文/江伟泓
&一直以来,我对丧尸题材的电影、游戏和电视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时喜欢看《生化危机》系列的电影;初中的时候沉迷于《丧尸围城》系列和《求生之路》系列的游戏。到了高中,一部美剧《行尸走肉》横空出世,凭借着出色的化妆、特效和演员们精湛到位的演技,第一集便深深的震撼了我。当时无知的我还在怀疑:这真的不是电影?
想起高二时每到星期二晚放完晚自修便匆匆跑回寝室钻进被窝偷偷看用教师办公室WiFi下载下来的最新一集的《行尸走肉》的情景,当时的兴奋的心情我至今还能够体会。只不过后来上了高三,为了备战高考,逼不得已忍痛割爱。时间匆匆,一年多过去了,重拾《行尸走肉》,虽然还是那个鸡肉味,但是它给我的感觉却早已不同。
起初,由于一直有对重口味的猎奇心理,我对这部美剧的喜爱只停留在逼真的丧尸、横飞的血浆和刺激的历险等视觉刺激上。不可否认,在写实方面剧组做得十分逼真到位,让们感受到生命在这般残酷的环境下是如此的脆弱和无助。然而,如今的我更倾向于关注剧中人物的人性与矛盾。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我们见证了主角瑞克与他所带领的人们从开始的恐惧和无助到后来的坚强与自立。期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地面对人性的考验。患难见真情,当危险来临时,你是选择独善其身,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人,亦或是牺牲他人性命以保全自己?《行尸走肉》呈现了人世百态,能否在仅存野蛮的世界中保存人类独有的人性,是《行尸走肉》抛给观众们的问题,也是主角们所接受的考验。这里,我想简要地谈一谈剧中的几个典型角色。
肖恩,主角瑞克的好同事与死党。他与瑞克都是在能力上能当领袖的人物,但与瑞克不同的是,在一个全世界都崩塌的时代,他过早放弃了人类社会善与恶的评判标准,放弃了做为一个人,在面临生存考验的时候,本应努力坚守的道德标准。正因为如此,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他才会极力反对大家寻找失踪的索菲亚的行动。也正因为如此,所有人中只有他义无反顾地杀死了可能是无辜但威胁到大家生命安全的少年。为了让自己逃命,他杀死奥蒂斯好让他作为丧尸的诱饵。在他看来,为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他愿意舍弃人道。肖恩违反了道德,但假若我们抛开这些东西,他并没有做错。如果不狠心杀死奥蒂斯,他俩都逃不过丧尸之口,所带的药物也带不回农场,卡尔就不能得救,瑞克一行人或许就活不到今天。就如达里尔的哥哥所说:&脏活总需要有人干,并为此背负罪责。&无奈的是,这个世界改变了他,私欲和狂暴吞噬了他人性中不该丢失的那一部分,这也注定他的路走不长。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同样被这个世界改造的,最极端的例子,便是剧中的&食人家族&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从前他们好心建立的避难所,却不幸被遇上了流氓劫匪,他们男的被虐待,女的被强奸,侥幸逃走的那一部分人最后攻下并夺回了原来的地方,最后他们领悟到:&要么成为屠夫,要么就是羔羊。&并学行尸将人肉作为食物,沦为&食人族&。在这个没有秩序和道德约束的世界,丛林法则逼疯和扭曲了数不清的人。能在如此环境下仍旧保持着人性的善意和道德的坚守,或许也只剩下瑞克一行人才能做到了。
残酷的世界催生残酷的生存法则,《行尸走肉》在赤裸裸的展示了人类血腥暴力的本质同时,却也没忘记在每一集都使用一下温情法则。看着剧中的人物的行为,我时常在问自己:假如生存在那个世界,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面对相同的状况,我又该如何去做?
而《行尸走肉》就像一个末世生存的试验场,试图给予我们每个人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扼住命运的缰绳
在国际艾滋病日过去的第四天,听了一个关于艾滋的讲座。现在艾滋这个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艾滋病已然成为一种隐形的流行病,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也因此展开。从国内的《最爱》到顾长卫的纪录片《在一起》,国外的《时时刻刻》到《瘟疫求生指南》,一直到去年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几乎每一部都展现了艾滋病本身的可怕和社会对艾滋病的不可消除的歧视。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却是用一种温情又轻松的视角来讲述沉重悲情题材的影片。
艾滋病可怕吗?就像你的数学考试还剩最后五分钟,却瞪着本该得分的一道题毫无办法,内心焦灼不安害怕挂科,但只能满头是汗地不停检查时间无计可施,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你最后失去了成绩。而艾滋病患者们则是失去了生命。
可见,艾滋病是可怕的,可怕之处在于疾病本身的蔓延,更在于感染艾滋招致的歧视。大多数人眼里,艾滋意味着同性恋,吸毒,淫乱,一系列人生堕落糜烂的代表,所以《断背山》里的Jack因为不一样的性别取向而被人殴打致死。所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那个深受牛仔文化影响的伍德鲁夫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后,他笑着以为是医院搞错了,自己又不是&玻璃和娘炮&,自己多么man&&抽烟、喝酒、吸毒、在女人之间流连、在颠簸的牛背上狂欢。直到他的晕倒,才使他真的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医生宣布他只能活30天了,电影进入了倒计时。
在令人绝望的倒计时里,他遇到了他最深恶痛绝的娘炮同时也是之后并肩抗争的生死之交&&雷蒙,一个属于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群体,整天精心地打扮自己,浓妆艳抹的异装癖。他们因为艾滋病结成了联盟来对抗命运,在可怕的艾滋面前求生。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俩将从墨西哥私运来的药物用于自己的治疗,同时成立了买家俱乐部把药物卖给众多的感染者。使他们和众多感染者在不被美国FDA允许的药物的治疗下,得以继续生活,得以继续抽烟喝酒,在牛背上狂欢。这次敢于向命运和权威发起的挑战,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越了伍德鲁夫原本被判定的30天。&
最后伍德鲁夫也不是什么伟大的抗艾斗士,更不是什么圣人,他不过还是一个靠卖药来&赚命&的只是想活着的人,他甚至不像雷蒙那样更活得自我,不顾他人的异样眼光特立独行。但是他的转变却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仅是从一个德州电工变成了一个感染者的救命稻草,从一个过着糜烂生活的苍白灵魂变成了一个抗争权威和命运的鲜活的人,更让人动容的是他对同性恋群体和AIDS的态度的转变,从开始的排斥和歧视,经过与LGBT群体长期的和平相处,到尊重和理解。那场超市里,伍德鲁夫从前的朋友对雷蒙恶言相向,伍德鲁夫大打出手的场面象征着他心里对雷蒙代表的特殊群体的接受。因为那些社会的特殊群体也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一样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那样自我毁灭的&病体枯槁,形销骨立&的表演将两个挣扎在垂死边缘的堕落的人最深的求生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25天的单镜头手持拍摄,两人为影片减去的77磅体重,和奋不顾身的表演换来的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和另外全球大大小小41个奖项和28项提名。
(图片均来源于豆瓣)&
伍德鲁夫对医生说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在为没可能活过的另一个人生去奋斗,我想让它存在点价值。&和雷蒙绝望中的:&I don&t wanna die.&是最让我感怀的部分。活着,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事情。AIDS也好,HIV也好,现抑或其他可能会要了你的命的东西,只要你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就在那颠簸不堪的牛背上,拼尽全力扼住命运的缰绳,直到最后一刻。
责任编辑:林京鑫
【祭奠】Institutionalized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如是说。
要说《肖申克的救赎》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除去安迪和瑞德,便是那位和蔼可亲的布鲁克斯了。稀薄而苍白的头发,纵横勾勒的脸庞,无不诉说着他的年迈与沧桑。这位在肖申克呆了几十年的老人,在离开监狱的时候,没有带一分欣喜,满是悲伤与失落。来到这个与他认知相差几十年的社会,孤单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他迷茫,他困惑,他找不到在这个自由、现实社会中的位置。这个社会,对于他来说,比监狱还可怕。
&Brook was here.&
最终,老布用犯着关节炎的双手颤颤巍巍地刻下了这几个字,自杀了。
瑞德用三个字完美地解释了老布悲伤的根源&&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他说:&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地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监狱生涯使他养成了上厕所打报告的习惯,一旦未经此&程序&,他就尿不出来了。体制化是一种强大却隐蔽的力量,它在幕后操纵却从来不露声色。老布呆在监狱五十年,从开始的抗拒,到接受,最后变得离不开这个地方,因为监狱已变成他的家。一个完全封闭的监狱,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制度和秩序、观念,一旦这些东西在我们的脑中根深蒂固,要想改变,就有很大的难度了。更何况时间已经不允许老布去适应这个新的社会,对于他来说,这便是一种折磨。
&想想现在我们许多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所面对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多少的读书机器、考试机器。来到社会,除了考试好,其它什么都不会,跟一个废人没什么区别。记得高考完后,一个学霸发的一条朋友圈让我印象很深刻:&也许真的高考完之后我的&价值&就半点不剩了吧。&当时的我们,除了懂一些考试的知识,还会什么呢?对于书呆子来说,应试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堂,而来到我们真正的社会,考核人优劣的标准和尺度改变了。长期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优越感,在冷酷的现实中支离破碎。被考试麻木的神经,抵不过瞬息万变的社会,被&体制化&的书呆子们被淘汰已是必然。
& 体制化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会剥夺人的生存能力,而在于对人神经的麻痹。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大象与锁链的故事:印度的驯象人,将小象用铁链拴在柱子上,让小象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锁链时,它也不挣扎出当年被锁链锁住的范围之内。而锁住他们的却不是小小的锁链,而是一种顺从体制化的习惯。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老布之死,就如同鲁迅笔下祥林嫂之死,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看电影的同时,我又何尝不反思过,自己就是电影中的那个老布呢?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走出那个无形的安适之地而已。我们也能被 &训练&得像大象那样&条件反射&地受到某种定性的思维、行动以及结果的禁锢。服务员那标准化的微笑,千篇一律的高考作文,歌手为了歌曲的畅销丢掉了自己的风格&&。另一方面,如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会像老布那样,从反抗体制,到逐渐地被体制化直到严重地依赖体制,最后成为体制的一部分。而能祭奠的,不仅仅是片中的老布,更是那种在你我心中曾经存在的反抗精神。
责任编辑:林京鑫
【如果没有电影】冬
混混沌沌地醒来,骤冷,把自己裹成一团丢到床上。记得几天之前还不曾出现这样的光景。
依稀的阳光撒到被子上,自己如同海格力斯般地举起双手宣告着一天的开始。而立冬之后,这一切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不同的是,冬天再一次地降临,寒冷如同逼仄的小巷环绕着每个人,心底发出的气依然在离开身体的那一刻变为霜降,然而漫天的白雪却消失不见。
记得在三年前的北京,大雪却在初冬突然造访,白色的晶粒逐渐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冰凉的外衣。那一天没有雾霾,也没有拥挤的车辆,我独自坐着地铁,听着一首某个胖子的歌默默地坐在地铁上前往城市的另一端。一张报纸掉在地上,上面写着冬天要来了。
三天之前,某个姑娘告诉我有一个歌手的专辑终于要发布,她等这天等了很久很久。随后我打开百度,输入了麻雀瓦舍这个陌生的名字。三天之后,我带着一份报纸踏上了地铁。不久之后,我在一个狭隘的房间里看到一个胖子静静地弹唱着这首《雪泥鸿爪》。却没有找到那个人的踪影。后来很久也没有了联系。
两年之后的冬天,大雪依旧肆虐着四九城,我坐在电脑前,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故宫的殿前。我想我终于可以说一句&狂傲的少年啊,那是多年前的事了&。
但如今的我却再也看不到雪上的脚印和熟悉的身影。我的故事讲完了,你的冬天又在哪里?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祭奠】永远的大师伯格曼
文艺片,全称文学艺术片,其内容应引起观影者对现实的深思,但现在说一个人爱文艺,就像是在讽刺他。这里的文艺片,不是指国内小清新影片,诸如《等风来》,正是因为这类烂片的大量存在,导致一群号称&追寻自我&的盲目跟风者出发旅行,使背包客成为时尚而浮躁的名词;文艺片也不是指画面唯美、故事简单的浪漫电影,《天使爱美丽》的上映令一堆热爱法国电影的&文艺青年&喷涌而出。虽然后者无论在影片制作还是题材选择上,与前者都有着天壤之别。但若是以历史上那些真正的&文艺片&相比较的话未免还是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在我知晓的寥寥几位导演之中,不得不提起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第七封印》、《沉默》等片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遗作《芬妮与亚历山大》更是名留影史。作为一位电影爱好者,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作品中神性、人性等复杂而深奥的元素,但也想借此契机浅谈一下,聊表对大师的怀念与祭奠。
《处女泉》是英格玛&伯格曼在公开场合中最少提及的影片,并且由于影片涉及了对上帝的讽刺,而被列为禁片。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却被李安导演奉为神作,他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影片存在,我会将会满足于讲一个好故事,满足于让人哭哭笑笑。&李安将《色戒》列为向《处女泉》致敬的作品,不过我认为《少年派》的风格更接近《处女泉》。《处女泉》中有玻璃眼球的老人象征着邪教里的奥丁神,失去贞洁的英格丽嫉妒天真美好的凯琳,丑陋的癞蛤蟆则是这嫉妒的化身。《少年派》中的隐喻手法与本片如出一辙,两部影片在对丑陋人性的讽刺、人人皆罪恶的主题上都大同小异。只要稍微了解点李安或英格玛&伯格曼导演,就不会对《少年派》的感受仅限于&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广电局也不会做出把《少年派》列为儿童教育片的愚蠢决定。
&&英格玛&伯格曼在影片中熟练运用大特写、淡入淡出等镜头语言,善于用复杂的电影语言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为艺术片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开辟了现代主义哲理电影的先河。他称自己的风格为&影像的魔术师&,&伯格曼的风格影响了许多电影工作者,劳勃&阿特曼、伍迪&艾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其中伍迪&艾伦曾这样评价伯格曼:&可能是自从电影被创造以来,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创造者。&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虽然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艺术成就很高,《第七封印》更有着&没有看懂《圣经》,根本看不懂这部影片。&的评价。黑白的影像、简单的故事、晦涩难懂的宗教&&如此多的元素杂糅在一起,我观看这样一部电影时,味同嚼蜡,不过阅读寥寥可数的几篇影评后,才发现原来影片蕴含着导演对人与上帝、人与死亡之间关系的探讨。朱光潜曾经说道:&最感动人的文艺大半是苦闷的呼号。&平淡无奇的故事下却讲述着沉重的人生、复杂丑恶的人性,等到我看完影评、自己静静地思考时,才觉得电影的真实主题令人不寒而栗。
&&&&看一部好的文艺片就如同品一杯浓茶,喝的时候十分苦涩,却回味无穷。这类电影会引起人们对人性、神性以及宇宙的深思,而这,才是电影的精妙之处。不过在这个大片云集、追求视觉刺激的年代中,能欣赏文艺片的观众越来越少,会拍并且愿意拍文艺片的导演更是屈指可数。我只能怀念20世纪的&文艺&电影大师们最活跃的时期。
责任编辑:林京鑫
【connecting】千里走单骑
听闻日本国宝级巨星高仓健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3岁。虽然只看过他的一部作品,当时的他已年逾古稀,没有了当年在《追捕》里那冷峻、坚毅的硬汉形象,但是他以一个温情的老人的身份出现还是深深地感染到了我。因此噩耗传来时,还是觉得有些恍惚,时间这么不着痕迹地前进,多少老一辈的优秀电影人就这么留在了记忆里。那些留存在过去的影片都是属于上一代人的记忆了,而我能够追忆他的也只有这部《千里走单骑》。&
张艺谋为这部电影前后准备了五年的时间,到2005年电影上映时,高仓健已经74岁了。常言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影片中,那为人熟知的穿着藏青色毛衣的高仓健每一个背影仍是那么地入戏,那么得隐忍和决绝。当张艺谋放弃《英雄》、《十面埋伏》里那些商业的花哨大场面,转而回归到乡土化大地色的云南小村庄,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在诉说平凡的生活。为什么叫做《千里走单骑》?这本是一个关于三国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的故事,一个关于忠义的故事,而在这里,它是一种年迈的父亲为有着长年隔阂的儿子最后的愿望不远千里来到异国拍戏的父子之情。
在一个语言不通、文化相背、交通困难的环境下,高仓健与其饰演的父亲高田的孤独又有谁能理解呢?当他坐在阴沉的海边读着不愿与其见面的儿子健一的信时,心里又是多么悲伤呢?由于妻子去世时的误解,父子两已多年没有了沟通,代儿子完成他一直喜欢的云南傩戏的拍摄可能会是在儿子去世前唯一和解的机会。老父亲便不顾一切地从日本来到中国偏远小城寻找会唱傩戏的人,而唯一会唱这折戏的李加明却犯事入了狱,越过诸多障碍终于能过拍摄时,李加明却突然执意要见他的儿子杨杨。
至此,出现了另一对相似的父子,萦绕的心结、疏离的感情以及儿子的心愿使高田意识到要找到杨杨。而当观众觉得故事应该是顺利地找到杨杨,父子相见,高田如愿拍戏回到日本与儿子健一一笑泯恩仇时。生活却是差强人意的。如健一不愿与父亲相见,杨杨也拒绝与父亲相见,这是出于孩子的倔强,对于陌生父亲的抗拒。
两个父亲在儿子生活里的缺失使孩子不再愿意主动地沟通,但是父亲永远是不善言辞和被动的,不能因为他们的寡言就忽视他们的感受和关心从而更少真挚地交流。常常说父亲是山,是当与他们在一起时感到的安全,是发现他们的老态和软弱时的不可思议,似乎中国的父亲都是钢铁一般的父亲,似乎他们都是永远坚强而不老的。作为子女,我们要真正地去理解和爱我们的父母,与其他许多关系一样,同样需要时间,需要努力去学会,需要沟通,因为理解和爱不是生来就具备的能力,或许那一天会是我们也做了父母,才懂得去体会。
最后高田还是没有来得及去见健一,他那试图弥合代沟的想法也随着儿子的去世而失败了;杨杨最终也没有同意去见父亲,这是电影没有落入俗套的意外。而杨杨在高田离开时一路跟随汽车跑了好远,或许这则是一种错位又特殊的感情,高田代替了李加明在短暂的接触里给予杨杨父亲般的关爱和理解,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是温暖却是相通的;而杨杨也代替健一给予高田补偿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内心的亏欠。虽然健一在去世前或许原谅了父亲,但失落还是将会一直伴随着高田。
(图片来源于豆瓣)
健一在给父亲的信中说道自己对傩戏的喜爱,而傩戏是带着面具的戏剧,健一是想看看面具之下是什么表情,他说人与人的交往也是如此,人们都是带着面具而生活。即使是在最亲密的人面前,现在他想让父亲轻轻摘下他的&面具&,看一看那平时无法发现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感情。
责任编辑:林京鑫
【院线】星际穿越:2014太空漫游
当笔者看完《星际穿越》,一股深深的敬意涌来。能用1.6亿+的投资拍成一部如此硬核的科幻电影,又搭载的是原生IMAX70mm胶片摄影,着实需要很大的威望和能力才能说服制片方乖乖掏出资金。今年或许还有《Coherence》这样优秀的小成本硬核科幻作品,但百万级别的投资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也许你会说,本片有一个合家欢的主题&&&爱&。《星际穿越》也是诺兰作品中少见的充满爱意的作品,故事起源于父女的告别,终结于女儿的病床。有些人认为诺兰这次煽情过了头,配上汉斯&季默的催泪奏鸣曲,笔者的朋友们观影中数次鼻酸却讲不出鼻酸的理由。
人类之爱相较于宇宙定律确实格格不入,作为编剧的诺兰弟弟乔纳森却把&爱&形容成&和引力一样能够跨越时空&的存在,像极了浪漫主义文学家眼中宇宙的规则律法。可细细一想,这所谓的&爱&的力量运行起来却是如此理性而具体,因为存在于Cooper和女儿心中的爱,让五维空间里的Cooper确信女儿会回到童年家中,确信女儿会拿起父亲送来的那块&汉密尔顿&植入广告表,于是Cooper在那具体化的时间长流中寻找,在女儿拿起表的那一刻,波动了引力的开关。你可以说Cooper能完成向人类传送黑洞数据的任务,是因为他和女儿之间的超越维度的爱,才赋予了摩斯电码更多的信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爱,Cooper才会被高纬度生物挑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邮递员。
在观众们塞满三维世界思维的大脑中,这样一个圆环式的故事形式已经足够糊弄人,更别说基普&索恩满脑子的跨维度思维。前几年的《生活大爆炸》也曾请过大牌的科学顾问,但他们只是负责纠正主角们口中的物理学大道理,而到了索恩与诺兰的这次合作,科学顾问的地位史无前例地被抬高。据华纳所说,索恩这次切切实实地参与到了制片和编剧的工作当中。
全片的理论内核大多数来自索恩的著作,而克里斯和乔纳森,影片真正的编剧们,却像极了文艺工作者和诗人。观众们或许不理解强引力对时间的压缩效应,但他们一定看得明白女儿和儿子源源不断的催泪视频和Cooper的鼻涕眼泪,甚至本片在解释虫洞为何是一个球体时,那个黑人宇航员很自觉地帮我们做出了一个虫洞的简易模型。当片中的角色们一个个地念起狄兰&托马斯的诗句,当父亲和女儿在遥远的星际之间痛哭流涕,你真的没有把本片当做一个宏大的浪漫主义太空史诗?最开始这个剧本是派拉蒙摆在斯皮尔伯格的办公桌上的,拨开硬核物理的外衣,这样充满爱意亲情的故事,显然是老斯擅长的类型。
而诺兰也不是个类型片导演,题材通吃然后善于融入自己风格是他的特点,况且他还有接拍007系类的不靠谱理想(米高梅真的愿意让他们的邦德变得和蝙蝠侠一样黑暗抑郁么)。同样都是拍科幻片,老斯搞出了催泪大戏《人工智能》,而诺兰却不愿拘泥于如此小的格局,硬是加入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还不够,片尾更是把一个细思恐的难题抛给观众。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这位Brand博士切切实实调戏了人类的外星起源说,这套由英国加地夫大学的科学家们提出的听似不靠谱言论,两年前也被科幻大导雷德利&斯科特调戏过,但两位大佬均没有做出详细的解答,后者在《普罗米修斯》的续作里还有深刻探讨的机会,而诺兰则很省事地抛给观众自己去讨论,反正诺兰是不会给原创作品拍续集的。
谈到省事,诺兰在本片中显然没有对时空理论作深入探讨的野心,科学界争论许久的&祖母悖论&和&虫洞塌缩问题&都被模糊带过,反正黑洞里的东西没人知道,科学界压根没有定论,怎么编都无所谓(就算主角最后掉进了乐高世界观众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而乔纳森&诺兰在影片后半段则近乎疯狂地开始偷懒。也许是为了重点体现父爱的主题,影片从严谨可探究的科学视角迅速转换到宗教般神秘的命运论。影片仅用一句台词,模糊地处理掉了高纬度人类的来龙去脉,最后被看不见的大手送回土星也讲得不明不白,仿佛那就是上帝指引着人类找寻自己的出路。当然高纬度生物对我们而言就等同于上帝,一个能同时看到人类出生和死亡的生物,时间在他们眼中如同家中的地板一样实在。他们顺手开个虫洞造个五维空间引导一下迷途的三维人类,也算是举手之劳了。
可惜诺兰引出了问题却没有解答它,就像库布里克也没有明确告诉我们《2001太空漫游》到底想讲什么。这部诺兰在媒体面前自称最喜爱的电影,是深切了解《星际穿越》灵感来源的关键。大师对大师的爱,总是在不言中,以至于炮制出一部风格极其相似的作品。无数的细节总是致敬着库布里克,比如朴素的太空美术设计,大理石板的萌机器人,宇航服头盔上反射的电脑界面,亦或者是坠入黑洞的眼熟的光影效果,基本都是有意而为之。节奏上的模仿带来观感上的相近,马特&达蒙饰演的Mann博士不论是作用还是智商都让人不自觉地和《2001》中的邪恶机器人HAL划上等号,Cooper坠入五维空间的诡异感觉似乎让你回到了《2001》那个令人费解的白色房间。你能看到诺兰和死去的库布里克在对话,前者似乎在说:&嘿,你这个地方用得不错&,而后者却没有机会看到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
历史总是有无数的遗憾。我们能够感觉到诺兰的坦然,因为他没有把影片拔高到《2001》那种&熟读尼采才能理解&的高度,通篇对人类爱的歌颂占据了大量篇幅。&爱&是这个剧本最初的理念,也是诺兰个人情感的宣泄,拍摄初期的假名就用到了诺兰大女儿的名字&&《Flora的情书》,好似《星际穿越》就是父亲在外忙于拍摄蝙蝠侠而忽视对女儿的关爱的道歉信。情感戏本不是诺兰擅长的范围,而这次的发挥几乎可以肯定是融入了大量自身的感情,以至于诺粉们大呼&感情戏过了!&
与诺兰不同的是,配乐师汉斯&季默对氛围音乐的把握向来是传统优势。影片拍摄最初,诺兰就希望季默能依靠自己和儿女的经历写出一个独立于影片的主题。事实上出来的效果如下所说&&整张原声碟的高潮部分不出意外地变成了汉斯&季默式的宏大管弦奏鸣曲一波流,你能感受到高潮来临的那一刻无数的素材伴随着逆天的声压涌入你的耳朵,你有一种夜店般刺激的爽感却没有听到深入内心的旋律,这样的套路季默玩了无数遍。然而,整张原声碟的最大亮点,来源于那忽起忽落如浩瀚星空展开的复调,比如《S.T.A.Y》这一轨,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年幼的自己,看到了父亲讲完床边故事,唱着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s哄我们入睡,看到了那孩童眼中展开的璀璨无边的星图。
临近结尾,笔者还是忍不住讨论一样本片令人堪忧的钱景。《星际穿越》是第一次诺兰在本土失势海外笑傲的作品。首周差600万美元惜败给了迪士尼合家欢动画《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也算是极客型科幻片败给熊孩子的又一典型,在力挺诺兰的外人看来,实属可惜。而笔者则觉得发行方过于自信,《超能陆战队》上映之前足有两周的空档,当时被小成本恐怖片《Ouija》霸占,华纳不好好利用,硬是和&后冰雪时期&的迪士尼正面对撞。而今年的经验是,北美观众越来越难以讨好,卖萌耍贱的影片逐渐占据主流。
而《星际穿越(Interstellar)》在国内,引发讨论浪潮似乎已是必然。11月10号的上海点映,媒体似乎跟说好了似的疯狂给好评,夸得似乎只有熟读霍金精通天体物理的大神才能看得懂这部电影。此情此景,和四年前《盗梦空间(Inception)》在中大陆热映如出一辙,当年淘宝上一个同款陀螺,竟被炒到数百元之高。也依稀记得当年的地方电视台这样报道:&新华书店的《周公解梦》,居然卖到脱销。&这让人不免感叹诺兰号召力之强大。也正是因为《盗梦空间》这部电影,大多数国人第一次认识了这位早在海外出名很久的商业片导演。
衬衫的领口总是懒洋洋地塌在胸口,头发总是乱糟糟地往后梳,片场里总是一成不变的黑色旧西装&&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位胶片时代出生的英国导演,一位始终坚持模型特效,始终不愿向3D数字浪潮妥协的商业大导,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传统电影艺术的魅力,而我们则有幸无需佩戴累赘的3D眼镜便可仰望这宇宙浩瀚,某些时刻,我们竟如尘埃一样迷失在这菲林的颗粒中。
图片来源:豆瓣
编辑:汪正若
【人物】斯坦利·库布里克:独行的怪人
记得在几年之前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斯皮尔伯格死后上了天堂,上帝派天使来接见他。天使对他说:&史蒂文,上帝非常喜欢你的电影,他让我满足你的要求。&斯皮尔伯格说:&我只想见见库布里克。&天使说:&这恐怕不行,你知道,库布里克不愿意见人。&这时,斯皮尔伯格看到一个大胡子老头骑着自行车从身边路过,他急忙说:&那不就是库布里克吗?&天使说:&不,史蒂文,那不是库布里克,那是上帝。只不过上帝总以为自己是库布里克呢。&据说这也是老库本人最喜欢的笑话。而每当他人在他面前提及这个在电影界广为流传的笑话时,他却又总是笑着摆摆手说:&我只是一个怪人,一个独行者&。有趣的是,在当时我并没有看过很多库布里克的电影的情况下,也能够从笑话中读出斯皮尔伯格对于这位大师的崇拜。多年之后,我在各种机缘巧合下看完了大师的电影,也对库布里克&怪人&与&独行者&的标签有了更深的认同感。这种认同不是来自于他大火后世人的评价,而从他第一部长片《杀手》开始,就注定了他将踏上不同于其他人的电影之路。
影片《杀手》讲述了一个充满戏谑意味的故事&&刚出狱的罪犯强尼在各类&志同道合&的&好友&帮助下从赛马场偷走了200万美元,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却由于几个诸如坏女人、钉马掌、皮箱子等因素的乱入,最终导致失败。尽管《杀手》在库布里克众多代表作中并不是那么耀眼,并且以现今的眼光看来电影的多线索特色也算不上那么特立独行,但在五十余年前的好莱坞,一部电影要是如此拍摄的确是十分罕见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二战结束不久,各类传统浪漫或者英雄情结的电影正是如日中天,其间就不乏《码头风云》、《魂断蓝桥》之类的佳作,而像《火车怪客》这类黑色基调的犯罪题材电影也就开始逐渐衰落,毕竟战后产生的那一批观众还是希望着能从电影里寻求些美好生活的憧憬,而不是对现实的担忧,于是《杀手》成为了其中的一只&异类&。为了消除当时此类题材为影片带来的负面影响,《杀手》采用了《党同伐异》中创造的多视角叙事与平行剪辑&&即故事的展开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像一块块拼图一样拼凑出整个故事,观众们也借由&拼图&的方式沉浸其中,以获得更好的观感。尽管导演的另辟蹊径在当时并没有替电影带来好的票房收益,在评论界倒是获得了一片赞同,而在后库布里克时代里,越来越多同类题材电影向《杀手》致敬,其中不乏盖&里奇、昆汀这类独具个人特色的导演。而库布里克超前时代的思想,也预示着他将引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
在电影圈摸爬滚打的几年中,固然有《光荣之路》、《洛丽塔》等优秀作品诞生,但与同时代的《惊魂记》之类相比未免还是显得稍逊一筹。直至有一天,《2001:太空漫游》上映了。这部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的上映无疑是库布里克一生中最为人争议的部分之一。影片讲述了三个完全相互独立的故事,远古时期,一群猿人发现了一块神秘的黑石碑,它们逐渐靠近,随后其中的一个捡起了粗壮的骨头当做武器变成了首领;2001年,宇航员们在电脑机器人的指引下遨游太空,机器人却突然大开杀戒;前往木星的途中,幸存的宇航员大卫在黑石碑的指引下穿过了异次元的大门。这样的剧情用现今的眼光看来是缺乏商业电影的娱乐性的,甚至有些枯燥和乏味,因此当时有影评人们给出了&里程碑式的缺乏想象力的影片&这样极端的评价。另一方面,影片在除去剧情以外的部分却获得了一致好评,影片拍摄的60年代并未出现国际空间站、宇宙飞船等产物,片中的造型都由库布里克监造,有趣的是,之后出现在现实生活的这些事物竟和影片中几乎一样。除此以外,片中诸如登月、可视通信之类的&未来&技术,也在之后的时间里相继实现。也正是因为这些,电影之于库布里克也不再是单纯追求拍摄层面的炫技与故事的&高级讲法&,而是在未来长远的电影发展过程中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概念还是题材。
也许是这位&独行者&走得太远,上帝剥夺了他继续&行走&的权利。在日,《大开眼戒》在纽约首映后一个星期之后,&电影之神&倒在了二十一世纪的门前,而生前他最想拍的电影《拿破仑》终究没能完成。现实世界中的拿破仑虽然曾经称霸欧洲,在经历滑铁卢之后也只能在孤岛了此余生。而库布里克呢?即使是被后世封为&电影之神&的他却未能拍出自己最想拍的电影。也许他这么想拍《拿破仑》也是因为这种悲剧英雄的情结吧。而不久之前,一位名为克里斯托弗&诺兰,主修英国文学的青年刚好因自己第一部电影上映和朋友举杯相庆。十余年后,青年早已成长为&21世纪的库布里克&,在这个冬天他也用自己的《星际穿越》在全世界的荧幕上向那位老人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星际穿越》仍在热映中,诺兰的宏伟星图总是会在恰当时刻带我回到2001的太空漫游中,那里有我对宇宙最初的敬畏,而库布里克早已成为漫长的太空编年史里重要的指引,就像斯皮尔伯格说的那样:&他过去、现在、将来都是鼓舞人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豆瓣)
责任编辑:汪正若
31626人关注
31626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主板插头安装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